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么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著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著,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于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落在柜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里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復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為鳥兒做了些什么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于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在“愛之羅曼斯”裊裊的樂聲里,孩子們陶醉地讀著,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愛”,
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教師于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贊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有位哲人說過:“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背浞终{動學生的這種潛能,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那么,這一情境的創設就不僅僅培養的是學生的欣賞能力,也融合了個性與創造的培育。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后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馬上要畢業了,回首六年的小學生活,竟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好朋友……原來‘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尊重別人?在別人給你帶來麻煩的時候,有沒有理解或寬容?有沒有嘗試著與別人勾通?有沒有欣賞過別人?……那么,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么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實,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后似乎沒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卻是極為復雜和微妙的,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閱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剝開各種表面形態看到它們的精神實質,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小學五年級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02-14
小學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0篇02-14
小學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0篇)02-14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學反思10-04
小學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合集10篇02-14
小學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集合10篇)02-14
小學五年級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07-17
珍珠鳥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7-29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