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哲學與人生》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
在業余時間,我讀了一本對我非常有用和重要的書。這就是學會生活;年輕人必須理解的人生哲學。
俗話說:“做事三分,做人七分!蔽艺J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已經在這本書里表現出來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對兄弟、兄弟、父親、兒子的禮遇和孝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驕傲。最基本的是要文明、禮貌,不要罵人。
”沒有必要忍心傷害別人,也沒有必要阻止別人。一個人不應該聰明而直白,在處理事務時應該學會聰明而愚蠢。還有,一個人應該敢于承受損失,不要斤斤計較。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對待他人和自己的本質。
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我們年輕人來說。只有當我們掌握了與人相處的優秀技巧,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們才能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享受和工作。同樣,快樂、積極和健康的心態在生活中尤為重要。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有起有落。只有當你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它們,你才能在風云突變后綻放成功的花朵,而勝利的彩虹將在晴朗的日子里綻放。
當然,這一切的必要基礎當然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永遠不要為了工作和生活而努力奮斗。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是革命的資本。好好照顧你的身體,擁有強壯的身體素質。只有這樣,你才能乘風破浪,勇敢地攀登人生的頂峰!
我希望每個人都過上舒適的生活。在競爭激烈、專家眾多的環境中,我們立于不敗之地!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2
我讀了人生哲學枕邊書,其中有一篇文章講了這樣一件事。公交上,一位老奶奶上了車。人們立刻像條件反射一樣起來給她讓座,她禮貌推辭了一下笑瞇瞇地接受了。向讓座的人道完謝后,她回身一招手。她那生龍活虎的孫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竄上了座位,這回他沒和奶奶有任何客氣的意思便欣然接受了。
孫子沒有謙讓,當然沒有感謝他的奶奶,他覺得理所當然,在他奶奶看起來也覺得理所應當,可我想到的卻是對他奶奶都不會關心,謙讓一下的孩子。將來怎么能對別人關心,謙讓。車上的人把這位奶奶當作自己的奶奶,但她的`眼中只有孩子,她的孫子。她用她的實際行動教育了孫子:“你最重要,你最珍貴,你只要照顧好自己我們就高興,哪怕你從來關心的就只是自己;奶奶這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她用這自以為偉大無私但實際無比自私的愛,讓孩子喪失了感恩之情。
古話有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所以,我們要知恩感恩,這些“恩”包括父母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3
人生就像比賽,勝出的人可以“觀戰”,其余的人只能繼續在這場比賽當中努力。毫無意外,李嘉誠就是那個先于我們勝出的人。通過《李嘉誠的人生哲學》,讓我們一起學習勝出者的人生哲學,讓我們在人生這場賽事上能夠勝出。
眾所周知,李嘉誠是位及其成功的典范任務,他創造了白手起家的神話,一個年輕人,赤手空拳,毫無背景,就是憑著一股干勁,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小小的銷售員,創造了自己的事業王國。并且在短短的十年內成為了亞洲首富。對我們這些正在努力的年輕一代,李嘉誠無疑是我們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李嘉誠曾經說過:“每一個人都有巨大的夢想和高遠的理想,有的人會成功,有的人卻失敗。差別就在于如何讓成功能夠更上一層樓,如何在失敗中反思自我,在逆境中轉敗為勝!辈涣私饫罴握\的人,只看到了他的財富,但是我們更應該深入的了解的,李嘉誠在商海的幾十年沉浮中,積累的不止是財富,還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精神世界。
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只是教你如何獲得財富,我覺得你就錯了。財富只是人通過努力得來的成就,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像李嘉誠一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李嘉誠曾經說過:“百年之后,我不想帶走什么,但我一定要留下一些東西”。他想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我想只有李嘉誠自己知道。但是如果我是李嘉誠,那么我想留下的就是我這一生的閱歷,經驗以及正能量。李嘉誠的經驗告訴我們,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志。你要知道你想做什么,達成什么效果,才能想辦法去開始做些什么。其實,志向就是人生的一個精神寄托,當你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支持你不放棄,走下去的原動力就是你的目標。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在通往我們成功的路上,必然有許許多多的困難險阻,那么我們一定要吃苦,還要會吃苦。老人們經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一份成功的來之不易,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磨難。這個世界上,凡是能獲得成功的人都是能吃苦的人。所以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不應該害怕吃苦,更不能改拒絕吃苦。吃苦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磨難,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提升。
為了夢想,為了成功,一定要拼!上帝創造人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一輩子追求的`就是使自己更加完美的過程。俗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每一個人在人生當中都遇到過困境,也會遇到機遇,成功者克服困境,抓住機遇。失敗者放棄機會,錯失機遇。亞洲首富李嘉誠也成就碰到過很多問題,我想之所以他能成功,不是他有多強,有多好運。而是當他面對問題的時候,他選擇了和我們不一樣的處理方法,所以他成功了。
有這樣一件事情,李嘉誠還在開塑料花廠的時候,有位歐洲批發商看中了李嘉誠的企業,想大量收購,可這時剛好李的企業資金發生了問題,所以那位批發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帶一個條件,那就是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做擔保。李嘉誠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結果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第二天連忙去和那個批發商交涉,他用自信而執著的口氣說:”請相信我的信譽和能力,我的原則是做長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銷,互利互惠”。批發商微笑的說:”我早已找好一個擔保人了,那個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長江公司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這個事件當中,也許很多人會因為找不到擔保人而放棄了這樣的合作機會。而李嘉誠偏偏不認命,他抓住了客戶的心理,給出了一個很好了結論:“我的信譽和能力就是最好的擔保人”。這么有想法,肯努力的年輕人,我相信任何人都會給他一個機會的。
李嘉誠的勤奮好學,深深觸動了我。人家工作8小時,李嘉誠就工作16小時,賺到錢就買書來學習,不懂的東西就一個勁地探究。李嘉誠曾做過茶樓跑堂,鐘表小工,也做過推銷員。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鐘調快10分鐘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調快時間的習慣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時間的前面。
李嘉誠的經歷堪稱傳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這與他的勤奮,責任感和誠信
是分不開的。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全是靠勤奮工作,不斷奮力而得成果;第二階段,雖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笨梢娗趭^在每個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關鍵所在。
雖然李嘉誠勤奮,好學,但是在他商海的幾十年,我們也應該看到他良好的心態。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任何事情隨時發生,面對福禍的時候,一定要泰然自若。一個良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良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苦難,一個良好的心態,可以使你的事業免去了很多人為的障礙!正視自己,正視困難,這樣才能在逆境中轉危為安。
李嘉誠先生十分喜歡打高爾夫球,曾經有人問他,為什么喜歡打高爾夫球?他是這樣回答的:人生就像打高爾夫一樣,如果第一桿打的不好,在打第二桿的時候就一定要保持鎮定,做好計劃,一桿的好壞雖然對結果有影響,但并不決定結果。人生亦是如此,有高有低,身處逆境的時候,更要學會思考和應對。
從李嘉誠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可以看出,環境的作用確實是巨大的,因此不斷學習以適應環境,進而創造新的環境,是一種最重要的能力。李嘉誠能夠在艱苦的環境面前,面對現實,轉變觀念,懂得拋棄自己那些不合時宜的東西,吸收新環境中優秀的東西,這才適應了陌生的環境并在其中建功立業,在這個意義上,與其說香港改寫了李嘉誠的人生之路,造就了一代商界俊杰李嘉誠,不如說是李嘉誠適應了香港、戰勝了香港。
不要抱怨你的生活有多么的辛苦,不斷地適應環境,才能征服環境!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4
魯迅先生曾說,“不值得讀兩遍的書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讀!比欢F在人們讀的書多是只夠讀一遍的書,書雖然多卻很能挑出一兩本有品味的,值得讀兩遍的書來,但《哲學與人生》卻是例外。
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在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學的定義:哲學的原意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說,“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币虼,看此書與其說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說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并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里,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里,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經驗有時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現內涵”。一個人假設碰到一種情況或一種經驗,但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不知道這種情況和經驗是什么,也無法去處理,沒有體會也沒有心得,更沒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為對照,幾十年的人生雖然經歷很多,但用言語表達出來卻很少,對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無視,仿佛一生都是很蒼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樂和痛苦。
“人類的典范,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著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心,因為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边@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并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痹诮榻B道家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欲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里,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欲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里輪回。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優,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極為匱乏的社會里,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系。經濟和科學屬于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對于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盡贊同,但由于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于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一個人對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為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秘,而這些奧秘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奔热皇菉W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說的許多東西又是那么正確呢?
書中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此摘錄下來,做為對自己的勉勵,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5
這本書和我之前看的大前研一的書都不太一樣,有點像自傳,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處世態度結合起來。
整體看起來比較平淡無奇,可能是我最近看了不少他的書有關,類似的說法或多或少的,我在其他書上都看到過。
不過他認為日本戰后企業經營最強者是雅馬哈的川上源一還是比較新鮮的,他總結出了川上成功的`三大因素:
理智的好奇心
行動能力
向產業化發展
在我看來,這是一套流程。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但是還能保持理智的觀察思考;然后才去行動研究,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最后從中賺錢。真正的企業家,創業者的能力啊。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6
在書的序言中,就有一段非常發人深省的話:只有走過人生廣闊領土的人,才有資格談人生的真諦;只有滿懷坦誠的成功者,才會給我們以真實的人生教益;只有親歷過人生苦難的人,才能跳出苦難看人生;只有用理性指導自己人生而又不憚躬耕實踐的人,才能講出人生的理性。這段話我也是作為警句勉勵自己,人生總有失望迷茫時,意志消沉時,這個時候不妨多留意身邊,看看碧藍的天空,清澈的流水還有樸實生活的人們,以前不曾在意的細節,可能都會讓您覺得非常美好,特別的感動,當然,如果這個時候可以讀到一本勵志的好書,那不僅豁然開朗,幫助你走出困境,而且教會你積極的生活態度,《我的人生哲學》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作者作為一個領域中屈指可數的領導性人物,沒有夸夸其談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也沒有經歷過坎坷人生標榜自己的'偉大,而是以非常謙卑的態度,以:我是學生來自居,強調學習是生命的主線。這讓我非常羞愧,雖然告別校園才幾個月,但是我以我不再是個學生,來表明我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人,總認為已經告別了考試年代,完成了學生的任務,以后學習對我來說不再是主業,而是閑暇空余時的充電。但是讀了這本書,我很大的收獲就是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學習,并不是讀書才是學習,一切經驗體驗都是學習。不僅僅新體驗新經驗是學習,老體驗的重復也是一種學習,溫故而知新,所有的“故”里都有你未發現的新天地新可能新感覺。“我是學生”并不是作者的一句空話、大話,這是他平時實際生活的行為準則,又是對自己一生的客觀評價。書中,作者運用自己的生活經歷,佛學禪理,寓言故事等等一些寓含哲理的寓言小品來闡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梢哉f,知識改變了他的命運,在逆境中,不斷的學習給予作者力量,自尊,快樂,生的希望;在順境時,不斷的學習讓作者保持清醒的頭腦,即使有所建樹,也不自命精英,自我膨脹。作者一生都以謙卑的態度,在讀書中,生活中,把每個人當作老師,每個地方當作課堂,每個時間當作學期。
現在的城市生活緊湊,壓力又大,人們常常在精神極度緊繃后感覺空虛無聊,電視網絡只能讓你疲乏的身軀更加疲乏,你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坐在電視機旁盯著熒屏許久,但是回過頭來卻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這個時候,不妨感受下作者所說的閱讀的快樂,至少不要讓無聊成為你生命的底線。我想,久而久之,倘若你真正做到在學習了,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不僅無聊不會來找你,而且會收獲到學習的快樂,領悟到生活的意義。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7
讀了《哲學與人生》,受益匪淺,現從三個方面淺談下自己的讀后感悟。
傅佩榮老師說“哲學是必需的”。我們人類天性之中都有哲學的傾向,每個人內心都希望自由,能夠做自己,擺脫各種限制與壓力,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喜悅。而要到達這種境界就需要愛好智慧。愛好智慧就需要我們超越感性限制,發現真理,并積極印證,而這些的首要根底就是培養思考習慣。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明白了培養思考習慣的重要性。
一個人如果沒有思考的習慣是絕對不可能具有獨立的個性。遇到事情都喜歡憑著本能的感覺立即反響,而且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我以前就是一個極不愛思考的人,懶惰喜歡依賴別人。從小就按部就班地十分自然的承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知道高一的時候,同學問我為什么我如此努力第學習,我才醒悟我學習只是因為我習慣地認為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是我應該走的路,但是從來沒思考我能用學到的去做什么。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發生了事情總是潛意識里看被別人的反響,讀書時也總是立刻信以為真。而現在我明白沒有思考的人生是空洞而盲目的。只有學會思考,遇事冷靜下來想清楚并在無疑處有疑才能有所發現和收獲。
只是會思考也是不夠的,人生的問題是需要我們去印證的。正如傅佩榮老師所言,人生是需要體驗的。如果光是表達各種道理與格言,而沒有自己去體驗的話,到了最后還是只能在知識的迷霧中打轉。
對于人生,哲學的思維,是可以帶著我們的生活走向更加光明的地方;對于哲學,人生的路程是修行和體會的過程。兩者在我看來,密不可分。
本書作者傅佩榮,哲學系教授。最早開始認識這位學者,是在網上看到他在上海圖書館的一次講座《活出入道的生命智慧》。記得當時他曾為一位觀眾解釋莊子的一句話:化無用之用為大用。在我看來晦澀難懂的古話,教授卻能很簡單的舉例說明把它解釋的很清楚明了,至今記憶深刻。如果我們只把我們認為有用的東西留下,把其他認為沒有用的東西丟掉,那么這個唯一有用的東西也會變得很無用。被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反而是很寬泛的,能帶給我們喜悅的,雖不被人們重視卻能成為大用的。雖然解釋的話語只是寥寥幾句,讓我著實非常佩服。不愧是被哲學家稱贊為:一個優秀的哲學教師的本領不在于讓學生承受他的見解,看到他多么的有本領,而是讓學生們收到他的思想熏陶,是思想始終處于活潑的狀態。
寥幾句,讓我著實非常佩服。不愧是被哲學家稱贊為:一個優秀的哲學教師的本領不在于讓學生承受他的.見解,看到他多么的有本領,而是讓學生們收到他的思想熏陶,是思想始終處于活潑的狀態。
在本書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談到了儒家的風格,價值觀。提到儒家,我們的第一慣性思維肯定是會聯系到孔孟?鬃邮菦]有什么著作的,一般是他的學生去把他的話語出來,找出其中一貫的思想。但孔子一直覺得沒有人理解他懂他。直到第五代孟子的出現,在寫著作的時候才算是最貼近孔子的中心思想,加以自己的發揮,將其名為“仁政”。只有上面行仁政,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安樂。而孔孟的核心思想,即人文主義,人與人適當的關系。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就是人可以弘揚理想,卻不是靠這里想來弘揚人?梢娢覀兊纳钪斜仨氁3种冀K的理想。并且是自愿有這樣的理想,并且很自覺地沖著這個理想而去努力學習,生活。發自內心的去做一些為了理想的奮斗,這樣才有意義。 在本書中,也解釋到了人并不是本性善,而是本性向善等理論。正如善與惡,其實都是價值上的概念,而任何價值的呈現,都是自由選擇的前提。所以在我們特別小的時候,我們是沒有方法評價理性的思維做出選擇。對于這點,性本善就無法到達。等我們長大以后,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我們會面臨著善和惡兩扇大門的選擇,所以在我們做事情時候,很可能會至善,也可能是變惡。到此能看的出本善這一點是無法得到驗證的。但是不管多么兇惡的人,他都會有善良的一面存在心底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人無完人,同樣的,也沒有完全惡的人。
由此可見,哲學一個看起來枯燥無味的話題,需要充滿活力,思維跳躍有趣,才能將這些無味難懂的文字化做我們生活中的指引。而讓人產生興趣就需要對凡事保持好奇的態度。哲學就是培養智慧,發現真理,然后來驗證真理的過程。這些理論都結合了很多實際,淺顯易懂,但卻能從中捉摸出一些人生的大道理供我們參考,同時也能感受到很多作者的思維。
讀過這本書后,我想我能更好的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規劃和設計。把這些哲學的思維,更加實際化的運用到平日生活中。讓自己做一個很充實,有理想,有底蘊的青年,更加深刻的去體會哲學的思維。
以上便是我的讀書感想。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8
人的一生,從出生時懵懂無知的嬰孩,到慢慢被灌輸各種能力和思想最終長成適應社會的人。在這之間,我們困惑過、探索過、想過解決一些疑問———關于自我,關于人生,關于世界。我們為何出生而死后又是否會去向另一個世界?我們每天接受的快樂和痛苦到底有何深意?人生在世,于自己于世界的意義何在?讀過傅佩榮教授的《哲學與人生》之后,我感覺受益匪淺。終于,我對這么多年來藏在內心深處的困惑有些許的領悟,這本好書就像一扇門,推開門另一邊就是光明。
在還沒有接觸到“哲學”這個概念的時候,“哲學”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既抽象又空洞的詞匯,以為“哲學”之深奧非常人能理解,只有思想之大者才能談及“哲學”?催^此書以后,終于發現原來哲學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個角落,生活中處處是哲學。關于哲學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古今中外無數思想家探索自己眼中的哲學。書中從個二十四種不同的學說理論來幫助讀者認識“哲學”。
如同書中提到:“真理能帶給我們自由,科學給予我們知識,只有哲學才會賦予我們智慧。”哲學中所談論的愛,重點是友愛。
友愛溫和而理性,是我們對于智慧比較正確的態度。智慧的兩個特點是“完整”和“根本”,一如我們探索知識和真理的目的。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而回歸根本的過程,如四季交替,幾世輪回,落葉歸根。
在對哲學的認知中,不乏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我最贊同的是《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學。
書中寫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者,天地之大本也!拔曳磸偷乃伎迹X得生活中很多時候是需要“中庸“的態度的。從最根本的人體養生學中的”陰陽結合“到生活處世的態度,我們知道只有平衡才能更好的發展。我是一個在生活中不緊不慢的人,沒有急功近利的心,有句話叫”欲速則不達“,對我而言慢即是快,有時候過火反而沒有預想的效果。
而我們之所以探討哲學,是為了更好的詮釋人生,提高人生境界。因此,書中又給出了許多關于人和人生的理解:詩人會覺得人生像一首詩;革命家會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戰斗;消極的人會覺得人生就是痛苦和無聊;而樂觀的人會覺得人生更像是贊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真是如此,因為個人閱歷和領悟不同,見解就因人而異。
“人是向死而生的。”
這是海德格爾的觀點。人的一生從出生一刻就是要通向死亡的,沒有人可以逃過死亡這一最終判決。既然已經知道最終的命運,那么這之間的生命,更是像生活。
就像大家在等待世界末日來臨時的反應,我們拼命的做自己之前所渴望做的事,看完某本書,找喜歡的人告白,吃所有之前想吃的食物,去一個夢里見過的地方旅行。若不能求仁得仁,那就向死而生。每個人都在精心準備著,在用一生的時間尋找屬于自己的死亡之前的夢想,并努力的實現。就算知道最終會死亡,也要好好的留下曾經活過的證據,這樣才不枉此行。我認為這才是人生的態度,在有限的時間里創造無限的價值,抱著每天都更接近死亡的心而活。
書中提到:“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抱著什么態度面對這個世界?這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哲學是以提高人生境界為目標的.學問,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學。它講的是人對世界的態度,講人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薄叭说囊簧浅錆M矛盾和痛苦的過程,哲學就是教人以經得起痛苦和磨練的人生態度之學!
我走過那時,十五六歲的迷惘和虛妄,回想那些光陰,就像剛下海的水手身處茫茫的大海中,不知道漫漫旅途飄飄蕩蕩的意義。
接觸到的這本書讓我懂得,有時候“哲學“也是一面鏡子,透過它你能看到那個靈魂深處的自己。如此更能堅定自己的內心,做到堅強而淡定的面對人生重重考驗,懂得人生在世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
經得起痛苦和磨練的人生最終會發出迷人的光芒,而這一定是伴隨著傷痛和結痂,最后凝結成對人生的領悟。有時生活帶給你的感悟如柳底飛花,細碎而輕巧,只有在某一刻恍然大悟,才懂彼時那不經意間的一瞥有何深意,這就是屬于自己的哲學。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9
史玉柱之所以人生成功有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具有一個企業家應有的擔當和責任。第二、無人能敵的營銷意識。第三、重執行和結果的管理方式。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只做一件事情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史玉柱東山再起這20年,就只做,了兩個產品,腦白金和征途。真是專注到了極致,對于普通人來說,成功之道無他,專注,專注,在專注,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那么自然就可以比那些分散精力的人走的更遠。
我很喜歡史玉柱的這樣一句話,初中水平跟博士后沒啥區別。只要能干就行,我一直是這個觀點,不在乎學歷,只要能干能做出貢獻就行
對于新時代國家政策給予多項優惠的'大學生創業而言,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機遇總是給有準備人,不在機遇中橫空出世,就會再錯過機會中沉沒或者被淘汰。創業,你準備好了嗎?如果你創業者必須善于發現新生事物,并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探求欲;必須敢于冒險,即使沒有十足把握,也應果斷地嘗試。已經走在路上的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我們的每一步只要走的堅實、人生終將會精彩。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0
11月1日把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干法》看完了。是繼《活法》、《心法》的最后一本。三本書很好地教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怎么樣工作,如果更好的成功。
《干法》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關于工作的。要熱愛工作,畢竟工作才有錢賺;要投入的工作,而不是混日子,畢竟混來混去是自己的人生;要持續的工作,要珍惜時間,要出色地完成工作,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創新更好地完成工作。
生活中,要定個高目標,向著目標不斷努力。始終保持正能量的心態,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堅持下去。剩下的交給時間,時間會給出答案,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一切都會成為現實。
書中講了很多道理,的確是這樣的。有個朋友,他專注善于鉆研,心態而且好。在當業務員的時候,就頗受領導器重,當了主任以后,更是善于鉆研。很多人不懂的問題,其他主任可能不知,但是他總是可以信手拈來,可見專注精神多么的可貴啊。
讀書是為了明事理,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經驗或經歷,讀得多了,懂得多了,看待問題角度就不同了,就更全面了,解決問題就相對簡單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好地做自己,并能更好地生活。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1
哲學的本質是什么?哲學的本質是思考和學習學。學習是主動與知識互動的結果。學習只能由自己完成,老師沒有辦法把知識塞進學生的腦子里。學習不是單純的被動接收、學習不是簡單機械的記錄、學習不是信息和資料的堆砌。學習就是"煉制新概念"的過程。學習就是自我發問、學習就是和現實對質、學習就是與他人對質、學習就是自我表達、學習就是辯論、學習就是建立網絡。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沖突、質疑、爭論和接受的過程。學習就是改變自己的先有概念,形成新的概念。學習就是一個"解構"和"重構"的過程。解構并摧毀"錯誤的舊概念",重構并形成"正確的新概念"。學習就是學習者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接納新的知識,鞏固或者改變原有的認知,形成新的認知的過程。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
學習的本質就是解決自己的內心困惑,人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解決自己一個個內在的困惑和迷茫,每個人小時候都是好學的,為什么長大了不愛學習了,其實是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當教育不在以解惑為單一目的時,摻雜了太多的功利主義時,此教育已不再是彼教育,此學習也不再是彼學習,教育的目的變成了培養學習機器,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學習的目的也不在是解惑,學習的目的是現在考更好的成績,將來如何掙更多錢,當一切教育偏離了其本心,只會讓孩子更累更迷茫,學習也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學習中也逐步喪失了深度思考,只是通過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知識的積累加工機器,如果我們的教育不在是心靈的解惑者,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最終的結果就是逃離,也就是學習己不在是快樂,而是成為一件讓孩子痛苦的事。
我們研究哲學和人生是為了什么?我們做什么工作就研究什么樣的哲學人生。最終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2
這本書和我之前看的大前研一的書都不太一樣,有點像自傳,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處世態度結合起來。
整體看起來比較平淡無奇,可能是我最近看了不少他的書有關,類似的說法或多或少的,我在其他書上都看到過。不過他認為日本戰后企業經營最強者是雅馬哈的川上源一還是比較新鮮的,他總結出了川上成功的三大因素:
1、理智的好奇心。
2、行動能力。
3、向產業化發展。
在我看來,這是一套流程。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但是還能保持理智的`觀察思考;然后才去行動研究,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最后從中賺錢。真正的企業家,創業者的能力啊。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3
最近,拜讀了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一書。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宗明義的講述了哲學的有關知識,提供了走向哲學的途徑,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生哲理與人生境界。個人感覺,傅先生微言大義,其主要目的就如同在自序中所講的“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敝攸c不是普及一點哲學知識,而是引導我們審視自我、發現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作為蕓蕓眾生中的普通一員,通過閱讀《哲學與人生》,進一步懂得了應該怎樣更好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一要主動學習。在西方流行著一條“知識折舊定律”,即:一個人一年不學習,所擁有的知識會折舊80%。當前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知識不斷更新,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就我們民航發展來講,持續安全、民航強國民航戰略的提出,對民航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這些任務的探索者、實踐者只能是我們民航人,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不及時更新知識不但不能克服缺點,改進工作,而且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所拋棄,失去任職的資格和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當作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生活方式,帶著深厚的感情學,帶著實踐的`要求學,使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要注重提高政治理論學習的高度性,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質,以增強工作的原則性、預見性、創造性。要注重提高業務知識學習的系統性,熟練掌握本職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巧,研究民航發展的新情況,探討新的方式方法,不斷提工作水平。要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習的針對性,綜合運用各種有效學習載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學習監管知識、依法行政知識、安全知識,確保學習成效。
二要快樂工作。工作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課,人每天離不開工作,所以不要把工作當作負擔,而應該快樂工作。能否快樂工作,關鍵取決于心態。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善于調整自己的情緒,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當作對自己的獎賞;把自己的每一次挫折,當作一種歷練和考驗,以快樂的心情去完成它。要堅持事業為上、責任為重、工作為先,用心把簡單的、平凡的工作做扎實、做細致。要善于創新,按照民航上級的要求,結合轄區實際,不斷創新思維方式、工作理念和思想方法,確保工作成效。工作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當在工作中自己能力得以發揮和體現,得到了認可,你就會感到快樂。
三要健康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以寬容理解的心態面對家庭和生活,善待親友,真誠待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健體魄,注重心理調適,保持內心和諧。要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斷提高文化素養,脫離低級趣味,克己慎行,防微杜漸。要始終注重小節,以“螻蟻之穴,潰堤萬里”的憂患之心對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始”、“慎微”、“慎獨”、“慎終”,知所守、知所拒,不存偶爾、僥幸之心,永遠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本色。
四要和諧相處。首先要客觀的認識自己,只有對自己有一個全面客觀地認識,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所以,既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更要了解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大度容人,學會對人寬厚,要有容人之量。在工作生活中要學會求大同,存小異。對大事、原則問題要一絲不茍,不能讓步,但“不讓步”需講究策略,要千方百計化解分歧達成一致;對小事、非原則問題要糊涂一些,學會讓步,學會忍耐,以誠待人,人以誠待我,營造和諧的氛圍。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4
上午讀了兩章《哲學與人生》,作者是臺灣的傅佩榮。盡管買書的時候是在天已全黑的天橋上,但翻了三四頁便將我吸引——在選書方面,鄭淵潔有一句話對我購書方面的指導意義頗為深遠,他曾經寫:如果一本書在五分鐘內不能將你吸引,那么請把書放下。而這本書十秒內就讓我產生了興趣。加之作者是傅佩榮,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再加上他來自臺灣——我似乎有些地域迷信,人文、哲學、史地方面看好港臺作者,這方面的熏陶和背景,臺灣比內地厚重。
蘇格拉底:沒有經過檢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尼采: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愛因斯坦: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狗。——這句話用意不是在罵人,而是還要透過自己的知識體驗到智慧。
對待知識,我不喜歡又專又精,偏執的認定專精于某一領域,會放不開心眼。我喜歡又廣又淺,什么都知道一點點就好。對哲學以前也沒什么興趣,但自從不用再考什么馬列哲學,我的興趣便開始自然的生長。呵呵,看到愛因斯坦這句話,笑...原來無意中,我避免成為了一條狗:P
“哲學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這個字源于希臘文,是由希臘文中Philia和sophia這兩個字所合成的,意思是‘愛智’——愛好智慧”。
千古艱難唯一死。
柏拉圖:哲學就是練習死亡。
所謂練習死亡,不是真讓你去死哈,而是練習減少身體的控制程度,即是要讓身體的惰性無法對個人產生影響力,就好像死亡一樣!@點似乎與佛家教理有共通之處,剛才午飯的時候,我看著自己右小臂,忽然就想著:如果自己死了……心里頓時滋生出粘稠的舍不得,就連右小臂上那道淺淺的長長的傷疤都變得那么可愛,連失去它都讓自己難過!一剡^神來,忍不住的嘆息:自己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么放的下!
“希臘文中的‘真理’叫做aletheia,其意為‘發現’,即英文中的discover這個詞。由此可知,真理就是揭開、發現!
沒人能夠發明真理,真理從來就是存在的。有時我們聽不進別人的話,覺得別人的話沒有道理,事實上是我們先被個人成見遮蔽。如果能拋開成見,或許會發現,其實別人的說法也是能站住腳的!暗啦⑿卸汇!。
哲學是需要人生體驗的,哪怕是負面的。如果沒有負面的體驗,就很難對正面有所理解。就好像以前流行的羅蘭,卡耐基,后來流行的劉鏞、林清玄或者心靈雞湯之類的。我所讀的第一本貌似哲學書就是《羅蘭小語》,當時喜歡的`不得了,說是我少年時心靈指南也不為過,然后又開始讀卡耐基。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羅蘭小語,就會覺得實在簡單,我雖然寫不出來這些妙語,但在為人處世方面卻已是如此這般,或是升級版的了。
‘取向’的英文是orienttion,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是‘定為’,二是‘方向’。經由學習與成長,我們修正及調整,選擇 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方向),這就是價值取向。
當覺得以前看過的書已經不能滿足我,不能讓我贊嘆與恍然,這正是人生經歷的不斷豐富,且在遭遇了或好或壞的境地后,并不是笑過哭過就過去,而是動了腦筋思考為什么這樣,該怎么樣。我想以后都不用再看劉鏞等人的書(事實上,我只看過三兩篇劉鏞的書),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已經成型,不出現生死大劫難,很難作出大的調整,現在是不斷的微調,修正,以求溫潤。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15
學生問:“人生有什么意義?”
老師答:“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你可以不斷地詢問‘人生有什么意義?’”
開篇這個對話勾起了我對此書的興趣,這樣的回答真是有意思,不是確切的從正面來回答學生“人生的意義是什么”,而是側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回答等于沒有回答,可正是這個回答,顯示出老師的智慧所在。
翻開此書前,一直覺得“哲學”這門學科永遠和我沾不上邊際,覺得這種書中充滿著奧妙和深不可測的.智慧?墒欠喭旰,我的思想有了180度大轉彎。原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套哲學理念,和哲學家們的區別在于,他們將他們的所思所為系統的呈現給了眾人,讓大家明白他的做人道理;而我,盲目的在成長中成長著,此刻,借助一張張紙上的字,來認識自己,分析自己,從而做好自己。
哲學源自希臘的“愛智”,不是擁有智慧,而是熱愛智慧。通過此書認識了柏拉圖、蘇格拉底、孔子、老子等哲學家及他們的哲學思想,說真的,傅佩榮老師的文字很吸引人,覺得句句都很有必要讀下去,對應著他的分析,將自己的行為與之對應比較,讓我發現原來自己的人生理念是偏向孔子的儒家風格,原來自己和哲學的關系這么密切。
閱讀時感受頗深,還不時告訴自己,這么一本充滿著哲學知識和智慧的書,只讀一遍是沒法消化的,以后有時間就應該翻開看看,慢慢的徹底將里面的內容吸收消化掉。也許遠大的人生目標還沒有在心中成形,可是具體的生活態度應該很明確,就是讓自己每一天都過的很踏實,也讓親人和朋友對自己感到踏實,堅實走好每一步,人生就會邁一大步。
這本書包含的內容太多,以至于翻到最后一頁,我就將書中的一切忘得干干凈凈,可是,它明明影響著我。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哲學與人生》的感悟02-17
經典哲學人生感悟語錄04-02
哲學性人生感悟句子04-02
人生感悟哲學性格言04-02
人生哲學感悟句子10-26
關于人生哲學的句子12-07
哲學道理人生感悟句子03-10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01-01
有哲學道理的人生感悟句子03-07
有關人生哲學經典語句個性簽名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