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怎樣向管理層轉變
管理者不應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特權群體,他們更應有著更大程度的擔當,一個有擔當的管理者,會在公司中有著更高的威信和更忠實的下屬,有更高的個人魅力和管理能力,能夠更出色的完成使命。那么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具備以下六大個人素質:
一、勇于承擔責任
美國總統杜魯門曾在自己的辦公室門口掛了一條醒目的標語:buckets stop here意思是問題到此為止,不再傳給別人。每一位主管都應該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在努力的辯解,一種人在不停地表現。做主管的要盡量地表現,少去辯解,要敢于負起責任。當出現問題時,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當準備去請教你的上司時,先自問一下,有沒有負擔起自己的責任,是不是非進上司的門不可?總之,要時刻記住美國著名管理顧問史蒂文·布朗的一句話:管理者如果想發揮管理效能,必須得勇于承擔責任。
二、利用一切機會培養人才
有一些管理者,特別是在公司的中層管理者中比較常見:不大重視部門員工的能力培養,更有甚者,擔心有些能力特別出色的員工會“功高蓋主”太露鋒芒,蓋過自己的能力,搶了自己的風頭。
管理者的工作中應當承擔著“員工培養”的使命,要重視機會教育,管理者在發現員工工作方法、作風有問題時,要及時更正并利用好這次機會,教會其正確的工作理念。教育是人力資源部的事情,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一個主管應負七成的責任去教育他的下屬,只有三成的責任是靠人力資源部門,而且人力資源部門只管基礎性教育。真正的主管要做專業教育。將自己的下屬培養起來,無論對公司大局還是對員工的職業生涯都大有裨益,管理者不能只從個人角度出發,只顧個人得失,久而久之反而會失去人心。
三、一視同仁、機會平等
在公司文化中不應樹立三六九等的觀念,無論是對待本部門的員工還是其他部門的員工都應一視同仁。應當樹立所有員工都是公司大機器中不可缺少的螺絲釘的觀念,缺一不可,無論是員工還是管理者都值得尊重。
公司制度約束每一位員工的行為,不以個人偏好特別優待某些員工。也不能因為工作分工而滋生優越感。在一些企業中的銷售部從上到下都有著非凡的優越感,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部門是為公司創造效益的部門,所以理所應當在公司中趾高氣昂。作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應當杜絕此類現象,因為如果這種氛圍大肆蔓延,會挫傷其他部門員工的積極性。
管理者是公司文化的掌舵人,發現有負面文化在公司中滋生的情況應從源頭處杜絕,以身作則,避免公司出現“特權群體”的狀況。
四、了解下屬、用人之長、因材制宜
管理者更要格外細心,要去研究、深入了解下屬,從他們的行為、動作、眼神、語言、思想上去判斷每個人的性格、能力特點,要看員工的長處,用人長處。
最糟糕的是把人都看成一樣甚至盯住員工的短板不放。因為不同的'員工有著不同的文化、成長背景。作為管理者應該關注這些細節問題。
員工需要管理者的肯定和鼓勵,管理者應承擔伯樂的角色,每一個員工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可能成為千里馬。
五、控制情緒
一個成熟的管理者應該有很強的情緒控制能力。當一個領導者情緒很糟的時候,很少有下屬敢匯報工作,因為擔心他的壞情緒會影響到對工作和自己的評價。
一個高層管理者情緒的好壞,甚至可以影響到整個公司的氣氛。如果他經常由于一些事情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有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的整個效率。從這點意義上講,當你成為一個管理者的時候,你的情緒已經不單單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了,他會影響到你的下屬及其他部門的員工;而你的職務越高,這種影響力越大。
當管理者在批評一個員工時,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讓員工感到你對他的不滿。為了避免在批評員工時情緒失控,最好在自己心平氣和的時候再找他談話。另外,有些優秀的管理者善于使用生氣來進行批評,這種批評方式可能言語不多,但效果十分明顯,特別適用于屢教不改的員工。這種生氣與情緒失控不同,它是有意的,情緒處于可控狀態。
六、樹立權威
管理者為了更好的完成使命,應當樹立權威,這與特權不同,權威的樹立是嚴格的踐行公司的文化和制度,不破壞公司的規矩。很多管理者為了與下屬搞好關系,希望部門氛圍一團和氣,就忽略了公司既定的制度,時?v容下屬,無視制度條款。
管理者經常會在“人情”與“制度”中搖擺,一個管理者縱容下屬的后果將變成無序管理,管理層應該是公司制度的捍衛者,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公司的文化和制度。管理者的擔當還在于敢于用“法”治事,敢于嚴懲無視、藐視公司制度的人。以大局出發,不謀私利,不取悅不討好,真正為員工成長考慮、敢于“得罪”員工的管理者,更能得的員工的尊重。
【員工怎樣向管理層轉變】相關文章:
怎樣從員工到管理層12-05
管理層怎樣管理好90后員工12-05
職場向成年人轉變的過程11-03
傳統財務向網絡財務的轉變論文08-15
從跨國經營向全球經營的戰略轉變08-19
怎樣應對管理層的績效異議11-01
怎樣向顧客提問02-22
加快推動住房公積金向住房銀行轉變10-18
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分析論文09-15
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轉變論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