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篇(優選)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1
《百分數的應用》這一單元是在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用分數四則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如何應用百分數的意義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如何溝通百分數與分數等數學知識與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就成了本單元學習的目標。
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其實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關鍵點:
一、以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口,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探索算法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其實質是用一種特定的形式(百分數)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無論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還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關鍵都是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能正確判斷把什么量看作標準,即我們通常說的單位“1”。
例如:求A是B的百分之幾?是A與B兩個量直接比較,以B作標準,列式:A÷B;求A比B多百分之幾?可以理解為求A比B多的部分相當于標準量B的百分之幾,可以用(A-B)÷B,也可以用A÷B-1。其實兩種算法、兩種思路最終都是求A比B多的部分相當于B的百分之幾。至于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少,涉及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出現的“增加了百分之幾”、“降低了百分之幾”等等,只要同學們理解了這些概念的含義,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都是一樣。
二、以分數乘法的意義為主線,理清數量之間的關系,選擇算法
分數乘法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是解決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一條主線。無論是關于納稅、利息、折扣的實際問題,還是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問題,都離不開對基本數量關系的分析與理解。只有切實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并溝通各種具體方法之間的聯系,才能對百分數的應用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例如:納稅就是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從實際問題中尋找數學問題,如營業稅是按營業額的5%上繳,即求營業額的5%是多少,把這種數量關系納入原有的經驗系統,學生就會想到用乘法計算。關于利息和折扣的實際問題也是如此,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進行思考。如打“八折”就是按原價的80%出售,基本數量關系是“原價×80%=實際售價”,根據乘法算式因數與積的關系,想必同學們會清楚,當告訴我們原價怎么求實際售價,如果知道實際售價也不難求出原價。
解決較復雜的百分數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難就難在以下兩點。一數量關系理不清;二為圖省事,該列方程不想列方程。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根本還是要抓住“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如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可以得出“男生人數×80%=女生人數”;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節約20%,可以得出:“九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20%=十月份的用水量”。從這些關鍵句里我們一定要找準單位“1”,即理解題中的百分數是表示什么量的百分之幾,然后再理清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為了降低理解難度,請同學們在分析題意時,首先要加強對分數、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這個基本數量關系,合理選擇列算式還是列方程解題。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2
1.創設情景,激發學習情感。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課一開始我就從生活入手,課件出示凱旋門的圖片,接著出示小胖的凱旋門的模型圖片,讓學生觀察得出這是一個組合體,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感受到數學的美。這樣設計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本課知識。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拼一拼,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組合體產生感性認識,更為下一步探究組合圖形的面積做好鋪墊。
2.注重方法的指導與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分析、解題方法與策略的指導,在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在知識內在魅力的吸引和恰當指導下,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展過程中,自己悟出學習方法。
3.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能突破單一模式,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師生互動的方式。由于注重了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信息網絡成為了教育的中介,把原來教師和學生的單項面對面的交流,增加到多方面互動交流,這節課,我制作的課件,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把教學過程組織得更生動、形象,能啟發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抽象概括,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始終貫穿著學生的.自主參與,我只是輔助學生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學生循序漸進的由探究到發現到總結,思維活躍,興致勃勃。課堂成為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數學知識技能的形成、情感態度的發展、思維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3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他們采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并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里,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弄。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體會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4
今天上午,終于把自己準備多時的課上完了,心里是一陣無比輕松的感覺,近幾天以來,經歷了試講、調整,對學生的訓練,讓我感受到一種洗禮,同時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都很出色賣力,的確,現如今的課堂——生本課堂,看重的是學生,不是教師,我們學生們在課堂上是否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他們是否能擁有真正地話語權是我們生本課的關鍵。
整節課,讓人感受到一種緊張又充滿活力的氣氛,孩子們認真地交流,為展示做好了充分地準備,比平日里的交流時間節省了不少。接下來,都舉起了小手,他們都想到前面做展示的小組,都想爭取這次展示的機會,其實,平常的日子里,我們的孩子們在每天的生本課堂上也都是一種爭先恐后的勁頭,他們都愿意到臺前展示自己表達自己,對于孩子們的積極性,我每次都暗暗地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期待,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于學生表達的關注度,對于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展示能力的認可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教師對孩子們交流時的表現,對孩子們傾聽的認真程度是十分在意的,讓學生們感受到,他們的每一分的努力,每一份的付出,老師都是看得見的,更讓孩子們感受到,與學生的交流與碰撞,會使自己前進的腳步走的更快,失去了集體的促進作用,每一個人的進步都既微乎其微又是艱難無比。對于孩子們來說,在集體中的成長和進步更讓他們感受到一種自我的無意識,自我的`在一種不知不覺中的成長和進步。
小組交流時,我特意提到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要求因為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思考的過程,所以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第二個是要做好展示的準備。孩子們對于這樣真切而具體的要求做的到位,讓人為他們的認真而感動,接下來的全班展示環節,作為小然組長的她在組織本組的同學展示交流時一副得心應手的樣子,對于學生的點評,對于學生存在問題的點拔,都顯示出了很高的個人魅力,僅僅用了十多分鐘的時間,全班展示就順利的結束了,孩子們響亮的聲音,至今仿佛還回蕩在我的耳邊,原來我所擔心地全班展示時間不夠的問題早已不存在,課堂訓練結束,還有近10分鐘的剩余時間,真的很感謝孩子們準確到位的展示,接下來的時間,我安排了同學們自我出題考大家的環節,孩子們踴躍地參與進來,小壘同學也非常有創意地出了一道既是年齡問題又不是用乘除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們仍然意猶未盡,可我們的教學時間真的要到了。
小結的時刻要到了,我提出“一節課的解決問題,你想說些什么嗎?”孩子們的發言讓人感動,有的說“生活中問題真的很多”“有時候,是一個數里面有4個幾,不一定都是幾個6這樣的形式”。我進而指出,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學習的用途就在于此。
在今后的教學研討中,我們必須做好試講,周到細致地考慮到每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在平時的訓練中實在到位不走過場,讓我們的孩子們真實地擁有能力,讓我們的課堂能經得住考驗。
數學課堂永遠值得解說,我們的腳步也永不會停止,我們將在生本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5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逐步融合,由此引發了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嶄新視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新課改下,我們以“追求智慧的數學課堂”為辦學理念,堅持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中心,扎扎實實地開展學習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研究新課程的系列活動,努力構建“智慧的數學課堂”。
一、課改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主要評價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敢于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課改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教學中應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當真正遇到有挑戰性、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而學生個體又無法解決時,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把握住“積極互信、個體責任、有效溝通、反饋及時”這四個要素。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著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總之,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帶著新的理念,要用一顆智慧的心,從數學學習的需要出發。把新課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探究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6
這是一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研究、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本來本單元給出原始數據的情況非常多,要求學生自己收集數據,提高了數據處理分析的難度,使問題更具有挑戰性,因而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一般能力。
實踐活動是學生主動應用知識解決總是的學習活動。但要取得良好的活動效果,離不開教師的組織、指導,教師在活動前應該做好必要的準備,如分好活動小組,提供計時工具和一些運動器材,教給學生正確的測脈搏的方法。這些準備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實效。
本課中作為教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活動中要通過實驗討論,引導學生體會,用一個小組或幾個小組學生的平均每分鐘脈膊跳動次數的變化來說明運動對身體狀況的影響,比用某一個學生的一分鐘脈膊跳動次數的變化來說明情況更合理,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還要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研究過程,實踐活動的價值不在于活動的最后結果,而在于讓學生自主就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活動中要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研究的時空,從問題的提出到最后的研究反思,教者不能急于進行指導,幫助,那樣會使學生失去自主探究的機會,降低自主探究的興趣。
雖然本課中的結論本身并不是有多少意義,但組織學生像一個真正的研究者那樣經歷完整的研究過程是很有意義的。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7
抽象的立體圖形前,大膽想像,正確辨認所搭擺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形狀!犊匆豢矗ǘ方虒W反思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生在輕松、快樂地搭、擺積木中,完成對本課的學習。教學過程中,我把自己放在了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讓學生能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學習。我為學生創設了動手操作的機會,搭一搭、看一看、連一連、畫一畫等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參與拼搭、觀察、感知,使學生建立起豐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體圖形前。數花生
《數花生》一課主要是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數花生,來激發學生數數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數花生的活動,學會用一個一個數、二個二個數、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等方法來數100以內的數,體驗數量與物體的對應關系。感覺比較成功的一點是: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還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數一數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為學生提供數量是100的實物學具,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了直觀教具。充分利用學具中的小棒,讓孩子們自己說說你想怎樣數出100根小棒,明確100的基數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認識,在出現有不同的數法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后,告訴他們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結合課件演示,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
數數這一環節以學生按照各種形式數數為主,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個十個的數和一個一個的數,學會數100以內數的順序,通過操作達到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的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學到知識和中鞏固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8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南極小客人》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24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討論24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師還可以問:企鵝和賊鷗,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后,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24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猜數游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抓一把黃豆,數一數共有多少個黃豆,再拿一些黃豆,估一估,有幾個一把,大約有多少個,就知道了。這樣反復進行幾次中掌握了,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后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9
小數乘法計算法則的基礎是整數乘法,整數乘法的列豎式計算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基礎的,可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同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相同”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何使學生從整數乘法列豎式計算過渡到小數乘法的列豎式,理解好計算的算理顯得非常重要。
一、觀察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出幾組口算題,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縮。┒嗌俦,積就會擴大(縮。┫嗤谋稊担唬2)一個乘數擴大(縮小)多少倍,另一個乘數也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或縮小它們倍數的乘積倍。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口頭計算出0.3times;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然后再計算出2.6times;0.8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二、規范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85times;0.4時,受以前學過的整數乘法豎式和小數加減法豎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為了讓學生理解,我就引導孩子思考在計算時我們是把它們看成整數進行計算,也就是計算85times;4,而85times;4列豎式的話應該怎么對齊?應該4和5對齊,所以0.85times;0.4也應該把4和5對齊,也就是末尾對齊,這樣講過之后學生自然就理解了為什么不把小數點對齊。小數乘法其實就是整數乘法的延伸,用整數乘法算出后點小數點。后來學生在計算象12.7times;23、5.2times;0.64等題時,都能正確列出豎式進行計算了。
三、引導學生總結出小數乘法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舊知,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學生作業正確率不太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在以后還得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分析能力的培養。總之,在計算的課堂上,要多練習,計算不在多做,而是要精密,做一道會一道做一道對一道。每天練習,持之以恒,終會攻破難關。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10
復習課的本質就是查漏補缺、系統整理和綜合應用。本節課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靈活整理如識點,學生在我的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復習內容。數的認識中有很多知識點都要求學生理解它們的區別和聯系,本節課中,就涉及整數、分數、小數方面的一系知識,比如:數的分類、整數的分類、分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以及這些知識之間一系列的聯系與區別等,如:整教、小數、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之間的關系及改寫等,學生非常容易混淆。
在處理知識梳理方面,我先在前一天讓學生自己回家復習本部分知識,并用自己的方式寫下整理圖。在本節課上我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整理圖,然后讓學生自己匯報梳理知識點,進而老師加以補充、板書,很好地處理“補”與“梳”的關系。使學生對于本節課所要復習的內容一目了然,這一做法同時也起到摸清學生底子的作用。
這是本次復習課比較成功的一方面,但在配套練習中仍存在不足,沒有很好地將練習題與整理復習的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理”與“練”沒有達到雙豐收的效果。
在以后的復習教學當中,我會提前告訴學生下節課要復習的知識點具體有哪些,還要讓學生自己整理,學生整的過程中也是復習回顧知識的`過程。練習時,要有基礎的練習和提高的練習。課堂上首先是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后馬上進行獨立自主的練習,最后,對多數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再進行重點復習。同時,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抓住教學機制,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11
1.教學設計創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勢,有效運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匯報和課后運用知識的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堂匯報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無限性。
2.教學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通過上網、咨詢、調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許多編碼的知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編碼。這些編碼都是廣泛存在于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它們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
3.本節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編碼的'知識后,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編學號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字編碼知識給全校學生編學號,學生得出了內容一致、形式多樣的學號。這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12
教學《解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我一開始就有些擔心學生不容易學好。因為方程的思維方式和原來的解決問題思考方式完全不同,而學生已經習慣了那樣的思考模式,恐怕很難接受新的方法,即使這種方法的思維含量更少,完全不用拐彎抹角地思考,不用逆向思維。學生對于新的東西,總是因為不熟悉而否定它的簡便好用,因為對他來說用起來不熟練就是不方便的。其次是解方程、驗算、用方程解決問題等都需要固定的格式,學生要花時間適應這種格式記住這種格式,并熟練地應用也是一大難點。
在五(2)班上時,我是按照書上的杯子和水的重量這個例子展開教學。關鍵是抓住數量關系,按以前的方法,總重量—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這里的水用x表示,部分學生在列方程時習慣把未知數放到得數的位置,其中有兩種情況:x=250—100,250—100=x。然后我說明,列方程解決問題就是把實際情況最直接地表示出來,比如天平左邊是杯子和水,就寫100+x,右邊是砝碼250克,左右平衡,用等號連接,列成的方程就是100+x=250。
接著教學怎么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我讓學生自己來求x等于多少,學生都能解決。書上介紹的方法是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但是學生的方法都是根據加法算式中各數的關系來求的:x=250—100,根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即使有些學生說不清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我也能看得出來是用這種方法。我懷疑書上的方法對學生來說并不合適,但是這種方法到底要不要學生掌握呢?我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再從天平的原理出發介紹了書上的方法,然后問學生:你們喜歡哪種方法?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肯定了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說,那我們就用自己用得好的方法來求方程中的未知數。同時,介紹了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方程的解,求出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認識了概念后,要及時加以鞏固。我出了兩道題幫助學生鞏固概念。一是書上的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嗎?x=2呢?本題意在加深學生對方程的解的理解,必須是正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數。同時滲透方程的驗算。
二是讓學生來解方程。學生很快能算出來,我告訴學生解方程的寫法跟我們以前的計算寫法不同,它有特定的格式,我一邊講解格式一邊板書。要求學生讀一讀解方程的過程,看是否理解,再在自己的本子上寫出過程。然后重新寫了一道加以鞏固。
接下來的難點是驗算。我先講解怎么驗算,再請學生來說驗算過程,然后把驗算過程也按照特定格式寫下來。
學生作業反饋時,有幾個問題:
一、用方程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很多都用老方法;
二、解方程的格式寫法容易出錯;
三、方程的解的驗算過程不是很理解,經常出錯。
作業講評時我們一起糾正了錯誤,概括了錯誤類型,要求學生避免這些錯誤,然而一些學生依然在重復原來的錯誤。這是數學教學中常有的現象,有些題目第一次用了錯誤的方法,往往糾正很多次還是習慣用錯誤的方法。
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也有幾點想法:
一、用方程來表示數量關系學生出現困難,是通過我的幫助列出方程,我并沒有及時讓學生鞏固方法;
二、解方程、驗算的過程和格式的教學以我的講解為主,而那時我沒有想辦法很好的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學生練習時丟三落四較多。
三、我的講解過多,學生自己的思考過少,類似于灌輸,學生學習較被動,到最后模仿解法和格式為主,卻沒有理解為什么這樣寫,因此學生有時正確,有時出錯,沒有掌握好。
四、這個教學內容對我們的學生來說,難點較多,而我并沒有為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減負思考,一股腦地把所有新的東西都倒給學生,造成學生超負荷。
一個問題: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方法要不要學生掌握?通過查看資料,我知道了這種方法是和初中解方程學習接軌的,是新教材所做的一個改變。然而,在學生的學習中,都用這種方法解決的話,有些方程不太容易解,因此,我在后面的課中要求學生掌握這種方法,但不要求一定要用這種方法解方程。
第二次教學
在五(1)班上時,我采取了分散難點,各個突破的方法。教學過程是這樣的:一、解決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這個難點,作為復習引入。學生經歷了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二、求出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數,明確根據什么來求,沒有要求學生寫,只要求學生說,這樣的練習在以往用圖形等符號來表示未知數時曾求過多次。然后告訴學生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學生的理解沒出現困難。三、解方程格式的教學。我首先對學生說,同學們都會解方程了,但是解方程的寫法有特定的格式,和以前的'計算完全不同,你們知道嗎?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集中注意力。再教給學生正確的寫法,讓學生觀察不同的地方,要注意的地方,強調注意點后再讓學生自己來解其余的方程,學生完成得非常好。四、解方程驗算教學。吸取了上節課的教訓,我讓學生先自己來說說怎么檢驗自己的方程的解是否正確,學生通過把未知數的值代入計算得到正確的得數而肯定自己所求的方程的解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用一定的句式來說。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怎么驗算和表達上面,而說的時候還有老師和同學幫助。就降低了學生對驗算格式不熟悉帶來的難點。學生會說了以后再教學生寫的格式,這時出錯的就只有個別學生了,而且是格式不熟悉的問題,不是不會驗算的原因。
時間不夠,其他的練習不能多做。我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并強調了注意點。布置學生做做一做。作業反饋結果非常不錯,只有個別后進生有些小錯誤。稍加指導學生就學會了。這次的教學總的感覺是我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而有條理,沒有出現以前學習新的概念和方法時的接受困難的尷尬情況。
兩次教學,由于對材料的處理不同,呈現方式不同,特別是對重難點采取的措施不同,使學生學習情緒和效果都不同。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13
扇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基于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圓的知識。但是,學生對于扇形的知識尚屬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從扇形的感性認識入手組織教學。
首先,我帶領學生復習我們已學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讓他們回憶統計圖的作用和優點。
接著,我揭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習扇形統計圖,讓學生自學教材。在學生自學時,出示學習提綱:
1、扇形統計圖是把什么圖形分成了若干份?
2、是用什么線來分的?
3、各部分與整個圓是什么關系?
4、扇形統計圖由哪些部分組成?
在學生自學后,交流學習效果。
成功之舉
1、激發學生思維,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課上我是通過提問發散性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如:從這幅圖中你能想到什么學生回答五花八門,多是膚淺的問題,但參與面很廣。接著第二次提問:從這幅圖中你還能想到什么學生的回答轉向一些具體問題。如:我們一般用圓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標的落實
如提問: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公民你應該怎樣去做。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
敗筆之處
1、有些題目講的太快部分學生沒有跟上,特別是計算扇形表示的人數和表示公頃數時講的不透徹。
2、沒有掌握好時間,整節課前松后緊,以至于有點拖堂。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14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誤區一:教學開放過度
實例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后讓同學嘗試解決,匯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同學自身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范。練習鞏固時發現大局部同學未掌握新知。
反思數學課程規范提出我們必需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同學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考慮余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同學在課堂上表示的“轟轟烈烈”,可是同學卻并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同學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同學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掌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同學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同學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同學暢所欲言,這樣同學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協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誤區二:合作流于形式
實例這是一節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同學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余同學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鐘后,同學代表發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反思作為新課程倡議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保守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外表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同學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同學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同學經過獨立考慮,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效果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身的想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同學將會喪失獨立考慮、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測、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實例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同學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后,教師說:“講得真好!褒揚他!”其余同學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同學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褒揚不時,掌聲此起彼伏
反思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贊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褒揚的掌聲,回答好的同學額頭上有的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同學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師翹起的'大拇指。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并不利于培養同學內在的耐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學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同學的發明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同學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缺乏,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同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誤區四:手段成為束縛
實例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示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同學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玩弄著鼠標。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反思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后,教師、同學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身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身則退到了幕后。看似同學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支配。我們要充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時提高自身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干充沛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15
學生自主學習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教學的核心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由被動轉為主動,是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因此,數學預習具有以下四個優點:
一、利于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在自學課本時,學生往往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難以完全理解某些知識,只能模糊地掌握一些概念。因此,鼓勵學生勇于提出不懂的問題至關重要。即使在老師看來這些問題可能很簡單,但對學生來說,這些問題是他們思考的瓶頸。由于學生的水平各異,有些問題具有深刻的思考價值,而有些問題可能顯得幼稚。我們更注重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而不是追求問題的答案。通過持續的提問和思考,學生的問題質量肯定會不斷提升,這將有助于他們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后,學生在解決一些簡單問題時,可以自己進行思考和解決,教師不需要特意設置情境來引導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肯定比解決兩個問題更有效率。學生們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會更加關注。教師應該及時抓住學生的疑惑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解答,鼓勵學生學會思考,有問題就要提出來。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喜悅。這樣既實現了因材施教,也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可能會一頭霧水,無法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盲目接受新知識。而通過預習,當認知發生沖突時,學生可以及時反思學習成果,從而激發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會因為各自的生活背景和思考方式的不同,對知識的理解和構建方式也會有所差異。然而,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不可能將所有的觀點和想法都呈現在教材中。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在借鑒教材的基礎上,展示出多樣化的見解,激發出不同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不僅僅滿足于教材知識的獲取,而是勇于挑戰教材,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獨特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教材的空白,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構建自己完整而清晰的知識體系。
四、利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于接納的教學思路,并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范,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通過布置預習作業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5-15
有關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7-03
小學數學減法教學反思11-27
關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2-30
小學數學個人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