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
1.2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方面的知識,首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后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長度有直觀的理解,所以本節課著重點應放在借助實際動手測量來幫助他們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國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方便他們以后對測量的學習和應用)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進率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三)情感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習慣。
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厘米和米。本節課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后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種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于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步驟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古代,就有了計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較。比如,拿兩條繩子比一比哪一條長,有時很不方便,人們就選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長度作為計量的標準,把要比較的物體同身體上選定的那一部分長度來比較,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據人體的一部分長度來確定的,把中指頂端一節定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的長度定為一尺(現在叫一扎)。裁縫在量一塊布的長度的時候,有的用腳,有的用扎。同學們看這座漂亮的房子,我們想知道它有多長,也需要來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現在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有的同學選用小方塊,有的同學選用三角形紙片,有的同學選用小刀,同一本數學書,他們的測量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總結出了這是因為選用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我們要統一長度單位。
(3)鞏固操練
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小木塊,來測量這些擺放整齊的物品。(通過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實際測量以后,體會到測量活動中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引出國際同意長度單位的新知)
(4)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
(5)練習 我們統一選用小方塊來作為長度單位,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長度。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設計以上兩個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在練習結束后,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為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 “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知識點08-27
小學數學人教版《小數加法》說課稿08-18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選我》說課稿11-26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一分鐘》說課稿10-13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假如》說課稿11-12
人教版小學語文《回聲》說課稿11-13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歡慶》說課稿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