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品德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品德說課稿1
《春天來了》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的第一個學習主題。本課內容是依據《課程標準》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編寫的。
這個單元在內容上從四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春天來了這個主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找春天,發現春天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
本單元總體目標是:以學生親近自然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到來,使學生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有好奇心,愛問“為什么”的習慣。
教 材編寫特點圖文并茂,精選了很多卡通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他們的言談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愛看,都愿意與課本中 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為呈現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啟發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新課程從教學 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來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根據教材特點和課標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 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
《春天來了》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
1.積極參加“找春天”的活動,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2.通過觀察、感受、發現春天的主要特征。
3.初步體會農民春耕、春種的辛勞及他們對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珍愛生命的情感,難點是初步體會農民春耕春種的辛勞。懂得賞春活動中應有的文明行為,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學生尋找所生活的地方反映春天的特點、植物特征。
2.留住春天的方法及作品。
3.教學器材:貼圖、農民耕種、小朋友觀賞春天美景及游戲。
制 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后,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完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 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自主探究的能力較差,喜歡觀看卡通等動畫圖片,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啟發式、活動式、合作 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的特性而決定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 本課程的性質強調活動,所以我設計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自然, 用兒童的心靈感受自然,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自然,通過兒童的觀察、搜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歷、體驗,從中獲得感受。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道德知識 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老師硬性地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 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學而服務。根據這些基本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關 于學法,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很多情況下,教法與學法是緊緊的交織在一起的。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體現學生 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根據本課內容,我以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 本節課中,我用提問對話的方式導出新課。如問學生:一年之中有幾個季節呢?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現在是什么季節你知道嗎?通過對話,引出課題:“春 天來了”。(板書課題:春天來了)正在學生情趣盎然的時候,注意力自然集中的時候,我又接著問:春天有什么特點呢?你知道多少?學生會依據自己的觀察回 答。為了加深學生對春天特征的印象,我依據教材的內容繪制了幾幅反映春天到來的圖畫。(教師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問:圖上的畫面和你觀察到的一樣 嗎?誰敢把圖上的內容給同學們講一講。問:圖上都有什么?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空氣清新、景色美、心情快樂)春天來了,萬物復蘇了,春暖花開 了?你感覺校園現在的環境怎么樣?想把這樣的美景留住嗎?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下一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做鋪墊的。
二、仔細觀察,動手操作。
在 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引導學生重點觀察花的特點。問學生:誰觀察過校園里盛開的花?都有什么顏色?花開的特點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呢?(學生自由答)老師也 仔細地觀察了在春天里盛開的花,還拍下了兩張不同顏色的照片。(出示照片)同學們想看嗎?要仔細看這兩種花開的特點。問:這花開的美嗎?襯托著春天景色特 別好。是一種自然美。(板書:自然美)怎樣才能使這些美景永存呢?留住春天里的花仙子呢?老師告訴你們,可以模仿這些花制作紙花就能留住它們了。(教師出 示制作的干花標本)讓生評價教師制作的花標本。做花分六個步驟:1、小組討論確定做哪種花。選擇好顏色。2、教師講述制作過程。3、教師巡視指導。4、小 組成員合作完成。5、展示小組作品。6、互評作品。在這次動手活動中,學生雖然小,但還是大膽地放手,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動手能 力,拓展了思維能力。加深了對春天美景的熱愛。
三、懂得在賞春活動中自己應有的文明行為
1、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春天給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這么多好處,所以我們要更加地熱愛大自然,保護好自然環境,這樣才能使生活的質量高。為此設計了讓 學生賞春活動。首先讓學生討論:在賞春活動時,怎樣做才能讓你生活的環境永保美麗、設施的完好呢?教師接著出示一幅圖,讓學生觀看圖中的小朋友都是怎樣做 的?(貼圖)學生看后,做模擬游戲。游戲活動分:1、小組討論分配角色。2、以小組為單位表演。3、學生互評活動表演如何。(1)找學生唱“春天在哪里 “歌。(2)展示學生的畫。這樣的活動學生喜歡參加,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特長,使課堂活躍,有情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增加了珍愛生命的情感。
四、效果預測:
由于本節課我設計了學生用眼觀察、講座探究、動手操作分角色表演等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明確了怎樣以文明行為來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板書: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我認為本節課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和情感上都全面得到了促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預定效果。
小學品德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愛我的家》是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第一課。本單元以家庭、學校、社區這些學生的生活舞臺為范域,以兒童所熟悉的生活為教學的基本素材,引導學生在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中,學會做人和做事。本課注意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將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與時空相結合,引申出相關知識,以逐步形成學生看問題的整體視野。本課是本冊書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要對學生進行該門課程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本課總目標為讓學生體會家庭生活的溫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增進對家庭愛的情感。本課由兩個話題“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兩個活動天地組成四部分內容組成。
二、說設計理念:
1、科學整合重組教材,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為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創造和開發課程留有一定的空間,是教師設計、組織活動,引導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知識的一種資源。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根據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補充,進行再創造,從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2、創設情境,重視情感的陶冶。本節課注重培養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情感,重視實際生活中現實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加深學生對家庭的了解和對家深深的愛。
3、體現參與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品德與社會》教材作為一門思想教育意義的綜合性課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學生的參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節課通過看溫馨家的圖片情境導入、介紹家庭生活、講述我家的故事、匯報家庭調查表等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這種積極參與有意義的、真實的活動過程加深對家的了解,認識到人的生活離不開家,激發愛家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確定本課的知識目標: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講述日常家庭生活,
了解家庭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與人合作交流、觀察事物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激發愛家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難點:通過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 了解,體會家人之間的關愛,懂得人的生活離不開家。
五、說教學準備。
學生:畫一張自己家居的圖畫或拍攝自己家居的照片,并做好介紹自己家故事的 準備。
教師:搜集人們的家居圖片、準備音樂《回家》、《讓愛住我家》、家庭資料、照 片;做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ㄒ唬┗顒右蝗巳硕加凶约旱募。(預計用時7分鐘)運用多媒體幻燈再現一個溫馨的家居圖片,創設情境,激發情趣,在優美 的“回家”背景音樂下,展現溫馨的家居圖片,引導學生談對家的感受,從而引出本課的話題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貼出家的圖片,說一說自己、家人什么時候最想家?
[這樣的設計,與自己的科研課題相結合,用直觀的圖片、學生生活中的事例來幫助學生體驗,獲得對家的認知與感悟。]
。ǘ┗顒佣榻B自己家的環境與日常生活。(預計用時11分鐘)先由老師拿一張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介紹自己家庭的環境,再引導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課前搜集并整理的自己家庭環境的情況,然后讓學生全班交流,將家庭的圖畫貼在黑板中。[《品德與社會》課程準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學要從生活中來,又要到生活中去。此設計緊扣“生活”二字,同時,讓孩子們從同伴的情景到自己真實的生活中來,在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中,加深對家的認識、了解,]
。ㄈ┗顒尤v述“我家的故事”。(預計用時12分鐘)教師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師要注意從照片和學生的語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發現家人之間的關愛、家庭的溫馨。并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學生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活動形式,從自身的生活出發在與教師的平等互助交流中,通過直接參與各種實際活動,獲得對自我、對世界、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各種能力。本設計根據這一思想,設計了師生的互動活動,讓學生不再成為被動受教育者,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ㄋ模┗顒铀
匯報調查內容,主題升華。(預計用時10分鐘)首先讓學生匯報自己在對家人的調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興趣的事,接著明確這使我們更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更愛家人。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那我們怎樣表達對家人的愛,做一個爸爸、媽媽的好孩子呢?再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同時播放背景音樂《讓愛住我家》[品德與社會課程,其內容來源于生活,還要回到生活中去,去指導學生的生活,以兒童現實生活為切入口,以獲得真實的體驗與感悟,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課堂的針對性、時效性。]
小學品德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是未來出版社品德與生活四年級下冊第…單元第…課。這一課由…和…等幾個板塊組成,涉及知識點有…和…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在實踐中學會調查研究方法,并學會與他人合作。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特制定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為有效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行為的有的放矢,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置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四年級很多學生思想上對思想品德學習的重視還不夠,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這給他們增加負擔的“副課”,但也不難看出他們的求知
欲與好奇心很強,自我意識及自主性也日趨強烈,因此教學設計應力求吸引學生,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并充分予以肯定,激發學生主動性。
三、說教法和學法
《品德與社會》課程強調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新課程倡導孩子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谝陨险J識,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力求尋找教材與生活的連接點進行教學,指導他們沿著熟悉課本、交流討論、實踐調查、感知升華的思路,在開放式活動中認知家鄉、感悟家鄉,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思路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具體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
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認知注意,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采用談話法進行新課的有效導入,導出課題,進行板書。
。ǘ┦煜ふn本,了解各地情況
為突破學生的認知瓶頸,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師生有效互動,在互動中實現重難點的各個擊破:首先讓學生自己熟悉課本內容,掌握課本中所提到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會展示出來。
。ㄈ┞撓瞪顚嶋H,交流家鄉情況
學生掌握了課本中的幾個知識點后,我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家鄉的情況又是怎么樣的,進而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并由小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ㄋ模┱n堂拓展
為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我設置了拓展環節,主要是…
。ㄎ澹┱n堂小結
課本主要內容講完后,我對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進行了小結,并引導學生熱愛家鄉、關注家鄉,在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思想等方面的升華中,完成對全課的解讀。
五、教學反思(上課沒有學生的話,本環節不用)
以上教學設計基本都是我個人的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幾個環節設計還不到位,比如課前的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學生并沒有完成預期任務,我沒有能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意識到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使政治教學更好的為生活生產服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品德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愛護有益動物》是湖南省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本第六冊第十課課文。本課屬遵守公德德目,是根據《課程標準》中“舉例說明有益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他們”和“自覺愛護有益動物,不傷害它們”的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而設置的。
本課圖文并茂,由導入、課文、“學一學”和“讀一讀”四部分組成,是一篇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為一體的課文。
故事《樓板下的燕子窩》選材于農村,是一個生活小故事。講的是環境變化了,燕子不能安家了,作為燕子的好朋友,就應該幫助它們,解決安家的困難。
根據課文內容和德目要求,我將課文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行為目標。
認知目標:
知道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有益動物消滅害蟲,是保護莊稼的功臣,要愛護有益動物。
情感目標:
激發愛動物、愛大自然的情感。
行為目標:
自覺愛護動物,不捕捉不傷害有益動物。
二、說教法、學法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洶涌的大海,從來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當的情感宣泄。本課情景交融、情理兼備,需要我們去充分利用,去挖掘其各種因素,采取各種手段去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明理,指導學生行為。為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采用情感體驗模式,以入境育情——明理激情——融情入理——育情于行為主線,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并借助形象逼真、畫面優美的CAI課件,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我設計的教法有猜謎、看錄像、聽故事、討論、表演、辨析、游戲等,另外,我還特地設計了兩個人物穿插于教學過程中,他們分別是動物學博士和青蛙媽媽,這樣就使教學過程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動態性、審美性。
本課的學法可以歸納為六個字:猜—看—思—議—辨—行,這樣,可以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真理,實現自我教育。
三、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程序分為四步:
1.猜謎激趣,入境育情;
2.學習課文,明理激情;
3.辨析討論,融情入理;
4.指導行為,育情于行。
具體操作如下:
(一)猜謎激趣,入境育情
“猜謎”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能調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豐富想象。我在課文導入部分設計了一則文字簡練、通俗易動、瑯瑯上口的謎語:“身披綠衣裳,嘴寬舌又長。常在池邊坐,捉蟲本領強!贝龑W生猜出謎底后,我請學生觀看一段青蛙捕食的錄像,真實、生動、形象地再現青蛙捕蟲的敏捷動作,仿佛把學生帶入了大自然的懷抱,情境的美感激起了學生的情緒,這時,我告訴學生,像青蛙這樣捕捉害蟲,保護莊稼的動物,我們把它稱為有益動物,然后自然引入課題。
。ǘ⿲W習課文,明理激情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目的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明確其中包含的道理,從而形成道德認識,初步培養道德情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將本部分分為兩小步:
1.學文明理。
本課將“愛護有益動物”的道理寓于“甜甜愛護燕子”這一典型事例中,教師要借助故事,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必須就事論事,圍繞事例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點破其中的道理,恰倒好處地把道理說得清楚明白。
講述這一部分時,我設計了一下幾個問題:
小燕子的老家不見了,它們飛來飛去不知怎么辦,甜甜對小燕子說了啥?
為了讓小燕子在光滑的水泥墻上造好窩,甜甜和爺爺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小燕娃娃從燕窩里掉下來了,甜甜是怎么做的?
甜甜和爺爺為什么對小燕子這么好呢?
當學生回答出四道小題后,我出示燕子捕蟲數量資料卡,資料卡上的數字閃爍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情感,此時我再引導學生看燕子捕蟲圖,同時提問:
看著燕子飛來飛去捕捉害蟲,甜甜笑得更甜了,猜一猜,甜甜心里在想什么?
通過對這個典型事例的分析,學生對為什么要“愛護有益動物”的道理有了初步認識,但是,如何進一步激發情感,使其加深理解呢?我設計了這一部分的第二步:
2.拓展激情。
激情是品德形成中的關鍵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情感多于理智,只要誘發正確,飽滿的熱情很快會煥發出來,我布置學生學習討論課后“讀一讀”中介紹的有益動物的有關資料,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內容,以動物學博士召開“有益動物評功會”的形式,鼓勵孩子們扮演的形式,鼓勵學生扮演有益動物,夸夸自己為人類作的貢獻,大家集體評議,給有益動物頒發獎狀,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有益動物對人類的貢獻,然后組織討論:“如果沒有有益動物,世界將會怎樣?”激發愛護動物的情感,使學生對本課的道德要求有更明確的認識。
。ㄈ┍嫖雒骼,融情入理
辨析是在明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觀點,聯系生活實際,辨別事例,分清是非。我根據課后“學一學”中四幅圖設計提問,引導學生明白紅光小學少先隊員哪里做得好,另一個孩子為什么不對,形成道德的“定向”。
在最后一幅圖片“不傷害青蛙”講完后,我設計了一道來自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辨析題,以青蛙媽媽來信引入,敘述自己的孩子小蝌蚪不知被哪位小朋友捉走了,提問:“如果你看到捉蝌蚪的孩子,你會怎么做?”
學生回答后,我設計了兩個小游戲:①看圖識別有益動物 ②判斷對錯,使學生對這節課所講的道德要求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為下一步提出行為訓練的規范要求作好準備。
(四)指導行為,育情于行
思品課的教學過程,是由“知”轉化為“行”的過程,“知”是基礎,“行”是目的。這一部分我設計了幾個問題:①你們當中有哪些同學特別喜愛動物,愛護有益動物做得特別好?②學了這篇課文,你準備以后怎樣愛護有益動物呢?通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行動方向。
此時,我再將青蛙媽媽的第二封信展示給大家看,告訴孩子們,捉蝌蚪的孩子已將蝌蚪送回了池塘,暗示學生不傷害有益動物,同時以青蛙媽媽的名義出示結語,讓學生讀。這種首尾呼應式的處理,給學生一個前后照應、結構完整的感覺。
明朝人謝榛曾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然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本实慕Y尾不僅會使學生精神振奮,還能升華情感。本課結尾處,我設計了大家在倡議書上簽名的環節,使教學的結束成為了學生今后愛護有益動物這一行為的起點,起到了開拓延伸的作用。
四、說板書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課堂教學一樣,都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突出板書設計形式上的勻稱美、色彩美、簡潔美,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以有益動物的圖片為主,將“不捕捉,不傷害”板書出來,這樣,不僅強調了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又將本課的德目要求體現出來,突出了學習課文的主要目的。
小學品德說課稿5
一、教學資源分析:
《保護水,節約水》是北師大版二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地球上的水資源分為淡水資源和咸水資源,咸水是咸的,不能喝,只能喝淡水。并且讓學生調查生活周圍有哪些污染水和浪費水的現象。并且讓學生制訂保護水、節約水的計劃。從而讓學生感受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養成關心周圍水資源的環保意識。懂得節約用水,愛護水資源的道理。
二、教學背景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大部分人們喝上了自來水,不再為生活用水而煩惱。但是,人民卻不懂得好好去保護水、節約水。人們生活周圍水污染和浪費水的現象很嚴重。結合當前地球上用水缺乏的情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因此,在教學中主要圍繞“污染水和浪費水的現象調查”、“制定保護水、節約水的計劃”進行教學,這寫重點拉近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貼近學生生活;另一方面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體會保護水,節約水的好處。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用水,保護用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2、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以活動為主,通過看一看、誦一誦、說一說、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養成愛護水資源和節約水資源的的生活態度。
3、知識與技能:在實驗和看課件中了解地球上有哪些淡水資源,以及感受可飲用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
4、行為與習慣:積極參加保護水、節約水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養成愛護水、節約水的行為習慣。
四、課程資源整合:
文本資源: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題目是《保護水,節約水》。
媒體資源:
自制Power point課件。
動態資源:
1、學生收集自己周圍水污染和浪費水現象的照片。
2、學生填寫調查表,并根據調查情況制定保護水和節約水的計劃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水的。有了水才有我們美麗的環境,才有我們生機勃勃的世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的水資源。好嗎?(激情的導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實驗:嘗一嘗,辨一辯,認識淡水和咸水。
(1)同學們,在你們的桌子上都有一杯水。大家來喝喝,看看這一杯水是什么味道的?
。2)師:老師手上也有一杯水,誰想喝喝,這也是淡水嗎?什么味道的?
。3)師:地球上哪些水是咸的?一、嘗一嘗,辨一辯,認識淡水和咸水。
1、學生喝后,讓學生說出是沒有味道的水。認識到這一杯水是我們平常喝的淡水。
2、可讓一到兩個學生喝。讓學生說出老師手中的那杯水是咸的。從而認識到水資源分為淡水資源和咸水資源。
3、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讓學生說出咸水多。
。康氖莿撛O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水資源分為咸水資源和淡水資源。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討論,使活動“活”起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4、看課件,認識淡水資源和咸水資源的所占的比例。 過渡:究竟地球上是淡水多還是咸水多?
[讓學生認真地看課件,了解介紹海水(咸水)占地球上水資源的比例和淡水占地球上的比例。
通過看課件,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的淡水資源占的比例,從而認識到淡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
5、師:對,地球上是咸水多,大家請看課件(介紹海水(咸水)占地球上水資源的比例和淡水占地球上的比例。)
6、通過課件,了解淡水資源所分布的地方。
。▽W生通過看課件了解到淡水資源主要有:江、河、湖、泉、冰川和地下水等。
設計意在了解淡水資源的分布,增長學生對淡水資源的認識。)
7、師:地球的水資源豐富,可是能讓人直接飲用的淡水卻是很少很少。打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水是一桶。那么,我們可以飲用的卻只是一小勺子。讓學生明白到我們喝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過渡:師:我們平時飲用的淡水是從哪兒來的?
8、學生匯報后,看課件(三),了解我們的淡水資源分布在什么地方。
9、學生根據生活的經驗進行匯報。
10、實驗:干凈水變成污濁的水,讓學生初步認識水污染。 7、教師手中舉著一支純凈水,說:“同學們,老師手中有一支純凈水(向瓶中滴墨汁),這杯水變成怎樣呢?
同樣,河水受污染了,會變成非常臟,大家都不敢喝和用。 7、引導學生說出水受污染了。讓學生認識到水受污染了,是不能喝和水。 意在讓學生明白干凈的水是很容易變成污濁的水的。
11、了解當前水污染的現象,學生匯報自己調查水污染的現象。并且認識保護水資源的方法。師出示課件(四)水污染的現象
師:課前,大家已經去調查我們生活周圍環境水污染的現象,現在請大家把調查到的結果在小組里交流。
師:同學們,水資源受污染越來越厲害,應該受到大家的重視,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能讓大家喝上干凈的水,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隨機板書:保護水)
12、師:我們怎樣做才是保護水呢?課件(五)出示:我們怎樣做才是保護水呢?
13、老師再歸納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過渡:我們只是單單保護水,行嗎?看課件(六),了解中國缺水的現象。
14、小結:的確在我國缺水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在今年,我們廣東也遭受了50年以來罕見的干旱。所以,我們除了保護水以外,還應該怎樣做?
二、調查水污染的狀況,齊來保護水。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圖片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小組交流后,請幾個學生到講臺上,投影調查到的內容,并且說一說水資源受污染的程度。
3、學生認真地思考,然后回答。
4、學生在小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5、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6、引導學生說出還要節約水。師板書:節約水
通過讓學生親身去調查水污染的現象,讓他們知道水污染離我們并比是很遙遠的,而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喚醒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匯報調查浪費水的現象,號召大家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12、可是老師在前幾天看到同學們這樣的行為。大家請看錄像:浪費水的現象?赐旰,看看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
隨學生的匯報,教師適當進行思想教育。
活動三、調查浪費水的現象,節約水,從我做起。
1、先讓學生看錄像,再指名談看法。 設計意圖在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使他們的浪費水的思想得到轉變。
2、 師:錄像中的兩個小朋友這樣做,是浪費水的行為。我們的自來水是怎樣來的?看課件(六),自來水的處理過程。自來水來得容易嗎?看課件,認識自來水的制作過程,。
3、教師總結:的確自來水是來之不易的,每一滴都凝聚了工人叔叔的汗水。浪費了水,就是沒有珍惜工人叔叔辛勤的勞動。
4、師:浪費水的現象是無處不在。課前同學們調查了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F在請大家交流。
5、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自己調查到浪費水的現象。(可以說自己的,也可以說別人的。)然后,再派幾個學生來匯報。
正面引導學生,讓學生感悟到自來水的來之不易,更加懂得該如何憐水、惜水。
6、明辨是非,制訂保護水、節約水的計劃。出示課件(七),共有四幅圖,題目是“誰√誰Ⅹ”。(四幅圖中有兩幅是浪費水的現象。有兩幅是節約水的現象)
7、師小結:浪費水的行為是可恥的,我們應該學習上面兩幅圖的小朋友那樣去節約水,就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水,節約水,讓我們從我們做起。板書:從我做起。
8、師:節約水,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教師歸納方法有:一水多用、關緊水龍頭等。)
9、師:只是我們保護水、節約水,行嗎?
10、師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水,節約水,讓我們的水更加清澈,讓我們的學校和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3、先在學生在小組里說,再讓小組長派一些學生到講臺上說。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說說在家里怎樣做?在學校里怎樣做?
引導學生說:“還可以提醒身邊的人一起來保護水、節約水。”
11、學生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引導學生用寫一些提示標語、畫宣傳畫、建立護水行動組、制定節水的計劃等方法來提醒身邊的人保護水、節約水。
(意在導引學生明辨是非曲,提高學生道德認識水平,培養他們初步的判斷能力。
意在引導學生有禮貌地勸說保護水、節約水的意識,同時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小學品德說課稿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觀察動植物的變化,認識并了解春天的特征。
2、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產生喜歡自然、親近自然的愿望。
3、行為與習慣目標: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探究的興趣,養成觀察、比較、記錄、收集整理等學習習慣。
4、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聽春天”、“找春天”、“贊春天”等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看、聽、說、畫等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二、重點、難點:
《春天的腳步》:通過郊外春游踏青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學會欣賞春天的景色,激發學生愛春天、愛家鄉的情感。充滿生機的大好春色,又能抒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懷,從而去感受自然的美。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察自然的變化,積累有關春天的生活經驗。準備彩紙、剪刀、彩筆等學具。
教師準備:有關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圖片等。
四、課時安排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春天,你好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的好朋友“春姑娘”嗎?她已經悄悄向我們走來了,你們聽!她的腳步近了。(這時用課件播放小河流水的聲音。)
同學們,你們聽到了嗎?剛才那是什么聲音呀?
生:小河流水的聲音
生:小河水的冰化掉了,現在已經是春天了!
2、師:同學們,大家快來想一想,還有什么聲音可以告訴春天來了?(學生分小組討論,如春雨沙沙沙,春雷轟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鳥唧唧喳喳,泉水丁丁冬冬等)
3、師:同學們,大家來看看書上哪些畫面表示春天來了?
生: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生:柳樹發芽了。
生:小草綠了。生:桃化和各種野花開了。
生:少先隊員在隊旗的引領下走向田野。
生:遠處的山綠了。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到處能找到春天的足跡,那么,我們用什么來贊美春天呢?
生:用歌曲。
生:用古詩。
生:用故事……
師:好,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不同的形式來贊美春天吧!
學生分組發言,歌曲《嘀哩嘀哩》故事《春天的快樂》古詩《春曉》《詠柳》等。
六、板書設計:認識春天
設計意圖:這一課主要通過觀察來展開教學內容,使學生融入到情境當中,愿意把他知道的、聽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訴給大家,調動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聽覺感官,“春姑娘”與學生親近了,同時也是拉近了學生與生活的距離,使教學內容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
第二課時找春天
一、師:同學們,美麗的春天來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在這美麗的季節,大家想出去看一看春天到底是什么樣子?同學們你們看到春天、找到春天了嗎?我們一起出去找春天好嗎?
提出活動要求:
。1)進出教室要守秩序,要謙讓,體委負責整理隊伍。
。2)找到一個春天里的動植物,想象它在春天里會說出哪些心理話?
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春天的足跡。
二、共同沐浴在春天的陽光里,聞一聞春天的味道,摸一摸春天的柔嫩,調整視覺的焦距,微觀的看世界:小花小草,小蟲小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到大自然才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腳步已悄悄的走來,春天的大自然里還有許多朋友正注視著我們呢!
生:我看到小樹發芽了!
生:我看到柳樹上長出了那么多小嫩芽!
生:我看到池塘里的冰融化啦!
生:我看到果園里的桃花開放了!
生:我看到樹上的小鳥唱起了動聽的歌!我還看到小草鉆出嫩芽了………
生:我看到操場上的小朋友多了!
生:我看到一只蝴蝶!我還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蟲!
生:我聞到小草的清香了!
回到教室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匯報,教師隨機引導,適時板書寫出同學們找春天時所運用的方法
三、板書:找春天從校園里,從果園里,從公園,從田野里……從大自然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將學生的認知經驗與課堂知識相結合,拓展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教學目標的實現作了充分的準備。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彰顯,品德教育的過程實際已經變成了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方法)。這一環節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觸覺、嗅覺、視覺等神經,用孩子們的童真去看春天、聞春天、摸春天、找春天,和春天里的動植物交朋友,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親近大自然。
第三課時踏青去
一、討論會讓學生討論“去哪里踏青”“怎樣踏青”“踏青時應該注意什么”等問題。接著馬上督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討論的結果介紹給大家。
二、春游計劃評比
小組編制春游計劃書,在班內交流、評比,評出最實用的、富有創意的春游計劃。小組修改自己的計劃方案。
三、我的收獲把春游中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記下來或畫下來,在班內交流,與大家共享春游的樂趣。
四、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歌曲、詩詞、一句話等)來贊美春天,并把自己的圖畫粘到黑板上,讓黑板也展現出春天的燦爛與芬芳。
小學品德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中的第3課《風兒吹呀吹》的第一課時。
《風兒吹呀吹》重要通過圖片、質料引導學生探求風,感覺風,并在親身實踐中相識風的形成,學會制造風,從而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的:
1、通過感覺風,相識風的特點,開端知道風孕育發生于氛圍的活動。引導學生本身能制造風。
2、通過圖片,質料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
1、感覺風的特點。
2、知道風孕育發生于氛圍活動。
四、說教學難點:
自己制造風。
五、說教學準備:
三只五彩風車、氣球、電風扇、蠟燭、打火機,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法學法:
學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體驗式和引導式等學習方式。結合當地實際和學生生活,設計了“尋找風”、“感受風”、“制造風”三個活動,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學會用各種方式了解風的特點,學會制造風,并通過多媒體課件與親自實踐,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七、說教學流程:
1、走進生活,了解風的形成;
2、走進文本,充分感受體驗風;
3、聯系生活,學會制造風。
八、課件使用說明
幻燈片一:一年級學生對生活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他們表達不出來,因此在引導學生分組感受校園里,生活中的風后,多媒體出示教材上32頁~33頁圖畫。說:“風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并說說你怎么知道“風姑娘”藏在那兒的。目的在于
①巧用媒體使學生把對生活的感受與文本內容緊密結合,做到既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
、诩w交流,上臺指說,師再次隨機播放課件,交給學生描述風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表達。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風的特點。
、郯褜W生零散的觀察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充分尋找風,知道風無處不在。從而達到引導學生表達和突出文本重點的目的。
“風姑娘”逃不過小朋友們的火眼金睛,她夸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生活的孩子,決定帶咱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風”。
幻燈片二:多媒體播放大自然中“風”的錄像片斷,師生一同欣賞大自然中的風。目標在于通過圖片、聲音從差另外角度,多層面的感覺風(大海的風、樹林中的風、生活中的風)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感覺風,欣賞風。從而起到進一步突出文本重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作用。
幻燈片三:小朋友,你知道風與我們的生活的接洽嗎?(學生不知)師使用媒體課件目標在于資助學生創建開端的感知,同時也為下文學生自主探究,使用吹蠟炬學會制造風做好鋪墊。此課件起到了突破文本難點的作用。
總之,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實踐為紐帶,以多媒體為本領,以體驗運動為中央,通過學生切身材驗,讓學生在探求風,感覺風的同時,學會制造風,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小學品德說課稿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父母的疼愛》。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等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父母的疼愛》是中國地圖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本單元以家庭生活為主題,共有5課,分別是《家庭樹》、《父母的疼愛》、《現在的我能做什么》、《家庭的記憶》和《我想要 我能要》。這5課在知識內容和教學目標上互相依存、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讓學生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深刻感受親情中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父母的疼愛,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因此,這一課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公民奠定基礎。為此,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的疼愛,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
2、能力與方法目標:學會關心父母,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尊敬和關心。
3、知識目標:了解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學期品德與社會課的重點訓練目標和本單元的主題,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感受父母的疼愛。
難點:懂得感激父母。
四、教法學法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在教學中,我以新課程為指南,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情景教學、活動體驗、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五、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4個教學環節。
1、激趣導入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課程的開放性決定了教材是開放的文本!薄耙惶煤谜n,開好頭是關鍵。”教材中歌曲欣賞環節提供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孩子們唱得比較少。為了更貼近現代孩子們的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我選用的歌曲是《爸爸去哪兒》。上課伊始,我就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們隨著音樂輕輕地哼唱,左右搖擺。老師隨著孩子們的情緒導入課文:孩子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節課讓我們去感受父母的疼愛。板書:父母的疼愛。
孩子們通過傾聽哼唱,重溫歡快的生活,回憶父母對自己疼愛的點點滴滴,是多么溫馨愉快的一件事。
2、感受疼愛
現代家庭的生活條件好,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對于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事,大部分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能全面地正確理解父母的疼愛。為了突破這一重點,讓孩子從心靈的深處真切地感受、正確地理解父母的疼愛。
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讓學生去感受父母的疼愛。
。1)找一找,愛無處不在
首先要讓他們感受父母的愛無處不在。于是,我讓孩子們說說從小到大父母為自己做過什么,接著讓同桌間互相找一找書包里的文具、看一看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聞一聞頭發里飄出來的洗發水的香味兒,你感受到父母的疼愛了嗎?在這個簡單的活動中讓孩子們親自尋找并交流父母從物質、精神上都給予了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疼愛無處不在。
。2)說一說,傾訴偉大的愛
為了讓他們從心底中真切地體會理解父母的愛,讓父母深深的愛叩擊到孩子們心靈的深處形成情感的共鳴。我接著將課前準備的一篇故事與孩子們分享。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湖北女士陳玉蓉,她的兒子13歲那年被確診患有豆狀核病變,這種肝病可能導致死亡。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陳玉蓉請求醫生將自己的肝移植給兒子。但在當時,這位母親患了重度脂肪肝,為了挽救兒子的性命,她通過鍛煉、節食、暴走在短短七個多月里讓脂肪肝奇跡般地消失了,成功地賦予了兒子第二次生命。陳媽媽用她平凡地舉動傾注著對兒子不懈的愛。20xx年她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在她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饑餓和疲倦,不敢停下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當孩子感受這位母親對兒子偉大的愛后,回憶父母親對自己的愛中最感人的一瞬間。接下來讓孩子們以小組形式交流,每一組推薦一名故事講得最感人的孩子在全班進行交流。
。3)辯一辯,理解正確的愛
當孩子正沉浸在父母愛的濃情時,為了突破正確理解父母的疼愛,懂得感激父母這一難點,我設計了下面這個教學環節:我用課件出示兩幅圖片。第一幅圖是孩子在前悠閑地走著,而父親身上背滿了孩子的各種物件;第二幅圖是父親嚴厲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孩子覺得很委屈、傷心。圖片出示后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正反方進行辯論。
在感受親情這一環節中,我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引導學生通過找一找、說一說、辯一辯來感受父母的疼愛。
3、體驗親情
“體驗學習能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真實感受”,所以我設計以下兩個情境,讓學生換位扮演“父親”或“母親”。
情景一:平時,當父母早起為自己做早餐時,孩子們還沉浸在夢鄉里。當孩子起來吃著美味的早餐時,父母早擠上擁擠的公交車去往上班的途中。周六,當父母還未蘇醒時,孩子們反過來為父母準備一杯熱騰騰的牛奶。
情景二:當孩子生病時,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當父母生病時,孩子為他們端茶倒水。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親身體驗,理解對父母疼愛自己的厚重與不易。
4、感恩行動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笔紫茸尯⒆犹顚61頁、62頁令父母操心、生氣、高興的是什么以及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心愿是什么等。接著我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親情卡片,完成課本61頁“你為父母做過什么”并將填好的卡片貼到我們的親情樹上。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充分了解父母的同時,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回報父母的方式,讓學生對父母的愛具體化,落實到實處。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簡潔明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板書:略)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必須從學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边@節課,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以讓學生感受愛、認知愛、體驗愛、回報愛為線索,采用了情景教學、活動體驗、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深刻體會父母的愛是偉大、厚重的并學會感恩。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品德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我的崗位》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二課的教材,即第四單元第一課!镀返屡c社會》學科提倡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引入,關注學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想學生所想,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知識,豐富體驗,特別是在教育內容上有所拓展。同時,《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還要落實"兩綱"要求,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力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動之中。這要求教師要善于發掘和運用學生身邊的,鮮活的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各種生動典型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的崗位》這一課正強調了學習活動的實踐性, 而且與班主任的班務工作是密切聯系的,二年級下班級已經開始培養班級小朋友的勞動能力了,為了讓學生在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有各種崗位的體驗,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更注重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潛能,因此把尋找崗位與培養學生勞動意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二、說學情
通過觀察交流發現,班中許多學生雖然已經有一個服務崗位,但是崗位意識并不明確,職責意識不清楚,甚至連尋找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實際服務崗位,所以對于集體的事情抱有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態度,缺少責任意識。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師要充分激發孩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通過了解崗位的作用,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培養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我們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 在教學中,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責任;
2、能在集體中尋找為大家服務的崗位,并且盡心盡力去做好。
四、說教法
在課前與學生交流中發現,部分學生對于崗位的概念還是停留在有個與眾不同的名稱這個表面上,所以,我們利用救災志愿者的故事圖片來引出崗位的概念。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讓學生明確尋找崗位的目的。在課前了解學生現狀時發現,的確有部分學生找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為同學服務,而有的是為了管別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氣等,所以,課中先組織大家討論,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出三種意見,這也是教材上所出現的,在此基礎上再次組織學生討論,縮小了討論范圍,使討論的目的更明確?墒窃鯓踊橄蟮臅嬲Z為實際的理解,我們組織已經有崗位的學生來談談他們在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紹自己,有介紹同伴在已有崗位上工作中的閃光點。我們嘗試引導學生來尋找崗位,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更加直接地體會崗位責任意識。
五、說學法
針對低年級學生處于知識能力接受的起步階段,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各種手段,如有崗位的同學自我介紹他們在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設崗位;舉行崗位競聘會以及寫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將文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所知。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鞏固,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延伸拓展。
六、說實施
本篇課文,我們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設計為六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人樹立榜樣,理解什么是崗位。
活動二:讓學生明白集體的事應由大家一起做,讓學生了解如何尋找崗位。通過討論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級中的崗位,通過現場生生互動了解到尋找崗位的目的,應該說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級學生對崗位的真實看法,結合教材中"聰明豆"欄目歸納出幾條不同意見,再組織學生針對這些想法展開討論,從而明確尋找崗位的真正意義。
活動三:聯系實際,讓已經有崗位的學生談談他們是怎么做的。教師先讓學生來了解現有崗位的職責,體驗到集體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過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堅定為大家服務的熱情,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活動四:結合班級情況,獻計獻策解決遇到的困難。結合崗位明確責任,知道集體事情大家做。因為班級中現有的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經在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在崗位上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從培養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出發,讓同學幫忙想辦法解決困難。
活動五:聯系實際,在班中增設崗位,開展競聘活動。引導學生尋找崗位,明確職責組織競聘。集體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發動學生們一起來尋找班級中的崗位,并來制定出崗位職責,然后找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激發自主意識,在競聘中進行能力培養。我們在學生應有意識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激發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進入角色,產生情緒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動六:總結談話,激發情感指導行為。并不是課結束了,崗位就定了,因此將崗位的競聘與課后的延伸結合起來,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動力機制。
七、說策略
1、變單一灌輸模式的策略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們注意貫徹二期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習內容為載體,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和建構。為此,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體,小組的討論明理,實際困難的解決,崗位的競聘和表達心愿等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參與能力,特別是在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合作意識。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學生十分重視老師對他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認可應該是意義最為深遠的。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親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目的的實現。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了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外,還必須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平等關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在獻計獻策,解決困難板塊中,黃芳老師并沒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直接派學生做這做那,而是讓學生討論在具體的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決。這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活動的寬松情境,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體激活狀態,這種平等關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
3、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策略
課堂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比老師單一的說教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把使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在短時間內直接而有聲有色地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對崗位有不同理解,怎樣尋找崗位以及尋找崗位的目的引導,通過多媒體制作后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形象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緒感染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觸景生情,產生情感。此類情境包括校園,教室的環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體展現的情景,教師的表情動作,語言聲調等創設的氛圍等等,使孩子們引起情感共鳴,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在課的結尾部分,老師自制了一棵行動樹,讓學生把自己選擇的崗位以及自己的心愿掛在樹上,讓這棵美麗的行動樹見證我們(學生)的行動,同時老師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時刻牢記自己的崗位,記住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最后送一首兒歌給學生"一個崗位,一份責任,時刻記住同學的信任,服務熱情,工作認真,我們都是集體的主人" ,結束整堂課。在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學生熱愛班級這個家,都愿意為這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都愿意為班級,同學服務。崗位責任的認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把握學生"道德情感"的脈搏,"以情動情,以情育人" ,才能使品德教學煥發蓬勃的生機。
小學品德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一、說課內容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分享的快樂》。本課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讓學生體驗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為以下三個:
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愿意與他人分享。
2、實際參與合作,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互相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三、教學重難點
三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四、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五、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準備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物品。我將準備西瓜、橘子。以及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五個環節:
。ㄒ唬└枨鷮,縮近距離
。ǘ┖献鹘涣,感知分享
。ㄈ┕餐w驗,分享快樂
。ㄋ模┗貧w生活,體驗快樂
。ㄎ澹┕适卵由欤蚕砜鞓
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
。ㄒ唬└枨鷮耄s近距離課前,引導學生唱《拍手歌》,上課伊始,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聽到大家愉快的歌聲,老師的心情也變的輕松愉快起來。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你將有兩份快樂。(教師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快樂!边@樣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融合在一起。
。ǘ┖献鹘涣,感知分享這時我會適時引入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這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首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接著我會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東西和別人分享才快樂。最后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比感知分享的快樂。我會先將準備好的西瓜讓一個學生吃,接著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分吃橘子。讓學生分別暢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準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同學們讓我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來畫一畫、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痹谛〗M展示后,我將相機提問“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如何?”最后出示蕭伯那的語言進行總結(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從個體之間的分享擴展到集體生活中。
(四)回歸生活,體驗快樂回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隨機出示課本33頁的圖畫,“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不,這些孩子碰到了困難,我們該怎么辦?假如你幫助了他,他會怎么想?”這樣,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最后我還將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分享的理解。
。ㄋ模┕适卵由,共享快樂新課程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這一環節,我會先給學生講《盲人點燈》這個故事的開頭,而后讓學生去猜測故事結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明確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僅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七、板書設計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并茂的板書。它暗示著愿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八、教學理念
最后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學品德說課稿11
《秋天的保健》是浙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的內容,這個單元主要以秋天的景色,果實,秋天的疾病,以此讓學生了解秋天的特點,融合了熱愛環境,熱愛糧食,熱愛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較好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
讓學生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識,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意識。
幫助學生按秋天保健有關要求指導自己的生活,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進一步培養獲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根據這樣的教學目標我就設計了三個版塊的內容:一,認識秋天的天氣特點;二,秋天的麻煩,讓學生認識秋天的疾病及原因;三,秋天的保健,怎樣讓自己更健康。
我在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意圖:
課堂教學源于生活
品德與生活課程強調"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我們的課堂就應該落實這一理念。秋天是一個傳染病高發的季節,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秋天生過哪些疾病,說說生病時的難受的感覺,再讓學生學習秋天的保健知識。這樣源于生活的課堂教學,能縮短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近感,較好地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在生活中指導生活
品德與生活應當源于生活,但絕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學意義在于"高于生活".因此,本課教學設計從"認識秋天的特點","秋天的麻煩"過渡到"秋天的保健"逐層深入,實現了質的飛躍。學生從課前調查以及課內醫生的介紹,老師的指導,同學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秋天保健的知識。這就是"在生活中指導兒童生活",一定會給兒童今后的生活帶來幫助。
用"綜合"的理念設計課堂活動
品德與生活是綜合課程,就要運用多種教與學的方法,以"綜合"的理念來設計課堂教學,整體發揮教育優勢,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課堂的準備活動中讓學生向社區或家長了解秋天容易得的疾病,了解秋天關于飲食,起居,運動方面的知識,既拓展了學生知識面,讓他們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在課堂教學中,"認識秋天"這一環節中采用優美的圖片,在《秋日私語》鋼琴曲的烘托下,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學生熱愛秋天,熱愛環境的情感。"秋天的麻煩"里出示一些疾病的照片非常直觀,能喚起學生的記憶,"秋天的保健"這一環節中,設計了兩個活動"秋天保健知識大比拼活動",把小朋友分為"運動組","水果組","蔬菜組","起居組"四個組,分別用實物呈現,圖片展示,兒歌吟誦,自由講述,現場采訪等形式讓學生而"其他食品組"則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將原本枯燥說教的知識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呈現在兒童面前,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而且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培養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其中的拍手游戲中,在《勞動最光榮》的音樂聲中,讓學生輕松了解秋季日常起居的保健知識的同時,又同時對學生進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送健康大禮"這一教學環節,設計了"演一演,唱一唱,選一選,辨一辨"這四個活動,促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積極思考,全體參與。在"演一演"這一活動后,讓他們說說"看了這個活動后的想法",對學生又進行了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傊,在這堂課中,我沒有純粹地進行思想教育,或者簡單地將課程所涉及的各學科知識拼湊起來,而注重了知識性,人文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恰當地把握了課程核心,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實現了各領域教育要求和價值的有機融合。
小學品德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非常有幸向各位專家匯報《交通安全每一天》一課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
主要內容: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識。學生情況:對交通安全有較多了解,但存在麻痹心理,具有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通過網上瀏覽、資料搜集交流等方式,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引導學生觀察本地交通秩序現狀,學習與交通有關的保護方法。
重點:了解感受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及原因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突破:讓學生通過觀看錄像,網上瀏覽,在貼吧發表資料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入情入境的.感受交通事故帶來的危害,消除麻痹思想,提高意識。
整合點診斷:運用錄像、空中課堂、網上資料瀏覽搜集、帖吧等教育技術手段,整合教學內容,改變了以往“注入式”教學那種閉門讀書,單一的“聽分析”的被動的學習狀況,拓展學習空間,讓學生真正主動地去交流、探索。
活動一:實話實說(3分鐘)
設計依據:這一活動的設計先利用錄像資料,以真實的交通事故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我以央視“實話實說”節目主持人的身份對學生進行采訪,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進行“實話實說”。
1、教師點擊網頁上的實話實說,播放一些實地拍攝的車禍錄像,讓學生看后談感受。
2、想一想為什么會發生這樣悲慘的事故?
這一設計符合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同時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突破了傳統教學文字敘述的局限性,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事故現場,加深學生對交通事故的警示心理,更好地為以下環節進行鋪墊。
活動二:面對面---空中課堂(5分鐘)
利用網頁上的面對面——空中課堂實現現場交通知識講座、與交警交流的目的。老師作為主持人引導交警介紹一些交通安全知識,以下兩個問題進行談話:
1、在日常的上學、放學途中,我們應該怎樣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2、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我們應怎樣做把傷害降到最低?
設計依據:這一活動是通過點擊網頁上的空中課堂,實現網絡鏈接,而這正體現著信息技術構建下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最大程度的活躍起來,與常規教學相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
活動三:安全365(20分鐘)
這一環節重在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設計了兩項活動:
1、《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貼吧:學生在網絡上瀏覽搜集資料,可以把搜集的資料發到創建的《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貼吧中,便于全體學生共享。
幫學生創建貼吧,學生可以在貼吧內發表信息,展開討論、獲取信息。展示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拓展信息”自行探究學習的能力。而且本環節也利于課后的延伸,以后再有新的資料包括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都可以繼續發表在貼吧中。
2、重大交通事故網頁:鏈接到重大交通事故網頁,讓學生瀏覽之后,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
。ò鍟嚨湴l生的原因)
設計依據:開發多方學習的資源,解決常規教學條件下資料貧乏,單一教師灌輸式學習方式的弊端。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時,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獲得大量信息,形成自己的認知,讓學生在網絡教學環境中體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樂趣,使得本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活動四:溫馨的話,我對你說(5分鐘)
小小電子賀卡——為自己的親朋好友發去電子賀卡,在電子賀卡上寫上關于交通安全的溫馨提示。
設計依據:學生寫下溫馨提示,發出電子賀卡的過程就是享受幫助他人快樂的同時改變自身意識的過程。
活動五:爭當安全小衛士活動(5分鐘)
設計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不但是讓學生了解“是什么”,明白“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用怎樣的觀點指導行動”。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點擊網頁上的兒歌,讓學生誦讀兒歌。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紅綠黃燈要看清,
你拍三,我拍三,不穿紅燈保安全, 你拍四,我拍四,車輛行駛往右開,
你拍五,我拍五,大小拐彎要注意, 你拍六,我拍六,自行車上別載人,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邊走邊玩耍, 你拍八,我拍八,生命才是第一位,
你拍九,我拍九,遵紀守法最重要, 你拍十,我拍十,做個文明小公民。
2、舉行“爭當安全小衛士”活動。
這一環節是對本節課的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網,將兒歌和爭當安全小衛士活動發到校園網上,在全校范圍內號召開展爭當安全小衛士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
活動六:實踐超市(2分鐘)
為了將課堂中所學的交通安全知識更好的指導學生的行動,把信息技術從課堂之上延伸到課下,故而設計了讓學生寫一份調查報告,把報告發到校園網的留言板,讓導行在無形中完成。
調查報告: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方式查找資料,關注近幾年兒童發生交通事故的案例,然后寫一個小的調查報告。
調 查 報 告
發生事故的數字
發生事故的原因
事故的分析
設計依據:設計實踐超市,既能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展學習空間,又能鍛煉學生的課外實踐能力,有道是“得法與課內,得益于課外”,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體會交通安全與我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這正體現了“品德培養回歸生活”的理念。
教學反思: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載體作用,為“課堂”拓展學習空間,發揮網絡教學信息量大、學生可掌握選擇權和主動權的優勢,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更加高效的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感悟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小學品德說課稿13
一、教材和學情
《我的興趣愛好》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我們在成長》中的第一課,本單元闡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交往能力的培養,本課則著重于引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它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知識,提高本領,發展智力,都是有好處的。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鍛煉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但是,隨著知識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三年級學生對接觸到的更多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而比較缺乏選擇能力,對興趣愛好的選擇還處于從不穩定性向穩定性過渡的階段。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愛好的活動范圍并不廣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據這個現狀,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出發,本課教育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健康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興趣愛好,以及了解這些興趣愛好對人成長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
認知目標:
1、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自己的成長。
2、知道興趣愛好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有利于自己成長的活動產生興趣,并愿意持之以恒地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行為目標:
1、能選擇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2、能用自己的興趣愛好為集體服務。
三、教法
在本課中,我采取一系列適當的方法與手段去引導學生自身去參與、體驗、感悟,只有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道德意識和情感,才能轉化為外在的正確的道德行為。
1、媒體教學法。
運用這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出示直觀形象的物品,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故事討論、案例辨析、愛好展示等環節運用多媒體形、聲、色的渲染,還有展示的學生作品,使得學生自然受到吸引,產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展示給學生的場景是具體的、生動的、直觀的,有利于形成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在課始,采用我校武術班學生練武的一組鏡頭引出課題,這也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感染和啟發。在案例辨析中,我創設幾個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充當評判,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主動的發展。
四、學法
比較多地采用小組成員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方式為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初步體驗
兒童認識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導入,能迅速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并引發道德感性認識。
在上課開始時,先多媒體展示我校武術班學生晨練的幾組鏡頭,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課的教學活動中來。然后又出示這些圖,讓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過哪些興趣小組活動或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將興趣活動初步分類,展現興趣愛好的多樣性。營造了這樣一個輕松的教學氛圍,能很好地使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故事討論 明白意義
出示文中故事《圍棋迷——昊昊》的插圖,同時播錄音故事。在講故事前,出示兩個問題:
1、昊昊的興趣愛好是不是健康的?為什么?
2、昊昊是怎樣堅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取得成功的?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就有一定的教育導向性。要求學生聽完故事后,進行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然后由這個事例引申到學生實際,提出:你覺得有益的興趣愛好會對你有什么好處?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走向學生中間,參與他們的交流,做到有所準備。之后,有針對性地選擇幾位學生代表從不同種類的興趣愛好來闡述“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長、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恒”這兩點。此時,順勢引導學生歸納出: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長, 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恒。這樣,本課的認知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3.辯論分析 加深認識識
開設小論壇,讓學生就教師出示的兩種情況進行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已有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檢驗其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由此,學生通過判斷分析來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接著,教師展示學校及教室環境布置的圖片、書法作品、板報等畫面,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能為班級服務,為學校爭光,從中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4.情境體驗 深化理解
學生受到正面榜樣的感染,知道了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于人的成長,學會正確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但在實際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來自主觀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我根據文中以及來自學生實際的四個小故事創設四個情境,由每個小小組選擇一個參與角色表演,通過演一演、評一評,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
5.結合實際 指導行為
在這一環節,我采用快板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班級學生在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這會使學生感官受到一定的觸動的同時,內心也受到震撼,因為現實中身邊的榜樣對學生更富有感染力。然后讓學生說說今后如何培養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道德意識得到了強化。接著,出示兒歌《興趣愛好》,既起到了歸納知識點的作用,使學生的道德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華。
6.課外延伸 知行統一
要求學生課后搜集有關名人培養興趣愛好的故事,以榜樣來激勵學生培養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伴我成長”的隊會活動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對學生來說是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也會對他們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
教學的空間不再局限于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認知與體驗感悟,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得到強化,真正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小學品德說課稿14
首先我將從教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及重難點的設定、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五個方面展開論說。
一、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是北師大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中年級“誠實守信”的基礎上,對教育內容的深化和拓寬。學習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也是對“在復雜的社會中怎樣待人”這一教學內容所作的鋪墊。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于誠信這一涵義已有初步的認識,能辨別什么是對與錯,只是在選擇實踐方面的能力較差,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好,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學生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并偏重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應避免太多的理論說教,力求讓學生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感悟誠信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我依據新課標精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理解誠信的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2、通過收集誠信的名言、故事等培養學生愿意做誠信的人,對自己不誠信的行為感到不安和歉疚。
3、激發學生從小樹立誠信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并做到在生活中要講誠信。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誠信問題,將誠信內化為美德,外化為行動。
四、教法學法:
結合六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情境創設法、活動體驗法及討論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驗、思考。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故事體驗、調查了解及積極討論等學法感受誠信的重要意義。
下面我來談談本次教學程序的設置: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假如你很富有,有七件行囊:金錢、榮譽、機敏、健康、誠信、美貌、才學,但你卻搭上了一只危險的船,遇上了風浪,你將舍棄哪件行囊呢? 并說明理由。
通過故事導入,既可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由課外轉移到課堂,又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積極討論和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誠信的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課題《誠信是金》。
二、感受生活,加深印象
為了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讓兒童走出課堂,到社會中獲得信息,激發感情,我設計了:辯論小擂臺。
一個在國外留學的青年,在校學習成績十分優異,而且精明能干。畢業后,他想憑著自已的學識和才華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他跑了幾家公司,都被拒絕了。請看他的個人資料:屏幕顯示留學生個人資料:1.學習成績優異;2.精明能干;3.誠信記錄:曾三次逃票。分正反方,討論成績重要還是誠信重要!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爭辯中明白誠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美德。人一旦失去了誠信,就像那位留學生一樣,即使有著聰明的頭腦,出眾的能力,也不會被社會認可,更不能在社會上立足。可見,做人首先應當講誠信。
三、不講信用,害人害己
其實有關誠信的問題,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假如失去誠信,最終受到傷害的會是誰呢?觀察圖片。
“南京冠生園因陳餡月餅導致破產”“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上海瘦肉精導致群眾中毒”等事件的新聞報道。
在這個小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聯系自身談談社會中存在哪些缺乏誠信的事例,這些不誠不信給我們社會帶來什么后果,再課件出示大量的事實,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體會和深悟到:在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誠信,不僅給當事人造成直接的傷害,而且也使整個社會失去安全感。從而認識到營造誠信社會的重要性。
四、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其實,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就擁有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人就提出了“誠信”的思想。孔子曾說過“人無信不立”,同學們共同交流對誠信的理解,并分享課前搜集的古今中外關于誠信的成語、名言,感受誠信的意義及重要性。
接下來讓同學們欣賞曾子殺豬的故事,并對該故事進行了分析,讓學生感受古人重諾言的同時,我又出示現代人也注重誠信的事例(出示課件:一位彩票售票點的姑娘接受一位顧客電話訂購彩票,而顧客沒有及時去取彩票,無巧不成書,而恰恰這張彩票中了500萬大獎。)同學猜想一下,接下來這位姑娘會怎么做?
真實的結果是:姑娘將彩票還給顧客,被評為誠信先進個人。為加深講誠信意義的理解,我讓同學們分析誠信會給售彩票姑娘帶來哪些好處,大家在交流中體會到講誠信的重要性。在學生正確辨別出生活中的誠信行為,分組討論后歸納出“誠信的要求”:言而有信、踐行諾言、一諾千金、實事求是。
“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體驗和感悟!边@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大家以模范為榜樣對比自己的行為,從而引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五、兩難情境,踐行誠信
在這個流程我創設了以下幾個兩難情境,讓學生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誠信問題,增強同學們對誠信的理解與把握,真正成為誠實守信人。
1、當自己拿到一百分試卷欣喜若狂時,卻發現老師改錯了,怎么辦?
2、玲玲告訴好朋友紅紅一個秘密,并囑咐她千萬別告訴別人。原來小宋丟失的書被玲玲拿去看了,當時忘了告訴她,后來怕大家誤以為書是偷的,就把它藏了起來,朋友之間應該保守秘密,可是,這種情況紅紅該怎么辦呢?
3、小丁代表班級進行學校衛生檢查,發現自己班有紙屑,該不該扣分?
這樣,利用模擬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直面現實,激起內心道德情感的沖突。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思考、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使誠信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走進孩子的現實生活,促使學生高尚人格的逐步養成。
六、化情為行,教育延伸
在本課即將結束之時,請全班學生在音樂聲中,有秩序地在“誠信承諾書”上簽名。正是由于這些承諾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在思想上已深入,化情為行。
這時,教師根據板書總結本課:只有做到了“言而有信、踐行諾言、一諾千金、實事求是”,我們的生活中才會盛開美麗的“誠信”之花。
本環節在學生掌握講誠信重要意義的同時,我趁熱打鐵,通過在“誠信承諾書”上簽名的形式,讓大家人人都來爭當講誠信的小明星,從而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七、作業設計:
搜集關于誠信的名言、故事、宣傳口號,或小組辦手抄報。
小學品德說課稿15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課文《我們長大了》。這篇課文位于本冊的最后一個單元——我們在成長。作為二年級下冊的最后一個單元,這是對二年級孩子學習的一個總結,總結他們的成長,更是對他們的期望,期望他們以更自立的狀態進入三年級。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思品新課標指出,“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本課通過展示學生自己的成長,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且通過發現學生身上的細微變化,讓學生為自己的成長而感到快樂。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這篇課文能夠讓學生在成長中得到自信,愿意去做懂事的孩子,為學生安排暑假生活,打下基礎。
二年級下學期的孩子,還很小,很多事情還比較依賴父母,不過,他們已經有一些自立、自理的意識,而且渴望得到成長。根據本課的要求和二年級下學期孩子的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尋找自己成長的足跡和紀念物,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結合自己的成長過程,比較全面地認識成長的含義。
(2)積極參與與體驗活動,提高體驗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
(3)激發孩子欣賞自己的成長,學會展示自己,產生成長的喜悅感,樹立自信心;
針對本課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尋找自己成長的足跡和紀念物,結合自己的成長過程,比較全面地認識成長的含義,產生成長的喜悅感。本課的難點是讓孩子從具體事情中懂得熱愛父母,孝敬父母,懂得關心別人。
基于以上目標,我將在課堂上采用搜集資料法、討論法、講述法、角色表演法和情景模擬法等教學方法。
學生將在調查、討論、說話和寫詩等過程中,認識成長的含義,產生成長的喜悅感。
接下來,我將簡單闡述我的教學設計。我這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游戲導入,體驗成長。
第二個環節是成長包展示,體驗成長
第三個環節是朗誦詩歌,學會自立。
第四個環節是情景表演,學會懂事。
第五個環節是制作成長樹。
現在,我將詳細地說一說我的,每一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體驗成長
1.猜照片:挑一位班里同學的照片,讓小朋友們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誰?
2.揭示照片主人。圖中的小朋友長大了,所以,你認不出來了。長大會給我們帶來很大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我們長大了》。
板書課題
。ㄓ螒蚴莾和行У膶W習方式,對培養兒童的情感,讓兒童體驗生活的樂趣,對學習知識等是很有用的。一開始采用游戲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成長包展示,體驗成長
1.不僅照片可以讓人感覺到我們的變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成長的變化;脽粽故菊n本48、49面。說說哪些東西可以展示成長的變化。
2、那你們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展現你長大了?請你們拿出自己的成長包,和同桌說一說吧。
。1)幻燈出示要求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展示自己的成長包。
5、師小結:長大不僅是身體上的變化,更是隨著你們學會了越來越多的本領,慢慢長大。
。ㄕn前我讓學生去搜集有關自己成長的東西,可以是照片、作業、獎狀等,把所有東西放在一起,做成一個成長包。思品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讓學生動手搜集資料,可以提高學生的體驗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讓他們在自己的搜集東西的過程中,體會到成長的喜悅。)
三、朗誦詩歌,學會自立:
1、課件展示兒童詩歌《別說我小》。學生朗讀。
2、鼓勵學生,編成長小詩
、僬n件展示老師編寫的小詩
、谡n件演示,根據學生發言編寫小詩
【我選取了兩首十分貼近學生的心理兒童詩歌,通過朗誦詩歌可以勾起學生的很多回憶。并且結合前面一系列的展示活動,讓學生現場編寫小詩,讓學生對自己的成長有具體的認識,并為之感到驕傲自豪,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四、情景表演,學會懂事
1.幻燈出示課本第51面以及要求。請學生看屏幕:遇到這兩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討論,并試著演一演,一會到前面來表演。
2、我該怎么辦?
從同學們的表演中,老師知道你們長大懂事了,學會關心別人了,生活中還會遇到許多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1)在爸爸媽媽工作忙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
(2)有好吃的東西怎么做?
。3)同學的筆掉在地上摔折了怎么辦?
。4)垃圾紙滿了怎么辦?
3、你生活中有什么體現懂事的故事。寫在課本上。
4、夸夸班上懂事的孩子
老師知道,我們班還有很多懂事的孩子呢,那就把他們找出來,夸一夸他們吧,想一想,你想夸誰?為什么夸他啊?
【讓孩子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目標,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學會關心他人是長大了的一種重要體現。興趣是學習的老師,情景表演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關心他人。讓學生夸夸班上的同學,既可以讓學生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也讓被夸的孩子,感到驕傲】
五、制作成長樹
1、剛才有很多同學都很棒,都比以前有進步,學會了很多本領,也學會了關心別人。我要請今天表現特別棒,特別懂事的人,掛上自己成長包里,認為最驕傲的一件東西。
2、師小結: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進步了,開心了,該感謝誰呢?你為什么會感謝他。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親人的關心與照顧,離不開老師的教導,離不開伙伴的陪伴。所以,老師希望你們多學會更多本事,懂得關心別人,做一個長大了的孩子。
(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體會家長對孩子的愛,從而讓他們學會關心家人)
教學無定法,還請老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使學生的成績早些提高。
【小學品德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說課稿11-09
小學品德說課稿及課件10-24
小學品德教育說課稿03-25
小學品德說課稿15篇11-09
小學品德與生活《我的崗位》說課稿12-03
小學品德與生活《可愛的祖國》說課稿12-07
小學品德與社會《江山多嬌》說課稿12-08
小學思想品德說課稿模板12-06
《尊重與理解》說課稿小學品德教案09-24
小學品德與生活《我長大了》說課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