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2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1
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圍繞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問題,圍繞所設計的問題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問題該怎樣設計?圍繞問題該怎樣進行教學,才能使教學效率得以提高?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問題設計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
著名數學家費賴登塔爾認為:“數學源于現實又寓于現實,數學教學應從學生所接觸的客觀實際中提出問題,然后升華為數學概念、運算法則或數學思想!边@一觀念既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同時說明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有理數的加法》一節的教學導入時,我首先出示了一周來本班的積分統計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數表示,失分用負數表示,)讓學生觀察: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合計
積分+3 -2 -4 -2 +2 +4
然后提出問題:“誰能幫我們班算出這一周的總積分呢?”結果我發現大多數同學能用“抵消”的方法統計出這一周本班的總積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題:“(+3)+(-2)+(-4)+(-2)=?”發現學生不知道該怎樣算。當學生產生這樣的認知沖突時我便引入了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數據分成了幾種類型,如正數加正數、負數加負數、正數加負數等,展開新知學習,教學效果較以前有明顯改觀。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于:(1)導入的情境問題貼近學生的現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2)情境問題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當然,情境問題的創設不當,會直接影響教學。比如,在《函數》一節的教學時,我用游樂園中的摩天輪引入,當我提出問題:“同學們,當你坐在摩天輪上,隨著時間的變化,你離開地面的高度是如何變化的?”我發現學生幾乎沒有反應,只是偶爾聽到:“摩天輪?”“很危險……”本來是一個很典型的函數問題,只因為農村學生對該情境的認識模糊,一時沒有進入到虛擬情境中來,導致課堂開端出現“僵局”,也影響了后面的教學工作的勝利開展。
2、教學重點、難點處的問題設計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重點與難點的處理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通過設計好的問題串可以強化重點與突破難點。例如,《結識拋物線》一節的教學重點就是做二次函數y=x2的圖像并根據圖像認識和理解函數的性質。而作圖過程又是一個難點問題,要從所畫的圖像中發現并歸納性質,首先得畫出較準確的函數圖像。在學生畫圖像的過程中,我抓住學生的幾種錯誤畫法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1)根據你畫的圖像,給自變量x任取一個值,函數y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嗎?
(2)自變量x的范圍是什么?
(3)0
3、例題或課堂練習中的問題設計
例題教學具有及時鞏固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雙重功能,隨堂練習是檢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和培養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之一。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優選例題,精心設計層次分明的練習,能夠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并解決問題,獲得問題解決的成就感和快樂感。例如筆者在《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一節的教學中設計了一道這樣的問題:已知A(-2,y1)、B(-1,y2)、C(2,y3)三點都在反比例函數y=k/x(k>0)圖像上,(1)比較y1、y2、y3的大小關系。(2)若D(a,y1)、E(b,y2)、F(c,y3)三點也在反比例函數y=k/x(k>0)的圖像上,其中a0判斷y1、y2、y3的大小關系。教學中我發現多數學生對問題(1)采用了直接代入計算的方法得到結果,對問題(2)顯然用代入法難以得到結果,這時,我讓學生小組討論來解決。經過討論后,學生A回答:“因為k>0時,反比例函數y隨x的增大而減小,而ay3!睂W生B回答:“我們組用特殊值檢驗得出y20,所以y3>y1>y2!睂W生C回答:“我們組根據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得到:當k>0時,在每個象限內,函數y的值隨自變量x的增大而減小,由此可得y3>y1>y2。”經過對以上不同做法的比較和鑒別,學生對反比例函數圖像的性質中“在每一個象限內”這一條件有了徹底的理解?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例題或練習問題,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到了解決問題后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4、在學習反思中的問題設計
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相對欠缺,學生“重結論,輕過程”的現象較普遍,對學習結果的反思意識淡薄,自我評價不徹底,做錯的題目一錯再錯。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徹底分析錯因,讓學生在錯題中有反思的機會。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時很容易出錯,針對學生做錯的題目,我設計了如的表格:
通過引導學生對錯因徹底分析與校正,學生明白了產生錯誤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出了幾道解方程的練習,結果發現,學生確實重視了錯誤,效果明顯有所好轉。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學問題的設計確實是一種學問,是一種藝術。要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體驗,在對問題的分析、探索與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人分享成果,來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2
首先是復習正比例函數的有關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函數知識,為接下去學習反比例函數作好鋪墊,其次給出了三個實際情景要求列出函數關系式,通過歸納總結這些函數都是反比例函數,以及反比例函數的幾種形式,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又通過列表格的方法對反比例函數和正比例函數進行類比,鞏固反比例函數知識。
通過做一做的三個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但到這里用時接近25分鐘,時間分配上沒有很好把握為接下去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埋下伏筆。
接下去是要進行例1的教學,先進行的是杠桿定理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在學生練習紙上讓學生自己來獨立完成三個問題,然后有學生回答,當進行到第二時,時間已經不夠了,很倉促進行了小節。
這節課在設計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備好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有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不是恰到好處,思考問題的時間不是很充分;還有的.學生課堂表現不活躍,這也說明老師沒有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課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體現的不是很好,,肢體語言也不夠豐富,鼓勵的話顯得很單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還出現了差錯,總之,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存在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嚴謹親切有余,但活潑激情不足,顯得平鋪直敘的感覺,缺少高潮和亮點;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經過這節課的教學,讓自己收獲不少,反思更多。
教學之路是每天每節課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條路的成功秘訣只有一個:踏實!對于我,任重而道遠,我將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讓我教的每一個孩子更加優秀。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認真分析、研究后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F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初中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诖,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
例如:把X2-Y2+2X-2Y 分解因式該多項式超過三項,考慮分組分解法---這一步學生易想到,于是就想馬上一步到位找到正確的分組方法。但具體到可能分組的方式有多種:比如,第一項單獨一組和第二、三、四項為一組;第一、二項為一組和第三、四項為一組……等等。該按哪種方式分組呢?不能迅速找到結果學生就感到厭倦、麻煩了。這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按每種可能的分組方式逐一嘗試直到找出正確的分組方式。讓學生從中學習知識的嚴謹精神,并從中領司到學習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細心、耐心,是不斷嘗試,是不斷失敗直至成功的過程。
到此,是否說學習無捷徑呢?絕對有!說上述“把 分解因式”說:要達到快速地進行分組分解,首先心須熟悉分組分解法----分組后運用提公因式法、分組后運用公式法,再口頭演算或在草稿本上演算、判斷按此方式分后能否針對每一組提公因式繼續分解----這是最關鍵一步,這要求對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非常熟悉,而要達到此能力也是一個不斷嘗試,從失敗中錘煉的結果。
因式分解如此,其他各章知識的學習與此無兩樣。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4
對學生的反思,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我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也許是有點快了,所以看到那些學生仿佛就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所以通過這些日子與學生的交流,發現自己并不能很快適應老師這個角色,自己仿佛是個大孩子,對同學板不下臉,威性不夠,現在的孩子本生就是從父母的溺愛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越是脾氣好的老師就越是不象話,這就是我這么些月來的最大感受。
年輕就得付出代價,所以對學生得反思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就更關鍵了,掌握好學生得心理,對學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壞就影響著學生的成績。
而且,現在的學生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才會花更多心思,數學課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讓學生提起興趣,這對于教學質量的好壞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教學反思《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
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
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5
圓是小學階段最后的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認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認識,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打下基礎。
一、以舊引新,滲透“轉化”思想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本節教學內容原先的教材是直接讓學生操作把圓平均分成16份,用轉化法推導出圓的面積。這樣學生固然也能掌握圓的面積,但對知識的推導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新教材。讓學生先根據舊知概括出求面積的兩種方法,然后讓學生大膽地猜想數方格能不能求出圓的面積。在發現數方格的方法很難求出圓的面積后,讓學生根據方格圖大膽地猜想出圓面積的范圍。之后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使學生獲得用轉化法可能求出圓的面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操作、探究得出圓面積的計算。這一過程的設計正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由重結論向重過程轉變。不僅重視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更重視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形成。使學生學得更有趣,更有價值。
二、自主探究,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再創造”。數學學習的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現成結論,而是一個由學生親自參與、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給學生搭建探究的舞臺,強化過程意識,以激勵學生再創新。課堂的生命活力正是來自于對事件或事實的感受、體驗,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好奇,來自于情不自禁的、豐富活躍的猜想、假設、直覺,來自于不同觀點的碰撞,爭辯,更來自于探究體驗中的'時而山窮水盡,時而柳暗花明的驚險和喜悅。只有經歷這樣的感悟、體驗的過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錘煉,智慧的升華。
在凸現圓的面積的意義以后,通過對比復習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方法,讓學生大膽猜測圓的面積怎樣推導。學生猜測后,再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同樣大小的圓片,將其中一個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學生動手剪拼好后,進行觀察對比,發現如果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這個圖形就越接近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這個環節的設計也是“極限”思想滲透的最好體驗。再對比圓形和這個拼成的圖形之間的關系。通過剪、拼圖形和原圖形的對比,將圓與拼成圖形有關的部分用彩色筆標出來,形成鮮明的對比,并為后面推導面積的計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鋪墊。
通過學生操作學具,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動作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由扶到放,由現象到本質地引導,又使學生始終參與到如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探索活動中來。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分層練習,體驗運用價值
結合課本中的例題,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綜合練習三個層次,從三個不同的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第一,基礎練習鞏固計算公式的運用,強調規范的書寫格式。第二,提高練習收集了身邊的實際內容,融入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之中,求自動噴水器旋轉一周后的噴灌面積就是求半徑是5米的圓的面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知識是有價值的,是有作用的。第三,綜合練習既聯系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已知圓周長,先求半徑,再求圓的面積),又鍛煉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每一道練習題的設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教師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6
本學期已過了一段階段了,作為初三畢業班的數學老師,我深感肩上的壓力之大,責任之重。目前,對于初三這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學生的學習中還出現以下學習的情況:
多數情況下,也比較擅長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但問題提出后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于自問自答,急于說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就不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于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
我在備課的時候對問題已備選了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課堂上以“定勢思維”組織教學,但教學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當學生的思路與我的思路相左或學生的想法不切實際時,不愿打亂即定的教學計劃,干脆采取回避、壓制措施,使學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性思維被束縛。
對問題的坡度設置的不夠,坡度過大,導致思維卡殼,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于形式。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下階段準備采取的措施:
1.對過多的'題,進行適當的篩選。
2.還給學生一片思維空間,讓學生受到適當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3.學生有不同想法單獨與教師交談,好的想法給予鼓勵并加以推廣;不對的想法,給予單獨的指正。這樣,學生即可以大膽放心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學中漏洞補上。
4.精心設置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課堂節奏,盡量讓中下游的學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不僅是老師完成任務,還要學生完成任務。
相信經過我的不懈努力,一定會不斷取得進步!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7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課堂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
一、什么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有何意義?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地學習。學習——實踐——反思——學習——再實踐,這樣的過程也正式教師人生不斷成長、成熟而完善的過程。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1.對新理念的反思
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
。1)、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有意義嗎?有什么意義?能給他們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
。2)、初中階段,必須獲得哪些將來必需的數學知識?你將通過何種方式幫助學生獲得這些知識?
(3)、你在教學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得到不斷的發展?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1)、課堂采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是否忽視數學學習活動的內核─思維?
(2)、學生是否能積極投入、善于合作;勇于發現、敢于表達?是否能自學,善于交流?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世界如何?
。3)教師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一味講授、嚴厲監督?
。4)是否能關注學生“喜歡學、愿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環境?還是比較注重規范、有序的教學秩序?還是讓學生處于專制、服從、沉默、壓抑的狀態?
三、如何寫教學反思?
1. 寫成功之處 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 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 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 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5. 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8
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中,我首先由生活中的情景——日落引入,讓學生發現地平線和太陽位置關系的變化,從而引出課題: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然后由學生平移直尺,自主探索發現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給出定義,聯系實際,由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線和圓相交、相切、相離的現象,緊接著引導學生探索三種位置關系下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半徑的大小關系,由“做一做”進行應用,最后去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由日落的三張照片(太陽與地平線相離、相切、相交)引入,學生比較感興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線與圓位置關系的現象,體驗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生好奇,這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數學的好方法。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密切關注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2.在探索直線和圓位置關系所對應的數量關系時,我先引導學生回顧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所對應的數量關系,啟發學生運用類比的思想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很輕松的就能夠得出結論,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充分理解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的相互轉化,這種等價關系是研究切線的理論基礎,從而為下節課探索切線的性質打好基礎。
3.新課標下的數學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為此,在做一做之后我安排了一道實際問題:“經過兩村莊的筆直公路會不會穿越一個圓形的森林公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此題要學生回到生活中去運用數學,學生的積極性高漲,都急著討論解決方案,是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有滋有味,使學生體會到學數學的重要性,體驗“生活中處處用數學”。
同時,我也感覺到本節課的設計有不妥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1.學生觀察得到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后,是由我講解的三個概念:相交、相切、相離。學生被動的接受,對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以改為讓學生下定義,師生共同討論的形式給學生以思維想象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
2.雖然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是體現讓學生自主操作探究的原則,但在讓學生探索直線和圓三種位置關系所對應的數量關系時,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交流的時間,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此處應充分發揮小組的特點,讓學生相互啟發討論,形成思維互補,集思廣益,從而使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9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開放性問題的培養,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數學情境,讓學生進行研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課堂上設計的討論性問題,教師應提供合理的指導,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和學習,使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既能獨立思考,又能相互啟發,并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技能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質量。
一、加強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人們的思維從問題情境出發。問題情境具有情感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關系,利用真實情境中產生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縮短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為知識的產生、發展和構成鋪平道路。這支持并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例如,當談到三角形的外接圓時,如何確定三角形的外接圓的中心?我先用一些紙板做一個不完整的圓圈,在上課前幾分鐘分發給學生。學生們被要求參加一個圓圈填充比賽,看看誰能想出最快的方法來填充一個完整的圓圈。我該怎么彌補呢?在本課程的.介紹方法中,我運用學生的競爭心理為學生設置了一個小懸念。為了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全班同學中展示我的能力,學生們將對新課的材料產生濃厚的興趣,認真聽講!1002〕〔1000〕創設適合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問題情境,可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參與的愿望,使學生盡快獨立探究,達到無法停止的局面,為課堂教學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問題情境應該放在學生能夠觸及的“近期開發區”,讓學生能夠跳起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主動“采果”。
二、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加強學用結合
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反思數學背景的現實性和“數學化”。他們必須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問題背景,讓學生從具體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總結變化規律,并能用數學符號表達,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包括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用數學知識解釋、用數學的方法分析、用數學思維處理這四個方面。教材的設計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教材,使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興趣,能夠嘗試解決。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耳目一新、耳目一新。教師必須設計探究數學知識的步驟,包括課堂提問和動手操作的步驟,以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能夠站起來學習;跳起來摘水果”在自我探索和掌握數學知識后可以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心理補償和滿足,鼓勵他們取得更多的成功。當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應及時有效地幫助和引導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在教學中,要善于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科學設計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用數學思維觀察和分析社會,從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數學知識的構成和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注重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應該允許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事實上,思考往往始于人們的行動和活動參與。如果活動與思維的聯系被切斷,思維就無法發展,動手實踐最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直接體驗,使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理解、掌握和應用新知識。
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動手操作。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學生不僅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且不能知道為什么。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數據,讓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來源,在操作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四、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采取實際行動“圍繞問題情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還能讓學生體驗和體驗知識構成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開發學生的智力,展示全體學生的智慧ts的個性、創造性和在過程中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這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自我創新的重要環節。它是主體參與教學的基礎。例如,在圖形的一致性中,學生們通過進取心、運用大腦、交流與合作,找到了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是我從未想到的。同時,它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我們懂得如何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是不可估量的。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實驗、歸納和類比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找證據、給出證明或反例。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開放性問題的訓練,盡量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數學情境,讓學生進行研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課堂上設計的討論性問題,教師應提供合理的指導,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和學習,使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既能獨立思考,又能相互啟發,并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技能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質量。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10
正數和負數
對于初一新生來說,本節課的語言方面感到很吃力,因為之前他們學的數學都是藏文版,現在他們既要克服語言的障礙,又要理解題意。本節課是我在學生對溫度有一定的認識,對負數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負數.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創造精神將隨新課程的實施而得到充分的發揮.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了適當的調整,并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拓展新課程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努力使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擁有者轉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
從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呈現學生的原認知,由此深入展開對問題的探究.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記錄數據,請同學們來記錄下面三組數據.要求記錄時做到準確,簡捷,快速"這樣開放性的活動,以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為研究素材,呈現出了幾種不同的記錄結果,透視出學生的原認知狀態,在此基礎上展開對新問題的研究,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又能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為實施有效的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存折上認一認;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可以多舉一些和學生現實生活有關又經常接觸到的生活實例,加深他們的印象,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有理數
有理數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運算是建立在小學算術運算的基礎上。有關有理數運算的教學,在性質上屬于定義教學,歷來是一個難點課題,教師難教,學生難理解。有一個比較省事的做法是,略舉簡單的事例,盡早出現法則,然后用較多的時間去練法則,背法則。但新課程提倡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本單元教學設計上盡量考慮有利于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設計的思路符合新課程倡導的理念。
本節課我們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深加工、再創造,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個性的
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自主學習。
數軸
這一節課后,針對兩個班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其中《數軸》這一節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悟:
一、問題的引入
我在黑板上設計以下三種情境:A、一只老虎和一只獅子從同一地點出發分別向東西方向跑去,比較相同時間后它們所在的位置(奔跑速度不同)B、放風箏C、溫度計。
二、問題的探索
在問題的探索上,我采用了師生雙邊活動。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產生一種動態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發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對數軸任意兩點之間的大小關系理解進一步的加強以及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
四、設計思想:本課之所以這樣設計,理由是:(1)從教學目標看,數軸是數形結合的典范,也是數形結合思想的初次出現,抽象性較高,同時它也是重中之重的概念,所以老師必須提供足夠生動的
背景,使學生獲得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2)從教學藝術的需要看,運用生動活潑的場景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愉快地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在這種教學情景中,學生理解最深刻,記憶最牢靠。特別要強調的是:深刻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理解、記憶、應用等思維活動過程中的強有力的支撐點。(3)在動態的`演示與多種情況的歸納,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態解決問題的意識,建立運動的觀點,同進也有利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4)一些感性認識的建立,也有利學生學習下一節“絕對值”的概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相反數
本節課我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一個操作、三個討論。
相反數這節課實在數軸一節課后學習的,而數軸又是初中數形結合的一個重要圖形, 所以我重點利用數軸對相反數進行理解。我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畫數軸,并將數軸沿原點對著折,感受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對稱性。通過對這還比較容易的解決了0的相反數是0這一難點。(因為對折后遠點與本身重合)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地方讓學生分組討論。第一次討論是通過觀察兩個互為相反數的兩數,討論它們的異同點及在數軸上的位置關系;第二次討論是讓學生討論是否任何有理數都有相反數;第三次討論是讓學生討論化簡雙重符號的數的規律。通過參與其中某些組的討論,我感覺到學生通過討論既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增強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特別是對0是否有相反數的討論,同學們都很投入,討論得很激烈,有的認為有,有的認為無,他們都各持己見,最后 在我的引導下得出0的相反數是0的結論。
本節課的教學我也覺得有不足的地方。 我設置的三次討論的時間都比較短,每次都只有2——3分鐘,學生討論得不夠深入?赡茉O置少一兩次討論,而討論的時間長一點會更好。最后就是這節課針對中考的練習少了一點。這些都是我以后在教學中要加強的。
絕對值
對初一新生來說,絕對值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數學術語。
本節課我首先復習相反數的知識,從一對相反數在數軸上的位置,自然引出它們距離原點相等。接著舉例:出租車從車站出發,向南行了10千米,又從車站出發向北行了5千米。如果用正負數表示兩次運行的情況,需要先規定一個正方向,假設向北為正,則分別是-10千米和+5千米?墒且胫肋@兩次運行中,出租車一共用了多少油,與方向還有關系嗎?該與什么有關呢?面對這些問題,學生紛紛說出,只與從出發點到目的地的距離有關。對。我及時給予鼓勵,并在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11
新課程是針對我國新課改而重新編寫教材和設定教學科目的統稱,是為真正落實我國素質教育而由國家中小學教研組統一編寫和設定的課程模式。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
在我們走人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立足教材,用好用活
教師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人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是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人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象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二、科學評價,全面發展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行了多年的話成為歷史。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三、轉換教師角色,改變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簡單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如在教學線段的長短比較時,我一開始設計詢問學生平時如何比較身高,并請兩名學生演示。再讓其他學生仿照比身高來比較兩支筆的長短,由此引導學生找到比較兩條線段長短的方法。這樣。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問題。在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不再需要我的引導,學生從線段的比較中就找到了角的比較方法。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四、尊重學生現狀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如教學立體圖形時,這一節接近于實際生活,我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制作熟悉的立體圖形,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我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篇12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復習中不斷總結
、帕⒆憬滩模砬甯拍,夯實基礎,學生通過復習,應熟練掌握概率與統計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埔怀鼋y計思想,用樣本估計總體是統計的基本思想,在復習中要使學生更多的機會接觸這一思想,使學生對抽樣的必要性、樣本的代表性、用樣本估計總體的可行性,以及對不同的抽樣所得結果的不確定性有更多的體會.
、墙y計與現實生活、科學領域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將統計的`學習與實際問題密切結合,選擇典型的、充滿趣味性和富有時代氣息的現實問題作為例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據處理方法,理解統計的概念和原理,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韧怀龈怕式K枷,對概率的計算問題,可以把不同背景下的各類問題加以變通,尋找他們之間是否存在相同的數學本質,對相同的一類問題,我們可以用一個概率模型來解決.這樣也能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縝密性和開放性加以錘煉.
、杉訌娪昧斜矸ê蜆錉顖D求解決簡單事件的概率的復習,滲透分類討論思想.
二、復習中要“用活”教材,和資料。
三、復習反思,或稱為“反思性復習”。
是指教師在復習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復習的合理性,提高復習效率。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復習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復習,確保復習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1-20
初中的數學教學反思10-12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09-01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05-29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7-21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1-26
教學反思初中數學11-02
初中教學反思數學10-20
初中數學教學的反思01-14
初中的數學教學反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