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合同法內容有哪些新發展

        時間:2023-03-13 23:16:26 合同法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合同法內容有哪些新發展

          新合同法的的內容比以前的三部合同法充實了許多,已在一個新的立法理念上適應了潮流。

        合同法內容有哪些新發展

          今天,我想從合同法的基本原則的角度討論它的發展。

          在合同法發展的歷史上,是有許多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以及相關的制度來支持的。

          合同法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合同自由原則、合同相對性原則以及契約必須嚴守原則。這三大原則最早源自羅馬法,在1804年法國民法典之后被最終的確認。兩百年來,一直影響殊大。但近一百年來,原本被奉為"金科玉律"的這三大原則受到沖擊,相應的合同制度也發生了變化。實際上,在世紀之交,這三大原則與合同制度已被突破,那么這是為什么?

          首先,對合同自由原則。最終確立此原則是在法國民法典之中,這與法國大革命密切相關。封建社會中的大量合同,是與人身依附的不自由相聯系的,資本主義社會,每個人的人格,法律地位平等,即"從身份到契約"(這是封建社會下的法律關系到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下的法律關系最簡明的表述)。

          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對大革命后法國公民關系的集大成立法。合同自由原則成為其中閃光一筆。

          隨著20世紀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自由競爭,合同自由的絕對化導致壟斷而壟斷又導致對自由競爭的破壞。很多情況下表現出來:壟斷組織通過一系列財團之間的壟斷協議,以及與中小企業簽訂不對等的"霸王合同"攫取高額利潤,限制了公平、平等的競爭,雇主與雇員簽訂的勞動合同,雇主往往援用合同自由原則來與之簽訂不平等的合同……壟斷導致的就是不平等,資本主義國家于是采取了對應的措施:限制壟斷和對工人利益的保護。

          美國的反壟斷法,便是國家在法律上對壟斷的打破,對工人而言強化了工會的作用,對合同制度而言,從合同自由向對合同自由的限制轉變。這被稱為"合同法向道德回歸".

          法國民法典較少地考慮道德因素。例如視婚姻為契約。20世紀的民法,則以"合同正義原則"修正了"合同自由原則".這體現在:

          在壟斷方面,制定反壟斷法防止壟斷,在公用事業中,如供水、供電、供暖等行業,各國法律普遍規定了強制性合同,不能據"合同訂立自由"、"合同相對人自由"而拒絕與公民訂約,雇傭合同中,由工會直接代表工人與雇主訂立"集體合同";事實上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須直接的意思表示,甚至有相反的意思表示也視為合同成立,例如50年代的漢堡停車場案件……這均是考慮社會公共利益、社會本位的結果。

          政府對各種重要的格式合同也有了審核的權力。例如期貨經濟(代理)合同。不允許由于一方當事人知識、信息上的劣勢而訂立事實上不平等的格式合同,目的是保護弱者。

          我國的新合同法中,則有依誠信原則,違反法律社會公益的合同無效……這都是合同自由原則的體現。

          其次,合同相對性原則。合同法與物權法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其相對性。債權人僅對債務人享有權利,合同效力僅及于債務人。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人格獨立的結果,誰都不能無故久束對方。只有自愿訂立合同之后才可以產生"法鎖",但不可能約束完全自由之第三人。

          合同相對性原則在現代社會,如果過分強調,可能會由于第三人對合同的影響,造成對當事人權利的限制。在此原則下,當事人也不能對第三人主張任何的權利。按社會連帶法學派的觀點,任何人的自由之行使不能影響他人的自由,否則必須受到限制。于是合同相對性原則受到突破。

          例如,新合同法的代位權和撤銷權制度。代位權指,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兩個法律關系中,當債務人不積極行使其債權時(怠于),債權人可直接向次債務人主張此債權。這是合同效力的擴張和延伸。撤銷權亦如此。

          又如,締約過失責任。合同訂立過程中,如果一方因為自己的過錯給對方造成損失的,即使合同未成立也須承擔給對方造成的損失。這是合同效力由生效至終止擴張到合同訂立的階段和合同終止之后。案例:山西某化肥公司向農民推銷,鄰縣化肥公司謊稱將售農民更便宜的化肥,農民于是推掉本縣要與鄰縣訂約,鄰縣趁機抬高價格。這種情況下,化肥公司應向農民賠償損失。當事人負有注意義務,告知義務,說明義務和保密義務。在合同訂立前、終止后以及合同無效情況下,都可能產生締約過失責任。

          再如,侵害債權制度。在98年12月以前的合同法諸稿中均有,在此之后取消。此制度是指,如果第三人對債權債務關系予以破壞,債權人可以據此要求其賠償。按合同相對性原則,債權人對非合同當事人無所謂權利義務。但是,現在認為在第三人侵害債權時債權人對他也產生了權利。這是將合同利益由個人利益擴大為社會公共利益,或換言為"債權之物權化"的表現。

          在"為第三人利益而訂立的合同"中,第三人能否向不履行義務的債務人主張權利?現在認為,第三人作為直接的受益人應有此請求權。

          可見,通過對合同效力的擴張,個人本位向社會本位過渡。損害個人利益實際上也是對社會利益的損害。賦予的這種請求權,不是源于合同,而是源于法律的直接規定。

          再次,契約必須嚴守原則。這是羅馬法諺。在法民時代,崇尚私法自治,個人受到的最大約束就是合同。社會各種關系絕大多數通過合同來維系,加之法律對個人約束之少,所以當時要嚴肅對待合同,契約須嚴守。

          如果合同在履行過程中情況變化,使之會對社會利益或他人利益造成損害,則該合同應被解除。這是社會法學派和經濟分析法學派進行研究的結果。對此原則的修正具體體現為:

          第一,情勢變更原則的出現,羅馬法中有"情勢不變原則",認為應以訂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時情勢相同為履行合同的前提,在英美法中,這一原則被稱為"合同受挫"或"受挫失效".現代社會,從公平角度來衡量,考慮經濟利益的對等性來判斷,不公平的合同可以解除。

          我國新合同法草案中的情勢變更原則,在全國人大的討論中被刪去了,不過我相信將來這一原則是會被代表們接受的。

          第二,不安抗辯權和預期違約制度。后者是英美法上的概念,其涵蓋范圍較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要廣。預期違約指,當事人如有充分證據證明對方無法如期履行合同,可以在履行期屆滿前進行起訴。這實際是為縮短交易周期。

          第三,違約自由問題。這主要是法律經濟分析學派討論的:從經濟利益上衡量,當事人能否以賠償對方履行利益為代價換取自由的違約以期獲得更大的利益呢?

          這在過去強調國家計劃和合同實際履行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而今的市場經濟買方市場,實際履行的意義不似從前那樣重要了。只不過違約自由現在爭議很大,我國目前尚不允許。

          綜上所述,合同法的這么多基本原則受到突破很多學者提出合同法的危機,甚至稱"契約的死亡".實際上,合同并沒有死亡,合同只是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在社會本位下以新的形式的再生。

          將來的合同法,必然是在保護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傾向于對社會利益的保護。

          概括起來,信息產業是我們應當積極發展的產業。但是它的發展,也應按經濟學上的比較優勢來把握住它。迎接它,來爭取中國經濟復興的契機。

        【合同法內容有哪些新發展】相關文章:

        SSAT題型內容有哪些?08-15

        文秘工作內容有哪些06-05

        文員的工作內容有哪些03-27

        合同法中有哪些有關要約的內容06-30

        形象顧問有哪些內容-形象顧問內容06-18

        職場禮儀有哪些培訓內容12-23

        績效考核的內容有哪些03-30

        企業員工培訓內容有哪些05-17

        外貿跟單員的工作內容有哪些08-1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