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作為一位生物老師應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以便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初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教學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特別是我們民族地區的學生,我們生活的環境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這就更能讓學生深有體會。也要求老師注重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我就是一直。我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選擇與學生生環境密切聯系的課外知識。
我是一名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老師,對教材還不是很熟悉,特別是對知識的系統性還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不能作為教學的絕對依賴。從上崗這段時間來看,我覺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系統地進行研究,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另一方面,通過日常聽課和學習,我也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生物課堂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一門學科,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結論,他本身就是一門研究自然的學科,所以要求我們生物老師要注意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生物教學是靈活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活躍的,我們要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來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講清生物的各個概念、含義、特性等,充分利用課件、實物等,有時也可以畫簡筆畫來進行知識的講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收集資料的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上,應盡量靈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基礎、興趣情況和實際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2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初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教學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我是一名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老師,對教材還不是很熟悉,特別是對知識的系統性還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不能作為教學的絕對依賴。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系統地進行研究,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另一方面,通過日常聽課和學習,我也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生物課堂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一門學科,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結論,他本身就是一門研究自然的學科,所以要求我們生物老師要注意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生物教學是靈活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活躍的,我們要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來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講清生物的各個概念、含義、特性等,充分利用課件、實物。
教學方法上,應盡量靈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基礎、興趣情況和實際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綜上所述,是我進校短時間內的一些反思。今后我將從以上各方面入手,多向各位同仁學習,還要向學生學習。使自己的教學進行得有條不紊,自己各方面都能取得進步。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3
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提得很響,但農村中學還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仍咬緊升學率不松口,淡化了非升學考試學科的教學。教師把學校安排的生物課挪用于語文、外語、數學、物理等應試科目。而生物專業畢業的教師安排去上語文、外語、物理、數學等課程,而將其它非生物專業的教師安排上生物課。學生家長也不重視學生學習非考試科目。更有學生則把開設生物課視為累贅,表現為:非考試科目的教材從不帶到學校,甚至有的學生把生物課本撕了燒掉、或扔掉,他們有的利用生物課堂來做考試科目的作業,有的背外語單詞,有的看課外書……這是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物學教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它著眼于全面的提高,它要培養的是既博又專的人才。這就要求考試科目和非考試科目的教學均要抓好。
此外,就發展趨勢來看,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這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早在1994年10月國家科委在《迎接21世紀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報告中指出: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技術,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世紀。因此,步入21世紀的我們,更應擔負起這一技術奠基的重任,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育,使具有“生命科學”之稱的生物得到重視。
尤其在貧窮落后的山區,在西部大開發中,要有效地利用山區的自然資源和有利條件,振興山區經濟,就需要發展種植、養殖等多種生物產業,在此過程中,生物科學的利用不能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認識我國的基本國策,搞好環境保護,維護生態環境也是生物學為之提供理論和事實依據。為此在教學中,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極為重要的。
我們所居住的山區是西部的貧困區之一。經濟、文化的發展相對滯后,生態環境較為惡化,而生物教學則可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貧困的原因及脫貧致富的辦法。所以,它將為本地區的脫貧致富、生態建設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作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4
隨著初中教學有很大變化。表現在從原來的三本教材改為現在的六本教材,從原來的12個生物實驗改為現在的二十幾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目前生物個實驗。從教材內容上看,不但增加了生物學基本知識,同時增加了高新的生物工程知識,以及探究性學習等內容。因此,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教學任務重了,復習時間少了。因此以往那種全面敘述講解,反復復習訓練講評等等這些過程已經受到了時間的限制,已不再適應目前教學的要求。因此許多初三生物學教學的教師都共同的感覺到了教學的'不習慣,認為時間不夠用,練習做少了,復習過程不再允許反復講解,總感到不放心。應該怎么辦?下面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認識,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6本教材在復習中實際只可以切割成六個知識大塊,具體是:
1.分子與細胞:包括原生質成分細胞結構和增殖。
2.生物代謝和調節:包括動植物代謝、動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內環境及穩態調節、免疫。
3.生殖發育與遺傳變異:包括生殖與動植物胚發育,dna與基因,4大遺傳規律與伴性遺傳,生物三種可遺傳變異和應用。
4.生物進化與生態:包括新進化論內容和應用,生態類型結構功能和特點以及調節和保護。
5.現代生物科技:包大四頭生物工程內容和應用。
6.二十二個配套試驗:包括原理操作、技術設計和結論。這些知識版塊是以后專題復習的主要依據。
二、高三年生物教學和復習安排
目前各校教學進度安排有二種方式。一種是一邊復習一邊結合選修本教材講授,一竿子插到底。這種安排的優點是:能清晰地結合知識板塊,有較強的知識系統性,而且省時間不重復。但缺點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新老知識認識度有很大差異,尤其是程度較差或一般程度的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銜接非常勉強,容易形成夾生飯,其形成的知識系統不能有自己的獨立體會和串聯,因此出現較多的邊找書本知識邊做練習的現象。另一種進度是先講授選修本教材內容再接部就班順序復習總復習。這種進度的缺點是有一定的復習重復,復習花時略多,顯得緊張。但優點是符合教師教學習慣和學生的知識掌握習慣。在基本知識有一定熟悉情況下,教師的板塊復習串聯比較易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全面體會總結知識系統,因此更易于知識系統化。我更贊同這一種進度,因為根據現在高考趨向,知識不是老師灌出來的,而更應該是學生學出來的。必須有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東西。采用這種進度的時間安排應是這樣的:總時間約36周。
選修本花10周時間完成授課和一次復習。而總復習一般花四輪:
第一輪是單元復習:抓單元過關,配套單元練習;12周時間。
第二輪是知識聯系:主要針對上下聯系的交*知識的銜接和串聯(如:減數分裂與遺傳,動物代謝與穩態)配套綜合練習。花4周時間。
第三輪是專題復習:主要知識板塊復習形成知識網絡,目的是知識系統化。配套專題練習。約花6周時間。
第四輪是缺漏復習。主要針對練習中的出現共性缺漏進行知識重現重點補漏。配套練習模擬練習,花4周時間。
三、教學與復習方法要求
平常講課與總復習必須是兩碼事,他們有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
(一)教學方面
教學原則是講清概念和原理,分析現象和結果,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涵,因此必須富于啟迪,善于尋找知識點本質所在。必須克服面面俱到講到根根底底不留一點余地,節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求講道理,要求精練地表達知識本質清晰而簡練能表達本質的課堂板書。我認為課堂必須有懸念,必須有學生思維的時間和內容。聽出的東西和悟出的東西有明顯差別。一包到底包出來的學生一定是不會思維的笨學生,不想思維的懶學生。
比如:講授有絲分裂,老師講清同期概念,各時期細胞整體變化特點就已足夠了,讓學生通過識圖繪圖悟出染色體變化規律,這樣才能得出他們自己的思維結論,沒有必要老師清清楚楚總結出來。再比講授七大細胞器我們可以通過形態結構成分、類型、功能存在等方面列出一張表,讓學生來填表比較,就能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沒有必要老師列表。
(二)復習方面
復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和記憶。因此主要在于如何形成簡煉的知識網絡。目的在于在今后應用中,解題中尋找知識根源和依據,使學生能以基本知識為依據掌握解題和應用方法。因此必須克服總復習變成授課的重復。因此復習不是反復講解知識過程,而是明確告知學生有哪些知識點,必須記哪些東西,必須懂哪些東西。板書語言都必須肯定而又明確。復習必須是總結式復習,不能是敘述式復習。
比如復式植物代謝:明確告知原理是原生質成分更新過程,知識記憶有2種吸水方式(包括2種吸水原理,2種不同細胞結構條件,2種不同吸水結果)。再如:礦質代謝,明確告知知識點是1個概念(礦質),1種吸收形式(離子),1個特點(選擇吸收),2種表現[2無關(濃度、吸水),2有關(呼吸、載體)]。
只有明確告知,簡練總結,才能使學生知道,知識有哪些?我掌握了哪些,記住了哪些,還有哪些未理解,未記憶。
因此,總復習尤其第一輪復習必須以利于學生記憶和明確知識缺陷之所在為目的,提倡總結式復習方法。
四、關于配套練習
生物教學過程中要克服沒練習沒作業的現象,但更要克服練習過多過濫的現象。
教學過程課本練習要完成要講評,但更必須有教師設計的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的少量作業。比如剛才說的:讓學生繪制分裂圖,總結染色體變化規律,比較細胞器官差異這些都是富于啟發的作業,有助學生對知識理解和記憶。
復習過程中必須有配套練習不能缺少。但練習題目要精選,練習量不能過多。不要一整本一整本地照抄照做,相似或相同題目這本有那本也有反復出現,這只是浪費學生時間和精力,而且會養成學生的馬虎習慣。因此高三老師必須有自己自編自匯的練習。
練習要完成,講評更重要。講評不能僅僅對答案搞形式,重要的一節練習,三節講評不嫌多。講評既講正確答案也講錯誤答案,講正確的知
識依據,也講錯誤的知識依據,每一道題目都必須尋找答題的知識依據和題目告知條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分析掌握基本解題方法。因此切忌練習過多過濫,必須舉一反三,堅決反對題海戰術。
五、關于學科配合
現在生物屬于綜合科。學生的學習是緊張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生物教師必須客觀地認識到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分量,必須同命運共呼吸,要有全局觀點,一科好一些另一科就可能差一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因此生科教師僅能完成我們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不要過分爭時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學生的練習量,提高練習質量,提高復習效率,爭取盡量多一些在課堂時間里完成練習。復習不能趕進度,最忌諱的就是搞成夾生飯。
六、關于生物實驗
實驗題目會考必考,對于實驗必須專題復習。
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高考試題,而且高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盡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復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感覺到目前實驗復習主要是結合課本實驗內容,總結以下兩方面:
1.實驗基本技術
。1)玻片標本的制作技術:包括涂片制作法,壓片制作法,裝片制作法。
。2)顯微鏡使用技術:包括對光、對焦、高低倍轉換、物象識別、倍數計算。
。3)紙層析法技術:包括制樣、濾紙制作、點樣、層析。
。4)比色法技術:糖、眙、旦顯色步驟和過程。
(5)設置對照:單因子變量。
(6)恒溫技術:包括恒溫箱冰浴。
(7)研磨過濾技術。
2.實驗研究采用方法
。1)顯微鏡觀察法;
。2)分類法;
。3)等組實驗法;
(4)觀色法;
(5)雜交試驗法;
(6)化學分析法;
。7)理論分析法:(向光性條)。
以上主要講究技術要點,便于答題,了解這些實驗方法便于試驗設計。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
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么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么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更合格的教師。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6
國家科委在《迎接21世紀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報告中指出: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技術,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世紀。因此,步入21世紀的我們,更應擔負起這一技術奠基的重任,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育,使具有“生命科學”之稱的生物得到重視。
尤其在貧窮落后的山區,在西部大開發中,要有效地利用山區的自然資源和有利條件,振興山區經濟,就需要發展種植、養殖等多種生物產業,在此過程中,生物科學的利用不能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認識我國的基本國策,搞好環境保護,維護生態環境也是生物學為之提供理論和事實依據。為此在教學中,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極為重要的。
我們所居住的山區是西部的貧困區之一。經濟、文化的發展相對滯后,生態環境較為惡化,而生物教學則可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貧困的原因及脫貧致富的辦法。所以,它將為本地區的脫貧致富、生態建設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作出應有的貢獻。
首先,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認識,搞好素質教育。農村中學管理干部的思想比較落后,應該在他們心中牢固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不能再做井底之蛙,把自己綁在應試教育上。只有實施好素質教育,才能使生物學等非升學式學科得到應有的重視。同時還應做好社會宣傳,使社會各界及學生家長樹立素質教育新觀念,配合學校、教師共同實施好素質教育,減輕學校和教師的壓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三個階段。
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ing how to teach)’與‘學會學習 ( learing how to learn)’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一是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必須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對象分析。學生是重要的教學人員之一,也是教學發展的基本對象。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2 、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節。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2.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 生物知識的學習采用問題來激發互動。如在復習有關呼吸作用內容時,筆者和學生圍繞有氧 呼吸的場所在哪里?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么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
。玻2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 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能力。如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時,學生發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此時筆者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
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2.3 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松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陜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心情沉重地說:“由于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里,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3 、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當前最常見的反思,它能使教師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教師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致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后的教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個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下面談談對課后日記的反思:
3.1 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有的放矢尋找“辦法”,使之成為以后應汲取的教訓,教學就會逐漸趨于“完善”。例如講授“種群”這個概念時,看起來學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組成一個種群”。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同種生物”既包括幼體還包括成體的所有集合。
。常 記課堂的成功之舉 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如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筆者在教學中,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就有助于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得意”之作。記錄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學使用,并在此基礎上發展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8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后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第一、新課程標準的修訂,需要老師重新了解掌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第二、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么”和“如何做”就行了。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應該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呼吸系統結構——膈肌這個組織時,老師用當地豬的“肺邊”進行類比,學生就好理解了。
第四: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煉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9
對于細胞的生長,學生易于理解,但對于細胞如何進行分裂,怎樣由一個變成兩個,學生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對于細胞分裂的步驟有的學生還會弄混,應反復對這一問題進行復習、練習。
對于染色體先加倍后再分裂這個概念,如果直接傳授,學生雖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對于這一問題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思考,分裂時果蠅的染色體是不是由46條分裂成兩個含有23條染色體的細胞,然后分裂成11.5條的染色體?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產生了疑問,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分裂的,對于如何分裂后還保持每個細胞46條染色體,學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體的數量加倍,再進行分裂,這樣分裂后每個細胞的染色體數量就跟原來的一樣了。用這個方法啟示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方法,這樣學生學得快,也記得牢。
對于這節課的細胞為什么不能無限量地生長這個問題,課本上用籃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比的差異而得出細胞不能無限量地長大,這個問題學生很難理解。我讓學生先討論“同步學習”上的合作交流-----自己歸納出隨著邊長的增加,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會減小。表面積相對是變小了。
然后介紹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飯量會增加,可見隨著人的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會增加,其實細胞長大同樣需要從外界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而細胞表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營養物質的吸收,表面積越大吸收的營養物質越多,而隨著細胞的長大,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卻在變小,這必然會影響細胞的吸收,使細胞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因此,細胞只能長到一定的大小。
同學們恍然大悟,再做課后練習2非常容易了。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0
生物的教學任務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于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傊S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1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2
教師拋棄了傳統的決定者的角色,成為學生思想情感的反應者、學習活動的咨詢者和合作者,認為學習活動需要整個人(包括軀體、情緒和心智等方面)的參與,而不僅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接受學生,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情感,不做評判或訓導;學習是自我發起的,教師不能單方面地施加壓力或強制。教師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要做的事是幫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幫助學生安排適合的學習活動與材料;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材料的個人意義;維持著某種學習過程的心理氛圍?梢姡侵笇越虒W觀倡導的課堂氛圍非常適合學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具有了這樣的非指導性教學觀,才可能開展較好的探究教學,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教師要理解學生,改革傳統的學生觀。學生不再是“無心、無我、無情”的學習機器,而是富有天性和個性色彩的主體。因此,素質教育強調讓學生整體發展、全面發展和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能力,培養具有個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根據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生物教學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學風:嚴謹、和諧、拼搏、創新。還要形成一種基本的學法:強化自學意識,養成濃厚興趣,敢為他人之先,勇于知識創新,樹立遠大理想,磨煉意志品質。生物學教師也要有一個基本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創設激勵情境,著意培養能力;重視創新思維訓練,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教師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課堂,實施合作教學。創造和諧、活躍、熱烈、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就是倡導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明確是“互動”,那就不是“被動”;因此“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學會學習。擯棄那種“我講你聽”的被動式灌輸,互動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為他們創造一個與教學相符的民主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師生交流中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實踐中發展能力。
生物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表、演示等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過提示觀察的具體要求(順序、顏色、結構層次、排列、反應特點等),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比較。宏觀上面向全體,微觀上因材施教;樹立知識學習和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倡導教學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師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課堂,還要拓寬教學活動的時空觀,建立教學過程的開放觀。隨著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生物課程的設置已從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擴展到發展課、綜合課、社會課;學習空間也從課堂延伸到家庭、社會直至大自然;學習時間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會、自然信息的時機。形成教學開放觀的“教學規范”,從“灌輸中心的教學”轉型為“對話中心的教學”。真正的學習不能停留于單純的知識的記憶,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這是一種交互作用的能力觀。學習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也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是孤立的,總是處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生物學教師必須開發、開放教學過程,根據生物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寓教于樂,有效地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拓寬生物教學的方法和渠道。
教師要拓寬教學的時空觀,還要確立學生主體活動在教學中的地位,生物學教學與學生活動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只要加強生物課特點的分析,其主體活動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其實是非常豐富的。生物教學強調探究,強調學生的活動,借助活動來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這在客觀上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塑造和建構了學習主體。只有在各種各樣的生物實驗活動中,學生才自始至終是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操作、體驗活動,學習才具有了主動探索大自然的意義。通過學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動,可以了解知識獲得過程、經歷知識價值生成過程,從而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不是機械接受和背記知識結論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 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指定的教學目標。下面從初中 生物課角度,談談如何提高有效教學。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1、創設的問題要有現實性。生物是一門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因此在創設問題時應緊密聯系學生 的生活實際。如,在學習”關注食品安全“時,讓學生把自己平時吃的零食(帶包裝)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如何注意食品安全,互相補充,收獲頗多。
2、創設的問題要有思考性。生物教師應為本學科知識的思考者,并在問題的提出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問題應有思考的價值。
3、創設的問題應有針對性。問題應緊扣有關的學習內容,要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4、創設的問題應有挑戰性。要讓學生的思維經受來自問題的挑戰,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先進的生物技術和高端的生物學科技。使學生”跳一跳拘得到“。
5、創設的問題應有趣味性。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后就會自主的進行學習。教師將問題置于有趣的情境中,要把學生對生物學的零散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的動力,使學生好學、愛學。
二、組織有效的生物學探究活動
1、創設良好的生物學探究情境。探究應是與目前的生物學知識內容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就近取材,有可操作性。
2、靈活采用探究的形式。生物學的探究活動一般有:獨立探究,臨時自愿組合探究,既定小組合作探究,大班集體探究等。教師應根據要探究的主題,靈活采用。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不可袖手旁觀,應主動參與,熱情引導,親身體驗。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啟發、設置情景問題、營造認知沖突等策略,來促進學生互動與交流。
5、寬容與欣賞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結果。不要挫傷學生的生物學探究的積極性,時刻鼓勵。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1)、合作成員的分工要明確;(2)、要建立合作機制;(3)、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適時引導。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資源
目前,追求互動生成的教學課堂已成為生物新課標課改教師的教學追求,”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生物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這些”意外通道“的”美麗的風景“。生成過多必然影響預設目標的實現,不少有生物學價值的生成又可能是對預設的背離、反叛、否定,還有一些是隨機的偶發的神來之筆。那些沒有思考而生成的內容應被教師視為無效的泡沫。教師應根據預設與生成的辨證關系,站在生物學知識的高度,盡量捕捉有效的生成,避開無效的生成。
五、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有效的課堂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
1、評價的原則應是客觀公正。對那些有錯但又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時,應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熱情和創新的火花才能較好的發展。
2、教師應錘煉課堂的評價語言。(1)語言要準確,不能模糊;(2)語言要生動并且豐富;(3)語言要嚴謹但又不失幽默;(4)評價的語言要中聽但更要中用;(5)語言獨特但又不乏創新。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4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
時間真快,轉眼間一個月已經悄悄溜走。時間的流逝讓我感覺到倍加的緊張和壓力,因為又即將送走一批畢業生。中途接班和自己一手帶起來的學生感覺差異好大,尤其在復習的時候有走不動的感覺,如何才能在短時間之內讓孩子們的生物成績大幅度的提升哪,這是我眼前最值得,最應該去深思的一個問題 。或許是因為還沒有到初三,學生和家長的中考意識一點都不強,似乎生物中考對他們來說好像沒有那么重要。所以我要給孩子們不停的做思想工作,從內心上去給孩子們動力。在教學中,我只有不斷的轉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興趣,以便使學生扎實好基礎知識,提升自己能力,更好的去應對中考。具體還采取了一些方法;
1.扎實嚴謹 、注重基礎落實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我扎扎實實抓好生物上的一些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復習,在具體教學中,要不斷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如探究實驗,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知識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知識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做題方法和良好的做題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因為中考考點復雜,需要學生的綜合考慮。
2.聯系實際 ,深化知識
在課堂講授中,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3.方法科學 ,靈活多變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建立生物概念框架的科學方法。以便來掌握多而復雜的知識。在課堂講授中,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總之,在第一輪的復習中,一定要穩抓穩打,扎扎實實,落實到位,知識上層層遞進,注重基礎,因為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才能取得短時間內巨大的進步。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合集15篇)】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周記12-18
初中生物教師優秀教學反思07-07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02-22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02-22
最新初中生物教學反思范文08-26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教學反思07-12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通用15篇12-17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集錦15篇12-17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