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的獲獎說課稿
初中數學課的獲獎說課稿(一)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患白饔
梯形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幾何圖形之一,在生活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梯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課再次將學生帶入梯形的殿堂,進一步探究梯形的相關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質以及解決梯形問題的策略,是四邊形知識螺旋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ǘ┙虒W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梯形的相關概念,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兩條對角線相等的性質。
。2)培養學生初步應用等腰梯形的性質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究梯形相關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質的過程。
。2)在解決等腰梯形的應用問題的過程中,嘗試多樣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簡單的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說理意識和主動探究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2)體會探索發現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ㄈ 教學重點、難點:本著課程標準,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并能運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梯形有關計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識運用"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綱要》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采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探索的快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課題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和剪刀,只剪一刀,保證留下的紙片是是四邊形,那么留下的四邊形是什么圖形? 學生動手操作,我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及時搜集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學生容易發現,當所剪的邊與相對的邊平行時,得到的是平行四邊形,那么不平行時,得到的是什么圖形呢?由此導入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剛剛研究過的的平行四邊形入手,讓學生既復習運用了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又有利于加強對比,順利過渡到梯形的研究。
。ǘ﹦邮植僮,合作探究
探究一、梯形的相關概念
由剪紙的體驗,學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義,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梯形的相關概念。強調:上下底的區分是根據長度,而不是根據其位置。
緊接著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梯形的實例,學生的舉例可能會拘泥于校園,教室,家里的物品,這時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墨西哥的金字塔,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會館的的圖片,讓學生發現圖片中的梯形,感受梯形的美。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梯形。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了加深學生學生對梯形高的意義的理解,我設計了"畫一畫":在一張有平行線條的紙上作一個梯形ABCD,使AD∥BC,并作出它的一條高。待學生畫好后,分別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梯形高的作法,理解梯形高的意義以及梯形的高有無數條。學生知道了什么是梯形,那么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異同?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后匯報,借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加以強調。并進一步提出以下問題:
1.梯形是平行四邊形嗎
2.一組對邊平行這組對邊不相等的四邊形是梯形嗎?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屬于四邊形的兩個不同分支。
探究二、特殊梯形
為得到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義,我設計了下面的活動:剪一剪:如圖,把一張矩形紙片對折后,用剪刀沿斜線剪開,然后將其展開,可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矩形紙片,按大屏幕的要求完成剪紙,并向大家展示,所得到的是什么圖形?剪下的是什么圖形?這時我鼓勵學生由剪紙過程說說什么樣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什么樣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結合課件的動畫效果給出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定義。
。ㄈ┛偨Y反思,納入系統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得到了哪些新知識?
2.解答關于等腰梯形的問題后,你獲得了哪些方法?設計意圖:這是一次知識與情感的交流,培養學生自我反饋,自主發展的意識。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多媒體展示、學生畫圖、探究,使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歷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潛能,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出現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再發現、再創造的認識過程,培養學生用轉化的思想來探索新問題。
初中數學課的獲獎說課稿(二)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我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 年級 第 章第 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對 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 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內容。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___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_____的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節課所學內容,是在學習了_____的基礎上,對______進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為_______的教學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在教學中有著呈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哎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 ,對 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備:(1 、學生特點分析: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
、胖R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3、動機和興趣上:
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分析(基于以上的學情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只是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右擊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借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知識與技能:(了解、理解、熟記、初步掌握、會運用 對 進行 等);
2. 過程與方法:(通過 的學習,培養學生 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 能力,加深對 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類比與轉化、分類討論 等數學思想的認識;以及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并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 教學方法分析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知道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問答法、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數學,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數學的基本理念。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 是本節課深入研究 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 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 ,通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 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只是、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①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ㄒ陨蠋讉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以上是我對《 》第幾課時的構思和設計,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初中數學課的獲獎說課稿(三)
"三角形中位線"這一節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幾何知識奠定了基礎,下面從五個方面來匯報我是如何鉆研教材、備課和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關于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三角形中位線"的地位和作用,我確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同時要會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對學生進行實踐------認識-------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教育。
二、關于教材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這節課所選用的教學內容是:教材中的定義、定理,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對定理的推理有所補充,但抽象思維還不夠,由于學生學習知識還是以現象描述為主要方式,而且學習的個性差異也比較大。因此,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我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也能對個別程度較好的學生有所側重,這與教學目標是相一致的。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及其應用,這是因為:
1、《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求學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線定理能運用它進行有關的論證;
2、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所顯示的特點既有線段的位置關系又有線段的數量關系,因此對實際問題可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3、學習定理的目的在于應用,而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應用相當廣泛,它是幾何學最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學難點是三角形定理的推證,原因有兩點:
1、 教材上所有證法實際上是同一法,這種方法學生未接觸過;
2、 在補充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證法中,還利用了數學中的化歸思想,這正是學生的薄弱環節。
由于這兩個原因,使得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推證成為難點。
三、關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用的是引導發現法和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屬于啟發式教學,它符合辯證唯物主義中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符合教學論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鞏固性、可接受性、教學與發展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等原則。引導發現法的關鍵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在引出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后,通過投影儀進行教具的直觀演示,使學生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同時,為掌握理性知識創造條件。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學論中的直觀性和可接受性原則。
四、關于學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體會到,必須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他們"會學習".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會設疑","會嘗試"、"學習有得必先疑",只有產生疑問,學習才有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對"所作的平行線與中位線重合嗎","為什么會重合","重合后能得到什么結論"這些問題產生疑問。問題的解決就使得舊知識的缺陷,得以彌補;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出問題后,要鼓勵學生通過分析、探索嘗試確定出問題解決的辦法。比如在教學中,推證出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以后,還應再嘗試,用其他方法進行證明看是否可行。通過自己的親自嘗試,由錯誤到正確。由失敗到成功,通過嘗試,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潛移默化地學到了諸如發現法、模仿法等。
五、關于教學程序的設計
經過三角形一邊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平分第三邊,從而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線"這個概念同時板書課題,并提出問題、三角形中位線與三角形中線的區別?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緊接著讓學生作出三角形的所有中位線(3條),()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中位線,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分化了這節課的難點,并為下面找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系作好了準備,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作圖:先畫ABC的一條中位線DE,過AB得中點作BC的平行線。因為線段的中點是唯一的,從而可發現這條平行線與中位線重合。這就證明三角形中位線與第三邊是平行的,這樣做的同時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因為這個平行關系的證明采用的是"同一法",學生初次見到,自然會產生疑問,"怎么作了平行線還證平行呢?"通過學生自己動手作圖,就可以自然地接受了。這時再回頭看剛才畫出的圖3,利用平行關系,可得到三角形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系,這樣通過"回憶-----作圖------設疑------探索------發現------論證"而讓學生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系和位置關系,而且對教材中的論證方法有了較深的印象,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證明出來了,那么是否就只有這一種證法呢?引導學生觀察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系,發現它實際上是線段間的倍分問題。在這之前,有關線段間的倍分關系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見過。能否把它轉化成我們熟知的線段間的相等的問題?通過一個簡易的自制教具,借助投影儀來演示,提出"截廠法"和"補短法"這兩種添加輔助性的常用方法,通過演示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兩種方法的精髓所在。
下面再通過一個練習鞏固定理的掌握,它是緊緊圍繞定理而設置的。通過練習可以看到學生對定理掌握的程度,并要求學生認識三條中位線把三角形化成4個小三角形之間的全等關系,面積關系等。
學生做完練習,把教材中設置的例題投影在屏幕上,指導學生審題,讓學生根據題意寫出已知、求證,畫出圖形,再請兩位同學嘗試著分析證題思路,根據學生的分析進行補充講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證明過程由學生書寫,然后,由我進行規范化的板書,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推理習慣。另外,還配備了一道練習題,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做,做完后,我簡單的講評,并要求學生注意書寫格式,通過例題和練習題的配備,使學生將本節所學知識得以具體化,達到應用的目的,這也是本節的重點之一。課堂小組我是通過3個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自己理清這節課的知識脈絡。
最后布置作業,所布置的作業是緊緊圍繞著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及其應用的,通過作業反饋本節課知識掌握的效果,在課后可以解決學生尚有疑難的地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用"先學后導,當堂檢測,分布突破,及時反饋"的"四維度"課堂教學模式貫穿全過程,充分體現了"以三維目標為主軸,以學生自學為主體,以教師釋疑為主導,以當堂檢測為主線"的"四為主"教學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課的獲獎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課題開題報告08-14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提問10-31
幼兒園獲獎的說課稿模板07-28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論文10-22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8-12
初中數學課堂管理措施探析論文08-22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踐10-02
初中《旋轉》說課稿12-01
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論文08-27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5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