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早教學反思范文
《早》是五年級下冊的精讀課文,是一篇散文,下面是由應屆畢業生小編為您分享的早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早教學反思范文【1】
《早》一文通過對三味書屋陳設的介紹、蠟梅花的贊美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學習這篇精美的游記,不乏要知道這三個方面:對三味書屋陳設的介紹、對蠟梅花的贊美以及對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初學課文,學生對課文的脈絡把握不清,感覺凌亂,尤其對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更是無法明辨。這就需要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與引導,為學生理清思路,找準方向。
1.走進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書塾,里面的陳設極富古代書塾味道,筆墨紙硯、戒尺條案等一應俱全。根據方位找準三味書屋內的陳設稍有難度。課堂上,我讓學生拿著書面向東(本來是面向西上課的),這樣,書上的插圖三味書屋就是面向西開的,正好符合三味書屋的位置。然后再讓學生分別搞清南墻在哪邊,魯迅的書桌在哪邊。學生馬上就分清了方向,頭腦中有了比較準確的空間概念。在這個學習環節里,我還引導學生抓住這句話:還沒進門,迎面先撲來一陣清香。那清香純凈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蘭花香。這句話是與后面介紹蠟梅花有呼應作用的,而且往往容易被學生所忽視。
2.聞香尋梅,體會“早”的不同含義
文章的4、5小節重點介紹了三味書屋后園的蠟梅花。短短的幾句話不僅寫出了蠟梅開得多、顏色美、形態美,還寫出了蠟梅開得早!霸纭,這不就是課文的題目嗎?這里有什么關系嗎?在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正好引入課后練習3的一道題,雖說學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可也基本答到了點子上。
從文章一開始的“清香”到“書香”,再到開得最早的“蠟梅花”,進而聯想到魯迅書桌上的“早”字,文章要傳遞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實,文章的最后已經很明白地告訴了我們,魯迅先生就像蠟梅花一樣“早”,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并為之奮斗了一生。
最后的教學環節當然是融合“花早”與“人早”,讓學生明白作者寫這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時時早,事事早,要珍惜時間,做東風第一枝”。
早教學反思范文【2】
一、設計意圖闡述
1、設計《早》這篇課文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塊就是對蠟梅花描寫的講授。課堂開始推薦給學生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本來打算范讀詩詞,但考慮到自身的喉嚨還是選擇錄音示范朗讀,由詞導入文本,讓學生自讀第五自然段,交流心得。第二塊是由梅花早聯系到魯迅的早,我認為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所以讓學生用簡練的話概括早的來歷,以學代教,讓學生自己體悟。第三塊就是由梅花早、魯迅早引申的關于以花喻人手法的運用,由蠟梅開得早,引出魯迅桌上的早的來歷,進而到時時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體悟魯迅的高潔品質,是教學的重點。
2、汲取了之前兩位老師上課的經驗,推薦古詩詞由原本的任意推薦,改為了由老師推薦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詩詞,所以推薦給學生的是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
3、對于文章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風”的理解,初讀課文,自己也不是很理解,查閱資料后發現解釋太過理論化,估摸學生可能比較難理解,所以動手制作了一張圖表,以便學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一候是梅花,開的最早!
二、教后反思
1、設計教案之初,對文章的把握出現了一點小的偏差。最初的設想是在講解梅花的部分以“韻致”為主線,引導學生體悟梅花的“早”。但在請教過孫紅梅老師后,發現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如果在“韻致”上牽扯太多,會使整堂課偏離軌道,從而重點難點突出不了。所以后來在教案設計時,去掉了這個版塊。
2、整堂課把握不到位的地方就是在文章的難點處沒有給予及時的講解和評價。當學生由梅花的品質聯系到魯迅的'品格事例時,學生搜集的一些事例,例如:魯迅樂于助人、魯迅做事認真等方面,這些事例反映的品格與文章所要表達的品格不相符,此時沒能及時引導學生去揭示本科所要表現的魯迅的品格,由早字沒有深入到文章的難點。這一點和課堂的駕馭能力也是分不開的,學生有時說的、收集到的,可能對課堂來說并不一定有用,但關鍵是教師如何有選擇性的選取、評價、總結。
3、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后和其他老師交流時提到學生在課堂上反應不積極,但是交流過后受到不少啟發,原先使用“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一是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二是覺得自己沒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擔心學生如果提出自己不知如何回應的問題會使課堂陷入尷尬,所以不敢采用開放式的課堂。但反復思考:如果不放手讓他們勇敢地說,永遠也不會形成基礎,即使一開始放手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但只要長期堅持,一定會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并非一朝一夕所呈現的,除了要求老師對課堂模式的思維轉變,平時還應注重學生的閱讀訓練,多讀書才會有積累,才會有話講。
總之,這節課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在日后的課堂中提高,但通過這樣反復請教、修改,真是收獲不少。
早教學反思范文【3】
《早》一文以“清香”為暗線,以作者的腳步為明線,看似游記卻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安排材料的以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循香而走,看到了三味書屋的陳設,想起魯迅文中的臘梅,恍悟臘梅花是清香的來源,突出臘梅花最為顯著的特點: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開得最早,由這個“早”過渡到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感受到魯迅只有一次遲到以及其中的原因,讓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形象印入學生心靈。 初讀時,我首先考慮到,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讓學生體悟到“物(梅花)”與“人(魯迅)”之間的相同之處,才可能真正讀懂課文。如何讓學生自發的去挖掘這兩者的間的內在聯系呢?(記得當時還很著急地詢問老師呢!)
一、揭題《早》,問1:由這個“早”字你想到了哪些句子?(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讓學生的積累顯示作用。]問2:讀讀課文中哪些句子是關于“早”的?(不要求讀好,理解,能找春來瑯瑯而讀就好!)
(由以上句子轉承)對魯迅有哪些了解?
二、初讀,理清脈絡。
默讀,想想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作者所在的地點的轉換分清課文段落。
三、三味書屋。
(1)初聞清香,看到陳設。描寫了哪些陳設?是怎樣描寫的?注意方位詞?吹轿輧汝愒O,作者想到了什么?遷移拓展訓練:可以根據圖上的“三味書屋”的擺設讓學生按方位順序說說,練習用這樣的方法說說我們的教室。
細看臘梅,想起魯迅:(1)認識過渡:“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來源:是蠟梅花!背猩蠁⑾掠智昂蠛魬(“是什么香呢?”)。(2)欣賞蠟梅的美:花開得多、色澤美、香、早。(3)以花喻人:作者先是寫梅,后又筆鋒一轉談及魯迅,這兩者有聯系嗎?作者又是怎樣將這兩者聯系起來的呢?在兩段落中“早哇!”一句為過渡,上承梅花之早,下啟魯迅之早。(梅花的品格之高潔,魯迅的品德之高尚,是需要我們聯系一些魯迅的生平實際和文學作品的)(4)感悟“早”,積累有關珍惜時光的成語、古詩、名人名言等。
反思:在這節課之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像講故事一樣去介紹《少年閏土》《祝!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去講解魯迅這個人,幸運的是我曾經去過魯迅故居,也去看過三味書屋,讓學生留下魯迅錚錚鐵骨的形象很重要。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還是很活躍的,在充分感知蠟梅特點的'基礎上,感知魯迅的“早”,知道魯迅和臘梅的相同之處.進一步了解"借花喻人"這種寫作手法.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方位轉移的方法介紹了三味書屋里的陳設,也許是因為課堂上我對這種寫作手法的講解不夠透徹,因此學生的課后作業"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手法介紹一處處所"完成的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方位詞用的不夠準確,文章條理雜亂,不清晰.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優點,但也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
【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早教是什么-為什么需要早教05-29
早教誤區06-24
關于早的成語08-10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7-29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02-03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2-02
教學反思要反思什么07-28
教學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8-12
早教活動總結04-12
早教培訓總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