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
學生開放、多樣的思維與思維的準確性、完整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時間能力,而創新性思維是學生創新的基石。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都很注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火花,創設適合創新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學生的思維呈現出開放、多樣的特征。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學生思維的怪異、獨特,甚至不符合實際情況。這些可能對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有好處,但在學生幼小時,老師還應該注意他們的思維的準確性、完整性,有些問題老師有責任引導其向正確的思維方向邁進,除此之外,在新課程教學中還出現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如,在新理念下如何體現學科的特點,課堂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才有效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課程講授時理論聯系實際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講授理論,最多再輔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學,這樣雖然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可以學到一些知識,但總是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調動不起來,理論和實踐是兩張皮,聯系不起來。學了理論在實際中用不上。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上課時教師在自然環境中講解速寫,在實踐中教學,為學生設立情景,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給人帶來的視覺的藝術美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感受娛樂之中的快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感。與學生一起互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對風景的講解中,使學生學到了運用速寫的方法繪畫風景畫,學會了如何取景進行繪畫。抓住了事物的結構特征進行描繪。本課,教師通過運用在真實景中繪畫,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例如:可以采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制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制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
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于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于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2
每一個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從小就明顯地感受到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從小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F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這 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在教學《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一課時需要將蠟燭油涂在鐵片上做學具,請學生與自己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第二天收到的鐵片大多數與我的`一樣—蠟油滴得斑斑點點,薄厚不勻。既不美觀又很浪費! 突然我看到一張鐵片上的蠟油整齊美觀,就像一筆一筆刷上去的一樣,這時問:“這是誰加工的?我一看是一個不起眼的女孩子,課堂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紹道: 先和家長一起用蠟油滴,但是總不能做到薄層均勻,家長幫著出了個主意,即滴滿蠟油后,將鐵片放在燃氣灶上烤一烤,待蠟油化開再將鐵片搖一搖,這時蠟油可以達到整齊美觀的效果。我好好地表揚她一番,并請她代我向家長致謝。從那兒以后,每節課都非常認真積極參與活動。這樣一件小事激活了她對科學課越來越有興趣。種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備了發芽的內部條件; 只有當它感了陽光的溫暖才會發芽! 我們要做的就使學生感受到—我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這對他(她)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茖W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3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勇于探索,發覺里面的新事物。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么樣培養?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課堂效率,時間不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對于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培養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
要培養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
作為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么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么課?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給學生營造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在課堂培養學生的“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么樣培養?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布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里產生感悟。
五、把教師的教學理念貫穿到行動中去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并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轉為合作者,那么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么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系,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并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六、把學生帶到更廣闊的社會實踐中
新課改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然而就在課堂中經常出現一句課堂口頭語“你們讀懂了什么”,從這句話中,我們就知道還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課程的教材,使我們在課堂提問下,學生無語。我們是想讓學生弄懂教材,并從教材中引發到現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師們還是拘謹于教材,不敢突破。還由于學生在現在生活的閱歷和社會接觸較少,讀課外圖書也有限,也很難去領悟教材,甚至一些關鍵詞、句難以表現出來。真正樹立為學生而教,根據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范語段、欣賞點評;要開掘出蘊涵于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了然于胸,還要自己準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信息調控的功能。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4
評價語文教學的優化,必須注意師生的時間精力的投放入。協調語文教學與家庭的關系是非常的重要的。
影響語文教學的因素眾多,取得家長的關心支持和參與學科改革是非常的重要的。
確實,經過這些年的教學,特別是現在任教的這個班級,我的這個感受也是更加的深刻。家長的支持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我們這個班級應該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班級。能人也不少,根據以往的考試情況來看,應該說也是很好的。但是,我們班有一個最大的缺憾,那就是有人作業經常的不完成,而且也不是一個,二個?梢哉f,這些人影響了整個班級的成績,也讓老師,課代表,小組長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經過一個學期的接觸,特別是和有的家長交流接觸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和家長的態度,家長是否支持關系實在是太密切了。這些作業經常不完成的家長的態度足以說明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對語文教學的改革是多么的重要。
這些作業經常不完成的學生的家長和他們交流時,他們無一例外的說同一句話:“我問她了,她說做好了。”更有一個家長說:“家校聯系本我昨天問她了,她說簽字了,讓她爺爺簽字的!蔽野鸭倚B撓当窘o她看,她還在說著什么。不過她又說,:“以前她也經常不做。”從這幾句話中我們是否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還有一個家長跟我說:“晚上他不做,他總是早上起來做的!闭f實話,我對這句話真的非常懷疑。早上起來做?那么晚上在家里干什么?冬天早上起來做作業,來得及?后來有一次,家長的話才道出了他的真實的想法。他說:“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好了。”看來,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關心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觀影響是非常的大。
當然也有的家長經常和教師保持聯系,經常在家校聯系本上寫一些能夠反映學生在家作業的真實情況。這樣對我們教師的工作幫助是非常大的,我們教師的工作是在真實的情況下進行的。那么我們教師的工作肯定是有效的。
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離不開家長的全力關心和支持的。
時代在變,教材在變,人的觀念也在變。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新一輪的語文教學改革,正悄然而起。我們語文教師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對新課標,面對新教材,面對新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學習,甘當一名小學生。要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區別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點,重構新的教學體系。而不能自以為是,要不然在教學實踐中只會“新瓶裝舊酒”,或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載體,還有必要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充當教研的先鋒。邊教學,邊研究,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同時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還要注意充當不同的角色。既要當學生的教練員,又要當學生的陪練員,有時還是學生學習中的伙伴。應當說,在新課程標準下,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課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會失去方向,無所適從。
對于新課標,新理念,我們也要理性的對待。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這是必然的,于此我們就不能拘泥于傳統,而裹足不前;但是,我們又不能急于冒進,要結合舊教材,結合傳統教學法,構建“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以及與其它學科、社會生活的聯系。多年來,我們語文老師教學上習慣于“滿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將一個個互為聯系的知識點,肢解得零離破碎,學習新課標以后,在教科書的使用上,就要具備一種開放的理念。打破原來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這是教學中的基本任務。再說語文課,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結合其它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資源。并且要結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資源的整合是一個極為廣泛的概念,它包括學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就學習的方式而言,有整體學習,合作學習,個人學習三種。傳統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人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教學資源的整合問題,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對于新課標,新教材,應當說大部分教師都尚處于學習階段,并無多少實際的經驗可言。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誘惑力。自然,我們為之研究的空間也是極為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巨的!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睂W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于傳統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5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標準》與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在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界定上有什么新意呢?從目標結構上看,增加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從目標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幾個方面:
(1)重視培養學生數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強調讓學生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4)使學生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
《標準》把數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四個目標相互間的關系: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在數學學習中,知識、技能與問題解決之間是一種遞進關系,知識、技能的掌握是問題解決的基礎,而數學思考(認知策略)、情感與態度則伴隨在上述目標的實現過程中。
四個目標之間的區別:四個目標是四個不同的領域,具體目標要求不同(見P2中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學習為例).
二、過程性目標
過程性目標的陳述形式:
經歷(感受)過程性目標行為動詞:體驗(體會)
探索《標準》中的過程性目標使用的局限性: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識的學習經過這一過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數學知識、技能經歷這一過程則沒有必要.
此外,有些知識、技能經歷探究過程的習得效果則更差一些。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標準》在情感與態度方面提出的目標主要指: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負責精神、意志力、對數學的價值意識、實事求是的態度等諸多方面。預設性目標是指在教學設計時應預先列出的目標。非預設性目標是指在教學準備階段不能確切設定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出現時機就應該加以落實的目標。在數學教學中,每一堂課上不一定都有預設性的情感與態度目標,但是必然有非預設性的情感與態度目標
第二章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
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是一種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評價教學效果的操作過程,并將結果表現為一種教學系統。
所謂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就是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師的經驗,基于對學生需求的理解、對課程性質的分析,而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等進行規劃和安排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
教學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試行、評價和修改的過程,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樣,也就是從問題的提出開始,即任務設置的緣由——為什么教,到分析要解決問題的性質、任務,明確要教些什么和怎么教,并通過預測和評價教學效果,不斷修改方案,從而形成一個教學系統,獲得問題解決的過程。
(二)分析教學對象
1、基本情況:
學生的年齡與學段情況、數學基礎情況、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情況。
1)在有關的學習內容方面,學生目前的知識與技能的水平如何?
。2)對有關的學習內容,學生有什么背景經驗?
。3)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可能存在哪些誤解?
。4)學生對教學的內容一般態度如何?那些比較喜歡或存在反感情緒?
。5)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教學媒體?等等。
2、了解學生,找準教學起點
。1)什么是起點能力
學習者對從事特定的學科內容或任務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就稱為起點行為或起點能力。
(2)如何了解學生的起點情況?
一是課前自問自答。如,誰能說說你對面積了解了那些?
二是課前了解。如在進行計算題復習課教學時,事先讓學生做了八道題目,找出錯的癥結所在。
三是導入環節直接了解。如,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什么?
四、分析教材,用好教材
(一)分析教材
1、為什么要這樣編排?
如:二年級乘法的認識:分成二個單元,第一單元教到六六三十六。
而且是“五的口訣”放在第一位子。
2、這樣編排的特點是什么?
如:“搭配”這一知識,在二、三年級都有,為什么?二年級編排到什么程度,三年級編排到什么程度,二個年級編排的差異在什么地方?
。ǘ┯媒滩慕
1、教材與課程有何關系?教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是一個引子,或者是一個案例,而不是課程的全部。
2、教師應如何看待、使用教材?
(1)把教材作為樣板;
。2)把思想作為主線;
。3)立足于學生的已有經驗,從他們的生活實際中選取內容重組教材
3、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較:比較學習材料和學生已有經驗之間的關聯。
。2)還原: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3)轉化:將課堂中的隨機事件轉化為教學資源。
。4)開發:開發周邊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個性化、生活化、活動化再加工。
。5)調整:運用更換、增刪、歸并、修改等手段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
所謂“更換”,就是把不適合學生與教師自身特點的素材更換為適合的素材。
所謂“增刪”,就是為了有利于學生的后續學習適當增加延伸一些內容,或刪除機械重復太多的、難度過大的又不會影響課程標準落實的一些素材
所謂“歸并”,歸并學習內容。
所謂“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處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蘊,發現教材新意義
4、如何組織、呈現學習內容?
按照一定的目標結構,恰當地選擇、組織、呈現學習內容是實現“用教材教”的前提。
。1)結構化學習內容
(2)回歸“生活世界”的學習內容
。3)具有生成力的學習內容
5、教材中隱性的東西
(1)數學思想
。2)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編排這個內容的前知是什么,對學生的后續學生有什么幫助。
(4)學生會喜歡這個內容嗎?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6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誤區一:教學開放過度
實例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后讓同學嘗試解決,匯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同學自身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范。練習鞏固時發現大局部同學未掌握新知。
反思數學課程規范提出我們必需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同學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考慮余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同學在課堂上表示的“轟轟烈烈”,可是同學卻并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同學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同學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掌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同學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同學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同學暢所欲言,這樣同學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協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誤區二:合作流于形式
實例這是一節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同學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余同學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鐘后,同學代表發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反思作為新課程倡議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保守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外表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同學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同學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同學經過獨立考慮,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效果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身的想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同學將會喪失獨立考慮、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測、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實例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同學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后,教師說:“講得真好!褒揚他!”其余同學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同學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褒揚不時,掌聲此起彼伏
反思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贊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褒揚的掌聲,回答好的同學額頭上有的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同學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師翹起的大拇指。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并不利于培養同學內在的耐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學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蓖瑢W的發明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同學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缺乏,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同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誤區四:手段成為束縛
實例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示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同學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玩弄著鼠標。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反思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后,教師、同學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身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身則退到了幕后?此仆瑢W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支配。我們要充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時提高自身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干充沛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7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上驳氖,通過參加20xx國培學習,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么“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里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夸、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么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F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并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里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么新鮮、獨到。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8
數學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中心環節之一。隨著全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日益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進行應用題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一、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應用題教學,許多老師在教育教學方式上追求“花樣百出”,尤其是一些作為樣板,起著示范作用的公開課,注重課堂的形式,忽視數學的實質。
。ㄒ唬┣榫硠撛O過度
“創設情境”成為當前數學教師煞費苦心的一件事。老師們在賽課或上公開課時,如果沒有創設情境,都會擔心聽課者會怎么評價這節課,總是挖空心思去思考。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得課堂更有活力了,但有的老師忽視情境創設的目的,不管是什么內容,片面追求情境,甚至把購物作為必不可少的情景,脫離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的目標。
。ǘ┙滩陌盐詹粶
新教材常將應用題作為第一情境,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僅僅把“第一情境”作為一種“導入”手段,或作為一塊“敲門磚”。不能很好地把握應用題在學生構建數學模型過程中的作用,有些老師只要活動的過程,不去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其結果是學生的每一次活動都只是一個孤立的“個案”,沒有及時加以必要的“梳理”與“整合”,沒有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并構建數學模型。
。ㄈ⿲鹘y的全盤否定
新課程實施后,教師的教學的理念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但對傳統教學的精華,許多老師全盤否定,教學往往另起爐灶。有些老師在研讀教材,設計方案時目標把握不準;有些老師不敢把傳統課堂中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課中,特別是上公開課,怕別人說自己理念落后,在實踐中失去自我,這實際上是對新課改的褻瀆。
反思應用題教學,傳統應用題教學有許多值得繼承的亮點。強調學生認真審題,重視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特別注意訓練學生分析應用題中已知量與未知量,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的相依關系,把數量關系從應用題中抽象出來。在傳統應用題教學中以指導思考方法為重點,讓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基本規律,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如采用對應的思想方法、比較、逆向思考、變式等,都是值得繼承的`。正如現代教育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最佳的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當然,傳統的小學數學應用題課堂教學也存在的不少問題。在處理教材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過分地迷信教材。受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課堂教學環節固定。往往是單向的靜聽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之間的競爭性,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個體性,信息交流處在一種不暢通的狀態。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在問題的設計上,缺乏思考價值,阻礙了學生思維獨立性與創造性。
二、新課標對應用題的要求
《標準》的“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筆者用“應用題”這個詞表述),是《標準》的一個特色。對這部分內容的總體要求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可以看出應用題教學的教育價值定位應更加準確,教育理念應更加明確,呈現形式應更加靈活。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問題意識、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使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教育目標溶于一體,相得益彰,為個性化的的人格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新課程對應用題的編排(要求)有如下特點:
。ㄒ唬⿷妙}學習的目的主要不再是學會解題,而更多地體現出作為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和工具。應用題教學功能的轉變決定了它在新課程體系中會有全新的面貌!稑藴省烦珜У摹皢栴}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問題解決”式學習模式,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更多地以“原型——模型——應用”的方式出現,“應用題”將成為其中“原型”和“應用”的主要角色。這意味著應用題在數學中的角色將發生變化。
。ǘ╊}材范圍從四則運算應用轉向多種知識融合
應用題的內容涉及到“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每一個方面,涉及到概念建立、計算應用、法則推導、性質理解等等,成為各部分知識有機聯系的融合劑,改變了過去應用題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和相對孤立的教學過程。
(三)題型從純文字、標準格式變得更豐富生動
呈現方式除了文字式的,還有情景性的,拓寬了問題的結構空間。如:王大爺在菜場買了2千克雞蛋,如果剩下的錢還夠他買3.5千克茄子,他一共帶了多少錢?如果他帶了22元錢,那么剩下的錢還夠他買多少千克扁豆?(情境圖中呈現雞蛋、茄子、扁豆的價錢)題目不一定是結構良好的,情景可能是復雜的,數據需要取舍,解決模式可能不唯一,答案可以不相同。如:全球通月租費50元,通話費0.4元∕分;神州行通話費0.6元∕分,不付月租費。入什么網經濟實惠?為什么?
。ㄋ模┙虒W模式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
將“應用題”教學納入一般“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形成由學生自主探索、嘗試、發現與建構的過程,真正體現
“應用”性。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對信息材料的處理能力和數學模型建立。同時允許學生個性化地學習,學同一道應用題,可以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也可以僅僅是一種習題的練習;解題的過程可以是探索性的嘗試、發現與解決的活動,也可以只是同一種策略、方法、思考,甚至是手段的重復活動;鼓勵直覺、猜想、預測、合情推理。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9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鄲溃驗樗娜齻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么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容易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述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薄八麄円恢备S著你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甭啡苏f:“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有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漁夫的苦惱不正是我的苦惱嗎!為什么我認真地備課,辛辛苦苦地上課,教學重難點千叮嚀萬囑咐,學生卻不領情呢?新課程標準為我指明了方向。英語課程標準中新增加的內容有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中西方文化差異、健康的人生觀、終身學習等,特別強調人的發展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情感態度,強調文化交際意識以及健康的人生觀。今后教學我主要從學習策略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入手。
一、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策略
21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沒有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有效的`學習策略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高效地掌握知識、培養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還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習策略的掌握與自己學習策略的生成,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創新。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嘗試和使用學習策略,觀察學生的學習策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咨詢,不要輕易地否定學生的學習策略,更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想這就是“授人以漁,終身得魚”的道理吧!
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往前走。學生有自己的思考余地,順著他們喜歡的方向前進,他們才會不自覺地堅持走下去。就像人類需要改善居住的環境,大的房子活動空間就大,就更加舒適、自由。孩子更加向往自由,更喜歡無拘無束。
2、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教師在課堂上要創造條件,學生知道說什么、做什么,不知不覺地感知和操練。例如:
3、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學生本來是勤學好問的。讓他們自己通過各種方法、手段、途徑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
4、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而問題的答案不確定,這就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總結。自己解決不了的事和別人商議、討論,增加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為他們走上社會適應社會的復雜性提供了保障。
作為教師,我們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死抓學生,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學生將來的傳統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給掌心的沙子留點空間,也許就不會有沙子從指縫漏掉了。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0
《新課標》中的運動技能的定義是:“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經系統調節下不同肌肉群協調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說運動技能是通過身體的練習獲得的,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動作、活動方式順利表現出來的能力。它是一種主觀經驗的表現。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離不開思維,離不開大腦對運動技能的分析和綜合,在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動作表象才能轉化為動作概念,學生才能掌握動作要領并進行有效運用。因此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運動技能教學中的生物學刺激怎能發展學生運動素質和體能,隨便玩玩又怎能得到有效的身體鍛煉?如果沒有運動技能的提高和伴隨其中的成功感又怎么促進學生的運動參與?
反思一:注重轉變角色,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新課標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的一個重點是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如引導學生體驗玩繩,教師示范簡單的玩繩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繩方法來自大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索。教師則巡回觀察、指導、鼓勵、幫助,讓學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動作。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討論、互評、表演評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使整堂課充滿了歡聲笑語。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開始的示范,實際上是對學生的引導,提出“要求”實際上是給學生設置學習目標,學生則圍繞這一目標展開了自主的探究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積極參與,創新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因此,只有我們體育教師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落實,才能使體育課程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反思二:注重器材的一材多用,發揮體育資源的多功能性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下,體育器材的作用僅僅是教學內容的輔助教具,如看到墊子就要練習滾翻,看到壘球就要練習投擲等,而新課標提出要利用和開發器材資源,來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發揮創新精神,合理利用和開發體育資源。一次課中,我合理地利用和發揮器材的多功能性,確立以繩子為中心,提出明確的練習目標,突出“玩”字,讓學生的思路始終圍繞繩子而進行,從而激發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身心協調發展。從玩繩器材創編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到,玩繩可以一組一條繩子,也可以兩條,甚至可以每人一條。不同數量的繩子,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同樣在其他常見的器材中,只要加以開發,也能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如墊子,我們可以開發出推小車、作為跳躍的障礙高度等;如壘球,我們可以踢、可以拋、可以滾、可以換物跳等。
只要體育教師善于開發和利用器材,以學生的需要和實踐為出發點,我們的課堂教學必將煥發出更新、更強的生命力。
反思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關注體驗成功的優越性
讓每位學生都能樂學、愛學,對體育學習抱有極大的興趣,這是體育教學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課一開始,教師設置玩繩情境,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使他們產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玩繩的展示設計中,教師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評比,并把與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相聯系的練習和大家一起練習、一起分享,使學生的努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肯定,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無形中告訴學生:只要付出,必定會有所收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始終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出發,讓成功的喜悅傳遍體育課堂。
反思四:關注個體差異,突出合作探究的實效性
學生在體能、運動技能、愛好、能力、個性等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評價的實施,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本案例由于在分組中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只求自由分組,形成好的小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組什么都不行,就出現學生課后要求換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課堂中將無法融合集體,使學生產生體育學習的自卑感,喪失體育學習的興趣。在課后的調查中,85%以上的'學生都認為,自由組合與教師調配相結合的分組最佳。這樣,既可以與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組,又可以使各小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合作學習。在這樣分組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中更應關注相對而言能力較弱的小組,讓他們在教師的關注下,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和發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反思五:關注技能教學的過程和評價,突出教學的層次性
在確定運動技能領域各水平段的具體教材內容時,應充分考慮絕大部分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接受能力。特別是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就更應注重學生的基本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和應用,不苛求技術動作的細節。然而,“不苛求技術動作的細節”,并不是說對于運動技能的教學的過程就可以非常籠統,應循序漸進,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有效地抓住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激勵學生學好運動技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教師應對技能動作在不破壞核心動作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地分解,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練,進而體會和形成對動作的分解及整體概念。
運動技術的形成和掌握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它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經驗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應體現在如何教上,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如何學上。在教學中將運動技能教學和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運動技能遷移的機會,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1
新課程以全新的理念出現,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幸趕上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咀嚼著新課程提倡的新理念有人欣慰:培養下一代創新人才有望了;有人自豪:趕遇課改,老師也幸福;有人感嘆:“新瓶”真的能裝“舊酒”嗎?……經過幾年的嘗試,新課程的教師也基本能大膽,積極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改變學生以往愛音樂而不愛上音樂課的現狀,音樂課堂教學確實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在某些方面也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新課程不僅是課程內容,教材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音樂教學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的角色,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1、從教師的角色上看,以往我們的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技能的訓練為中心進行教學的,忽略了學生帶有個性傾向的生活體驗,學生只是聽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惟師是從,惟書是從的習慣。這樣的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承教學趨勢必將會牢牢地禁錮住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可貴的創造力。如有一次我在上課的時候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是一蹦一跳的呢?孩子們回答的什么都有:兔子、小青蛙、小袋鼠、小猴子……突然有個孩子說:“跳蚤”當時我一愣,但還是及時的表揚了那個小朋友夸贊他很有創意,與眾不同,那個孩子得意的坐下了。于是其他孩子也紛紛回答還有:虱子、螞蚱……當時我愣住了,孩子們不管這些昆蟲究竟會不會跳,一下子就說出了幾十種即不可愛又不益孩子模仿的蟲子,我趕緊把孩子的思路拉了回來,讓他們進行游戲律動,把孩子們分成了四組模仿小兔子、小青蛙等會跳的小動物,和著音樂教室里進行律動。一切進行的很順利,當輪到第三組小朋友表演的時候,有個孩子居然伸著舌頭,一蹦一跳地朝我過來,我驚奇的問你模仿的是什么?“我模仿的是僵尸”說完還雙手掐腰,得意洋洋。惹的大家哈哈大笑,教室里一片鬧哄哄的現象。于是我狠狠的批評了這個小朋友,后來的律動游戲他怎么也不肯參加。課后我困惑了,一個7歲的`孩子如此固執地堅持他在大人眼中并不正確的舉止,他心理的動機是什么呢?對于他“奇思怪想”我們老師應該怎么對待呢?而如今新課程構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已一改昔日傳統的“唯師是從”“師道尊嚴”的狀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組織者”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溝通交流的關系,如“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等等即尊重學生又激勵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從教師教學方式上看,教師已經改變了傳統單一枯燥的專業化技能訓練,大膽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提供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注重課程的整合與延伸,注重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表現音樂,激發學生對學生的興趣,努力縮短音樂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著眼于學生的藝術發展,融合眾多藝術風格于一體。如在歌曲《閃爍的小星星》一課中體驗音的強弱,有一位教師首先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直觀形象的模仿音的強弱如:老虎的叫聲?蚊子的叫聲?接著就用做游戲的方法在一面鼓上撒上小米,用不同力度的敲擊鼓,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然后用朗讀歌謠的方式來體驗音的強弱,最后在律動實踐中理解音的強弱。這樣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方式還學生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一個親身實踐的空間;一個情感溝通的空間。
3、從學生學習的方法上看,由于教師的教學思想已從培養專業人才轉變為培養人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因此,在課程學習中學生也改變了傳統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感知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如在欣賞歌曲《玩具兵進行曲》教師讓學生說說你聽后的感覺?有的學生會說:“我仿佛來到了一個童話王國和小士兵們一起在玩耍!边有的小朋友會說:“我仿佛在夢境中,夢到了許許多多的木偶在跟我跳舞!钡鹊?傊诮虒W中教師能根據音樂的感知不確定性的特點,給學生極大空間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闡述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2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其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對當今語文課堂教學持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說法不一。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靜下心來,認真的對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作一些反思。
一、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關系
新課改倡導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去體驗、感悟學習的樂趣。要使這一理念落實到位,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挫折和失敗,注意發現和肯定學生在已經失敗的創造過程中體現的創造熱情和進取精神。
[教學案例]
我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愛迪生》一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他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學生個個讀得正確、流利,有滋有味,無不令聽課教師佩服。當讀完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學生中仍有一個女生的手高高地舉著,教師便問:你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還想讀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語驚四座!那位教師顯然也沒料到會這樣,不由得臉紅了。但他很快就鎮定下來了,微笑著說:你想讀,那就讀吧!那學生可能真沒料到老師能在這種場合滿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緊張,連嗓音也變了,結結巴巴地讀完了這一自然段。原以為這位教師就這樣草草收場,繼續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沒有請那女生坐下,仍面帶笑容地說:這位女同學可真了不起,敢于在這么多同學和老師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讀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好的,你愿意再來讀一遍嗎?愿意!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
假若這位教師面對這位女生高舉的雙手視而不見或對該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顧走自己的路,那學生的學還會積極主動,興味盎然嗎?為了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新評價制度的特色又從何體現?由此可見,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挫折和失敗,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課改評價制度得以實施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旨在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體系。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發展的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學科素養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著力點。
二、正確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的去合作。讓學生自己獲取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選擇學習內容等,也是我在語文課堂上經常用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確實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也認識到,有些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似乎有點放任,時效性不高。
[教學案例]
老師說: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回答?學生們一邊舉手一邊喊著:我來,我來有幾個都離開了座位,手舉到了講臺前。當老師說:××,你說。其他同學的手依然高舉著,甚至隨意大聲地發表起自己的見解來。
這是不是缺乏教師應有的引導呢?自主學習不能理解成老師撒手不管的學習,而應當是在老師的引導、暗示、有效監督下的自主性學習。我認為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傾聽又怎能分享別人的獨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積極表達,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如果教師也沉浸在課堂活躍的情景中,而忘記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那這堂課的高效又從何談起。
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內在的,深層次思維的靈動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讀課文時,有的老師說: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學生的讀書水平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不見提高,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點撥、適當的引導、和適當的范讀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案例]
我市實驗小學張玲玉老師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片斷:
師:讀書要讀懂、讀出感情、讀的有韻味。我來讀你聽聽到底該怎么讀?
(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悅耳的音樂。讀完,教室里一片掌聲。)
師:剛才老師讀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韻味,你怎么會讀的這么好?
師:很簡單,一邊讀一邊想,然后進入畫面。試試看,保證你比老師讀的好,自由讀讀課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關句子劃下來。
張老師在指導讀文時,精彩的范讀,迎得學生的一陣陣掌聲,學生在不經意中感悟到了讀書的方法,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同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導,表面看是范讀,其實教師指導讀書的方法已隱含在其中。所以,課堂上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自主和引導必須合二為一,高度統一,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產生實效。
三、正確處理好生成和預設的關系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非常關注和提倡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人的活動,教學的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奔涌,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課堂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有了創造,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動態生成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無你的。相反,生成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卻依賴于預設的質量。在教學中,預設也同樣重要。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真正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要出現的情況,努力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同時,預設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創意,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順利。
[教學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學王老師的一堂閱讀課《灰姑娘》:
這節語文課由王老師預設的幾個問題貫穿始終,這幾個問題當然是教師深入品讀文本后所預設的,每個問題獨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里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呦!第三個問題: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后媽不愿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第四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表達喜好憎惡。第二、三兩個問題教師則善于捕捉那些閃動著靈性的生成資源,挖掘文本潛在的人文內涵,引領學生學會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追求,更要學會愛自己。第四個問題: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這幾個問題是展開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閱讀的支點,可以說這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因此,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兩相媲美。
四、正確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新課程的改革是繼承以往的好經驗、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時代的軌道,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教學變了,靜態的文本變成動態的文本,清一色的課堂變成了多姿多彩的課堂,單調的聲音變成了美妙的交響樂這種變化將帶給我們什么?帶給我們的是思維的啟迪、內心的激動和情感的愉悅。在這個變化當中,課的形式美了,課的情趣濃了,語文課的效率高了,語文課的內涵深了一句話,語文課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閃亮的一面,也總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也發現有的課堂似乎有些變花了,變虛了,甚至變味了。因為人們在追求現代化本身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丟掉了傳統。其實,現代化的課堂教學,仍然應保留著傳統的成分。比如:對知識的看法,不少教師有一種錯覺,以為新課程不大需要知識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知識是必須的,否定知識,課程便不復存在。關鍵是學習哪些知識,怎樣獲得知識。以往的教學過于注重口耳相傳,教師常常是一味地灌輸。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構建。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知識。以往的教學把目標主要定位在認知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既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又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課堂上,適當的引導、講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筆加黑板也是一種充滿創意的、無拘無束的、顯現靈感的、師生互動的重要領地。板書的過程,是釋放和記錄師生迸發思維火花的過程,是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一種簡潔的美、靈活的美、傳統的美、藝術的美。
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求現代而丟棄傳統,現代應基于傳統,讓傳統生成新的意義,應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搭建起友誼的橋梁。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3
1.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2.學生更喜歡數學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系,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系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但是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一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可以說,成績與問題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是新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對矛盾統一體。對于成績,必須給予肯定,同樣,對于問題,也必須給予正視。
新課程實驗中的困惑與思考如下: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于追求“情境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熬秤尚脑臁薄挥跁r代氣息的情境的設置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新課堂與舊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起來了,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呈現出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空氣濃厚,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但是一些課堂雖有溫度,卻沒有深度,雖然讓人感受到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更令人擔心的是,有些教師非常自覺地拒絕這樣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講授被視為不尊重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拓展被當做應試的產物;寧愿要膚淺的熱烈,也不要片刻的思維的沉靜。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做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著學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簽”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于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為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鼠標代替粉筆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局部與整體、快與慢的關系,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啟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于制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5.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學內容泛化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對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鉆”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教材被神化了、被絕對化了,教學變成了教書。這是一種極其狹義的教學。新課程改變了教師僅把課程當作教科書或科目的觀念,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雷雨,天體運行都是活書;畹娜,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边@部宏大、深邃的“無字書”走進了新課程,成為學生閱讀、思考、探究的對象。這是新課程十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
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
在新課程中,教材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孤立的整體,而是開放的、完整的“課程資源”中的有機構成部分,教材成為了學生與他人、生活、社會、自然等發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有些專家據此把教材比喻成為教學的“引子”,這是對傳統教材觀的超越。教材是引子,依然強調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但是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過早、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大談從網上查閱到的資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奎c。
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
設置適當的情境,賦予知識鮮活的背景,使學生在把握知識來龍去脈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更能體現知識的教育和人文價值。然而,情境設置必須自然地呈現這種緊密聯系,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如某教師在講“兩步計算式題”時,課始,創設了去游樂園玩的情境。課件演示:兩個學生乘車來到游樂園門口,遇到了“攔路虎”,要求學生闖過“迷宮”才能進門,教師充滿激情地問:“同學們有信心闖過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有!”課件顯示迷宮圖:把算式和正確的答案連起來,連對了就能走出迷宮(只有一題是兩步式題,其余均為一步式題)。學生順利闖關后,教師表揚:“真能干!”追問,“這些題目中哪一題是與眾不同的?”從而揭示課題“兩步計算式題”。可以說,這種情境與教學內容并沒有任何內在的實質性的聯系,只是外加的一頂“高帽子”。
第三,聯系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
加強教學與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的聯系,是改善學生對知識和知識學習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認同的必要途徑之一。然而,教學內容所聯系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學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課堂上,教師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反而防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第四,學生主體性的凸現與教師使命的缺失
本次課程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將實現學生充分的、有個性化的發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一個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應該說,無論從理念還是從實踐角度說,這都是很了不起的進步。但是,對這個過程出現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強調了學生的獨特見解(體驗)卻忽視了對文本的基本尊重
在數學課上,有十幾種解題方法;在人文課程里,對文本有十幾種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較為繁瑣;有的切中主旨、視角獨特,而有的卻是牽強附會、淺嘗輒止,真可謂眾說紛紜,而教師在此是“聽其不語”,結果一節課下來,學生或是各執一詞,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應該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
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個性化地解讀文本,引導學生盡可能地提出自己的個人理解,富有獨特、個體性地來把握這個世界的真諦和意義,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學生自身認識的局限性,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主觀性偏差。
第五,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賞識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正面教育
新課程強調尊重、賞識,其實質是強調教師要相信學生的發展潛力,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要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自由的成長氛圍。應該說,相對于傳統教育對孩子吝于肯定、褒獎,過于批評、嚴厲,新課程倡導尊重、賞識,這對于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無疑是很有必要的,實踐上也確實起到應有的作用。但是,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并不意味著對學生要一味表揚。課堂上,經常聽到一些教師對學生取得的一點成績大夸其口:“你很聰明”、“你回答得最好”,這種過多的“廉價”獎勵過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勵性,甚至會誤導學生,以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習以為常,聽不進不同意見,還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不再探究,這便是誤區。
正如一味懲罰并不可取,一味地夸獎學生同樣弊大于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會導致上癮,迷戀夸獎對學生發展絕對無益;同樣過多的夸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無動于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完整的教學既需要表揚,又需要批評。
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華。傳統是繼承的基礎,承前方能啟后,教學教育改革和創新亦是如此。
最后,我想用一個故事作結!坝幸粋放羊娃,人們問他為什么放羊,他回答:賺錢。人們問他賺錢干什么,他回答:要媳婦生孩子。人們又問他:孩子長大干什么,他回答:放羊!倍嗝礃銓崳侄嗝幢!
新課改如果不引領教師徹底更新教育理念,不沖破原有傳統教育思想。那么,無疑也將走進一個怪圈,演繹一出新悲。孕耪n改的冬天必將過去,課改的春天即將來臨。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4
新課程改革正以嶄新教育觀點、教育視覺及其巨大的震撼力沖擊著當前的國民教育,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語文教育為了能夠順應這個變革的時代,也在進行著一場如火如茶的改革.一個好的教學方式,應該像美國學者梅里爾·哈明在《教學的革命》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昂首挺胸,大膽發表意見,顯得自信、有價值、有尊嚴;流淌著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自主性—學生們能正常恰當的選擇,主導并約束自己,持之以恒的主動學習;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支持;察覺—學生是機靈又富裕創建的,他們知道身邊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感受周圍的人群的思想與情感。在《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啟示下,我結合自身教學方式以及專家的教育指導,感受深刻。
一、課程改革對語文課程教學方式的新要求
語文教學應該以新型的教育觀點和教學思想作為指導。當前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其顯著特征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宗旨在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相應的,也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這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是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
授業、解惑”的地位相對力的,雖然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式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唯一的或常規的角色。在新課程中,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老師還是“催化劑”,他得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
當前課程改革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現代教育技術成了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動力,明確指出在教學進程中應該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來“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這說明教育技術應用不僅僅是傳述手段的運用,而且涉及技術應用背后更為關鍵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更新,也要求教師重新認識、改變某些傳統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控制方式。
二、語文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應該與時俱進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堅持和發展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要求的小學語文教育思想:調整小學語文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健全和完善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教育機制,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發展規律、激發受教育者創造性的開放型語文教育教學新模式,并建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評價機制,過去單純筆試和一卷定優劣的語文教育教學評價模式已不能全面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課程結構;改變學生學習方法,激發學習成長
的'主動性,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自能讀書、自思自悟代替教師的全程指導、一味講問、指令教授;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教學行為,努力創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良好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讓每一個教育對象的個性都健康發展、自身潛能充分發揮。
三、面對新課程的新變化語文教師如何應對
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1、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在學習中,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2、改善知識結構,轉變工作方式。新課程綜合型教師,要求教師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新課程的需要。3、更新教育觀念,教師角色。需要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知識傳授者不再是教師惟一的角色。4、積極參與課程開發,通過研發提高自己?傊,新課程帶來了新教育。
四、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理論下教學的具體操作過程
語文教學就像線一樣把學習理論、學習方法與其他課程有機地整合到一起,強調教學過程中各個要素的整體協調,有機融合,并使各個要素發揮出最大效益。其操作過程如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教師根據語文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等制定出教學目標,設計
出教學任務,將任務呈現給學生后,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分析,確定要學習的新內容。學習完新內容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制定并執行學習計劃,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疑難解答。另外,通過同學的結對交流、學習討論等,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尋求幫助。在此過程中,學生還要不斷反思,最后,對任務作出評價和反思。
五、教師對語文課改的思考
1、面向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語文教學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要為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展,提高所有學生的科學素養。
2、立足學生主動、全面發展。語文課程應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科學教育應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在主動學習科學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此外,立足學生發展還意味著要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科學教育也應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人格。
3、體現課程綜合化。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中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課程綜合化不是各分科課程的簡單組合,更不能不顧教育實際為綜合而綜合,課程綜合化的強度和范圍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實驗,課程綜合化在我國需要一個合理的發展過程。
可以預見,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將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從事基礎教育階段教學工作的語文教師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樹立
“以德育人是根本”的素質教育思想。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行教育創新的今天,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其教學應不斷探索,勇于創新,與時俱進。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5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開展。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數學教學更精彩。反思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我發現,在轟轟烈烈的新課改中,還存在著一些貌合神離的現象,貌似實施了新課標,其實沒有實效性。這個問題亟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誤區一:合作流于形式
實例
一位教師教學“克和千克”,課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師:請四人小組合作稱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ń處熢捯魟偮洌〗M里忙活起來。組員們開始為稱什么東西而爭論不休,“我想稱文具盒”“我想稱鋼筆”“我想稱校牌”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好不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后,一些人開始稱物體的重量,另一些人卻講閑話,擺弄天平等,小組合作就在這樣無序雜亂的狀況下延續)
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
誤區二:手段成為束縛 實例
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擺弄著鼠標。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反思
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后,教師、學生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后?此茖W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實例
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學生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后,教師說:“講得真好!表揚他!”其余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表揚不斷,掌聲此起彼伏。
反思
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贊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掌聲,回答好的學生額頭上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看到教師翹起大拇指。作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評價以鼓勵為主,體現了數學課堂予以學生主體的人文眷注。但是,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一概以“真棒”“很好”進行籠統評價,這樣做的結果真的能促進學習嗎?筆者認為,教師過多的、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評價,不僅難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動,反而導致學生形成浮躁心態和隨意應付的品格。在學生發言后,為了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教師以“鼓勵性評價”取代“傾向性評價”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時,針對學生發言中表露出來的不同的思想觀點、不同的`行為表現,教師要抓住“小結點撥”的契機表達自己鮮明的觀點。新課程理念下的“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課堂評價,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激勵,從而積極地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誤區四:教學開放過度
實例
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后讓學生嘗試解決,匯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自己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范。練習鞏固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并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我們正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課程標準,領會精髓,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成長,我們必將會很快走出與新課改理念“貌合神離”的尷尬境地。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新課程的教學反思11-04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11-05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02-06
對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的反思06-20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反思12-29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8-17
小學新課程教學反思范文01-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反思08-06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反思12-28
新課程小學英語的教學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