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今天晚上,郭華老師就新課標如果讓核心素養落地進行了線上的講座。講座中提到,我們要立足學生主動活動、主體地位,思考學習方式的轉變,從接受學習轉到探究學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較好的知識結構轉變成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將零散的、孤立的`知識整合成知識結構體系再教給學生,讓學生感覺“新知不新”、“舊知不舊”,不斷在舊知基礎上探索并掌握新知。讓學生達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教學改進是教學研究的永恒話題,是常講常新的教研話題。曹培英教授就“教學改進”這一話題,結合當今數學研究熱點“大單元”,認為教學改進不能追求熱點、人云亦云,更應當立足于教學實際,具體問題具體突破,從典型單元入手,逐一改進、各個突破,最后以點帶面、全面覆蓋。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除了對教材與學科知識的充分解讀,教學改進更離不開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分析與教師的教學經驗;谶@樣的認識,曹教授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提出了六點教學改進的策略,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立足兒童,彰顯數學
20xx年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要保持相對穩定的學科體系,體現數學的學科特征,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發展核心素養。
教學平均數時,原先由拍皮球比賽引入,貼近兒童但缺少統計意義,現在改為有測驗平均分引入,兒童有感覺能理解,但無法把全班學生的'平均數計算出來,不利于導出計算方法,難以感悟移多補少。又有老師嘗試調查兒童身高并給出正態分布圖,但在實踐中很難得到標準的正態分布圖,操作不具備普適性。
如何找到兒童與數學的平衡點呢?研究表明,要走出兩個誤區:用平均數使比賽公平、人數不等請平均數幫助。人教版教材中設計四個同學收集塑料瓶,求四人的平均數的情境,出示形象的象形統計圖也有助于學生感悟移多補少。蘇教版教材設計比較分析男女生套圈水平,引導學生用一個數(平均數)代表一組數來比較,除此之外,還能從可視化的兩組圖中發現平均數能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平均數在最大、小值之間,并發現移多補少的方法,滲透離差代數和為0,修改其中一個數還能幫助學生感悟離散情況的比較。由此,兒童情境也有了統計意義,也能走向深度學習!
基于單元,著眼整體
現在各地都在研究“單元設計”,從“課時設計”到“單元設計”,前進了一大步。單元視角包括兩個內容:同一個單元的內容和同一個知識體系的內容,在單元設計時,以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為起點整合架構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建構知識網絡。
在教學體積與容積時,如何辨析體積與容積的概念?在“課時主義”眼光下,一位老師精心設計了利用封住的紙箱和五個“一個套一個”的紙箱,幫助學生感悟容積變了、體積不變,對體積與容積進行辨析。“單元整體設計”眼光下,將體積和體積單位放在一起,利用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長度單位用什么表示?面積單位用什么表示?體積單位呢?學生能馬上類推出答案,而在學了體積計算后,用“求體積量外面,求容積量里面”一句話就能對體積和容積進行辨析。
當然,核心素養具有一致性和發展性,在基于單元的前提下,我們更要著眼于整個內容領域,甚至中小學內容的銜接。
專題研究,上掛下聯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課標對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及內涵做出了充分梳理,在小學階段的11個主要表現中,每一個核心素養都要落實到相關單元每節課的教學。
教育部質量監控中心的命題能力指標中,問題解決能力占了36%。在問題解決案例“小松鼠裝松果,42個裝一罐,已經裝好273罐,還剩978個沒有裝。一共能裝多少罐?”時,要充分分析量和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方法解決,即從條件入手想和從問題入手想;當把題目中的數據改成簡單的數據時,學生馬上就能利用數感快速解決問題,便失去了對分析法和綜合法的能力考察。
也就是說,在教學問題解決時,我們除了要啟發學生通過分析量和量之間的關系以掌握數學方法外,更要關注題目中的數字,特別是簡單數字對問題解決產生的干擾,以引導學生著重考慮量和量之間的關系,而非數字變難了就不會做了。
總而言之,教學改進要自覺摒棄假大空,立足于學生與教材,結合教學經驗,堅持實事求是,用實踐檢驗理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讓改進發生在每節課上,落實在學生身上!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20xx版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新增了核心素養,就是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導向很明確,就是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回歸實際應用。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下面是我學習新課標的一些收獲。
一、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
20xx年提出的核心素養,刪除了數感和符號意識,這兩部分內容已經成為在小學階段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相較于小學,初中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更抽象、更側重能力,更加強調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核心問題,并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
在初中階段,新課標不僅僅要求學生學會具體知識,更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能夠合乎邏輯地論證數學的基本方法與結論,更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模型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摒棄“題海戰術”。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從獲取知識的首要目標轉變成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出一個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
二、課程內容的變化趨勢
在學習內容方面,初中階段的數學依然是四個領域: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數學課程的四個領域有了部分內容的調整和整合,教學內容更注重結構化。數與代數: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圖形與幾何: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統計與概率:強調統計量,把百分數作為統計量;綜合與實踐: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與生活、傳統文化的聯系,課程內容加強了幾何直觀及代數推理。
課程內容的轉變,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創造合適的情境,教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教師要更加明確知識的本質與蘊含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評價
20xx年課標,在原有的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上,提出新的要求,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1)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拋開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學會
主動思考與提問,學會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發現一般規律與數學模型,加強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2)以大概念的方式進行數學學習,認識數學的本質。例如在初
中階段,學生會在不同的年段學習到不同的方程,但是我們可以找
到相同的.核心概念,體會多種方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理解方程
的本質。
(3)強化綜合應用能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學會從現實生
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結合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圖形的變化、抽樣與數據分析等內容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從而發展出能夠靈活應對考試中的應用型、探究性和綜合性試題的能力。
四、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通過學習,使我了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作為教師應嚴格按照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4
最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了初中數學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初中數學是義務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很多的知識結構均是由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而來,并利用該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這也是我們常常說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更好的使學生形成理性思維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具體有以下體會:
一、授課過程中一節課的知識點要少而精,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使學生能吃透讀懂,對知識的講解要追本求源,把課本教材知識放在首位,同時還要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提煉和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不是一節成功的課,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些都是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前提的。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成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嘗試并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專研精神。
三、初中教師在新課標中的角色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生發展的示范者。
四、新課標的新變化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新變化:深化課程教育導向;優化課程標準結構;提高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我對學習新課標的最終體會。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
禹天天開學前夕,我有幸參加了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線上培訓會,了解了今年新版的新課標有什么樣的變化,新課標的改革變化是與現今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明確老師在改編練習題時,一定要立足于編寫目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帶著問題引領課堂教學等等,讓我收獲頗豐。
首先,通過課標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訓練既要使學生把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學問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育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力量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訓練階段的培育目標,要面對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共性進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訓練,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進展,也更加懂得了作為一名學校數學老師在培育國家將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課標,上好每一節課。
其次,通過學習,使我了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老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老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溝通,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著老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進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有力量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獲得成就感的喜悅,創新思維活花的迸射,都能讓學生學到更多,對數學課堂更加感興趣。
再次,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共性與潛能的進展,調動學生學習的樂觀性。
最后,通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進展!缎抡n程標準》提倡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訓練階段的培育目標,要面對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共性進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訓練,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進展”數學教學同樣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去,又要保證基礎生的整體進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共性及特長,老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通過多種途徑及方法滿意他們的學習需要,進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做每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支持者,做他們學習數學的頑強后盾。
總而言之,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決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仔細上好每一節課,使得我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獲,既學到數學學問,又有力量的提高,思維的進展,數學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進展,為他們能成為我們國家將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6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睂W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F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例題生活化,學生易懂易學。
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币虼,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
二、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熞朴诎l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里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如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借助錄音機講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買了三瓶可口可樂,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學們猜一猜,我三個誰喝的多?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睂W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例如,在教學:“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的實踐活動課中,事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們都喜歡什么節目,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學生比家長更喜歡挑戰800等。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數據整理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時,班內回報交流過程,也是數學交流提高過程。
2、與生活問題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數學練習要引進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學用結合。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3、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課外活動對于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熟練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識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理解深刻,運用自如。所以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加強課外活動。例如:教學“步測和目測”后,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測量一下,體驗步測和目測。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味到了解決問題的一種享受。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7
為了深入貫徹《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課程標準精神,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展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近期,根據工作坊要求,認真學習了馬云鵬、史寧中等教授對“新課標”的深度解讀,對新課標的內容和精神有了些深刻了解,對新課堂的重塑有了自己的認識。
一、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學生是否形成了深層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倌芊裼米约旱恼Z言表達所學的知識;
②能否基于這一知識作出推論和預測從而解釋相關的現象,解決有關的問題;
②能否運用這一知識解決變化了的問題;
、苣芊窬C合幾方面的相關知識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
、菽芊駥⑺鶎W的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去。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來判斷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況,不能流于表面,抓不住課堂本質。
二、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知識也得到了很好地內化,認知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以“探索”的形式來“活化”主體的主動性,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遷移以及技能的形成得以通過“自我建構”的方式實現。
三、應關注全體,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新課程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是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調控,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問答問題的難易程度等,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老師在課堂評價時也要多元化,不能用“一刀切”的評價模式,要有知識方面、有學習態度方面、有書寫方面的評價等等,要盡可能的發揮每個學生的優點,多表揚,多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
四、應注重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結構化教學是新課標中反復提到的教學理念。我們教師不能只是盯著具體的知識點,更要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學會用整體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發展核心素養。此外我們進行單元設計時,不僅要分析教材,更要分析課標,設計有價值的作業;诖髥卧恼w教學,再進階到大概念的體系性教學,層層遞進,學生能更輕松地掌握知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新課標、新方向、新思考、新征程,我將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內涵,在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過程中打開更廣闊的教育視野,打造更高效的課堂,提升教育質量。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8
最近,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于傾聽他人發言,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9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為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通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采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獲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里、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后決定課堂上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松、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范,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于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盡量通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獲。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為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0
通過暑假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本人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理論上得到了充實和提升,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更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數學屬于全體大眾,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與者變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要改變使原來內涵豐厚、品位高雅的課程異化為以復制系統知識為目的的大工業生產式的流水作業的做法,不能再以課程知識的擁有者和權威自居。應將“教程”轉變為“學程”,將“知識施與”轉變為“教育交往”。教師作為全人格和全心靈的交往者,既不視學生為承納知識的容器,也不被學生視作獲取知識的對象和手段,應具有民主理念與生本理念。教師要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在課程的每個環節中都體現出以生為本、“全人”發展的課程理念。
二、不斷實踐,轉變教學行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以及考試壓力的影響,我們在貫徹新課程上面可能或多或少打些折扣,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只有不斷實踐,努力將新課程理念運用到實踐中,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應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建構他們的知識,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如: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同時,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表現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想,更能促進在以后遇到相關問題時自覺地動用有關數學經驗去思想、去解決問題。還有如:多做數學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很少讓學生動手,實踐。實踐證明,若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勤于實踐,數學上的很多問題還是能夠得到很好解決的。特別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尤為顯得重要,學生普遍反映: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親自動手才能學得會。
三、注重形成過程,突出激勵機制。
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體驗。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和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把開展探究性學習和研究作為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的一條線。同時要不斷的鼓勵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著眼,使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要將評價重點由終結性轉向過程性與形成性,引導學生不僅求“知”,更要求“德”,不但“學好”,更要“好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要以自己其獨具的眼力和襟懷來悅納學習個體之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要以心靈擁抱心靈,以激情點燃激情,放飛生命的靈思和才情。
四、 存在的一些問題:
。ㄒ唬╆P于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銜接問題。
現行初中教材中,對于一些常用的知識和方法有許多遺留的內容,如韋達定理、分母有理化、十字相乘法以及三角形四心問題等,而這些內容是我門在高中階段必須用到的知識點。對于這些內容應如何處理?應該安排何時補充這些內容比較合適?是放在所有新課之前單獨講授還是在講授有關內容時穿插進來?這些都是在新高一教學中不可避免會碰到的問題。
。ǘ╆P于新教材該如何把握難度的問題。
新課標實施不久,對新教材的了解和把握還有所欠缺,課程內容要求高,難點集中,習題配置較少;信息技術要求太高,師生負擔較重。加上對應的參考資料比較缺乏,現存的資料對教材難度的把握不甚明確,如新舊教材中對于函數定義域和值域這塊內容的要求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對教學和考試中的難度的確定的尺度不易把握。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方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專家認為,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成為本次課改的亮點。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們在市實驗二小參加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秦院長對于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庇眯慕、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
圖形與幾何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和“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內容相互關聯,螺旋上升,逐段遞進。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包括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線段長度的測量,以及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圖形的抽象。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積累觀察和思考的經驗,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圖形的認識與圖形的測量有密切關系。圖形的測量重點是確定圖形的大小。學生經歷統一度量單位的過程,感受統一度量單位的意義,基于度量單位理解圖形長度、角度、周長、面積、體積。在推導一些常見圖形周長、面積、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悟數學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識!皥D形的位置與運動”包括確定點的位置,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學生結合實際情境判斷物體的位置,探索用數對表示平面上點的位置,增強空間觀念和應用意識。學生經歷對現實生活中圖形運動的抽象過程,認識平移、旋轉、軸對稱的特征,體會運動前后圖形的變與不變,感受數學美,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
學會這部分教材對于學生培養空間觀念,發展思維力、想象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學習幾何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但是,在概念教學中往往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教師往往把一個新的概念和盤托出,讓學生死記硬背法則、定義;二是忽視概念間的聯系,把許多本來有聯系的概念,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學生的腦海里,沒能將珠子串成項鏈,概念不成系統,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要改變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以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思”為主線,把“看”、“動”、“練”、“理”有機地串聯成一個思維體系,從而順利達到“通”的目的。
看—全面觀察。實踐證明:兒童接觸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質屬性,經常是從觀察開始和發現的。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簡單圖形已有初步了解,如書的封面是長方形,紅領巾是三角形,文具盒是長方體……,但他們對此的了解往往是表面的、模糊的,還不能說出其本質特征,往往是口欲言而無聲。所以教學時,我因勢利導,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豐富學生表象。引導學生用眼看、用手摸,做到上下、左右、前后和正反進行全面、仔細地觀察,以此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物體的初步認識,使他們由具體物體的形狀在大腦中形成表象,繼而上升為概念,初步培養或形成空間觀念。
動—動手操作。由于小學生生性喜歡動手操作,而且抽象思維依賴于動作思維或形象思維展開,因此動手操作對小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學習興趣積極性等都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所以教學時,我盡量組織學生開展“剪”“拼”“量”“擺”“數”“做”等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做出物體模型,學會對圖形或模型進行分解、組合、平移、翻轉等轉化方法,使他們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等親身體驗中加深對幾何形體的感化方法,進一步理解掌握其本質特征,初步掌握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和轉化方法,同時也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練—鞏固訓練。通過全面觀察和動手操作,學生對幾何知識初步理解和掌握后,為了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形成能力,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習題進行鞏固訓練。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精講多練,注意數形緊密聯系,逐步做到“物體——圖形——表象——物體”的循環,使學生看到圖形名稱就想象出物體形狀、特征和計算方法等,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不斷開拓思路,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增強空間觀念及其理解應用能力。
理—系統梳理。實踐證明:學生對于散亂、零碎的知識容易遺忘或發生混淆。因此在一定階段的學習之后,我及時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串點成線,舉一反三,擴線成面,形成網絡,并使之根植于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統中,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征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及其理解、應用能力。通—觸類旁通。為了促進事物的整體形象在頭腦中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征,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教師要注意溝通幾何圖形的內在聯系,注意知識的綜合運用,使學生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適時歸納出圖形的本質特征,及時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分辨異同,達到溝通、同化知識,增強理解及其應用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相比其他文字課還是受歡迎的,但遠遠沒達到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少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克服困難的意志不堅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不夠;不在意去了解數學的價值,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會主動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勇于質疑的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還有待培養。
相比較以前的課標,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將“雙基”修改為“四基”,本次明確提出的讓學生獲得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的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是巨大的進步。并對一些學習目標進行了完善,比如對于學習習慣,明確提出了應該培養的學習習慣是: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
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談談我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一、“四基”指引我關注學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很關注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課堂上花大量時間訓練基本知識,課后也反復進行練習。經過幾年的訓練,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明顯發現,一部分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題型稍微變動,就無從下手,說明長時間只關注基本知識和基本既能,使得學生學得比較機械。就拿“畫圖”來說吧,從“畫圖”這項基
本技能中,能看出學生基本思想是否形成和基本活動經驗是否積累足夠。在教學這個知識時,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掌握這個知識,我帶著學生教一筆畫一筆,更多的關注是否用鉛筆和尺子畫圖,畫的結果是否正確,很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應該先畫什么,怎么畫等等。比如,畫圖表示2×3的意義,教學生先畫2個蘋果一堆(可以是2個實物圖形,也可以是兩個平面圖形),一共畫3堆。6+4,左邊畫6個蘋果,右邊畫4個蘋果,訓練多次學生都會畫。但從平時作業和考試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畫圖的基本思想沒有形成、基本活動經驗也積累不夠。舉個例子,一次考試畫圖表示2×3+4的意義,一些學生就不知道該怎么畫,就因為平時老師沒教畫過乘法和加法混合的算式的意義!靶抡n標”指出: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積累,每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今后,在教學這一塊知識時,我知道要轉變教學方法,改教畫一個具體圖形的方法為畫這一具體圖形應先思考什么,畫的這幅圖與哪個數學知識有關系,是什么樣的關系,想清楚后再動手畫,還能保證畫得又對又快。本期學習了小數的知識,學生應該學會畫圖表示如2×0.3這種小數乘法算式意義,在教學時,我會讓學生想清楚這個算式的意義,再想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想好后自主畫圖,同桌交流畫法,老師只從旁指導。這種教學方法也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時間也有效的還給了學生,相信課堂效率也一定能提高。
二、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我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
在平時教學中,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關注度不高,有時流于形式。從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比較弱的。舉個例子,給了3個數據,讓學生提出問題,絕大多少學生只會想到利用兩個數據提一步計算的問
題,很少想到3個數據都用上,提一個兩步計算的問題;一些學生也不會聯系到生活實際,把數據放在一個情境中提問。在解決問題方面,學生會寫算式,知道每一步算式的意義,卻不知道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三年級期末的一道題,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一個籃球60元,還買了3個排球,一共花了450元,一個排球多少元。問題:1、先算:()列算式:()2、再算:()列算式:()
我把這道題拿給學生做,居然有好幾個學生問我1、先算:()這括號里是填算式嗎?學生連出題者意圖都不知道,也怪我平時訓練此類型的題太少,一般就只讓學生寫算式。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我都口頭上說過,明顯學生思維太死,思想也沒有深度。就這次練習,已經讓我注重對學生提問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新課標”又明確提出,更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以次為重,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其他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三、更關注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相比其他文字課還是受歡迎的,但遠遠沒達到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少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克服困難的意志不堅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不夠;不在意去了解數學的價值,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會主動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勇于質疑的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還有待培養。所以,在今后的課堂中,我會更加有意思的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好習慣,并多查閱資料,把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文化滲透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數學修養。
四、注重培養學生做中學的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系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占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
六、注重培養閱讀數學的學習方式。
在數學教學中,只有重視閱讀,才能讓學生親近數學,理解數學。但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敘述能力,卻常常被忽視。其實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數學閱讀至關重要。如學生通過觀察從中找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這就是一種數學閱讀;對題目要求的理解,就是審題,這也是數學閱讀。我們的孩子在審題,處理數學信息等方面卻很吃力,這也是導致檢測成績較差的原因。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于傾聽他人發言,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教師只有真正理解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才能進一步理解教材的設計意圖,把握好學習的核心與重難點,在教學中加以實施!墩n程標準》、教材內容、教學過程是三位一體、密不可分的。初中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是課堂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課程標準》指出:
學習和教學方法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開放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一條重要原則。它要求課堂教學做到: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象和表現的愿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于開放狀態;
二是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開放式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為學生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空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
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通過學生各種信息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頒布新課標后,我認認真真進行了閱讀。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并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變,由傳統的以講授為主導的教學轉變為提倡以探索和引導發現的教學。
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化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遵循新課標,上好每節課。
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悅,創新思維火花的'迸射。
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滿分作文網;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同樣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去,要保證基礎學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通過多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對新課改,課堂上要放下“架”,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認真上好每節課,使得我的每個學生在每節數學課上都能有所收獲,既學到數學知識,又獲得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數學思想的形成,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心得體會01-17
新課程標準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0-13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12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4-09
數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05-23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03-14
[經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02
新課標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5-11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2-06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