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活苦樂參半
2012年,通過語言、技能、綜合素質等層層選拔,武漢交通學校首屆中德班的6名男生,踏上了德國留學之路。在遙遠的異邦,小伙子們被分配在vechta和leer兩座城市的汽車4S店或修理廠實習。
彭星今年18歲,是留學生中年齡最小的。他告訴記者他們每周工作5天,每天8個小時,下午還有下午茶時間,每月可得到400歐元的生活補助。半年的時間里,小伙子們走遍了大半個德國,補貼盡管不高,但足以應對日常生活的支出。
小伙子們感到,國外的汽車技術更新較快,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自如地應對工作。工作時,經常會有技術指導人員將大家召集到一起,學習新的技術或是攻克難題,“人人都要說說自己的看法,還要動手操作”。“在德國工作很開心,德國人雖然嚴謹但是懂得享受生活,這讓我們覺得輕松。”小伙子們說,盡管他們能夠較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但他們還是經常夢見親人,以及家鄉的熱干面。
洋師傅一樣壞脾氣
在國外實習和國內一樣,都有師傅帶著,師傅有一個共同點:壞脾氣!李威第一個月跟了一個大塊頭德國師傅,有同事提醒他:這個師傅是廠里技術最好的,但脾氣也是壞得出名的。盡管李威小心應對,但一點小事,還是會惹得師傅大發雷霆。“我能做的就是笑著看著師傅,師傅教技術時,我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一個月后,李威發現,師傅對他的態度明顯改變了,經常手把手地教他技術活,語氣也柔和多了。李威離開德國時,師傅還勸他留下來。
半年實習后,三個小伙子因為表現出色,均獲得了實習單位的挽留。小伙子們考慮再三后,還是選擇了回國,“雖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但我們真的很想家!”
中國學生實踐無優勢
人走出國門,總會重新審視自己。李威覺得,中國人的吃苦耐勞還是舉世公認的,理論基礎很扎實,接受能力也快,但是動手實踐能力的確令人汗顏,“在國內時,大家都說中職生的動手能力強,但出了國,才知道自己的動手能力真不算強!”
德國漢諾威中國中心機動車項目專家阿梅隆,是交通學校聘請的外教,在這一點上他表示認同。他說德國家庭的汽車擁有率較高,每家的孩子從小開始,就在父母的指導下擺弄汽車,小毛病幾乎都能動手去修。此外,德國的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校生2/3的時間是在企業里度過的,他們畢業時找工作,由實習企業論證,德國的技能人才很過硬。
盡管有了留學經歷,小伙子們并不認為身價就漲了。他們均表示,回國后還將繼續學習德語、磨練技能,將來到德資企業工作,或者申請去德國上高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