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優秀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優秀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些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觀察照片,用游戲猜一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介紹各位置的名稱。
2、發現法
借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引導同學仔細觀察玩具。通過自主探索的本位觀察和換位觀察,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的形狀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向學生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1、自主探究法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2、觀察法
例1觀察物體教學中的觀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例1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對應不同的照片,為什么同一只小熊,會有這么多不同的樣子的照片。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1、激疑引入,讓學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誰?
2、明確位置,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個學生所熟知的,但從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對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學,給學生一個懸念。讓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初步參與感知的過程。
3、本位觀察。
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對象。
請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樣子選照片,說一說。
4、質疑明理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樣一只小熊,為什么他們照片出來的形狀卻不一樣呢?組織各小組同學討論。
然后反饋匯報結果。最后引導小結:因為這三個同學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就不一樣。
5、全面觀察,體驗新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全面觀察,這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全面去觀察這只小熊,并引導總結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必須全面地去觀察。
。ǘ┞撓瞪顚嶋H
1、比比誰的反應快(做一做)
看老師出示的數學課本,想一你應該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設想: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為學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間,是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
2、書上例6完成,書上連線
3、猜一猜游戲。
分別出示從前面拍攝課室的圖、從上面看的桶、從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樣的杯子、側面的紙。引導學生說出:觀察物體,不能只看一個面,要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當學生猜得五花八門,展現了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通過猜測,也從中體會到要全面地觀察一個物體,才能真正地認清此物,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三)應用拓展。
看立體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ㄋ模┛偨Y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優秀說課稿2
教學內容:
國標本第五冊88—89頁《觀察物體》,完成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簡單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2、使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認識。
3、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教學重點:
能根據平面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并逐步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下面,我就針對試上和正式上課的兩課教案的異同,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一、課前導入新奇、實用
剛開始設計時,我設計了一個三個正方體兄弟和我們大家一塊學習的情境,通過教學,我感到導入運用的不夠充分。在重新設計時,我出示一個正方體讓學生復習正面、側面和上面,這樣和這一個單元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再由正方體的正面是一個正方形,讓學生猜一猜從正面看到的是一個正方形會是什么物體,最后出示結果,初步讓學生體會到圖形中的奧妙,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安排循序漸進,由直觀到抽象
在試上中按照例題、試一試、然后完成想想做做的步驟教學。在正式上的時候,把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放在例題后面完成,然后再教學試一試。
在試上以后,我又仔細鉆研了教材,這一課的內容應該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物體的各個面,由體到形,比較直觀。而試一試則上升了一個層次,引導學生由面延伸到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樣修改,更能體現教材的編寫目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擺一擺,提高空間思維觀念。
在試上中,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直觀觀察上面,這樣就忽視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語言就是思維的一個外在表現形式,因此在后來備課過程中,注重讓學生去觀察和思索,然后把觀察和思索到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例題中,讓學生先說說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物體再擺,試一試中讓學生先思考根據從正面看到的這個圖形的物體應該是怎樣的造型,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最后擺一擺來驗證一下。這樣,比不思考而直接觀察高了一個層次,切實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四、聯系教材,設立適當的教學目標
1、在想想做做第4題中,擺一個從正面看到的是一個橫著的兩個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實際移動后面一個正方體的位置有很多種擺法,在試上完以后,我也有過這樣的思考:是不是要引導學生得出有無數種的答案。后來考慮到我們的學生畢竟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我們的教學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沒有把這一題做深入的挖掘。如果有學生能夠想到,我也會予以肯定,但不刻意引導。
2、有序的安排教學過程,因為第5題是觀察4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為了加深學生對前面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我把總結放在了第5題的前面。
五、小組合作,游戲深入。
在前面通過由體到面,由面到體的觀察思考后,讓學生來和老師做個示范:請上臺的學生用三個正方體擺一個從側面看到的是□的物體,請學生一個提問題,另一個擺,然后交換。這個環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對本節課的觀察物體有一個進一步的認識,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說課稿04-03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優秀說課稿10-11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說課稿10-11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觀察物體》12-08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觀察物體》12-09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4-11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優秀03-07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8-18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6篇)01-21
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