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精選12篇)
張海迪是一位從小就患病癱瘓的山東人,我們的五歲正是歡快蹦蹦跳跳的年紀,可是張海迪卻在五歲那年患上了骨髓的疾病,接下來是小編帶來的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1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
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2
張海迪是一位從小就患病癱瘓的山東人,我們的五歲正是歡快蹦蹦跳跳的年紀,可是張海迪卻在五歲那年患上了骨髓的疾病,這個病直接導致張海迪的身體高位癱瘓,從此她再也站不起來再也不能獨自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度過每一天,但是張海迪卻沒有被這突來的疾病所打倒。
她沒辦法去學校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學習,于是決定自己在家中學習學校里發的課本,就這樣張海迪自己刻苦的把小學和中學所有課程學完。到了十五歲那年張海迪開始給農村孩子當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更多的知識體會更多的快樂。除了這些張海迪還買了醫學方面的書籍,自己學會了針灸,然后她白天給孩子上課晚上就去給村里人免費看病。學習沒有止境的信念在張海迪心中深深銘記,于是她又自己看書學會了英語和法語等語種,在學會英語后她翻譯了許多著名外國文學作品,同時她自己寫了好多部英文版的小說,這些小說發表出版之后也都獲得了獎。
命運給了張海迪無數的.磨難也奪取了她走路的資格,但是她不放棄自己不放棄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堅持靠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獲取的力量,去幫助無數個需要幫助需要照顧的人群。她這種時刻把別人的事情放在首位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當代的每個人去佩服和學習的。試想如果面臨如此遭遇的是我們自己時,我們能不能做出像張海迪一樣的行為呢。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3
在社會當中,有一個弱勢群體,那就是殘疾人,其中有一顆永不會褪色的閃亮星星——— 張海迪。張海迪是一個因5歲患脊髓病、胸下完全癱瘓的人,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的大門。也許大家有點不解,我為什么會對這樣一個殘疾人感興趣呢?因為她比正常人都頑強,她用她的努力感動了我、震撼了我!
她以一個常人達不到的毅力生存了下來,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憑著這份勇氣,她以幾乎不能動的柔弱之軀體會到了人生之美!她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成功地領取了吉林大學的碩士畢業證書。但在人們的一次次驚訝背后,我分明看到了她許多的辛酸與淚水,我想她可能曾經松懈過,想放棄過,但讓人震撼的是她以鐵打的.精神“站起來了”!她真是一個堅強的人,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堅強、人生之美!她成功了,勝利是屬于勇于奮斗的人的!這只斷翅的南燕飛上了天空,飛得一鳴驚人,飛得直插云霄。合上書后,一個聲音一直在我耳畔回響:“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欲有張海迪之精神,駕馭我的人生之舟,搏擊人生的風浪,去領略人生之美。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4
1955年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她忽然跌倒了。從此,她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于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她得了什么病,竟然這樣可怕?張海迪當年都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后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臥在床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是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著伙伴們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上學校,終于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為她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一個特殊的學校里,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著身體,抄書。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著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學課本學完了。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間。一道算術題,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她本來就不喜歡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可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學會它。第13次終于算對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悅也是加倍的呀。于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著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
1970年4月,張海迪跟著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親張坦夫、母親畢江嬌,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著怎么樣進針,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蘿卜上。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說,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我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針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曾有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因為感染而死去。我給別人當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生。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著小油燈,對著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所以,現在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1年多的時間里,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常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在別人眼里,我是一個廢人。于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輕生。
1974年7月14日,張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說自己不愿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后一次性吃了30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在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親們,真舍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輕生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著爬起來。可藥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于是,她拼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她終于蘇醒過來。她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后,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的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張海迪說: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15歲時就自學醫術給鄉親們治病,但是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
后來,她就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余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并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墻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里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并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母親變賣了手表、衣服等物品,還欠了一身的債,從無怨言,默默地盡著母親的神圣義務。盡管家里窮,但父母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她的要求。凡張海迪喜歡的書,不管花多少錢,跑多遠的路,父母總要想方設法給她買到。生日或節假日,書成了父母送給她的最佳禮物。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作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后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1年,張海迪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1982年,張海迪獲聊城地區模范共青團員和三八紅旗手稱號。
今天,張海迪總在說,人就得有勇氣與生活中的不幸抗爭。人的一生總會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張海迪喜歡豪言壯語,因為她將自己的生活與座右銘式的豪言壯語融合在了一起。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5
尋找生命故事,我找到這樣一個特別的人。她被人們稱為“中國的‘保爾’”,她曾經說過,“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她,就是這樣以殘疾的身體,做出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的張海迪阿姨。是怎樣的一種力量在支持著她?我想:這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充滿信心。
對于五歲就突患脊髓病而致殘的張海迪來說,不幸,讓她破滅了成為舞蹈家的'夢想,這是多么地痛苦。以后的日子只能坐在輪椅上渡過以后的日子,堅強的她并沒有放棄生命。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次手術后,她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了,甚至連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請媽媽在桌子上支一面鏡子,這樣她就可以從鏡子里面看書了。就這樣她學習了小學知識,初中知識,后來又開始自學英語。她還給自己立下一條規定:每天背熟10個英語單詞,如果背不全,忘了幾個就狠狠地咬幾下自己的手指。她就是這樣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作斗爭,始終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這不得不讓我感到慚愧。想起這段時間來,我經常會為老師布置的背誦作業而苦惱,不斷埋怨背誦段這么長,老師布置的背誦作業多,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學習的態度。一位身體殘疾的人,面對病痛,還能繼續保持著一顆頑強學習的心。而我,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對于這么容易能完成的背誦作業怨天怨地,還以發脾氣和哭鬧,解決不了問題,實在是不應該。
生命的意義在于不斷地進取,挑戰自我。通過學習張海迪阿姨的事跡,我決心要向張海迪阿姨學習。我是一名學生,有優越的學習環境中,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應該更要勇敢去面對,去戰勝它們。因為,我相信,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我才能做學習的強者,生命的強者。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6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他們不屈不撓,奮發向上。今天,我讀了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小時候是一個活潑、快樂的孩子?墒窃谒鍤q的時候突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五年中做了三次大手術,最后只好高位截癱。
看著小伙伴們高高興興地跳皮筋,背著書包上學,小海迪幼小的心靈很痛苦。她悲傷地哭喊著:“媽媽,我要走路!我要上學!”
爸爸給小海迪買來書籍、本子和筆。告訴她許多名人雖然殘疾但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在父母的愛心和鼓舞下,她決心振作起來,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后來,張海迪又讀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并為群眾無償治療。
讀了這篇故事,我已熱淚盈眶,我感到很慚愧。張海迪雖然得了重病,胸以下部位完全失去知覺,但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并沒有向病魔屈服,而是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而且掌握了英、日、德等多門外語,她多么勇敢,多么堅強!她不怕病魔,勇敢面對,與病魔斗爭。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永遠以微笑去面對任何困難。
醫生曾斷言,張海迪活不過27歲。但如今張海迪已經54歲了。她又重新踏上了為全國殘疾人服務的新的征途。
成功不是“中”,人生夢想需要汗水和心血的澆灌。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海迪依然“年輕”,“海迪精神”定會進一步發揚光大。
張海迪用她自己的實際行動證實了她是生活的強者。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7
張海迪被醫生預言活不過27歲,可她卻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以堅強的意志生存下來。
1955年秋,張海迪出生在濟南市。她5歲時隨父母下放到聊地莘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1983年,她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一些作品被譯為韓文、日文,暢銷國外。
張海迪剛癱瘓時,心情十分沮喪,她經常用手狠捶毫無知覺的雙腿,喊叫著:“我要走路,我要上學!”她爸爸媽媽看到她這樣十分心痛,到處奔波為她治療。漸漸地,張海迪不鬧了,她知道父母的負擔已經很重了,自己應該堅強起來。她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背著書包上學,她就在家里自學。很快她學會了拼音,學會了查字典,學會了越來越多的漢字。這樣,張海迪開始閱讀大量書籍,生后逐漸豐富起來,精神上也充實了。
后來,張海迪不但讀完了大學,還拿到了碩士學位。她作為一個生活的.強者,還幫助了身邊的許多人,讓他們也學會堅強,自信,樂觀地生活。
當張海迪頑強的與病魔作斗爭,以驚人的毅力學習和創作,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向我們這樣身體健康的人,更應該向張海迪學習她這種熱愛生命的精神。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8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后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
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給村里小學的孩子們教書,并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9
張海迪小時候是個快樂、活潑的孩子,可是在她五歲時突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五年中做了三次大手術,最后只好高位截癱。但她并沒有向病魔屈服。她努力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并獲得了碩士學位。張海迪又讀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并為群眾無償治療。 1983年張海迪走上創作文學的道路,后成為山東創作學會一級作家協會主席。
讀完張海迪的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張海迪沒有退縮,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病魔作斗爭,并終獲成功。她珍惜有限的時間,珍惜生命,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實了她是生活中的強者。張海迪雖然是一位身體有殘疾的人,但是她那種對知識不懈的渴望與追求;面對困難時無畏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不正是我們學習的嗎?
讓我們展望未來,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像張海迪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10
張海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為,她的事跡讓我感動。當我知道了張海迪的事跡以后,便被她執著的精神打動了,立志要做一個像張海迪那樣的好同志。
張海迪,從小便患有殘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覺,醫生說,這種高截癱病人最多活不過27歲,張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但卻不甘心庸碌一輩子,她決定用自己的行動讓人們記住她,張海迪。
張海迪決心學好醫術,減輕別人的病痛,她為了學好醫術,在小動物身上做實驗,終于,“黃天不負有心人”,張海迪已經能熟練的掌握醫術了。
因為張海迪平常很樂于助人,所以,周圍的`人有什么困難都找她尋求幫助,又一次,一位老人拿著一瓶進口藥,來找她,請她幫忙翻譯,但是張海迪也看不懂,她看著這位老人失望的走了,便下決心學好外語。經過她的努力,她的外語已經學得非常好了,她翻譯了外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拿著譯稿去找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激動地流下了兩行熱淚,并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位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這就是張海迪,一位不愿意向命運低頭的姑娘,她一直激勵著我們。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11
在最近,我看課外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叫張海迪的人,她的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打動了。
張海迪十歲那年因病癱瘓了,胸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覺。但是,小海迪并沒有悲觀自棄,她一方面積極配合醫生治病,另一方面堅持自學,以驚人的毅力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在十五歲時,張海迪隨同父母到農村生活。她看到鄉村缺醫少藥,就立志學醫。開始時,她專攻針灸,按書上的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針;后來,她又自學了醫學院的部分課程,掌握了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治療方法。村里又一位叫耿大爺的病人6年不能說話,已癱瘓在3年,經過張海迪多次針灸治療,又能重新說話和走路了。消息傳開后,找張海迪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她總是樂呵呵地,耐心的為病人服務。
為了能開闊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張海迪開始自學英語;開始時,她發音不準,為了能準確發音,她常對著鏡子矯正口型。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終于能夠閱讀英文報刊和文學作品,還學習了日語和德語,翻譯出版了《海邊診所》等十幾萬字的英國小說,出版了100多萬的長篇小說《輪上的夢》和兩本散文集。她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3年還取得了哲學碩士學位。
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前,張海迪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學習和掌握了許多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她那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贊揚。
人生的旅途充滿曲折,就像那浩瀚的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掀起陣陣驚濤駭浪。那些畏懼風浪,不愿意拼搏的人,只會天所作為,虛度年華。我們要以張海迪為榜樣,從小培養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遇到困難和挫折,不畏縮,不低頭,不流淚永遠昂然奮進,直至取得成功。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 12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后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后,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
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彼龖阎@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睆埡5鲜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里缺醫少藥,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藥物。她先后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藥。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后遺癥,6年不能說話,并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后來,耿大爺終于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
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事跡】相關文章:
身殘志堅--張海迪04-01
張海迪事跡心得感悟10-08
身殘志堅的著名人物的事跡03-30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事跡10-31
身殘志堅的人的先進事跡07-24
張海迪英雄事跡范文06-08
最新身殘志堅的著名人物的事跡06-07
張海迪的故事和勵志事跡10-14
身殘志堅的人的先進事跡精華(3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