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匯編五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二節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形成條件。
本節課標解讀:
1.說明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2.說出商品谷物農業的分布范圍,說明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內容地位與作用:
農業是受自然環境影響最大的產業。農業是發展歷史最悠久的產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環境對農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以季風水田農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體現自然環境對農業地域形成的影響;商品谷物農業則體現了社會環境對農業地域形成的影響。本節內容包括兩部分內容,一個是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一個是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
教材文字內容不多,配備了大量的地圖和景觀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組織學生查閱地圖,挖掘地理信息,培養分析能力。分析農業區位因素時,必須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個方面去分析,找出優勢區位因素來。
。ㄒ唬┲R與技能
1.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生產特點和區位優勢。
2.了解商品谷物農業的地區分布、生產特點和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優勢。
(二)過程與方法
閱讀“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與分布”圖,認識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區分布和區位特點;分析案例“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理解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主要特征。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觀念,關注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重點:
分析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
難點:
對比季風水田農業與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
二.說教法:
設問教學、案例探究和對比歸納
多媒體電腦,教學地圖
2課時
三.說學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已學知識,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進而認識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通過讀《亞洲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范圍、形成的區位因素,學習商品谷物農業的分布和區位因素,并將兩者進行對比,鞏固對兩種農業類型的認識和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回顧,用已學的農業區位因素來引出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分析。
2.新課講授:第一課時,首先通過設問,引出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初步認識,然后通過讀《亞洲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認識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并由教師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接著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學習水稻種植業的特點,通過讀我國水稻種植景觀,認識我國水稻種植存在的問題;最后,要求學生閱讀49頁閱讀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學研究;了解我國的水稻種植業現狀。
第二課時,要求學生自學為主,閱讀教材,提出問題,掌握商品谷物農業的分布、經營方式、生產特點以及形成的區位因素;然后通過案例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案例“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和“我國南方水稻種植”,比較存在的差異,進一步鞏固對商品谷物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的認識。
3.小結本節課內容,布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第二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季風水田農業
1.分布:亞洲季風區
2.區位條件:氣候、地形、土壤、水源、人口、人均耕地、習慣
3.特點:
1. 小農經營;
2. 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3.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
4.水利工程量大
二、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
2.區位條件:地廣人稀、市場、交通、自然條件、機械化水平、農業科學技術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第三節——水圈和水循環第一課時(水循環及其地理意義)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首先介紹水圈的構成及其特點,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兩個知識點。第一個知識點淺顯易懂,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知識,是為第二個知識點的學習作鋪墊;第二個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緊緊圍繞 “水循環示意圖”以海陸間循環(又稱大循環)為主介紹了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分析了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課標中對本節的要求是“學生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主要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狈治鲞@條標準,要注意把握如下幾點:
1.教學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繪圖方式加深理解認識水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與環節。 2.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是本條標準要求的重點,對水循環意義的學習應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認識,如水循環將水圈、巖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聯系起來;水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資源處在不斷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等。
根據課標要求,講本節課細化為以下幾個目標:
、胖R與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系,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明確水循環對整個地理環境的作用和意義。
、七^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判讀地理原理示意圖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圖像中提取、認定、加工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
、乔楦袘B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陸地水體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明確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應合理利用水資源使之能夠可持續利用下去,使學生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逐步樹立人地協調的觀點。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說教學重點: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重點的確定,能使學生樹立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從而對我國的“黃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實現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的觀念。 (二)說教學難點:不同水體相互補給的關系
目前學生對各區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缺乏,對各種水體之間的補給關系不易理解。 四、說教法
1.創設情景 設臵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2.討論法 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機會。
3.多媒體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直觀的圖片、動畫和數字資料,把學生輕松得引入本課,通過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相關地理事物和現象,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興奮點,幫助他們理解課本內容。 說學法
1、學會用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圖理解水循環的相關性。 2、學會探究:學生思考分析總結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3、學會合作:學生討論合作收集相關的資料,完成活動。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問題1】:李白的《將進酒》中有佳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它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錯誤,你們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嗎?而且黃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復還”了嗎?
【板書】: 水循環及其地理意義
水圈的組成
學生自主學習
【課件展示圖片】:
多媒體展示課本上圖2—3—2“水圈的構成”,了解水體的構成:
總結: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526%,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7%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占地球總水量的0.26%。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內容選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工業地域的形成》。主要講述了工業集聚與工業地域和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兩部分內容。是工業區位論部分內容的延伸,又是新舊工業區部分內容的基礎。本節內容較為簡單,沒有過于繁瑣的理論和記憶性內容,只需學生掌握工業集聚或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即可。在此需要強調的是工業集聚與工業分散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為了獲取更大的效益而采取的經營策略。
知識目標:掌握工業集聚的原因和兩種模式的特點。掌握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
能力目標:能夠應用所學內容解釋相關產業現象。
德育目標:看待事物要全面,分析問題要顧及利弊兩方面內容,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學重點:即知識目標,掌握工業集聚的原因和兩種模式的特點,掌握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
教學難點:即能力目標,能夠應用所學內容解釋相關產業現象。
二、說教法
講述法
多媒體電腦
三、說學法
本節內容的學習重點在于對例子的引述和理解,學習難度不是很大,一般掌握工業集聚或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即可,并且能夠應用相關理論解釋一般的工業現象。因工業集聚而形成的工業地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簡單的機械拼湊,無論是在工序上存在工業聯系還是僅僅在空間上存在工業聯系,它們都一同構成了具有協作關系的工業地域。所有工業集聚的原因都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獲取更大的效益。與之相對應的是工業分散的現象,它往往發生在體積小、重量輕、價格昂貴的電子產品生產領域,是現代交通、通信技術發達以后產生的工業現象,目的是為了利用不同區域的優勢區位條件,以節約開支。在學習中需要注意,工業集聚不一定就要優于工業分散,而工業分散也不見得就比工業集聚來得高級,它們是沒有好壞之分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四、說過程
課文引入前有必要對上一節的內容進行回顧,作為本章基礎的工業區位論的內容雖然沒有直接在本節中提到,但是卻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教學的進程。接著針對本節課所講述的兩個重點內容分別提出現實生活中所對應的例子,引起學生對此類問題的關注。例如,電子產品的原件標示了許多生產國的名字;工廠總是集聚在工業中心而非平均分配在每個地塊上。兩個例子分別是對工業分散和工業聚居兩種現象提出來的,很具有代表性。我們往往很忌諱在正式的課堂上摻雜有考試的內容,這就如同學習只是為了考試一樣,其實不妨把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問題的轉述更加契合教材的內容,讓常見的考試內容化作案例融匯在課堂中,將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接下來需要講授的是工業集聚的內容。首先要對工業集聚的兩種模式進行講解。對于工序上的工業聯系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只需一語道破它的關鍵所在:一家工廠的產品是另一家工廠的生產原料即可。而對于空間上的工業聯系,學生在理解方面很容易出現紕漏,將這種聯系看作是布袋里的沙子,彼此間并沒有什么關聯,都是人為撮合在一起的。其實地域上的工業聯系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樣需要彼此間的合作。而一定的工業區域內也并非任何企業都是可以進駐的,這往往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導,制定一定的準入制度,所以我們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類似的企業集聚在同一工業區內,它們共同打造著一個文化品牌。因此對于本段內容的教學我將嘗試著將工業園區的先進理念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從本質上去理解這一工業集聚的現象。
下面要針對工業地域內部的工業聯系進行講解,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序上的工業聯系。在這段文字的處理上,我會將鋼鐵、石化、機械加工等工業部門分散成一步一步的工序,便于學生理解這種工業上的聯系方式與構造,進而對于工業的發育程度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相對簡單了。
緊接著需要講述的是工業分散的內容。工業分散是建立在現代的交通運輸方式和通信技術與手段上的。它主要針對的是體積小、重量輕、價格昂貴的電子產品生產領域,目的是根據原件的不同性質選擇不同的生產地域,利用其各異的優勢條件以節省開支。由于案例都是針對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而提出的,因此在這段教材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避免將工業分散這一現象描述得更為高級。要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工業集聚還是工業分散,它們之間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最后將進行課堂小結,由于本節內容較少且相對簡單,可以在最后適當添加部分練習題,重點考察一二兩節的相關知識點。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4
《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地理》上冊中的.第二單元第五課,適用于高中一年級學生學習。整個說課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 說教材
。ㄒ唬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 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關系這一主線,其中前四課主要介紹大氣的組成、垂直分布、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 的天氣形勢預報。本課的學習還為后面第八課氣象災害臺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ǘ 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①記住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鋒面系統,低壓系統,高壓系統。
②理解鋒面系統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劾斫獾蛪合到y和高壓系統的區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2、 能力目標:①通過閱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圖能力。
、谕ㄟ^閱讀天氣形勢圖,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ㄈ 說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重點:①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
、诟邏合到y、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征。
2、教學難點:①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谀媳卑肭驓庑c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
3、教學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確 定鋒面天氣為本課重點之一是因為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系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 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例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高壓、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征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臺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表現,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都是在高壓系統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 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確定為難點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三是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四是要懂得什么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它們分別被什么天氣系統控制。本課難點之二是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造成這一難 點的原因主要是難于長久性的記憶,容易將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水平氣流旋轉方向記錯。
二、 說教學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 教 學方法:本課主要采取讀圖分析法和對比法。本課的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通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別與聯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本課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 象,而課本有許多的插圖,所以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設問,來指導學生分析圖表中的地理信息,變抽象為直觀,更好地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事物的空間分布,運動狀態,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三、 說學法指導
1. 讓學生重視圖文轉化,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本課文字簡潔,圖像豐富,色彩鮮艷,主題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系教材中的插圖,將抽象、深奧的天氣系統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像,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并鞏固理性知識。
2. 借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
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水平氣流運動方向的判別,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可指導學生借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如下圖:略
四、 說教學程序
。ㄒ唬 導入新課:
先播放兩段“城市天氣預報”和“天氣形勢預報”的錄像?赐旰,告訴學生要能夠看懂和聽懂這些天氣預報圖,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及其與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ǘ┲v授新課:
一、 鋒面系統
。ㄒ唬╀h面結構與特點
(利用多媒體播放鋒面動畫,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特點,天氣特點)
1 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 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冷氣團在鋒面下面。
(問:①為什么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定存在嗎?)
3 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ㄟ^渡: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可將鋒面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二)鋒面類型與天氣
。ɡ枚嗝襟w播放冷鋒、暖鋒與天氣的動畫,通過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冷、暖鋒與天氣的關系,完成表1內容)
。▎栴}: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诤螢殇h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后?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
、劾、暖鋒面過境前,過境后分別在什么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
④冷、暖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堇滗h、暖鋒降水都發生在鋒面的哪一側?它們又有何不同?)
教師講解:我國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
天氣實例
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和沙暴天氣
五、練習與活動(略)
六、作業
七、課堂小節。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節,是在學習過人口、城市之后關于生產活動的第一部分內容,之后是學習工業地域類型,這一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本節內容又是本章第二、三節進一步分析世界典型農業地域類型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具有鋪墊的作用。另外農業的生產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較高,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具有很強的實際和應用價值。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雖然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土地資源和農業”一節,但大部分學生對農業的基本知識幾乎沒有了解,加上本節課理論性又較強,所以課堂上應給予學生時間預習課本,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動口、動手、動腦,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采用目標導學法、實例導思法、引議釋疑法、點撥破難法,力求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理念;趯滩牡姆治龊蛯W生的了解,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從地理位置、自然和社會因素等方面,理解農業區位的含義;理解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培養案例分析及讀圖的能力,理解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并學會運用這一理論知識合理進行農業區位選擇;通過具體案例理解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地區發展的影響,學會分析區域農業發展條件的分析和發展方向的選擇。
3、通過對農業區位知識的學習,理解在發展農業生產因地制宜的思想,培養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為:
重點:影響農業選擇的區位因素;農業區位因素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難點:運用所學原理合理地進行農業區位選擇。
五、說教法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耍覍⒁龑W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活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我將采用圖片導入法。播放“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與澳大利亞牧場”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農業的概念,接著說:“農業在這兩個區位的不同選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就是農業區位因素,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圖片法利于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回顧之前的知識,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一個基礎,也與本節課聯系緊密。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主要包含“農業區位、農業區位因素、如何進行農業區位選擇、農業區位的變化”四個知識點。
1、農業區位
農業區位的含義比較簡單,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后可以知道農業區位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系,這些因素就是農業的區位因素。
我會順勢提問: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著農業的布局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農業區位因素
我會通過具體例子提問,分析影響農業布局的農業區位因素:
。1)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練夂颉
(2)三江平原與青藏高原都比較冷,卻出現了不同的農業類型!镜匦巍
。3)杭州的“明前龍井”引到日本,種植效果不佳!就寥馈
。4)天津漢沽區近年出現大面積葡萄園,幾年前卻很少!臼袌觥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幾年前銷量不佳,現在遠銷海外!窘煌ā
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回答完后,我會與他們一起總結出: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社會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科技。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總結農業區位因素,學生易于理解,體現了地理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也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3、農業區位的選擇
【活動探究法】全班學生分為三大活動小組,分別完成課本43頁的三個活動題,討論完成后請各小組代表進行發言。(教師巡視指導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補充資料)
【學生代表回答】教師給予點評,并與他們一起總結歸納:
(1)水稻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而不包括地中海氣候區的原因是,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滿足水稻好暖喜濕的條件,而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但高溫期降水少。
。2)千煙洲的立體農業模式是受地形條件限制。
。3)水稻田—甘蔗地—花卉棚的農業景觀變遷受市場、價格、需求及政策的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探究,可以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展示案例】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梯田(丘陵地區),噴灌(以色列滴灌技術),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肉類生產為主的城郊農業帶,美國東北部成為專門的乳畜帶,發達的交通和保鮮技術使荷蘭成為著名的鮮花供應國。提問學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農業區位選擇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后總結】由于人為改變了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使農業區位選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從而解決了本課的第四個知識點。
【設計意圖】農業區位的變化屬于一個較為綜合的知識點,放在鞏固提高環節,既可以檢驗學生對于前面知識的學習,也是對本節課的一個總結和升華。
環節四:小結作業
最后我會將課本44頁活動題“地中海地區的農業變遷”作為作業,學生完成后下節課進行分析討論。
【設計意圖】有助于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匯編七篇07-07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編六篇07-07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06-19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匯編8篇07-06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編十篇06-24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7篇07-05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4篇06-22
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編5篇06-17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集錦9篇07-07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10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