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培養能在國民經濟建設、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的開創型、復合型高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門人才為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并能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做出開創性的成果。
碩士研究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內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出符合專業培養方案的學習計劃,并逐步參與導師指定的課題工作,要求有足夠的文獻閱讀量,并在第三學期末或第四學期初做好碩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在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時,應發表一篇及以上和所研究課題相關的學術論文。
二、學習年限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的基本修業年限為2.5~3年,最長修業年限為6年。除了特別優秀的學生,一般不得提前畢業。
三、研究方向
1.高性能并行計算機體系結構
2.分布式并行處理技術
3.嵌入式系統
4.網格計算及應用
5.多媒體計算機系統
四、課程設置
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課程分為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兩大類,學位課一般以課內18學時為1學分,研究生在答辯之前,必須修完34—38學分。
(一)課程設置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研究生教學計劃》(附后)
(二)必修環節(不計入總學分,單獨記入檔案)
1.學術活動(1學分)
研究生學習期間必須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做兩次以上文獻閱讀報告(其中一次可結合開題報告進行),經導師簽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請論文答辯時一并交院研究生工作秘書。
2.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2學分)
研究生參加教學實踐內容可以是助教、助研、助管或指導本科生論文等,課內外時數以120小時為宜,由學科負責安排。
研究生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每次活動均要求研究生寫出書面報告,內容包括思想小結和技術報告兩部分,由導師或有關教師對其進行考核,給出評語和成績。
要求研究生在國內公開出版的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一篇及以上內容與本人研究方向有關的論文或完成一項有實際意義的成果。
五、培養方式與方法
(一)研究生的培養采用導師負責與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二)導師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因材施教,根據研究生的具體情況,于新生入學一個月內,制訂出個人培養計劃。在課程學習基本結束后,按研究生中期篩選規定對研究生進行全面考核。
(三)充分發揮導師和研究生兩方面的積極性,采取研究生自學和導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
(四)課程講授采用啟發、討論式,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將理論課學習和科學研究,工程實踐相結合,加強研究生實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要求本專業研究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具備熟練的編程、測試能力,應特別重視計算機技術與行業技術相結合的能力。
(五)在校、院領導下,研究生導師成立導師組,會同有關教研室對研究生政治思想、學習和科研進行全面管理,保證培養質量。
(六)培養方案要嚴格執行。
六、個人培養計劃
每個研究生都應該制定個人培養計劃。根據本專業培養方案、課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本人的具體情況,由研究生指導教師組織有關人員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養計劃應對碩士生學位課、選修課、各學期學分分配、考核方式和期限、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學術活動、文獻閱讀、學位論文選題范圍、預期目標及進度、科研工作等做出具體的要求和安排,于新生入學后一個月內將個人培養計劃交研究生處備案。
七、學位論文與答辯
(一)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要注意文獻查閱及綜述、開題報告、實驗設計與組織、實驗數據處理、邏輯思維與理論分析、計算機應用、論文寫作與表達能力等諸方面的培養,尤其是其獨立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并注意培養研究生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學風和科學態度。
(二)學位論文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論文課題應具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要與經濟建設相結合。
(三)要在查閱文獻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內容包括:選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計劃及目標、主要技術(理論)難點及擬解決方案等,制定出具體的論文實施計劃,經專家組研究同意,報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后,交學院研究生教學管理部門存檔。
(四)碩士論文水平,要看其內容是否有獨到見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論或實踐方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或本門學科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設計”、“報告”類型的論文應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及一定的工作量,能及時反映出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學位論文必須由研究生獨立完成,合作項目應明確以本人為主完成的部分。
(六)論文工作中期檢查。為確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質量的碩士學位論文,應于第五學期末組織有關人員就研究生論文工作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七)學位論文完成后,由學科按規定程序組織論文答辯,提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意見,并將所有申報材料整理好,由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簽字(一式三份)后,上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