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3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信息技術第五冊第十一課《大海行船》,主要介紹了如何制作元件和讓元件動起來。繪制元件也是此環節的一個重點。動畫既要畫圖,又要設置運動效果,動畫元件繪制的不理想,會影響整個動畫的效果。實際上,這節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了動畫的實質部分。
二、學生分析:
通過前面第九課和第十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如何制作小魚的元件,如何在場景一的舞臺上,制作小魚的簡單動畫。學生會急切地想接觸到真正動畫,但這種心情也會使學生過于毛燥,忽略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無論是制作帆船元件,還是在場景一中制作動畫,為了制作得又好又快,必須養成一個元件或圖形占用一個圖層的好習慣。在制作帆船圖形中,要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對奇思妙想只要沒有知識錯誤就要給予鼓勵。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元件的三種屬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橢圓工具畫帆船并調整線段的彎曲度;用顏料工具為帆船上顏色;學會插入關鍵幀;和創建元件移動動畫。
過程與方法目標:本課動手實踐的東西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勤于思考,敢于實踐,從中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豐富想像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教學方法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同時強調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本課采用任務驅動法、探究、發現式教學方法相結合,以網絡課件為依脫建構民主、探究、合作、快樂的課堂。
五、教學設計思路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嘗試操作,體驗成功
4、解疑答問,完成新課。
5、評價過程,作品展示,課外延伸。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提出任務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看電視最喜歡看什么節目呀?
對了,很多同學都喜歡看動畫片。比如說《米老鼠和唐老鴨》、《西游記》、《葫蘆娃》等等。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精的動畫片,那么,這么精彩的動畫是用怎么制作出來的呢?
設計理念:通過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急于想嘗試操作。
2、分析圖畫,理清思路
出示動畫:
動畫中已經有了大海、小魚、海草……啟發學生覺得是不是少了點什么,讓同學想到要是有條船就好了。從而點出本課學習內容。
設計理念:通過動畫,引出本課的主要任務是制作一個帆船在海上行駛的簡單動畫。同時引導學生理清了制作動畫的思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嘗試操作,體驗成功
讓學生通過前一節課制作魚的元件相互對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畫出帆船,并為帆船上顏色,改變帆船的頂點位置和直線的弧度。
設計理念:利用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就會越來越愿意學。
4、解疑答問,完成新課。
發現共性問題,教師再演示。
學生繼續練習,此時要注意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互相借鑒,鍛煉學生的團隊協同能力。
教師要強調制作一個簡單的動畫需要的條件,對關鍵幀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此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提出的問題來決定)
設計理念:積極發揮小老師的作用,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協同能力。
5、 評價過程,作品展示,課內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然后進行學生作品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鼓勵他們自己構思一個動畫。對不同創作風格,不同解決思路要及時反饋,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設計理念:通過作品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課內延伸這一環節,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提高部分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的說課稿范文7
教材介紹《使用文本框》一課是科學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課本第三冊(上)word深入中的第三課,該課要求掌握學會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圖片,學會給文字加上文本框,修改文本框的樣式。
本課教材從信息課的角度上培養的是學生word操作的能力,我將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這一課教材的設計上利用制作名片作為一條主線貫穿40分鐘,通過看教師示范操作與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合作、上網查資料等方式不僅要達到本課在計算機能力方面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也適度的與語文課、科學課等學科有機的整合,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和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環境的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本課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以學生自學的方式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主要是考慮到授課年級是高年級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另外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盡量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的齊步走,給每個學生盡量大的空間。
教學手段本課教學在硬件上主要依托良好正投或計算機廣播系統。在軟件上教師利用幻燈片Powerpoint演示,最大程度上減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而提高學習效果。另外教師還利用查找到的資料自制了一張名片,讓學生能全面了解使用文本框的幾個重要環節,同時也為后面組織學生的討論打下了伏筆。
教學過程引入新課從談話入手以“哪些同學擁有名片?知不知道溫州的市樹是什么?”等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自主學習階段由學生利用課件自學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在實踐中強化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里安排了填空題。最后觀看短片對學生查找的資料進行補充。討論環節為學生安排了三道討論題通過討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和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環境的環保意識。
最后布置給學生適當作業,一方面鞏固本課學習的技能同時增長學生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趣味的繪畫工具》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下)的資料,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于金山畫王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并且貫穿著以后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構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金山畫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運用,重點是掌握利用金山畫王畫板下的9種工具的基礎操作及利用工具畫圖。新的工具的學習與使用,對學生充滿著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與創作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也導致了學生內心夢想與實際技能的不平衡。所以,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和創作的欲望極其強烈。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就是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起點;诖它c,從信息課本身的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各種工具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維本事,自我創新本事,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展信息技術課,只教電腦操作狹隘的課程局面。爭取把更多的信息納入到我們信息課程體系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本事,從而使學生發現美,感覺美,創造美。讓他們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成功,感受成功的歡樂。
從資料層面出發,對具備必須抽象思維本事和動手操作本事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并且也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經過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同時結束教師適當個別指導。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對工具的綜合運用的方法。
本事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本事。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本事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本事。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并且體驗成功。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和掌握畫板下9種工具的操作。
難點:對油漆桶的正確用法。
四、教法闡述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所以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經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本事。使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40分鐘的戰斗力與生命力。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理解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經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本事,訓練思維。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資料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ㄒ唬﹦撛O情境,設疑活力
。ǘ┖献鲗W習,自主探究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具體闡述
。ㄒ唬﹦撛O情境,設疑活力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顏色多彩較為簡易的作品小胖熊。讓學生經過已有生活體驗發表自我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美麗而不復雜,讓他們感到有成功的期望。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畫一幅同樣的畫。緊之后教師問:畫這樣的一幅圖,你要用金山畫王里的什么去畫呢?學生會說:用筆。教師: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們今日探索的資料。
目的是創設完美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完美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理解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選擇畫板下頭,多種不一樣的工具,不一樣的顏色去畫小胖熊。
1、同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有問題一齊討論,或問教師。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著重匯報學生對工具的選擇使用,如鉛筆、噴槍、麥克筆、刷子、橡皮等。針對學生的匯報,教師則加以適當引導,并提出問題。比如:用刷子畫小熊的身體,一不細心刷得太多了,怎樣辦?如何去克服?這樣就順其自然帶出了,對筆頭粗細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難點,在學生匯報到如何畫背景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尤其顯得重要?勺寣W生體會到背景很大,一筆一筆地畫,太麻煩。在選用了油漆桶時,則注意讓學生觀察界面的變化,有出現了三個橢圓形按鈕和正方形按鈕。這時,讓同學們再動手試試這四個按鈕的作用。再匯報結果。異常強調,用油漆桶也能夠用各種圖案作為背景。
4、查漏補缺。在畫小熊的過程中,哪些工具還沒用到的?同桌合作試試看,會用嗎?
5、匯報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所以,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經過課程整合后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和體驗成功,到達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學生畫面資料的不協調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美術教育,展開想象。畫出更加美麗可愛的小熊,異常是背景。
2、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回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3、團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各自選擇幾種自我喜歡的工具說說其中的用途。
。2)教師幫忙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到達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必須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經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絡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理解任務。
4、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很“放”地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一樣對象分別對待)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進一步了解畫圖軟件工具箱中各處各種工具的名稱及功能。
技能目標:掌握畫圖軟件幾種常用工具的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意目標:讓學生大膽嘗試,觀察現象,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認識并使用工具箱中幾種常用工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撤消、清除圖象”的菜單操作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具準備:
大屏幕或多媒體教學平臺計算機復習用的得意簡單課件
教學程序:
一、復習畫圖軟件
1、我們過去曾經和畫圖軟件交過朋友,你們還記得嗎?哪位同學能把它請出來?
請一位同學示范啟動畫圖軟件
教師對其操作給予肯定,并要全班同學啟動畫圖軟件。
2、教師出示簡單的課件(就是將畫圖軟件窗口的幾個部分用紅邊框閃現,讓學生說出其名稱)
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3、回到畫圖軟件窗口,認識工具箱中各工具的名稱
有誰知道工具箱中各工具的名稱?你怎么知道的?
4、你們還記得怎樣設置畫圖顏色嗎?
請同學示范設置紅色、藍色和黃色的鉛筆。
二、自學課文,嘗試操作,學生示范講解,教師適當點撥
1、自學課文試一試中的“試一試矩形工具”。
、糯蜷_課本,翻到第6頁,默看“1、試一試矩形工具”(教師提示矩形就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總稱)。要求學生對照進行嘗試操作。相鄰同學可討論、交流
。ㄑ惨曈^察,個別指導)
、普l來示范一下自己是怎么操作的?(適當點撥)
2、按上面的方法,學習“橢圓、刷子、噴槍、直線”工具(略)
三、學畫課本7頁上的圖2—3中的幾種圖形,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或教師設置問題,進行“橡皮擦、撤消、清除圖象”的教學
1、學生仔細觀察圖2—3。
請學生在教師機上示范畫圖2—3中的幾種圖形(白云、太陽、樹、汽車、“學畫”兩個字。要求學生先說說用什么工具,再進行操作。
2、學生在畫畫過程中出現問題(如多畫了或工具使用不對畫錯了等等)教師也可故意設置此類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從而掌握“橡皮擦、撤消、清除圖象”的使用方法。教師要注意強調“撤消”的順序及“撤消”幾步。
整個過程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加以引導、點撥。
四、學生練習
課本9頁上的做一做1或2或讓學生自由發揮,想畫什么就畫什么。
下課前5分鐘,讓學生自由參觀,推薦畫得好的作品在大屏幕或多媒體教學平臺上展示。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美化WORD文檔》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九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它是教材關于word的文本編輯的延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練習之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修改文章的字體、字號和顏色,實現文檔的美化。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于此點,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設置文章的字體、字號和顏色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掌握設置文章的字體、字號、顏色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創新、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
三、教學重難點:
1.設置文字格式的具體方法。
2.理解各種字體、字號、字色的效果,以及不同字體、字號、字色效果之間的區別。
三、教法闡述: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己動手,完成對作文的再次編輯、排版。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四、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獨立操練——思考討論”。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通過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我校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復習文檔的選取操作,我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然后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如何選中文檔中的內容,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成下列的各種選中操作:
、龠x中任意字符
、诳焖龠x中一行
、劭焖龠x中一段
、芸焖龠x中全文。最后,由一名學生操作,將過程演示給全體學生并口述選取方法。
。ㄔO計意圖:因為文檔的選取是新課所有操作的基礎,所以先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
接著,我出示同一首古詩,分別用兩種不同字體、字號和顏色編輯。讓學生觀察,這兩首古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這兩首古詩的字體、字號和顏色不一樣。由此引入新課:本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如何進行文字格式的設置”。
(設計意圖:通過強烈的對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第二階段:圍繞目標,重點講解。
首先,我提問:今天要學的內容是有關對文字格式進行設置,想一想,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在哪個菜單中進行?然后我再點撥,除了“格式”菜單,利用“格式”工具欄也可以進行。接下來讓每個同學觀察“格式”菜單中有哪些命令和“格式”工具欄上又有哪些按鈕。通過觀察,讓學生明確設置文字格式的命令和按鈕。
最后,我通過廣播講解“設置字體”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在講解時,我分別用三種方式對字體進行設置:
1、介紹用“格式”工具欄對字體進行設置。
2、介紹“格式”菜單和右鍵快捷菜單中的“字體”命令的使用方法。
。ㄔO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全部由教師講解,利用電子教室軟件把操作過程廣播給全體學生,使學生能方便地觀察全過程,對文字格式的設置有一個準確、具體的了解。)
第三階段:任務驅動,嘗試練習。
布置任務:
1、根據老師的講解演示,設置你作文的字體。
2、小組合作探究設置字號的步驟和方法。
3、獨立完成對文字顏色的設置,并說說步驟和方法。
學生獨立操作,遇到困難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請學生演示,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設置,將操作過程演示給全體學生。
。ㄔO計意圖:由于這部分內容設置過程比較相似,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重點講解,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先按老師講解演示獨立設置作文的字體,然后小組合作探究設置字號,最后獨立設置字的顏色。這樣既培養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四階段:課內拓展,遷移運用。
再打開一篇文章,由學生各自進行創新美化,活動結束,挑選幾篇美化效果比較好的文章演示給全體學生,并請大家評審出美化效果最佳的作品。
。ㄔO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六、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調動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么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怎樣激起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興趣,是學好本課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兩首對比強烈的古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重點解之后,又設置一個個任務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精講多練:作為枯燥的信息技術課,學生又是很少接觸的,也很難掌握其學習的方式方法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針對本節課幾部分內容基本相近的特點,采用了重點講解字體的設置,然后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如:獨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進行操作練習,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學生主體:在教學中,我注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5
讓學生通過兩張效果不同的課程表的對比,強烈感覺到編輯修改表格的意義、效果,從而引出本課教學內容:設計你的課程表。
(二)分析作品:
通過分析對比作品,學生會發現第二張表格比第一張表格增加了邊框、底紋和斜線表頭,直觀地發現編輯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動,從而體會到了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三)嘗試制作:
為了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愉快的學習,我大膽地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任務。這樣,教師也有了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分層輔導。
學生打開學習資料,學習設置“邊框、底紋和斜線表頭”。
分組嘗試新知學習:
第一組嘗試邊框的設置
第二組嘗試底紋的設置
第三組繪制斜線表頭
(四)演示過程:
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我讓每組選一學生演示如何操作:
。1)邊框設置
單擊工具欄上的.“表格和邊框”按鈕,出現“表格和邊框”工具欄。選擇“邊框線型、邊框粗細、邊框顏色、外側框線”進行設置。
。2)底紋色彩
單擊工具欄上的“表格和邊框”按鈕,出現“表格和邊框”工具欄。選擇相應的單元格,利用“底紋顏色“按鈕,為這些單元格設置底紋。
。3)斜線表頭的制作
選擇“繪制表格“工具,鼠標指針變為鉛筆形狀,在表格左上角畫出相應的斜線。
(五)再次制作:
學生打開學習資料中的挑戰任務,在舒緩的音樂聲中,自由地設計自己的課程表。
教師給予學生提示,除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以外,還可添加圖片, 藝術字表名及頁面邊框等。
為節省時間,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圖片素材。
(六)發展評價、拓展延伸:
選幾位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欣賞并根據評比標準(底紋色彩搭配、表格邊框的樣式、獨特的創意、漂亮的頁面邊框)進行點評。
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功能展示學生有特色的作品,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發揮了聰明才智,設計出了很有個性的課程表,你們發現得真不錯!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加上圖片等,設計出更時尚、更酷的課程表,用打印機打印出來,貼在教室里。
六、教學總結:
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誰有‘無機教學’法,我就會發現‘無水游泳’法!”,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信息技術課離不開計算機,離不開硬件的支撐。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具有潛在的優勢: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并用,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背景
本課是湖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從教材的分布情況來看,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幻燈片中文本和圖片的添加、設置動畫效果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為幻燈片設置背景和幻燈片之間切換的方法,從而對演示文稿的整體進行美化。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為作品設置背景的方法以及幻燈片之間切換的方法。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為幻燈片設置合適的背景和切換效果,對作品進行有個性的合理美化。
情感目標:通過作品的制作與展示,培養學生的自信與成就感。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為幻燈片設置背景以及幻燈片之間切換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這是因為一個作品是否美觀與背景和幻燈片之間的切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難點:使用填充效果為幻燈片設置背景。之所以把一部分作為本節課的難點,是因為填充效果涉及到了四個選項卡,設計的方法非常的靈活多樣,對學生來說是最容易迷惑的,我把這一部份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
任務驅動法、范例分析法、媒體演示講解法、分層教學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任務驅動的方法開展教學,并綜合運用了范例分析法、媒體演示講解法,分層教學法。
2、學法
學習信息技術是學會學習的過程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在教學中,學生分析范例,學會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質疑和解疑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發現和應用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后,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發現問題,呈現任務
課始我為學生演示兩個幻燈片的例子。其中一個是學生上節課的作品,另外一個是設置了背景和切換效果的!澳囊粋作品更加引人入勝?”學生圍繞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在觀察、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界定學習目標---為作品設置背景和幻燈片的切換。
。ㄔO計意圖:在范例分析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在實際學習中去學會解決問題。)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內容分為兩大任務:為作品設置背景;為作品設置切換效果。學生繼續對自己前幾節課制作的《詩仙李白》作品進行設置。
任務一:為作品設置背景,被分解為三個子任務。
子任務A:直接用背景顏色設置背景。具體要求:請用這種方法為第一張幻燈片選擇一種合適的背景顏色。由于這子任務比較簡單,我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在前,出現問題,我個別指導的方針。
子任務B:用填充效果設置背景。具體要求:將第2張幻燈片的背景設置為漸變:預設-雨后初晴,底紋樣式"斜上"、最后一種變形。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難點。我將會這樣突破:首先,鼓勵學生按照大屏幕顯示的步驟自己進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當大部分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就會給學生演示事先錄制好的操作步驟。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有兩個:第一,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第二,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能夠節省重復操作的時間,讓教師可以更多地關注課堂的效果。當子任務B完成之后,我會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我們需要制作一個風格統一的作品,要求每張幻燈片不僅背景要相同,而且排版的方式也要相同,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子任務C:用設計模板設計背景。具體要求:請用設計模板的方式,給所有的幻燈片設置統一的背景。在前兩個任務完成的基礎之上,這個任務就變得非常簡單。所以,我將會采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然后找學生演示的方法,這樣,給更多的學生表現的機會。
在學生完成三個子任務的過程中,在屏幕上展示三者關系圖表。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幫助。
任務二:為作品設置切換效果。具體要求:請為《詩仙李白》作品的每一張幻燈片設置一個切換效果。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將會采用分層教學法。學生每六個人分成一組,讓學生動手制作,然后找制作比較好的同學指導其他的學生。這樣,就能夠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有所提高。分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任務二完成后,采用組間評和組內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出優勝組。游戲比賽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ㄔO計意圖:任務由簡到難,學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打好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交流評價分享成功。
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出幾個有代表的作品進行展示,供大家學學習。教師可適時地參加討論,對于有閃光點的作品要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
。ㄔO計意圖:通過作品展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作品評價。)
第四個環節:學以致用課后延伸。
為了讓學生把課堂的知識真正的運用到實踐的當中,做到學以致用,我設計了以下內容: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制作一個演示文稿《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要求能夠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的設置方法,內容豐富,美觀大方。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聰明的機器人衛士——避障傳感器》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第9課第二課時的內容,在前幾課時中,學生已經認識了避障傳感器,掌握了避障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仿真環境的設置等基礎知識,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編寫避障程序的方法,同時為后續學習其它傳感器打下良好的編程基礎,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生是五年級學生,學生有一定的LOGO語言學習基礎,素質較好,有較強的動手動腦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永久循環模塊、條件判斷模塊、避障傳感器模塊、高速電機模塊的使用方法與作用。結合不同任務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模塊進行編程。
2、能夠結合仿真環境中機器人運行的情況,分析解決遇到的問題,對程序進行調試。
過程與方法:
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學思維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及抗挫折的能力。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編寫程序。
教學難點:條件判斷模塊、高速電機模塊的使用方法,程序的修改調試。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學生自學任務提示課件。
學生方面:要求學生對先前的知識掌握比較好,能熟練使用諾寶編程平臺。
設備方面包括:多媒體教學軟件、投影儀等。
六、教法和學法:
機器人課的教學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任務驅動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置身于自主探究、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動態氛圍中,注重對學生學習經驗的培養,注重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出現,通過從簡單到復雜任務設置,使學生感悟更多,收獲更多。
七、教學過程
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這樣五個環節
1、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上課伊始,我是這樣說的,博物館里有一件鎮館之寶,需要找一名最聰明的機器人衛士來看守,想不想讓你們的機器人成為最聰明的衛士?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我又提出這樣的思考問題,能完成這樣任務的機器人應該先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引出本課的學習重點避障傳感器的使用。
設計意圖:使用這樣的談話法導入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很近,讓學生認識到機器人是為人類生活服務的,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及學習的熱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布置任務:永久循環等四個模塊的使用方法。(課件)
組織分組:生自由分組。
(2)執行任務:
生:利用教材及實踐操作,合作討論等方式。
師:巡視指導,參與。
。3)匯報交流:
生:匯報、質疑、補充、解答。
師:引導、點撥、釋疑。
設計意圖:
。1)采用小組探究學習法,意在讓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2)分組匯報交流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意在讓學生學會聆聽,學會思考,取長補短,也為下面的學習掃清障礙。
。3)讓學生在黑板上排列四個模塊的順序,同樣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而且滲透編程方法,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上機編程,仿真運行
。1)布置任務:編寫機器人躲避前方障礙物的程序,并仿真運行成功。
。2)執行任務:
生:嘗試編程并試運行。
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修正程序:
生:演示操作并解讀程序,其他同學觀察、質疑、補充、解答。
師:引導、答疑、補充。
(4)檢驗黑板上同學們板書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
(1)上機編程,鍛煉學生動手、動腦、邏輯思維的能力。
。2)匯報交流:讓學生通過程序展示,既檢驗學習成果,而且同學們也將本課的難點一一擺出,集大家的智慧,分散了難點,使難點逐一擊破。
。3)檢驗板書:通過編寫出的正確的程序流程圖驗證板書的正確性,加強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鞏固提高、拓展應用
。1)布置任務:導入時提出的任務,保護鎮館之寶。(圍繞圓形障礙物走)
生:個體或以組為單位自主嘗試編寫程序及仿真運行。
師:監督、巡視、記時。
(2)成果展示:
生:展示成功同學的程序,并介紹編寫意途和構思,其它同學聆聽,汲取經驗,互相學習。
師:鼓勵,贊揚,聆聽。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既有鞏固,更有提高的作用,此部分的設計完全考驗學生對四個模塊的靈活運用水平,對知識的觸類旁通及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編程態度。并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5、經驗總結、課后思考:
生:總結本課學習收獲。
師:總結本課知識點,提出希望。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來,也能帶著問題走,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八、設計意圖:
為了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我在組織教學、把握學生回答的正確性,以及沒有被學生關注的問題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拋磚引玉之功效,極大限度的留給學生去思考、去發揮、去創新的空間。在任何一個環節都盡量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九、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這節課一節機器人課,“避障傳感器”的相關知識是比較枯燥、抽象的機器人語言,通過這節課學生的行為,已將知識詮釋的'通俗易懂。本課主要體現了三大特點是“新、實、活”。
一、“新”。本節課教學結構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都體現了一個“新”字。
教學結構上,一改傳統講授為主的特點,只發揮了“引”的作用,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創新的學習中,克服傳統教學主動接受知識的毛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手段上教師熟練運用多媒體廣播、示范、監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方法上,學生互相質疑,轉換教師、學生角色,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養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實”。本課沒有“蜻蜓點水”的現象,處處體現了一個“實”字。
1、選題真實。選擇的活動主題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習的主題。也就是為我們阿城博物館挑選一位看守鎮館之寶的衛士。
2、知識點落實的扎實。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是學生提出來的,老師又歸納總結分類形成四個組,每個組研究一部分知識,學生采用分組合作的方法進行探究、實踐、討論、互相學習的方式將知識重難點分教研,化整為零,逐個擊破。而且在學習高速電機模塊、永久循環模塊他采用了知識牽移的方法來完成的。編程時為降低難度,他采用充分發揮流程圖的優勢,讓學生上黑板上貼流程圖。
3、課前準備的充實。
在學習避障傳感器的工作原理這一部分,教師自制了一個小的演示課件,直觀生動的課件將抽象的知識一下變的直觀了。
學生在自學、小作合作及匯報幾個環節,教師都有學生的學習提示,匯報要求等文字材料。給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法。
4、展現出來的是樸實。
為什么樸實,因為這就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的一節課,沒做任何修飾的一節實實在在的課。
三、“活”。在本節課上的鮮活是最明鮮的特征。每個細節似乎都是在動態的氛圍中完成的。
1、任務的布置是動態的。想讓你的機器人成為博物館的衛士嗎?——機器人衛士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怎么樣賦予機器人衛士智慧——讓機器人在仿真環境中執行任務。
2、學生要學習的知識是活的,教師沒定性要求,那些同學學什么,而且根據同學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到對應的研究小組,而且是可以自學,也可以和旁邊同學一起研究學習。
3、任務的完成的過程是動態的。學生從選擇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過程——初步完成任務——展示匯報——評價交流——再修改完成任務。
4、任務的設定是動態的。由易到難,先學習前避障傳感器來躲避前方障礙,再學習左避障傳感器或右避障傳感器沿著障礙物行走。
5、知識的遷移是動態的。從過去的直行模塊遷移到高速電機模塊。從過去的重復循環模塊遷移到永久循環模塊。
6、課堂一個個閃亮、鮮活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的思維也活了起來。(如在展示并解讀編寫思路時,馮志達說我在程序中放了一個發光模塊,因為晚上巡邏,發光模塊做為機器人的照明燈,還加了一個風扇模塊,做為打擊敵人的有利武器。)(李行說我給程序中加上了畫筆模塊,他說是為了留下巡邏的軌跡,表面看像機器人跳舞一樣非常的美觀,實際為調試程序提供方便)這些都超出本節課的研究范圍,全部都是學生的想像。
當然本節課的優點背后,還有許多的不足。第一、時間把握的不太準確。2、本節任務量有點大,因為這個班級的同學基礎很好,學校機器人小組的同學比較多,所以完成的很圓滿,如果不是這樣的基礎的同學,他們完成這節課的任務會有一些吃力。第三,就是評價,我認為也是本節課最大的問題。教師的評價語言單一,學生之間互評不到位。而且缺少準備性評價和過程性的評價。所以課后,我重新設計了以下評價表。
課堂自檢表
學生姓名:————
項目123說明
上課是否認真(聽講、討論、交流)1=認真2=一般3=不認真
是否積極(發言、提問、詢問、討論、交流)1=積極2=一般3=不積極
是否自信(與別人不同意見時、嘗試性操作時、表達想法時)1=經常2=一般3=很少
是否善于合作(聽別人意見、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1=能2=一般3=很少
思維條理性(能有條理表達意見、解決問題清楚、做事有計劃)1=強2=一般3=不足
思維創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1=能2=一般3=很少
總評: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8
一、本課是蘇教版《信息技術》(小學六年級下冊)教材第2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充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感受聽覺媒體的功能,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進行聲音的播放、錄制與應用(設置系統聲音),形成學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的知識鏈。為學生提供了有利于多元智能發展的智能環境。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進行文字處理、作圖繪畫等。"聲音的播放與錄制"一課,主要讓學生學會利用的"錄音機"播放和錄制。wav聲音文件,學會查找聲音文件及對聲音文件進行簡單的處理(主要介紹效果(S)子菜單,如添加回音、減速等),操作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掌握。
二、作為六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Windows98的基本操作,能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作圖繪畫等,能操作實物錄音機,知道錄音機的各個按鈕功能。能利用網絡查閱資料。
三、學會使用錄音機
。1)學會使用"錄音機"播放與錄制聲音。
。2)學會查找聲音文件和學會存儲錄制的聲音文件。
。3)初步了解"錄音機"的"效果"功能。
(4)學會系統聲音的設置。
四、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計算機的"錄音機"功能的操作,體驗多媒體計算機中聽覺媒體的功能,掌握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聲音信息、處理聲音信息和應用聲音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五、學會使用"錄音機"來播放與錄制聲音文件"。wav"。
1、學會查找聲音,學會存儲錄制的聲音。
2、初步了解"錄音機"的效果功能,能使用錄音機進行簡單的聲音編輯。
3、系統聲音的設置
六、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音樂教育、英語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優美音樂、歌曲演唱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錄音機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主動與其它學科整合,如:用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與音樂課程整合;讓學生用英語來錄制聲音,與英語課程整合。
七、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八、播放音樂
1、音樂教材第十二冊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找一學生錄制一句英語"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您的到來"。下載幾首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如《老鼠愛大米》,并用。wav的格式保存在教師機中。
2、實物錄音機和錄音機按鈕的圖片。
九、想象意境
。ㄒ唬﹦撛O情境,激情導入首先創設一個優美音樂、歌曲演唱的情境(播放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問:剛才的歌曲好聽嗎?你還想聽什么歌曲?(學生點歌)。好!等一會同學們自己點播。接著播放學生錄制一句英語"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您的到來",猜猜看,誰說的?(學生回答:xxx)讓學生產生好奇性。聽了剛才的歌曲和xxx的`一段英語,你想說點什么?想知道點什么?同學們發言,提出一些問題,如:"我也想在電腦上聽歌。""我想知道xxx的聲音是怎么錄進去的。"等等。很好,我也想知道這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聲音的播放和錄制"。好嗎?板書課題:聲音的播放和錄制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地讓學生提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
。ǘ┎シ怕曇魡枺耗阍诩依锸怯檬裁磥砺牳璧?(錄音機,教師拿出實物錄音機),電腦上的錄音機在那里呢?讓學生找到后回答。板書:打開錄音機:"開始"—"程序"—"附件"—"娛樂"—"錄音機"。學生打開錄音機后觀察上面的按鈕和菜單,教師出示錄音機按鈕的圖片,讓學生比較。下面同學們可以聽音樂了,音樂在"教師機—D盤—流行歌曲"同學們相互交流,幫助學習有困難同學。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錄音機的各種操作,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ㄈ╀浿坡曇粲械耐瑢W想知道xxx的聲音是怎么錄到電腦里去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聲音的錄制。行嗎?誰愿意來先試試看,讓一學生上教師機試錄一段話,("大家好!我是xxx")。錄好后播放給大家聽。你學會了嗎?你是否也試一下。同學們合作學習,自己錄音。并播放自己的錄音。保存處的聲音在D盤自己的文件夾中。小結,誰來說說聲音是怎樣錄下來的。(板書:"文件"—"新建"—"錄音"按鈕—"停止"按鈕—"另存為")此環節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介入,目的是發揮協作學習的作用。
(四)師:我們還可以對錄制的聲音進行加工,在"效果(S)"菜單中的"提高音量(按25%)(I)"、"降低音量(D)"、"加速(按100%)(N)"、"減速(E)"、"添加回音(A)"、"反向(R)"對所錄制的聲音進行修飾。(演示)將剛才錄制的聲音進行效果處理,并播放。
(五)設置系統聲音學生閱讀第6頁的內容。教師演示,(打開"控制面板"—雙擊"聲音"圖標—打開"聲音屬性"—在"事件"列表中選擇"啟動Windows"選項—按聲音"瀏覽"按鈕—找到剛保存的一句話聲音文件—選定后按"確定"按鈕—試聽效果—設置好聲音后單擊"確定。同學們合作學習,設置系統聲音。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學習,培養同學間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Y說一說用"錄音機"錄制聲音的過程。師:打開"錄音機"程序,單擊"錄音"按鈕,進行錄音,結束單擊"停止"按鈕。點擊"播放"按鈕,即可聽到錄制的聲音了。
。ㄆ撸┳鳂I利用錄音機程序錄一段話,并播放、保存,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本____級上冊第_____課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_____________之后,開設的更高層次的任務,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會____________。本課內容操作性強,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講,______年級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開始具有一定地探索能力。從認知特征來講,大家在生活中對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滿了對新學科的好奇。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1、認知目標:了解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______________的用法/操作;
本課學習的難點是:能靈活運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法與學法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采用了“創設情景——探究討論—任務驅動”等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制造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
1、 創設情境法
在課堂上通過有目的地引入生動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講解演示法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師要邊講邊操作,使學生邊聽邊動手。
3、 任務驅動法
通過為學生設置具體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4、 分組教學法
使學生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評比競賽中共同進步。
5、 游戲教學法
通過引進一些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 輔助教學法
利用指法練習軟件CAL進行指法教學與指法訓練。
7、 競賽活動法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檢測并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在學法上,該年齡段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樂于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經初步形成了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先給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讓大家進行評價,然后我提出:這樣的視頻(動畫、畫面)我們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來動手制作一件這樣的作品呢?那就讓我們馬上開始吧。通過這樣的設計,創建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的接受學習任務,從而樂學。
2.提出任務,探索新知
任務一:
由我來通過屏幕廣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過程,讓學生們觀看我我操作過程中作品的變化是什么?(這樣設計是為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訓練學生的觀察力)。給學生_____分鐘,在學生完成任務后,對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加以強調、說明,同時肯定學生的努力。
任務二:如果________________,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操作呢?
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時需要的補充,完成設定的任務。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參與為標志,不能將結果簡單地塞給學生,而應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然后互相討論補充,教師總結。
任務三:________________,這是與____學科有關的問題,這個任務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操作流程后,與同桌交流討論,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制作演示,適時請幾名同學談一下自己的操作過程,及在操作過程中村中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如果問題還沒用解決可以請其他的小組幫忙解決,最后由教師總結,使學生在交流中彌補自己的不足。
3.實踐操作,評價提高
以小組討論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創作或者演示,鞏固練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然后教師對本課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并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分析。重點從“行為養成”、“學習內容”、“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要積極體現評價是鼓勵、評價是指導、評價是教學相長。在評價的最后,指出不足之處,以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
4.回顧總結,布置作業
在這一個環節,我會讓同學們一起進行總結,我最后做一個補充,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后,我會布置這樣一個作業,通過這樣的作業給同學們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份創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體驗。
七、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所學知識。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繪畫工具》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下)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于金山畫王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并且貫穿著以后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金山畫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運用,重點是掌握利用金山畫王畫板下的9種工具的基礎操作及利用工具畫圖。新的工具的學習與使用,對學生充滿著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與創作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也導致了學生內心理想與實際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和創作的欲望極其強烈。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就是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起點;诖它c,從信息課本身的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各種工具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維能力,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展信息技術課,只教電腦操作狹隘的課程局面。爭取把更多的信息納入到我們信息課程體系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使學生發現美,感覺美,創造美。讓他們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樂。
從內容層面出發,對具備一定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同時結束教師適當個別指導。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板下 工具的操作。掌握對工具的綜合運用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并且體驗成功。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和掌握畫板下9種工具的操作。
難點:對油漆桶的正確用法。
四、教法闡述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40分鐘的戰斗力與生命力。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接受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ㄒ唬﹦撛O情境,設疑激情
。ǘ┖献鲗W習,自主探究
。ㄈw納總結,體驗成功
具體闡述
。ㄒ唬﹦撛O情境,設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顏色多彩較為簡易的作品小胖熊。讓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美麗而不復雜,讓他們感到有成功的希望。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畫一幅同樣的畫。緊接著教師問:畫這樣的一幅圖,你要用金山畫王里的什么去畫呢?學生會說:用筆。教師: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們今天探索的內容。
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選擇畫板下面,多種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顏色去畫小胖熊。
1、同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有問題一起討論,或問老師。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著重匯報學生對工具的選擇使用,如鉛筆、噴槍、麥克筆、刷子、橡皮等。針對學生的匯報,教師則加以適當引導,并提出問題。比如:用刷子畫小熊的身體,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辦?如何去克服?這樣就順其自然帶出了,對筆頭粗細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難點,在學生匯報到如何畫背景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尤其顯得重要?勺寣W生體會到背景很大,一筆一筆地畫,太麻煩。在選用了油漆桶時,則注意讓學生觀察界面的變化,有出現了三個橢圓形按鈕和正方形按鈕。這時,讓同學們再動手試試這四個按鈕的作用。再匯報結果。特別強調,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種圖案作為背景。
4、查漏補缺。在畫小熊的過程中,哪些工具還沒用到的?同桌合作試試看,會用嗎?
5、匯報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后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和體驗成功,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學生畫面內容的不協調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美術教育,展開想象。畫出更加美麗可愛的小熊,特別是背景。
2、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回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3、集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ㄈ 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各自選擇幾種自己喜歡的工具說說其中的用途。
。2)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絡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很“放”地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對象分別對待)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裝飾幻燈片》是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上冊第九課的內容。課文由三個活動板塊組成:感受“藝術字”,寫成語故事,為成語配圖。學生學習本課前,已經學會了幻燈片文字效果的處理,學會在Word中使用插入藝術字和圖片的功能。而PoewerPoint與Wotd的插入圖片、藝術字的功能相似?梢,《裝飾幻燈片》這一課是綜合運用已學的這三種知識,并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合理安排畫面,凸現幻燈片的主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又將為后續學習成語故事集的制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對象是六年級學生。這樣的學習對象都具有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和較強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大膽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時要兼顧學生的能力差異,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個別后進生的指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學生情況和新課程理念,確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通過師生互動方式,讓學生學會運用插入藝術字、文本框、圖片的功能裝飾幻燈片,靈活運用操作技能,個性化創作。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情感與價值:通過多元化評價,讓學生感受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陶冶審美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要求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學會利用插入藝術字、文本框、圖片的功能裝飾幻燈片。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操作方法,個性化裝飾幻燈片。
教學關鍵:裝飾幻燈片要注重整體效果,強調合理安排畫面,使畫面既漂亮又凸顯主題。
五、說教法、學法。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知識的覆蓋面非常廣。教學時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新的能力。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這個特點和新課程理念,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法是:
1、說教法。
整個教學過程,努力創設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提高操作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并獲得價值體驗,真正落實以上的教學三維目標。用簡單的三句話概括就是:
導探究,重自主
導方法,重創新
導過程,重體驗
2、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活動形式多樣,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并且穿插進行。使學生在濃濃的探究氛圍中深入學習,自我挑戰,充分體驗實踐過程。
六、師生互動說流程
根據以上的.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活動,接下來是師生互動,說流程。
本節課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導入課題--自主探索--組際交流—個性創作--全課總結
(一)聯系生活導入課題
課伊始,教師談社會流行的服飾、發型的實例激趣學生。
接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身邊所看到的一些裝飾現象,比如街上的廣告牌等。
然后,出示課件讓學生對比兩張幻燈片(有裝飾與無裝飾)。請學生談談觀看后的感受。
最后小結并自然地導入新課。
。ㄔO計意圖:新課程強調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課伊始,從風趣的社會話題入手,緊密結合學生身邊現象,然后回到課堂對比兩張幻燈片,最后自然地導入課題。這樣做,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裝飾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還體驗到有幻燈片通過裝飾有畫面漂亮、主題突出的效果。這樣切實可行的形式導入課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ǘ┳灾鲗W習探索新知
課題導入后,首先讓學生啟動PowerPoint新建一張空白演示文稿。
接著,讓學生對照書本嘗試操作,自主探究操作的基本方法。有不理解的可以鄰桌互相交流探討,也可以舉手示意請教老師。這時教師進行巡視,特別要留意后進生,并進行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這環節,教師就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充分體現自主探究過程。教師扮演組織者、指導者、旁觀者的角色,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主動幫助后進生,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這樣,指導自主學習也更加到位。)
。ㄈ┙M際交流深化理解
這個環節,我主要組織分兩大塊進行交流,一是分別交流書上三塊內容,二是整體評價。書上三塊內容均不作太細的交流,因為都曾學過類似的,只是組織學生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演示,回顧一下操作步驟就
。整體評價這一塊要做重點交流,因為這是裝飾幻燈片的關鍵,要注重整體效果。
現在先分別交流書上三塊的內容。這環節我不準備按照教材的順序組織交流,否則學生會覺得枯燥,容易分心。而是根據學生實踐的體驗靈活重組教材。先讓學生說一說“三種方法中你認為哪一種最有趣味?”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相機組織學生交流。教材的安排是“藝術字”-“文本框”-“圖片”的順序,而我預設的是把“圖片”提到“文本框”的前面,也說是“藝術字”-“圖片”-“文本框”這樣的順序,當然這只是我的預設,但最后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F在就根據我的預設順序進行說課。
(1)插入藝術字。
1、指名一位學生根據書上插入藝術字“鐵杵磨成針”(大屏幕演示),邊演示邊介紹操作步驟。
2、組織學生評價,并說說還有什么補充或建議?
3、展示多位學生藝術字不同處理效果的作品。
4、師生共同評價。評價時鼓勵學生靈活使用工具欄上的各種功能。
(設計意圖:PowerPoint中“插入藝術字”的功能其實與第四冊第十一課“藝術字的使用”相類似。所以教師不用太多的講解和示范,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演示操作,回顧操作方法。讓學生觀看到更多藝術字不同的處理效果,學會觸類旁通,增加創新意識,為后面的個性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插入圖片。
“插入圖片”較簡單,沒有太多的處理功能,所以我只是指名兩位學生合作演示,一位說操作步驟,另一個學生演示。找到合適的圖片插入,并進行大小和位置的調整。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請多組學生合作演示。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這個環節,我安排兩位學生合作演示,一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樂趣;二是培養合作意識;三是讓更多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獲得更多的價值體驗過程。)
(3)插入文本框。
1、組織欣賞幾幅學生文本框的作品,并說說作品的優點。
2、指名學生簡介操作過程,教師演示。
3、鄰桌相互欣賞文本框的作品,從中發現不同的文字處理效果。
。ㄔO計意圖:因為上一節課剛學過“文字效果處理”,而且根據書上插入文本框的內容較多,所以這環節“插入文本框”就不作重點講解,也不指名學生演示,只是展示幾幅不同文字處理效果的作品,組織學生觀看、評析,重要的是多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4)整體評價。
這環節主要是評價整體效果,畫面是否漂亮?色彩搭配是否協調?主題是否突出?
1、組織觀看大屏幕,老師回放幾幅學生的作品。
2、請該生自我評價。引導評價主題是否突出?如從字號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位置的安排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協調?
3、學生互相評價。根據學生的評價情況師適時幫助調整看看效果如何?
4、組織學生在網上鄰居中自由瀏覽其它同學的作品。
5、指名說說感受。
6、保存。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多元化評價。這環節主要針對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自信心,并且充分激發創新意識,為下一環節的個性創作做好鋪墊。)
(四)合作探究個性創意。
1、自由組合小組。
2、小組合作設計。
3、展示交流,主要展示創意點。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個性發展,信息技術重視強調創新能精神。組織學生進行個性化創作,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大膽構思,注重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個性發展。同時提高創新能力。當然,這環節不要太過分追求結果的完美,只要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就達到目的了。)
(五)全課總結延伸課后
首先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然后簡要概括。最后說:“同學們,下節課我們要設計一套漂亮的成語集。喜歡嗎?那就請同學們收集更多的成語做好準備吧!”
。ㄔO計意圖:眾所周知,預習是良好的學習方法。本節課即將結束時,不但讓學生回顧這節課的收獲,還做下節課的預告。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有種想學想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自覺預習,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同時把課內與課外緊密相結合起來。)
七、回顧流程說亮點
本節課是依托教材,用全新的課程理念,將“信息技術”與“生活、科學、美術”有機地融為一體,靈活重組教材。學生經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踐過程學會裝飾幻燈片;學生親身經歷創作過程充分發展學生個性。一句話:收獲盡在過程中。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2
大家好!今天我匯報的內容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小學版第4冊第26課《認識計算機》的教學設計。本節課我將從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深入從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六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學內容及對象分析:
《認識計算機》是教材第4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是介紹計算機硬件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發展,系統組成,計算機主機,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等內容。通過學習,教師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常見的計算機硬件設備,深入理解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系。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分類,及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組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六年級學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對計算機了有一定的了解,他們認識電腦鼠標、鍵盤等硬件設備,還掌握了常用的應用軟件操作。但孩子們對計算機的發展及計算機的系統組成認識不是很清晰。通過本節課學習孩子們將進一步了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以及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經過本課學習之后,對學生進一步了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及了解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有很大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電腦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并且對學習電腦有很大的興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們只注重軟件的應用,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卻不十分了解。因此,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及如何區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就成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尋求讓學生多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多與同學間進行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二、教學目標:
本課學習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學習。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制訂以下三維學習目標:
1、了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2、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3、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硬件知識的興趣。
4、提高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互相合作意識品質。
三、教學環境:局域網環境
本課需要教師通過傳奇或騰圖軟件進行演示操作,在進行評價時也需要展示學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網環境中進行教學。
四、教法闡述
依據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設計本課時,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訓練運用技能的基礎上,著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設計樂學、想學
自己用電腦演示:由于小學生在機房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多講無益,對于簡單只是干脆就不講,讓學生自己掌握,老師講給予適當點撥。教師將基本的操作規則告訴學生,就讓他們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總結時,學生對于剛才自己的勞動一定很在意,無論是發言的同學,還是聽講的同學,都會十分認真,可以很好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2、任務設計 使學生會學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在這堂課中,每個小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學生通過對所擔的任務進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師的演示操作過程中,也只是點到為止,給學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由學生被動聽,而變為主動完成任務的過程。因為是主動的做,將枯燥的知識練習暗藏于生動有趣的任務之中,不但使學生情緒飽滿,而且將學到的知識用于實際操作中,有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上網搜索、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ㄒ唬┤蝿镇寗,激趣導入
。ǘ┏醪絿L試,探究新知
(三)教師引導,鞏固新知
。ㄋ模⿵娀毩暎纬杉寄
。ㄎ澹┱n外實踐,拓展延伸
具體闡述如下:
(一)激趣導入 講授新知
首先,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問學生你喜歡電腦嗎?會用電腦干什么?同學們會這么多呀!現在我可要考考你們了:看,知道這是什么嗎?(課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簡單的總結:它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名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國,它的主要元件是電子管。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的愛心,樂于助人的精神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全課奠定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復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后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ǘ┙處熞龑В骄啃轮
同學們,隨著第一臺計算機的產生,計算機就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你們能通過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嗎?
任務一:電腦發展史
如:計算機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時期 組成器件 時間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 (1980年~至今)
這一環節我把學生分成4人1小組,分工協作1位組長,2位搜索資料(不僅僅只有網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負責匯報。這個環節我放手讓學生看教材、或上網找資料自己完成任務。孩子們都有很強探索欲和表現欲,教師正是抓住了孩子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親自體驗,在探究中學習到蘊含在其中的技能。在這種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赡苡腥藭䲟倪@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務會挫傷他的積極性,我認為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勝心,這一環節他沒有完成任務反而會促使他帶著問題更好的學習。
講解完后教師出示幾幅現代微型機的圖片。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再出示任務二。
任務二:計算機的分類(看書、老師課件)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一個完整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運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機 寄存器。 內存 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 計算機系統 外部設備 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 軟件 系統軟件。應用軟件。
任務三: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么樣的?
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讓學生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么樣的?你的未來電腦都有些什么?學生會說有鍵盤、鼠標等。這時教師引出計算機中能看的見得和摸得著的叫做硬件。如鼠標、鍵盤、顯示器等。
教師舉例:音樂、畫圖我們能摸得著嗎?那么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們就把它叫做“軟件”。(板書)
計算機中也是一樣的,你能舉例說明嗎?(畫圖、Word、電子報刊等)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這些都是軟件?墒俏矣袀問題了,我想聽音樂,可是連計算機都打不開了,我還能聽嗎?那么,這些能管理計算機的軟件就是系統軟件。因此,我們又將軟件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板書)
這一環節,學生在教師的講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為例子來說明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使學生很容易就區分出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ㄈ⿵娀毩,形成技能:
測試1:繼續收集你們小組探究的問題。
測試2:你能想像出未來計算機會發展成什么樣嗎?能把它畫出來或描寫出來嗎?
測試3:小組間互相出題測試,看看誰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愛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機械練習充滿了生機,學生在亢奮的思維狀態下進一步鞏固新知,也促使學生樂學、善學。
因此,本課中我采用師評、生評、互評、自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教師在學生作業中找出有特點作品,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或讓同學對作品進行評價,這樣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同時,也加強了小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四)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讓學生把本節課收集到的內容回家后制作成電子報刊或小動畫,然后當小老師講解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聽。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課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饋機會。
總體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得更主動、更輕松;力求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成教學目標。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3
一、 首先我們進行教材分析
本課是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本 年級上冊第 課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 之后,開設的更高層次的任務,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會 !缎W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采用了“創設情景——探究討論—任務驅動”等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制造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本課內容操作性強,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1、認知目標:了解 ,掌握 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 的用法/操作;
本課學習的難點是:能靈活 ,
二、 基于對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定,根據皮亞杰的構建理論,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如下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在課堂上通過有目的地引入生動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講解演示法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師要邊講邊操作,使學生邊聽邊動手。
3、 任務驅動法
通過為學生設置具體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4、 分組教學法
使學生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評比競賽中共同進步。
5、 游戲教學法
通過引進一些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 輔助教學法
利用指法練習軟件CAL進行指法教學與指法訓練。
7、 競賽活動法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檢測并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三、 說學法
該年齡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樂于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經初步形成了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將采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到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8-10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的紀律等工作,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能讓更多的學生當堂掌握知識,并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在發揮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同時也使得本組學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為今后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準備: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課件、圖片等。
四、 接下來我將分析最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2幾個環節:
1、展示評價 共同進步
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然后教師對本課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并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分析。重點從“行為養成”、“學習內容”、“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要積極體現評價是鼓勵、評價是指導、評價是教學相長。在評價的最后,指出不足之處,以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
2、課外延伸 作業布置
問題: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操作?制作。
縱觀全課,我在教學中積極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將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同時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謝謝。ň瞎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07-31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2-21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08-28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模板10-24
小學信息技術的說課稿范文11-01
信息技術的小學說課稿12-30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推薦】12-08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薦】12-08
【熱門】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2-08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熱門】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