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IT職場的“死結”[2]
“這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所欠缺的就是釘子的尖,也就是實踐。而這種實踐機會是學生在普通高校的校園里很難學到的。”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IT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孫元凱告訴記者。他形象地分析,一把刀子鋼再好,沒有開刃只能是鈍刀子,一枚釘子再結實,沒有尖無也釘不到木頭里面去。人才的培育也一樣,一個大學生的基礎和潛質再好也需要一個“開刃”的過程,“職業教育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就業前把釘子尖磨出來”。孫的這番分析,可謂為職業培訓找到了極富說服力的理由。
沈陽賽斯特教育機構CEO李澤清的看法更加直接。他斷言:高校教育并沒有錯,“就是做廣譜型的基礎培養,全世界的高校都是如此”。研究型大學如果陷入到某一項具體的產品研究中,那就不叫大學研究而叫企業研究了。而職業教育正相反,它“以企業崗位和技能需求為導向的,屬于窄譜教育”。從學校出來的學生很需要通過職業培訓來“為鈍刀子開刃”。他舉例說,韓國一個大學生畢業后一般需要花一億韓元(相當于人民幣八、九千元)和半年左右的時間參加職業培訓,否則也難以找到工作。
憑著在IT從業多年的經驗,李澤清認為,“一般來說,一個IT企業招聘員工有三方面的訴求”。一是理論素質,譬如IT的基本概念和系統的理論知識等。這在高校的教育中已經解決了。二是能力素養,也就是技能。這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是個弱項,因為沒做過項目。軟件公司常常會問“有沒有5000行的編程經驗”,多數學生連100行也拿不出來。三是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等。大學教育沒有這種課程,難住了不少大學生。所以很多IT公司都掛出了“應屆畢業生免談”的牌子。
針對這種情況,培訓機構中除了針對企業急需的技術開展專項培訓外,還增加了技能和職場訓練等課程。技能訓練強調動手能力,老師講課不超過40%,自己動手30%,企業級項目實踐30%。“我們的學生畢業時把自己做過的項目刻到光盤上給企業看,應聘成功率很高。”李澤清說。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職業培訓,這也是印度軟件產業成功的經驗之一。班加羅爾所以能成為印度的“硅谷”,原因之一是班市所在的邦府――卡納塔卡邦(相當于中國的省會)除了有120所院校之外,還有數百所從事各類培訓的職業學校,可以滿足企業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中國的職業培訓市場也正在快速發展,很多軟件職業培訓學校推出了定單式培養模式,即先與公司簽訂合同,你要什么人才我培養什么人才,受到了企業歡迎。但一個新市場的發育難免魚沙混雜,需要強化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否則“歪嘴和尚”多了,一本很有潛力的市場經也可能被念得無人問津。
企業培訓,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解扣IT職場的“死結”,不只是專業教育機構(高校和職業培訓班)的`事,也是用人單位即企業的事。有著“計算機輔助設計之父”美譽的美國學者詹姆斯.邁天稱,信息時代的企業經營幾乎沒有秘密可言, “唯一的優勢是你得有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并能夠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這便是“學習型組織”的由來。
“學習型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征,便是對員工不間斷地培訓。據說在微軟,新產品的開發是幾個小組交替進行的,前面一個小組開發成功就撤下來,再由后面的小組頂上去做下一輪開發。微軟的理念是,開發了一個版本,這個Team的知識就已經過時,需要接受再教育了。
IT精英們所以對惠普、IBM、微軟這些優秀的跨國公司趨之若鶩,原因之一也是那里的培訓做得好,“就像黃浦軍校,每個人都有培訓機會,培訓實際變成了一種福利”;萜找晃粏T工說。招聘新員工時,對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高掛“免談牌”的多為國內企業,而很多跨國公司則歡迎應屆畢業生加盟,因為“剛出校門的學生是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張榮分析,國內企業冷淡崗位培訓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理念上的,“我不是學校,我只是用人單位”。另一個也是主要的一個,是怕做賠本買賣:我的培訓能收回成本嗎?他翅膀一硬就跳槽咋辦,“忙活半天豈不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張榮認為,缺少培訓文化,不只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也是國內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一個不具備學習型組織功能的企業,是難以做大做強做長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培訓并非為他人做嫁衣。要說跳槽的風險,跨國公司同樣會遇到,但他們比較大度,“你跳就跳吧,我該怎么培養還怎么培養。培訓是辦企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這么一來,那些跳槽的反而不跳了。因為人性中有感恩的需要。另外,那些跳槽者也會想:我在這個企業學到的東西,到了另一個企業不一定有用武之地。
【解開IT職場的“死結”[2]】相關文章:
解開簡歷寫作的誤區08-07
破解中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死結10-17
講解開店創業流程12-06
解開唯品會的物流模式03-09
職場禮儀中的電話禮儀2篇12-23
辦公室里的職場禮儀2篇08-26
職場禮儀的基本內容簡述2篇11-19
職場電話的接聽與撥打禮儀2篇05-11
矩陣三角分解開題報告范文10-27
職場人際關系的五大禁忌2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