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
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外化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傾向于內化為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制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欲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城市靈光》是小學六年級美術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以“城市靈光”為題,圍繞城市標志性建筑展開學習活動,通過畫自己喜歡的建筑以及制作和設計建筑模型,在讓學生了解身邊建筑的同時,培養學生感受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程內容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學習主體對個體的體驗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泛的體驗學習空間,怎樣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體驗性學習呢?我通過此次教學,有了一些感悟。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通過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一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辯一辯"教學中,創設學生相互觀察的機會,讓學生欣賞眼前的作品,遠觀,近看,最后拿在手里看,這些建筑模型的外形,從并在體驗的過程中拆開到粘合,學生都要親身一一體驗,并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契機。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辯一辯"教學中,學生在把觀察、重組模型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建筑模型的實體,外型、質感、功能;通過造型的觀察、視覺體驗,不但認識了立體型,而且發現不同形狀的型的區別;通過動手制作體驗,才發現建筑模型與生活中的建筑物又有很大的差別,但又互相聯系。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制作的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性能、特征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
體驗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系,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復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2
色彩的基本屬性,所謂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它是決定畫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這三要素的變化與組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象。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感受與認識正是基于對這三……
色彩的基本屬性,所謂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它是決定畫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這三要素的變化與組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象。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感受與認識正是基于對這三要素的不同認識。
一、對色彩混合的認識。
不同色彩經混合后,得出新的色彩,這是非常淺顯的常識,無需讓學生死記色彩混合后所以規律,但對三原色的不同混合所獲得色彩以及色彩混合后大體色彩傾向要讓學生理解。教學中,通過對農民畫的了解,學生感受到農民畫色彩在用色上的特點,
二、是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色彩組合所產生的美感,離不開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裝飾色彩常常和現實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樣。雖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對自然色彩的復制。學生將學過的對比色知識,運用到對裝飾色彩的理解上,這樣便會更好的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要注意培養自身的直覺敏感。然而,確始終以色彩原理為基礎的。
三、光線對色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景物在光線的照射下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色彩。小學美術以平面色彩為主。但對學生的色彩感受要積極的給予肯定。
四、繪畫學習與學生的情緒也有密切的關系。
有人認為審美的知覺,就是一種情緒的知覺。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從作品具有一定的情緒體驗開始的。色彩的體現更有說服力,在作畫過程中,情緒對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藝術作品如何有感人作用,就在于它的吸引力,如何把作畫者引入,這就要求先調節自己的心態,穩定情緒。讓我們得去“喜歡”它。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3
《丑小鴨》是孩子們熟識的經典故事,富有童趣。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背景,為進一步開展課堂教學打下基礎。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設計這堂課:激趣與導入→欣賞與學習→交流與評述→拓展與探究→創作與想象→體驗與評價。
教材以卡通畫的形式呈現故事情節,首先,我讓學生學會看課本,和同伴講故事,家喻戶曉的《丑小鴨》把孩子們帶入高低起伏的故事情節中,使學生在生動的形象中認識丑小鴨與白天鵝的形象特點。接著,再一次欣賞故事的動畫片片段,并進行情感體驗,我注意結合丑小鴨的經歷,挖掘其人文內涵,針對兒童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挫折進行思想教育。
圍繞主題,用折、繪畫方法制作天鵝或小鴨是本課的重點。我收集不少真實的天鵝和小鴨圖片讓學生去區別、找出各自的特征,接著從真實的轉向手工制作的。我創設了一個美麗的天鵝湖,師生圍坐在一起欣賞、學習、交流和探討,師生間儼然是好朋友。天鵝的折疊方法是難點,我打破了以往老師在折紙課上一步一步教,學生一步一步地學的傳統教法,而是提供了白天鵝的制作步驟圖,我讓學生在模仿與制作過程中,學會看圖制作,弄不明白的可以把老師的范品拆來學,通過摸一摸,感受紙材料的特性和制作的樂趣。我認為,只有真正放手讓學生去發現、觀察、嘗試,那么,學生得到的知識是鮮活的.,而且能極大程度地豐富和發展了他們的思維水平,增強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這就是學生的探究,而不是“教師給予”。
用手工作品小鴨、天鵝進行對話或表演是學習的興趣點,同學們圍坐在七彩湖里,我請他們在小組里玩一玩手中的天鵝或小鴨,想一想它們之間會發生一些什么事情,會有什么對話最后,還扮演天鵝、小鴨,一邊游玩、一邊找最喜歡的手工作品。
在上好這堂課后,我感覺到:我們為孩子提供一塊讓他們自由的空間是十分必要的,多為孩子著想,將來,我們看到的一定是更精彩的天空。在這堂課里,我始終讓多媒體貫穿其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深深體會到:課件的制作在課堂上利用得好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4
《艷麗的大公雞》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范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本課我采用的是自育自學教學模式根據教學需要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成自主實踐探究和自主學習探究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動手實踐解決學生對色彩的'認識,了解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艷麗感覺。在第二階段的自主學習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分析書中的作品,解決如何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大公雞的艷麗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冷色和暖色的認知冷暖對比所產生的艷麗色彩不同色調的畫面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如何用艷麗的色彩表現大公雞解決大公雞的構圖、動態、色彩搭配等問題學生繪畫師生共同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很感興趣,教學目標達到,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將自育自學教學模式用于美術課堂,有收獲也有困惑,課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那么教師的講課時間減少很多,如何把知識點提煉出來,如何最優化的設計自學提示,還需不斷探究。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5
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發展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范學生,采取合理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
二、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三,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并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評價: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評價以肯定為主,老師評價和同學及學生自己評價有機結合,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6
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我一味注重形式上的創新,卻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素養、藝術沉淀以及藝術審美的系統訓練,非但不能促進藝術水平的提高,反而造成藝術需求的斷層。經過一次次的反思,我深刻體會到美術課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本事等方面都起著特定的作用。課堂中如果忽視了美術基礎教學、學生缺乏基本的審美心理本事、造型表現本事、色彩分辨本事、手工操作本事等,就很難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我利用這次在培訓中學到的教學方式以及自我學習后對美術課的理解嘗試上了幾節課,效果的確很明顯。
利用主角扮演的課堂形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美術課堂。
課堂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的作品進行主角扮演來豐富課堂,異常是在欣賞名家的畫。例如,欣賞《最終的晚餐》(如圖1)的時候,我先把這幅畫的故事告訴學生,可是不直接把答案說出來,此時學生最大的興趣都是放在了畫面中的叛徒尤大身上,我就順著學生們的想法和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經過引導,
讓學生自我去發現,我就采取讓13位學生對這幅畫里面的人物進行表演,學生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自我的座位上討論,不明白要從哪開始表演,我就提示他們:“你們看著這張圖上的每個人的動作和表情,經過自我的理解去想象他們會說些什么,只要說一些簡單的臺詞和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把畫面里每個人的心理都進行思考。”我話音剛落,學生很快就舉手了:“教師,我來扮演耶穌”、“教師,我演尤大”……很快,課堂一下活躍起來,幾個學生表演得很形象,下頭的學生也都跟著樂了,答案很快就能夠出來了。經過主角扮演很快把學生帶入到這幅畫欣賞的切入點,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成為欣賞的主體,吸引學生參與到欣賞這幅畫的興趣中來,調動了他們對欣賞課的進取性。
利用色彩繪畫激發學生樂于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與繪畫中的顏色是否鮮艷有很大的關系,黑白的畫一般不能引起他們的美感;大部分學生在色彩的強烈和淡弱兩項選擇中,較喜愛淡弱的色度。我上七年級《國畫——梅花》時,剛開始我只是用墨汁在紙上畫出梅花形象,沒有任何顏色,學生們對此所產生的興趣不大,自然對審美需求也就少了很多。當時學生就問:“教師,這個梅花怎樣是黑色的呢?梅花不是紅色的嗎?”、“教師,沒有顏色的梅花一點都沒有生氣,形狀也不漂亮!庇谑,大家都是依葫蘆畫瓢,我畫什么樣,他們就跟著畫,完全沒有對墨梅這種造型產生興趣。然而,等到了用色彩簡單的來表現梅花的各種形態的.時候,學生都“嘩”的一聲,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的贊嘆聲:“教師,好漂亮的梅花,是怎樣畫出來的?”、“教師,我也想畫這樣的梅花”、“教師,有顏色的梅花比黑白的梅花漂亮多了,感覺它好象活了!边沒等我示范,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自我動手畫起來。他們的這些話都說明了他們對事物已經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興趣,也產生了美感?偟膩碚f,學生喜歡畫面生動而活潑,有生命的東西比沒有生命的東西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多利用色彩去表現事物,自然就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反思中,我深刻認識到了藝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一些藝術家,而是應當重視美育的正確實施方法。藝術的形式很多,有音樂、舞蹈、繪畫、雕塑、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電影、電視等。藝術經過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現實生活的美,表達了藝術家的審美趣味、審美情感以及審美夢想。學生經過課內外的藝術鑒賞活動,能夠掌握人類的審美經驗,受到藝術美的熏陶,培養審美心理,發展審美本事。而這些都應當是各個階層(學校、家庭、社會)的職責。這次反思讓我更新了自我的教育理念,豐富了教育教學技能以及作為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要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悉心研究教學教法,更好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成效。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7
民間藝術之美,值得我們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賞,跟值得我們用心去傳承,而把民間藝術介紹給孩子,我覺得還是一份責任。
因此,如何使優秀的民間藝術與富有創造生命力的兒童美術創作有一個較好的結合,成為了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注重的是讓孩子最廣泛地去接觸和了解不同的民間藝術,通過大量的農民的畫的作品給他們最大的視覺空間,感受空間,同時,不拘形式地給他們最大的描繪空間,再創空間。
在《學畫農民畫》的課時里,我通過網上收集的農民畫的作品,民間剪紙,年畫,還有不同風格的農民繪畫作品使學生欣賞,還給他們講述一些民間藝術的淵源和故事,孩子們很感興趣。如此我講到民間老虎帽的民間故事學生非常有興趣從中貫穿尊敬長輩的思想教育,民間老虎帽,每個帽子都有一個主人,他蘊含著長輩對兒女健康成長傾注的`深情和希望,并且造型,色彩和所用的材料都是智慧的創作。當學生去臨摹或畫農民畫的創作手法的表現,孩子們的表現力變得特別強。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8
本課是一課拓印版畫技法學習課,但是,感覺本課學習需要任課教師最好能歌善舞,作為男教師,這一點是天上的缺陷。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采取揚長避短的方法,沒有從肢體語言和動作方面多家強調,而是從情感態度角度激發學生表現欲望。從課堂導入就開始給學生設下“陷阱”,一步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幸福生活聯系到去年汶川地震孩子們的心理輔導問題,引導學生表達同情心和愛心,認識到本課作業的意義和價值,引起學生對作業質量的重視,從而為順利完成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新課改環境下的美術學習不僅僅重視學生的美術技能技巧訓練,更重視的是一種思想學習,情感體驗,小學美術教育也不再是單純的技法學習,而成為一種文化學習,注重的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目標,注重培養、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現力等,課堂上更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
在關注整體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關注學生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展。新課改強調注重培養學生藝術學習興趣,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個體之間的合作學習成為新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中,強調學生情感體驗,關注學習過程,力爭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總結本課得失,有以下幾點:
1、課堂導入比較新穎。采取合理的啟發、引導,激發學生表現欲望,幫助學生醞釀情感,積蓄創作熱情,同時也培養學生用愛心、善心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2、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把更多的時間、空間和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學生,在律動環節中,讓學生演一演,做動作,表現動作的美感,老師幫助學生進行修改與添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表現欲、創造欲更趨強烈,達到了預設的`課堂效果。
3、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和創造性思維。情感交流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新課改環境下小學美術教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讓學生敞開心扉,用愛和美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大膽交流,大膽著筆,創造最美的、獨具個性的形象,畫出自己最想畫、最想表現、最有意義的內容。
但是,在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教學失誤,因為時間很緊,備課時間短,對于學生作業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考慮不周,部分學生畫的內容簡單、空洞,人物形象過于簡略問題沒有仔細研究對策,導致課堂教學過程中沒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致使一部分學生的課堂作業不夠完整,缺乏表現力,影響了最后環節的呈現。如何引導孩子表現真,善,美,還需要在今后課中注意。
教學反思得不夠及時,對完善本課教學有一定的影響,對今后的教學改進不利。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9
我在教學作品設計制作時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結合示范講解并分析,在紙箱板上直接做出鏤空效果。難點演示:教師演示如何在箱板確定的位置上用刻刀或手撕的方法制作鏤空效果。分析兩種方法的不同點:刀子刻的效果比較整齊,手撕的效果比較隨意自然。用刻刀、手撕鏤空效果的要點:可以先撕下一層,面積不要過大,再制作第二層效果。
第二種方法:用不同紋理的瓦楞紙和彩色卡紙拼貼的效果。先在版面上根據需要滾刷油墨或色彩,用細密的瓦楞紙刻剪好形象附在另外一張紋理較粗的瓦楞紙上,進行組合拼貼,并輔以繪畫和粘貼來豐富畫面,直至滿意。
我通過展示用各種材料創作的藝術作品,讓學生感受現代藝術作品的獨特的語言,激發學生課下進行大膽嘗試。使學生了解在平凡的`生活用品中,隱藏著許多可以進行美術創作的新材料,它們需要我們用慧眼不斷發現與挖掘。兩幅作品對照分析比較,感受作品的形式美感。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出在紙箱板上鏤空雕刻的方法。教師直觀演示鏤空雕刻技法,提示雕刻要點竅門,鼓勵學生在制作中大膽嘗試,在技法上有新的發現,還要在制作中養成隨時總結經驗、尋找失敗原因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實踐,創作出與眾不同、具有特殊效果的作品。加強學習中的經驗交流,鼓勵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0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學會了簡單的設計圖的畫法,學生能夠畫出簡單的設計圖。在筆的設計中學生體現了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大家為自己設計的筆加裝了各種不同的裝置,什么電扇呀,太陽能電池呀,還有的學生設計出了智能筆,實在是很有意思。
在這節課中,我個人覺得我對學生的引導是較為成功的。教科書中的范圖多是科幻風格的作品,什么加指南針呀,加手表呀之類的。為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風格,作為補充范圖,第一是唯美風格的黃金羽毛筆,第二是可愛風格的不倒翁筆。我在向學生介紹完了書中的`筆之后,又出示了自己的掛圖。使學生得到較好的啟發。讓學生知道設計的思路有不同的傾向,這個世界豐富多彩。從學生作業來看,學生的作業,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圖中的圖像、尺寸、材料和功能介紹,形象生動的。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們相互啟發,開闊了思路。這對于培養創新精神,養成善于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是有幫助的。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1
通過教學《我的成長記錄》這堂課,讓學生綜合已嘗過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用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表現出六年學習生活中最難忘的瞬間。能用美術語言來記錄童年成長的足跡。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及愛生活的情感。發揮其想象力及對藝術的感受能力。同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這個話題是不僅美術課堂上要解決的,還包括在作業本上,和美術創作活動有關的作品上都是與之探究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應該在相關書籍的相應理論指導下和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結合起來,通過師生討論交流,真正做到這方面的收獲,以便促進教學進展
其次讓學生在自信和賞識中產生創作的欲望。這對我們教師的素質也是一種長期考驗,在學生的美術創作中引導學生體會到自己勞動的價值和自我存在的價值,并感受到創造性勞動的喜悅,這時的孩子是多么的自信,當然歸功于教師。可想而知,尤其當獨特的構思與新穎的作品受到表揚獲得贊美的時候,更有可能增強他們創造的自信心與創作的欲望。所以,這是能夠給學生從小奠定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觀念的心理基礎,大而言之可以樹立他們從事創造性勞動的理想與信念,甚至影響其一生。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2
我采用了《裝飾畫》的課件展示各種裝飾畫面,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及求知欲望。想法和課件都不錯,但是在解說部分有點面面俱到,應有所側重,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加深學生記憶。
接下來我設計了查找資歷這一環節,旨在拓寬學生視野。但學生查找的資料有限,沒有把裝飾畫的相關知識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知識性、趣味性體驗不深,教師在課前應充分帶領學生查找資料。在觀看課件——裝飾畫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聯系時,我覺得讓學生充分討論比觀看課件效果要好,可以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
最后展示部分,學生繪畫的作品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體現了人人有特色及合作精神。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3
《勞動最光榮》是湘教版美術六年級上冊第11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的一課。本課是要求學生掌握人物動態速寫的造型基礎課。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更加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是“示之以形、動之以情,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美術教學模式完美顯示。
上課伊始,我從聆聽一首《勞動最光榮》開始的,伴隨著音樂還呈現出了一幅幅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然后提問學生看了以后有何感受?學生的回答都很好:勞動很光榮,很辛苦,是件快樂的事情。從視屏中的勞動場景慢慢引進到了我們生活中,同學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呢?學生的回答還是很積極地,需要使用哪些勞動工具?并且把這些工具呈現在了黑板上,但是課后我覺得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示范勞動工具會更好,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會更好。
《我們愛勞動》通過感受,使學生體會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同時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及表現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回想、模擬、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于人物的運動規律有一定的了解。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接著,我就在黑板上出示學生最常見的和孩子們自己也參加過的一些勞動畫面如《擦桌子》《拖地》等。
本課的重點是勞動動態的把握,難點是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我采取了欣賞、討論、教師示范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接受知識!皠討B線”這一知識點在講解透露中我采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的方法,學生更能加形象的理解。此外,本課教學還體現了一個人文性:熱愛勞動,要幫家長做家務。在課堂中這一關鍵點我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美術教學的人文思想得以體現。
總之,本課教學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我認真反思,認真總結,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不斷提高。而美術新課改又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所以,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需更加努力,在課改的洪流中才會百尺桿頭更進一步。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4
本課內容屬于“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接觸的比教師還要多。學生喜歡看動畫片,一是喜歡其中的人物形象,二是喜歡其中的故事情節。而本課教學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喜歡動畫片及動畫形象的色彩、造型知識深入到關注這種藝術形式的發展歷史、科學原理層面上。這一知識有一定的難度,且要深入到一些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又會覺得很枯燥。在教學中我充分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動畫片的發展可以概括為無聲黑白動畫,有聲彩色動畫、三維立體動畫。利用網絡視頻,我向學生播放了1906年拍攝的第一部動畫片《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1939年完成的第一部彩色有聲動畫片《白雪公主》和1995年推出的第一部三維立體動畫片《玩具總動員》。學生通過視頻欣賞,從畫面、色彩、聲音等全方位地感受動畫片的特點,在比較和分析中了解三部動畫片的特點及區別,感受到動畫片的發展歷史。
我國動畫產業同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還不是很發達,學生接觸也就很少。但我國五六十年代的動畫在世界上占據一定地位,而且我國早期的動畫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利用網絡視頻,學生欣賞到了我國早期優秀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阿凡提》、《人參娃娃》、《驕傲的'將軍》、《小八戒》等,深刻感受到我國動畫片的悠久歷史。在欣賞和分析中,了解我國動畫片富有民族特色的表現形式和故事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了解動畫片“動”起來的原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光憑教師的說是很難讓學生了解的。我先自己做六個手勢,用照相機拍攝下來傳入電腦,在電腦中連續快速播放這些圖片,讓學生感受傳統動畫片“動”的基本原理。接下來利用UleadGifAnimator軟件,我將書本上25頁的小鳥圖片做成動畫,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六張圖片組成一個飛的動畫,感受現代動畫更簡單、快捷的制作方法。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5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系列內容,課堂練習是利用收集的盒子制作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平常生活中禮品盒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包裝的非常精美,上面貼有蝴蝶結,等飾品,很吸引人,而且都是禮品店里的阿姨非常嫻熟的技巧包裝起來的。而這節課我們就是要自己動手做一做。
本堂課我先以啟發性談話來引入新課。問學生在節日或紀念日有心愛的禮物送給親近的人嗎?比如爸爸媽媽。以此來調動全班同學的'興趣,再欣賞課件了解禮品盒基本結構,用途,再組織小組交流,爸爸媽媽的喜好以及想好要準備送給他們的禮物,然后一起研究制作方法,最后教師出示自制的禮品盒,我制作了一個粉紅色的禮品盒,外包裝上有一個蝴蝶結,里面貼上愛心圖片并寫上祝福語:送給親愛的媽媽。并放入了禮物:是一幅玫瑰花的畫。吸引了全班同學的目光,引起了他們極大的制作興趣。
回顧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有些同學課上沒有帶盒子過來,我就督促他們下堂課一定要帶過來,對于這小部分美術興趣較弱的學生,要多多給予鼓勵,加強其美術學習的興趣。但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非常好,他們自己去禮品店買了很多蝴蝶結等飾品,增加了禮品盒的美觀度,還在自制的禮品盒中放入了卡片,糖果,飾品等禮物,很用心,效果很好。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選)07-06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6-13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11-13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5-12
小學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01-06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最新09-26
【必備】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7-05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熱)07-06
[推薦]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7-06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華]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