小學數學教研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可有可無。
小學數學教研論文1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一節課,使師生的生命有了怎樣的變化;收獲了那些知識與思考;獲得了怎樣的身心體驗,是考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個重要指標。客觀地說,師生從走進課堂到走出課堂,總要發生一些變化,收獲一些東西,好像每節課都是有效的。但是課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樣的,有的課堂能對師生產生終生的影響;有的課堂只給學生留下一些機械的記憶,日積月累的差異就導致人的素質的差異,人的生活狀態的差異。因此,每一節課的效果都不可忽視。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教師都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從我的經歷和體會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一、教師要有吸引學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態。當我們拿著教案走進課堂時,如果心里想著:我講課來了,學生必須坐好認真聽我講課!那么這節課一定不會太精彩!如果你微笑著走進課堂時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學習來了,我一定讓我們每個人學得愉快。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飛機上和坐在自行車上想問題角度是不一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和走進學生中間想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走進課堂時,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擺正,當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忘記師道尊嚴,全身心投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
其次,老師要學會美化目標。任何一節課都有預定的目標,但是如何讓目標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個老師能做到的了。上課前,老師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語言描述達到教學目標后的美景,吸引每個孩子向著目標前進。
第三,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身心體驗。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是快樂還是痛苦,是主動還是被動,是評價一節課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們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難受極了,等欣賞到大海的美景時,一定會大打折扣。對于師生,學習過程是生命的常態,是我們生活的重要內容,讓學習過程充滿快樂是提高我們生存質量的重要問題,不可忽視。
第四、精心準備每一節課。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備好課和沒有備好課走進課堂時,心情是不一樣的。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要用一生來準備一節課。真的是這樣,課堂的高效率來自于精心的準備!課堂的魅力也來自于精心的準備!能夠吸引學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
二、努力拓展課堂的寬度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達到的目標是一定的,如果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增加課堂的寬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提高。
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知識儲備,需要教師留心身邊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設計。課堂的寬度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決定因素。
三、挖掘課堂的深度
決定一個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積,容積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節課的有效性,也與知識的深度成正比。我們的課本知識都是很淺顯的,一般智力的學生自己看幾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師像傳聲筒一樣,只傳授課本知識,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適當的挖掘知識的深度,是提高教學效率有效途徑。
其實,每節課都應該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加深,增加課堂的容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延伸課堂的長度
學生走出課堂時,如果覺得課堂上的東西都學會了,那這節課決不是完美的課;如果學生還愁眉不展,在思索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絕對是精彩的。課堂上高懸的永遠應該是問號,而不是句號。所以,下課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帶著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課堂的長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跟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們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當作學生探求知識的同行者,一定會找到更好的辦法。美國教育家帕爾墨說:“教學就是要開創一個實踐真理的共同體空間,在這個共同體中,我們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弊屛覀児餐,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吧。
小學數學教研論文2
一、在情境體驗中理解意義
以往學習有余數除法,是通過一個簡單演示、一道豎式講解和一道題做一做,告訴學生余數和有余數除法;再通過一道豎式的試商告訴學生余數要比除數小,然后配以 多道計算題加以練習。這樣純粹是算理算法的學習、強化計算訓練,單調重復地計算使學生倍感枯燥無味,并由此生厭,而且信息量少,思維狹窄,未能把學習的內 容與身邊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未能通過數學學習開發學生智力。本課的設計,使學生在豐富的問題情境中用數學眼光去發現生活里的“有余”現象,例如用花盆布 置聯歡會場、分食物、擺學具、包裝面包、校運動會的很多情景等等。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氣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數問題需要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在心理上驅 動著強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重點通過分食物和擺學具這兩種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兩個結 果:一是剛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許不能再平均分。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討論、辨析,大家都參與了有余除法、余數等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學生們獲得了成功 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情景體驗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二、在操作比較中探究方法
本課的教學通過學生幾次自主操 作,在比較認識中探索有余數除法,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獨立地完成從表內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學習,并且自己發現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在 操作比較中,學生還注意對事物的觀察、分析、探究,自主發現問題,使他們逐漸養成自主探索、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三、借算法多樣化激活思維
本課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算法多樣化,,例如擺學具時,學生能用乘法、口訣、估計、畫圈、倍數關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課上聯系生活實際想問題,想解法,把思維激活起來了!
四、在實踐應用中加深認識
通過情景體驗有余除法,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有余除法,從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義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小學數學教研論文3
[摘要]教研工作是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其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期準備和后續總結。因此,無論從教師角度還是從學校角度,都要對教研工作的開展予以高度重視,讓教師與教研工作一同成長;诖,本文通過筆者的實踐談了教研工作開展的策略,希望可以為教研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研工作;思想成長
新教材的應用讓傳統教學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教師的角色也從之前的“主講者”逐漸轉變成為“引導者”,成為學生主體能動性的重要促進者,這也讓教研工作的開展更加具有意義,對當前的教學現狀進行反思,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有效實現教師的自我提升。筆者積極參與了教研工作的開展,深刻感受到了教師與教研工作一同進步的重要性,只有強化個人教研與集體教研的共同成長,才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一、做好小初銜接
對于小學生而言,初中的數學內容更為深奧,教材跨度大、知識難度、廣度、深度的要求大幅提高,這種差異很可能會造成學生的不適應,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茫然或者手忙腳亂,大部分學生可以經過一段時間自行調整過來,但也有少數學生會跟不上節奏,最嚴重的后果則是導致學生數學成績出現嚴重的滑坡,學習的信心不足。
因此,教師在開展教研工作過程中,尤其要做好小初教學的銜接,一方面要注重從教學的方式上進行轉變,將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此較為濃郁的氛圍環境下逐漸學習初中階段的知識和內容,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注重讓學生逐漸學會簡便的解題方法。在遇到“難題”的時候要放平心態,從多角度考慮相應的解題方式,讓學生的解題能力更高,讓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逐漸增強。
筆者作為小學高年級教師,深刻認識到小初銜接的重要性,在開展教研工作過程中,也非常注重此方面教學方式的開拓,力爭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過渡,讓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從小學一直保持到初中。
二、注重學生主動性發揮
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的是教師主體性的發揮,而新課改實行之后,更加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這對于傳統教學方式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因此,教師在開展教研工作時,需要從多方面予以考慮,充分提升學生的主動陛,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
在此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通過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改變知識的傳授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掌握重要的基本知識,打好學習的根基。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通過“好奇心”的引導,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好奇。同時,筆者還認為,小組教學的方式對于激發學生主動眭來說非常有利,也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能夠讓教師切實掌握學生的學情,做到因材施教,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接觸,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做好鋪墊。
筆者認為,教研工作的關注主體應當是學生,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教學的內容才能夠真正被學生們所吸收,其教學活動的展開才能夠真正予以實行,學生才會愛上數學課堂。
三、個人鉆研和集體教研的備課制度
教研工作的開展如果僅僅憑借一己之力來進行,那么無論怎樣都會顯得“身單力薄”,只有將集體的力量納入其中,整體的教研活動開展才會更加具有雄厚的實力,而且教研工作的開展融合了集體的力量,則可以讓教研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來說,都大為有利。
教研工作需要對備課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做好備課的預習提綱及知識結構的建設,并按照教學計劃和課時安排進行編寫,必要的情況下還要加入自己的特長和專長,這是針對個人教師所進行的教研工作來說的。其次,教師所進行的備課需要交由備課組長進行統一管理和審核,并通過備課小組的形式進行分析和研究,各個教師都可以對備課材料進行分析品評,探究其可以提高的部分和內容,分析其中的不妥之處,從而讓備課更好地進行,讓課堂予以更好的開展。
在個人鉆研和集體教研雙方面的過程中,筆者都有深刻的感觸。筆者所編寫的教案經過老師們的指導之后,其內容更加夯實,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學生的接受度更高。教研工作的開展只有個人與集體結合在一起,才是教研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
四、運用多種教研方式、創新教研方式進行教研
在進行教研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對教研方式進行創新和研究,通過教研方式的深入探索,提升教學研究的高效性,并對其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和分析。
比如,筆者在進行教研方式創新方面,針對“診斷式”教研進行了深入研究,針對具體的問題對學生的課堂教學進行觀察,搜集相關的課堂信息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并與學生一同進行相關有價值信息的提取,通過整理、評價、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方面的改進,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和優化。通過課堂實踐的方式,筆者深刻感受到此種教研方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過相應措施和表格的設計,將更多的活動納入其中,真正發揮“診斷式”教研的價值和作用。
教師在進行教研方法研究過程中也同樣要注意做好相應的多樣化發展,只有開展多樣化的教研方式,教學活動的開展才會更加有效。
教研工作的開展既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殊性,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更加需要注重做好與時俱進的關注。只有讓教研工作的開展更加具有時效性、實用性,教研工作才具有意義,教研工作才能夠真正為學生帶來“福利”。
小學數學教研優秀論文
一切教學都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體!邦A設”是相對于“灌輸”的一種行為準備,“生成”是相對“接受”的一個思考活動過程,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視生成,那么預設必然是僵化的。因此,在實踐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首先,教師要樹立“生本意識”,把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注重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差異性。關注知識技能目標達成的同時,更加關注過程性目標的達成,讓學生在經歷、體驗與探索過程中,增強數學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教學生成與預設出現矛盾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表達和表現的機會;其次,預設再充分,絕不可能考慮到教學生成的全部內容,這就要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能機智、迅速、靈活、高效地判斷和處理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各種信息,引領學生的思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指的是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是教學的起點。所以,教師在教學方案的預設中,要確定學習內容的目標、學生的學情,以及該學習內容的內涵與外在的邏輯歸納和引申,他們已經具有哪些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學生這些學習起點資源,是數學課堂動態生成的基礎。對課堂教學進行預設時,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在“粗”和“精”上下功夫,“粗”的目的是各環節不宜過細過密,課上得“大氣”一點,“精”選擇的目的是材料選擇具有較強的思考性。
小學數學教師教研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小編與讀者分享小學數學教師教研論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性教學課堂是教學的終極目標,而實現有效性教學的主要路徑就是開展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本文簡單論述了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現狀,進一步分析了創新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有力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創新措施;有效實踐
新課標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對教師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的小學數學教研活動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思索、加強;谶@樣的教學現狀,教師應當充分考慮本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小學數學教材,對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創新進行探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創新和實踐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現狀
1.教研活動沒有體現出教學特色
事實上,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是普通高;蚴侵袑T盒.厴I的,所以教研活動的開展方式也都是延續普通高;蛑袑T盒5慕萄行问。對此,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多數以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為依據,很少涉及實際的數學實踐以及“以學生為本”來開展教研活動,這很難體現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特色。
2.對教研活動的投入不多
現階段,大部分小學都沒有建立專門的教研活動教室,也沒有設立專項的教研經費。這就使得教師缺乏合適的場所進行學習,從而很難進行小學數學教研,獲得創新與實踐。
小學數學教研小論文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一節課,使師生的生命有了怎樣的變化;收獲了那些知識與思考;獲得了怎樣的身心體驗,是考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個重要指標?陀^地說,師生從走進課堂到走出課堂,總要發生一些變化,收獲一些東西,好像每節課都是有效的。但是課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樣的,有的課堂能對師生產生終生的影響;有的課堂只給學生留下一些機械的記憶,日積月累的差異就導致人的素質的差異,人的生活狀態的差異。因此,每一節課的效果都不可忽視。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教師都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從我的經歷和體會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一、教師要有吸引學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態。當我們拿著教案走進課堂時,如果心里想著:我講課來了,學生必須坐好認真聽我講課!那么這節課一定不會太精彩!如果你微笑著走進課堂時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學習來了,我一定讓我們每個人學得愉快。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飛機上和坐在自行車上想問題角度是不一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和走進學生中間想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走進課堂時,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擺正,當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忘記師道尊嚴,全身心投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
其次,老師要學會美化目標。任何一節課都有預定的目標,但是如何讓目標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個老師能做到的了。上課前,老師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語言描述達到教學目標后的美景,吸引每個孩子向著目標前進。
小學數學名師教研小論文參考
作為課堂教學,有效是永恒的主題。而此次賁老師倡導的“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讓我們大開眼界。無論是我們閱讀賁老師的專著《現場與背后》一書,還是近兩天與賁老師近距離的接觸,我們深深的感受到賁老師以不變應萬變的精湛教學技藝,更讓我們深層次的思考“以學為中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學,只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學,才會引領學生進行智慧地思考,才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以學為中心,不是簡單的放手,而是基于學的有效指導,沒有教師指導的學是一種原生態的自生自長,而教室里的學更多的是在教師引導下從自長到自覺的過程。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更多的關注學生想什么、怎么想,注重學生的真實思考過程,建立自己對學生的思考很感悟,在不斷的展示、交流中提升自我的思考和認識。
以學為中心,不是教師輕松放手,而是更需要教師精心預設,因為只有精心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雖然賁老師總是很謙和的說,我還沒有看學生的研究單,還沒想好如何上課,但課早在他心中進行了勾勒,課的大致環節,課的細節處理,課的核心環節等等內容早就有了思考。這是這樣精心的預設,才會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課堂的精彩。
以學為中心,不是沒有課堂結構安排,而是從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以前的課堂教學,我們更多的是采用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方式進行教學,現在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才能有效進行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課堂會調整一些教學環節,但更多的.是找到了一種“使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多學”的方法,安排這樣的環節,更多的是有利于學生的學,支持學生的學,促進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和成長。
小學數學教研小論文
要建設以學為主的數學課堂,必須要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研究,不同的學生在研究中展現不同的能力的素材。只有每位學生都參與了研究才會形成正真的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斷提升各自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提出問題等等學習能力,才能將師生對話轉化成生生對話,才能慢慢形成學為主的數學課堂。
如何設計課前小研究,問題必須做到根本、簡單、開放。根本就是要抓住知識點的核心;簡單就是要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研究,特別是學困生;開放指的是問題有延伸的可能,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空間。
例如:雞兔同籠問題。這個知識點非常適合展開研究。例題:全班有42人去劃船,一共租用了10條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大船小船各幾只?由于例題太過于復雜,不利于學生展開研究,所以我將例題改成:全班有13人去劃船,一共租了3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大船小船各幾只?把數據改簡單了,很多同學一眼就能看出組了2大和1小,但問題的核心是沒有發生改變的。于是要求學生展開研究。方法1;方法2;方法3;其他方法。要求學生至少想出3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會出現畫圖法,列舉法來解決,比較好的同學可能會出現算式解法活方程解法,這樣的.設計就比較開放,所有學生能力參與研究及交流,交流的時候要學困生先,學優生補充。當學生掌握的基本解決問題方法的時候,出示例題,只是將數據擴大,方法同樣適用。
如果每節課都能用這樣的方法教學,可以想象我們的課堂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當然如何設置課前研究那是要考驗老師的能力了。
小學數學教研論文:讓學生真正駕馭數學語言
今年,在我校趙紹明主任的指導下,我申請了一項課題即農村小學四三班學生數學語言解讀力的策略研究。在研究之初,我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么辦。后來《江蘇教育》期刊的出現,讓我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可謂雪中送炭。
拿到期刊后,每天一有時間,我就看上兩篇,算起來,將近看了三個月的時間。在研讀該期刊的過程中,發現里面有三篇文章對我課題的研究很有幫助。下面就說說這三篇文章帶給我的感受。
一、提升數學語言解讀力不易需執著下去
在讀了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劉麗娜老師的《提升數學語言解讀力,激活數學思維》一文后,覺得劉麗娜老師以下幾點做法很值得我去借鑒。
(一)數學語言:一種意義但可以多種表達
她在文章中舉了一個案例即“小間隔大學問”,雖然是同一個題目,但可以多維表達,既可以求“兩端物體”,又可以求“中間物體”。我想如果學生進行了這樣的思維訓練,那么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就能將這個問題的好多等價問題列出來,他的“命題域”就寬闊了。
(二)數學語言解讀需要理清脈絡,化繁為簡
她寫到數學語言是呈線性排列的,條件和條件之間是有次序的。她隨即舉了一個案例,通過“將錯就錯”、“逆流而上”和“明辨是非”三步驟,最終算出正確的結果。原本復雜的數學題,一下子變得簡單明了。
(三)解讀數學語言,可以“軟化學界”
“軟化學界”就是連接不同學科的相通之處,以達到“共育”的目的。她介紹了一個案例“借語文還數學”,45與39的和,除以45與39的差演變成和除以差。于是,這道數學題的算式便一目了然了。這種方式的教學很值得我去實踐,真的對學生解題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數學“跟進式同課異構”教研論文
“同課異構”是當前我區小學數學教學研究中常用的方式。在活動過程中由聯校教研組或學校指定同一課題,再各自備課,然后同時展示教學。
從活動效益看,這樣做能體現聯校教研或學校教研的不同水平,激發教師互補、互學、互促,應該說對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在觀察中也發現存在著一定的問題:(1)展示的年輕教師在異構的過程后缺少再次實踐的機會;(2)在過程中缺少教研員或骨干教師的跟進式的具體指導,因而很難實現在同課異構的基礎上促進教師深化研究、再次實踐,從而切實形成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方式。
對此,我認為采用“跟進式同課異構”教研方式:讓年輕教師先獨立備課上課->聯校教研共同體評課議課、開展教研活動(教研員、骨干教師參與教研)->被指導教師再次獨立備課上展示課->進一步互動交流、提升總結(教研員、骨干教師、執教教師)。整個教研過程突出了“跟進”,從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教法學法的優化到教學策略的選擇,教研員(或骨干教師)全程參與,從而更好地發揮了教研員(或骨干教師)的指導與研究作用,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而且使年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專業得到快速成長,深受一線領導和教師們的歡迎。具體說來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突出行動跟進,注重教研過程的連續性
教研員要想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感到困惑的問題,就必須把目光聚焦到教師與課堂上,做到“三跟進”:跟進課堂,跟進教師,跟進教研組。同時,這種跟進也包含著聯校教研和本校教研組對執教教師的跟進共研。
教研論文:怎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效性就是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相應提高,學生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同時還能還學生一個輕松的童年,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更何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那么,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高有效性就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實現更多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理念,經過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我認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策略:
一、以情引學,重視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親其師,信其道”這一名言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有遷移功能,小學生則更為強烈,學生如果對你有感情,就會喜歡你所教的課。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光要重視語言信息,行為信息的傳遞,更應重視情感信息的交流。這就需要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氛圍,即創設對數學學習能起襯托、渲染、促進作用的一種底紋。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情感的釋放和啟發,在舉手投足之間都應充滿對學生的愛意,以此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在互敬互愛的氛圍中產生學習動力,愉快地進入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
其次,教師要善于運用和藹可親、自然幽默的語言。的確,這種語言猶如一種潤滑劑,恰當地使用可以緩釋師生間的矛盾及尷尬的局面,又可以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獲得知識。記得一次“解答平均數應用題”時,有位學生求出的敬老院里老爺爺,老奶奶的平均年齡為7歲多,當時我走到他跟前笑著說:“如果敬老院的老爺爺、老奶奶真能借你這只‘妙手’而長生不老,那該多好哇!”他摸摸頭,在笑聲中意識到了自己計算出錯了,并予以改正。
小學數學老師教研論文
評價是課程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凇稑藴省,分析和認識數學課程評價的現狀,理解新課程提出的評價理念,研究適應新課程評價理念的評價方法,是數學課程改革面臨的新任務,也是中小學教師應當特別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一、 教師對評價的認識
開學初,我們二年級組教師交流了對評價的認識:多年來,考試作為唯一評價學生的學,教師的教的評價手段。已經不能客觀、全面、多元性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改變這個局面,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很多,最大一個挑戰是教師自己的評價理念轉變。
傳統的考試在學期期末通過一紙試卷來評判學生的學科成績,一次考試很難反映學生全面的學習狀況,有時我們也會說某某同學平時表現很好,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可惜本次沒考好,他可能要要面對家長的責怪,也可能就因為他這次不理想的成績,會影響他整個暑假的心情。有時我們也會說某某平常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聽講也不認真,學習習慣不好,但由于有點小聰明,本次考試成績還不錯。難道我們能說這次考好的孩子就比那個發揮失常的孩子優秀嗎?
單一的考試形式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其獨特性,如個人興趣、個人發現以及個人在學習中的體會……而這些,考試都無法替我們記錄。評價結果越是多維度,越是個性化,反映出的學生的學習就越全面和具體。
二 評價目的: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本學期數學學習的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數學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實踐,全面評價學習的數學學習過程,從而獲得的多源反饋信息而深刻地積極地改進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 感的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 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 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教師要善于利用 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關于小學數學教研的小論文
導語:小論文即論文,知識篇幅短,是中學生對論文的初級入門。以下是小編整理關于小學數學教研的小論文,以供參考。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一節課,使師生的生命有了怎樣的變化;收獲了那些知識與思考;獲得了怎樣的身心體驗,是考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個重要指標。
客觀地說,師生從走進課堂到走出課堂,總要發生一些變化,收獲一些東西,好像每節課都是有效的。但是課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樣的,有的課堂能對師生產生終生的影響;有的課堂只給學生留下一些機械的記憶,日積月累的差異就導致人的素質的差異,人的生活狀態的差異。因此,每一節課的效果都不可忽視。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教師都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從我的經歷和體會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一、教師要有吸引學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態。當我們拿著教案走進課堂時,如果心里想著:我講課來了,學生必須坐好認真聽我講課!那么這節課一定不會太精彩!如果你微笑著走進課堂時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學習來了,我一定讓我們每個人學得愉快。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飛機上和坐在自行車上想問題角度是不一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和走進學生中間想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走進課堂時,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擺正,當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忘記師道尊嚴,全身心投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
其次,老師要學會美化目標。任何一節課都有預定的目標,但是如何讓目標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個老師能做到的了。上課前,老師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語言描述達到教學目標后的美景,吸引每個孩子向著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