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以其具體生動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畫分析及對社會的清醒認識,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不朽之作。阿Q這一人物形象也成為世界文學人物中的一個典型。在些,我就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談點膚淺看法。
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1
一、“阿Q”誕生的時代背景
《阿Q正傳》是在新文學興起的時代誕生的。在那個內憂外患,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政府腐敗黑暗時代,阿Q這樣的下等貧農,在經濟上遭受殘酷剝削,在政治上承受著沉重壓迫,精神上蒙受著長期毒害,人格上忍受著種種屈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部分國民性格發生了扭曲,中國千百年來封建思想的落后性在這樣動蕩的年代暴露無疑。
那么,又是什么促使魯迅創作了《阿Q正傳》呢?
魯迅在留學日本時,正值日俄戰爭的爆發,當時一般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雖明知自己的祖國飽受戰爭之苦,他們卻不將日本人放在眼里,甚至說道:“倘非天幸,這島國早被我們滅掉了。”這些話讓魯迅看到了中國青年學生的妄自尊大,而回國后,國人對國情的麻木不仁更是讓他痛心,于是他立意要寫出這樣痼疾所造成的悲劇,來揭示國民劣根性,拯救國人思想上的危機。由此,“阿Q”這一形象便隨《阿Q正傳》誕生了。
二、阿Q落后性格的表現
(一)卑怯和奴性
阿Q的性格特點首先表現為卑怯和奴性。這一性格在“精神勝利法”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在未莊人的打罵中,“精神勝利法”是他生存下去的法寶,每次挨打后,他都會用“兒子打老子”等話語安慰自己,使自己忘卻被打的屈辱。久而久之,便麻木了,自然也認識不到自己的卑怯。在代表權貴的趙太爺面前,阿Q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被打了之后毫無反應,奴性十足。只有等趙太爺走遠了才敢小聲罵一兩句,又顯出其卑怯,如此形象,令人憎惡,同時也引起人民對自身良心的拷問。
(二)女人觀
阿Q的性格特點還反映在對女人的態度上。阿Q對女人,一面是輕蔑,一面是追求。對吳媽,阿Q認為他是“假正經”可是在床上卻時常聯想對吳媽的追求。對小尼姑,他更是不屑,甚至還動手調戲,可一天下來,他又細細回味調戲小尼姑的情感。這些描寫反映了阿Q身上千百年延續下來的男尊女卑思想,這樣的思想,與新文化運動中弘揚民主平等的思想顯然是格格不入的。
(三)革命觀
在革命的問題上,阿Q的認識十分膚淺。他認為革命就是“想要什么就是什么”,在他做的“革命夢”里,得罪過他的趙太爺,王胡,假洋鬼子等一概要殺頭,吳媽等女人和趙太爺家的錢財都歸他所有,而對于為什么要革命,革命為什么會被殺頭等問題卻從沒想過。試想,如果這樣的人混進了革命的隊伍,會產生什么樣后果?魯迅通過對阿Q“革命性”的描寫,提示了歷代農民起義不徹底性的根源,正是農民的自我性太強,沒有大局觀和長遠的眼光,只想自己當皇帝,這樣的革命怎能推動國家的歷史進程?
(三)旁觀者態度
還有一個性格特點,不僅在阿Q身上反映出來,在《阿Q正傳》中其他人的物身上也有表現,這就是旁觀態度。阿Q在縣城中曾看過殺革命黨,那時他只覺得是“嚓!一聲,好看,好看” !而沒有任何思索,完全是一副幸災樂禍的模樣,而等到自己因“革命”而被殺頭時,周圍圍觀的人也一樣麻木,如同看戲一樣,甚至有人叫:“好!”對于殺頭,阿Q等旁觀者,關心的只是被殺者“有沒有唱戲文”,這樣的態度,體現了人們的麻木不仁,如果這種性格的人多起來,如果這樣的人成為社會主流人物,國不久將亡矣。
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2
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性格的最大特征,也是他在現實中取得成功的秘訣是:無知膽大,頭腦簡單,做事不計后果,更不考慮道德、底線之類“婆婆媽媽”的問題。所以,他在“自卑與自負”的交替作用和正當其時的規則下莫名其妙地“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本書的故事和表達雖然隱晦,但作者的價值傾向卻十分清晰。從未莊的轉折和阿Q等人崛起的過程來看,無疑是對中國大陸曾經的粗糙乃至荒唐弊政的揭露和諷刺,是對極端拜物主義、精致利己主義思潮的批判,是對弱肉強食狼性社會的`鞭笞,是對道德的憂心,是對世人的警示。從這些意義上看,該書是當今中國大陸唯一一本全方位劍指中國社會弊端和荒謬規則的文學作品,也是對無底線發展經濟錯誤方略的諷刺與否定,是對三十年來的反思,是對健康價值觀的呼喊!
阿Q性格分析
1、架空的精神勝利
阿Q在當時的社會上沒有任何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一個弱者,經常受人欺辱,處處遭到失敗。但他卻不敢正視失敗,承認失敗,往往用精神上的勝利去掩蓋現實中的失敗。他常常被人打,每當遭打之后,他就在心里想:“現在的世界太不成話,兒子打老子!薄拔铱偹惚粌鹤哟蛄恕薄_@樣一想,打他的成了他的兒子,而他則成了別人的老子,他也就勝利了。在賭博時,他的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錢”被人家搶走了,遭到了失敗,但他卻“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臉上連打了兩個嘴巴”,雖然“熱辣辣的有寫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氣和起來,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別人一般”,他又“勝利”了。有時他挨了打,又被別人逼著自己罵成“蟲”,這似乎是“遭了瘟”,但不到十秒鐘,他又“勝利”了,他想自己是“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他以這個空洞的“第一個”而自豪。這種架空的精神上的勝利,遮掩了現實中慘痛的失敗。這種精神勝利法便得他無視欺辱,不愿去反抗欺辱,永遠安于被欺辱的地位。
2、盲目的自尊
在未莊,誰也瞧不起阿Q,他處處受人歧視,但他卻很自尊。他頭上有幾塊癩頭瘡,他就想盡辦法進行掩飾;他忌諱說“癩”,以及近于“癩”的音,連“燈”,“光”,“燭”,“亮”都忌諱。倘若別人硬要拿他的癩頭開玩笑,他又會說:“你還不配!”“又仿佛在他頭上的是一種高尚的,刮宮內容的癩頭瘡”了。他不知道自己家先前的樣子,但跟人口角時卻往往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了,你算什么東西!”他連老婆也沒有,但他卻常常想:“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甚至身上的虱子沒有王胡多,放在嘴里嚼得不如王胡響,他也認為這失了體統!這種盲目的自尊,使得他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甚至把缺點當成優點,或者用虛無的幻影來安慰自己,陶醉自己。
3、盲目地排斥“異端”
凡是阿Q看不慣的,新奇的事物,他就視之為“異端”,就盲目地加以排斥。比如城里人把長凳叫做條凳,油煎大頭魚用蔥絲而不用蔥葉,他就認為城里人錯了。錢太爺的兒子錢少爺到東洋留學,辮子剪了,腿也直了,阿Q對他“深惡而痛絕之”。另外,他還十分講究“男女之大防”,“他的學說是: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泵つ康嘏懦狻爱惗恕,勢必使得他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反對變革,拒絕任何新鮮的東西,永遠安于現狀。
阿Q是魯迅小說《阿Q正傳》的主人公。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形象,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個落后而不覺悟的農民典型。他愚昧,貧窮。精神勝利法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這也是阿Q落后不覺悟的重要原因。
【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相關文章:
女企業家的創業心路:創業需要阿Q精神11-09
阿Q讀后感11-23
對阿Q形象再認識08-26
女企業家自述創業心路:創業需要阿Q精神08-27
女排精神的現實意義05-01
《阿Q正傳》讀書筆記04-23
《阿q正傳》讀后感11-07
阿q正傳讀后感11-05
《阿Q正傳》的讀書筆記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