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1
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當差不多都會背,可是經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我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樣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里還是沒有底,但我明白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板出課題后,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后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于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么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于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么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著什么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立刻進入了閱讀。
二、從生活情感啟發詩的情感
僅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能夠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于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么時候最想我特意讓全托生戴紫薇先說,她說每一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于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境,明白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終,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于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為什么我與家里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到達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么。
沒想到這節課有了這么多意外的收獲,感激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也嘗試。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2
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為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活動的雙主體性,采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生動有趣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著電腦畫面,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李白天鵝來牽線,在意境中完成識字、朗讀。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認識字寶寶。這樣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并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上課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3
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么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一堂課下來,我有了新的啟發。
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墒枪旁娫趺础白灾鲗W習”呢?尤其是低段的古詩教學。我從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入手,雖然孩子們的精力不是時刻集中,但我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帶讀、自由討論識字辦法、領頭書空、展示自己、自我評價……看著他們興沖沖的小臉,我想他們還是有所收獲。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的教學尤其不能拘束了學生的想象力,應在教學中把課堂的發言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在介紹背景解詩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標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李白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在理解詩意時我注重多讓學生朗讀、交流。這樣既不會破壞詩歌的朦朧美,又可以促使他們動腦思考,自主學習。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于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么時候最想?學生的話題打開了,這樣他們也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后,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于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此時我的教學目的也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么。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沒錯,學生們喜歡讀書,喜歡多種形式、變著花樣讀書!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惫旁娊虒W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古詩的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那么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大的一筆人生財富!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4
一、釋題,了解學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在導入詩題后,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學生聽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了解呢?(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
正是在這種了解學生“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伙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包括教師)一齊借助拼音合作學習。
其次,教師巡視,了解不一樣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終,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伙伴開展競賽,學生自我評議。這期間,教師必須要兼顧不一樣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一樣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淀。
另外,對于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感悟,應當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系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么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境下寫了這首古詩。”能夠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學生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5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怎么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里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后請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來點評,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也站起來讀,還通過范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配樂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一環節,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識字教學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分層次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后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出示打亂的生詞,讓學生“找朋友”、“認朋友”等游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當學生基本能讀后,在加大難度,把拼音去掉,剩下生字及詞讓學生再來挑戰認讀,還加入“轉盤認生字”的游戲,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床”、“光”、“望”、“鄉”都是后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復習鞏固加深寫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么認識的,讓他們互相交流,補充,充分展現了自己豐富的想象,這一環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悟教學,是這節課最為成功的地方。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幅幅生動的插圖。如:出示《靜夜思》背景插圖,李白的圖象,以及理解“霜”這個詞時出示的圖片等等,還有富有動感的練習題,這些生動有趣的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教學世界的欲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么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升華。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6
今天我教學了第六課《靜夜思》這首詩,教學之后感觸不少。
《靜夜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語言凝練,感情真摯,反映了外出游子深夜思鄉之情。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結合預習,讓學生看拼音自讀《靜夜思》要求讀準字音,初步識字。因為學生有以前的基礎,再加上預習,所以對于古詩的背誦是很輕松的事。然后我就采用多種形式檢查、鞏固識字。在學生讀通了生字后重點就是朗讀感悟古詩的意境了。對此我先讓學生讀,然后我范讀,通過對比讓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想去學,讀好古詩。再通過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的樂趣。
在學生熟讀后,我又引導他們提出不懂的問題,隨機予以解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問題很豐富,有字詞類的、有詩句內容的,還有的問他為什么想家鄉呀等,這些問題都說明孩子們在動腦思考了。我們就應該從小就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7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著名的思鄉詩,孩子們好多在入學前就會背誦,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頭說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景,我就問孩子們之前學過李白的那些故事,進而帶領孩子們復習了《古朗月行》、《贈汪倫》
一、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必須的韻律節拍。孩子們雖讀起來朗朗上口,記憶起來也比較迅速,但對古詩的韻律美不理解,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滲透了押韻的概念,并對古詩的韻腳、韻字進行解釋說明,不求孩子弄懂,只是作為學習的開始,之后教師販泛讀、聽錄音讀、孩子各種形式的朗讀,并提醒學生按其韻律節拍,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
二、讀一讀,演一演,領悟古詩情趣。
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個別孩子在朗讀的過程中開始根據自我的理解加上了動作,帶有必須的表演形式,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們開始表演,在表演之后我引導學生練習生活是體驗感情,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之后我又向同學們講述李白此時的人生遭遇:在外漂泊一年之久,生患重病,舉目無親,在一家小旅館里寫下這首詩。此時,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構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到達共鳴。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
可是本節課啟發一輪環節較多,孩子們一開始自我感悟,便會開始討論,坐在前面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跟著教師一齊學習,可是后排的一些男孩子就有些管不住自我。怎樣掌控好低年級課堂紀律,讓孩子們動而不亂,活而有序呢?我想這還有待自我經過不斷的學習,獲取更多的教學機智和更好的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8
《靜夜思》是我們第一冊語文中學到的第二首古詩,整首詩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堪稱李白詩中的經典,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背誦了,故教學重點放在了讀準字音和理解古詩上。
家長教孩子背古詩,一般不會注重字音有沒有念準了,所以聽孩子們背誦這首詩,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糾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課題中的“靜”,很多孩子都沒讀準,它是后鼻音,比較難度,“思”是平舌音,個別孩子常讀成翹舌音了,把古詩的題目讀正確,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其次在理解詩意時,大部分孩子都對第二行有疑問——疑是地上霜。抓住了這個難點,我首先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發現塑膠跑道上有一層白白的霜,就帶孩子們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釋,當氣溫下降到0℃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塊、石塊、樹葉、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體上,就凝結成了冰晶的白霜。接著讓孩子們讀讀第一行和第二行,說說李白覺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孩子沒認真讀就開始亂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讓孩子們別急,再仔細讀讀一、二兩行,第二次讀,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體會,“月光像地上霜!笔前,李白覺得月光灑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樣。
此時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當時李白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此時的凄涼孤寂讓孩子們去體會可能困難了點。于是我試著讓孩子們想一想,你們覺得月光灑在地上像什么,孩子們對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最有興趣了,有的說像一層白白的紗,有的說像白糖,有的說像條白裙子……
是啊,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紗、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說明當時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們慢慢地體會到,李白當時孤單、寂寞的感覺,這樣對讀好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無法立刻回去和他們團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像這樣突破難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在本課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相關文章:
靜夜思教學反思12-16
《靜夜思》教學反思12-08
靜夜思英譯范文賞析11-04
小學教學反思范文01-12
小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5-22
初中思品政治教學反思08-15
關于反思性教學的審思10-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