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某村失學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教育作為傳遞信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武器,歷來都受到國家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而有關適齡兒童上學這一問題更是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自推行“義務教育”以來,我國的適齡兒童上學現象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特別在基礎教育的普及這一問題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取得進步的同時,在相當多的地區兒童失學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從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獲悉,我國3億兒童中未入學率近1%,農村地區以及偏遠山區的部分兒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利用暑期時間成立了“綠草環”社會實踐調研組,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井葉特西鄉采竹村失學兒童狀況進行了相關調查。
(一) 實踐地概況
1.1地理狀況
美姑縣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北部,是國家最早認定的141個貧困縣之一。總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8.8%。
井葉特西鄉位于縣城東北,地處黃茅埂中段西麓。東與雷波縣谷堆鄉接壤;南與合姑洛鄉和巴普鎮連界;西鄰西甘薩鄉;北毗瓦西鄉。總面積61.13平方公里,鄉駐地特西,距縣城20公里,海拔2600米。合木公路穿越鄉境,有過境客車通縣城。鄉境地形復雜,山高溝深,氣候寒冷。東北倚黃茅埂的書祖采洛西峰,海拔3697米,西部最低處海拔2200米。耕地和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區。
采竹村隸屬于美姑縣、緊挨依嘎村、爾波曲村、普千村、西甘薩村。
1.2歷史文化
美姑縣是彝族文化最早的發源地,由于生存環境相對閉塞,一直沿襲著奴隸社會的生活方式。直至解放前夕,當地仍存在相當嚴格的等級規定:黑彝、曲諾、阿加、呷西。當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襲奴隸生活。
(二) 當地教育普及情況
2.1教育情況:
采竹村(由四個組組成)僅有一間小學,僅采用彝語教學。當地孩子們大多數都沒有讀書的經歷,能上學孩子也僅僅止步于小學;鄉里、縣里設有初中,采用漢、彝雙語教學;高中設在美姑縣城,采用漢語教學。具了解,當地采竹村老師都是由鄉里聘請過來的,但是由于基礎設施相對較差,以及老師素質問題,受教育的水平不容樂觀。
在我們走訪的過程,我們從中得到了一些數據:
一組: 44戶人家 32個孩子小學 9個初中
二組: 21戶人家 5個孩子小學 沒有初中
三組: 6戶人家 沒有孩子讀書
四組: 25戶人家 8個孩子小學 沒有初中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當地的教育水平以及相應的普及狀況,主要歸結起來可以分為兩點:大多數適齡兒童不能正常上學;上學的孩子不能堅持完成學業。
2.2原因分析
A.意識問題
當地地處山區,且長期受到壓迫思想的侵蝕,讓當地的村民不能很好的意識到上學的重要性,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上學是什么,更不要問他們外面的教育狀況了。當地衡量價值的標準不是教育帶來的長遠價值,而是簡單的牲畜占有量,換句話來說就是,誰家的牲畜多就意味著更富有,因此,孩子們更多地被選作勞動力,教育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
記著我們在村長的帶領下走訪了一名叫做阿作日諾的家里,阿作日諾家里有三個孩子。走進院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并且豬和雞等都散養在里面,氣味很是難聞,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并不知道學校是什么,在他們的意識里,學校就是孤兒院,只有免費才會去,否則不如多幫家里分擔一些家務。聽了這些,讓我們一行人非常震驚,試想一個連學校都不知道的家庭,怎么會要求他們了解上學的意義?
從當地教師的口中,我們得知大多的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學,即便是上了學孩子也大多堅持不到初中,因為在當地居民的思維中,孩子們能夠認識幾個字,到外面打工掙更多的錢,不受騙就可以。上學是為了打工,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啊。
B.經濟問題
當地地處高原,三面環山,這樣的環境強迫他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大多數當地居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來源十分有限。這樣的生存環境,加上嚴重的超生現象,迫使很多家庭選擇放棄孩子的學業。因為在他們開來,這是一筆相當不劃算的買賣,經過走訪我們了解到:
孩子上學的費用: 小學(不住校)200~300/學期
小學(住校) 500~600/學期
初中 500~600/學期
家庭收入: 一只羊 400~500
一只牛 1000~2000
“孩子們上學以后不一定會有什么出路,而如果多一個孩子作為勞動力幫家庭分擔勞力,這樣不僅省去了后顧之憂,而且也幫助家里爭取了更多的收入”當地村民解釋道,其實,超生一個孩子要多花費10000元,如果用這些費用在來計算一下,其中的潛在價值將會更加明顯。
C.客觀條件
經過采訪,我們了解到,井葉特西鄉共由13個村子組成,自2001年開始推行義務教育,可以說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步伐慢了很多,從2001年以后,女生允許接觸書本,當地建起了學校;不過至今,由于地理、民族、語言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適齡兒童上學的進步緊張過慢。當地小學采用彝語教學,教學條件十分艱苦,并且沒有專門的負責教師,初中設在鄉里,采用雙語教學,離孩子們生活的村里最短也要有半個多小時的車程,高中僅僅設在美姑縣縣城,采用純漢語授課;孩子們在村里讀完小學以后,即便是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后也會覺得讀書吃力,更不用說語言對他們帶來的困擾了。
經美姑縣當地教育局反映,當地正在開展“新村建設”計劃,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針對井葉特西鄉各個村的經濟進行扶持。我們采訪時“新村建設”已經開始實施,不過要想在全鄉徹底展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
長期的思想僵化、保守落后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而落后的經濟也制約著居民對新鮮事物的涉獵,地區之間的確存在某些不平等,特別是與我們聯系甚少的大涼山,意識、經濟等等一系列因素已經成為阻礙當地正常健康發展的懸崖峭壁,超越了周圍的大山,阻擋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三) 解決方案
在了解這些情況之后,中國石油大學綠草環調研組針對當地情況,認真分析,初步提出三點建議:
A. 從基本做起,首抓經濟。首先應該大力宣傳,呼吁更多的組織、基金會來關注當地兒童失學狀況,成立相應的機構在物質上給予當地必要地支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已經成立了“綠草環”一助一愛心公益組織,對當地上學兒童進行每學期固定資金支持,并定期對當地兒童進行慰問。
B. 從根源抓起,思想啟蒙。針對當地村民普遍比較盲目鈍化,應該聯系當地政府、教育局定期派專業教師、心理咨詢師前往當地支教,幫助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并定期向他們展示外面的世界,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的思想與外面的世界保持聯系,使當地居民從內心深處接受教育,懂得教育。
C. 從政府做起,政策支持。教育說到底是傳遞知識、培養人才,所以,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當地教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保證孩子們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同時,當地政府還應對已畢業及即將學生進行相關的就業知道與幫助,防止出現寒窗苦讀數十載最后落得個無人問津的結果。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也只有親眼見到的人才可以體會。利用暑假的十幾天的時間,我們一行人進入了大涼山,也愛上了這個地方。這里的人真的很樸實,真的很可愛;每當看到那些些許凌亂下透漏出得純真笑臉,以及他們的熱情好客,我們的心中便充溢著說不出的感動。所以希望這樣一個可愛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更多人的幫助。省下一些名牌服飾,省下一些大手大腳,多一些問候,多一些幫助,說不定就可以幫助一個渴望上學的孩子,甚至可以他們的一生。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個母親的孩子,每個人生下來本應該注定是平等的,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你們的愛心之手,邁進那個需要關懷但是卻有充滿希望的地方。
【某村失學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某村支教感悟10-29
關于留守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03
暑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03
精選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12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范文07-24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10-14
供電公司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09
關于農村發展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7-14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暑期社會實踐07-26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范文15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