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師論文
小學時期是小學生意識形態初步形成的關鍵階段, 因此廣大小學品德教師務必要重視小學生的品德教育。眾所周知, 小學生品德的形成脫離不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而且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各方各面都會涉及到與“品德”有關的內容。所以, 為了提高小學品德教育的質量, 廣大品德教師應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建立聯系, 以期能有效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摘 要:教師是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播種人,是塑造未來新一代的大師。教育者自身的素質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識水準,以及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有忠于職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要有無私奉獻精神;要有關愛學生的仁愛精神;要有尊重學生自尊和人格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敬業;奉獻;愛生;尊重
近年來輿論不斷曝出教育行業個別教師道德缺失的事情,我深感痛心,為人師,師之父母。道德缺失,良心何在?因此,我再談教師品德修養。
教育是一門藝術,因為人是最神秘、最復雜的生物。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如何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如何對他們實施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教師至少要做到十二個字:敬業、奉獻、愛生、尊重學生人格。
一、教師要有忠于職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
敬業是我國傳統職業道德的準則之一。教師從事教育事業,首先要熱愛這個事業,以之為榮,以之為樂,并為之而奮斗不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說過:“誰要是沒有強烈的感情,就不會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于事業上!蔽覐氖轮袑W教育工作30多年,在這30多年的教學之路上,我對教育事業矢志不移,教師的清苦、勞累不在乎,依然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為做一名專家型教師不停地努力著。在工作實踐中刻苦磨礪,勇于創新,積極探索,精心施教,既教書又育人,默默奉獻,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家長的擁戴,為鄉村教育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誠然,我不敢說已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但我可以自豪地說已盡了一個人民教師應盡的義務。
作為教師,應以“敬業”為天職,沖破各種羈絆,擺脫困惑,樹立一代師風,塑造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從事業上體現自我價值。
二、教師要有但問耕耘、不計名利的無私奉獻精神
如前所說,我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責任和奉獻成為我奮發進取的兩根支柱。我把黨和政府給予我的各種榮譽當作新的起點,追求的一部分,時刻鞭策自己,激勵自己,使自己焚膏繼晷,繼續奮進。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的先進例子,使我們明白,當教師,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就不可能把“上班”和“下班”“分內”和“分外”截然分開。這說明,從事教師職業,就需要有超常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就需要有“一切為了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無私奉獻是教師人生幸福的源泉。一位全國模范班主任說過:人生短海不可碌碌無為而求享樂;道路漫長,不應昏昏度日以圖安逸。把自己的知識獻給人民,是我最大的追求和幸福。這一切又說明,勇于奉獻,樂于奉獻,正是我國廣大教師具有悠久歷史的光榮傳統和最值得稱頌的優良品德。這種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勇氣,正是我們教育事業的希望之所在。我們廣大的人民教師,就是要弘揚這種精神,使自己的師德修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登上一個新的境界。像蠟燭,向世界奉獻光明;像園丁,向生活奉獻美景;像人梯,向人類奉獻進步;像鋪路石,向學生奉獻坦途。
三、教師要有關愛學生勝過關愛父母、關愛子女的仁愛精神
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張教師對學生要“仁愛”。夏D尊說過,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這就指出了教育成功與失敗的主要原因。教育要成功就必須有情有愛,而教育的失敗就在于缺少了情和愛。就如優秀人民教師江潤農為了學生的成長傾注了全部的愛。她視學生為自己的親人和子女,在自己身體狀況不佳、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默默資助28位特困生,她深刻認識到愛生的重要性,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生活中最重要的品德,她把心血全部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為我們樹立了人民教師的楷模。這是我們這幾年開展“崇教厚德,為人師表”教育活動打造出來的典型、范例。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滿腔熱情,才能換來學生主動地與自己親近,進而樂于接受教育。情感的升華必然轉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普遍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尊重、關心和愛護,而教師普遍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成為有所作為的人。教師將真誠的情感投入到學生身上,就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以及在課上課下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付出大量心血,才能和學生結成互相信賴、互相尊重的情感紐帶。教師熱愛學生能使學生尊重、信任教師,從而產生無形的教育力量。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要明白這個道理,而且要付諸行動。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育效果的優劣,往往取決于師生感情是否融洽,心理是否協調;而不是一廂情愿的。無數事實告訴我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對學生愛之以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 “以養成健全人格”,我們的事業就必定成功。
四、教師要有尊重學生自尊和人格的人文精神
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就應該服從教師,被教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顯然已不適用。學生,尤其是處于生長叛逆期的中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明顯加強,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熱愛、了解、嚴格要求學生,都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教師自身的素質與人格,決定了他(她)對學生人格的認識。在實際的工作中,教師能否尊重學生的人格,這與教師自身對人格的認識水平有直接關系。我們從事教育工作始終要把“尊重學生的人格就是尊重教育”這樣一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時時警醒自己、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學生、尊重教育。
尊重學生的人格,需要教師的誠心、耐心和恒心。因而,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只有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深刻認識師生之間在人格上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學生具有獨立的人格,理所當然應該受到尊重,特別是受到朝夕相處的教師的尊重。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能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全面發展,人人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
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簡析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簡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作為一名小學品德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品德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結合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有效手段、拓寬教學途徑,不斷挖掘更多富有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品德課堂教學更貼近生活,寓教于生活之中。這樣也會使得課堂教學不再呆板,不再蒼白地傳授知識,而成為學生生活的實踐場以及探究知識的實驗室,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當中主動學習、掌握更多實用的知識。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377(2015)12-0126-02
如何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強化對知識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有效地跟生活結合在一起,是每一位思品老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現在所生活的環境,多指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著手,以實際生活為切入點學習品德知識,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會的正能量,進而再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認知生活世界的基本技能,而且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鄙罨慕虒W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中,隨著新課改標準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也要隨之調整,課堂的主角也從教師轉變成學生,在實際教學中,要發揮著引導者的作用,要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這樣的課堂教學既體現出教學中的生活化理念,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引入到課堂之中,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在思想品德課堂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依據教材中內容對學生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也一直處于單調、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中,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因此,也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了。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影響,將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這樣也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接受知識的被動狀態,激發他們對思想品德學習的興趣,為提高教學質量,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的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的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的論文 篇1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優良的品德與文明的生活習慣。本文為作者任教多年的實踐與思考總結:主要是通過故事匯、角色扮演、巧設情境等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品德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上的缺陷!對此,我深有體會。學校為全體師生設立了一個書吧,為了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增加閱讀量,增長見識,提升自我修養,學?芍^是一絲不茍。但就在前幾天,書吧里分類放好的書籍上萬本被全部扔到地上,倚疊如山。我們通過監控發現,原來是其他學校的兩個低年級學生在周末時,趁著保安不注意翻過學校大門溜進角落里的書吧,就在這兩個女孩子的惡作劇下書吧遭了殃--書本都遭到了踐踏。
我們尚且不對她們的品德“扣帽子”,就從這件事而言,可以看出她們的心理并不陽光。假若有小學生因為喜歡閱讀那本書,偷偷地把書帶回家,我內心姑且是感到欣慰的。至少為了求上進,而采取了暫時的“借閱”的方式。
我不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論孩子(學生),即便這個事情赤裸裸擺在我面前,我仍舊相信孩子的內心是善良、陽光的,只是一時的貪玩兒或淘氣而犯下了某些錯誤,這種情況需要教師加以糾偏,及時引導他們就能回歸正途。品德與社會的教化與熏陶的功能就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個故事也引發我對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論文
摘要:小學時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心理和人格發育的初步階段,培養優良的品質對于促進其成長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門綜合形學科,也是小學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學習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但是從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在總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對其解決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問題;對策
開展有效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很有幫助,并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對于其今后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受到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未能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文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如下討論。
一、小學思想品德存在的問題
1.理論教育空洞無物
目前,很多思想品德課教師并沒有認真鉆研教材,也沒有對學生真實的思想情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空洞的理論灌輸,學生缺乏實踐。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起不到讓學生意識到良好品德和行為的重要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對品德精神進行親身實踐,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
2.脫離實際生活
從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來看,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案例,然后再通過交流和討論,讓他們對該案例形成統一的認識。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嚴重脫節,取得不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的品德養成教育要到位的論文
摘要: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養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步驟、分階段的。以“小學品德養成教育要到位”為主要觀點,從情、理、責及合四個角度,以小學德育管理者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育;品德教育;養成教育
對小學生而言,所謂的養成教育指的是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培養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以及思維習慣。從品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教育目標來看,由于小學生原本年齡大小、年級高低以及固有的受教育內容有所不同,需要德育工作者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針對性的養成教育。嚴格意義上來說,小學生應具備的思想品德包括品質、意志、行為和情感四個方面,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層次性和遞進性。因此,筆者認為在教育過程中,針對思想品德所包含的四個方面,將德育的養成工作分別交由情(以情動人,獲取學生的信任)、理(由理入德,從道理中感受習慣)、責(以責任之心規避和引導自己的行為)、合(追求社會教育和校園德育的有效結合,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效果)四個階段來完成。
一、以情養成
教師是與小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的“第一媒介”,因此要想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所傳達的信息、內容以及精神是正確的、為自己所需要的,就需要建立小學生對教師親近的情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小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感受到他們對自己成長的滿腔熱情,才有可能去關注他們所講述的道理。因此筆者認為品德養成教育的第一步就在于如何建立起師生之間良性的彼此信任、彼此關注的基礎和平臺。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的教育理論論文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與社會課呢?尤其針對農村的教學有何途徑?我認為,在教學實際中應努力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與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對并解決這些問題和煩惱,學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與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學習保持最佳狀態的關鍵,它可以感染激發學生潛在的認識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主體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把所學歸于生活,就必須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來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情境中誘發學生探究性的思維活動,以加強教學的感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游戲、猜謎、看錄像、聽音樂等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們在課一開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導入課文的環節很關鍵,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邊的課上起來也就順利了。
我們可以多方面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課本上的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讓事實說話,將遙遠的拉近,讓歷史復活……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如《想想他們的難處》這個課題的教學目標是:1.體驗殘疾人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2.增進對于殘疾人尊重友愛的情感。教學這一課題時,我讓學生進行模擬殘疾人的活動,體驗一下殘疾人的生活。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分別進行不同的模擬活動,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也可以是單手穿上外衣,或是把腿綁在一起行走,體驗肢殘人生活的困難;蒙上眼睛走路,體會盲人走路的困難;用手勢向別人表達一件事,比如把那本書遞給我,體驗聾啞人生活的困難。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小組模擬一項活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機會,領學生參觀學;蚬矆鏊臍埣踩嗽O施。然后,我讓學生在小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擬活動中的切身感受,從而讓學生的內心明白對殘疾人要尊重、友愛的情感,并能從真實感受中產生幫助殘疾人的意愿。促使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自覺為殘疾人讓座,讓道;在公共場所設置殘疾人窗口,這難道不正體現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嗎?又如《心中有規則》一課的教學,我在學生了解了規則是由人們共同制定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同學體驗制定規則的過程。我一再強調,班級的規則與每個同學都有關系,因此,每個同學都有發言權,每個同學都要參加。我先讓學生討論他們認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級規則,然后大家提出具體的條目。如果在討論中對某項規定有爭論,應自由爭論,最后舉手表決通過。我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要有半數的人同意才算通過。學生通過一定的程序終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級規則,這時,我提醒學生大家制定的規則要靠大家遵守。如果執行一段時間后,覺得這條規則不太合適,還可以討論修改,再次舉手表決。學生通過直接體驗班規的制定,從而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改正,民主和諧的氛圍在無形中悄然形成。這樣創設了適宜的課堂氣氛,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盡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品德教育論文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品德教育的結合存在的問題
1.忽略了語文教學內容中德育教學的多樣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內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國地大物博的,有表現傳統優秀道德品質的;也有表現偉大民族精神風貌的,這些不同內容構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體。但現在教學中一些教師總是從單一方面的,沒有根據不同的教材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語文教學內容中德育教學的多樣性。
2.忽略了語文教學中品德教學的拓展性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課堂上僅僅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教育是不夠的,這樣它的實效性是有限的。更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內容,要多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在實踐中進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為深刻有效的。但現在語文教學中大多數只是在課堂上的教導,而沒有在課外實踐中延伸教材內容,從而使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教育沒有拓展性。
3.忽略了語文教學中學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兩千多年前偉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傳統中醫里也有“望、聞、問、切”的診斷法,這對教育工作者來說,要足夠地了解自己的學生,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心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品德思想教學。但是他們大多數沒有做到這些,也就不能在語文教學中寓德育教育沒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品德教育的結合的途徑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語文語言文字的教學中
要在語文教學中與學生的品德教育結合起來,首先要從語文教學的字、詞、句方面入手,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教育的對象往往是年齡段更小的學生,他們還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過這些字詞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題思想。例如教學《朱德的扁擔》,讀到“朱德扁擔,不準再拿”這幾個字時,引導學生體會當時在扁擔上刻這幾個字時的情緒,學生通過實際模仿,逐漸體會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范行動。通過與語言文字的訓練相結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
小學班主任品德教育論文
一、以活動為契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覺得從小讓孩子感恩,是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一個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在未來社會游刃有余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挑起未來祖國發展的重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穆榮老師還說,在國外許多公共場所的標識牌上用漢語寫著“不準隨地吐痰”“不許隨地亂扔垃圾”等語言。我告訴同學們:其實這是外國人對我們國人的一種侮辱,作為祖國的未來,有責任、有義務改變現狀,“從小做起,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保護環境,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蓖瑢W們異口同聲說“好”。我們大家一起動手做了一面“恥辱墻”,讓同學們永遠記住:落后就要被欺,一定要自尊、自愛、自強。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覺得我們班的孩子突然長大了,不管是班內衛生,還是環境衛生都有了很大的改觀,我知道這是品德教育取得了實效,我感到十分欣慰。
二、在主題隊會中滲透品德教育
三月,是弘揚雷鋒精神月。20xx年3月25日,我們班舉辦了《向雷鋒叔叔學習》主題故事會,全班共18個小組,有16個小組參加了講故事比賽。通過聽故事,同學們對雷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行為深深的打動了孩子們的心靈。在爭當雷鋒式好兒童的環節里,同學們熱烈討論并計劃如何幫助他人,有的說“:我們班的銘銘需要幫助,因為他上周把腿骨摔裂,綁著石膏,無法行動。我們小組打算幫銘銘打掃衛生!庇械恼f“:我們小組的龍龍同學學習成績不好,我們要幫他把學習搞上去。具體由婷婷每天出10道題,讓龍龍做,最后霞霞批改,希望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薄粗粡垙執煺鏌o邪的小臉,聽著一句句真摯的話語,我被感動了。我讓他們把剛才說的話寫在紙上交給我。我一張張的認真地讀,我突然有一種沖動:我要把它們永久地保留,不光留在紙上還要留在每個孩子的心中。一下課我就沖出教室,去學校對面的超市買了卡紙。我把卡紙剪成心的形狀,在“心中”用直尺畫上線,請各個小組把剛才寫的話,重新用心、工整地謄寫在卡紙上。我把18個小組的18顆心鄭重地貼在黑板左邊的墻上,起名“愛心三月,我們在行動”。
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的論文
論文摘要: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所以,教師不僅應當是一名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一個學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學中,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文質兼美的文本;校園環境的“軟硬”作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良好的師德師風,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與傳授知識結合起來,培養真正智與德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論文關鍵詞: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文本;校園環境;活動;師德師風,學生品德養成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審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所以,有人提出教師不僅應當是—名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一個學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學中,不能將育人的德育工作被教書的任務沖淡了,應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與傳授知識結合起來,堅持德育為首,培養真正智與德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一、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個人學業上的缺陷不一定會影響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一輩子!鄙钍澜缡侨松嬖诘谋尘,是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為人生奠定了基礎,生活世界構成了學生道德認識的各種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汲取豐富的文化知識,耳濡目染的得到體悟,踐行道德認識,確立道德信仰。因此,教師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動和交往,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首先,學生在校的時間要比在家的時間長,與師生交往的時間自然也比較多,受心理困擾,有的學生樂于交往,有的不愿意交往,有的不會交往,還有的害怕交往。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創造各種情境,讓學生學習禮儀行為,學說禮貌用語,教會學生如何與人交際,遇事該怎么辦,指導學生主動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安慰別人,團結友愛,共享歡樂。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分析論文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屬于美育的關鍵內容, 是教師必須進行優化改革的科目。為了發揮小學音樂美育的效果, 教師需要持續發掘其中的德育元素, 進而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 讓學生有一雙可以發現美和欣賞美的眼睛。
關鍵詞:小學音樂; 德育; 研究;
一、利用語言描繪激發學生情感
利用形象和生動的語言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中, 可以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征, 有效把握德育滲透以及教學的結合點, 從多個角度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想。例如, 在講解過個的時候, 可以使用激昂的語言來介紹國歌的產生背景, 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國歌中的愛國主義內涵, 并且受到國歌的鼓舞。
二、利用有效引導促進學生的參與
在新課改中, 比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需要做好指導的角色, 并且利用有效引導, 讓學生提升參與熱情, 進而共同解決和思考相關的問題。第一, 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演唱, 加深他們對于樂曲的認識。學生可以模仿教師的'示范, 同時可以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這樣可以升華思想和情感, 可以陶冶情操。第二, 利用體態律動來加深認識。體態律動發屬于瑞典作曲家和教育學家提升的理論, 可以利用身體方面的動作, 加深學生對于律動和音樂內的了解, 進而產生特別的體會和感受, 進而利用表演和動作的形式來體現對于歌曲內涵的了解和認識。例如, 可以結合這種方式開展對于洗手絹音樂的教學, 表現愉快的勞動場景, 等等, 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發展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的情操。第三, 利用討論方式加深體驗。在歌唱教學之后,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體會, 讓學生產生對于音樂的深度體驗。在講解國歌的過程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 利用什么速度可以有效表達情感等等問題, 激發學生的思考[1]。
安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論文案例樅陽縣上報篇目
(小學思品論文及案例已于本月1日送交市教研室徐國民老師,因我縣上報篇目過多,時間緊,整理時可能出現失誤,請各位參評老師認真核對,如果有訛錯,請直接發送電子郵件至hanjiujian@163.com與市教研室聯系更正。另請參評費未交的速補交)
1、我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運用的教學方法與幾點成功經驗(并報國家級) 陳瑤湖鎮向東小學 周小伍
2、讓品德教學深入學生的心靈 陳瑤湖輔導小學 周美艷
3、品德教學的幾點體會 陳瑤湖鎮向東小學 汪乃為
4、品德回歸生活的理論與實踐初探 陳瑤湖鎮向東小學 王社高
5、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創新設計 其林鎮石婆小學 方萍
6、小學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做到“回歸生活” 其林鎮岳廟小學 吳兵
7、小學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做到“回歸生活” 其林鎮石婆小學 蘇金鳳
8、讓思品教學更貼近生活 鳳儀鄉紅旗小學 喬東明
9、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思想品德課 樅陽鎮古塘小學 何向明
10、思品課中實施愉快教育 雨壇鄉新民小學 吳云
11、讓課堂走近生活 雨壇鄉云龍小學 祝翠娥
12、淺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官埠橋鎮輔導小學王小寶
131節思品課的思考 陳瑤湖鎮4方小學 張雪祥
14、淺談德育過程中知情行的辨正統1 白湖鄉礬山小學 汪宜勝
15、讓生活體驗走進思品課堂 錢橋鄒崗小學 疏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