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1
一、說學生
本班共有學生11人,其中有9人為以前縣殘聯語訓部學生,一人為原普校學生,還有一人從未上過一天學,除存在語言障礙外,還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礙。本班學生有9人為聾啞學生,剩下兩人為腿部有殘疾。學生整體學習水平較差,尤其是針對數學學科,學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對于那些邏輯性和概括性強且又抽象的數學語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著困難,因此在數學教學上存在很大的難度。另外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為方便教學,我將他們分為了三層:
A層:(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數學基礎,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差)
B層:(數學基礎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
C層:(基礎差,理解能力差,學習習慣差)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九冊第一單元中的《除法的意義》中《有余數的除法》第一課時。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們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時常常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這兩種情況是在實踐中自然產生的!队杏鄶档某ā分饕茄芯俊胺趾筮有剩余”的情況。《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用豎式進行除法的計算。
三、說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感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并學會除法的筆算。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四、說重難點
1、重點:知道什么是“余數”。
2、難點: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橫豎式寫法。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 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聾啞學生,在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引導、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用生活中學生已掌握的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直觀化。
2、 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感受創設過程中的無限樂趣。通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學法:
觀察、比較、發現的方法:我通過讓學生觀察不同擺法得到的不同結果,然后進行比較進而發現余數,從而建立余數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最大化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情境探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運用體驗”三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情境探究:
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合理選組教材,創設愉悅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所以我選用了用盤子來裝蘋果這一活動。首先,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必須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我先情境導入,拿來15個蘋果和幾個盤子,讓學生把每個盤子里裝3個蘋果,看可以裝幾盤,并列出除法算式,引出整除的概念。
2、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僭俜謩e裝4個、5個、6個、7個蘋果,再讓學生分一分,這部分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1)學生操作:引導學生用動手分一分,看可以裝幾個盤子,有沒有剩余的。
。2)學生展示:將學生的分法展示出來
。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蘋果的過程,明確余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分,提出余數的概念和意義并讓學生明白。
。4)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寫法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稱,并規范學生的手語(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②出示一道數學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______組,還剩 _______盆。引導學生,數字比較大,我們不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去尋求結果,我們可以列出算式進行計算,出示課件,講解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寫法,并告知各部分的意義,在最后總結出本課的難點:余數是不夠分的數,所以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3、鞏固新知,運用體驗:
我設計以下練習題,除了突出本課的重難點余數的意義和余數比除數小之外,在練習過程中針對學生在以前學習除法時容易出現錯誤的試商,進行復習鞏固。
、、判斷
、、填一填。
⑶、拓展練習,學以致用(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數學,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布置一個小超市的場景,擺上貼了標簽的實物,然后給學生20元錢,去買自己最想要的物品,并問其他同學他可以買多少個,花去了多少錢,老師應該找給他多少錢。讓學生輪流扮演售貨員和顧客。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平均分東西的時候有時剛好分完,但有時也有剩余,剩下的不夠分的部分我們叫做余數。同時我們還發現,剩下的不夠分的部分總是小于需要分的數,即余數小于除數。
八、說教學反思
1、本節課針對聾校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接近學生生活的生活化教學課堂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數學源于生活,更服務于生活,教師要有“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應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本節課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緊扣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2、應規范數學教學手語,如在教授“被除數、除數”,手語不夠規范,、直觀、簡潔。
3、在教學中,應注重聾生的理解力,對于應用題的教學一定要讓學生讀懂題意,在講授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時,后面的單位一定要講解清楚,讓學生明白各部分的意義,而我在教學中沒有注重,導致后面在買東西的環節學生會計算,但在具體操作時不明白應該買多少數量的東西,應該找多少錢。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2
一、說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余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內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頁。
二、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既可以使學生拓展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范圍,又為以后繼續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本節課要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余數。為了使學生掌握好有余數除法的,教材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到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余”產生,聯系除法的含義引出有余數除法的算式,并說明“余數”的含義以及有余數除法算式的讀法。隨后的練習,都是讓學生試著用有余數除法的算式來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對有余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三、說目標:
介于以上的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余數產生的原因及實際意義,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2、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難點: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四、說教程(說教法與學法)
本課的教學分這樣四大塊。
第一塊:復習引新。
1、觀察:○○ ○○ ○○說說這6個蘋果是怎么分的。說出兩道除法算式。
2、說出:6÷2的意義?6÷3呢?。
3、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我想通過這樣的復習找到新知的生長點,通過適當的溫故,使新知的教學建立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
第二塊:探究新知。
這一塊的學習內容,準備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分四個層次組織學習活動。
第一層:分一分。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把10枝鉛筆分別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給小朋友,并把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先指導操作,后自主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動。通過把10枝鉛筆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對“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余數”的概念打下基礎。同時,操作活動步驟清楚,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層:說一說。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確認每次分得的結果,并把這些結果按有沒有剩余進行分類。通過觀察、比較,突出了“剩余”這個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三層:寫一寫。引導學生根據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過程和結果寫出除法算式,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1)觀察表一,說出算式并計算,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觀察表二,說出算式并計算, 10÷3=3(人)……1(枝)
(3)認識余數。
。4)觀察比較,10÷5=2(枝)10÷3=3(人)……1(枝),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分。
寫算式是把學生的具體感知進行抽象的過程,是形成“余數”概念的主要環節。教學時,我力求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由沒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并使學生獲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動經驗。
第四層:試一試。讓學生把其他幾種分得有剩余的情況試著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后概括提煉:什么情況下平均分得的結果可以用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在這塊的新知探究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操作的時間,真正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逐步建立余數的概念,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第三塊:練習達成。
想想做做1與例題的類型相仿,是模仿性練習。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后,根據操作結果填寫相應算式的商和余數,在完成填寫后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單位名稱的選擇,在表達中進一步明確認識。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練習,學生觀察圖后,獨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時提出: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些物體按指定的每幾個一份進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幾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寫成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從而更深層次的把握知識。
想想做做3,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同座相互說說,再指名說一說。
第四塊:總結評價。
1、請學生說說你學會了什么?揭示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課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數的除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整節課,從分鉛筆(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類(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了數學的價值性。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3
一、教材內容
本課為小學二年級下冊(西師大版)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但只限于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的情況,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通過觀察、比較后,弄清整除的意義。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
4、能夠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基本練習。
。娔X顯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體訂正。
2、師:請學生根據各題商的結果,將這些除法計算題進行分類,每類商有什么特點?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并在小組內選出一名記錄員,將研究的結果記錄下來。(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后出現分類情況。
。娔X顯示)商沒有余數為24÷3=8,8÷2=4,38÷2=19;商有余數為52÷8=6…4,25÷3=8…1,10÷4=2…2。
二、談話導入。
在我們學過的整數除法中,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余數的,一種是有余數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師:(電腦顯示)讓我們先來觀察這類除法算式。它們有什么特點呢?請在小組內研究研究。(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生1: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而且商沒有余數。
生2:我們組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們認為被除數、除數、商應是自然數。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同學們同意哪一種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種意見,因為整數包括自然數和零,而除數是一個非零的數,所以除數不能是整數。
生2:我不同意第二種意見,因為如果被除數、除數、商都是自然數,那被除數和商就不能是零嗎?
師:像這樣,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是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第一個整數能被第二個整數整除。(板書)
看書第78頁,齊讀“什么叫整數”,并完成“做一做”(1)。
師:“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個數不能被第二個數整除的情況,它們有什么特點?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學生回答。
師:這就是“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電腦顯示有余數除法的算式。)
師:有余數除法中余數和除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思考后回答。
師:前面我們學過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你們記得嗎?有余數除法各部分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電腦顯示:48÷5=9…3)
師:如果被除數不知道,該怎么求呢?(電腦顯示:?)
師:你們發現有余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了嗎?
學生回答后,板書有余數除法的關系式。
師:這個關系式有什么用呢,
(學生回答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驗算有余數除法是否做對了?(2)求未知數x。)
師:現在我們就運用它們之間的關系,來完成第78頁的“做一做”(2)。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W生回答后出現以下幾點:(1)什么叫整數?(2)什么叫有余數的除法?(3)有余數除法的關系式。(4)如何利用關系式進行驗算?)
師總結:對,將你們所說的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鞏固練習。
1、填空。
(電腦顯示)
。1)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為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 )能被( )整除。
(2)因為28÷4=7,我們就說28能被( )整除。
(3)在有余數除法中被除數=( )。
(4)( )÷3=8…2。
2、完成“練習十六”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判斷。
(電腦顯示)
。1)有余數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數小。( )
(2)19除以4,商是4,余數是3。( )
。3)8能被32整除。( )
。4)24只能被6整除。( )
(5)128能被128整除。( )
師:你們回答得都很好。(電腦出現回響掌聲)
4、課堂活動練習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之一。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 “正好分完”的情況后,再研究“分后還余”的情況!队杏鄶档某ā肥恰侗韮瘸ā分R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必須切實學好。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余數與除數間的關系”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至于豎式的教學,我想只要學生能較好的掌握余數的含義以及它與除數間的關系,這一內容學生知識不難掌握。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偻ㄟ^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谀茉谟杏鄶档某ㄋ闶街斜硎旧毯陀鄶。
、弁ㄟ^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軙糜杏鄶党ǖ闹R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在具體操作中,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操作、體驗感悟
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余數的產生,以及余數的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發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反思交流、應用提高
在教學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中,我結合學生擺小棒的例子,鼓勵學生猜想、驗證,逐步抽象概括,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地體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有余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流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我利用復習導入, “用18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讓學生知道此題可以轉化為“18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從中復習除法的意義。
2、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此環節讓學生理解余數的意義,會正確用算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2)學生展示:學生擺出了2個,還剩1根。(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小棒的過程,明確剩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擺一個原有的圖形,也就明確了余數的產生的意義。
接著,我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除法算式橫式和豎式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然后接著用十根小棒擺正方形,并列出橫等式及豎式,進一步體驗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最后,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擺正方形能擺幾個余幾根的除法橫等式。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學生一般都會得出:余數﹤除數。
3、鞏固新知,享受快樂
這部分我安排了課本中的一些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共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相關文章:
《口算除法》小學數學說課稿12-03
小學數學說課稿:小數除法11-22
小學數學《分數除法應用題》說課稿11-29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精選6篇)05-22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教案設計06-16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5-21
小學數學《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8-15
小學數學乘除法應用題10-02
備考新gre數學余數的方法09-23
GMAT數學求余數的方法簡介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