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優選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小學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教學乘法分配律之后,發現學生的正確率很低,特別是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極容易混淆。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結構特點,也要同時注重其內涵。
教學中通過解決買水果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這一問題,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得到了(110+90)2=1102+902這一結果。這時我們往往比較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數的和乘一個數=兩個積的和。缺乏從乘法意義角度的理解。所以這里我們不僅要從解題思路的角度理解兩個算式是相等的',還要從乘法的意義的角度理解,即左邊表示200個2,右邊也表示200個2,所以(110+90)2=1102+902
2、注意區分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多進行對比練習。
乘法結合律的特征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兩個積的和。在練習中(40+4)25與(404)25這種題學生特別容易出現錯誤。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進行一些對比練習。如:進行題組對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練習中可以提問:每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區別?符合什么運算定律的特征?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嗎?為什么要這樣算?
3、讓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經歷解題策略多樣性的過程,優化算法,加深學生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計算12588;10189你能用幾種方法?
12588 ①豎式計算; ②125811;③125(80+8);④125(100-12);⑤(100+25)88; ⑥(100+20+5)88等等。
10189 ①豎式計算;②(100+1)89;③101(80+9);101(100-11);101(90-1)等。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什么時候用乘法結合律簡便,什么時候用乘法分配律簡便?明確利用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進行間算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乘法分配律適用于連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針對有兩種運算的算式。力爭達到用簡便算法進行計算成為學生的一種自主行為,并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選擇適當的算法的目的。
4、多練,針對典型題目多次進行練習。
練習時注意練習量和練習時間的安排。剛開始可以天天練,過段時間以后可以過1-2天練習一次,再到1周練習一次。典型題型可選擇(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對于比較特殊的題目可間斷性練習,對優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是教師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它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的表達方式,它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貫穿于教師的教學生涯,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意識、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改善教師教育方式,改進教學質量的新思路。然而反觀目前多數教師的教學反思,卻存在著一些需要關注并予以解決的問題。
一、對反思活動本身的認識不足,缺乏理論的指導
目前,教師的教學反思多為感性認識,窄而淺,缺乏理性思考,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把學習緊密結合起來,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使教學成了“空思”。
置身于當今不斷發展的教育特殊時期,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與知識儲備已不能適應教育教學的需求,原有的`教師成長經歷幾乎不再適用,每個教師處在成長中。每個教師都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要培養會學習、善思考、能創造的學生,教師只有堅持不懈的學習提高,經常的通過教學反思來回顧與梳理自己的實踐行為,記敘自己的教學經歷,提煉自己的教學智慧,走出自己的狹隘空間,才能全面的認識現象的本身,否則,只能是天天反思日日如此,年年反思歲歲依舊。
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的經驗,就必須多讀書,多學習,讀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就對如何教學,如何駕馭課堂,如何帶領學生走出自然提供了反思的標尺,讀專業性的書。領略大師的風采,模仿名師的課堂,對自己的反思大有啟迪。就不會導致在行為上依然停留在經驗型教師水平。
二、對反思的認識和實際的反思行為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
決大多數教師都具有教學反思的意向,在教學中確實存在著反思,但反思的內容比較單一,側重于反思較低層次的教學技能,對教學行為的合理性反思不多。在反思的方式上,側重于課后反思,缺乏反思的連貫性。決大多數教師的自我評價都很高,一方面說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很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說明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淡薄——對自己教學的高評價與實際教學之間存在距離。多數學校對教學反思都有要求,但不明確,不具體,造成教師對教學反思的內涵并不理解,并沒有從內心真正接受學校的要求,而自覺自愿的進行教學反思,處于表面應付狀態,對教學的反思也還停留在“反省、回顧”的水平。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以及傳統的教學觀、學生觀都是影響教學反思發生的因素。大多數教師都能積極的認同教學新思想、新理論,
如注重學生的發展、關注教學的有效性,但所認同的理論和實際的教學實踐之間還有距離,說明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
三、反思形式單一,反思內容和反思范圍有限
教師對反思方法的選擇并不局限于一種形式,而是采用幾種方法。從調查中可以發現教師反思的方法主要是寫反思日記和反思教案)以及評課說課的形式。遇到問題采取在頭腦中“想一想”,這種形式并沒有把反思正規化,而是把思考問題當作反思的過程或反思的形式。采用建立教學檔案、教學錄像的反思形式則比較少。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采用這些方法在操作上比較復雜,或需要一定的技術或硬件的支持,而教師們對寫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記以及評課說課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通過對反思方法選擇理由的調查發現,選擇這幾種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及時地解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或者是可以獲得即時的反饋,便于改進。
四、教師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還處在技術合理性水平上
在對教師的反思行為結果的調查中可以發現:教師在反思日記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內容是僅僅對事件進行描述,嘗試著對教學事件和教學行為進行解釋和提供證據的占少部分,但僅僅是依據個人判斷給出解釋以及與自己的對話,對教學事件產生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探究,而涉及廣泛的社會背景問題的幾乎沒有。在教研活動和與同行的交流中探討得最多的是對教學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應用上的問題。初步可以得出結論,教師的反思水平主要是處在技術合理性水平。
基于以上的結論,筆者認為,可以從外部條件和教師個人的內部因素兩方面提出建議:一是通過加強反思理論的學習、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加強專業引領及培養師范生的反思思維幾方面來培養教師的反思素質。二是通過加強學校文化與環境建設、構建一個積極的外部反思氛圍以及改革教師評價體系來實現。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兩部分內容相互聯系,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先動手擺,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余數、有余數除法的概念。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可能剛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夠再繼續分。學生在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里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節課教學有余數除法,分四步幫助學生逐步認識余數和有余數除法。
首先是操作活動。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分小棒的活動來讓學生感受“余數”
(1)讓學生分一分小棒。10根小棒,每人兩根,可以分給幾個人。
。ǎ玻┬〗M合作將10根小棒每人分3根、4根、5根、六根。通過這個壞節,讓學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3)揭示課題。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使學生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數”。
組織學生通過操作、填表、觀察、分類、交流等活動,發現平均分東西時,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經?赡苓剩下一些不夠繼續分,從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接著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還剩1根這種情況為例,講述怎樣寫成除法算式,使學生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數”,這樣的除法是“有余數的除法”。
然后讓學生“試一試”,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幾種情況也分別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繼續體會有余數除法中的商和余數的具體含義。
最后是充實感性材料,形成概括性的認識。學生初步建立概念的時候,往往需要大量的事實來支持!跋胂胱鲎觥弊寣W生繼續進行分圓片、分三角形等活動,比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計算。
學生積極參與操作活動,再得出結果,從形象到抽象,便于學生掌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面對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數學的奧秘。雖然在擺的過程中,學生交流中,課堂有點亂,但學生學會了創造,自主發展有了更大的空間。在建立余數概念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凸顯有余數除法的現實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著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系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占幾分之幾,聯系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說說各用什么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并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后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其實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創造出分數,自己先談談對分數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時點撥,歸納總結。還有在學生進行匯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取而代之。在時間的安排上過于平均、松散,以致后面的拓展練習未能進行。其次,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課題是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新授課,倒數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的第一節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以下兩個知識點①理解倒數的意義②會較熟練地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除法作準備的,因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是歸結為乘上這個分數的倒數,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分數除法的教學進度、在教學中,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以后學習分數除法掃清障礙,提高學習效率。
學情分析
學生能否熟練地求出一個數的倒數,將會直接影響分數除法的計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效率的提高。因此根據學生特點和大綱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0除外)倒數的方法。只要學生掌握了方法,再加以適當的練習,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對學生來說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對于倒數的.意義來說,表面上看起簡單,即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但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往往把“互為”兩個字丟掉,例如5和 ,應該說成5和 互為倒數而部分同學會說成5是倒數, 也是倒數,要想使學生真正理解倒數的意義,必須抓住關鍵詞互為化抽象為形象,因此準確透徹地理解倒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只有準確、理解了倒數的意義才能初步引導學生掌握求倒數的方法,學生才能逐步的會求一個數的倒數,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確定了第一個目標,知識目標即: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0除外)倒數的方法。
2、能力目標
要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發現求倒數的方法,學生就必須通過分析、比較抽象等思維過程。因此確定了第二個目標能力目標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因此制定第三個目標、情感目標即: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發現倒數的特征,理解倒數的意義
難點: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理解“互為”
師:當碰到好朋友時,美國人會熱情的擁抱,我們中國人一般會怎樣做呢?
生:握手
師:現在誰愿意來前面和老師握握手,他就會成為老師最好的朋友。
師:握手是幾個人的事情呢?
生:兩個人。
師:通過今天的相處,我們都互相成了朋友。誰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理解“互相成了朋友”這句話的?
生:“互相成了朋友”就是說我們是老師的朋友,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
二、 觀察比較,抽象概念。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分數的乘法,今天老師給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誰能最先發現這組算式的秘密。
。贸稣n堂作業本幫助你)
2/3×3/2 2×1/2
8/11×11/8 1/10×10
7/9×9/7 7×1/7
6/5×5/6 1/5× 5
。◣熝惨晫W生的情況,并對分數的格式加以指導)
學生思考后,匯報結果:
生1:兩個乘數的分子、分母位置顛倒
生2:每個算式乘積是1
師:現在老師有點疑問,2不是分數,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
生:2可以寫成2/1,分子分母顛倒后,2/1×1/2=1
三、 理解倒數的意義
師:觀察的真仔細,我們能不能給這樣的數取個名字呀?
生:倒數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倒數(板書)
師:再看這幾個算式,2×1/2=1,我們說:2是1/2的倒數,1/2是2的倒數
師:看這幾個算式,倒數是對幾個數來說的?
生:兩個數(師板書)
師:這兩個數的乘積有什么特點?
生:乘積是1(師板書)
師:再舉一個例子:2/3×3/2=1,我們說:2/3是3/2的倒數,3/2是2/3的倒數,2/3和3/2互為倒數(師板書:互為倒數)
師:怎么理解“互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對兩個數而言的
師:“互為”是對兩個數而說的,不能孤立地說誰是倒數,應該說誰是誰的倒數。
師:你能說說黑板上其他例子誰和誰互為倒數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除了這幾個例子,能寫出其他乘積是1的算式嗎?
生:。。。。。。
師:大家表現真好,老師也來說一個,3/5是倒數,對嗎?
生:不對
師:你幫老師改正吧
生1:應該說3/5是5/3的倒數
生2:。。。。。。
四、 研究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倒數,現在我們就幫這些數找一下他們的倒數朋友吧! (師讀生寫)
3/57/23 35 1 0
把他們的倒數朋友寫在作業本上。(師巡視,找兩名學生板演)
師:這么快,你們是怎樣找到這些數的倒數的?
生:分子分母交換位置(師板書找倒數的方法)
師:15是整數,怎么辦?
生:15=15/1,分子分母交換位置,就是1/15
師:1呢?
生:1=1/1,所以1的倒數還是1(師板書)
師:0有倒數嗎?(出現2種答案,小組討論,師巡視)
師:討論完了,那0到底有沒有倒數呢?
生:沒有
師:理由呢?
生:0不能做分母,0乘任何數都得0(師板書)
師:找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的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交換位置(板書)
五、 總結收獲、鞏固練習
師:大家會找倒數,現在請你做主考官,你說一個數,找一個同學說它的倒數
生:。。。。。。
師:大家掌握這么好,總結一下學的知識吧。
生:。。。。
師:想不想再挑戰一下
生:沒問題
師:好,那就帶著這份自信認真完成,做完小學數學課本第24頁“練一練”
六、 拓展、提高(由于練習時間長,這個環節課后做了補充)
師:老師這有2個疑問,能不能幫助老師呀?幫老師求他們的倒數,老師出示小數和帶分數
生:。。。。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用乘法口訣求商》是一堂計算課。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初步認識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知道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一個因數;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商就是 乘式中的因數;最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算能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本節課我的教學思路就是如何將學本式卓越課堂與學校的四度三正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努力作到以學定教、以學施教、以學論教,力圖從被動接受型的課堂轉向主動學習型課堂,從知識增長型課堂轉向 能力發展型課堂。讓聽課的教師覺得看起來大有看頭,嚼起來大有嚼頭。不僅要在學習方式上求變,還要彰顯學科特色,突出新課標提出的四基、四能。
上課時,可能每個老師都有同感: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哪怕課后再調皮,課堂上的注意力都是很集中的`。一位教育家說:教師的巨 大技巧就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我們二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孩子的年齡小,幾乎都在8歲左右,注意力難以集中更是成為了我們課堂教學的 一大難題。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讓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小的時候學習計算,我就一直覺得它有點機械、枯燥、乏味。上課之前我就在想: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計算課變得生動有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能主動的去探索,而不是單純的用法則讓孩子被動接受呢?課前準備,激趣導 入時,我用對口訣,背口訣,補充口訣的方法了解孩子們對口訣的掌握情況,請孩子大聲朗讀題目要求,這樣的題目要求和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 信意識,相信自己能行,為后面教學中學生有效地發揮自身的潛能,發表自己獨道的看法提供有力的保障作用。
成功之處:
在我上課的引入階段,我先講了昨天上街買了花瓶插花,加上多媒體的演示,使得學生的眼睛全都盯在大屏幕上,一個個聚精會神,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提高了,上課的效率也提高了。練習中, 我沒有直接將課后練習題呆板、枯燥地羅列出來,而是將課后5道題聯系起來,設計成一個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其次,我用小組交流、同桌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 生自己得出用乘法口訣求商,要先看除數是多少,就用幾的口訣。
不足之處:
第一,小組討論的時候,看上去小組討論的 都很激烈,有的小組每個孩子都在張嘴,卻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學困生把此時當成了玩耍的最好時機。很明顯,這樣的討論沒有起到真正討論的意義,也沒 達到交流的效果,反而時間耽擱了,所以以后要多加強在這方面的管理,教師要多巡視,不能讓一些學生濫竽充數。而且要提出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討 論,這樣注意力就不會分散了。
第二,我沒有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題目。
總之,教師有不斷學習、探索,轉變育人觀念,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要讓孩子覺得數學并不是那么枯燥無味,所以在教學中要讓數學和生活練習在一起,這樣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出來了,注意力也就提高了,教學效率就出來了。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課教學突出了“湊十法”的教學,幫助學生轉化思想。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通過操作、演示,幫助學生形成“湊十法”的表象,通過口述湊十的過程,在數學語言的不斷交鋒、碰撞與合作中,形成操作過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轉化成學生頭腦中的思維程序,通過想湊十的過程,在頭腦里形成原來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識內化為學生頭腦中的智力活動。在教學時,讓學生多次口述湊十的過程,激活學生思維,掌握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看到保守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小學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小同學們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溢著求知欲和表示欲。
下面,我對一些具體案例的教學反思,從同學的變化看課改,就我教學經驗談一下課改體會:
教學反思一、從生活動身的教學讓同學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本學期的教材有“圖形與變化”這一節課,在同學理解了旋轉和平移的前提下,讓同學多去觀察日常生活中,哪里有旋轉,哪里有平移,第二天再來回答,同學們開始活躍起來,受到啟發,每個同學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同學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教學反思二、交流讓同學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和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克和千克的認識初步”這節課中,有一道題問什么大約重一千克,我想,假如直接給同學答案有幾種,他們不但不明白為什么,也想象不出來一千克到底有多重,于是我讓同學們從家帶來兩袋鹽,讓他們用手掂一掂,告訴他們這就是一千克,讓同學們從籠統的概念形成感觀認識,然后拿稱去稱一稱,實現了他們對重量單位的理解和認識,大家一起分享發現和勝利的快樂,共享相互的資源。
教學反思三、實踐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在本學期習題中有關 “10個一百是一千”的問題,我想假如沒有實踐同學,是不會有立體感的。于是,我就讓同學帶來小木棒,讓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動手擺一擺,調動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9
今天這堂課其實是有點匆忙的。課前的一個小游戲忘了,忘了讓學生體會因數和倍數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依存關系了。明天的課上補上。
滿意的一點:模式的提練
在讓學生根據算式說了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之后,出示了想想做做的第一題,我加了一道:A×B=C,并且讓學生用一道算式提練出因數和倍數之間的關系。結果學生都不知道如何表達。我把算式板書上黑板上,是因數×因數=倍數。而后,我又轉過去用一道除法算式36÷9=4來讓學生找一找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學生的反應都不錯,馬上就明白了因數和倍數之間的關系。
不滿意的地方在于:對于找出36所有因數的有序思考沒有強調。當我讓學生們自主找出36的所有因數時,許多學生就茫然不知所謂,但是他們并不是不懂,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寫,所以我在黑板上挑選了一些學生的作業加以板書,讓學生進行比較。
如:1、36、2、18、3、12、4、9、6
。、2、3、4、6、9、12、18、36
和36÷1=36,36÷2=18,36÷3=12
36÷4=9,36÷6=6
尤其是最后一種方法,我特別注意讓學生評價一下這種思考方法的正確性。得出結論是這樣思考是可行的。那么我接著告訴他們,這樣思考的確是可以,不過,缺少的因數的提取,由此過渡到評價第一種方案和第二種方案,在這兒,我特別示范了一下寫因數的方法,即從兩邊向中間包圍。學生們在比較中找出了寫因數的方法,明白了寫出因數的格式。本來可以相機在這一步讓學生體會尋找因數的有序性,結果一急,只是帶過了一句。今天在補充習題上出現了問題,我抓了幾個學生問為什么強調有序性,學生告訴我:因為可以看得清楚,因為不會遺漏?雌饋戆嗌系膶W生有這方面的意識,在做題目的時候還應該再稍稍提點一下,應該也就不成問題了。
《因數和倍數的練習》教學反思 4月14日
昨天新學了因數和倍數,我覺得課上學生表現還可以,很會說,但到了家自己做家作時,問題很多。今天進行了練習后,效果截然不同。我在練習前,首先對昨天的內容進行了復習。讓學生進一步明確:1、講因數和倍數時應該講清誰是誰的倍數或因數。2、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時,倍數最小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大,因數最大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小,最小是1。學生書上練習時,提醒學生弄清每題的具體要求,有些題只要寫出一個數部分的倍數,而有些題需要寫出全部的倍數。有些符合要求的數不止1個,要盡可能把這些數都找出來。但學生有時找不全,我就教會學生這樣思考:找一個數的倍數時用乘法,找一個數的因數時用除法。效果還可以。
今天教學了因數和倍數一課,這節課的內容關鍵是讓學生在掌握因數、倍數的概念的基礎上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就總體情況而言教學效果還可以,但多少還是存在遺憾。
存在問題:在寫出了算式3*4=12后出示“3是12的因數,4也是12的因數;12是3的倍數,12也是4的倍數!焙笞寣W生閱讀,復述后讓學生觀察尋找記憶的方法,學生總結:像這樣的乘法算式我們可以說兩個乘數都是積的因數,積是兩個乘數的倍數。再讓學生用因數、倍數同桌復述算式2*6=12,1*12=12中數與數的關系,全班交流復述,學生說的`蠻好的,可是在分層練習時再讓學生描述其他算式中各數的關系時,又部分學生混淆了因數、倍數的概念?磥黹_始的復述學生純粹是無意識的模仿,是為模仿而模仿,教師沒有在學生模仿復述后進一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可以這樣描述這些數之間的關系,例如:為什么12是3和4的倍數,還能說12是2和6的倍數?……如果加了這層思考,學生就會理解只要是兩個整數相乘等于12,12就是這兩個整數的倍數,這兩個整數就都是12的因數。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乘法算式中各整數之間的關系。
滿意之處:學生在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時花費的時間不多,但在交流方法時我舍得花費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比較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選出不會重復、遺漏的簡便方便用學生的名字命名這些方法。再讓學生分別使用這些方法尋找,真實感受這些方法的好處。學生郵箱比較深刻,在后面的分層練習和檢測中沒有學生出現漏或重復的,而且速度也很快。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學生的積極性的大小與他獲得成功的概率的大小有直接關系的。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0
摘要:教學反思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 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 它為教學實踐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啟發教師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優秀的地方, 在探索中把自己鍛煉成學者型教師。下面,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 談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教學反思; 教學得失; 教學評價;
一、以教學得失審視反思
“得”的方面:重點反思這堂課的特色是什么?例如, 教學目標是否達到, 學生學習方法是否適當, 教師是否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教學評價是否有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否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等等。
“失”的方面:也要從上述的各個方面去審視, 去查找問題, 查找哪一個環節設計不合理, 哪一個問題設計不科學, 哪一個活動組織、指導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還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如何改進教學設計與教學行為, 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突發問題, 如何精心設計、組織、上好每一節課, 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等等。只有這樣, 教師才能做到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思想同步進行。
二、以教學評價促進反思
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 更要關注過程。不同的學生, 評價的標準、內容、方式也應該不一樣。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目前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的情況下, 筆者首先在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嘗試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評價, 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1.課堂中的個性化評價。不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 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個性化的。如, 將“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 很好!”送給外向型的學生, 將“你講得很好, 聲音非常洪亮!彼徒o內向型的學生, 將“這種想法別具一格, 令人耳目一新, 請再說一遍。”送給創新型的.學生, 將“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 這種方法值得學習!”送給不善言辭的學生, 將“善于傾聽, 樂于思考, 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彼徒o思維緩慢但虛心好學的學生等。這樣的評價, 能激勵不同類型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張揚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品質, 提高了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
2.作業中的個性化評價。作業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另一種方式, 所以在作業批改中, 筆者采用了“等級”加“短語”的評價, 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一些優秀的學生, 采用“優秀”、“思維敏捷”、“解法妙”等簡短的激勵語, 肯定學生的成績, 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 激勵他們繼續奮發向上;對各方面表現都一般的學生, 采用“良”、“進步很大”、“爭取再努力”、“細心些好嗎”等深情委婉的批語, 這樣可以調整其心理差距, 激勵其不斷進步;對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 采用“再努力!”、“多動腦筋好嗎?”、“如果把字寫得再端正些, 那該多好!”、“大家都看到了你的進步, 希望你繼續努力!”等評語, 可以起到提醒、鼓勵的作用。
3.成長記錄袋中的評價。在成長記錄袋中, 設計一個“評價”欄, 在“評價”欄中有“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同學對我說”, 并且還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反思, 并定下發展目標。有的學生說:“我的成績很好, 但字寫得不好, 我要加強練字!睂簳r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 教師允許他們進行延緩評價, 允許他們經過努力或在他人幫助下達到目標后, 再記錄在成長記錄袋中。
教師要經常在教學過程中找準時機, 順勢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學習狀況。這不僅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 還能在反思中培養學生的客觀分析能力, 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挑戰自己, 是個體健康成長、獲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過分地肯定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短處, 會導致盲目自大, 經不起挫折的打擊;過分地否定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優勢, 則會導致自卑怯懦, 消極怠惰。反思意識的形成和反思習慣的養成, 能使學生勇敢地審視自我, 虛心地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從而超越自我, 不斷地健康成長。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 基于國際數學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國內數學教育改革的優秀成果,提出了涉及數學課程價值、數學學習目標、數學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以及評價等方面的許多新理念。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2.改變了過去小學數學以知識的積累為取向的課程體系,建立以構建學生身心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為目標的課程體系;
3.重組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
4.分學段規定了數學課程的具體標準;
5.注重了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變;
6.提出了數學活動應注意的策略;
7.改革了評價的方式和應達到的目的;
8.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和影響作用。
其中重組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注重了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出了數學活動應注意的策略這幾個方面更加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和方法的培養。因此,《標準》指出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钡囊。因而,現行小學數學教材每冊都有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內容,這是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專項培養的'舉措,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是我們數學教師必須面臨的教學任務。當前,在我們許多數學教師的意識里,對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另外,怎樣去上?大家也沒有什么經驗和方法。如何上好這樣的活動課?我們該有怎樣的理念?
一、 明確每次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的要求
1、教師要在上每次實踐活動課前,就要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的要求
《標準》提出了數學活動應注意的策略。指出“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倍,由于每個年級的活動課的內容和要求不同:低年級(1-2年級)選擇的是與小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事物;中年級(3-4年級)選擇的是與小學生周圍的事物;高年級(5-6年級)選擇的是小學生所接觸的社會情況。選擇的內容不同,必然決定了其目的也不盡相同。1-3年級的側重點是在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4-6年級的側重點是在于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年級(3-4年級)側重點的轉移與衡接的問題。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把握各年級組織活動目的的側重點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明確每節活動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才能結合教材去有目的地促進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兩方面,使這兩方面均能平衡、交替地、互補地得到提高。所以,在備課時,一定要注意每次具體活動的目標的選擇,而且確定的目標不能要求過高,只要切合實際,達到目標就行。
2、在學生活動前,教師要向學生交代活動的目的要求
例如,四年級數學第8頁的實踐活動,是在報紙、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些有關大數的信息。我們首先要向學生交代這次活動的目的,然后才是布置學生去收集有關大數的信息,最后是教師把他們收集到的信息反饋給全班,要求學生再從中找出那些大數,讀出來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二、 充分做好每次實踐活動課前的準備工作
1、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要做好
這是上好實踐活動課的前提條件,要想在活動課教學中游刃有余,得心應手,教師課前就必須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運籌帷幄,做到心中有數。
。1) 課前的的思想準備。每次的實踐活動都是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設計的。要想活動能正常的開展,教師就必須要理清教材的要求與知識的前后聯系,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例如學生知識水平如何?操作能力如何?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的還需要教師先實踐,了解整個過程才行。只有這樣做到心中有數,指導學生活動時才可以有條理。
。2)教師課前的學識準備。我們知道:作為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就必須讓自己有一桶水。在上課前,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了解相關的知識體系,做好實踐課的知識的積累和操作技巧的掌握。進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掌握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所以,課前對于有關知識必須要十分熟悉,在實踐活動前、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做好學生學識上的儲備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例如上四年級教材的《國家體育場》的小組活動課,教師必須對國家體育場的相關資料要了解,還必須讓學生知道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測量方法。又例如四年級上冊中的《種蒜苗》,教師必須在上這個課前,先自己種,并且做好蒜苗的生長記錄。還有六年級的利率調查、計算利息的實踐活動,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儲蓄、國債、利息、利率等相關知識以及計算利息的方法熟練掌握。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有效地達到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新理念。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
倒數是分數除法的開篇,為整個分數除法單元的學習打下基礎,本節課需要孩子們在計算、觀察、比較中發現倒數的特征并理解倒數的意義,并掌握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出示“杏”和“呆”;“吳”和“吞”,讓孩子們初步感受語言文字中“顛倒”的含義,在學生感嘆語言魅力的`同時,出示多副美麗的倒影圖片,孩子們在一次次贊嘆聲中感受到語言生活中竟有如此美麗的照片,拋出在我們的數學中是否也有這樣的現象呢?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激發,更好的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有了前2個情境的鋪墊,孩子們更好的發現出示的幾個算式的特征,幾個學習好的同學一眼看出奧妙,回答答案都是1。在觀察中,發現2個乘數是分子和分母顛倒,孩子們在學習中初步感受倒數。出示倒數,深入理解。
在接下里的學習中強調2個分數是“互為倒數”,并探究1的倒數和0的倒數,因為0不能做分母因而0沒有倒數。孩子們在練習中準確率較高,注重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3
(一)學習內容來自生活
《數學課程規范》指出:“同學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實際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同學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睂W習內容來自同學生活實際,在同學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為學習內容貼近同學知識經驗,符合同學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沛體現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讓同學充沛地摸手背、摸學習用品的面,感知物體的外表的大。焕猛瑢W描出的各種平面圖形,比較大小,讓同學明白平面圖形有大小;讓同學用1平方分米丈量課桌面的面積,引導同學體會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二)學習需求來自同學
引導同學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根據同學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充沛激發同學的.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為同學第一次學習有關面積單位,對于為什么要有統一的面積單位,是必需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學中,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同學在操作中充沛體驗統一丈量規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同學明確了學習的意義,也為同學主動、積極學習鋪平了道路。例如讓同學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丈量面積,容易發生誤會,并通過發明矛盾抵觸,使同學明確要丈量面積的大小必需要有統一的面積單位,然后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面積單位的活動之中。面積有哪些呢?教師不直接告訴,讓同學充沛地表示自我,進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三)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標重視同學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同學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同學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體會),構建屬于自身的認知體系。可見,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同學自身的教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同學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同學在估一估、摸、摸、量一量、說一說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讓同學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讓同學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讓同學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然后讓同學動手剪出一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實物聯系起來,再現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4
這是孩子們步入小學的第一堂數學課。我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所以課前在網上下載了相關的數學課件,帶領孩子們到多媒體教室進行第一堂數學課。
通過了解我還知道他們大多在學前班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并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體會數數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艷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后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10以內各數的認讀,采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后引導學生數一數多媒體教室里物體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課后布置讓孩子們數一數校園里熟悉的事物,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是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難點在于判斷約分后的分數是否是最簡分數,事實證明學生在實際運用時的確掌握不夠理想。
經過反思,《約分》這節課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1.約分的概念是把一個分數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從約分的概念看,約分的結果不一定是最簡分數,只是比分子和分母比原來分數的小就行了,這樣學生在做題時容易產生誤解,只要數約小了,約分就結束了,因此結果也不是最簡的。在此,我跟學生強調雖然約分的概念是沒要求要約到最簡,但是我們所有約分的題我們都要求要約到最簡,這樣統一要求,學生就清楚了。
2.學生知道老師要求約分的結果要最簡,但是結果不是最簡時有的學生判斷不出來,因此也出錯,如2/18,22/14等。還有的'分數學生判斷不出是否是最簡分數,特別是分子或分母是一個較大的質數時,學生誤以為是最簡分數,如17/34,19/57等。我跟學生強調碰到分子或分母是質數時,就驗證分母或分子是不是這個質數的倍數,如果是那么這個分數就不是最簡,如果不是倍數關系,那這個分數就是最簡的。
同時還補充講解了一些約分的技巧,如:整十整百數先消零在化簡;分子分母都是偶數時先用2去除;倍數關系時用分子去除等等。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課堂數學教學反思04-21
【精】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6-15
小學數學《約分》教學反思06-15
小學數學個人教學反思04-21
CY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28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