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說課稿(集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認真擬定說課稿,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音樂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音樂說課稿1
一、課題闡述: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五方面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構思:
二、 教材分析
《銀屏之歌》所在的單元主要是影視音樂,把它納入初一學生的音樂教材,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電視劇,學會分析影視音樂在影視劇中作用,并感受音樂魅力. 表述對主題音樂或背景音樂的認識,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由于電影、電視、多媒體的普及. 學生看過許許多多的影視作品.并對作品中的音樂非常熟悉,但對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了解什么是影視音樂,影視音樂的作用。
2、能力目標:能夠對本課中的音樂就樂曲風格、演唱方式等做對比分析,從而總結出影視音樂的作用。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視覺影像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這其中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是我的教學重點;而引導學生對本課中的音樂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出影視音樂的作用應該是教學難點。
五、學法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順利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準備引導學生采取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聽唱感知,整體把握 音樂這一藝術類別主要是通過聽、唱的手段來感受內涵、體味情感,又加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聽唱是學生感知的一種基本手段。
2、對比分析,獲得知識 這種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探究現象,獲得知識。
3、親身體驗,驗證結論 將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結論運用于實踐,從而實現能力目標。
六、說教法
同時,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得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我的教學方法是:
1、視覺圖象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電視劇照,給學生視聽結合,這樣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影視音樂。
2、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準備創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的音樂對表演的作用。
七、教學環節
在對教材具體分析、 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制定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一)導入環節
上課后,播放《好漢歌》
歌曲錄音,同時播放《紅樓夢》中的影視片段,觀察學生的反應,學生們竊竊私語,偷笑,說是不是老師放錯了,提出畫面與音樂的不協調, 為什么不協調?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接下來引導學生去探究:
《好漢歌》 反應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紅樓夢 》又應該用什么風格的音樂呢?
這種設制懸念、層層引入的方式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親生體驗的過程中,懷著探究的興趣去主動學習的理念,也給予學生交流互動平臺,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主動理解音樂在影視中,對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體驗環節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對劇情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我選取了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的不同效果來讓學生做對比分析。
教師先教唱電影插曲《雪絨花》,引導學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勢引導學生隨旋律起伏作漸強減弱變化,使音樂更具感染力。接著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點讓學生感悟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為下一步欣賞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的不同效果作好鋪墊。
下一步欣賞《雪絨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們,還有家庭教師自已一場家庭派對上演唱《雪絨花》請大家欣賞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樂情緒上是怎樣的?體現一種怎樣的氛圍,學生總結:優美。抒情很溫馨的家庭氛圍
然后欣賞《雪絨花》插曲二
創作環節
音樂的本質與價值就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因此,我從激發學生想象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創造的原則出發,分兩步完成這一環節。
第一步:音樂與畫面
聽一段“日本鬼子進村”的音樂,請同學們想像場景
生:大戰在即,魔獸爭霸等等
提問:這段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學生總結: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音樂在影視劇中有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們也來為影視劇配音吧。
第二步:畫面與音樂
觀看一段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畫面片段,請同學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理解,發揮想像,對其進行音樂風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創編。
這段畫面開始貓在睡覺,老鼠悄悄地從貓身邊走過,卻不小心踩到了貓最后貓開始追逐老鼠的場面
教師給出三段音樂進行選擇:一原配音樂 二《野蜂飛舞》片段
三《致愛麗絲》哪段更合適,說說為什么?
最后欣賞原作,進一步感受主題影視音樂與劇中人物形象之間的緊密聯系。在本環節活動中,激發了學生主動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視音樂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四)提升環節
雖然新的課程理念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因年齡關系,學生的音樂素養還不夠成熟,老師的提升是升華課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首先,要明確什么叫影視音樂:影視音樂是指為影視而作的音樂,通過畫面的視覺形象,使音樂內容更具體明確,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總結影視音樂的作用:
1、揭示主題思想,抒發情懷
2、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4、說明影片的時間和環境
5、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體會,去運用。
初中音樂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于教材的理解。
《歌唱美麗的家鄉》是人音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教唱歌曲。這首歌是中國苗族民歌,歌曲為中速、節奏自由、情緒為奔放地,有明顯的西南地區的風格,展現了苗族人民對家鄉的喜愛之情。全曲包括四個樂句,這首歌曲為徵調式,但兩個句尾的降低六級音,形成苗族飛歌的特色。通過學習本課,學生能夠了解滑音記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夠自己獨立演唱簡單的音樂;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多引導、多關注;初中階段處于變聲期階段,在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學生保護嗓音,并注意健康、衛生用嗓。在這一階段學生比較喜歡流行歌曲,可以適度的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樂進行組織授課,學生能夠樂于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和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唱歌曲《歌曲美麗的家鄉》,感受歌曲中高昂、節奏寬廣自由、旋律悠揚起伏的特點,進一步了解苗族民歌飛歌的音樂文化特點。
過程與方法: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示范、表現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歌曲,并提升音樂表現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準確唱出滑音記號,嘗試學習方言用方言演唱歌曲;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是能夠準確唱出滑音記號,嘗試學習并用方言演唱歌曲。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示范法、合作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感受體驗、學唱歌曲、鞏固提高、課堂小結。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將采用視頻導入法,為學生播放視頻,是作曲家譚盾的作品《地圖》中的《飛歌》,具有苗族民歌特色。請學生進行觀察,并提問學生歌曲曲名是什么?猜猜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在學生的回答中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歌唱美麗的家鄉》,并提問同學們歌曲的節拍有什么特點,歌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初聽,學生能夠說出歌曲使用的交替拍子,描繪了苗族人家鄉的山水間有梁田、人煙的景象,表現了苗族人民對家鄉的喜愛之情。隨后復聽歌曲并繼續提出問題:歌曲速度怎樣?情緒如何?學生可以回答出,速度是中速的,節奏自由,情緒為奔放地。在學生回答后,我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飛歌的音樂特點以及歌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教師彈唱歌曲、學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按照學習“旋律—歌詞—加歌詞完整演唱”的步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學唱旋律,我會先進行范唱,讓學生哼唱,感受歌曲的整體旋律音準,然后利用鋼琴彈唱,學生看譜視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滑音、b3音準演唱比較困難的地方,對于這個階段他們對這些音把握的還不夠準確。我會先給學生介紹介紹什么是滑音,隨后用對比的形式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并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歌曲中帶有滑音的部分與同桌進行交流,并將b3音唱準。
其次,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并學習西南方言。
最后我會讓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將學生分組進行音樂比賽,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組進行評價。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并讓音樂變得生動有趣。我會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創編伴奏,并提醒學生注意打擊樂器和歌曲規律的搭配。隨后我還會請同學們在小組之間進行自由的展示,最終選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討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學生又可以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有哪些收獲,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在作業部分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搜集其他地區的民歌并與今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對比,課后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這樣既可以重新為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同時又可以將課堂延伸到課下,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
初中音樂說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七年級13冊第三單元喜樂年華。本單元共分3課時,我主要說第一課時唱歌課,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教唱歌曲《喜樂年華》
(一)教材分析
《喜樂年華》是一首由賀東久作詞、印青作曲,歡快的,帶有民族特點的通俗歌曲。歌曲以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熱烈歡快的情緒唱出了紅紅火火的喜樂年華。歌曲為ABA'的三段式結構,e羽調式。
歌曲在情緒上十分統一,同時通過節奏型的變化和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進行對比,使音樂更加生動活潑。
(二)本單元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的《喜樂年華》是一首歡快、帶有民族特點的歌曲,通過學習,啟發學生關注和感受祖國和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熱情;聆聽《金蛇狂舞》、《花好月圓》、《小放驢》,引導學生感受民樂合奏、絲竹樂、吹打樂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獨立完成音樂ABC中的內容,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會辨別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唱歌曲,掌握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和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
2、通過演唱歌曲《喜樂年華》,啟發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加以關心,關注和感受祖國及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熱情。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演唱方法和感受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及歌曲音樂情緒的感染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歌詞,同時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談談家鄉的變化等加深學生印象,從而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大好學習時光,努力學習,去創造更好的喜樂年華。
三、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教學生學唱時,應著重提醒學生掌握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可以先結合拍手體會,再用念白的形式配合手打拍子進行練習,最后結合伴奏音樂進行演唱。
五、教法設計
1、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
如在教學節奏時,我運用了指揮學生采用按節奏念歌詞的方式來熟悉歌詞,逐漸讓學生掌握后半拍起音這種節奏型,學生便在玩中學會了歌曲的節奏。
2、創設情境法:展示課件中的“神六”和“嫦娥一號”的升空等圖片,讓學生感覺到祖國的強大帶來的驕傲和自豪,讓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勝利的豪情和成功的喜悅,再在這種喜氣洋洋和熱烈的氣氛中來學唱歌曲。
3、根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我運用了“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范唱讓學生感知歌曲的。
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
如運用談話法、討論法來激發學生對祖國、家鄉的熱愛之情,以便學生在演唱時能唱出真情實感。
4、視覺圖象法:運用課件等教具,講解結合,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六、學法設計
1、聽唱法:“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藝術實踐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放在首位;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在本課中,我讓學生聽歌曲范唱,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鑒賞能力。
2、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歌曲。
3、學習歌曲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先念白在完全掌握后再來學唱歌曲。
七、課前準備:教材、課件、電子琴等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不屈的精神,輝煌的成就,令全世界矚目。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們為祖國的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欣喜若狂。看,“神六”和“嫦娥一號”的升空,讓太空中從此有了中國人的蹤跡(同時展示課件中的相關圖片)。我想,大家看了這些后,怎能不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大家心中一定充滿了勝利的豪情,成功的喜悅!
同學們談談家鄉的變化(當然圖片中的內容可能離學生的生活有些遠,緊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談談家鄉的建設成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后我來總結,導入新歌:讓我們用歌聲唱出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吧!今天這節音樂課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好聽的《喜樂年華》。
2、欣賞歌曲《喜樂年華》(播放錄音)
在欣賞歌曲前,我把歌曲給學生做一個簡要的介紹:這是一首歡快的、帶有民族特點的通俗歌曲,由賀東久作詞、印青作曲。歌曲G調、2/4拍,熱烈歡快的情緒唱出了紅紅火火的喜樂年華,它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大地呈現出一片安定團結、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景象。
3、發聲練習:
1=C→G 3/4
3 2 1│3 2 1│
咪 嘛
要求: 氣息流暢、平穩,聲音要柔和,教師先示范,然后學
生跟琴唱。
4、點同學有感情的地朗誦歌詞。
5、難點突破:后半拍起音的節奏。
這首歌曲中間一段(B段)使用的是后半拍起音的節奏,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它,我先帶學生學習兩條視唱來進行節奏訓練(課件播放)。
a. 1=G 2/4(配合手打拍子進行練習)
06 61│332 1│22 616│22 616│05 53│56 1│
66 56│66 56│
b. 1=G 2/4
065│35 065│35 065│16 065│6 065│35 065│
35 065│16 065│6 ─│
(緊接著我指揮學生采用按節奏念歌詞的方式來熟悉歌詞,逐漸讓學生掌握后半拍起音這種節奏型,同時讓學生了解Rap這種音樂形式。)
06 61│332 1│22 616│22 616│05 53│56 1│
過 上了好日 子紅紅 火火紅紅 火火 趕上了 好時代
66 56│66 56│06 61│332 1│22 616│22 616│
喜樂年華喜樂年華 你看那 山捧金 水流銀那 水流銀那
05 53│56 1 │66 56│66 66│65 665│35 065│
春夏 秋冬里 大地開花大地大地要開花那個喜呀 那個
35 065│16 065│6 065│35 065│35 065│16 065
樂呀 那個敲呀 那個打 那個喜呀 那個樂呀 那個敲呀那個
6 ─│
打
6、教師范唱。
7、教師教唱。(在解決了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這個難點后,教唱時可將重點放在中間B段領唱與和唱的銜接上,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領唱,一組和唱;也可以采用一領眾和的方法)
8、學生跟琴演唱。
9、播放錄音伴奏教師指揮學生齊唱。(分組采用一領眾和的演唱方法)
10、師生互動:
(1)課件播放一組歌頌祖國的歌曲,同時播放一組祖國各項重大建設的圖片。
(2)讓學生談談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說說你們對歌曲的感受;也可以說說家鄉的建設成就和變化.
師述: 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盛世年華、風調雨順的情景.
11、課堂小結:
(1)檢查新歌掌握情況:采取分組進行領唱與和唱的形式來演唱。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唱了《喜樂年華》這首歌,我們也表達了自己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請大家課后多搜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頌歌進行演唱,唱出我們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
12、好,讓我們在歡快的《喜樂年華》的旋律中結束這節快樂的音樂課吧!(課件播放歌曲)
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的課題是《讓世界充滿愛》下面讓我來解說我整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人音版初二一單元歌曲,1、《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部獻給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組歌,由四部分組成,教材中選用了第二部分,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溫馨抒情,B部在調性上與A形成對比,最后四個樂句完全再現。本課以“愛”為線索,通過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題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音樂與心靈的溝通;在學唱歌曲的過程通過分析,討論,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各音樂要素在表現歌曲內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對音樂要素能自己進行分析,合理地處理歌曲。
根據教材的內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在各種愛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動中體驗、感受:愛------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
(2在學習中,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護啜子。
教學內容:《讓世界充滿愛》
三、教學重點
1、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種表演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并積極參與活動
教具: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
教學過程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通過運用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等教具讓學生聽,看,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1我通過愛心故事導入創設情景向同學們
(1展示四幅有關愛心的多媒體畫面A非(典事跡B抗洪搶險C美國9.11救災現場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動情解說)然后提問同學們這四幅畫面共同說明了一個怎樣的情感主題?
(2在我總結學生回答后,展示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3播放歌曲《讓》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向他們展示多媒體畫面介紹音樂人----郭峰并簡單的介紹《讓》作品。
(4在學生對《讓》的背景有了解的情況下在讓學生仔細的欣賞一遍歌曲
歌曲聽完后我提供三種學習新歌的方法讓學生按自己學習習慣選擇學習(A跟鋼琴演唱歌詞B跟鋼琴演唱歌譜C跟鋼琴哼唱旋律)
4、跟鋼琴練習,要求找到自己感覺演唱比較困難的地方
5、請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并提出OX節奏與X---在演唱時應如何把握。
6、再次跟鋼琴練習,要求聲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嘗試用領唱、合唱的方法練唱。
要求:(1)聲音統一氣息通暢(2)節奏準確充滿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讓學生分析討論:四人一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我的適當的提醒)學生很快便知道問題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慢板領唱、合唱柔和、抒情現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問:通過分析你知道音樂情感與人的情感有什么聯系?為什么?
3、在出示多媒體和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愛心感悟和我的總結后便得出答案
A音樂的情感來源于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B音樂形式千姿百態,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永不改變。
七、愛心創作
1、展示多媒體:愛心小天使的愛心創作任務,畫面上有三個愛心寶盒,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任意選擇并點擊其中一個愛心寶盒,愛心寶盒彈開并顯示愛心創作的任務。A請你們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做一個愛心禮物B請你們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寫一首愛心小詩,努力哦!C請你們小組成員在愛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們一定很棒!
2、在音樂聲中學生活動
3、展示各組愛心創作作品,各小組之間進行評價。
最后小結,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結束課堂。
初中音樂說課稿5
一、首先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選用的教材是
2、教學目標分析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過程的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借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過程與方法:
。3)知識與技能:
基于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3、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4、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為了講清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我的想法。
二、說教法: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在教學中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基于本課的特點,我還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還運用了學科整合的方法,在聯系生活和拓展創編這兩個環節中,我融入了美術、自然、語文、戲曲等姊妹學科與藝術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促使他們音樂素質和音樂表現力的不斷提高。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說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形象、直觀、概括的原則,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初中音樂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念故鄉》,感受作者濃郁的思鄉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2、知識技能目標: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關文化,激發學生用富有感情的聲音來演唱《念故鄉》。
3、過程方法目標:設情景法教學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小組合作討論的表現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探索學唱歌曲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并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思念故鄉的情感。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有感情、有力度變化的演唱歌曲及唱準附點音符的時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以情感為紐帶,做好組織教學。)
課前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二、導入新課:
1、初聽《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樂章的第一主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吧!
談話:我們初次感受了這段音樂,感受到它的力度?速度?節奏?旋律?
討論:音樂有什么特點?(從音樂要色上分析) 音色呢?
2、簡介 英國管
3、再次聆聽
討論:我們感受到怎樣的情緒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呢?作曲家在抒發著自己怎樣地情感呢?
三、簡介作曲家及樂曲背景
師:作曲家是誰?為什么會有則樣的情緒呢?
1、德沃夏克
捷克作曲家,出生于不拉格附近的農村。他從小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因家境清貧,沒有條件上學,工作多年后有了積蓄,才獲得進入拉格附音樂學校學習的機會。1890年,他受聘于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音樂理論,1892年應聘赴美國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代表作品除《新世界交響曲》外,還有歌劇《水仙女》、《大提琴協奏曲》、《斯拉夫曲》及聲樂曲《母親叫我的歌》等
2、樂曲背景介紹
四、歌曲教學
1、出示課題《念故鄉》
師:他的美國學生給這段迷人的旋律加上了歌詞。
2、聆聽歌曲《念故鄉》
請學生談談聽后感受
3、學唱歌曲
①用“la”哼唱旋律,感受音樂特點。
、诜治龈近c節奏
<1>x.x x x.x x | x.x x.x x – |
③唱旋律
、芴钤~唱
、萘Χ扔浱柕奶幚 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五、拓展空間 創編歌詞
要求用“思鄉”這個主題,要求學生為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詞。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念故鄉》,感受體驗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思鄉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種厚重的民族意識。同學們,再過幾年你們也會背起行囊,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相信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這片鄉土。
最后,老師朗誦一首詩和大家分享《鄉愁》。
初中音樂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激動人心、奮發向上、慷慨激昂的進行曲,也是中國的國歌,曲調線條流暢振奮人心,內容在本冊書中占有重要地位,能為以后歌曲欣賞打下基礎。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感受欣賞并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連貫歌唱并從中受到相應的思想教育,學習三連音。
結合本課實際,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學習團結斗爭的民族精神。
2、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紅色音樂,了解中國的革命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說教法
根據膠南市音樂“‘雙主’活版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重點采用:激趣誘導、引導感受和體驗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參與意識和群體意識。
三、說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想以音樂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探究、發現、創造、表現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講求音樂課的學科特點,在課堂中,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滲透必要的音樂知識,為學生更好的欣賞、感受、表現音樂作理論上的儲備。
因此,在學法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等學習方式,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膠南市音樂“‘雙主’活版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營造氛圍。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做為前奏,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開始上課時我請學生欣賞《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都會放什么歌曲嗎?學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課題。一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聆聽歌曲,而是讓學生了解國歌的創作背景,使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創設一定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而引入本課內容,力求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反復聆聽,適度表現。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吳斌老師也曾經多次指出:真正的音樂是不用教的,是聽出來的。本堂課上,我會重點引導學生反復聆聽音樂。并且每次都會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要求去聽賞,避免學生因反復聆聽帶來的逆反心理;诖,我將這個環節又分解為以下幾個小環節: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讓學生從歌詞和音調兩個方面來感受歌曲的風格。
。2)深入聆聽,體會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組織學生聆聽伴奏來朗讀歌詞,并展開簡短討論,讓學生體會情感來實現本課的教學重點。
(3)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電子琴讓學生跟琴聲分句唱詞,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并給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初唱全曲。
。4)學生質疑,在學生學唱歌曲的同時,找出自己不會唱的小節,例:歌曲中反復出現的三連音和休止符以及歌曲開始的弱起,都將在這一環節中加以解決。
通過第二環節的處理,讓學生達到“唱會歌”的目的。
3、藝術加工,陶冶情操。 “唱會歌”不一定要經過教學,但“唱好歌”必須經過教師的引導才能完成。借助上一環節中對《國歌》歌詞的討論理解,引導學生將歌曲要表達的情感自覺自信的表達出來。這其中包括對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以及進行曲的風格特點等進行處理。通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學生達到“唱好歌”的目的。
4、情感升華,陶冶情操。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借助前幾環節的鋪墊,學生基本能按照歌曲的要求來演唱歌曲,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為祖國奮力奪冠,站在領獎臺上,奏響《國歌》,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進而想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雄壯的樂曲聲中,正以無比堅定的步伐闊步前進。這樣一來,在升華學生情感的同時,也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高潮。
最后,全體起立,多媒體播放天安門廣場現場升旗儀式,伴隨著嘹亮的國歌,在學生更富感召力的演唱聲中,結束本課。同時也達到了音樂課的終極目標——“會唱歌”!
初中音樂說課稿8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于教材的理解。
《江河水》是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節欣賞課,是一首雙管獨奏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經加工整理成為一首雙管獨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黃海懷移植為二胡獨奏曲后流傳更為廣泛。無論作為雙管獨奏曲,還是作為二胡獨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驚天地泣鬼神的獨特魅力,樂曲開始,雙管從最低音區起奏,旋律連續四次四度上揚,悲憤之情迸發,隨后旋律即層層下落引出主題。樂曲第二部分音調平穩,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轉調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轉入暗淡的A徽同主音調使他和第一部分形成調性色彩的對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樂曲展現出激動、憤怒之情,音樂由哭訴、沉穩變成憤怒的聲討和激昂的反抗,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音階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夠自己獨立演唱簡單的音樂;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多引導多關注;初中階段處于變聲期階段,在進行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學生保護嗓音,并注意健康、衛生用嗓。在這一階段學生比較喜歡流行歌曲,可以適度的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樂進行組織授課,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并忠于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樂曲《江河水》,感受歌曲中表達的悲憤情感。
過程與方法: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比較、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知道哭腔音樂和樂曲《江河水》的音樂特點。
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雙管;能夠用語言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分析各段落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感受,并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難點是試著學唱主題部分的旋律,根據音樂要素進行分段分析。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對比法、分析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感受體驗、分段聆聽、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將采用視頻導入法,播放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包括巴烏、鋼琴、葫蘆絲、雙管,學生說一說能聽出哪些樂器的聲音并說出樂器得名稱,之后向學生們展現雙管,觀察雙管的外形特點。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出不同的樂器能夠吹出不同的音色,今天我們就共同學習一首用雙管演奏的樂曲《江河水》。在學生的回答中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受體驗環節
感受體驗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江河水》,并提問同學們歌曲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通過初聽,學生能夠說出歌曲從低音區起奏,整首樂曲讓人感受悲傷、凄涼、低沉。隨后復聽歌曲并繼續提出問題:歌曲的曲式結構是怎樣的?可以拿出之前搜集的資料進行討論。學生談論分析后可以回答出,樂曲為三部曲式,包括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在學生回答后,我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音樂特點以及樂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分段聆聽環節
分段聆聽樂曲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對比聆聽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學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聆聽引子部分,學生聆聽后分享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通過聆聽學生可以發現節奏自由、情緒是凄涼地。緊接著聆聽第一段并進行分析,第一段的速度是慢速、悲痛、傾訴的,感受樂曲所表達出主人公的茫然無奈,帶領學生學唱歌曲的樂譜旋律,并跟琴彈唱,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樂曲。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二段,并讓學生說出第二段跟第一段對比有什么樣的不同,學生可以發現速度變換了,第二段為原速,情緒為若有所思地。
其次,學生對比聆聽第三段與第一段,學生可以發現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速度與力度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樂曲展現出激動、憤怒之情,音樂有哭訴、沉思變成憤怒的聲討和激昂的反抗,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最后學生帶著情緒完整的聆聽歌曲。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并讓音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播放二胡版的《江河水》,學生對比欣賞,開拓視野,更深一步的感受《江河水》的音樂情緒,以及不同音色的樂曲特色。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學生又可以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有哪些收獲,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在作業部分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搜集收集《江河水》有關的其他知識,下節課共同分享。
這樣既可以重新為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同時又可以將課堂延伸到課下,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
初中音樂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為F大調,3/4拍,中速
整首歌詞通俗易懂,旋律優美,富有變化,以敘述性的口吻與不同層次情緒的抒發,深切的表達熱愛大海、熱愛故鄉的濃厚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深受學生喜歡的抒情歌曲。
基于以上教材內容分析,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與原則。以“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結合本單元《瑰麗的電聲》教學內容及要求,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及曲譜和對歌唱的換氣,延長音音準的掌握
2、過程與方法:通過歌唱、欣賞、情景創設等手段讓學生體驗電聲音樂的魅力、表現音樂的美
3、情感目標:通過學唱這首歌,培養學生熱愛大海、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根據中學生變聲期及對音樂的感知日趨成熟等身心特征,結合本課教學內容,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為:
讓學生整體感受旋律、節奏的變化,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用抒情、委婉的及有氣息控制的聲音演唱歌曲 對于這樣的教學重難點的落實,教學目標的實現,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是教師的教就是學生的學。
為了實現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以下四大板塊:第一板塊:情景導入 激發興趣第二板塊:聆聽全曲 感受旋律 第三板塊:新歌教學 參與實踐 第四板塊:知識拓寬 欣賞大海 發揮想象
對于第一板塊的教學我主要分3個環節來完成。
1、 感受意境我會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非常美妙的音樂,請閉上你們的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感覺自己仿佛置身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播放由電聲合成的描繪大海的音樂)然后,我會說:“大海確實令人想往,那音樂是怎么樣來表現大海的波浪的呢?(出示圖片)接下來,我將在鋼琴上彈出:1 1 2 1 76 | 5 3 3 — | 3 4 3 2 1 | 6 2 2 — | ... LU請學生根據我彈得音樂畫出旋律線(自己也畫同步進行),然后我將用同樣的
方法彈出2 5 6 5 3 | 5 6 5 — | 6 5 4 11 6 5 | 5 — — | ...來解決第二條旋律
2、 哼唱練聲我將讓學生用lu來把這兩條旋律哼唱下,并提出這兩條旋律在音高、力度上有什么區別?一般學生都能說的出來,音高第二條比第一條高,力度也強點
3、感受強弱之后,我再問學生這首曲子的拍號和強弱規律?學生會很快的說出,3/4拍強弱弱,那這首曲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嗎?再次隨著我的琴聲用LU來唱一遍。(做波浪手勢)學生很快的就會感受到與一般3/4拍曲子的不同,是強強弱。
最后,讓學生跟著我一起邊唱邊劃波浪的節奏拍。 『通過對比性的聆聽和哼唱旋律,隨著律動性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那種意境,并把音樂知識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用LU帶唱練聲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好歌唱狀態使聲音更加的集中,為下面的新課教學打下基礎』
第二板塊:聆聽全曲 感受旋律 我是這樣教的先播放合唱版《大海啊,故鄉》,然后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仔細感受音樂,并回答:“音樂表達了怎么樣的情感,你最喜歡哪部份的旋律,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思念故鄉,熱愛大海。。。有些學生會說喜歡第一部分,讓人感覺有意境,有些學生可能會說喜歡第二部分,在唱的時候情緒很高漲。。。。 『通過提問式引導學生,主要是培養學生有目的的去聆聽歌曲,整體感知到這是一首抒情的,有著思鄉之情的歌曲』
第三板塊:學唱歌曲 參與實踐 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先嘗試后教學,憑借教師示范、動作體會、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策略達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標。
這個板塊,我分3個環節
1、學唱歌曲,歌曲處理由于考慮到初中生對這首歌本身就比較熟悉,這個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也很強,通過前面的兩大板塊的聆聽,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將直接讓學生跟隨我的鋼琴伴奏帶歌詞演唱。當然,可能會在個別細節方面唱的不到位。在唱完之后,我會說:“同學們你們覺得自己哪里唱的不夠好呢?”學生可能會說:歌曲結尾這部分氣息不夠?我將以一個小節換一次氣做處理,(示范演唱)『通過我的示范和手勢來幫助學生用“緩呼緩吸”的方法解決歌唱中的難點』在歌唱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有些樂句的尾音音高沒保持好,時值沒拖足,比如(教師示范唱)于是我采用對比法讓學生選擇你認為合適的方法來演唱。在我的提示下,學生就很快的選擇(范唱正確的)最后,讓學生隨著我的鋼琴完整的演唱全曲,在關鍵的時候我將用自己的手勢提示學生『主要是通過對比聆聽,讓學生產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學難點』
2、歌曲分析,把握情感師:剛才同學都唱得非常好,現在老師請你們再次聆聽這首歌曲,想一想你覺得可以把這首歌曲劃分成幾個部分?學生會很快的說出有三個部分。那三部分所表達的情感都一樣嗎?學生肯定會說不一樣,于是我和學生根據音樂要素和音樂情緒一起來討論、分析。第一部分(教師唱歌詞)根據第一板塊旋律的分析,學生很快說出第一部分旋律比較平穩,力度中弱,用敘述性的口吻表達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的思念與贊美之情。接著,我將用同樣的方法分析第二部分,情緒比第一部分更加的強烈,加深了對大海母親的愛慕之情第三部分的尾聲旋律比較平穩,力度從中弱到漸弱表達了主人翁對大海的留戀與美麗的遐想同學們都分析的很好,但不知道你們的歌聲能不 能打動老師,讓我來體驗一下,要求同學們把自己置身在美麗的沙灘上,踏著軟軟的沙灘,迎著海風,以敘述者的口吻表達對大海的贊美之情。于是,我用鋼琴的前奏部分把學生帶入到這種意境中,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過分析,逐步引導學生用怎么樣的感情演唱歌曲,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挖掘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就很容易突破我的教學重點』
3、學唱曲譜,嘗試練習 先由我來帶學生唱,然后讓學生自己唱『把這個環節安排在這里,主要考慮到現在的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識譜能力比較差,所以通過已經掌握歌曲的節奏,再讓學生唱譜,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更快的提高他們的識譜能力,加強雙基教學』 第四板塊:拓展延伸 發揮想象大海是迷人的,看! 于是,我給學生展示了有關大海的美麗的畫面師:欣賞完了這么美的風景,老師覺得這么美的海面缺了點大自然的聲音,請同學們想象下,大海邊上會有什么聲音呢?生:海浪、海鷗、風聲等自然聲音我會拿出電子琴、沙球等一些樂器,如果班級里會用電子琴的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不會用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由我來操作,并鼓勵學生最好把這個創作的出來的聲音與大海故鄉結合在一起,電聲樂器給現代的音樂帶來了豐富的表現力。下面呢,我們就把剛才設計的音響與大海故鄉結合起來。最后,在電聲樂器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來結束這堂課。 『通過欣賞法、音畫結合,多途徑引導學生,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并讓他們體驗成功,培養學生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音樂課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他們上音樂課的興趣,對電聲音樂的指出為以后的欣賞課做個簡要的鋪墊』 (對于以上的教學流程的設計。我主要體現一個教學理念,以審美為核心;二個教學原則,把教什么永遠是教學的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三個教學特色,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多元文化知識的滲透』)
各位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初中音樂說課稿10
一、教材內容、地位、作用
《非洲的靈感》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十四冊第二單元內容,本單元是整個學期教學內容的難點部分,它對于學生理解多元音樂文化、拓寬音樂視野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非洲民歌《咿育勒啦》體現了黑人歌唱的特點,一人領唱,眾人應和的呼應歌形式。其旋律比較簡單,多重復,節奏極具特色并富于變化,它對學生感受體驗非洲音樂特點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個性發展,強調課程目標由原來單一的認知性目標轉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方法、知識技能多種目標的有機整合。本課從學生角度出發,教學目標按三個維度設計為:
1.通過演唱和欣賞活動,以積極的態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世界多元音樂文化(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2.聆聽非洲鼓樂、模仿非洲音樂節奏、學唱非洲民歌、為歌曲創編伴奏伴舞,感受體驗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過程與方法目標)。
3.能夠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民間音樂中辨別其中有非洲風格特點的音樂(知識技能目標)。
在此設計中,三個緯度目標并非完全孤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知識技能呈一條暗線分布,強調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度因素,以培養學生對陌生音樂文化寬容的態度,認識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經歷,通過表演體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將學習過程變為融合學生個人感受、見解、體驗,自我操作的過程。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把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放在豐富生動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同情感態度等因素緊密結合,通過體驗探究合作、綜合等方式和過程來完成。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非洲音樂特點 正確演唱非洲歌曲《咿育勒啦》
四、活動設計
根據教材內容,本課教學過程設計了“聽一聽”、“敲一敲”、“唱一唱”等活動形式。
五、教具學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備用,自制鼓及其他打擊樂器、非洲人面具、舊報紙等。
說學生:
初二學生處在發展音樂技巧、掌握音樂知識和樹立音樂態度的關鍵時期,他們擁有從事唱歌和表演所需要的協調性和力量。并對非洲地理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某些歷史和社會的原因,非洲是當今世界上最少被人了解、遭人誤解最深的地區,導致學生對非洲音樂文化接觸較少,與學生熱衷的流行音樂相比不容易接受,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通過資料收集,對非洲地理文化,傳統習俗、樂器等相關知識有了粗略的了解,這有助于學生去理解非洲人表演時所表達出的強勁剛健、充滿活力、生命的力量、堅強等。這些都是非洲人生活觀的核心價值。然后本課就從聆聽非洲音樂、探索非洲音樂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通過學生交流與探討,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非洲黑人獨特的生活習性和勞動方式,感受非洲大陸所擁有獨特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建立聯系,引導學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樂。
學法:
用心聆聽 在感受、模仿、對比、探索中學習音樂。在演奏演唱合作創編等實踐活動中表現音樂。
教法:
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關注音樂中各種要素,對各種表現手段做出整體性反映,并通過引導學生想象、模仿、交流合作表演等方式,充分感受體驗非洲音樂特點及情感內涵,審美活動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
教學過程:本課教學以“感受非洲音樂特點”為重點,遵循聽覺藝術感知規律,根據音樂的實踐性原則,整個教學過程由“聽一聽”“敲一敲”“唱一唱”“合作創編“再現新知”五個主要環節組成。
首先,課前我用課件展示一組反映非洲自然風景,人文藝術內容的Flash畫面,伴隨非洲音樂,為營造非洲文化氛圍,我選用代表非洲的黑色作為課件的底色,非洲是抽象藝術的發源地,我選用抽象的非洲地圖,作為課件的背景,這樣從視覺、聽覺等多方位喚醒學生的興趣,新鮮感和探索欲望為整堂課的教學起一個情感的鋪墊作用。
一、聽一聽:
上課鈴響,老師通過激情問候,親切導入,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在和諧的氣氛中,師生共同聆聽一段非洲民間音樂片段,老師提示學生“聽一聽音樂中都有哪些聲音?
這些聲音讓我們想象到怎樣的情景?”這一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有利于引起學生對音樂的關注,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音樂美。
知識探索:認真的觀察第二單元所有插圖中反映的內容,并體會你所搜集的資料,從自然環境文化生活、社會風俗等方面交流一下你對非洲的了解。
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分析能力。并通過交流共享拓寬學生文化視野,使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經驗、體驗建立聯系,引導學生在理解非洲文化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樂。
二、敲一敲:
老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指出鼓在非洲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并觀賞精美絕倫的非洲鼓,聆聽加納鼓樂,感受非洲鼓復雜多變多聲部的節奏特點,然后分組合作進行多聲部節奏模仿練習。我采用先分組練習,然后各組按老師的指揮逐步加入的方式達到多聲部的音響效果。
這一活動設計體現了音樂的實踐性原則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演奏活動中體驗非洲音樂的多聲部特點及豐富多變的節奏。
三、唱一唱
1、老師演奏一段歌曲《咿育嘞啦》的主要節奏,讓同學所感受并分析其變化特點,然后導入歌曲學唱,使學生對歌曲的節奏產生深刻印象。
2、通過聆聽老師的范唱,作品介紹,感知歌曲的思想內涵,音樂特點,產生強烈的學唱愿望。
3、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難點部分
a、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通過有表情朗讀歌詞引導學生區別歌唱與說話時的聲音不同,輕松找到歌唱時的聲音位置,學會用優美的聲音歌唱。這一環節改變了傳統的專業性的發聲練習,把純技能性的訓練變為審美活動的過程。
b、教唱齊唱部分:齊唱部分是整個歌曲的難點,我采用聆聽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找出它們旋律的不同之處。再通過唱譜加深印象,然后填詞。
c、完整演唱:在學生熟練掌握齊唱部分后,可通過老師領唱學生齊唱,再學生領唱老師齊唱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d、從歌曲的感情需要引導學生演唱時體現力度的變化層次。整個歌曲的學唱過程以學生的聽覺體驗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把識唱歌譜作為學常歌曲的手段,強調歌曲的情感內涵。
四、合作創編
1、從表現歌曲的情感出發,引導學生模仿非洲人邊歌邊舞邊敲鼓的形式,用歡快的伴奏奔放的舞蹈動作熱情的歌聲分組合作設計表演,時間為3-5分鐘。
2、才藝展示:在音樂伴奏下鼓樂隊歌舞隊按自己的設計形式合作表演,展示自己對非洲音樂的理解和體驗。這一活動設計體現了探究合作綜合的方式與過程,及新課程創造性價值、社會交往價值。展現學生的個性和創作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五、再現新知:
1、讓學生談一談,通過欣賞和演唱活動對非洲音樂特點有哪些認識?2、聆聽兩首音樂,聽辨哪一首是非洲音樂。這一環節設計是通過語言表述、對比辨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非洲音樂的了解,使學生體驗本課學習的收獲。
初中音樂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非洲音樂》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初中音樂鑒賞教中《亞非音樂神韻》中的內容。本課介紹了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等。在一課時的時間里,我將內容作以整合,我重點介紹非洲音樂的基本風格與獨特的節奏運用。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我特制訂如下三維目標:
1、學生通過演唱非洲歌曲,欣賞非洲鼓樂、非洲歌舞等,把握非洲音樂的獨特風格。
2、通過教師演唱、啟發、學生節奏練習、探究合作等過程與方法,學生充分參與課堂。
3、學生通過對非洲音樂的學習了解非洲的人文精神氣質,從而激起理解多元文化、探究世界音樂的興趣。
根據如上闡述,我制定本課重難點如下:
本課重點是:模仿非洲鼓樂的節奏,進行表演與聲部合作,培養音樂實踐能力。
本課難點是:感受非洲音樂的特點,理解非洲音樂中節奏的特點。
二、說學情、教法、學法
學生經過小學的音樂學習已經具備了基礎的音樂理解力與感受力。他們正直青春期,這個年齡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社會道德、倫理等觀念逐漸形成。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情感需求強烈而不穩定,音樂鑒賞課恰恰是一種獨特的審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響會豐富學生內心對美的理解,而音樂作品深層次的內涵與思想性也會隨著音樂體驗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生活態度。
三、教法分析:教師主要采用示范法、情境法等引導學生關注音樂要素。
學法分析: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演唱等方法,理解音樂、表現音樂。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我采用的是情境導入法。出示非洲撒哈拉沙漠落日余暉的幻燈片,播放由歌手朱明瑛演唱的非洲歌曲。同時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這首歌是哪個地區的歌曲?歌曲伴奏中都用到了哪些打擊樂器?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引出課題:《非洲音樂》。
(二)簡介非洲的風土人情與音樂文化。學生討論、分享課前準備的有關非洲文化的資料。教師歸納:非洲的音樂文化特點以及非洲鼓、馬林巴等打擊樂器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欣賞非洲鼓樂與學生學習節奏表演。首先,我播放非洲鼓樂,學生感受鼓樂節奏靈活與多聲部交錯的特點。然后我將學生分簡單分組,每一組進行一個聲部的節奏練習,學生用擊掌與跺腳表現節奏,強調不同位置出現的重音。然后我會逐漸引導學生進行多聲部的節奏合作,合作整齊正確之后,我會請每個聲部幾名同學出來圍成一個圈,我來掌握總體速度,學生們一邊走一邊表現節奏,臺上與臺下的同學一起表現各自聲部的節奏,感受非洲人民圍繞火堆歡樂舞蹈的情境,體驗參與音樂課堂歡樂的氣氛。
(四)學唱《非洲贊歌》。出示歌片,教師范唱,學生模仿,提示學生音高要準確,用聲音表現出非洲人民熱情與富有動感的演唱風格。接下來每個節奏聲部組的同學統一創作一個簡單循環,適合為非洲贊歌伴奏的節奏型,利用板凳、鉛筆等身邊的物體合奏,完整演唱《非洲贊歌》,感受非洲音樂歌唱、伴奏與肢體表現與一體的音樂特色。激發學生繼續探究非洲音樂的興趣。
(五)課堂小結:我將用凝練的語言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引導學生關注非洲音樂對世界音樂甚至流行音樂的影響。最后我將引導學生課下繼續探究非洲音樂,感受非洲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陽光路上》是花城出版社義務教育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六課的一節唱歌課。歌曲為四三拍子,速度為小快板,通過聆聽音樂作品,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方式與和諧統一,并能夠感受歌曲中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提高了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了解與探究音樂。
二、說學情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于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了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復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著重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并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教師要講通過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陽光路上》,感受歌曲中表達出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運用模仿、合作的方式,提升音樂的表現力。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技巧,并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難點是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技巧。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新課教授——拓展延伸——教師小結,點題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會用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祖國媽媽即將迎來她的生日,大家想送什么樣的禮物給我們的祖國媽媽呢?學生自由發言后,我會給予鼓勵性評價并總結后順勢導入新課。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陽光路上》,并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歌曲/樂曲的情緒是抒情且激昂的,速度為小快板的。隨后我會向同學們介紹歌曲創作背景的相關知識,輔助學生從宏觀角度來整體的了解歌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教師彈唱歌曲、學生跟琴哼唱等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按照學習“旋律-歌詞-加歌詞完整演唱”的步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反復記號以及二聲部。其中,反復記號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已經有所涉獵了,因此只需要帶領同學們進行簡單的回顧即可,但二聲部演唱的和諧統一對于他們來說把握還不夠準確,在這里我會選擇講授法等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并解決問題。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后,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在拓展提升環節,我會請學生們自由分享關于祖國相關的歌曲,請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今天所學習的這首歌曲編創打擊樂器伴奏,隨后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這樣設計,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初中音樂說課稿13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ň瞎┪沂荴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菩提樹》,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菩提樹》是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五課的一節欣賞課。作品為E調,3/4拍,情緒是抒情地,旋律性強,表達流浪者見到菩提樹時,對過去甜蜜愛情的回憶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三連音,了解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掌握藝術歌曲的特征,感受作品中濃郁的德奧民歌風格,從而獲得對藝術歌曲的喜愛,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漸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愿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7~9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應注意嗓音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菩提樹》,體會對美好生活的回憶,感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范唱、討論、分析等活動,學生能夠掌握藝術歌曲基本的創作技巧,提高對藝術歌曲的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掌握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正確掌握三連音。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理解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注意三連音的節奏型;熟悉舒伯特的藝術歌曲。
難點是掌握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體會美好的回憶和對未來美好的期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
學法:試唱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整體感知、探究學習、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談話法的方式進行導入,運用多媒體播放舒伯特的肖像圖,并提問:關于這個人大家了解多少?學生自由回答。我進行總結:這是西方音樂史上非常多產一位的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作品,他就是舒伯特。并順勢揭示課題《菩提樹》。
這樣設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導入課堂。
第二環節是整體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先完整播放歌曲《菩提樹》,并提問聽完作品后的感受;其次,我會提問學生簡單的問題;然后,我會再次聆聽歌曲;最后,我會將知識點進行總結。
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細致、精準對于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了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教師介紹舒伯特的生平,介紹生活背景和《菩提樹》的創作背景;其次,我會播放《菩提樹》,并詢問作品的旋律特征,學生自由回答。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總結:這是一首比較抒情、略帶傷感的藝術歌曲,曲調質樸、旋律起伏有序,而且旋律中出現了三連音。然后,我會組織學生跟老師哼唱主題旋律。再次,我會播放鋼琴版本的《菩提樹》進行欣賞。再接著,我會組織學生討論藝術歌曲的特征并總結藝術歌曲的旋律優美,充滿詩情畫意,歌詞都是名人詩篇,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較高,伴奏一般都具有獨立意義,地位很高,而且可以作為音樂會曲目單獨演奏。最后,帶著對作品的理解再次聆聽藝術歌曲《菩提樹》。
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歌曲,是符合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的。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播放舒伯特另外一首藝術歌曲《野玫瑰》,請學生聆聽,并談談這兩首歌曲的異同之處。并進行實踐展評。
這樣做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編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播放《菩提樹》的音頻,并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呼吁學生們一定要珍惜時間,立足當下,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
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并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于作業的設計,我會讓學生聆聽中國作曲家趙元任的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其中的意境。能將課堂上的知識點延伸到課堂之外,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14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花之圓舞曲》,接下來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學設想。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花之圓舞曲》是人教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一節欣賞課;作品為四個主題,全曲的結構是帶再現的三部曲式。樂曲為D大調,3/4拍,情緒輕快、活潑,旋律抒情、幽默。舞劇《胡桃夾子》音樂中最為著名的是《花之圓舞曲》,選自舞劇第二幕中糖果仙子與眾仙女群舞時的音樂,經常單獨演出。豎琴的華麗流暢的序奏之后,圓號以重奏形式奏出圓舞曲主題,旋律如歌,表現出糖果仙子與仙女們輕盈婀娜的舞姿,在單簧管相呼應的獨奏之后,樂曲的主題抒情而優美,是作為歡迎和歌頌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瑪麗的熱烈氣氛達到高潮時演奏的。這首圓舞曲不僅是這部舞劇中的重要樂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許多圓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時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通過對《花之圓舞曲》的聆聽與欣賞,學生能夠了解圓舞曲音樂風格特點,并能夠用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賞析音樂作品。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漸趨成熟,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于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了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我會通過反復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著重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并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我會通過教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聆聽欣賞作品《花之圓舞曲》,了解圓舞曲的音樂特點,并且從中體會作品所表達對善良勇敢的女孩的歌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花之圓舞曲》的聆聽與賞析,了解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學生能充分感受圓舞曲的特點,并通過對豎琴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品以及圓舞曲音樂特點的了解,體會作品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與畫面美。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聆聽欣賞《花之圓舞曲》,了解圓舞曲的音樂特點。
難點是通過對樂曲分主題的聆聽,正確把握對樂曲的理解。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別有創設情境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探究學習、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采用視頻導入的方式,播放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選段,請學生聆聽感受,隨之引出其中第二幕音樂《花之圓舞曲》,順勢引出新課。
運用視頻導入,可以讓學生直觀地聽到所傳達的內容,感受芭蕾舞劇,與課前做好過渡,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快的引出新課,走進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與課下到課上形成更好的銜接。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先播放樂曲,請學生仔細聆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么樣的?這首歌采用什么樂器進行演奏?
學生經過認真聆聽后得出,歌曲情緒活潑、輕快,帶給我們抒情而優美的感受;樂曲采用了管弦樂演奏,以豎琴圓號、單簧管為主。我會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之后我會簡單介紹豎琴的相關知識:豎琴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據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于公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F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制造家S·埃拉爾于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緊接著再次播放樂曲,設問:樂曲屬于什么音樂形式?是怎樣的曲式結構?
學生通過樂曲三拍子的音樂特點以及樂曲輕快優美的主題中得知圓舞曲以及帶再現的三部曲式結構。
我會補充總結,簡單介紹歌曲背景以及圓舞曲:舞劇《胡桃夾子》音樂中最為著名的是《花之圓舞曲》,選自舞劇第二幕中糖果仙子與眾仙女群舞時的音樂,經常單獨演出。豎琴的華麗流暢的序奏之后,圓號以重奏形式奏出圓舞曲主題,旋律如歌,表現出糖果仙子與仙女們輕盈婀娜的舞姿,在單簧管相呼應的獨奏之后,樂曲的主題抒情而優美。
圓舞曲,又稱圓舞曲(Waltz),有時音譯為“華爾茲”,起源于奧地利和德國的連德勒舞,18世紀后半葉用于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于西歐各國,它采用3/4拍,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暢,節奏明顯,伴奏中每小節僅用一個和弦,由于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學生能夠初步了解歌曲的情緒以及速度,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同時也能夠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讓學生對樂曲進行分主題的聆聽,首先播放引子與第一圓舞曲的旋律,提問:在這一主題中采用了哪些樂器進行演奏,表現出怎樣的一種意境?
學生積極發言,補充總結出樂器有豎琴、提琴、圓號、單簧管;音樂情緒清新優美,猶如清晨花仙子從樹林里慢慢蘇醒的畫面感。
其次我會再次播放第二主題音樂,并設問:在這一主題中又是采用了哪些樂器的演奏?音樂主題有何變化?
學生自由交流發言,我進行引導總結。
第二主題由弦樂演奏,明朗輕快,長笛用活潑、短促的五連音斷音與之相對答,音樂主題慢慢由第二主題變得活潑明亮。
隨后播放第三主題與第四主題,請學生以音樂小組的形式自行欣賞聆聽,并對比整個樂曲的旋律發展,總結特點。
最后完整聆聽整個樂曲,感受圓舞曲的韻律特點,并加入肢體動作感受音樂;輕聲哼唱樂曲第一二主題旋律。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賞析作品的思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更全面地掌握歌曲情感以及所傳達的精神,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把握作品。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欣賞觀看《花之圓舞曲》視頻選段,再次深入感受樂曲表達歡迎和歌頌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瑪麗的熱烈氣氛。
通過以上這樣的環節設計,根據新課標能夠更加體現學生主體性,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能完成已學知識建構的補充,再次鞏固本次課堂內容
對于作業的設計,我會請同學們課后搜集聆聽《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進行對比賞析,下節課進行分享。
這樣一個開放性作業的布置,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結束課堂,并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材第八冊的第五單元中的《雨花石》!队昊ㄊ肥且皇仔蓛灻,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動聽的旋律給孩子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們借助歌曲以及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讓學生在自然中呼吸著美麗的氣息,在自由中抒發著創造的理想,讓藝術的生活伴隨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本課的重難點是: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體會休止符的作用。3、通過歌唱教學,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己講講理想。
二、教學方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學習過程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在教學中我還采用情景教學法,VCD圖片,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石頭的美、音樂的美。
4、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表演參與法,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
三、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教學過程
1.律動進教室
聽著《雨花石》優美的旋律進教室,學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樂的角色。
2.發現你的美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師生共同交流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到戶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較喜歡的小石頭,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小石頭,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發現石頭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頭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歡它的什么特點?
小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安靜的存在著,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許多異想不到的驚喜。
師生在交流中升華認識:原來,有許多事物、許多美麗需要我們去尋找、去發現。此處加入背景音樂《雨花石》。
3.學唱歌曲
播放音樂《雨花石》并請學生生觀看一些有關石頭的圖片
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譜。在教唱歌譜中注意難點的解決,分別出示以小石頭造型的節奏卡片,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還有新學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學生根據直觀判斷時植的長短,并口讀,練習。
有感情的讀歌詞
聽琴聲輕聲哼唱歌曲。其中請學生體會與比較:運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如果不用會怎樣。唱一唱,比一比,說一說。
請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石頭可貴的精神。石頭雖小,卻有很多的作用等我們去發現。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牧歌》音樂說課稿11-11
初中音樂說課稿11-16
初中音樂說課稿精選11-08
音樂說課稿初中模版11-28
初中音樂說課稿11-24
初中音樂《櫻花》說課稿11-07
初中音樂《牧歌》說課稿12-22
初中音樂桑塔露其亞說課稿11-24
初中音樂教材說課稿11-10
櫻花初中音樂說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