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1
我在《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學生”,使學生建立“做數學”的理念,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實效性。課前我認真研究了教材,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后,確定了教學目標。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對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作了一些創新處理。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中創設了招聘服務員、聘配菜部經理的活動。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通過讓學生連一連(配餐)、擺一擺、配一配(服裝搭配);做一做(朋友間握手)、畫一畫(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用符號、字母等表示出路線的搭配過程)的過程,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力爭體現從簡單逐漸到復雜的過程等一系列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學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小組討論、匯報都興致勃勃,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
我緊緊圍繞“學校餐廳”開餐這一情境,通過讓學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了招聘服務員、聘配菜部經理的活動。整個課堂氣氛活躍,通過擺一擺,配一配、連一連、讓學生在獨立嘗試解決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匯報都興致勃勃,參與熱情很高。盡量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遷移應用”。 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素材,找準結合點,力求做到在每個環節上盡可能多給學生一些實踐活動的時空,不斷地拓寬數學實踐活動的平臺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
2.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
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如“學校餐廳”三天配菜,由易到難,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本節課我盡量設計些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這些教學內容很具有層次性和思考性。如:朋友握手、服裝搭配、設計動物園參觀的路線,都是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最后布置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加深對搭配問題的理解。
3.注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我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 “朋友握手”、 “服裝搭配”、“設計動物園參觀的路線”。這樣的教學內容呈現能使練習充滿了情趣,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鞏固了所學知識。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積極地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動手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于數學實踐活動中探索發現、驗證鞏固、延伸拓展。
4、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問題和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問題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一種生活問題數學化的感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則是檢驗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如在活動二的“搭配星期三的菜譜”教學中,我是這樣教學的:
第一種:有兩個葷菜,搭配時先選一個葷菜,接著把所有素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再選另一個葷菜,接著在把所有素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第二種:有兩個素菜,搭配時先選一個素菜,接著把所有葷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再選另一個素菜,接著在把所有葷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發言的同學問一問:你對我們的發言有什么意見?)這個教學層次要解決的問題:
a、搭配的有序性。通過小組成員說一說:“為什么你覺得這份記錄好?”發現: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復、不遺漏;蛲ㄟ^比較有序與無序的兩份記錄發現: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b、搭配的兩種不同的方法(用葷菜配素菜和用素菜來配葷菜)?赡艹霈F的情況是:如果只說出一種搭配方法:引導學生說一說“有不同意見嗎?還可以怎樣配?”……
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有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水到渠成的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并提升歸納了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倔w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重要理念。而且每一情境生動有趣、環環相扣。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2
《搭配中的學問》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和排列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擺一擺、猜一猜、記一記等小組合作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中的廣泛應用,并會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本節課的知識是排列和組合簡單的知識,但對學生來說,教師又不能直接講解排列組合,如何講解比較深奧的知識,這是應該正視的問題。在處理教材時,沒有直接呈現排列組合原理,而是從排列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學枚舉法。因為學生只有恰當的分類,將事情的.各種情況能夠一一列舉出來,就能夠保證計數時不重復不遺漏——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所以本節課沒有要求學生解決比較復雜的計數問題,也不要求發現加法原理與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學生通過科學枚舉法,感受計數方法。在教學中,為了突破重點,從多方面想辦法:一是讓學生認識到排列與組合學習是生活中的必須;二是讓學生通過擺、畫、列表等活動,學習“不重復、不遺漏”的計數的方法。對小學數學課堂,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本節課在這個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3
5月29日我參加了我校數學學科的賽課。我講授的是數學廣角的《搭配中的學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經歷了兩種不同事物的搭配過程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符號化思想,發展學生思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前我錄制了微視頻,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課上通過學生自學匯報,再發現總結方法并滲透數學思想,最后是練習鞏固。從課堂學生的表現看,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對搭配的方法掌握也較好。課后,我思考了很多,我們初次嘗試課前微視頻的學習,學生的參與度高,回顧整節課,還有很多不足,我覺得,應在以下幾方面改進。
1、微視頻的錄制中,對學生學習任務的布置還需具體明確。例如:在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搭配的,還應布置想一想怎樣寫算式呢?你又有什么發現呢?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時,應在小組內先交流,然后再指名匯報。通過學生的交流,更加了解搭配的方法,為搭配方法的'總結奠定基礎。
3、練習題的設計還需多樣化,拓展的練習處理有些匆忙。
4、學生語言的表達還需加強。
我覺得數學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掌握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數學思考的方法,學到了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所以,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重點的逆行學生此方面的培養。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4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節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五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解密碼鎖問題、路線選擇問題、拍照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提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學生在活動中輕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聯系實際,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紅想打扮得漂亮些帶大家去兒童樂園玩一整天的活動為線索,巧妙地設計了幫小紅搭配衣服、吃早餐、開密碼門、選擇路線、及拍照等五個情景,以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融入整節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我將認識服飾搭配、配餐、路線等環節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等活動中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操作、方法多樣,且爭先搶后地上臺展現自己,從而充分領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觀念等。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細細地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我覺得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1、關注個體差異不夠到位;
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作為數學老師,處理好“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構建師生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將為之不斷探索。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5
一、教學設計整體化,內容生活化。
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把教學內容的例題、"做一做"、課后練習的題目整理成一個聰聰過生日的情景串。學生從開始到結束,都圍繞"廣角"教學,把知識不知不覺地體現,學得自然新鮮。內容又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點心的搭配、路線的選擇等,寓教于樂,于生活實際,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衣服搭配、設計旅游路線是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在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讓學生小組觀察、比較、分析,說說你認為哪種擺法比較好,可以不重復、不遺漏,即使學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結論。在想辦法表示穿衣服的過程,更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較多的方法中,讓學生說說你覺得怎樣表示比較好。
總之,我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不少問題。
一、是目標的把握還是有點拿不準,比如要不要引導學生計算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如果要引導學生掌握算法的話,那么首先要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然后再考慮算法。如果這樣應該將排列與組合分成兩課時來上。但這樣難度提高了不少,估計一部分學生會有困難。
三、如何照顧后進生。公開課特別是操作課或者活動課,課堂很熱鬧,優生急著演示、發言,后進生卻成了觀眾和聽眾,尤其是象數學廣角這樣的教學內容。如何做到面向全體,人人學有所得,也值得我們來探討。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6
本節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三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路線選擇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出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節課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1、緊密聯系生活,引入規律
在進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幫小紅搭配衣服的任務,讓學生從簡單的衣服搭配中,初步體驗衣服搭配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其中,如“穿衣服”的活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以“上衣和褲子”學具為載體,通過“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說一說”的活動,得出上衣和褲子的六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3、注重數學思維習慣的培養
我始終把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的思維習慣作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課中緊緊抓住這一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通過思考得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尋找簡捷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到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總之,作為數學老師,處理好“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構建師生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將為之不斷探索、進取。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7
《搭配中的學問》在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菜”,通過這一情境活動的逐步深入,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本節課我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圍繞食堂三天的配菜這一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遷移應用”。
二是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如“配菜”,由易到難,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三是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給學生創設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玩,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數學、感悟數學和體驗數學,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8
新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為此,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分發教具使學生感知做事情的要有有序的思考意識,然后引入晴晴這位新朋友,用晴晴的口吻進行提問,使情境貫穿始終。結合本課的線索進行選材,如:穿什么衣服、配餐、打開兒童樂園的密碼門、行走路線、照相的搭配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用“晴晴要去兒童樂園,想衣服要穿漂亮些,請大家給他提一些建議”這樣的語言,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愿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如在這五個情境中我擬定通過擺一擺、配一配(衣服搭配)畫一畫(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用符號、字母等表示出路線的搭配過程)、連一連(配餐)的過程,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力爭體現從簡單逐漸到復雜的過程等一系列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師生的互動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ㄒ唬﹦邮植僮鳎寣W生“跟”進來
動手操作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親身感知、體驗豐富的數學知識和可持續學習的發展性學習!按钆渲械膶W問”提供了學生動手體驗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再只是一個被添加的容器,而是一個可點燃的火把。從搭配上衣和下裝開始,是本節課的第一次操作。學生由課堂上的旁觀者真正變成了一個參與者,尤其是那些本身對數學缺乏興趣,被形容為“學困生”的同學,在經歷了自身的動手操作后,將無形的知識轉化為有形的操作,將“無趣”變為“有趣”,將“落后”變為“跟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挖掘讓學生實踐的素材,使學生對知識的發生形成感到親切、自然,進而把學習變為自己的需要,產生學習的內驅力。
。ǘ﹦邮植僮鳎寣W生“樂”起來。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碑敶目茖W家——愛因斯坦曾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應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教學中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按钆渲械膶W問”中設計了許多有趣的“做一做、擺一擺、畫一畫”等操作實驗,經驗告訴我們,這些有趣的操作實驗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能使人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努力鉆研。
。ㄈ﹦邮植僮,讓學生“活”起來
皮亞杰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指尖的”,F代教學論也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沒有做,學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內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頭腦中產生表象,以動促思,真正做到學生動手,教師參謀,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活”起來。
。ㄋ模﹦邮植僮鳎寣W生“富”起來
陶行知先生說過:“一面行、一面想,必然會產生價值。這產生價值的過程,正是難能可貴的創造過程”。而俗語也說的好“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可見,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
然而,課堂教學沒有遺憾可能就不會有提高,所以,我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做如下總結:
。ㄒ唬┱澱n缺乏大數學觀的前瞻與后連。搭配問題的探討還要將數學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考慮。
。ǘ﹤人的基本素養還有待提高,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準確的用語言提出學習要求,正確的使用評價語言,對課堂的掌控能力等方面,做的不夠好。
(三)課堂應變能力還需要提高。雖然在課堂上能果斷的放棄課件,但是在時間的調控上,做的不夠好。所以,整節課下來超時了,少做了一道深入練習,導致課堂上沒有呈現用乘法原理解決問題,雖然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已經有所滲透,在巡視中,已經有學生能用乘法原理去解決問題,但是,并沒有在全班的交流中呈現,這不可避免的是教師的不足之處。
。ㄋ模╆P注學生的這方面,教師做的還不夠。課件臨時出錯,課堂上發生變化,學生用好奇的眼神關注大屏幕,教師沒有及時關注,所以,導致教學超時。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關注課堂上的一點一滴。
總之,在本課中,努力貫徹新課標,本著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重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充分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了讓學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學習的難點,本節課采用了課件輔助教學的方法。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9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原本對學生來說陌生的教學內容(餐廳里葷菜、素菜的搭配)改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觸手可及的內容(衣服的搭配)。學生對這個來自身邊的數學問題學得興趣盎然,避免了學生因為對葷菜、素材的不解而產生的一系列笑話。
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無論是教材的靈活使用,還是教學方式的轉變,或是對學生評價方式的改變,這些都是圍繞在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教育教學上。在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善于創造情境,及時地捕捉課堂資源并有效地開發利用課堂資源是課堂教育教學取得成功,在呈現“搭配衣服”的`教學內容時,先由三件衣服的搭配再安排四件衣服的搭配再到五件衣服的搭配(圖片顯示),練習安排了5條路的搭配(用字母表示),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與循序漸進性,由簡單到復雜,由圖片的直觀形象到文字的抽象表達。
當引導學生學習完四件衣服的搭配后,若是能及時地引導學生總結出不遺漏又不重復地找出搭配的方法,那將使得整堂課錦上添花,把課堂推向高潮。
要妥善處理“合作”與“指導”的關系,增強合作實效。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把內容、要求交代清楚。
例如:為了引導學生更有序的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老師首先利用課件出示黃、綠上衣(圖示)各一件,紅、藍裙子(圖示)各一條,然后提出兩條要求:
1、擺一擺,記一記。小組長拿出四張衣服圖片,大家一起擺一擺;記錄員把搭配的方法記在本子上。
2、想一想,說一說。想一想怎樣搭配才不重復,不遺漏?對同伴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之中,教師應及時捕捉有效信息,輔導“學困生”。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反饋、整理與提升。
老師及時引導學生匯報小組合作情況,并引導學生說說“怎樣搭配才不重復或遺漏?”,有的學生說“先把黃上衣和紅裙子配,又和藍裙子配;再把綠上衣和紅裙子配,又和藍裙子配!庇械膶W生說“要按順序搭配才不重復或遺漏”,教師抓住這一重要資源,給予充分肯定并及時板書“按順序”,使學生從具體動作認知提高到抽象概括認知水平,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10
可見,她并沒有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來,只是找了一種或兩種方法。我當時沒有對這種現象做出回應,而是讓組長用連線的方法匯報搭配的方法。
新的數學課堂教學追求的是有效性,在一個班級的全體中,每個學生的差異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時時關注差生的轉化工作。如果此時能讓學生利用投影展示一下搭配的方法或者讓學生到講臺前拿著大的學具卡片展示搭配的方法,會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訓練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1、時時關注差生,發現他們的思維誤區,及時加以引導。只有這樣做教學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2、在配菜活動中,學生們已經總結出了用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如果能在后面的搭配衣服、搭配路線等活動中,用乘法算式引導學生提升,會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3、最后,我又新設計了一個猜電話號碼后四位的游戲。這道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講太難了。如果變成三位數就好了。
4、課堂教學的評價有待進一步改進。
在本課中關注他人評價方面落實得還不夠到位。長期以來主要是教師對學生評價,事實上,除了教師評價以外,還應該從其他渠道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是數學課程理念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他人評價。學生進行自我表現評價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加強學生自我肯定、找出問題的有效做法,是自我調節的有效途徑。學生之間或小組之間的他人評價能夠使學生面對面地積極互動、有機會互相解釋、爭辯,有機會幫助理解、加深所學的知識;更能促進學生認真聽課、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這樣的課堂教學改變了教師的單一評價,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自我表現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表現發展,形成了平等、民主的評價關系。真正發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功能,促進學生發展。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11
1、教學過程反思。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數學課程內容標準中的四個領域之一。“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四個主題實踐活動之一。這節課要充分體現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活動中發展數學的理念,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
。1)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
此專題中圍繞“開心盒飯中心”今天、明天、后天,三天的配菜這一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遷移應用”。為了讓學生真正了解更多搭配中的學問,我設計了“搭配服裝”“搭配路線”兩個活動,讓學生在獨立嘗試解決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2)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
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如“開心盒飯中心”三天配菜,由易到難,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3)注重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情境的創設上體現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學生關注的情境出發,允許不同學生有不同思考問題的方法,教師不強求統一,只要方法合理,就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教學感悟。
。1)學始于思,思源于疑。
課前,我預料孩子們可能對搭配意義不理解。果然不出所料,最不愛發言的黎浩同學高高舉起了手,說出心中的困惑。從他的疑問中可以看出,他們并不知道數學與生活的關系,不知道數學是生活的提煉,不知道生活是數學的原型。在他們的世界里,數學是科學,與生活是兩碼事。更有甚,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就是數字。
(2)學生的創意是你永遠無法預知的。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也不是課前預設的教案劇,而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它強調課堂的生成。
教學中,李智豪同學的'發言,讓我和全班同學感到驚訝。他說出的穿衣服的搭配非常有創意。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給同學們很深刻的啟發。相信學生,給他們一個支點,他們可以創造許多精彩。教學實踐表明,發現知識內在規律的學生有成功的喜悅體驗,有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他們思維敏捷、思考方式與眾不同為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促進了整體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努力構建積極、和諧的氛圍將會激勵學生好學、樂學、善學,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今后我也將朝著這一方向而努力,成為課堂教學的實踐者和研究者。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12
本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是在學生二年級初步學習組合數的基礎上,繼續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和排列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節課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滲透數學思想,圍繞這一目標要求進行了實踐,感覺基本上達成了本課的教學要求。
首先,上課開始前,我和同學們親切的握手問好,通過讓學生回答“怎樣握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而使學生初步感知“按照一定順序”的重要性。這樣不僅很快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還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是緊密聯系的。
其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探究解決問題。教材中例1編排的是服裝搭配,屬于組合內容。在進行備課時,我對例題的素材進行了反復的思考,最后決定以和動畫人物大耳朵圖圖去公園玩創設情境,使每一位學生能溶入其中,通過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數字排列———合影搭配———路線搭配———密碼解鎖”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循序漸進的讓學生體會到了“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并學會了“全面的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應用,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其中,衣服搭配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重點是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明白怎樣找出一種既不重復又不遺漏的搭配方法。學生通過拼擺學具、動筆連線等方法,自主設計出6種不同的搭配方式,通過引導用起名字的方法,“確定上衣法”“確定褲子法”等一方面使之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一定的順序的意義。在學生匯報時,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幾種記錄搭配過程的方法,使學生明白各種不同的搭配可以用盡可能簡單的數字、字母、符號表示出來,通過比較得出連線加序號的方法最簡便,這樣的設計既激起了學生對組合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給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同時也為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礎。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13
本節課的知識是組合簡單的知識,但對學生來說,教師不能直接講解乘法原理,于是要求學生在進行搭配時要做到有順序,就能夠保證計數時不重復不遺漏——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因此,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從多方面想辦法:
一、教學設計整體化,內容生活化。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把我教學內容的例題、課后練習的題目串成一個故事情節,讓學生在幫笑笑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搭配路線中,讓學生處處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處處利用生活中的`經驗,處處感到新鮮,處處感到有趣,又處處增長知識。學生不僅玩得高興,而且也學得開心。
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衣服搭配、早餐的搭配、路線的搭配是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從無序思維過渡到有序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明晰化、條理化,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為了讓學生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我讓學生先動手操作,然后到黑板上進行展示,再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然而,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不少問題:比如,學生匯報時,沒能多找一些學生匯報,應該讓學生在多種方法的比較中自己發現如何有序搭配的方法、對于組合規律的拓展沒能講解透徹,少數學生仍是一知半解,還應多舉例分析,多讓學生自主探索。
【小學三年級數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搭配教學反思10-13
小學《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一等獎03-14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及反思03-28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探究論文范文11-14
小學數學問題引導法研究教學論文12-08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15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