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村上春樹再次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熱門人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在北京時間10月9日晚揭曉。和往年一樣,答案揭曉之前,各種猜想甚囂塵上,多年的“陪跑員”村上春樹們,又一次被拉出來“陪跑”。理論上講,文學獎是諾貝爾諸獎項中最難預測的,古人說得好,文無第一。其他科學獎項都有硬邦邦的科研結論作為參考標準,相比之下,文學獎當中的運氣成分頗為重要。如果把沒能等到獲獎便含恨而逝的作家列一個表,恐怕不比得獎名單遜色。
然而,每年一到十一長假結尾,就會由各種渠道傳來諾獎得主的預測消息。這其中,博c公司給出的賠的概率最具參考性,歷史上有過多次押中的經歷。最近三年獲獎者特朗斯特羅姆、莫言、門羅在獎項揭曉前均名列賠的概率榜前列。其實,所謂賠的概率,也可以理解為全球讀者的提名,是讀者們心目中應該得獎的作家集合而成的一份名單。所以,賠的概率榜也可以成為您的一份書單,從中選擇適合的口味進行閱讀。對普通讀者來說,這個意義可能大過對得獎人的猜測。
下邊就是小編綜合Ladbrokes、Unibet兩大博c網站賠的概率榜,做出的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熱門榜單。
一、今年最熱七人
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i,日本小說家
村上春樹,日本現代小說家,1949年生于京都伏見區。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亦擅長美國文學的翻譯,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
這恐怕是榜單上中國讀者最熟悉的一位了,我們對他的了解甚至超過了大多數中國作家。《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海邊的卡夫卡》、《1Q84》……他的作品我們能說出一大串。他愛長跑,熱愛歐美文化,是披頭士樂隊、雷蒙德·錢德勒、雷蒙德·卡佛的忠實擁躉。最近三、四年,他每年都是諾獎大熱門,但每次都鎩羽而歸。日本新宿一家書店在去年諾獎揭曉后曾打出過橫幅:“這個世界上還沒有與村上春樹相對應的文學獎”。不知今年,他能否如愿呢?目前,村上春樹在Ladbrokes、Unibet兩大博c網站中均名列諾獎賠的概率第一。
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且聽風吟》、《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舞!舞!舞!》、《尋羊冒險記》、《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神的孩子全跳舞》、《斯普特尼克戀人》、《奇鳥行狀錄》等等(以上均為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恩古齊·瓦·提安哥 Ngugi Wa Thiong'o,肯尼亞作家
恩古齊·瓦·提安哥是一名肯尼亞作家,在眾多的非洲后殖民作家群之中,提安哥是一位最富民族獨立意識和本土文化保護主義的作家兼評論家。提安哥 1938年1月5日出生于東非肯亞的卡米里蘇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在地理上屬于英國殖民統治下稱為“白色高地”的行政區域。提安哥隸屬肯亞最大的氏族基庫裕族(Gikuyu),父親是個農夫。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一粒麥子》、《界河》、《血的花瓣》,劇作《黑色隱士》,評論集《返家:走向民族文化》等。
目前在Ladbrokes、Unibet兩大榜單中,提安哥均名列第二,僅次于村上春樹?紤]到非洲已經多年沒有人獲獎,提安哥作為非洲最有希望拿獎的作家,受到了格外的關注。
伊斯梅爾·卡達萊 Ismail Kadaré 阿爾巴尼亞作家、詩人
伊斯梅爾·卡達萊,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1936年出生于阿爾巴尼亞南部山城吉諾卡斯特,曾先后在地拉那大學和高爾基世界文學學院學習深造。1954年,他以詩集《青春的熱忱》初登文壇,隨后轉向小說的創作。2005年獲布克國際文學獎。評論家稱其小說“其詩意的散文和敘事的靈巧,堪稱爐火純青”。
卡達萊的代表作還有:《破碎的四月》(重慶出版社2007年1月版)、《夢之宮殿》(重慶出版社2009年)、《錯宴》、《誰帶回了杜倫迪娜》、《石頭城紀事》(以上三部均為花城出版社2012年1月版)等。
阿西婭·吉巴爾 Assia Djebar 阿爾及利亞法語女作家
阿西婭吉巴爾(1936- ),阿爾及利亞法語女作家,出生于瀕臨地中海的漁港小城舍爾沙勒。她在父親教法語的小學里讀書,在首都阿爾及爾念完中學。她在法國的中學學習一年后,成為女子高等師范學院第一位阿爾及利亞女生。1956年,她參加了學生停課,為阿爾及利亞獨立斗爭搖旗吶喊。次年,她發表了首部小說《渴》。1959年開始,吉巴爾到了摩洛哥拉巴特大學研究和教授馬格里布當代史,一邊為報社和電臺工作,還擔任過電影副導演。
回到阿爾及爾大學之后,吉巴爾開始教戲劇和電影,繼而教了許多年歷史。此間,她陸續出版了十余部小說,并于1997年獲得尤瑟納爾文學獎。2005 年,吉巴爾成為法蘭西學院首位阿爾及利亞裔院士。她的主要小說作品都被翻譯成阿拉伯語譯本出版,英譯本則受到歐洲和北美讀者的歡迎,這使她成為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代表作:短篇小說集《房間里的阿爾及爾女人》(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Svetlana Aleksijevitj 白俄羅斯的女記者和散文作家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1948年出生于烏克蘭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鎮(自1962年以來屬于弗蘭科夫),父親為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她在白俄羅斯成長。學校畢業后,她曾在幾個當地報紙任職記者,然后在明斯克為文學雜志記者。她在2000年離開白俄羅斯。國際城市避難網絡提供她庇護所,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2011年搬回明斯克。
代表作:《車諾比的悲鳴》等。這名作家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去年諾獎頒獎前一天,她的賠的概率突然飆升到最高,將全球媒體驚出了一身冷汗。今年,他的賠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之她半個烏克蘭人的身份(母親為烏克蘭人),在今年烏克蘭成為全世界焦點的情況下,不排除有爆冷的可能。
喬伊斯·卡羅爾·奧茨 Joyce Carol Oates 美國小說家
喬伊斯·卡羅爾·奧茨,出生于1938年,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被譽為“女福克納”。奧茨是一位多產作家,自1963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北門邊》以來,一直活躍于美國文壇,她勤于筆耕,不斷有作品問世,迄今為止已發表長篇小說四十余部。代表作品:《表姐妹》、《他們》(譯林出版社2008年再版)、《人間樂園》、《漆黑的水》、《大瀑布》、《我的妹妹,我的愛》(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版)、《奇境》(譯林出版社1999年3月版)、《狂野之夜! : 關于愛倫·坡、狄金森、馬克·吐溫、詹姆斯和海明威最后時日的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版)等。
去年諾獎,很多人猜到了會給一位來自北美的女作家,但很少有人猜到得獎的是門羅,更多人把寶壓給了這位美國作家——喬伊斯·卡羅爾·奧茨。在去年門羅剛得獎的情況下,同為高齡北美女作家(今年76歲)的奧茨本來今年得獎希望不大。然而幾大榜單仍舊把她列為前幾號熱門,也足見她的硬實力的確強悍。
阿多尼斯 Adonis 敘利亞詩人
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邁德·賽義德·伊斯伯爾,1930年生于敘利亞拉塔基亞省,1956年移居黎巴嫩,開始文學生涯。1980年代起長期在歐美講學、寫作,現定居巴黎。
阿多尼斯是作品等身的詩人、思想家、文學理論家,是當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詩人,在世界詩壇享有盛譽。他對詩歌現代化的積極倡導、對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都在阿拉伯文化界引發爭議,并產生廣泛影響。迄今共出版22部詩集,并著有文化、文學論著十余部,還有一些譯著。他曾榮獲布魯塞爾文學獎、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學獎、馬其頓金冠詩歌獎、法國的讓·馬里奧外國文學獎和馬克斯·雅各布外國圖書獎、意大利的諾尼諾詩歌獎和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國際大獎。近年來,阿多尼斯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阿多尼斯本來在大陸出版的著作不多。自從近年來成為諾獎大熱后,幾部作品陸續被譯介過來,包括《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譯林出版社2009年3月版)、《我們身上愛的森林》(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在意義天際的寫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年9月版)等。
二、今年突然成為熱門的作家
尤恩·弗瑟(又譯喬·福斯) Jon Fosse 挪威劇作家
挪威作家Jon Fosse是當代戲劇界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他出生于1959年,長居挪威卑爾根(Bergen)。他身兼作家、詩人和劇作家,先后創作了30多個劇本。自1994年首演以來,他的劇本已經900多次被搬上全球各地的舞臺。Fosse的作品被翻譯成阿爾巴尼亞語、希伯來語、加泰羅尼亞語、波斯語、薩米語、斯洛文尼亞語、藏語及其他40多種語言。他曾經獲得多項殊榮,包括獲得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戲劇獎(2002年)、挪威藝術理事會榮譽獎(2003年)及瑞典學院的北歐獎(2007年)、國際易卜生獎(2010年)
2010年他獲得國際易卜生獎時,評審團此次給出的評語是:他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劇作家,在舞臺帷幕開啟后展現的是人的一生中如影隨形的無言奧秘。
彼得·漢德克 Peter Handke 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
漢德克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活著的經典”。1973年獲畢希納文學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著有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重現》《無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劇本《罵觀眾》《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時刻》等。
1961 年入格拉茨大學讀法律。24歲出版第一部小說《大黃蜂》,在此之前他已退學專心創作。同年發表使他一舉成名的劇本《罵觀眾》,在德語文壇引起空前的轟動。他創作的《卡斯帕》,在現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堪與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論,他也被譽為創造“說話劇”與反語言規訓的大師。在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影史經典,他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代表作:《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罵觀眾》、《無欲的悲歌》、《去往第九王國》、《左撇子女人》(以上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進出版)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Adam Zagajewski 波蘭詩人、作家
波蘭極具國際影響的詩人、小說家、散文家。1945年生于利沃夫(今屬烏克蘭),出生后即隨全家遷居格維里策。1960年代成名,是新浪潮派詩歌的代表人物。1982年移居巴黎。主要作品有《公報》、《肉鋪》、《畫布》、《熾烈的土地》、《欲望》、《嘗試贊美這殘缺的世界》等。2004年獲得由美國《今日世界文學》頒發的諾斯達特文學獎。
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沒有被正本引進過,但零散詩作在文學愛好者中間還是獲得了很高的認可!对姵薄2008年1月刊曾專門介紹過他:“扎加耶夫斯基的詩歌貼近生活真實,拋棄了語言中華而不實的成分,風格簡潔、樸實,富于思想色彩。米沃什稱贊‘歷史和形而上的沉思在扎加耶夫斯基的詩中得以統一’。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蘇珊·桑塔格在《重點所在》一書里,對扎加耶夫斯基作品的風格這樣寫道:‘這里雖然有痛苦,但平靜總能不斷地降臨。這里有鄙視,但博愛的鐘聲遲早總會敲響。這里也有絕望,但慰藉的到來同樣勢不可擋!
作為東歐文學的代表、詩人的代表、加上烏克蘭出生的因素,他在今年也是被看好的人選之一。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Patrick Modiano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是當今仍活躍于法國文壇并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之一。他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揚古的一個富商家庭。父親是猶太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私運活動,戰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為比利時籍演員,他有個哥哥呂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10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畢業,后入巴黎索邦大學學習,一年后輟學,專事文學創作。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已發表了近20部小說,而且從第一部小說《星形廣場》(1968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開始,連續獲得了包括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在內的多種文學獎,他和路易·馬爾合作的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1975)搬上銀幕后甚至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從而在當代法國文壇上為莫迪亞諾奠定了當之無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譯成中文,代表作有:《暗鋪街》(譯林出版社1994年版)、《八月的星期天》(今日中國出版社1994年版)、《青春咖啡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地平線》(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村上春樹再次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相關文章:
諾貝爾文學獎是如何評出的?07-16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獲獎感言10-14
莫言領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感言09-19
約翰·斯坦貝克諾貝爾文學獎的英文獲獎感言12-13
《諾貝爾》教學反思07-29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1-14
名人故事:諾貝爾(通用12篇)10-14
中國女作家的諾貝爾獲獎感言08-11
諾貝爾獲獎者的獲獎感言范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