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位德國留學生分享的文科經驗分享,歡迎閱讀了解。
Mayer第一次看到“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這句話,是在《新聞理論》的課本里,像許多新聞學子一樣,當時的她隱隱的感覺到自己所在的新聞媒體領域有一份神圣的責任,那一年她大一。五年過后,Mayer坐在柏林洪堡大學格林中心的紅沙發上看著《Focus》在2016年的第二期周刊,本期的深度報道主題是跨年夜科隆大規模性侵。據報道,案件發生后的一天里,全德國只有Kölner Stadt Anzeiger和Focus Online兩家媒體迅速進行了反應,而事情的真相卻是在五天后才被連根拔起,劍指北非難民。此次德國媒體的集體失聲也讓Mayer一驚,原來在德意志,所謂的新聞自由也是有“Angst vor einem politisch heißen Eisen”。
不過如今Mayer已經不只在新聞的范疇里了,她在洪堡大學學的是媒介學,新聞二字幾乎很少出現在課堂上。從某種意義上她已漸漸疏遠了“鐵肩”和“辣手”的情懷。在每個國家,新聞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假如一個中國人在德國學新聞,那他就只能“呵呵”。
Mayer有個朋友中傳畢業,在漢堡大學讀了兩個星期的新聞與傳播。漢堡的第一學期的課程設置注重采寫編評,一開學業務課就是寫。今天長新聞改為短新聞;明天新聞資料給你,寫篇2000字報道。一周大概有三篇寫作任務,這讓一個剛考過DSH的外國人如何應付?Mayer跟朋友說:你去問問你們專業中國的學姐學長有什么經驗。朋友回答道:我們專業沒有同胞學長學姐。于是,Mayer的朋友就果斷轉學到杜塞學傳播,即使她當初為了申漢堡也是費盡心力。Mayer發現個很有趣的Paradox,那就是許多本科念新聞的同學,來到德國基本上都不會讀新聞。雖然在德國有很多學校研究生設有新聞學(Journalismus/Journalistik),可大家都默默的集體轉到了媒體學(Medienwissenschaft),傳播學(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或者公共關系學(Public Relationship)。
大家放棄新聞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語言是最大的障礙;其二,新聞是操作性的東西。采訪寫作的基本功夫大家早在本科就已經練就,再說了,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小型廣播和電視。所以研究生階段得著重頭腦的武裝,多接觸社會,多看書,打開思路。也許這樣看問題才會更深,寫出來的東西也才能避免流于膚淺。從這點出發,新聞學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德國,與媒體相關的學科差不多都是限制性專業,一般好的學校申請時都附有幾個前提條件(Voraussentzungen)。比如說,英語B2以上水平,一些大學的網站都明確寫著要求申請者手頭有雅思學術類或者托福成績。為什么呢,因為上課時有很多資料是英語文獻,大學也會請英美的教授來開講座。又比如說,實習經驗。大部分學校希望申請者有一個月以上的實習經驗。還比如說,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