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回國途中,巧遇一位同在澳大利亞讀大學的同學方某。方某在國外讀大學已好幾年,他講的一些事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其中一句話印象很深。他說:“出國的目的不單是求學更在于磨煉自己,打工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不打工的留學生活是不完整的。”
我們這一代留學生是幸福的,不像早先幾代留學生,父母花錢送出去后,學費、生活費大多靠自己掙。父母在送我們出國之前,就已經把學費和生活費準備好了,打工的目的在于賺零花錢。我去澳大利亞留學的大半年時間里,除了學習和領略當地風情之外,一直沒有想過要找一份工做。這次在國內舒舒服服地過完一個月的假期,我重新回到澳大利亞,安頓好學習和生活以后,就開始尋找工作。
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常教誨說現在國內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要不斷充實自己。其實,國外競爭同樣激烈,一切憑真本事吃飯,連做咖啡、當保安、修水管都得持照上崗(拿執照之前還要花錢培訓)。我的一位同學因為有當地朋友出擔保信,才找到一份鐘點工做。就連最普通的工作———端盤子,也不是容易找的。洋人餐館給的薪水高,可是幾乎不請中國人;中國餐館薪水不高不說,由于大多是香港人經營,顧客也以香港及東南亞人居多,招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會說粵語,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障礙。洗碗工和廚房雜工是不請女生的,因為這些活連許多男生都吃不消。有一次和朋友開車出去玩,經過一個大農場,正是采摘草莓的季節,農場需要請人。可是我考慮離市區太遠,交通不便,估計一天掙的錢還不夠付汽油錢,也就作罷。
幸運的是,在房東介紹下,我在房東朋友開的一家西餐廳找到了做工機會。餐館老板是一對華裔夫妻,因為做的是西餐,店里也沒請過中國人,但是善良的老板半試半請地讓我留了下來。餐館里的員工都是女生,一位自稱“公主”的廚師來自新西蘭,還有三位當地人。西餐的種類繁多,光是做三明治就有40幾種原料,廚師每天做的面點用料不同,名字也不一樣,還有沙拉、飲品,很多是我從沒見過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只能做一些打下手的活,比如收盤子、擦餐具、幫廚師配菜。這些活看起來簡單,可對于從沒做過工的我來說卻是挑戰。西餐用的盤子又大又重,刀叉也要擦得錚亮,連手印都不允許有。記得第一天用切肉機,我手上就磨出了兩個泡。店里有一位叫阿琳娜的員工,挺著懷孕9個月的肚子,做起活來卻比我還利索。還有一個叫卡羅琳的當地小姑娘,年紀雖然小,做工也比我強許多。說起來很慚愧,比比過4周就要生小孩的阿琳娜,再看看16歲的卡羅琳,難道連孕婦和中學生能干的活我都不能勝任?好在老板通情達理,知道我是第一次做工,原諒了我的很多差錯,有空的時候還會教我怎么做。老板娘也安慰說,這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這使我有了信心。我干了近一個月,現在不忙的時候開始做一些前臺的事,遇到不懂處,就問一旁的卡羅琳。
我從剛開始的一無所知,到現在不僅學會怎么做三明治、面包卷,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怎樣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從產前堅持上班的阿琳娜身上,從小姑娘卡羅琳和老板夫妻身上,我學會了一種生活態度:每一分收獲都要付出一分甚至更多的辛勞。
在我就讀的學校,當地同學幾乎都靠自己賺生活費,很多中學生也在課外打工。房東12歲的女兒周末到自家店里幫忙,已經存下了不少錢。在澳大利亞,孩子16歲成年之后開始在經濟上獨立,很多孩子還搬出去獨立生活。我的一位韓國朋友,爸爸是銀行行長,可他在澳大利亞學習期間也靠打工賺生活費。他爸爸很有錢,經常出國度假,對他卻“很小氣”,認為一個成年人特別是男子漢,就應該花自己賺的錢。想想自己以前在國內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早就到了成年,可無論心理還是生活仍舊處于青少年時期,經濟上全依賴父母,甚至還常常對媽媽“不知道賺錢辛苦”的訓導不屑一顧,認為花父母的錢理所應當,卻忽視了“勞動”、“獨立”的價值和意義。
在做工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誠信”、“勤奮”、“理解”的重要性。有一次和老板聊天,他說,之所以會破例留下我,是覺得我比較誠實。餐館里的活即使請本地人做也不可能馬上上手,需要一段時間學習和適應。老板先前也請過一些人,那些人不是偷懶就是偷錢,找一個可靠的員工對他來說也并非易事。因為誠實,我得到了一個機會,因為努力,我抓住了這個機會,更因為彼此之間的理解,我享受著這個機會。
很多朋友羨慕我現在的工作,也希望能在西餐廳做工,可又望而卻步:英文不過關。確實,面對一起工作的員工,面對顧客,英文不過關的話是難以應付的。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有些手足無措,主要是看不懂菜譜。但世上無難事,關鍵要用心,很多東西第一次不明白,第二次就記住了,再留意其他員工怎么說怎么做,自己也就慢慢學會了。打工時膽子也要大。有一次顧客來吃飯,老板娘在一旁鼓勵我上前服務,不要怕。小姑娘卡羅琳也總是在不忙的時候讓我幫客人點餐,然后站在一旁幫我。
以上送小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有個留學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