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時間:2024-04-25 21:55:45 志彬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通用13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通用13篇)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1

          一、目標制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提出要重視口算?谒闶腔趥人對數的基本性質和算術運算的理解。口算為個性化、多樣化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谒悴皇亲鳛楣P算的臺階,而是一種不同的訓練,它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口算。它可以發展高層次的數學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從第一冊起每學期都由淺入深地安排了口算內容。本節課是第四冊幾百幾十加減法口算教學的第二部分,在學生掌握口算幾百幾十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方法基礎上,繼續教學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結合教材特點和低年級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目標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口算的興趣,感受到口算的必要性,讓學生學會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

          生:去過。

          師:盧老師想,你們一定都喜歡逛超市,尤其是玩具超市。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逛逛玩具超市吧!

         。ㄕn件展示:擺滿玩具的超市,每件玩具都注有單價。)

          師:玩具超市的玩具可真不少,你們每個人都能挑選兩件自己喜歡的,你最想買其中哪兩件呢?

          學生舉手說自己想買的玩具。

         。ǘ┨角笮轮

          師:小明同學想買一輛遙控車和一只玩具熊,誰能幫他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錢呢?

          師:一輛遙控車多少錢?

          生:320元。

          師:一只玩具熊多少錢?

          生:90元。

          師:要求買一輛遙控車和一只玩具熊,一共需要多少錢,誰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

         。ㄒ龑鷱膯栴}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

          生:320+90=

          (課件展示:320+90)

          師:320+90到底等于多少呢?請你們拿出課堂練習本,自己先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

          師:現在請你們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1:把320分成300和20,用20加90得110,再用300加110得410。

          師:你們說他的方法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們聽清楚了嗎?請聽懂的小朋友來重復一遍。

          多請幾個生來重復。

          師: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2:32個十加9個十是41個十,就是410。

          師:非常好。他懂事用上我們前兩天學的整百數加法的口算方法。誰還有不同意見?

          生3:把90分成80和10,320加80得400,400加10得410。

          生4:先用32加9得41,再在后面添上1個0。

          課件出示練習:

          請學生口算并說出算理。(強調學生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540+10 630+50 520+50 760+30 980+10

          540+70 630+80 520+90 760+90 980+60

          師:觀察這4組題目,比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相同點就是都是幾百幾十的加法,不同點是第一行的題目是我們前兩天學的幾百幾十的不進位加法,而第二行的加法是有進位的。

          師:說得非常好,其他同學有沒有觀察出來?

          師:小明買了遙控車和玩具熊后,想比較一下它們兩件,哪件貴,貴多少?誰能來幫助他,誰會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呢?

          生:320-90=

         。ㄕn件展示:320-90=)

          師:320減90到底等于多少呢?請你們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討論一下。

          生分組討論。

          生1:32個十減9個十得23個十,就是230。

          師:他說的對嗎?很好。他也是利用了我們前兩天所學的整百數減法的口算方法。

          生2:把90分成20和70,320減20得300,300減70得230。

          生3:把320分成300和20,20減90(生3說不下去。)

          師:他想用我們前兩天所學的幾百幾十不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來口算320-90這道題,行得通嗎?

          生4: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呢?

          生5:把320分成300和20,20減90不夠減。

          師:那該怎么辦?

          生5:把320分成200和120,120減90得30,30加200得230。

          師問生3:你聽懂了嗎?

          生3:聽懂了。

          師:請你自己訂正過來,說一遍給同學們聽。

          生3:把320分成200和120,120減90得30,30加200得230。

          師:真棒!能自己訂正過來,學會了真了不起!

          課件出示:

          請學生口算并說出算理。(強調學生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410-10= 780-70= 360-20= 750-30=

          410-30= 780-90= 360-70= 750-60=

          師:觀察這4組題目,比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相同點就是都是幾百幾十的減法,不同點是第一行的題目是我們前兩天學的`幾百幾十的不退位減法,而第二行的減法是有退位的。

          師生共同總結幾百幾十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ㄈ╈柟叹毩

          課件展示:

          1、搶答下列各題:

          340+20= 360+70= 140+70= 890+70= 340-70= 430-70= 350+70=

          560-70= 910-70= 340+70= 110-70= 840+70= 960-70= 210-80=

          2、改錯:

          病例:340+70=310 病例:440-90= 450 病例:340-30=210

          醫生:___________ 醫生:____________ 醫生:___________

          3、開放題:

          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3( )0+60=4( )0?760-( )0=6( )0

          三、教學反思

          每個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境、自身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課程標準教學新理念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何把握這一理念的指導,向學生提供的是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而不再是定論式的客觀數學知識結構?反思"幾百幾十的加減法"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數學課堂上要達到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要具備以下幾點:

          1、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 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聯系。按照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全過程。例如,在教320+90=時,我是讓學生自己先拿出本子計算,由學生自己摸索解題方法,從中感悟到今天所學內容與以往所學的異同。這樣,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看到與前面學過的不同之處,從而感到新知識不新,舊知識不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這節課我的教學內容是口算,但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口算題,而是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圖從真實的購物環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能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采取適合于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他們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例如,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特別是改錯,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學生當成小醫生,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開放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結束趣尤存。

          4、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已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師在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這個問題之后,要學生獨立思考完成,這樣不僅使他們明白遇到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而且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怎樣由此(不進位加法)及彼(進位加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幾百幾十進位加法口算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在教師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這個問題之后,我是讓學生分組討論,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對,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學會賞識和學習同伴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見解。

          5、關注對數學的理解,發展富有個性地學習 促進隨著開放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應用有關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應盡量抓住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及時調控課堂教學。這節課,整節課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教會學生口算的算理,但是教師并不是"填鴨式"地將算理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而是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真正做到"算法的多樣化"。

          總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課上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2

          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ǔ鍪菊n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ǔ鍪局改厢槇D)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說”為主。在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后,我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提問和描述,多數學生都達到了訓練的要求。當然,本節課的教學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課中我比較重視讓學生描述圖中的路線,對于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描述生活中的路線還不夠。在下節課教學時,要將看圖描述路線與描述生活中的路線結合起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3

          背景

          最近,張店區教研室舉行了“青年教師優質課”評選,我們學校有位剛畢業一年的年輕教師參加。經過大家共同選教材、研究商量后,確定參評課題為“三角形的內角和”。這是新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從教材上看,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導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會應用這一規律進行計算。很顯然,許多學生肯定有這樣的知識經驗,每個班都有部分學生已經能說出這一知識點。根據這樣的現狀我們讓年輕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先備課、設計教學思路,隨后我們進行了跟蹤聽課。

          試講教學片斷: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教師先出示色彩鮮艷,用卡紙制作的學具: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分辨,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學生回答的輕車熟路,感覺非常簡單。繼而教師拿出直角三角形,說道:“請大家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焙芸,學生便大功告成,舉起畫完的作品讓老師看。

          老師邊點頭邊露出贊許的微笑。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聰明的同學們,能不能畫出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呢?畫畫試試!睕]出5秒鐘,反應快的學生便脫口而出:“老師,畫不出來!”老師緊接追問:“為什么呢?”學生:“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兩個直角就是180°了,畫不出第三個角了。所以畫不成三角形!睂W生說得太好了,老師趕緊接過了話題:“這位同學說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你們知道嗎?”其他學生似乎還沒明白怎么回事,只好連忙點頭說知道。教師肯定的說:“是的,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我們怎么想辦法驗證一下呢?請大家想想辦法!睂W生經過很長時間的合作、探究,得出了三種辦法,全班交流匯報。練習分為基本練習和綜合練習兩個層次。學生計算的沒多大問題。最后一題是思維拓展練習:研究一下四邊形的內角和?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呢?多邊形呢?因時間的關系,無一人能夠想出策略。

          反思:

          教師創設情境采用的是給學生制造思維障礙的方法,讓學生畫出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欲擒故縱,有其果,學生肯定會究其因,同時,還能讓學生在體驗中,尋找數學的真諦,此創設情境的方法真是妙哉。聽課時,我也為他這樣的設計感到高興,心想,一定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學生一堂課顯得比較沉悶,只有部分好學生在迎合老師,學生并沒有充分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課后,我反復的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呢?后來發現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因為教師在出示問題時,沒有把“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兩個”強調清楚,有許多學生沒有聽清要求;

          二是因為教師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好學生反應快,答案脫口而出,其他學生思維還沒產生任何的碰撞,更沒經歷實驗的過程。

          三是我們現在教育體制下的學生大都缺少質疑權威的意識和習慣,顯得順從,沒有主張和個性。在好學生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后,其他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真正知道的有多少?但正因為是好學生的回答,在其他學生眼中,這是學習的權威啊,他說的肯定是對的,結果大家只有稀里糊涂的點頭附和,是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就吃了夾生飯,根本沒有透徹的理解和掌握。看似精彩的情境創設,如果得不到教師適度的調控和把握,也煥發不出它應有的光彩。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深刻的思考、仔細的推敲以上情境的創設,也不難發現,它盡管有它的閃光點,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它的設計引入沒有從大部分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沒有照顧到全體,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畢竟是少數,這也就是它沒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欲望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再者,最后一題,是在學習了三角形內角和基礎上的拓展,任何多邊形都可以轉化為多個三角形來計算內角和,學生無一人能夠想出辦法,仔細想想,是我們的題目出的太難,還是學生太笨呢?都不是,是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沒發揮出來,沒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內部活力,也就無談學生的動手實驗、猜想、驗證。當然,學生的實驗、猜想、驗證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堂課的問題,而是朝朝夕夕,無聲無息的滲透。作為任何一個站在教學前沿的教師,我們都應有這樣的教學理念,讓自己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豐富的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

          再次實踐:

          經過大家的共同評課和授課教師自己的反思,我們重新改變了創設情境的方法。

          師出示一正方形紙,問:這是一張(正方形)的紙,它有(4)個角,這4個角在數學里,我們給它一個名稱,把它叫做正方形的(內角),而且每個內角都是(直角),那么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為什么?

          生1: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因為每個內角都是90°,有4個內角,就是4個90°,也就是360°。

          師:現在,我們把這個正方形紙沿著對角線剪開后會怎樣呢?

         。◣熝菔,并指導生拿出正方形紙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通過剛才的觀察與操作,我發現這樣沿對角線剪開后,得到了2個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師:誰來猜想一下其中的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通過剛才的觀察與操作,我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為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沿對角線剪開后,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也就是把360°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180°,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我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為沿正方形對角線剪開后,等于把正方形原來的直角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是45°,兩個45°加上90°就得到180°,所以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同學們猜的對不對呢?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生:驗證。

          師:對,需要經過驗證。

         。ǚ中〗M對三角形進行驗證?此膬冉呛褪遣皇180°)

          組織學生匯報 (測量的同學邊匯報邊板書,剪拼的同學利用投影匯報。)

          生1:我們用量角器對3個角進行了測量,再分別把3個角的度數相加,得出了內角和為360°。

          生2:我們將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用量角器測量,把兩個銳角相加是90°,再加上直角的度數,這樣我們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3:我們小組將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剪下來,然后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直角,再把另一個直角拿來拼在一起,這樣組成了平角,證實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4:我們是先將一個角折過來,使它頂點落在底邊上,再把另外兩個角也折過來,這樣三個角正好拼成一個平角,所以我們知道這個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4

          [說明]:

          質數與合數的教學一般都是通過找一些數的因數,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分類,建立質數與合數的概念。無論是老教材,還是現行的人教版新教材,教材上都將分類作為認識質數、合數概念的入門檻,教學前,由于受教材及自身定勢思維的影響,也想到了分類的方法,但學生會不會出現教師預期的想法,我心中沒有一點底。不過,過去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分類方法始終不能和教師保持一致,最后往往會導致學生分類與教師講解出現兩張皮的現象,為了幫學生理解概念,最后只好教師又重新布置分類標準,學生再次分類,這樣一來二去,寶貴的教學時間也浪費了不少。

          雖然課前我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教學思路,但至于分類如何處理,還在猶豫不決,期待課堂上能隨機應變。

          [片斷]:

          師生合作整理出1——20每個數的因數,并標出每個數因數的個數。

          師:看到這些數的因數,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奇數只有2個因數。

          生:9呢?不是有三個因數嗎?

          生:每個數因數的個數都不相同。

          生:應該是有些數的因數個數不相同的。

          生:偶數都有好幾個因數。

          生:2是偶數,可它只有兩個因數。

          生:奇數的因數個數少于偶數的因數個數。

          生:有些奇數的因數個數少于偶數個數。4有3個因數,15還有4個因數呢!

          師:如果根據因數的個數將這些數分類,你會怎么分?

          生:有一個因數分一類,有兩個因數分一類,三個因數分一類,四個因數分一類……

          生:有幾個因數就分幾類。

          師:如果是許多自然數,你準備分成多少類?

          生:不知道。

          ……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這樣一種分類方法,將只有兩個因數的分成一類,請你們看一看哪些數只有兩個因數?

          生:2、3、5、7、11、13、17、19都是只有兩個因數。

          師:這些數的兩個因數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最大的,另一個是最小的。

          生:一個是1,另一個是它本身。

          師:數學上把這種只有兩個因數的自然數叫著質數。

          師:質數的兩個因數有什么特點呢?

          生:除了1就是它本身。

          教師引導學生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達質數的概念,理解概念。

          生:不止兩個因數的.又叫什么數呢?

          師:數學上把含有兩個以上因數的數叫合數。合數最少有幾個因數呢?

          生:最少有三個。

          師:合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

          生: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它的因數。

          生:1呢?它只有一個因數?

          師:問得好,它是質數嗎?合數呢?

          生:不能,質數有兩個因數,合數最少也要有三個因數。

          師:1到底是屬于哪一類?

          生:1既不能算是質數,也不能算作合數。

          ……

          [反思]: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思路,摒棄了讓學生自主分類的方法,直接把分類的方法呈現給學生,當時課堂上作這一考慮是源于學生的無緒回答。我認為對于按因數的個數分類,能按質數與合數分類標準的進行分類的學生應該很少,除非提前預習了課文的內容,不然,大部分學生都會按因數的個數進行一一分類,如果順著學生的思路下去,這樣的分類將毫無意義,最終都會因達不到教師的教學目的,教師又得重起爐灶,將質數與合數的分類標準傳授給學生,這樣不僅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另一方面又會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覺: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沒有老師講得好,最后還得聽老師的,不如我一開始就等待。

          另外,在教學中我發現單純的讓學生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并不是件困難的事情,我相信不少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閱讀課本理解概念,對自然數進行正確地判斷。既然學生自學都可以完成,那這節課的重點就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分類上,分類這一問題本身就有不同的標準,如果將課堂上大量的教學時間用不定期探討不確定的分類標準,意義并不大,還不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對概念內涵的認識。本著這一點考慮,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差時,我直接拋出了分類的標準,放手讓學生觀察質數的兩個因數的特點,通過找質數加深理解?赡苁菍W生的學習興趣太濃,當學生充分認識質數概念以后,并不滿足而是接二連三的提出一些問題,隨著這些問題的提出,合數與1的認識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5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被除數個位上除以除數,應在個位上寫0。難點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為什么商的個位上要寫0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位數筆算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熟練計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并用乘法來驗算。

          2、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片段一:

          情景導入

          小朋友,中國羽毛球隊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在奧運會上多次奪得冠軍,領獎臺上一次又一次升起五星紅旗,為祖國爭光。我們小朋友喜歡打羽毛球嗎?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禮物。(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一、探索計算方法

          1、一個學生讀題:老師帶來了62 個羽毛球,要分給三個班級,平均每個班能分到多少個羽毛球呢?還剩幾個?

          學生根據題目列式,教師板書出算式。

          同桌合作用學具分一分,求出結果。個別同學交流答案及方法。

          教師指出:我們可以用學具幫忙,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通過學生回答怎樣列豎式板書。

         。1)學生自己列豎式計算

          (2)說說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個位上2除以3不夠商1,怎么辦?

         。ń處熤赋觯簜位上2除以3不夠商1,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

          (3)小組內說說為什么個位上要寫0;個別交流、同桌互說。

         。4)接著完成題目,完成板書。

          2、鞏固計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說說個位上為什么寫0。

         。2)展示圖中同學做的,為他批改。

          3、學習驗算。

          (1)展示另一個同學做的(“想想做做”第3題:改錯題)

         。2)學生檢查,說說找到錯誤之處,逐一改正。

         。3)怎樣才能知道是對還是錯呢?

         。4)學生寫出驗算過程,一人板演。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分組練習、6人板演。

          集體交流后讓學生觀察這些題目的答案進行分類(商末尾有0的;沒有余數的;有余數的)(課件根據學生回答分組)讓學生說說91÷3個位上為什么有0。

          5、“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分組練習,說說發現了什么?

          三、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想想做做第6題:天漸漸暗了,同學們準備搭帳篷了。(展示搭帳篷情景)一學生說:“每頂帳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頂帳篷?”

          學生同桌討論;個別交流想法;同桌再說說為什么要多搭一頂帳篷。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五、課堂作業。

          反思:

          1、通過復習題的練習,不僅復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而且也鞏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題方法,為學習新知作鋪墊。同時新授中先讓學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學具進行實際操作,為豎式計算的思維過程提供了形象支撐,學生便于理解。

          2、新授前先讓學生計算商末尾沒有0且整除的除法,而后讓學生試算商末尾有0且有余數的除法,新舊知識產生了矛盾,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同桌合作用學具分一分,求出結果;當得出商的個位上寫0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商的個位上寫0。整個新授過程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

          3、注意了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

          4、改錯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有利學生在實際計算時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達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由圖中一個同學向同學求助怎樣才能自我檢查自己的題目做得是對是錯來讓學生為他想辦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進一步養成進行驗算的好習慣。通過練習計算并驗算進一步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根據得數分分類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理解為什么商的末尾會有0。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6

          課程改革后,“估算”教學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小學教材中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時,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實際上,求近似數的方法,還有進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時,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主要是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切實展開探索活動,充分模擬生活情景放手讓學生學習加法估算的基礎上,運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感到學有所用。

          通過對課堂教學案例的探索,我們深深體會到新課程改革的魅力所在。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這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現在新課程改革,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會關心什么、經歷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在生活中想要發現些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才會學得興趣盎然。

         。2)估算源于生活。

          “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本節課我設計了:估算教室的人數——估算媽媽買東西帶的錢夠不夠——估算參加運動會的人數——估算啦啦隊的人數——估算水彩筆的枝數——估算寫大字的字數——估算買禮物的錢數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于校園生活氣息的情境,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入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究,去積極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發展。

         。3)算法的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在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掘和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個性化。如:估算媽媽帶的錢夠不夠,有的分別估算出熱水瓶、燒水壺、水杯的價格再加起來和100元比較;有的從100元里去掉熱水瓶、燒水壺的大約錢數,剩下的錢和水杯的價格比較;有的把三種物品的價格加起來再估算;有的用口算估算等等。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也各不相同,教師要營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集體氛圍,充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符合科學性,教師都應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新課標中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當然,完美的課是不存在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這節課上,我覺得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還不夠,對“弱勢群體”關注不夠,聽不到“學困生”求助的聲音,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雖然在教學中注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環節沒有發掘學生內驅力,導致學生來不及細想。要真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學得愉快,首先還需教師從觀念上轉變過來,多引導,少包辦。

          相信我們課堂教學案例的剖析與反思,對新課程的改革會向更縱深層次探索與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7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今天,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著現實和長遠的價值意義,新課程改革的滾滾浪潮,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將生活經驗等同數學思考;用引導演示替代自主探索;將優生主唱視為合作交流等現象,淺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典型案例與反思。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對課程改革精神的領悟程度,教學實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統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指老師用較少的時間,精力及物質設備等使學生得到發展,同時教師也獲得相應的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1)目的是使學生和教師獲得共同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發展,不只是數學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獲得,而是全面的發展。包括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態度,堅強的意志。另一方面,教師在讓學生發展的同時,自己也要有一定的發展,如老師的師德水平的提高,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能力的提高,教育學生的經驗,教學行為及自主教學經驗的積累。

         。2)過程就是教與學的統一。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權威和作用被夸大,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過多的考慮自己的教。其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是體現教師教的有效,而是表現在學生學的有效。學生學的有效,取決于教師是否立足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多種數學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新知識,完善和更新知識結構。

          (3)結果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及獨有的學習風格。

          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歧視差下生,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這也正是新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體現在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幫助,能正確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矛盾與沖突,能揚長避短,展示自己。

          目的、過程、結果既對立統一,又相輔相成,教師只有把握好它們之間的平衡關系,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的效果。

          在小學課堂中,教學具體表現如下:

         。1)開放性。

          是指教學行為是靈活的,計劃僅是行動的參考,授課教師要根據教學情境靈活多變選擇和組合教學行為,教學反思《淺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典型案例與反思》。開放的教學行為為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究精神的發展提供空間,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學生能依據自己的能力,來尋找適合的數學學習方式。就如我在教學北師版四年級下冊《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一課,這一課講授的內容就是小數乘法。上課時我沒有讓學生直接按書上的條件和問題來解決計算,我先是讓學生自己觀察主題圖,用圖上所告訴的數學信息來自己提出數學問題,解決你所想解答的問題,問題是開放性的,學生進行思考解答從大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比封閉性的設計,使學生從較大程度上拓展了思維空間。

          (2)雙重性。

          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教與學的有效統一,教學過程與結果的'有效統一,數學情感與數學知識的有效統一,教師的教與學雙方面都要發展,但在實際活動中總是強調學生發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北師版數一數一課時,里面有一環節讓學生數共有幾個小正文體時,大部分學生都會從正面橫著一排一排的數,再一層一層的數,我如果能適時的啟發學生,你還有別的數法嗎?讓其嘗試,嘗試中會使學生發現,還有別的數法。學生探索的過程既深化了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又拓展了教師的教學視野。

          (3)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需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認識到: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建學生的科學認知,做到全面關心呵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公正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使課堂成為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時,我就采取自主活動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擺一擺,創造一些規律,并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

          (4)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在關鍵因素,小學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較差,其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激發和調動,教師要精心設計一定的數學教學情境,使學生潛在的,無意識的學習需要上升為外顯的,有意識的學習需要。例如,我在教學《小數點搬家》一課,我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創設快餐店的情境,為新知識做好鋪埑。在教學中通過設疑猜測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如:當學生觀察發現四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移動時,相鄰兩個數是10倍關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很樂意繼續探索下去,在主動的學習環境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設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適當控制學生活動范圍,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通過示范,回顧舊知識提供線索和反饋等方式,成為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習者,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成為學生的合作者。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提供討論、合作、交流的平臺。如,在教學《小數點搬家》一課中,學生獲取了小數點向左移動時會引起小數縮小的變化規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合作、討論探索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點也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見解,數學課堂教學教師還應組織好學生本堂課的一些反饋,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這樣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8

          案例描述

          在一次小學數學課堂上,我教授的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我首先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半塊蛋糕”來引入分數的概念,然后詳細講解了分數的定義、讀法和寫法。接著,我通過圖示的方式,解釋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如分子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值不變。為了鞏固知識,我布置了相關的練習題。

          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體會到,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引入分數概念時,我過于依賴生活實例,沒有深入挖掘分數背后的數學邏輯。在解釋分數基本性質時,雖然使用了圖示的`方式,但部分學生仍然表示難以理解。這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沒有采用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游戲化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我還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困惑和需求,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9

          案例描述

          本次教學的主題是“長方形的周長”。我先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觀察并描述長方形的特點。然后,我詳細講解了周長的概念,并引導學生推導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最后,我通過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反思

          這次教學讓我意識到,數學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推導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我過于注重公式的`記憶和應用,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探究空間。這導致學生雖然能夠掌握公式,但缺乏對公式背后數學原理的理解。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推導公式時,我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方式,自主發現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公式的數學原理,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可以設計更多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10

          案例描述

          在一次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上,我教授了分數的概念。我首先通過展示一些實物,如蘋果、餅干等,將分數概念直觀化。然后,我引導學生用紙張折疊來模擬分數,比如折疊成一半表示1/2,折疊成四分之一表示1/4。接下來,我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練習,并嘗試解釋他們的答案。

          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盡量使用了直觀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概念。然而,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實際操作和解釋答案時仍然顯得迷茫。反思之后,我認為問題在于我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

          此外,我還應該更多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而不是僅僅進行簡單的模仿和記憶。例如,我可以設計一些更有趣、更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11

          案例描述

          在四年級的數學課上,我教授了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我首先通過展示一些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等,幫助學生理解面積的概念。然后,我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并讓他們進行了一些練習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學生雖然能夠按照公式計算出面積,但對面積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并不理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如計算房間的面積以選擇合適的家具等。

          反思

          通過這堂課,我認識到單純地教授公式和計算方法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因此,我需要在教學中更多地結合實際應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的用處。

          此外,我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反饋和疑問,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以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12

          題目: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展示生活中的分物現象,如分蘋果、分蛋糕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進而引出分數的概念。

          新知探究:通過直觀演示,如用圓形紙片表示一個整體,然后將其對折、再對折,每次對折后都讓學生觀察并描述被分成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從而理解分數的含義。

          鞏固練習:設計了一系列與分數相關的練習題,包括判斷題、填空題和選擇題,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分數概念的理解。

          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分數的概念、讀法和寫法,并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和運用分數。

          反思:

          本節課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分數的概念,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在探究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深刻理解了分數的'含義。然而,在鞏固練習環節,我發現部分學生對于分數的讀法和寫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在后續的教學中加強練習和指導。此外,我還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13

          題目: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回顧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以及邊長的概念,為學習周長做好鋪墊。

          引入新課:通過展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如何計算它們的周長。

          探究周長:引導學生通過測量和計算,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用尺子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各條邊長,然后計算它們的周長。接著,引導學生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并進行驗證。

          應用實踐:設計了一系列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計算相框的周長、窗戶的周長等。

          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和應用,并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反思:

          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和實踐,讓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究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測量和計算自己發現周長的計算公式。然而,在應用實踐環節,我發現部分學生對于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在后續的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此外,我還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交流能力,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啟發、共同進步。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與反思07-22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11篇)12-30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11篇12-30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06-20

        教學反思案例07-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案例04-03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10-27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03-25

        物理教學反思案例04-0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