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熱門】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
【摘要】主題式教學是基于情景教學的一種新嘗試。本文在多次實踐嘗試的基礎上,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實例,通過反思、驗證、總結,研究主題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高中地理主題式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xx)10-169-01
主題式教學是在情景教學的基礎上,使教學主題更為鮮明,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間,讓學生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來進行探究學習。主題式情景教學倡導融主題、教材、教學方法、場景為一體,通過語言、教具、音樂等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中的主題式教學設計是產生于一次課堂教學實際案例,讓學生以農民工的來去為主線,進行主題式探究學習。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主題式教學設計實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工業化對城市化的影響,理解區域發展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珠三角地區從“民工潮”到“民工荒”現象的剖析,研究農民工對珠三角地區城市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影響,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從圖文資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以及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城市觀、發展觀和環境觀。
2.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基于湘教版“必修Ⅲ”中的“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教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來闡釋區域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因為《洶涌的“民工潮”》這一案例與現實中近幾年珠三角地區的“民工荒”問題不相符,故而引出學生對“農民工在珠三角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中的影響”的探究。該探究主題中涉及的人口遷移、產業轉移和區域工業發展的條件是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的舊知識,珠三角地區工業化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背景知識。從圖文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問題分析能力是高考要考察的重點,也是學生比較薄弱、有待強化提高的。
3.重點難點
重點:珠三角地區工業化發展的階段及面臨的問題。
難點:工業發展過程中產業升級、產業轉移引起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4.教學過程
附:1.探究二材料近年來,珠三角地區頻頻報出“招工難”“民工荒”。但據調查,廣東省勞動力市場仍是供大于求,就業難與個別企業招工難并存,緊缺的是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從來不缺少普通民工。專家認為中國目前處于“斷裂”的社會,經濟狀況懸殊的各階層無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結果導致“知識斷裂”,新創造出的工作位置不適合知識、技能低的人群,導致民工“回流”、“民工荒”。
2.探究三材料讀黃河金三角地區圖。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把示范區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與裝備制造業基地。
二、主題式教學設計實例的分析與反思
1.教學主題的確立
教學設計的'主題必須明確。主題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貫穿學生自主探究的始終。主題的選擇要以某一知識內容為核心,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出發點。主題內容不能寬泛籠統,主題形式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來確立,對知識進行整合和梳理,融合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的編輯
主題式教學需要對課程的內容、特點進行歸納總結,不拘泥于教材知識結構,對知識進行重新梳理,圍繞某一主題,形成有明顯輕重區分的知識結構,層層遞進,深入探討。
3.教學設計的實施
教學設計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與完善,因此在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課堂的觀察,并及時進行調整,課后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與完善。要重視學生在主題式課堂中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得來的收獲和感悟,根據課堂反饋對教學設計進行及時改進。
三、結論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主題式教學的探究,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與要求,能夠發散學生思維、拓展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技能與專業素養,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從課本到生活、從抽象到具體、從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自主探索的能力與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曉敏.地理主題式情境教學漫談[J].地理教育,20xx,(1):46-47.
[2]李三曉.淺談高中地理主題式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xx(3):167-168.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2
這一學期來,我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并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現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內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又有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既有許多深奧難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許多看起來繁雜冗長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徹的理解,又需要花氣力去記憶。因此,許多學生在剛開始的復習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識比較零散、紛亂,甚至有點無章可循,無從下手,盡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復習效果并不理想。
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在于許多學生還沒有掌握學習這門知識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往往在學習過程中把各種地理事象割裂開來,孤立理解,沒有搞清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間的內在聯系,沒有在頭腦里建立起地理知識的框架結構,沒有理解地理知識系統中的邏輯關系。為了以新的教學形式向學生展示地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幫助學生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完成知識間遷移組合,并在完成這些要素的同時,發展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系統梳理知識的具體過程中,對課程標準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識形成較清晰、深刻的認識。
下面是本人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1、備好課是基礎
。1)在高一的時候,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礎知識部分,規范學生上課紀律及完成作業,糾正學生學習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在趕教學進度的同時,滲透初高中教材的內容,進而做到溫故而知新。認真鉆研教材,對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初高中知識的邏輯關系,能運用自如。對于每一部分的知識點,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導學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資料。尤其注意收集學生身邊的各種資料。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比如:學習“濕地”之前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了解有關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的資料;上“板塊運動”前提前讓學生復習初中課本,讓學生自己熟悉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相關位置關系。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比如:在復習經線緯線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采取以板圖為主,以教具——經緯儀為輔的教學方法,為了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知識,引導學生自己畫圖并相互糾錯。
2、上好課是關鍵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盡量使課堂語言簡潔明,克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如果發現部分同學疲憊了,寧可歇一歇,講個笑話,或者跟某個學生開個玩笑,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運用各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過程。復習第一部分時,特別強調熟練解讀各種類型的圖,并能在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我經常運用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法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通過各種讀圖、填圖、繪圖、分析示意圖題型訓練提高應變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3、做好課后輔導
現在的高中學生還是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偶爾進行小測試,并認真批改、講評試卷。
4、積極參與聽課、評課
在聽課、評課的過程中,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5、勤做多做高考題
在這次做題能力大賽中,我的得分比較低,感覺比較慚愧。其實考題并不難,但是在做題過程中發現好多題里面的世界地理知識沒有記住。以后除了加強做高考題外,還要多看世界地圖,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幫助自己掌握課程改革方向和高考方向。
6、培養興趣愛好
隨時閱讀最新新聞,尤其是有關地理課堂方面的內容,并用自己所教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本校文科班學生的生源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滿足教師的要求。針對這個特點,在接下來的復習過程中,我將注意對學生已學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和落實。以避免出現教師講過多次,但學生仍然無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學理解,而其他同學仍然不能理解的現象。不要對他們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夠掌握的內容;對于難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時可以放棄。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實,才能使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從而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
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節內容,從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總結、歸納和融合。所以在教學中應充分聯系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做好縱向、橫向聯系,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1、導入時,首先展示中國的行政區劃圖,讓學生首先了解中國的地理方位,然后展示圖片,讓學生把圖片放在相應的位置。并說出這樣放圖片的原因,導入新課。
2、充分利用課本插圖進行讀圖訓練。教材中圖表豐富,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資料獲取知識,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如:山地垂直帶的`情況可參考課本插圖,注意珠穆朗瑪峰隨海拔高度不同所出現的垂直自然帶,啟發學生思考產生變化的原因。
3、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以及初中所學的自然帶知識。在學習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時,引導學生觀察“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掌握由赤道向兩極以及由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分析產生地域分化的主導原因。通過身邊的事例引導學生探究、分析,讓學生體會學習地理就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利用多媒體演示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規律,從沿海到內陸的變化規律,以及各個地區代表性的動植物。演示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的變化規律。讓學生能更直觀的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注重了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并積極地開展了研究性學習。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1、時間上前松后緊,以至于在后面各組舉出地理環境差異的“非帶性”實例時我沒有給出足夠的評價。
2、板書較少,沒有把重點表達出來。
這些我都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及時改進,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學中的困惑: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基礎,思維層次較高,而實際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生活經驗缺乏及思維習慣不良等而影響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該教學方法本身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探究、討論時間,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較為費時。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4
新的課程改革不僅在教學內容上給高中地理教學以較大的觸動,認為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得到學科教學內容,體驗課程,感悟課程,即教師和學生在共同體驗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更是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給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地理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已成為新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以問題情境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教師應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抓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時可能產生的疑難,或是學生原有的認識與新授知識沖突,或由于知識和能力的不足,產生障礙,從而設計問題情境,在學生與問題之間構建一座橋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啟發學生提問。例如,在必修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顯然是很枯燥的。因此,在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分析實例時學習、鞏固理論知識,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講完《城市與城市化》這一章以后,就讓學生運用本章知識來對自己家鄉所在的'地級市進行分析,這樣既能使理論聯系實際,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又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增長學生的見識。而在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創設情境同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以后,讓學生寫一篇科幻文章,主題是“假如黃赤交角突然變得很大或很小,我們會怎樣”,學生就必須充分思考黃赤交角對地球和人類的意義了,這樣學生對黃赤交角的理解就會非常深刻。
二、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提問設計
。ㄒ唬├脤W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提問
這種提問的設計,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量收集學生在日;顒又锌赡芙佑|到的社會、經濟、科學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結合某節課教學目的的要求,設計出為課堂教學服務,且能使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識提高到理性知識的提問。這種提問的設計,由于是借助學生已知的知識范疇來完成知識的遷移,所以它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中關于“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提問的:我們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內六區,面積由十多年前的161km2擴展到目前的330km2,人口也隨之迅猛增長,這會給我們這座城市帶來哪些問題呢?試從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狀況、住房狀況和就業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教師及時總結,突出強調前三個方面。這樣,既完成了“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的學習內容,又為下一個內容――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提問埋下伏筆。
。ǘ┭驖u進,設計遞進式提問
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理現象的形成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這類知識,教師可將復雜知識進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難度,提出一些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這些假設,還事實真面目后再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既適用于自然地理知識,又適用于人文地理知識和人地關系較復雜、難度較大知識的學習。它能在相對降低學習難度的條件下,使學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同時也為學生將來立足于社會,獨立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例如:高一《地理》,內容是對較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研究,我設計了以下提問,較輕松地解決了這一知識難點和重點。
(1)假設地球不自轉,表面是一個物質均一的球面(即沒有陸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氣環流怎樣運動呢?
。2)實際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它會使全球性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3)實際地球表面有海陸之分,它又影響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課堂提問設計得當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的情感滲透,使提問在學生心靈中產生強大的
吸引力,促進提問目的的實現,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
三、開展課堂討論,提供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
目前,課堂討論依然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課堂活動方式,因為課堂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經常有討論這種活動的出現,這就說明新課標是很強調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的。但是課堂討論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如在學習必修自然地理部分時,由于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討論往往不能達到效果,還會浪費課堂時間。但相反,在學習必修人文地理部分時,由于知識側重于人地關系,而學生長期親身經歷這些人地關系,所以用討論的形式能夠集思廣益,把課堂知識擴展出去。比如在講“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部分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說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帶來的環境變化,這樣就不至于使課堂太過沉悶,而且又能給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通過課堂討論,教師就能把探究性學習下放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學會提取和運用知識,從而落實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總之,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地理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課型等的不同,選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操作,既注重整體化又兼顧個體化的教學模式,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諸多方面,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可持續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5
又到學年的尾聲,回顧這段時間,經歷了學業水平測試,而后又專注于地理選科的教學,其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形成教、 學、 做合一的教學方式。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值得我思考的現實問題。通過反復思考,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入手:
一、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采用啟發式教學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因此,教學中,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圖片,進而進行視頻欣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文字、動畫、語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好動” 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并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復習亞洲地形和河流時,可以嘗試給學生播放歌曲《亞洲雄風》,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復雜的氣候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圖片欣賞,再與古詩詞和歌曲相結合,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引導學生做到了學科間的融會貫通。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獲得提高,才能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6
觀摩該課受益匪淺,以下簡要分析和小結本人欣賞的地方,以便日后學習。
1.導入環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通過問題的引導,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熱情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學目標明確,圍繞知識點,恰當選取材料。
運用PPT視頻展示xxxx年11月20號(時間記不起了)央視關于全國天氣預報的情況,結合衛星云圖,提醒學生留意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使天氣發生了變化。并通過兩個問題,引出該課的學習要點并用PPT展示出課堂目標。
2.授課環節知識點非常明確,一是鋒的概念及其分類,二是冷鋒對天氣的影響。通過導學案,將兩大知識點有序排列,讓人一目了然。如,知識點一:鋒的概念及其分類,下設三個小點,氣團、鋒面系統的構成、鋒的分類(三個)。
3.知識點講解方式圖文并茂,以圖片或動畫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知識點,環環相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學生系統把握知識的能力。例如:氣團”先用文字解釋概念,然后通過兩幅氣團圖進行對比,30℃用紅色標為暖氣團,-2℃用藍色標為冷氣團;接著通過動畫演示,兩種不同類型的氣團相遇會出現的情況,即導入到“鋒面系統”的講解。
4.善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注重知識的舉一反三。如,詳細講解“冷鋒對天氣的'影響”之后,師生互助完成“冷鋒過境前后天氣變化”表格,然后老師特地安排時間給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完成“暖風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表格。在討論完成后,運用投影儀展示三組學生的代表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對有問題的地方進行調整。
5.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有個人特色,喜歡用質疑的表達方式以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如,“冷氣團和暖氣團相遇一定會降水嗎?”“若下雨,會是垂直的嗎?”等等。
6.課堂小結用表格的方式把知識點呈現出來,很清晰明了。
7.知識應用環節設:“解讀考題“、”解讀生活“,每一個部分師生互動都很充分,效果突出。尤其是”解讀生活“部分,請學生扮演天氣預報播報員,分別播報”山東半島16日至18日天氣情況“和”海南島20日后的天氣變化情況“,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理念,讓人感受深切。
8.時間把握較好,尤其是后面的知識鞏固部分。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7
最近在參加省骨干教師跟崗培訓過程中,聽到了兩節同課異構觀摩課,內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在新課程實施多年的廣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進行深刻研讀和準確領會,在平時課堂教學中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精神,應該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師必需的基本功,但在聽了這兩節課后,我覺得有必要繼續強調高中地理新課程必修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新課程包括三個必修模塊,“地理1”、“地理2”兩個模塊分別從環境對人類活動和人類活動對環境兩個方面闡述了人地關系,“地理三”則是在前兩個模塊基礎之上,使學生結合區域可持續發展,學習將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應用于實踐。這一模塊以區域為研究對象。由于區域存在差異性,各區域可持續發展也各有其特性。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了“地理環境區域發展”、“與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等五個典型論題進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來呈現這五個專題內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塊是典型的案例教學,甚至是“范例教學”。
課程標準對必修三核心內容的描述是“以……為例,分析……”,課標解讀中講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學,然而再典型的實例也很難涵蓋研究這類問題的所有內容和方法,我們要讓學生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币蚨覀円柚滩闹芯x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學生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案例的基本內容,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分析相同或相似類型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學習的過程。通過例子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本領,這就是必修三教學的核心所在。
從現在全國使用的四個版本的教材來看,各類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較大的差異。每一個專題內容往往是既有一個主導案例,同時也可能有若干個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內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現在仍然有許多老師沒有意識到原理教學是必修三教學的主要側重點,而最容易走入一個誤區:教學過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識的總結、歸納上,而缺乏知識到能力的升華過程。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選材又不來源于課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學是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案例因教材、因教師、因學生而異,教師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多角度、多層面地靈活選用、組織案例。相同的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結果迥然而異。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學中用好案例”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學,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時間,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從而達到教學最有效的目的。
這就要求我們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僅僅停留在對課本中一些具體區域事實的教學上,而沒有對解決同類問題的一般規律與方法進行分析、歸納,沒有對學生進行地理信息獲取、整理、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那就不可能達成課標目標,最多只能算是初中層次的區域地理教學了。如果上述兩位老師能深刻認識到這些問題,那么這兩節課就能成為典型優秀示范課了。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8
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具體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言,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討論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備課時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布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使用差異性標準,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信息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探索階段,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9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隨著新基礎課程教育的深化改革,幫助學生發展提升核心素養,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任務。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需求,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質疑地理課堂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效實現知識技能、實踐能力與科學精神的全面發展。
一、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地理核心素養的綜合思維意識培養,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地理事物與現象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從綜合思維角度,展現地理知識的網絡結構,讓學生辨證的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的影響關系,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識發現問題,通過綜合思維觀察地理事物現象的規律,有效促進學生對地理原理的理解。
例如,教學“城市環境問題”時,教師向學生列舉煤煙、粉塵、城市工業廢水、二氧化硫、電磁輻射等關于城市環境問題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讓學生綜合分析各個污染要素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危害。從意識層面為學生樹立綜合思維解決現實地理問題習慣和體驗,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總結得出,污染對城市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的危害,加深學生對大氣污染造成城市空氣污濁和酸雨,工業廢水污染會破壞地下水質等知識本質的理解,這時教師在引導學生綜合地理要素的.內在聯系,來思考探究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進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掌握,明白城市的生產生活對環境的影響。
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啟發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綜合思維素養的有效性和實用行,通過問題情境羅列地理要素,引導學生掌握和理解事物的系統性和聯系性規律,有效培養學生利用綜合思維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區域認知能力包含差異與聯系、空間、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的觀點,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必備素養,可以讓學生全面科學合理的內化,對地理區域人地關系的理性的認識,并深度理解和認知地理事物和現象規律。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分析區域的發展聯系與綜合特征,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逐漸培養和形成地理區域認知素養。
例如,教學“人口遷移”時,教師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從經濟因素與自然環境生態因素入手,思考人口遷移的因素,激發學生區域認知的內在需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深圳特區城市與西部大開發的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從時代背景和整體角度思考造成的人口遷移的因素影響?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在討論分析造成人口流動的原因過程中,提高學生地理區域認知素養。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全面區域認知的培養,讓學生懂得運用物理知識在區域背景下去分析,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地理事物現象形成深度認知,還能讓學生站在區域角度,自覺提高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圍繞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核心素養理念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和創新精神發展,促使學生在分析、解釋、交流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實踐環節,通主觀體驗讓學生深入感受地理知識實踐過程的作用和意義。
例如,教學“地球的運動”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轉、公轉的規律以及地理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前準備好小地球儀,課堂中教師首先利用三球儀向學生演示地球的運動過程,并讓學生思考和觀察地球是如何運動的?通過觀察總結得出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和圍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形式,當學生初步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分組親自操作地球儀自西向東慢慢旋轉,通過小組合作觀察、分析、交流,深刻的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律。
學習氛圍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必備條件,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素養,教師要重視課堂實踐氛圍的創設,為學生營造更多的實踐展示機會,在培養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同時,有效激發學生對地理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科學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綜合思維從多角度探究思考知識問題,使學生在良好學習氛圍中逐步形成所具備的地理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0
十月末高一進行了期中考試,主要是對高一新生入校以來的兩個月的學習進行評估檢測。根據本學科的教學安排,這次地理考試內容主要為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單元《行星地球》,多通過景觀圖、表格、等值線圖以及各種統計圖等形式考查。共分為選擇題和綜合題兩大部分,其中選擇題30道(60分),綜合題4大道(40分)。學生成績如下,總人數253,最高分77分,平均分42.76,整體成績不理想。 作為一名地理學科的教師,很多教學環節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斷反思中學習、進步。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結合洋思中學的成功經驗,我對期中考試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學最獨到的做法是不選擇學生。因為他有一個讓每一位家長都滿意的辦學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理念引領著洋思人不斷探索前進,走出了一條獨特新穎的辦學之路。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從起始年級抓起,從起始學科抓起,敢收沒人要、沒人管、沒法管的'孩子,并把他們當作重點關注的對象。學校在表彰獎勵后進生時對幫助他們的尖子生也同等獎勵,這樣既鼓勵了后進生,又鼓勵了尖子生,還培養了學生平等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實現了教育教學的雙贏。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的教學模式,實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切實轉變了教師角色。整個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覺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真正把課堂變成了學堂、把教室變成了學室,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先學”不是預習,它比預習更有效!跋葘W”之前教師明確地提出學習目標,并出示自學指導,使學生明確自學的方法、目標、要求,讓學生很快地通過引橋,走上自學的快車道。在“先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板演、提問、討論等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認真分析,為“后教”作好準備。
“后教”教的內容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老師始終起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得出結論。后教實質上還是學生講、學生互相教。老師主要對規律、方法、注意點等進行點評。
“當堂訓練”不僅僅是考試。當堂訓練可以是測試,也可以是動手、動口的訓練。對于當堂訓練,是讓學生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減輕了學生課外過重負擔。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1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然而新課程的教學仍在繼續;叵霃拈_學至今,對新課改有所接觸,也有許多的體會,F將優點和不足總結如下,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更多的經驗。
一、重視基礎知識這次期中考試。
我參與教學的四個班級當中,及格人數較多,其中6班及格率位居年段第一。這與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分不開的。從開學初,我就經常布置一些基礎知識的考察作業,并認真批改,做到全批。盡管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從開始就幫助學生培養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對后來的教學來說其實是事半功倍了。針對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我還組織了一次小測,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對該知識點能夠牢固地掌握。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為此,我在上每節課前都認真準備,在新課導入時,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從開始就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在教學工程中,盡量結合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列舉大量的圖片和實例,幫助學生對難點加以突破。當然,第一次接觸新課程難免有些不足:首先,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認識不足。從初中到高中,知識的跨度大,學生已有的知識對接受高中課程明顯不夠用。今后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對舊知識的回顧,使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的學習。其次,由于擔心課程進度,在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程度還不夠。最后,在這次考試中發現,分數懸殊很大,最高的有94分,最低的只有24分,相差70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關注班級后進生,爭取在班級平均分上也取得較好的成績。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2
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人忠于國家教育事業,認真執行《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依法執教,科學執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對工作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虛心謹慎,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時刻注意有關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趨勢和發展狀況,及時搜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工作中實際情況積極嘗試,應用于教學中,并取得相應的成績和效果。
一、認真分析學生情況,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個班中,8班是區級重點班,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固有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好,學生反應比較快,有較強的悟性。針對學生情況,在教學中采取打牢知識基礎、適當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鍛煉學生發散思維和總結歸納能力,學會知識的合理應用,學會把零散的知識提煉成為知識的主線。在教師科學指導下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把書本上的知識合理優化成為自己頭腦里的知識體系,并在此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的個性發揮。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兩個班已經掌握了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和素養,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學生來源復雜,舊有知識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識原理講解透徹,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題,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優化解題思路,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虛心請教,認真領悟,不斷進步。
我第三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規律,但是面對新教材,我虛心向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請教,認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線索,更認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點、難點。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專家李通為師,李老師多次聽我的課,得到了李老師的肯定與好評,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學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在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學習更好的把握課本把握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為一名教師肩頭的責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愛心為根本。
三、順應教育教學改革趨勢,認真學習多媒體技術,并用之于課堂。
面對教育形勢隨著時代改革的不斷進步,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為順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有關的電腦知識和多媒體技術,認真找資料,力求做好每一個課件,使每個課件都既全面準確的講授了知識,又生動對學生有吸引力。在運用中相關能力不斷提高,所做課件也受到學生的喜愛。
在已經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二5個班的教學工作,我想我確實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壓力、充實和愉快,也更加體會到教學工作的緊迫性和高要求,我會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績前提下,不斷學習提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手段,恪盡職守,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3
一、課程安排方面
高二上期教學內容應調整為必修三和中國地理,高二下期上選修五和世界地理。而且中國地理的內容比世界地理更少,這樣安排還可以緩解上期時間緊迫而下期時間又太寬松的情況。在順序安排上建議先上區域地理,后上必修三或選修五,充分發揮區域地理“平臺”的作用。
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
區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發揮“平臺”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學生熟悉各區域的區域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體會:
1.樹立正確的區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學習區域地理時,首先應給學生講清楚區域定位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如果對區域不能準確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會發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準確了。所以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明白區域地理的學習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簡單的機械式記憶那么簡單。老師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題,讓學生體會自己去體會區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議老師在區域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多穿插一些讀圖或畫圖的活動。
2.認識區域地理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構,構建學習區域地理的知識體系區域的研究內容和結構:
。1)地理位置:經緯網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及范圍等
(2)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地形地勢概況、氣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資源等
。3)人文地理環境差異:工業生產及區位分析、農業生產部門結構和優劣分析等、交通運輸與城市、經濟發展現狀與格局等
。4)綜合探究:結合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差異聯系實際和時事綜合分析、探索區域的發展方向和潛力,提出相應的發展舉措等
建議老師們以第一個區域為例,分析介紹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其它的區域則可以采用學案導學法,由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
3.充分運用比較法來學習區域地理
比較法是將各種類型的知識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征。在學生的導學學案中,建議老師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區域特征的比較,比如在學習南美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南美洲和非洲的氣候特征,還可以比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三、必修三教學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體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塊主要介紹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氨匦3”則是將這些地理基本原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并運用到一定區域的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實踐中去,也就是說“必修3”的教材內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應用研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教材內容編排特色
本冊教材共5章10節。全書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組織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節內容都冠以“以XX區域為案例”的副標題。既有國內的案例,也有國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內容又并不拘泥于副標題所限的地區,而是以此為分析問題的基礎,就某一個主題向其他區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案例擴展到西非薩赫勒地區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案例擴展到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的開發。教材內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設計,一方面減少單一案例分析可能帶來的某種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臺。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無論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對“必修3”內容的編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區域,以案例的形式來探求和說明不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分析這些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學生必須對這些具體區域的區域特征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新課程的實施,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課標的情況下可以出現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雖然這樣的現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學中教師都曾經遇到過,但由于這兩個模塊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學習,教師在教學處理上還相對容易。但由于“必修3”教材的編寫基本都是圍繞不同的案例進行,各種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現形式也存在差異。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在編寫思路及選擇案例上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舍上則更顯困難。
4.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1)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面對學生對區域地理基本知識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關區域背景知識缺失的現狀,要較好地完成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區域地理知識加以補充和進行必要的鋪墊。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為例,教材選擇的大多都是中國不同地區的案例,因此,學生學習案例的基礎就是對中國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基本知識的了解。所以我剛才建議高二上期安排中國地理的教學內容,并且先上中國地理,后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
綜觀“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各條標準,基本都要求“以??為例,分析??”來進行范例教學。在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時,教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種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來進行教學。因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識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教材中精選的示范性案例,使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養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即讓學生能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通過一個或一組實例的教學,使學習者在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實例的基本內容基礎上,學會學習相同或相似類型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注重從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例如:人教版中的“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是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現或與此相關的例子有“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等。在教學中,教師無需對此類型所有的案例都拿來講解,只需要精選其中的一個具體案例來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該案例,最終使學生上升到學會總結分析相似類型案例的方法這一高度上來。
比如通過對“西氣東輸”案例的分析,使學生能在分析資源調配時,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對于資源分布不均與需求的差異,在教學中就需要從地質、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要實現雙贏,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經濟和環境等方面分析對輸出地和輸入地產生的積極影響。學生形成了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對于分析同類型的案例如“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決。
。3)配合練習,重點在于鞏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對學生學習地理“必修3”情況進行評價,應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不在于對教材案例的重現,而在于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后,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案例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遠離海洋,三山夾兩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運動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加上面積巨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氣候具有晝夜和季節溫差大、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的特點。例如許多地方最大的氣溫日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間;在具有干旱沙漠氣候特征的吐魯番,年平均氣溫日較差為十四點八度,最大氣溫日較差曾達五十度。
1。制約新疆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是。
2。你認為新疆農業的發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據新疆地理條件的特點,你認為新疆可以發展哪些特色農業生產?并說明原因。
4。你認為新疆農業的發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通過對該地區的農業發展的分析,請你歸納出分析某一地區農業發展的基本方法。
這道題的考查并沒有涉及教材中“東北地區”的任何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新地區、新案例。雖然學生在高中階段并沒有專門學習過新疆農業發展的內容,但該案例并沒有考查區域中記憶性的內容。學生要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關鍵是要在提取圖像信息的基礎上,運用在前面兩個模塊中學習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學習“東北地區農業”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必修3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好的主要形式。
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許多的活動欄目,一些活動欄目實際上就是一個新的案例的呈現。教師可以通過活動內容的精心組織,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運用已有的方法儲備來解決新的問題。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呈現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選的案例來實現這一目標。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4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于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
今年我執教高三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得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對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思
傳統的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沒有很好地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進去。高三年級學時的緊迫使得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師教知識,一堂課下來,覺得很滿,彈性時間不長,學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這樣教學目標就很難在課堂中體現出來,重難點的不明確使學生學習被動,知識框架混亂。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藍本內容逐漸地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藍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 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于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沒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題論題,同樣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對策: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5
新編高中教材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所從事的一項跨世紀的重要工程。本文對新編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幾項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新知識同傳統知識的關系
地理傳統知識,大部分是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知識,也是他們中學畢業后學習和工作中探索知識新領域、研究新問題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應從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出發,尤其在課時偏少的情況下,注意精選教學內容,分清主次、突出重點,闡明主干知識,即仍以系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為主。隨著地理科學的發展,一些過時的、繁瑣的傳統知識將被淘汰,人們對一些概念、原理的認識,也會不斷深化和更新,因而有必要更新知識體系,體現時代性。
毫無疑問,教材內容若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更新,不反映先進的思想和當代產生的新成果,將無法實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目標。但是,有幾個問題必須注意澄清:一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有較大差異,新提出和流傳的觀念及名詞,并不一定體現了現代化;二是應從我國國情實際出發,對國外教材加以比較、研究和借鑒;三是教材內容的更新應該是漸進的,變更過大會使師資和設備無所適從,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是傳統的知識內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觀規律的知識,就永遠能適應新的形勢;五是新內容、新知識的大量涌現,可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總量和負擔,應當堅持精選內容。高中地理新教材內容的更新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地理學的發展動態和研究成果及應用前景等,教材應有所反映,但并非意味著新知識的過度增加,而應當體現于思想觀念、科學態度和方法的改進上,不斷充實新的科學內容,修正陳舊、老化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通過這種變化,認識和理解地理學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科學。
。玻畯拿嫦蚴澜、面向21世紀的大方向來看,新教材不僅要滲透現代地理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應力求反映世界地理的最新面貌和現代社會的最新問題,并引用新理論、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解釋現象、分析問題,以深化和擴充學生的知識結構,開闊他們的視野和思路。
。常陉U明基礎知識、重視基礎概念和原理的同時,應將有代表性的地理研究手段和技術等以閱讀材料的形式予以簡介,例如:地理信息系統、地理遙感技術、地理衛片航片等。
一方面表現了現代地理學領域內科學與技術密切相關,相互支持,
另一方面可以彌補以往地理教材只重視概念和原理而忽視科學技術與手段的介紹,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地理科學的發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科技意識。
二、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要在繼承和發揚以往教材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加強地理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社會生產、本國、本地區實際和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聯系,爭取有所發展和突破。
首先,增強地理科學知識在現代生活、現代生產中的應用介紹,打破純地理科學的局限,突出學以致用、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以及對社會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和直接效益。對于這些內容的介紹宜選取報刊雜志、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原文,可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當代社會人們普遍關注的,與科學技術相關的重大社會問題,諸如資源、糧食、人口、能源問題、環境污染與環保問題等,既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內容,也可利用這些現實問題教育學生認識地理科學所具有的非其他學科所能替代的`獨特價值。
其次,增強地理科學知識與本國、本地區實際的有機結合。對于某些地理概念、原理等理性知識,宜以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加以闡述,尤其要注意結合富有代表性的具體事例和具有時代氣息的典型事例,以增進學生對理性知識的理解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某些地理事實材料及實際應用內容,則要說明其中的地理原理及規律,指明理論與實際的相互聯系及結合,強調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來分析具體問題、解決現實問題。例如通過參與當地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自覺應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不僅要注重探求、開拓,也要重視學以致用。
再次,增強對學生科學志趣和科學素質的培養,使他們樹立熱愛祖國的堅定信念和建設祖國的宏偉志向。例如:可通過介紹地理科學對于人類社會文明、社會文化進步、國家經濟發展和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進一步學好地理科學知識;同時,應通過介紹古今中外地理學家不畏艱難、執著奮斗所作出的重大發現和貢獻,教育學生樹立勇攀科學高峰、報效祖國的祟高理想。此外,可通過滲透現代科學思想和觀念,比如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加強國際間合作觀念、全球觀念、參與意識以及效益觀念等,有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第四,增強地理科學成果與其他科技知識、文化知識的聯系。一要體現地理科學與其他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相互聯系和交叉滲透,又要反映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教育改革中強調的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促使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聯系實際的內涵,認識地理學的重要作用,對他們現在的學習,將來走向社會也大有益處。三、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適應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倍受矚目,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能克服思維定勢的思維活動,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新穎性等特點,好奇心強、善于聯想、富于想象,敢于質疑,勇于開拓是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創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包括發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是創造能力結構的基本要素。新編高中地理教材可在以下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
。保梢酝ㄟ^巧設懸念,巧妙質疑和角度新穎、思考性強的設疑,配以圖像、圖表、演示、演算、演練等,啟發誘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從而化難為易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知識。
。玻^承以往教材的準確精煉、概括性強等優點,以表解、圖解和綱要說明等形式來敘述一些事實、材料等陳述性內容,力求突出地理知識的重點、難點,啟迪學生探索聯系,活躍學生思維,促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而學有所獲。
3.通過介紹一些思維獨特、別具一格或者尚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展開討論和辯論,作出自己的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富于創新的精神。
。矗戮幗滩倪可以專設一些“小欄目”、“小天地”等,讓學生扮演知情者、參與者的角色,對地方社會經濟問題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作出自己的判斷、決策或預測,并可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專題內容展開探討和研究,從而為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辟廣闊的新天地。
5.可以通過設計題型不同(如讀圖析圖、計算量算、實際演示、觀測觀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判斷推理、遷移應用等)、層次不同(如對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進行求同求異思維,形象、抽象思維,直覺、分析思維等練習)、穿插形式不同(如練習題可靈活放在每章節教材前、中、后等)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練習題目,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誘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四、重視編排構思,適合教學
高中地理新教材應體現改革思想,有幾點認識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編寫要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需要,面向大多數學校,適應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教師;二是教材編寫有一定的伸縮性、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學校的需要;三是教材編寫應認真汲取有關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及時吸收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編寫中的成功經驗,注意總結教學實踐中所摸索、創造出的行之有效的編寫形式和教學方法,以方便廣大教師教學;四是教材編寫應倡導啟發式,對知識內容,學生特點、儀器設備、教具手段等要素綜合考慮,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學得主動而積極,既掌握知識,又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五是教材編寫應滲透整體觀念、聯系觀念、綜合觀念等,避免編寫形式簡單化,教學方法僵化,謀求編排體例、教學方法的最優組合,例如:可綜合學科課程(偏重知識系統性和結構)和活動課程(偏重實踐活動和操作)各自的優勢;綜合直線式、循環式、專題式、特征式、問題式、綱要式等編排形式各自的特色,充分發揮教材應有的作用、以獲得教學的整體效益。基于上述認識,可在編排體例和表述形式等方面有所改進。
總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編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繼承發揚、博采眾長,有所突破,編出特色,更好地為實現跨世紀人才的培養服務。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學教學反思11-02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6-12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5-30
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12-09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優選】07-10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優秀]07-05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推薦】06-13
【薦】高中地理教學反思06-12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精華)07-09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優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