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和1月,高中新學期開學前,都會有一些新來的國際留學生加入到本地的高中學校學習,這中間絕大多數是從中國來的學生。我每年都在這個時候去幫助這些小留學生們熟悉本地學習和生活。面對這些十幾歲的大小孩,我常常佩服他們的勇氣,佩服他們父母家人的勇氣。因為我自己也有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我不禁反問自己能否有膽量把她們放出去,漂洋過海,去一個語言和文化迥異的地方。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從這個年齡走過來的,回想一下當初的自己或是身邊的同學,就會發現不少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有一股要離開父母離開家,自己出去闖世界的雄心壯志。有的人有條件去實現這個夢想,有的人則沒有機會和條件。
每當有人問我出國好還是留在國內好,我向來持“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的觀點,而且,只要自己做出選擇,就要努力走下去,F在低齡留學現象越來越普遍,不少家庭都有條件讓孩子在十幾歲時在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碰撞下拓寬視野,擴展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好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是在大學畢業后不久自費留學英國的,那時的留學生和現在的小留學生完全不同,需要自己打工掙學費和生活費。和現在的小留學生們提起這些,他們好生羨慕。“太酷了,不花家里的錢,我們也想這樣。”
其實,我們那時可不是為了酷,而是被逼無奈,F在的經濟條件已經好到家長可以完全擔負小留學生在外學習生活的所有費用,還有通過中介或者親戚朋友幫助找的寄宿家庭和監護人。不過,從孩子們那句話里也可以感到,他們希望自立的意識。
初到異國他鄉,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是我們每一個在外生活過的人都遇到的障礙,小留學生們也不例外,特別是他們來到后馬上就要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高中的選課,是讓孩子們感到最困惑的一件事。
據我所知,安省公立高中的學校里都有課程輔導老師,專門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當然也包括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課程,所以,到那里尋求幫助和指導,便可較為順利地做好選課這件事。
初來乍到,離開自己的親人不說,如果是寄宿在非華人家庭里,孩子們一日三餐就要以西餐果腹了。從小吃中餐長大的孩子有的能很快適應,有的則還需要時間,這對身體還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們來說確實是不小的挑戰。
雖然孩子們渴望獨立,但畢竟年齡尚小,還不到18歲,也還需要有監護人監管。因此,任何問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的,既不要憋在心里形成心理負擔,也不可擅作主張,而是應該與大人們開誠布公的及時溝通,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們的人身安全也十分重要。我在一次和其他老師一起組織新來的國際留學生們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突然發現隊伍里少了一個學生,幾個老師輪流點人頭、確認人數、核對人名單,才算查出少了哪個學生,再找出他的手機號,甚至還通知博物館廣播一下尋人啟事,最后總算聯系上。
原來他因去上廁所而和我們走散,之后,不慌不忙地找來一張博物館參觀圖,自己游覽上了?吹剿魺o其事的樣子,既感到欣慰,也有擔憂。因為加拿大也存在著不安定的社會因素,這些孩子們獨自在外,一定要有相關的自我安全意識。
此外,還要有自救方面的常識,甚至遇到火災等意外時的自我保護。本地長大的孩子從小就都有這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剛到這里來的學生們也應該具備相關知識,避免悲劇發生。還有就是對各種規章制度的嚴格遵守,對法律的敬畏,都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