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學技術(精選)
信息技術包含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其中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也是試題考查的重點,考生對其發展的歷程及重要人物要有所了解。另外計算機的基本常識及理論、常用軟件的功能特性及操作要領也是復習過程中應該重點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主要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信息技術以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一種衛星導航系統,它使用戶能很精確地判定其位置。全球定位系統由三部分構成:(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地面控制系統的工作)、地面天線(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衛星注入尋電文)、監測站(數據自動收集中心)和通訊輔助系統(數據傳輸)組成;(2)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3)用戶裝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機和衛星天線組成。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相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絡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字節/每秒)、384kbps(千字節/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CD ROM——為計算機所使用的光盤規格,其讀取光盤片的設備就稱為光驅(CD ROM)。儲存在光盤片上的數據是以鐳射光讀取的,而非磁性方式讀取,所以光盤的保存可長達數十年。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絡。
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在空中起中繼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發上來的電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則是衛星系統與地面公眾網的接口, 地面用戶通過地球站出入衛星系統形成鏈路。由于靜止衛星在赤道上空3 600千米高處,它繞地球一周時間恰好與地球自轉一周(23小時56分4秒)一致,從地面看上去如同靜止不動一般。三顆相距120°的衛星就能覆蓋整個赤道圓周。故衛星通信易于實現越洋和洲際通信。最適合衛星通信的頻率是1~10GHz頻段。
信息高速公路——或稱高速公路信息網。1993年9月美國克林頓政府宣布了“國家信息基礎結構的行動計劃”,這個計劃俗稱“信息高速公路”,這一舉動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信息高速公路,簡單地說,就是以多媒體為車,以光纖為路,把全國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圖書館、醫院、家庭等用戶連接起來,應用ATIM傳輸模式,以交互方式快速傳遞數據、聲音和圖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網絡。
納米技術——就像毫米、微米一樣,納米是一個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并沒有物理內涵。當物質到納米尺度以后,大約是在1~100納米這個范圍空間,物質的性能就會發生突變,出現特殊性能。這種既不同于原來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觀的物質的特殊性能構成的材料,即為納米材料。
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它的原理早在 1916 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現,但直到 1958 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50多年來以激光器為基礎的激光技術有了迅速的發展,已廣泛地應用于軍事、醫學、工農業生產、能源動力、通信、信息處理、文化藝術、科研等各個領域,取得了相當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激光被譽為“神奇之光”,主要有四大特性: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單色性和高相干性。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在兩個或多個交易方之間應用電子工具和電子技術處理商品與服務的交易事務。它的基本內容包括電子函件(E_mail)、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資金轉帳(EFT)、快速響應系統(QR)、電子表單和信用卡交易等一系列應用,以及支持它的信息基礎設施等。
空間科學技術(精選)
空間科技常識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一般不會直接涉及,但是作為基礎的知識有必要加以了解并掌握。中國空間科技和世界航天史是重點掌握的內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航天事件是考查的重點。我國空間科技發展迅速,考生要重點關注神舟號宇宙飛船載人飛行和探月工程的最新動態。
空間科學技術——包括空間技術和空間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技術?臻g技術主要從事各種航天器的設計、制造、發射和應用,空間科學則以研究宇宙空間的物質(包括地球)及其運動變化為目的,主要包括空間生態學、宇宙生物學、空間物理學等分支。20世紀70年代以前,空間技術主要集中在火箭技術方面,重點是火箭的制造和發射。70年代后,則以衛星技術的應用為主。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的發射和應用是一個國家科技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宇宙速度——宇宙速度是指物體達到11.2千米/秒的運動速度時能擺脫地球引力束縛的一種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7.8千米/秒,這樣可以繞軌道飛行;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可以沖出地球;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千米/秒,這樣可以飛出太陽系。
風洞——是產生人工氣流并能觀測氣流或氣流與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管道裝置。風洞是空氣動力學研究和試驗中最廣泛使用的工具。用于研究空氣動力學的基本規律,以驗證和發展有關理論,為各種飛行器的研制服務,通過風洞實驗來確定飛行器的氣動布局和評估其氣動性能。
軟著陸——航天器經專門減速裝置減速后,以很低的速度在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實施的安全著陸稱為軟著陸。
軌道傾角——簡稱傾角。航天器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分為順行軌道、逆行軌道和極軌道。
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后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鸺陲w行過程中隨著火箭推進劑的消耗,其質量不斷減小,是變質量飛行體,F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
航天器發射場——用以發射航天器的特定場區。通常由技術測試區、發射區、發射指揮控制中心、航區測控站、發射勤務保障設施和管理服務部門等組成。
發射窗口——亦稱發射時機,是滿足預定飛行條件和任務要求,允許發射航天器的時間范圍,這個范圍的大小叫做發射窗口的寬度。
航天器——航天器包括各種功能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和航天飛機;專用的航天救助、拖運、供應船;供人類長期在空間進行觀察和實驗的空間實驗室;空間工廠、倉庫、電站;飛向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星際探測器等。
航天飛機——是一種有翼、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由輔助的運載火箭發射脫離大氣層,作為往返于地球與外層空間的交通工具,外形像飛機。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射成功。美國共有“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哥倫比亞”號5架航天飛機,其中“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分別于1986年和2003年爆炸墜毀。
宇宙飛船——又稱載人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證航天員在太空短期生活并進行一定的工作。
相關文章:
4.關于科技的手抄報
9.
10.安全文明出行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