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錦十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教材分析和目標確定
教材在“簡單的數據整理”之后編排了“平均數”這一課,可以看出平均數與統計知識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平均數是統計知識中的一個信息數,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測、探究等活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這對學生應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復雜的統計知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估算能力、統計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為未來公民必備的常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知識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知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參與、體驗、應探究意識,提高學生構建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3、 滲透“移多補少”“估算”等數學思想動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數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應用。
二、教法、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拫據這一基本理念和本課知識學生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因此我采用嘗試教學法為主。激勵、演示、遷移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分析、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這節課中,老師準備了實物投影片、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教具;學生4人一組準備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學具。
三、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設疑激趣→實驗探究→應用拓展→回顧小結
下面我從這四個環節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采用淡話導入,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學過哪些帶有“數”(板書:數)這個字的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說發現數學真和“數”這個字聯系緊密,于是設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數”這個字有聯系的數學知識,它是什么呢?老師想,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發現這個秘密。你們有信心嗎?本環節學生談的過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做知識上、方法上、情感上的準備。
第二環節:實驗探究(分二步進行)
第一步、動手實踐,感知均等。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把桌上4個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勻,鼓勵學生用最少的次數,最快的速度完成。
學生充分活動后,小組匯報實驗過程時,請完成最快的一組到前面邊演示邊談談怎樣快又準的分均,從而滲透移多補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步:估計預測,探究解疑。
讓學生估計一下現在水面的高度,并把這個數記下來。那準確的高度是多少呢?讓學生探究解決。預計學生會用尺子量,或先求總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學生得出結論后,最好選擇有差異的兩個小組匯報并板書,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在肯定學生的方法后,讓學生看板書說想的過程。教師再讓學生說4厘米怎樣得來的?通過這樣的強化,學生明確4厘米就是把4杯水的總高度平均分成4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們可以叫它什么數呢?(板書:平均)讓學生再談談對平均數的理解?由此揭示課題,突破重點。
本環節讓學生在實踐、猜測、探究中親歷親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能力。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個人學習的難度,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學生討論時,老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使課堂教學在著眼發展,凸顯主體中進行。
第三環節:應用擴展(分四個層次進行)
1)、列舉實例: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過平均數?學生談完,教師出示一組平均數的資料。此題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系。老師出示的資料,既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對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起到緩解的作用。也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
1、未來100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將達180歲。
2、一年里,有1032萬頃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鐘20公頃的速度減少著。
3、一天平均笑15次。
4、通過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學生的身高明顯上升。7~12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2.1厘米,女生增長1.7厘米;13~15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1.9厘米,女生增長0.8厘米。
2)、嘗試練習:出示例3,讓學生嘗試計算,然后對照課本我檢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和自己的身高對比,以及猜測全縣四年級學生的身高為一組,推廣對全省以至于全國四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
3)、明辨真偽:深化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關注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通過課前了解自己家每月平均電費的支出,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教育。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確定位置
各位老師,早上好!我來自泰興市蔣華鎮中心小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確定位置》第1課時,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內容。
教材分析:學生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習了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經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將學生已有的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經驗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我說的是第1課時的內容:第15頁的例1,完成相應的“練一練”和“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例1時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軍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紹列、行的含義和確定列、行的規則。
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維目標:
1、能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并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并能聯系生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方向與位置的有關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4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動一動。
課前我以游戲導入,規則是:老師面對著大家從左起,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數,請你記好你是第幾列?從前往后數,這是第一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數,請你記好自己是第幾排?
教師說位置并對坐在該位置上的學生提出行動要求,這部分學生按要求做動作,其余學生判斷。
(師:) 請二、三、四排的同學拍拍手!請一、三、五列的同學拍拍肩!請六、七、八排的同學摸摸頭!請二、四、七列的同學向后面的老師揮揮手,大聲問“我快樂”!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經常運用有關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所以課前學生已經積累了相關的感性經驗。這里就是要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復習已有的表示物體位置的有關知識,為本課的學習做鋪墊,同時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個環節,猜一猜
首先,請同學們猜一猜,我說一個位置,只要你認為自己可能符合條件就馬上起立。
條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學!猜是誰?(無法確定,坐下,接著繼續聽條件。)
條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學!猜猜是誰?
然后,讓站了兩次這位同學來驗證一下。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他的位置?
緊接著,我導入新課:其實,確定位置也很講究方法的,今天我們就一塊來研究如何確定位置。 (板書: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切入,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應從兩個角度確定位置,激發他們獲取新知的欲望。]
第三個環節,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級座位圖”的場景圖。 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來,估計學生有以下幾種表示法。
板書: 3列2排
第3組第2個 (3,2)
第2排第3個 三2
3—2
… …
然后,師生一起來優化方法:這么多的方法,哪種方法既清楚又簡便?
接著,引導學生對“數對”初步產生感知,讓學生看書上的導學語:其實,小青在“第3組第2個”可以用(3,2)這樣的一組數對(板書;數對)來表示,“數對”是數學上統一用來表示位置的方法。我進行板書:
(板書:)豎排叫列 橫排叫行
緊接著,我設計了一個小小辯論臺:數對(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樣嗎?
[這里我設計的小小辯論臺,是讓學生通過辯論,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口才,更展示了學生的思維的過程,使學生在辯論中展示個性。課堂的情境做到了動靜結合,讓學生加深感知坐標圖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構新知系統,促學生成功學習。]
最后,我以辯論會“主席”的身份根據學生的辯論過程小結:原來(3,2)表示的是第3組的第2個,而(2,3)表示的是第2組的第3個。所以說,一個數對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個位置。所以,“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要用逗號隔開,兩個數的外面要用小括號括起來。
[整個環節的設計呈現了學生多種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引導學生對頭腦中原始的、粗淺的、局部的、零碎的經驗進行調整、提升、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感悟等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操作的教學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究、獲取有關確定位置的知識,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坐標圖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構新知系統。]
第四個環節,練一練
練一練中的第一道是用“數對”表示,第二道是根據給出的“數對”說出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是對數對的基本理解、運用。
第五個環節,做一做
剛才,同學們根據兩個數組成的數對,能很快確定位置。生活中有沒有運用數對解決的問題呢?由此我將學生的思維帶到生活中,請看練習三的題目。
首先,我們看第1題。要求學生:任意報出某個同學的名字,讓小組內其他同學說說這個同學是在第幾列第幾行,并用數對表示。
然后,導入在我們的廚房里經?吹竭@樣的圖案,出示第2題,想想看用數對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組完成。
最后,讓學生在第2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完成第3題。
[這些練習的設計是想讓學生利用學生熟悉的現實場景,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到這些方法不是單一的,有時也是隨著事物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第六個環節,學一學
確定位置的方法不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這些科學研究中也要用到。如神舟五號返回倉就是應用了蘊含著“數對”原理的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再如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笛卡爾在蜘蛛拉絲的啟示下,用一對有順序的數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創建了直角坐標系。希望大家向這些科研人員學習,善于發現,勤于思考,做一個有心人。
[最后一個環節的設計能再次激起學生探究大自然奧妙的興趣,拓展知識視野,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綜觀全課,我給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按照“動一動——猜一猜——找一找——練一練——做一做——學一學”這6個環節進行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聯,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板書: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
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兩個數的外面用小括號括起來。
各位老師:我在說課中存在很多問題,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趯W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币虼,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ㄒ唬┯螒驅耄ぐl興趣做“說一不二”游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2+3怎么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過游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ǘ﹦邮植僮鳎瑒撛旆謹怠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臃譃閮纱,第一次借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睆亩僖淮谓沂玖艘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后借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這里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苯柚钚缘恼Z言,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數1/4,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借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ㄈ┟襟w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ㄎ澹、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說教材
《四邊形》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冊中第三單元關于空間與圖形部分內容的第一課時。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于空間與圖形的信息。如:長方形的籃球場、通道、窗戶,正方形的地磚,平行四邊形的推拉門、樓梯護欄,等等。目的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并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在主題圖之后,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請學生找出四邊形并涂一涂,借助于涂顏色的活動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通過把各種四邊形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這一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周長、面積計算及其他幾何知識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不斷修正、完善對四邊形的認識,能正確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過圍一圍、涂一涂、剪一剪、說一說、找一找等系列活動,掌握四邊形的特征和分類,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抽象能力。
3、通過情境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四邊形的特征和分類,難點則是四邊形的分類。
三、說教法和學法
1、在情境中感知四邊形。
本課我沒有克意地去創設情境,因為情境的創設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要對課堂學習有幫助,而教材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幅學生熟悉又喜愛的校園情境圖。從圖中,他們既可以找出早已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圓等圖形,也可以找出本課所學的其他類型的四邊形,如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等。既然教材給了我們這樣一幅情境圖,就用這一幅情境圖來開課。
2、在操作中體驗四邊形。
華盛頓圖書館的墻壁上掛著這樣一句話:聽過的忘記了,見過的知道了,做過的理解了。說明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的重要性。在本課中,為了讓學生認識四邊形,體會四邊形的特點,我安排了多次學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分一分、說一說、圍一圍、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等活動中逐步加深對四邊形的認識。
3、在合作中理解四邊形。
四邊形內部的分類是比較復雜的,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單憑學生個人的力量很可能理不清諸多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出現漏分或交叉分的現象,不利于知識體系的建構。因此,我大膽地將問題拋給學習小組,引導學生自己確定分類的標準,展示多種不同的分法,從而進一步感性地認識和區別各種四邊形的特征。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或掛圖)出示主題圖,師談話:同學們喜歡參加體育運動嗎?看,圖上的這些學生都在積極參加各項鍛煉。仔細觀察,校園里有許多圖形,你發現了嗎?
學生觀察后說說有哪些圖形,師貼出相應的圖片。
你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分別叫什么嗎?學生說完后師引導:這節課重點認識四邊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就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所以上課伊始,我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生活實際情境校園場景引入四邊形的教學,把認識四邊形這一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無處不在,激發學習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四邊形的特征。
分組活動:每個小組的信封里除了上面找到的這些圖形,老師還補充了生活中幾個常見的圖形:
哪些圖形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四邊形呢?學生邊討論邊操作。匯報時重點說一說上面前兩個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
小結:什么樣的圖形才是四邊形?根據學生的歸納板書:
四邊形:四條直的邊,四個角。
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學生舉例并相互評價。
2、四邊形的分類。
師談話:四邊形真是一個大家族,它的各個成員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我們一起來給四邊形分分類,理清它們的關系好嗎?
指導活動要求:①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②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③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④每組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四邊形、梯形(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相等)
梯形、不規則四邊形(兩組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正方形(四邊相等)
不規則四邊形、梯形(四邊都不相等)
。4)按對角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
不規則四邊形、梯形(對角不相等)
3、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師出示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一類的分法:
。1)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的四邊形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小組內說一說,可以借助三角板和直尺。
。2)小組匯報,得出結論。板書:
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四個角都是直角
引導學生觀察電腦動畫演示一般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過程,使學生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同其他的四邊形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
設計意圖:幾何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盡量提供各種感性材料,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圖形卡片進行兩次分類,第一次通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共同特點;第二次分類進行交流、思考,理順四邊形內部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對四邊形有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也進一步認識了兩種特殊的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圍一圍。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象的四邊形。學生互評。
2、涂一涂。在一幅情景圖中涂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
3、剪一剪。剪一刀,你能使一個長方形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四邊形嗎?
4、拼一拼。小組合作,看能不能將信封中的卡片拼成一個大的四邊形。如: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一系列操作活動,鞏固四邊形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挑戰困難的精神。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說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理想課堂教學應該蘊含如下理論:生活性、發展性和主體性。應遵循以下原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直觀性強,動手要多,使學生興趣要高,自信心要強?梢愿爬椋河媒涷炗^察、思考、釋疑,通過活動進行再創造
說教學活動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精美的包裝盒引入課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蘊含著數學知識,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時精美的手工藝品給學生視覺美的享受,學生感受美的過程中激起了學習興趣。老師的提問燃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新課的導入自然。
二、活動探究,尋求新知:
1、教師先示范用剪刀把圓柱剪成平面圖,結合具體操作給出展開圖的概念: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設計意圖是: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體不顯空洞,學生有這些實物的形象概念,學習過程容易深入
2、對三棱錐的展開圖的認識是這樣進行的。投影三種平面圖的形狀,先讓
同學們猜想,然后請一位同學上講臺操作,使全班同學明確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設計意圖:訓練了學生由平面圖到立體圖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使學生意識到一個立體圖形的展開圖不止一種。為研究正方體的展開圖做鋪墊。
三、探究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
分兩個活動進行,一是先展開,將正方體展成平面圖形,并按預先設計的位置粘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通過剪和貼逐漸認識到展開圖的多樣性和規律性。同時,學生還可以培養動手能力,感受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時作品成果的展示讓學生有成就感。
二是折疊,讓小組成員把6個正方形紙板用透明膠條粘成投影出的平面圖形,然后折疊,看能否折成正方體。陸續得出十一種不同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對正方體的平面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是補全的措施,也可能省略掉。
設計兩種不能折疊成正方體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圖都可以折疊成正方體,為下面的口訣作鋪墊。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多樣之中有規律,規律之外有特例的數學現象的奇妙之處。學生在粘貼和折疊中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團體精神,通過比賽形式進行,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
四、歸納總結:
師生在共同探討中將展開圖歸類為141型(6種)231型(或132型,3種)33型(1種)222型(1種)。同時給出記憶的口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探究展開圖中相對的面有什么位置特點。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概括出自己感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表達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使學生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課堂練習中除了設計正方體的展開圖外,還增加了其他一些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這樣設計使本節課的內容更為豐滿,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為全面。
作業設計呼應前面的引入,使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并應用于生活,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性。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實物的展開和折疊兩種操作活動,體現了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使學生感受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并懂得了實踐是檢驗真知的標準。
通過簡單圖形的粘貼和折疊,學生接受了簡單圖形是復雜圖形形成的基礎,也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在實施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
不足之處:學生把展開圖粘貼到黑板上時,由于急于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沒有認真查看黑板上有重復的展開圖,在折疊驗證時意識到,同時學生也發現了重復的展開圖。這點在設計時和用另一個班級試講時沒有預設到的環節。我覺得我的學生很好,由學生發現和當時由老師指出我覺得前者卻起到更明顯的教學效果,學生真正地投入到學習環境中,認真負責。另外課堂小結時有些倉促,沒有點明亮點,一是合作意識,二是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這里主要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一些關系。本課時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拼組。教材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動,體會和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過程,如:在做風車的過程中,讓學生先把長方形的紙轉化成正方形的紙,再把正方形的紙剪成做風車葉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風車轉起來的軌跡形成圓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怎樣把一個圓形剪成正方形,教師在處理這道題時,還可以讓學生把剪成的圓形再剪成正方形。同時教材還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事物。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 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教學重難點】
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明的基礎。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充滿生命氣息。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著創造,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帶著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圖形的拼組》教學中,我采用猜想、驗證、操作等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的特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先大膽的猜想長、正方形邊的特征,再運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驗證猜想,從而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教師組織學生動手折、剪、拼等,運用多種感官理解圖形的特征和聯系,在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3、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實效性。
【說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景
出示風車。問:“這是什么?”(風車)“喜歡玩風車嗎?”(喜歡)“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釘子、紙……)
“用什么形狀的紙呢?”(正方形的紙)。
。ǘ┨骄啃轮
師:“小朋友們說的很對,做風車要用正方形的紙,正方形我們上學期已經認識過了,它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回憶一下我們還認識了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1、探究長方形的邊特征。
“我們先看長方形(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介紹對邊)在長方形里上面的邊與下面的邊相對,象這樣的一組邊叫做一組對邊。找找看長方形里還有哪兩條邊也是一組對邊?一個長方形里有幾組對邊?”(讓學生指出來)
“請你觀察一下,你認為長方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對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
教學設想:對于長方形邊的特點,學生已有感性的認識,這一環節,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先激活學生對長方形邊的特點的感性認識——猜想階段,再讓學生驗證猜想。
“解決這個問題前,老師提出一個要求:
(1)請每一個同學都獨立思考,盡可能多的找出不同的方法。
學生讀要求后,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操作,尋找方法。
小組交流匯報:
師:大家稍停一下,很多同學都想出辦法來了,下面小組交流。請看要求:
。2)小組內的同學一個一個輪流說,聽不懂要問。前面同學說過的后面同學不要重復說。
(3)小組整理成果,準備向全班匯報:(你們小組想出那些辦法?)
。▍R報交流,教師總結并板書:對邊相等。)
教學設想:在學生猜想階段,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每一步的要求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增加合作的實效性。
2、正方形的邊的特點。
“小朋友真能干,自己找出長方形邊的特點,老師想出道小題考考你們,敢做嗎?你能把長方形紙變成做風車用的正方形紙嗎?誰愿意上前來表演?”(要求邊剪邊說過程)
“你能說說正方形里有幾組對邊嗎?(要求學生指出來)你認為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呢?(四條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注意引導,怎樣能讓四條邊對齊)
匯報交流,總結并板書,四邊相等。(過程同上)
3、做風車感受圖形的轉換
“小朋友們不僅能干而且聰明,現在我們放松一下,做個風車玩玩,誰愿意上來教大家做?(要求觀察:正方形可以剪出四個一樣的三角形)吹一吹,讓你的風車轉起來?匆豢达L車轉起來象什么形狀?”
“你們做的風車真漂亮!老師有個建議,希望你們把風車送給我,讓我布置學校的展覽室,好嗎?”(收集風車)
教學設想:做風車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作完風車后,教師設計用風車布置展覽室的情景,既避免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轉移注意力,有培養學生愛學校的意識。
。ㄈ┖唵螆D形的轉換
“我們只是用一張紙做了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發現正方形可以剪成四個一樣的三角形,三角形一折,做成風車,風車轉起來是個圓。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圖形拼出更多的圖形嗎?”(學生用學具拼擺圖形,展示。)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如:我發現兩個一樣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教學設想: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相同的圖形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和數學中的圖形美。
(四)鞏固應用
1、“你們的表現讓我忍不住要送給你們一件禮物,希望你們能用它們拼出一個新的圖案!苯o學生送禮物(29頁的1題:用8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形狀?)要求小組合作。
各小組展示匯報,評議哪組好,評出最佳合作小組。
2、“你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設計那么多的漂亮的圖案,簡直就是小小的設計師。老師想請小設計師幫我個忙,行嗎?老師搬家要鋪地板磚,你能幫我設計一下地板磚的花色嗎?”(學生用地板磚模型動手設計。完成教材29頁2題。)
展示,交流,你認為老師選哪一種呢?
(五)圓形轉化成正方形
“你們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可是圓形一直沒用,它可不高興啦,我們現在把它請出來好嗎?(課件出示圓形)瞧圓形給你們出了一道難題,它說你能把我轉化成一個正方形嗎?(學生思考,嘗試,在學生實在沒有辦法時,要求看書。)著急了吧,別急,讓咱們的好朋友——數學書幫幫我們吧。”(完成28頁做一做)
“看書前,老師給大家提出要求: (4)請仔細看書,看懂后說給同桌聽。不懂的地方向同學請教。
學生仔細看書,交流,請同學向全班解釋。
根據書中提供的方法拿出圓形紙剪一剪。請一個同學示范講解,帶領大家一起完成。
你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正方形再轉化成圓形嗎?
【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的歸宿是:教為了不教,學為了會學。會學習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方法,并在應用方法中感悟學習方法的優越性,進而使學生心里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激勵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讓學生在40分鐘里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
一、結合生活進行教學,選取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
學生學習數學有兩種體驗:成功體驗和生活體驗。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情景在教學中以不同形式再現時,學生就會有興趣,有沖動感。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做 “風車”,讓學生拼擺各種圖形、設計地板磚的花樣等,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二、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感受數學的嚴謹性。
關注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時,教師采用先猜測再證明的方法,先用眼看邊有什么特點,再用自己已有經驗想辦法證明自己說的沒錯。從而是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嚴謹性。
三、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提出具體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了合作的技巧。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7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缓髿w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兩人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8
一、說教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計算是本冊教學的重點。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與10以內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例如20+10,計算時想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就是30。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2、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3、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在這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1、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2、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3、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掌握。
三、說教法
1、“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在教學中,借助帶同學們去看花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2、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索,顯示不同算法,體現了《標準》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
3、練習以學生喜愛的游戲、比賽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四、說教材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創設了看花的情境,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體驗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侠戆才沤虒W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在研究教材時,我以去花園賞花———參觀苗圃基地——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動手擺一擺——獎勵喝飲料和吃蘋果等環節來展開教學,環環緊扣。
。ㄓ筛挥星槿さ那榫骋龑W生認真觀察,獲取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問題,增強了問題意識,激發了解決問題的欲望。)
。ǘ、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上的練習設計,既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又能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符合《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 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些什么?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9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幾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意義,還是讀寫方法、計算方法,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本節課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或者圖形平均分。有的學生已經知道了分數,但他們基本上還不能正確表達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經歷認識分數的過程,體驗創造的快樂,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夠借助具體的實例說一說分數的意義。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尺子、彩色筆。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并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因此本節課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學法。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3)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币虼耍抡n伊始,我就創設了一個笑笑和淘氣分食物的情境,4個蘋果、2瓶飲料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可以得到2個蘋果、1瓶飲料,分得的結果可以用整數表示,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塊月餅,“半個”月餅是多少呢?能用我們學過的數表示嗎?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在“動手操作,構建新知”這一環節我又分四步組織學生學習。
。1)電腦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把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一半正好是兩份當中的1份。這一份是月餅的1/2,另一份也是月餅的1/2,使學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這塊月餅的1/2。使學生初步理解1/2的含義。(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我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線給它的1/2涂上顏色。學生動手折紙并涂出所選圖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可能出現幾種類型的正確折法。我先有意識地展示長方形的幾種不同的折法,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導學生說出“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
接著再通過幾道判斷題,使學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條件——“平均分”,為以后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再次操作,創造分數
認識了1/2,接著我順應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創造分數,彰顯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說一說還想認識什么分數,學生邊說,老師邊有選擇地板書。同時鼓勵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創造自己喜歡的分數。這樣在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中,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含義。找一找分數王國里的分數(放主題圖的課件)不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而且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更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比較分數的大小
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
。ㄈ┓謱泳毩,拓展提高。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寫、涂、說、看四種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寫,用分數表示下列各圖的涂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題(數學書93頁)
2、涂:看分數,涂顏色。(練習二的1、2、3題)
以上兩個練習是最基礎的鞏固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形成技能。
B、應用練習、提高能力。
3、說: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哪些分數?
法國國旗五角星巧克力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數的意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4、看:涂色的部分大約占圖形的幾分之幾?
課件依次出示圖形,讓學生看圖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猜測與驗證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
&%8226;(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我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自我反思評價,師生互評,有利于建立學習自信心、主動性,體現評價的多樣性。使學生了解分數不但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部分數,為下一節課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可以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力求做到兩點。
。1)圖文并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0
一、說教材
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圍成的最基本的立體圖形。由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擴展到研究圓錐的體積的。內容包括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和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具體運用。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于全面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之間的本質聯系、提高幾何知識掌握水平,為學習初中幾何打下基礎,同時提高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通過動手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是: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采用情境教學法,先通過情境感知并進行猜想,再通過操作驗證,從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三、說學法
本節課學習適于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操作、比較、交流、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為了更好的指導學法,我采用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去發現,體驗創造獲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活動中迸發創造性的思維火花。
四、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以動手操作、觀察猜想、實驗求證、討論歸納法實現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利用幾何的直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近似圓錐形的沙堆,接著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他們想知道的知識,很多學生都想知道沙堆的體積有多大,從而導出課題“圓錐的體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
2、探索實驗,得出結論
A、動手操作
把一個圓柱形木料的上底削成一點,讓學生觀察削成的圓錐體與原來的圓柱體有什么關系.要求先標出上底的圓心點,不改孌下底面,注意安全。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B、觀察猜想
觀察、比較圓柱體與圓錐體。
突破知識點(1)“等底等高”;讓學生猜測圓柱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關系。
突破知識點(2)圓錐體積比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小、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2、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設想求圓錐體積的方法,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討論,給學生提供了聯想和交流的空間,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C、實驗求證
學生動手實驗,小組合作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1)用天平稱圓錐體和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木料的質量;
。2)把圓錐體浸裝有水的圓柱形水槽里量、算出體積;
。3)用裝沙或裝水的方法進行實驗。這樣的設計,由教師操作演示變學生動手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學生演示、交流、討論,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圓錐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1/3.
圓錐體積=底面積×高×1/3
這個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設想、探索、實驗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應用結論,解決問題
。1)以練習的形式出示例1。
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通過這道練習,鞏固了所學知識。
。2)基礎練習:求下面各圓錐的體積。
底面面積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是6分米。
這道題是培養學生聯
系舊知靈活計算的能力,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3)出示例2。
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6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
通過這道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4)操作練習。
讓學生把實驗用的沙子堆成圓錐形沙堆,合作測量計算出它的體積,這道題就地取材,給了學生一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動手動腦,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4、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并在課后從生活中找一個圓錐形物體,想辦法計算出它的體積。這樣激發了學生到生活中繼續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合十篇08-16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十篇08-19
小學數學《角的度量》說課稿范文11-06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十篇07-11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十篇07-27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六篇07-20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十篇08-17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十篇07-28
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十篇07-07
關于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合十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