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職場的兩難
在職場之內,人人可以發表自己的高見,如何避免職場的兩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來自部分媒體的調查顯示,職場新人的就業滿意度很低。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張楨寧告訴記者,職場新人普遍陷入了職場“兩難”境地,對選擇“穩定”還是“挑戰”性質的工作非常矛盾。雖然經濟危機可能對畢業生的擇業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問題根源還是在畢業生自身,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工作之前沒有分析自己的性格與工作性質是否符合。
職業選擇要結合性格特點
小戴在某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市場部實習2年后,去年畢業后就順利地和公司簽了勞動合同。在老板眼中,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敬業小伙子;在同事眼中,他一直是沉默肯干、無大功亦無大過的同仁。然而小戴自己卻知道,他工作得并不開心。一直以來,在市場部里小戴只從事流程化的作業;在開拓方面,有限的幾次嘗試都無功而返;只是由于做事踏實,小戴被看作是公司不可或缺的老員工,能讓老板放心。但他明白,靠這些本錢要獲得晉升很困難。幾個同期進來的員工,不是換了部門,就是獲得了一方自己的天下,而他卻做著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盡管收入在部門里也不算低,可小戴感到前途黯淡。
為了改變自己的職業現狀,小戴找了幾家職業顧問公司做了職業測試,測試結果大同小異,職業顧問張建勤女士認為,小戴性格中穩定的成分居多,小心謹慎,而且各項指標顯示他的人格特征以內向、感性、思考和泛知為主。這表明,小戴的問題出在了性格與職業不完全吻合。在市場部這樣一個開拓性為主的部門,缺乏創意和一定的冒險精神,是難以獲得大業績的。難怪小戴盡管一直努力使自己融入這樣的團隊工作氣氛,結果卻只是感到壓抑。
重點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小張,在學校就是學生會干部,且性格活潑、善于溝通,由于自身條件好,在求職時陸續被幾家有名的國企、外企相中。面對兩難的抉擇,最后還是父母一句“女孩子穩穩當當最好”,讓她選擇了工作相對穩定的一家國企。然而工作不久,小張就感到工作嚴肅死板,自己活潑外向的性格很受束縛,后悔到這個“四平八穩”的工作崗位,但卻又不得不面臨來自父母方面的重重壓力。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一份調查顯示,近七成的畢業生就業首選是國企、科研單位和學校,其中像小張這樣求職時不分析自身性格,盲目聽從外界意見的人很多。張楨寧告誡職場新人,性格是人們對現實的一種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它不僅表現在對人、對自己的態度上,同時也表現在對職業生涯的選擇和態度上。結合自身“天然”的性格確定工作性質非常關鍵,如果你從事的職業與你的性格相適應,你工作起來就會感到得心應手,心情舒暢,也就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如果你的性格特點與你所從事的職業不適應,這種性格就會阻礙你工作任務的完成,使你感到被動、缺乏興趣并難以勝任,即便能夠完成工作任務,常常也會感到倦怠或力不從心,精神緊張。只有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與“后天”客觀存在的職業相吻合,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目前,在某些企業的招聘中,性格測試也已經成為招聘的一個必要環節。專家建議,對于職場新人來說,與其像小張一樣在職場中繞圈子,不如一開始就以性格作為就業的參考條件,從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機會成本的浪費。
職業規劃決定發展前途
應屆畢業生小唐主要做軟件開發的工作。每天要開很多會,跟客戶確定需求、代碼實現、后期測試等,期間還要花很多精力跟項目成員和客戶溝通。最高記錄時,一個月里每個星期的工作時間達到100小時,他抱怨,感覺很辛苦,心理上主要是有時間表的壓力,屬于生活的時間很有限。
“我在工作之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并沒有規劃,可能因為當時自身的條件比較差,工作之后,也沒有很明確的計劃,只是有一些想法和階段性的目標。比如多積累行業經驗,向IT咨詢的領域努力———因為要在IT這行繼續走下去,要么走管理路線,要么走技術路線,而這兩方面我覺得都不算很適合自己,所以我想做偏商務的IT咨詢。其實我也不確定這個目標是不是符合實際,也沒有仔細考慮過得失,只是覺得相對于其他工作來說,這個可能更加適合自己。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年底薪水一定要漲到和某某一樣的水平!毙√铺寡,自己之前對職業規劃沒有概念,而工作后又感覺為了盡快工作而匆匆從事的IT行業太具挑戰性,完全不適合自己。
缺少職業規劃,是造成職場“兩難”局面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不先認識自己、分析需求,將難以進行職業發展計劃,自我剖析與定位,是確定人生戰略選擇的'前提。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對目前的狀態不甚滿意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學期間從未仔細思考過自己適合做什么、將來準備做什么。等到大學畢業后,猛然面對充滿競爭的社會和崗位,一時間從父母的掌上明珠變為唄崗位使喚的工具,茫然之余,失落的心態油然而生。據調查顯示,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高于在讀生55.1%的比例。對職業無規劃、無意識,造成了很多職場新人很快就陷入“兩難”的境地。由于畢業生可能對社會和行業認識得不夠深入,因此,新人在畢業前應先確定職業基調,有計劃地了解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通過實習機會認清自身特點,必要時可以進行專業的職業測評。
“個人品牌”附加值很重要
小王畢業后接到了幾家公司的錄取通知書,他在其中選擇了一家保險公司從事保險推銷,當時他自認為性格很適合接受挑戰,也給自己制定了宏偉的目標。進公司后,公司并沒有對他進行專門培訓,只讓他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剛開始的幾個月里,小王經常犯錯,沒少被領導嚴厲批評。此外,工作強度也很大,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8點到晚上8點,有時候,周末還要向客戶推銷保險。事情很多很瑣碎,這跟他在學校里想象的理想工作狀況完全不同。漸漸的,他發現自己根本忍受不了這樣的壓力,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甚至還萌生了放棄挑戰、追求穩定的念頭。
張楨寧告訴記者,其實陷入職場“兩難”境地的人群中,不乏像小王這樣有過規劃的新人碰到了職場“磨合期”,他們產生這種矛盾的心理也是正常的,想要謀求一個更好的發展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正視自己,頻繁地盲目更換工作,容易對日后的求職造成困難。在磨合期內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干一段時間,當真正地融入到企業時,才會找到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的價值。在這段時間內,新人應該樹立信心,堅持自己的選擇。在職場學習的同時,不妨應用一些資源和機會,為自己的“個人品牌”增加附加值,例如,小王就可以通過主動和老員工溝通,通過加深與優秀銷售的聯系與溝通,與“前輩”交流經驗,增加信心。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體會到和大家相處的快樂,為自己搭建一個良好的人際平臺,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只有把穩的心態發揮出來,才能安然度過磨合期。這對于盡快進入工作角色,更快融入職場非常重要。
最新2009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為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在就業壓力下,先就業再擇業已經成為一個選擇趨勢。張楨寧指出,就業與擇業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職場新人不但要審時度勢、結合自身,確定好自己的發展基調,還要在入職后注重提升個人能力,這樣才能繞開職場“兩難”,笑傲職場。
【如何避免職場的兩難】相關文章:
職場上如何避免被別人利用01-15
女人如何避免職場情緒化07-27
如何避免做職場中沒用之人10-29
如何避免VLAN的弱點10-07
簡歷如何避免錯誤08-03
如何避免蜘蛛陷阱08-08
如何避免斷繳05-29
如何避免裝修陷阱08-10
如何交流避免尷尬09-25
如何避免考試緊張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