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匯編13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
6月19號,教研室徐主任帶領城關中學、銅井中學、代莊中學三處學校的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聽評課交流學習,徐主任做了重要講話,首先肯定了我們學校的變化:
1、教師理念的轉變,課堂教學深入落實126策略,積極套用四段六部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已見成效。
2、學生的轉變,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由原來聽老師講轉變為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展示。教師退到幕后,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濃厚的課改氛圍, 在曹校長的帶領下,積極課改的'領導和老師們,每天都忙碌著聽課、評課、反思、總結、實踐。所以課改已有了小小的成功。
課改以來短短的四個月,徐主任是第五次來孫祖中學聽評課,作報告,可見,他對我們學校的課改是多么重視,有了徐主任的引領和大力支持,更加堅定了我們課改的決心。短短的四個月,已有十幾個學校的領導和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交流學習?梢姡瑢O祖中學的課改已走在同行的前列, 同時他們的到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動力,更堅定了我們課改的信心,我們繼續努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會取得課改的成功。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2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于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太明顯。
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后,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并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
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欲。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后,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么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后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回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并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采用學生依據要求:
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余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
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盡可能了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檢測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采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盡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于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并且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3
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么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么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更合格的教師。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4
生物復習課,與新課是有明顯區別。中考的趨勢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不拘泥于教材,強調以能力和教育價值立意,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本地實際和環境問題,考試涉及的內容比較廣,信息量大。因此,上好總復習課,提高復習質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復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中,復習課卻顯得枯燥無味,令教師頭痛,也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就生物復習課來說,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潛心設計,努力使“重復”變為生動積極的“再現”,同樣可以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所以,我重在讓學生自已將知識梳理,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高整合度,使學生在復習本章內容時能形成知識體系。經過這樣的歸納,使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設計練習時,題型的選擇上要側重于有辯析作用的“選擇題”。練習的設計還可以抓住學生常見的一些錯誤設計練習,這樣針對性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傊飶土曊n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既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統掌握,全面提高,綜合運用,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中溫故而知新,就能收到理想的復習效果。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5
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通過上面對初中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論文的知識內容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對生物知識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的哦。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6
近段時間,我時時瀏覽老師們網上的工作室,老師們的工作室里真是資源豐富,有很多好的`教案、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個人的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總結,以及每位老師的點評等。我都是認真的閱讀,收獲很大。特別是看到每位老師的教學反思,觸動很大,反思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工作態度,只有不斷的實踐、反思、在實踐,才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高效課堂才能實現?磥砭W絡教研打開了交流窗口,教師的工作室就是一個交流平臺,可以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熱心研討,形成了平等、合作、開放的教研氛圍,在敘寫、反思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升華。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7
生物學實驗是學生認識生物現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規律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形式,但是由于在組織教學、結果控制等方面比較費神且占用時間較多,因此很多教師不大愿意進行生物實驗教學,特別是分組實驗教學。那么如何對生物學分組實驗進行有效的教學控制呢?
1.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熟識實驗目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實驗操作程序。其次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要培養學生養成按順序觀察的習慣。實驗中要引導學生做到: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由粗到細。
2.結果控制: ①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首先要在實驗前“定點,抓預習”。 對每個實驗,教師都堅持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在預習期間,教師也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干,從而為實驗課上減少盲目性,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 ②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調控,也應該在實驗“控速,促進程”。 由于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難免“離標”。對待這種現象我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了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今后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離標”走樣的學生應在講清楚道理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范化操作。③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換,還必須每時每刻“防偏,保方向”。對每個實驗,教師堅持可以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探性實驗除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并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偏離正確方向,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形成相關知識的錯誤定勢。
總之,在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引起教與學雙方的同步反應,實現實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8
生物的教學任務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于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9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0
隨著初中教學有很大變化。表現在從原來的三本教材改為現在的六本教材,從原來的12個生物實驗改為現在的二十幾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目前生物個實驗。從教材內容上看,不但增加了生物學基本知識,同時增加了高新的生物工程知識,以及探究性學習等內容。因此,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教學任務重了,復習時間少了。因此以往那種全面敘述講解,反復復習訓練講評等等這些過程已經受到了時間的限制,已不再適應目前教學的要求。因此許多初三生物學教學的教師都共同的感覺到了教學的不習慣,認為時間不夠用,練習做少了,復習過程不再允許反復講解,總感到不放心。應該怎么辦?下面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認識,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6本教材在復習中實際只可以切割成六個知識大塊,具體是:
1.分子與細胞:包括原生質成分細胞結構和增殖。
2.生物代謝和調節:包括動植物代謝、動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內環境及穩態調節、免疫。
3.生殖發育與遺傳變異:包括生殖與動植物胚發育,dna與基因,4大遺傳規律與伴性遺傳,生物三種可遺傳變異和應用。
4.生物進化與生態:包括新進化論內容和應用,生態類型結構功能和特點以及調節和保護。
5.現代生物科技:包大四頭生物工程內容和應用。
6.二十二個配套試驗:包括原理操作、技術設計和結論。這些知識版塊是以后專題復習的主要依據。
二、高三年生物教學和復習安排
目前各校教學進度安排有二種方式。一種是一邊復習一邊結合選修本教材講授,一竿子插到底。這種安排的優點是:能清晰地結合知識板塊,有較強的知識系統性,而且省時間不重復。但缺點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新老知識認識度有很大差異,尤其是程度較差或一般程度的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銜接非常勉強,容易形成夾生飯,其形成的知識系統不能有自己的獨立體會和串聯,因此出現較多的邊找書本知識邊做練習的現象。另一種進度是先講授選修本教材內容再接部就班順序復習總復習。這種進度的缺點是有一定的復習重復,復習花時略多,顯得緊張。但優點是符合教師教學習慣和學生的知識掌握習慣。在基本知識有一定熟悉情況下,教師的板塊復習串聯比較易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全面體會總結知識系統,因此更易于知識系統化。我更贊同這一種進度,因為根據現在高考趨向,知識不是老師灌出來的,而更應該是學生學出來的。必須有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東西。采用這種進度的時間安排應是這樣的:總時間約36周。
選修本花10周時間完成授課和一次復習。而總復習一般花四輪:
第一輪是單元復習:抓單元過關,配套單元練習;12周時間。
第二輪是知識聯系:主要針對上下聯系的交*知識的銜接和串聯(如:減數分裂與遺傳,動物代謝與穩態)配套綜合練習;4周時間。
第三輪是專題復習:主要知識板塊復習形成知識網絡,目的是知識系統化。配套專題練習。約花6周時間。
第四輪是缺漏復習。主要針對練習中的出現共性缺漏進行知識重現重點補漏。配套練習模擬練習,花4周時間。
三、教學與復習方法要求
平常講課與總復習必須是兩碼事,他們有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
(一)教學方面
教學原則是講清概念和原理,分析現象和結果,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涵,因此必須富于啟迪,善于尋找知識點本質所在。必須克服面面俱到講到根根底底不留一點余地,節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求講道理,要求精練地表達知識本質清晰而簡練能表達本質的課堂板書。我認為課堂必須有懸念,必須有學生思維的時間和內容。聽出的東西和悟出的.東西有明顯差別。一包到底包出來的學生一定是不會思維的笨學生,不想思維的懶學生。
比如:講授有絲分裂,老師講清同期概念,各時期細胞整體變化特點就已足夠了,讓學生通過識圖繪圖悟出染色體變化規律,這樣才能得出他們自己的思維結論,沒有必要老師清清楚楚總結出來。再比講授七大細胞器我們可以通過形態結構成分、類型、功能存在等方面列出一張表,讓學生來填表比較,就能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沒有必要老師列表。
(二)復習方面
復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和記憶。因此主要在于如何形成簡煉的知識網絡。目的在于在今后應用中,解題中尋找知識根源和依據,使學生能以基本知識為依據掌握解題和應用方法。因此必須克服總復習變成授課的重復。因此復習不是反復講解知識過程,而是明確告知學生有哪些知識點,必須記哪些東西,必須懂哪些東西。板書語言都必須肯定而又明確。復習必須是總結式復習,不能是敘述式復習。
比如復式植物代謝:明確告知原理是原生質成分更新過程,知識記憶有2種吸水方式(包括2種吸水原理,2種不同細胞結構條件,2種不同吸水結果)。再如:礦質代謝,明確告知知識點是1個概念(礦質),1種吸收形式(離子),1個特點(選擇吸收),2種表現[2無關(濃度、吸水),2有關(呼吸、載體)]。
只有明確告知,簡練總結,才能使學生知道,知識有哪些?我掌握了哪些,記住了哪些,還有哪些未理解,未記憶。
因此,總復習尤其第一輪復習必須以利于學生記憶和明確知識缺陷之所在為目的,提倡總結式復習方法。
四、關于配套練習
生物教學過程中要克服沒練習沒作業的現象,但更要克服練習過多過濫的現象。
教學過程課本練習要完成要講評,但更必須有教師設計的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的少量作業。比如剛才說的:讓學生繪制分裂圖,總結染色體變化規律,比較細胞器官差異這些都是富于啟發的作業,有助學生對知識理解和記憶。
復習過程中必須有配套練習不能缺少。但練習題目要精選,練習量不能過多。不要一整本一整本地照抄照做,相似或相同題目這本有那本也有反復出現,這只是浪費學生時間和精力,而且會養成學生的馬虎習慣。因此高三老師必須有自己自編自匯的練習。
練習要完成,講評更重要。講評不能僅僅對答案搞形式,重要的一節練習,三節講評不嫌多。講評既講正確答案也講錯誤答案,講正確的知
識依據,也講錯誤的知識依據,每一道題目都必須尋找答題的知識依據和題目告知條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分析掌握基本解題方法。因此切忌練習過多過濫,必須舉一反三,堅決反對題海戰術。
五、關于學科配合
現在生物屬于綜合科。學生的學習是緊張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生物教師必須客觀地認識到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分量,必須同命運共呼吸,要有全局觀點,一科好一些另一科就可能差一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因此生科教師僅能完成我們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不要過分爭時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學生的練習量,提高練習質量,提高復習效率,爭取盡量多一些在課堂時間里完成練習。復習不能趕進度,最忌諱的就是搞成夾生飯。
六、關于生物實驗
實驗題目會考必考,對于實驗必須專題復習。
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高考試題,而且高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盡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復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感覺到目前實驗復習主要是結合課本實驗內容,總結以下兩方面:
1.實驗基本技術
。1)玻片標本的制作技術:包括涂片制作法,壓片制作法,裝片制作法。
。2)顯微鏡使用技術:包括對光、對焦、高低倍轉換、物象識別、倍數計算。
。3)紙層析法技術:包括制樣、濾紙制作、點樣、層析。
。4)比色法技術:糖、眙、旦顯色步驟和過程。
。5)設置對照:單因子變量。
。6)恒溫技術:包括恒溫箱冰浴。
。7)研磨過濾技術。
2.實驗研究采用方法
(1)顯微鏡觀察法;
(2)分類法;
。3)等組實驗法;
。4)觀色法;
。5)雜交試驗法;
。6)化學分析法;
。7)理論分析法:(向光性條)。
以上主要講究技術要點,便于答題,了解這些實驗方法便于試驗設計。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1
經過七年級生物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對生物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才,而是為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并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基礎。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而又貼近生活的例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學。例如:講授生物細胞分裂時,將動物細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將植物細胞的分裂比作壘墻,以體現二者的區別?傊,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復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師大版的教材,對教材了解研究不夠,使我這一學期的教學走了一些彎路。比如在講光合作用這一節時,課時的安排就很讓我頭疼。核心內容當然是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是對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的確需要一番統籌和安排。課后我對教學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覺得還是以光合作用的反應視為主線來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又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的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還要緊扣課程標準。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相反,對于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后的科學探究中發現其他的解釋。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并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于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老師,我要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2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到達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于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太明顯。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靠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
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后,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狀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并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透過生動搞笑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欲。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后,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樣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透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后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回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學狀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并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
之后采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余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之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盡可能了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透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根據檢測的狀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采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盡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取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并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到達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于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務必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到達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并且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3
我國最早的教育著作《學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這就從學習方面提出了教學反思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任何一個學生,不論其學習能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在目前的課改實驗中,如何真正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和能力,構建起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是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核心,這也是我們教師應重點反思的地方。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生物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讓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活動中,了解生物學的價值,增強它的應用意識,獲得生物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學教學反思10-30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05-31
初中生物的教學反思10-29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2-16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11-25
初中生物 教學反思10-27
初中生物教學的反思11-12
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反思11-15
關于初中生物的教學反思11-22
有關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