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6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評委: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課時)》,所選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等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ǘ┙虒W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班級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班級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班級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ㄈ┙虒W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班級學生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學情
1.班級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班級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班級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班級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班級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班級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ǘ┱f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說,班級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初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認為本節課適合采用班級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班級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班級學生理解、接受,讓班級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班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班級學生"學會"還要讓班級學生"會學"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班級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班級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ㄒ唬┨岢鰡栴},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班級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 ,(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班級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班級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班級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1) (2)
解后總結概括:(1)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
。ò嗉墝W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班級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設計意圖: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班級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班級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班級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班級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班級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ㄋ模┚毩曥柟,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 出示問題,班級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班級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班級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班級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ㄎ澹┱n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班級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班級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班級學生作為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贾米鳂I
教科書習題6.2 第1、2(必做) 練習冊P (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班級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4節《數據的波動》(第一課時),F在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序、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明。還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1.本節課的重要內容:探究數據的分離程度及了解“極差”“方差”“尺度差”三個量度及其現實意義。重要是運用詳細的生存情境,讓門生感覺到當兩組數據的 “均勻程度”相近時,而現實題目中詳細意義卻千差萬別,因而必須研究數據的顛簸狀態,闡發數據的差別,漸漸抽象出描畫數據分離程度的“極差”“方差”“尺度差”的三個量度,并掌握使用盤算器求方差和尺度差。
2.職位地方作用:縱觀本章的課本擺設體系,以數據“網絡—表現—處置處罰—評判”的次序睜開。數據的顛簸是對一組數據變革的趨向舉行評判,通過效果評判形成決議籌劃的講授,是數據處明白決現真相景題目必不行少的重要關鍵,是本章學習的終縱目標和落腳點。通過本節的學習為處置處罰種種較為龐大的現真相境的數據題目打下底子。
3.教學目標:依據課標對本節知識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會計算極差和方差,并會用它們表示數據的離散程度”要求,確定以下目標:(1)知識目標:a、掌握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極差”“方差”“標準差”三個量度。b、會動手和利用計算器計算“方差”“標準差”。
(2)過程與方法目標:a.經歷感受表示數據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的探索過程(“極差”“方差”“標準差)。b.通過數據分析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平均數相同的兩組數據,極差越小,波動越小,越穩定”;“一組數據方差越小,波動越小,越穩定”)c.突出關鍵環節,判斷兩組數據穩定性就是抓住計算其方差進行比較。d.在具體實例中體會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認真參與、積極交流的主體意識,通過數據分析,培養學生善于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
4.重點與難點:重點:理解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極差、標準差和方差,會計算方差的數值,并在具體問題情境中加以應用。
難點:理解極差、方差的含義及方差的計算公式,并準確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一原則和本節教學目標,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引導發現法。數據分析的三個量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要引出三個概念,必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我設計了一個連接奧運會中韓射箭運動員的場景,并用表格記錄環數,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評判,通過學習分析具體的生活實例來發現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水平”相近,無法用平均數來刻畫時,引入一種新的量度,逐步抽象出“極差”“方差”“標準差”。以此,打開教學突出教學難點的缺口,充分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
2.比較法。在極差和方差的應用中,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用已有的知識還是難以準確的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從而引入新的量度。
3.練習鞏固法。通過練習,強化鞏固概念,熟練計算器的操作。進一步理解本節知識對于實際問題的意義。這樣更能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在運算中深刻理解“極差”“方差”“標準差”的內涵。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選用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背景。通過一個實際問題情境的導入和比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直觀地估測甲、乙兩名選手的成績,回顧有關數據的另一個量度 “平均水平”,同時讓學生初步體會“平均水平”相近,但兩者的離散程度未必相同,僅有“平均水平”還難以準確地刻畫一組數據,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一個量度—極差;然后,設計了一個“做一做”,因承上面場景的情境,增加了一名選手丙,旨在通過丙與甲、乙的對比,發現有時平均水平相近,極差也相同,但數據的離散程度仍然存在差異,僅用極差還難以精確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從而引入刻畫一組數據離散程度的另外兩個量度—標準差和方差。指導學生動手計算平均數、極差、方差、標準差,并依次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
三、說學法:
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我主要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引導觀察分析法:鏈接運動員設計場景,引導學生觀察把環(用眼),關注收集的數據,積極思考,分析兩名運動員設計的穩定程度(動腦),指導學生動手計算(動手)。讓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引導比較鑒別法:在教學過程中,每出現一個新概念或一個新公式,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引導學生讀,二是解釋關鍵詞語,三是讓學生動手計算、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概念的內涵,四是回頭看實際情形,認識數據的變化規律,在實際背景中比較形成正確的決策。(3)引導練習鞏固:注重“做一做”的練習中強化、觀察、切入公式特點、計算、分析、判斷的方法的鞏固,通過強化加深學生對三個量度的理解和應用。讓學生知道數學重在運用,從而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和知識。(4)引導自學法:學生自學掌握計數器計算方差和標準差的操作功能。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展示情景(鏈接奧運會中韓運動員設計的情景)。<2>、學生觀察閱讀分析(描述運動員射箭的平均水平)。<3>、分析思考尋求解決方案(觀察表格數據求平均數)。<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發現在實際生活中除了關注數據的“平均水平”以外,還要關注數據的離散程度。(引出課題——數據的波動)
2、新課: (由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本節知識的興趣)
<1>、概念介紹: a、數據的離散程度(是相對于平均水平的偏離情況);b、極差(極差是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的一個統計量,是一組數據中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c、練習鞏固計算極差;
<3>、引進概念:a、概念“方差”(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給出計算公式: S2= 1/n [(x1-x)2+ (x2-x)2 +…+ (xn-x)2 ]b、給出“標準差”的概念(方差的算術平方根)。c、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操作計算器計算方差和標準差。
<5>、計算引例中的方差和標準差。(作用:一是鞏固“方差”的計算方法;二是用方差來刻畫引例中的數據離散程度,加深學生對方差意義的理解。三是會用運“方差”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P—235隨堂練習(1)(通過這道習題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小結談體會:教師引導回顧所學概念;讓學生談學習、運用的體會。
5、布置作業:P—199(1)(2)(3-選作題):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計劃為表款式,如許的板書函明顯白,重點突出,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明白和掌握,同時便于比力和影象,有利于進步講授結果。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下午好。ㄗ晕医榻B略)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第二節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 教材內容: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探索法則——理解法則——應用法則,進一步體現了新課標中“情境引入——數學建!忉尅⑼卣古c應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與分數的乘除法類似,所以可通過類比,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的過程,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分式運算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約分,要求學生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與分數的約分、分數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聯系,也為后面學習分式的混合運算作準備,為分式方程作鋪墊。
。、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
能力目標:(1)、類比分數的乘除運算法則,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1)、通過師生觀察、歸納、猜想、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ǎ常、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為現實生活服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4、教學重點:分式乘除法的法則及應用.
5、教學難點: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中,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啟發式教學。啟發性原則是永恒的,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行為的主體。
。、合作式教學,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評價學習。
三、說學法
學生在小學就已經會很熟練的進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上一章又學習的因式分解,本章學習的分式的意義,分式的基本性質等,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的鋪墊。
。、類比學習的方法。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類比。
。、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1、類比學習,探索法則。(約3分鐘)
讓學生認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個分數的乘除法的例子(2個乘法,2個除法)
復習:分數的乘除法法則(抽一學生口答)
猜一猜:
(a、b、c、d表示整數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類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a、b、c、d表示整式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動目的:
讓學生觀察、計算、小組討論交流,并與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類比,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教學效果:
通過類比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學生明白字母代表數、代表式,這樣很順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2、理解法則:(約2分鐘)
文字敘述:兩個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兩個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顛倒位置后再與被除式相乘.
活動目的:
兩種形式鞏固對法則的理解。
教學效果:
理解法則,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3、應用:(約20分鐘)
。1)牛刀小試
教材74頁到76頁的例1、做一做、例2.我準備把例1和例2先學習了。再學習做一做。
活動目的:
抓住學生剛學習了法則,躍躍欲試的學習激情,抽2名同學上黑板演算,其他學生在課堂作業本上演算。老師巡查,予以輔導,反復提醒學生像分數乘法一樣來學習分式乘法(即類比)。
教學效果:
有的學生可能沒有注意把結果化為最簡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學生可能一邊計算一邊就分解因式進行約分(化簡)了的,說明已經很好地與分數的乘法進行類比學習了(分數是分解因數),應該予以表揚,讓全班學生認真學習、領會。講評時還應該讓學生理解一步的算理。
(2)“西瓜問題”
活動目的:
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有條理的進行表達。
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例題幫助學生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當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是單項式時和當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項式兩種情況)
4、隨堂練習。(約5分鐘)
76頁第一題,共3個小題。
教學效果:
在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后,大部分學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還有些學生忘記運算結果要化成最簡形式,老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分解因式的知識沒掌握好,將會影響到分式的運算,所以有的學生有必要復習和鞏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識。
5、數學理解(約5分鐘)
教材77頁的數學理解,學生很容易出現像小明那樣的錯誤。但是也很容易找出錯誤的原因。
補充例3 計算(xy-x2)÷
教學效果:鞏固分式乘除法法則,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方法。提醒學生,負號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課堂小結(約3分鐘)
先學生分組小結,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總結。
7、作業布置,凝固新知。(約2分鐘)
教材77頁到78頁,習題3.1,1、2、4.并補充一題(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
五.說板書設計
主板書采用綱要式,一目了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軸對稱圖形”是第五章“軸對稱”的第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則重要內容,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實際生活中也隨處可見軸對稱圖形及軸對稱的應用。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很多事物,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形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聯系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折紙、剪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與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以“感受生活——動手操作------共同探討——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
1、教 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電化教學。 在課的開始,結合多媒體動畫,從優美的生活場景中抽象出蝴蝶、蜻蜓、樹葉這三個軸對稱圖形,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強烈愿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法:觀察猜想、共同探討、動手操作、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可見,“學會學習”本身比“學會什么”更重要.
3、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前制作動態演示的多媒體課件;模具、實物、投影、膠水。
學生準備:剪刀、各種美術顏色、美工刀一把、白紙若干。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有關畫面)
故事引入:(師講故事的過程中播放動畫)
實驗探究
探究一
問題1:這些美麗的圖形來自生活。認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問題2:你能將圖中的窗花沿某條直線對折,使直線兩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嗎?其他圖形呢?(在學生通過觀察、概括、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驗證:方法一:動手操作“扎紙”實驗。)
方法二:利用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演示,總結,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這樣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同伴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練習: 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的圖形,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有幾條呢?
探究二
學生活動.做“印墨跡”實驗:取一張質地較軟、吸水性能好的紙,在紙的一側滴一滴墨水,將紙迅速對折、壓平,并用手指壓出清晰的折痕,再將紙打開后鋪平,觀察所得到的圖案有什么特征?
完成上面實驗后,啟發引導學生有什么發現?在于同伴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軸對稱的概念:
接下來給學生例舉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在加深印象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
問題3:你能說出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系嗎? 先給學生一分鐘時間思考,然后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全班進行交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特征,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具有 代表性的圖片。最后教師加以點評,得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拓展應用
1、讓學生設計一個優美的軸對稱圖案。展示自己的作品,體會創作時的快樂和意想不到的圖案美和成就感.
2、欣賞反思,提升認識。師:請看這里!音樂聲中,教師配音介紹,學生談感受。舞姿優美典雅的舞蹈——“千手觀音”、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歷史悠久的北京天壇、巍峨高聳的法國埃菲爾鐵塔、
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說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體會或困惑? 課后作業
1:教科書第117頁習題5.1的第 1、2、3、題。
2:教科書第114練習第1、2題
五、教學實踐活動的收獲與反思:
1、在學習中實踐 ,我學習了金石中學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能力。
2、在實踐中反思 ,在實踐研修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課堂不只是教師個人的舞臺,還應是師生心靈對話、情感交流的舞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教學交流平臺,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3、在反思中收獲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2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說課的課題是“合并同類項”,下面進行簡單的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4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學習了代數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一次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所授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學習風氣。
基與上面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同類項、多項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情感目標:
1、通過設置具體的問題情境,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愉快與收獲。
2、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重點: 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二、設計思路:
1、 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經歷同類項概念和合并同類項法則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其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
2、 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猜想、推理、論證、交流與反思等數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探索、學會學習。
3、 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 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程序: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我的設計效果,我采用引導、探究法為主的教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CAI輔助教學。設計以下主要教學流程:
1)創設五個步步深入的問題情境: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為本課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2)問題探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與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
3)火眼金睛與看誰做的又快又準:讓學生加深對同類項的認識,加強對合并同類項法則的理解。
4)例題講解與鞏固練習:讓學生掌握在多項式中判斷出同類項和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運算的技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螺旋式上升。
5)課堂小結: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6)拓展延伸與挑戰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我的教學目的能不能實現,設計效果能不能達到,就只能看我接下來上課的情況了!我的說課就簡單說到這里,謝謝大家!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本節課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七年級(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ㄒ唬┑匚缓妥饔
有理數的加法是小學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初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在于這一節的學習。
。ǘ┙虒W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并會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法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2)體驗初步的算法思想。(轉化)
(3)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培養學生協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法與學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發現教學法”,并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學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法”來學習本節內容。
教學程序:
我采用的教學模式分為“引——探——結——用”四個環節。
(一)、引出課題(2分鐘)
例如,足球比賽中,可以把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做凈勝球數。
如果,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 則紅隊的凈勝球數為 4+(-2),
藍隊的凈勝球數為 1+(-1)。
這里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
那么,怎樣計算4+(-2)呢?
此環節大約2分鐘。
。ǘ⑻剿饕幝、得出法則。 (15分鐘)
現規定正能量為正,負能量為負。
。1)若兩個好人攜帶正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
。2)若兩個壞人攜帶負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
寫成算式:(-20)+(-30)=( )
這兩個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同號兩數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數+正數,正能量增大;
負數+負數,負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加。
。3)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1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10)=( )。
(4)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2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4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20)+(-40)=( )。
這組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異號兩數相加,好比兩人在打仗,誰的力量強大,誰就贏。如果正能量大, 符號就定為正;如果負能量大,符號就定為負,又讓學生理解兩人打仗,彼此力量會彼此抵消,彼此消損。那么贏的一方還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絕對值做減法。強調用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最后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減。
再看兩種特殊情形:
。5)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30。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會學”轉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數軸和絕對值來探究法則過于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借鑒之下,我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學生必須把6次的情況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會很集中。若學生有困難,則小組內探討交流、補充,讓學生能逐步引導概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上述過程,大約20分鐘的時間,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Y(3分鐘)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
取加數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ㄋ模、用
1、加深理解,鞏固法則。(5分鐘)
。1)填表
。2)思考: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應分幾步完成?
加數 | 加數 | 和的組成 | 和 | |
符號 | 絕對值 | |||
-12 | 3 | - | 12-3 | -9 |
18 | 8 | |||
-9 | 16 | |||
-9 | -5 |
此題的設計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讓學生知道,凡是有理數運算都要首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后,我將解題步驟,分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解題格式引起重視。
2、變式訓練,應用法則。(15分鐘)
例1.計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計算
。-5)+9 7+(-10)
。-3/4)+1/2 3/5+(-3/5)
數學家皮亞杰認為:“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練習和科學的重復練習始終是數學學習的有效辦法。為了讓學生熟練應用法則準確計算,我設計了2個例題.例1是同號兩數相加;例2是異號兩數相加。這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范格式的作用。我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讓基礎組的學生板演后,并讓別的學生找錯誤,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通過學生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對錯誤加深記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3、小組闖關,檢測目標。 (5分鐘)
在新課程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檢測目標成為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設計了兩個闖關小游戲。一個是學生口答搶答,另一個是男生出題女生搶答,反之女生出題男生搶答,通過男女同學競爭中鞏固、應用法則。
三點教學反思
1、情境探究問題的設置
我用卡通動畫人物來引入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形象的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思考問題時,首先應讓學生對好人、壞人在一起有幾種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的完整性。然后再逐一的進行探索,通過學生談論交流,最后得到有理數的四條加法法則。
2、例題安排的設置
我安排了同號兩數相加和異號兩數相加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范格式的作用。
3、數學語言表達的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中我盡可能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樣可以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引導學生規范的表達。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教材分析】
垂線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性質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材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掌握垂直的定義,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數學思考:探索垂線的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覺,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并通過“做數學”,讓學生對猜想進行檢驗,作出正確判斷。
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體驗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趣味,獲得發現的喜悅。
鼓勵學生感想敢說,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垂直的定義以及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所以這節課利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實例的展示及動畫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中蘊含的垂線特征,使知識的生成過程更直觀更形象。對學生的認知、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把整堂課分為課題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拓展創新四個環節,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為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設立了預習導航,準備了大量有關本節課的學習資料,并鼓勵學生自己到網上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馬路、籬笆、小棒等實物形象,并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各組圖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共同點?讓學生感到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2、合作探究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合作探究分為垂直的定義、課堂練習、試試身手、垂線性質、你來當老師、走進生活五個小版塊。其中,垂線的定義鼓勵學生自己概括,并積極與大家交流。課堂練習梯度明顯,答案靈活,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霸囋嚿硎帧弊寣W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發現,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很容易發現垂線的性質!澳銇懋斃蠋煛薄ⅰ案魇慵阂姟惫膭顚W生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給學生一份自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走進生活”借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再現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有用的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獲、體會、本節課還有什么問題、新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鍛煉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4、探究創新:“創新園”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后去思考、去動手制作、去創新發現。既能激發學生課后去學習、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創新意識。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這節課所選用的教材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八年級 教科書。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____ 年級 冊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____ 的基礎上,對____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____ 等。
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____,對____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是對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
二、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三、 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當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為了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____是本節課深入研究____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 ,通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了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____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且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7)當堂檢測 對比反饋
。8)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 謝謝。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九篇07-16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合集六篇06-06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八篇06-10
精選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5篇07-10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8篇06-22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10篇07-17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9篇07-17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7篇07-15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五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