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5篇【必備】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研讀。
1、教材編排。
。1)邏輯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類特殊對象,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系時產生的,而且在北師大教材體系中一年級到四年級上冊,學生對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沒有把“等式”這樣一個概念交給學生。并且已經采取逐步滲透的方法來培養代數思維。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師大教科書里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直接以等式為立足點,立足點較高。
。2)語言信息及價值分析:
本課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讓學生領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數量關系向等量關系的轉化;第三幅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找到多種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簡單情境中尋找等量關系,并會用方程表示。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在簡單具體情境中尋找等量關系,并會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數”和“等式”兩個核心關鍵詞建立方程的概念。
。2)難點:數量關系向等量關系的轉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是用算術方法來解決問題,算術思維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維。由于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認識發展是非連續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性思維轉向借助等量關系列方程的新思維方式比較困難。列算式時以分析數量關系為主,知與未知,涇渭分明;在代數法中,辯證地處理知與未知、求與不求,使這一矛盾雙方和諧地處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設計:
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設計:
。ㄒ唬┮暗洹奔と,誘發思考。
引用“曹沖稱象”的故事,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尋找相等關系,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啟發思考。
我將教材情境動態化,通過FLANSH課件,讓學生充分感知當天平兩端都沒放物品的時候天平左右兩邊是平衡的。當我們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時候,或者兩端放的物品質量不等的`時候,天平的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這時候左邊大于右邊,或右邊大于左邊。當我們經過調整,天平兩臂再次平衡時,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即左邊=右邊。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對情境中數據也進行了分批給出的處理。先給出了左邊魚食和小砝碼的重量,讓學生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天平左邊的質量,再給出天平右邊的質量,讓學生列出等式。這樣就較好地避免了學生習慣性的使用算術的思維方式,同時也順利地進行了用數字表示向用符號表示的轉化。在這一情境的教學中,借助天平這一載體,啟發學生理解了平衡,認識了等式。
第二個主題圖是本節課教學的核心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塊月餅的質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圖,把這一信息轉化為等量關系。4塊月餅的質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數量關系“每塊月餅的質量×4”來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4”表示的是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也表示4塊月餅的質量,所以他們相等。從而完成數量關系向等量關系的轉化,算術思想向代數思想的轉化,改變學生的長達4年的慣性思維方式。
3、變換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圖隱含著多樣的等量關系,也正是引發學生數學思考的情境。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讓學生探究,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系,列出等量關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學中,先引導孩子發現情境中的基本相等關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壺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xx,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孩子發現其他的等量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充分激發孩子探求知識的欲望,調動孩子思考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從而找到多樣化的等量關系,并進一步提高孩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斷鞏固。
在前面教學的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通過三道例題的簡潔數學式子表達,讓小組合作尋找他們的共同特點,從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與“等式”是方程概念的兩點最重要的內涵。并通過“練一練”讓學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應用,提高能力。
數學應該服務于生活,緊接著我讓同學們根據直觀圖象列方程。這些題目都來自于生活實際,并且分別以現實情境圖、線段、文字敘述、綜合拓展為順序,層層遞進。學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觀情境里的相等關系后,他們在寫方程時會更加關注方程的本質屬性,從而鞏固方程的概念。練習強調學生在按照“數量關系—等量關系—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通過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為以后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附板書:
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左邊的質量=右邊的質量兩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壺水的水量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讓學生探索小數乘小數的一般算法,即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進行計算,然后根據乘法擴大的倍數,將積縮小相同的倍數。讓學生體會到:兩個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ǘ⿲W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整數乘法中,已經具備筆算乘法等計算基礎,因而在本節課的探索活動中,學生很有可能運用整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此時還需要教師的適當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包裝的有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并培養估算意識。能用小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驗學習求知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ㄋ模┙虒W重點:
學習小數乘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并初步進行估算。
。ㄎ澹┙虒W難點:
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二、說教法。
1、以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想通過創設包裝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嘗試經歷估算以及筆算的探究過程。
2、引導質疑法,將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必須與生活相聯系。因此,在課堂一開始,我就激發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將來會走向社會的各個崗位,結合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逐步滲透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學習意識,是很必要的。同時,把課堂教學引伸到社會中去,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教學理念,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與合作者,教學活動的一切,要圍繞學生的發展來展開。因此本課教學的全過程中,我通過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探討中發現方法、在交流中獲取新知,使課堂教學多次形成學習。即導入新課時鼓勵學生質疑的心理,動手操作時的探究,歸納結論時的思維,綜合練習時的活動。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建立模型、探究發現方法練習鞏固、解決問題回顧總結。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3
一、說設計理念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新課程提倡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實現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二、說教材
《節日禮物》,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和在實際生活中有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經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內容包括由低到高觀察同一物體和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推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僖龑W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鄞龠M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贍I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谕ㄟ^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畫面,判斷觀察者從高到低不同的觀察位置所觀察的對象在其視覺中對應的范圍。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圖片判斷觀察位置,以及判斷所觀察的對象在其視覺中對應的范圍。
重難點突破:
仔細觀察、大膽猜想是判斷所觀察的對象在其視覺中對應的范圍的突破口。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以活動促發展,我采用自主體驗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自主進行體驗、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學法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學生自己,讓學生動一動,說一說,動腦、動口,調動他們喜學、愛學、樂學的情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究。
3、觀察討論法
通過讓學生獨立觀察、猜想、小組討論等,體驗、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練習法
葉圣陶先生說:凡能力總要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所以,在自主體驗、探究、學習新知識后,就要通過一些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真正內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是通過兩個活動完成的。
活動一:由低到高觀察物體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首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模擬數學情境,通過數學活動的手段,從中幫助學生真正去發現、感悟、理解、解決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數學問題,對于書本中的主題圖,很多學生難以理解,這時我就讓學生親身體驗。同學們,老師想考考你們的眼力,請你們從三個不同的位置觀察自己的課桌,好嗎?請看(課件)要求:①蹲著觀察;②眼睛與桌面在一條直線上觀察;③站著觀察。觀看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同學們,你所看到的物體畫面有什么不同呢?說得對,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由于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體畫面的范圍也不一樣。
這時我把書中的主題圖《節日禮物》改成練習,出示課題節日禮物,同時這時出示課件,同時讓學生思考:小狗貝貝從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觀察禮物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么變化呢?這時學生就能在剛剛親身活動的基礎上看到東西的變化很快的判斷出他們觀看時所處的位置,觀察位置由低到高,觀察對象的范圍逐漸擴大。(板書低到高范圍擴大)那么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過這樣的事嗎?能舉一個例子嗎?誰來說一說,前后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們說的都很好。通過說一說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的不同
對于設計由遠到近觀看物體教學時,因為學生在課前的'準備過程中通過觀察學校內的景物,使學生對于從遠到近觀察物體和從近到遠觀察物體有了感性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進行說說生活中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從近到遠觀察物體你發現有什么變化呢?對,站得遠,看到的范圍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圍小,但是清楚。(板書遠到近范圍縮。。接著我不作較多的講解,直接進行了練習,課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樹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動態畫面。途中標出A、B兩點,再出示兩幅圖和問題: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中,哪幅是在A點處看到的,哪幅是在B點處看到的?大家先獨立完成,再將你的想法小組內說一說,進一步鞏固了遠近觀看的規律。然后再次請同學們分組從教室的最后面、中間及講臺上這三個地點來觀察黑板,再次體驗遠、近觀察物體的不同。從而驗證了剛才交流中發現的規律。貼近了生活實際,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數學確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
2、拓展練習。
3、生活延伸,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這一環節是57頁的畫面(課件顯示),同學們請先觀察然后在書上分別畫出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看到的樹的范圍。能完成嗎?好開始。
(這時學生分組活動,學生有困難時,我呢作適當的巡視指導。)
通過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還受到了為人處世的思想教育。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教學,主要是通過畫線段圖或列表的方法解決有關行程的實際問題。題目通過場景圖提供了兩個小朋友分別從家出發去同一所學校上學的有關信息,包括各人行走的速度和從家到學校所需要的時間,要求學生求出他們兩家的距離。教材啟發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采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簡單行程問題的一些知識和能力。在知識方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乘除法運算能力。并且,大部分學生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已經能夠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直接的關系,能獨立解答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行走路程的應用題。在能力方面,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具備提取信息的能力、質疑能力,和一定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信息、采用相應的策略解決問題。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新課標要求四年級的學生能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根據課標要求及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擬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創設情境,通過看圖分析數量關系,找到解題思路,借助圖形表格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體會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靈活掌握行程問題中求路程問題和相遇時間問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遷移法。
遷移法是數學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在學習行程問題時要掌握基本的速度、時間與距離之間的數量關系,而以后遇到工程問題等類似情境的問題都可以運用。
2、題組法。
速度×時間=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時間=速度路程÷相遇時間=速度和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經驗歸納法、小組合作探究。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下周學校要進行跑步比賽,學校邀請你當小裁判評出一名賽跑的總冠軍,總冠軍從三年級的100米跑和六年級的400米跑的冠軍中選出,你該怎么選呢?速度快那路程不一樣,怎么算速度呢?通過學生討論歸納出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進而揭示:凡是涉及到這三個數量的問題我們把它稱作是行程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尋找解決行程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行程問題的策略。
(二)討論探究,感受相遇
。ㄍ瑫r、相距、相對、相遇)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和演示感受這四個詞的含義。同時就是兩個人一起走(學生表演感受同時的概念并配以線段說明)相遇就是兩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W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線段說明)相對就是兩個人面對面的站在一起。ㄏ嘞颍┫嗑嗍莾蓚人之間的距離(學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線段說明)
。ㄈ┱硇畔,解決問題
亮亮每分鐘走50米和芳芳每分鐘走40米,他們同時從家里出發走向學校,20分鐘后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他兩家相距多少米?
1、確定相遇位置提問:題目中的信息比較多,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進行整理?(得出用畫圖和列表兩種方法)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所畫的線段圖,并讓指名學生分析。展示學生整理的結果,并讓學生介紹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進一步把畫圖的方法重點進行強調。
2、如何畫線段圖
。1)先確定兩點表示亮亮和芳芳家,再連接兩點畫一條線段,中間畫學校,學校離芳芳家稍近一些。
。2)用括線和問號表示所求的問題。列表整理方法的介紹。
提問:根據整理的信息,想一想:“要求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可以先算什么?學生獨立做。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3、質疑解決問題
。1)討論第一個算式,算的是什么?(并在線段圖中指出來)
教師追問:為什么小明的路程和小芳的路程加在一起就是兩家相距的總路程了?(學生討論回答并配以線段圖講解。)
(2)討論第二個式子:為什么要用(50+40)?進而得出:亮亮的速度+芳芳的速度=速度和。讓同學們比一比這兩種方法之間有什么聯系?
總結解決問題的兩種方法:
①從條件入手分析方法
、趶膯栴}入手分析方法
(四)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讓學生做試一試。(讓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加強個別指導,同時培養學生提取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怎樣的相遇問題?
生說:一起相向跑步、一起相向游泳、
3、補充練習:(培養學生仔細讀題的能力)三個小組一起折紙,第一小組1分鐘折60個紙鶴,第二小組1分鐘折50朵紙鶴,第三小組1分鐘折40朵紅花,他們10分鐘折多少多紙鶴?
。1)學生板演:第一種做法(60+50+40)×10
第二種做法:(60+50)×10
(2)說一說那一種做法正確?
。3)生說:第二鐘正確因為第一組折的才是紙鶴而第二小組折的是紅花。
。ㄎ澹┤n小結
說一說你們今天有怎樣的收獲?
1、時間、速度和路程的數量關系;速度和、相遇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
2、掌握行程問題的分析方法。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5
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連減的簡便計算
一、教材分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冊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P39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定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減法的簡便計算。教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減法的性質,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能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它為后面學習除法的簡便計算做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后一個數再減前一個數這兩種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減法運算性質用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簡便運算。
四、學生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2、將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學習,雖然系統性很強,但是教師教學難度增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有困難,知識內容易混淆,課時安排也顯得比較緊。我故適當調整課時安排,并充分考慮學生練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易混知識的辨析練習。
五、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1、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把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理,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減法的簡便算法的多樣化。如"、判斷題、連線、簡便算法、等等"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性質,體會簡算的意義,領悟計算方法。
。ǘ⒄f學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了連減的簡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減法的簡便計算,明確一個數連續減去幾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數的和,會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課以"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為背景,引出問題"昨天看了66頁,今天看了34頁,這本書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設計理由:借助讀書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預設學生讀題后能找到其中的數學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題思路,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引出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算法,"看看你的解題方法符合題意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同時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全班匯報交流,教師板書每一種算法,讓學生說說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判斷是否符合題意。
隨學生板書:234—66—34、234—(66+34)、234—34—66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講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還剩多少頁沒看呢?好,請拿出練習本,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選擇一個進行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ㄔO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組長的回報,讓其他學生更明白了算理。)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算法,得出簡便算法
讓學生觀察三種方法,三個算式,"方法不同,結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連起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連減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出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然后觀察算式,說說哪種方法簡便,明確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讓同學認識到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連減得簡便計算,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4、練習鞏固
5、拓展練習
(整個聯系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收獲。)
6、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總結中回顧所學,升華所學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是學生一眼看出本節課所學內容,連減有幾種算法,簡便方法有幾種,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解答最簡便,一目了然;連減得簡便計算用字母如何表示,都比較清晰,板書能緊扣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便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下冊說課稿(精選10篇)04-12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0-11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1-08
小學四年級下冊體育說課稿11-18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營養午餐》07-18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說課稿06-16
小學1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精選5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