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時間:2024-12-19 11:00:03 海潔 培訓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3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3篇)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1

          11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小學數學專家的課。聽了這節課,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下面我就說一說我聽課后的感受,以前覺得教小學生還應付自如,每天都能認真備課,有時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并把精華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但上過課后也有很多的困惑,為什么同樣一篇教案,名師們在課堂上是那么的揮灑自如,孩子們學起來也是興高彩烈,而到了我的課堂上卻是不盡人意?“沒有課前的精心預設,就沒有課堂上的精彩生成。”聽了名師的示范課以后,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尤其是名師們的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太原市張琪老師《確定位置》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于做的。”張老師首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標準的不同而產生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使整節課都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生完成教學,真正的展現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更讓我感動的是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自已動起來,同時在動的過程中更應該發現問題,正如老師說的:“教學不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帶著小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边@句話更深刻地點到了我們目前的教學中的不足,每節課的教學不是問學生學會了沒有這么簡單,而是要讓學生在本節課學習的認知能力上產生出更多的問題,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地去追求學習新知,正如“學無止境”一樣,知識是沒有終點的,就象走路一樣,當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我們回頭看時好象是到了一個終點,但在我們的面前卻又產生了幾條沒有盡頭的新路。教學和學習也應該是這樣的,是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路,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是否能在學習完后產生更多的有待學習的問題。總之,聽了張老師的課和學術報告后,更讓我感到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張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他們的學術報告更是讓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讓我們感到要學習名師扎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淀、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這短短的一下午,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名師的教學風格。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舍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弦。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也讓我的教學生活化、細節化、智慧化。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2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理解了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標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這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以下是我學習新課程的心得體會:

          科學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科學素養”凸現出來。科學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培養能力為核心,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第一、了解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于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征,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首先,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因此,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并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其次,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

          第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地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范。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并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3

          近一個月以來,我們縣組織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新課堂博覽會活動,主要是圍繞高效課堂和新的教學模式,這次活動讓我感受頗深。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在這里得到了真實的體現,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我想從得到的體會和感想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體會令我受益

          在新課程下的課堂上,沒有權威,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這里教師真正成為“導師”,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了解在傾聽。老師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時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現方式,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是什么?毫無疑問,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

          二、新的教學模式在我校教學中的借鑒

          在我們學校借鑒新的教學經驗,面對學生,我感覺最先解決的問題是:

          1.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積極性不應該是喜歡但不用心學,有興趣但不知樣變表現自己的感受。

          2.怎樣在分組合作以后維持學生的紀律?尤其是英語課堂合作機會較多,所以維持學生的紀律就更加重要,但現在的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差,自制力也不好,F在進行的.合作學習,但合作的意識并不明確,這不等于是合作學習。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學習,還需要在學生養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相信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會讓新課改精神在我校開花結果。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4

          這次的“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遠程培訓學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通過學習,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通過專家對新課程的分析講解以及和同事們的研討交流,使我感覺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因此更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下面就本次參加遠程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要終生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活動,我們要達到:

         。1)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并把這種激情轉化為自覺學習的動力;

         。2)教給學習方法,使之逐步具備自學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掌握知識。

          遠程教育培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舉措,不同于以往我們所接受的傳統的教育培訓,它是應用網絡平臺,搭建了一個虛擬的教育空間,在這個嶄新的學習環境中,參加培訓的學員不需要統一的時間和地點,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隨時進行學習。這種全新的教育培訓方式給我們充分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策略,最終學會學習。

          三、積極推動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

          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一次的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

          這次的培訓學習,讓我有了緊迫感。要成為一名好教師,我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這個培訓讓我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5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師生情感關系,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系,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系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系和情感關系。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系,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倫理關系是師生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真正使師生關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6

          通過本次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美術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首先,新課程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全新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

          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在美術教學中要選擇造型優美、色彩協調、明快而富有意義的實物作為教材,來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追求。還要幫助學生創造一個審美世界根據畫面內容進行教育,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學,極有利于開闊學生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我力求改變把自己審美感受直接灌輸給學生的簡單做法。而是讓學生經過完整的審美過程,積極地進行藝術思維的鍛煉與發展,F代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同時要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才能的發展。美術教學,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特定的作用,對學生未來的成就有深遠的影響。在人們改造世界的所有創造性活動中,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讓學生聯系實際引起聯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造出想象中的形象,培養創造才能,而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具體形象的內容。美術教育要求通過對具體形象的觀察,進行分析、比較、用提煉、概括的藝術手段加以表達,運用形象思維進行美術創作。美術教學對于發展形象思維促進抽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是我在本次新課程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獲和體會。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后一定會培育出來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人。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7

          20xx年1月21日至1月23日和20xx年2月7日至2月9日,廣西民族大學“合作課堂”的培訓團隊再次來到我們學校,對我們老師進行第二期的技能培訓,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有:合作課堂的表揚和批評、合作學習的十維度評價標準、人本問題設計、合作課堂中的依存關系、展示環節中管理、互動技術和教師介入技術。由于有了第一期的培訓基礎,所以這次的培訓我覺得更有心得了,收獲也更大。其中收獲最大的在兩個方面:一是表揚和批評,一是人本問題的設計。

          原來我對學生進行表揚時采用的都是這種籠統的表揚:“好”、“不錯”、“非常棒、很精彩”,而不有具體的內容,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有一種表揚叫做“描述性”表揚,即對學生進行表揚時要表揚他“好”在哪里,指出他好的具體方面。而進行批評時可以先說明他做得好的方面,再委婉地指出他努力的方向,這樣就讓被批評的人容易接受。這一場景我在培訓一班里看到了學員們是如何積極的討論,如何在一些展示和糾錯中學到了正確的表揚和批評。

          這次培訓前我覺得自己設計導學案的功力已經很不錯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是由于他們學習目的不明確。而這次培訓后才發覺,其實自己還是沒有完全理解培訓內容,導學案的設計只是文本設計,缺少最重要的一環:人本設計----使問題與人產生聯系。

          第二次的培訓讓我對導學案的設計更得心應手,會設計出一些人本問題,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由于人本問題的.設計是基于至少大多數學生的成長、心理、情感或者閱讀體驗,所以容易讓他們有所觸動,有話可說。也會判斷一篇導學案是否適合學生。比如陸乃勤主任設計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我會看得出和原來的設計有哪些不同了,如果是按照課本的“思考”來設計,就顯得很枯燥、機械化,因為課本中的“思考”是以文本問題形式來設計,且系數又是學生很不喜歡的字母形式,這樣的設計會給學生一種“夠不著”的無力感,學生的第一感覺會是“不想做這樣的題”,只能等老師來展示答案。而陸主任把問題設計為人本問題,把字母系數變為學生容易理解的數字系數,且把兩個方程、它們的兩個根、兩根和、兩根積用表格形式分別列出來,這樣的設計就很容易讓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且是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能完成的任務。這樣的設計就是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問題,這樣的設計符合了理科“人本問題”的主要特點------適合合作的特點。陸老師在表格下方設計的第

          2、3個問題“請和組員討論:從表格中你能發現方程的兩根與方程系數的關系嗎?”。學生會很容易地探究出具體的兩根和具體的系數之間的數量關系。由于多數學生

          “夠得著”,所以會很有興趣地學下去,這就是達到樂學的目的。

          總之,廣西民族大學“合作課堂“團隊給我們作的這兩期培訓,給我一種“拔云見霧”的感覺,讓我有了一種很清晰的教學思路,如何給學生定位,如何導學生這是最重要的,如何給老師定位,老師是引導者,“適當”的切入導學才是教師的作用。以后的工作就是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活動中,也很期待著第三次的培訓到來。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8

          借助研修平臺,有機會觀摩了全國各地優秀數學老師精彩課堂,真是大開眼見。張波老師在進行二次函數的復習教學中,立足于在初中數學函數教學中的地位,著眼于中考方向,根據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學習及掌握的情況,從梳理知識點出發采用以習題帶知識點的形式,精心地準備了這節復習課。我觀看了清華附中張波老師的《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復習課》,感受頗多,收獲很大!我選擇以“課堂形式、問題的設置、數學思想的滲透”作為自己的觀察視角,現將自己的觀課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整節課形式活潑多樣,有出其不意的魔術手法,有傳接球回答問題的創意,有豐富的肢體語言輔助表達,有名人名言的欣賞。

          上課開始就以拋球的形式,讓學生觀察球運行的軌跡,感受函數圖象性質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產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然后通過傳接球讓學生回答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起來,一下子拉進了和學生的關系,明顯感到學生學習的情緒是快樂的,學習的欲望是強烈,為后續學習作了良好的鋪墊。

          通過拋物線圖形的變換,教師結合圖像靈活自如地來回擺弄自己的左右手臂,模仿二次函數圖形的形象變換以及教師的風趣幽默,引起學生的哄堂大笑,這樣既讓學生輕松地學到了知識,又讓學生懂得了二次函數的圖像隨著解析式中系數的變化而變換,從數到形,又有形到數,聯系非常密切,可見張老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起初,創設情景,復習引入,教師手中拋擲一乒乓球,讓學生觀察,并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借此提出了今天的課題:二次函數的.復習。同時讓學生回憶二次函數的定義是什么?接著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簡易的圖形讓學生回答有關二次函數的性質。通過添加不同的條件,使學生學會適時地選擇合適的解析式。

          二、開放性問題,進行問題驅動。

          整節課從一個問題出發,做各種設問,向多處發散,做到了講透一題,變通一類,明確一法,舉一反三。最終通過特殊問題研究一般方法,讓學生體會了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問題一:請你說出這個二次函數圖象有哪些性質?

          問題二: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二次函數的性質。

          通過整理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數的性質,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當解析式求解出來后,教師馬上創設問題:

          (1)二次函數有什么樣的性質呢?而不是問二次函數的開口方向是什么?二次函數的增減性是怎樣的?

         。2)你能整理出二次函數圖像的性質嗎?采用開放式的教學,照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提出相應的問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散思維,最能夠激發孩子們的競爭意識,都想在這棵小樹上畫上自己的一筆!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在不經意間就深深扎根在一顆顆幼小的心靈!開放性問題,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多樣化課堂,賦予課堂以生命

          張老師的整節課活潑多樣,有出其不意的魔術手法,有傳球問答的創意,有豐富的肢體語言,有演示有體驗,有勵志的、揭示真諦的名人名言。即使問題的提出也是發散的問題鏈,令人躍躍欲試!在課堂上,再沒有刻板,沒有憂慮,有的是笑聲,有的是輕松,令我體會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必要性!這樣的課堂才具有靈性!

          通過觀摩這堂錄像課,我受益匪淺,讓我在如何備新授課,準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在駕馭課堂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師要想在開放的課堂上具有靈活駕馭的能力,就需要在備課時盡量考慮周到,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更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上找到學習的樂趣與興趣。在自己的教學中,我認為需要具有更充沛的教學情感,將在如何提高有效課堂效率方面多下功夫,今后備課時要重視創設豐富而風趣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數學教學中不但要善于設疑置難,而且要理論聯系實際,只有這樣才會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使自己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總之,本節課張老師精心設計,學生各個方面提升很大,不光是復習一些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從方法上、能力上上以及數學思想都得到質的飛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當更加深入的鉆研教材以及深入的學習領悟《新課標》,不僅備教材,還應該備好學生,爭取讓課堂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實效,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爭取使得數學課堂不再枯燥、不再乏味,充滿活力。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9

          “說”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要想“說”好,就必須先“想好”,即必然要經過深思熟慮?梢,引導學生“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說”的訓練,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嚴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怎樣才能使學生會“說”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營造課堂輕松氛圍,鼓勵學生敢“說”

          學生如果在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參與學習的欲望就會被激發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說,樂于說,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人。因此教師對學生要包容,要鼓勵,不要急于否定評價,更不要壓制。例如我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的“回顧和整理”這一課時,課始我首先說:“同學們,今天你們來做一次老師,把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講給別的同學聽,老師只是在旁邊做做評委,看哪位‘老師’講得最好?評出最佳“小老師”” “唰!”一大半的同學舉手了。生1說:“我了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圓柱的特征是……”!岸喾Q職的老師啊!講得真好!”我適時評價。生2說:“本單元我知道了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它是由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導來的!鄙3立即舉手說:“如果由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推導的話,圓柱的體積還可等于底面周長的一半乘半徑乘高!鄙4立馬站起來說:“如果以半個側面為底面積,半徑為高的話,圓柱的體積還等于1/2個側面積乘半徑!薄n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再讓別的學生來評價哪位“老師”講的最好,為什么最好,這樣又鍛煉了其他學生傾聽、評價以及說的能力。在這樣的輕松氛圍中。學生不僅敢說了,而且是爭論著說;學生不僅敢評價了,而且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的評價。如此一來,不正好達到了復習本單元的目的了嗎?顯然教學效果要比老師引導著學生復習好得多。

          二、構建數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會“說”

          在實際問題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會把題目解答出來,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為此,我們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核心,構建數學思維模式,讓學生通過一個比較具體的感性認識的“臺階”去認識和理解題目的本質。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有這樣的兩類題目“光明畜牧場養了900頭肉牛,①其中肉牛比奶牛少20%,奶牛有多少頭?②其中奶牛比肉牛多25%,奶牛有多少頭?”有的同學很容易把兩題的方法混淆。有的同學即使會做,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所以我認為,教學時我們應多和學生交流每一題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清晰地思考模式。如老師可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回答。這兩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帶有百分數的條件不同)第一題“肉牛比奶牛少20%”是把誰看作單位“1”的'?(奶牛)奶牛的頭數知道嗎?(不知道)可以怎么辦呢?(把它設為x,再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答)第二題“奶牛比肉牛多25%”又是把誰看作單位“1”呢?(肉牛)肉牛的頭數知道嗎?(知道)奶牛比肉牛多的頭數也就是誰的25%?(900頭的25%)可怎么列式呢?(直接列乘加算式就能解決)。在明白了思考方法之后,老師和學生可一起歸納出思考模式: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分析關鍵句,找到作為單位“1”的量,再看看作為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如果已知就直接用算術方法解答;如果未知,還是列方程解答比較好。所以找到單位“1”的量,再分析它已知還是未知,是兩類題目解法的分水嶺。利用這種引導學生說的方法,有效地化解了題目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說出解題過程。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說得有條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維上的條理性,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三、創設有效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愛“說”

          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感興趣、新鮮的素材創設有效情境引入新課,是使學生愛“說”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喜羊羊請懶羊羊吃蛋糕,懶羊羊很貪吃。喜羊羊分給他一個蛋糕的1/3,他嫌少;于是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2/6,他還不滿足;后來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3/9,懶羊羊滿意地笑了,覺得自己賺了一個大便宜。同學們,你們覺得懶羊羊真的賺了便宜嗎?”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入手,立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生1說:“沒賺到,懶羊羊雖然拿的份數多了,但是分的總份數也多了。”生2說:“他拿的每份變小了,所以沒有賺到!鄙3說:“我覺得他每次分的都一樣多!背脽岽蜩F,當學生“七嘴八舌”猜測時,再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圓片操作一下,通過比較發現三個分數其實是一樣大的。古話說:“善于始者,成功已半”。本節課因為創設了這樣一個有效的故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啟迪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說的訓練”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地完成。我們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缺陷,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嚴密、活躍。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10

          數學教學要給學生教生活,其核心主線是:以生活為起點,引導學生發現數學,激發數學興趣;幫助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究數學、理解數學,進而抽象,建立數學模型;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在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數學觀念。

          下面就以課堂教學為平臺,闡述一下自己在這方面所嘗試的一些體會。

          1 、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

          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教師應努力挖掘數學知識中的生活資源,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中發現數學,進而產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如在學習“ 6的組成”時,為了讓學生能獨立地發現數學,激發探究的欲望,我聯系生活實際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小明家有3口人,每天吃飯都是小明為大家取筷子。你猜一猜,小明會怎樣取筷子?取了幾次?每次取了幾支?用小棒代表筷子取一取。通過操作,學生們發現可以取一次(6和0)、取兩次(1和5 、 2和4 、 3和3或是取多了再去掉多的部分)、取三次(1 、 2 、 3;2 、 2 、2;1 、 1 、 4;……)……有的學生一根一根地取了6次,即6個1 。通過日常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生活情境“取筷子”,學生便發現了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并且玩得高興,學得輕松。

          2 、借助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探究數學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要引導學生去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親自探究的機會和素材。如借助動畫幻燈片的手段再現了“上車下車”的生活實例,以此來幫助學生探究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例題為4 — 2 + 3,動畫展示:公共汽車上原有4人,到站后先下去2人(先減2),又上來3人(再加3)。使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計算時,先從4人中去掉下車的2人,再加上上車的3人,結果車上還有5人。即4 — 2 + 3的運算順序是先算減法,再算加法。這一生活實例的引入使學生直觀地認識了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運算;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探得了知識的本源,培養了探究能力,而且使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這些意外所得的關鍵在于將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生活實例緊密地融合到了一起。

          3 、提供生活背景,引導學生應用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數學要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之后,可讓學生們用各種立體圖形搭建一面墻或蓋房子,看誰搭得最結實?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長方體或正方體,都不選擇球體,因為球體愛滾動。剛學的知識就派上了用場,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與數學相互滲透,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用生活之泉來滋潤學生的數學素養,用數學之法來完美我們的日常生活。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11

          20xx年03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去廣西南寧體育館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數學“名師新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這2天的時間里,聆聽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特級教師俞軍、朱國榮、沈俊杰、李惠萍、許衛兵、李雪梅6位專家和劉桂芬、李華平、蘇艷珠三位廣西本土名教師的展示課,感覺受益匪淺。朱國榮老師的沉穩、俞軍老師的幽默,許衛兵、李惠萍老師的和藹可親,李雪梅、沈俊杰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讓我記憶猶新。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藝術化。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觀摩了12節課,中間還穿插了互動評課環節,充分展示了專家、名師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分別展示了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神奇的大洞》,三年級《年月日》、《有趣的搭配》、《對策問題》,四年級《三角形內角和》、《平均數》、《用文氏圖解決問題》和五年級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找次品》以及六年級的《周長與面積的研究》等不同內容的十幾節課,其中俞軍和劉桂芬老師,李雪梅和蘇艷珠老師還分別給我們展現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有趣的搭配》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堂,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現在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強大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盡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將借這次機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12

          隨著新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理念所呈現出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認識觀等的不斷變化,促使廣大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的圍欄,努力去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出適合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認識觀不斷變化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綻放出新光芒。

          一、以人為本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對一切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學生的成長,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成,是“以人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的具體要求。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常常不知所措,只有唉聲嘆氣,認為理念與實踐的差距太大,無法實施。其實,這只是因為探索與實踐還不夠深入。

          二、轉換教育觀念,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全面發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首先,教師要處理好“平等交往”的師生關系,即教師要主動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多與學生交流,多表揚和激勵學生,多關心和照顧“弱勢群體”,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和主體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揚和發展。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教師要盡量地深入到學生中參與活動,從中不僅可以多幫助和指導基礎薄弱的學生,還可從中物色物理“人才”,同時增進師生感情。其次,教師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職能,既堅決改變過去那種“獨霸課堂”的陋習,又要反對過分放任學生,談“講”色變。我們應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實實在在地構建嶄新的課堂,讓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精心點評,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適時引導,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創設情境,精彩導入。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將座位排成若干U形單元,采用六人學習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于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在教學《運動與靜止》時,教師用電腦多媒體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烏云,小溪的流水等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運動。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

          四、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

          它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首先,探究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一樣,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與提高。啟發式教學是相對注入式教學提出來的,探究式教學是對啟發式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探究式教學從形式到內容比啟發式教學更開放,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充分的體現,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他們也是兩種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

          啟發式教學是對注入式教學的變革,整個教學活動呈現出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以教師的主導為輔線的動態構成,強調教師的啟發與點撥作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但從本質上屬于“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法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是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使他們自己去獲得知識、敞開探究思路,提出不同的意見,得出不同的結論。學生學習的形式不拘一格。這種帶有研究性質的教學形式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機械式學習向主動探索的發現式學習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 13

          我們一直不厭其煩地倡導教育必須是基于對人的信仰。從狹義的教育學角度,這個信仰應該是對學生生命成長方式的遵順,是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在中國教師報自己的教育學里,可以用“四新”概念承載這樣的教育認識——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新學生。

          新教師應該是教育專業者、學校生態建構者、學習和生長開發者、信念傳播者;新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同時也為新教師的成長提供了發展平臺,可以概括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新學校需要平等、和諧地包容、接納、尊重每一個學生;新學生首先應身心健康,其次要敢于擔當,再其次是要具備一定的學習、實踐、創新、合作等基本能力。

          “四新”的關鍵在“新教師”、核心在“新課堂”:唯有“新教師”才可能成就“新課堂”;只有“新課堂”才可能成就“新學!;只有“新學!辈趴赡芘囵B“新學生”。

          “新教師”標準

          “新教師”顯然不單純是一個知識的“二傳手”,他應該扮演四個“者”:一是教育專業者,二是學校生態建構者,三是學習和生長開發者;四是信念傳播者。具體來說:

          1、教師必須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感,努力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人類心靈進化;現階段,必須敢于投身課改、堅定不移地走素質教育之路,做一個責任和使命的擔當者。

          2、教師要擁有自己的信仰:服務人類、奉獻教育、熱愛學生。

          3、教師的專業應該包括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兩個方面。教師專業化的支撐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也就是基于人本的對學生的尊重、研究、認識;教師專業化水平主要取決于對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要具備學科知識心理學化的能力;教師必須清楚,教學不是灌輸和表演,從“教中心”到“學中心”,不僅考驗教師的教學勇氣,還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境界與高度。

          4、必須認識學生。一切的教育教學原則都應該“從兒童出發”,對兒童的研究應該是教師畢生追求的課程。

          5、教學的全部藝術都應該體現為營造學、策動學、滿足學。

          6、教師的一切行為都應該對學生的生活、生命負責。教育要“為生活做準備”、“為成長做奠基”,因此要善于營造生活和成長環境——班級即社會、課堂即生態。

          7、教師必須成為一個發展者,終身學習,教學相長;教師要明白教師的發展價值取向是:發展自己、成就學生。

          8、教師不要控制,而要點燃;不要囚禁,而要開發;不要逞強,而要示弱——敢于讓學生超越自己。

          9、教師要敢于放手——師退生進,捍衛學生主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調動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還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

          10、一切教學都應基于能力和情感,而不僅是知識。會學比學會重要,想學、樂學也比學會重要。

          11、學生的生命是由多個45分鐘組成的,現階段教育的“底線”是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

          “新教師”與一般教師有什么不同呢?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并不急于對學生作出簡單評判,而是讓學生自己反思、矯正自己的學習行為。

          2、了解學生學情,提供反饋或輔導。一般教師更關注課堂紀律或學生注意力等問題,但新教師應該更關注學生的積極表現并給予充分肯定。

          3、一般教師容易墨守成規、亦步亦趨,更多靠分數和學生檔案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潛能、發展趨勢,新教師則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教學內容和進度。

          4、一般教師的教學往往囿于事先擬定的內容,較少能根據學習進程來調整計劃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新教師與此不同,會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反應,隨時調整教學內容。

          5、一般教師對學生的“認識”似乎沒什么興趣,新教師則對學生了如指掌,會基于學生的“已知”實施教學。

          6、一般教師較多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多關注自我,對于改進教學方法常常顧慮重重。新教師絕少以自我為中心,會主動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承認自己的錯誤,隨時對評價作出調整和修改。

          解讀:“新教師”顯然不是指新入職的教師,而是指具備“三觀”的教師——實際上,新教師的概念和教師的工作年限、學歷、年齡、性別,甚至是知識水平都關聯不大。所謂“三觀”,我們的解讀是:

          1、教育觀:教育即人學,是“從兒童出發”的對學生的尊重、發現、認識、接納、包容;

          2、教學觀:以“學中心”來圍繞學、設計學、服務學;

          3、學生觀: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學生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一切學習都是自學。

          “新課堂”標準

          對人本主義的追求要求我們必須重塑教學這一概念!靶抡n堂”對這一概念的重塑提供了可能性,并為優秀卓越的新教師成長提供了發展平臺。實質上,人本主義對教師和課堂的思考永遠是:道德和人性。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沒有誰能完全厘清并找到一個最理想的評估方案,只能相對較好地表述出來。

          新課改推進10多年,有些教師和學校至今還不肯接受。同時,當很多人習慣于炫耀自己的`課改成就時,我們必須有另一種警惕——防止應試教育在變換一種形式演繹它的“僵而不死”。比較顯著的例子是,有些學校有導案、學案、訓練案,但依然不是以學生為主體,而是靠控制學習、強制訓練來提升所謂的教學成績。再比如,有些學校分了小組,并且組織學生合作,但實際上只不過是“走過場”,而真正控制課堂的依然是教師。這些現象都令人憂心,雖然我們要學會包容一切改革,甚至允許在改革中犯一些錯誤,但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偽課改和假課改,反對它們就是在反對應試教育。我們所追求的課堂顯然不同,“新課堂”可以概括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還可以用10個顯著特性來闡述新課堂:

          1、知識不是靠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通過“超市”形式,任由學生選擇。“知識的超市”表明課堂要具有3個特性:自主性、豐富性、選擇性。

          2、課堂的價值體現出從“知識”到“生命”的質的飛躍。“生命的狂歡”表明課堂要具有3個自主特質: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3、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或者以學為中心的課,而不是教師的課、以教為中心的課。

          4、課堂是一種生生、師生相互作用的合作過程,應該是一個“工作場”。當我們把好學校解讀成是“一方池塘”的時候,課堂也應該成為一個富有生機的“生態場”。

          5、對個體學生而言,課堂滿足“個體”的內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因而課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甚至將學習描述成“一件個體的隱私”,教師要敢于“捍衛學習隱私”。

          6、課堂終究是一種“人學”文化的真實體現,因而它應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包容、傾聽、接納。

          7、基于師生共同體和一切學習共同體(對子、小組、班級)的健康、持久、良性發展,教師必須解決師生發展的沖突,明確“通過發展學生”,從而“成就自己”的價值觀。

          8、擁有從學習規律出發的科學的教學流程:自學—展示—反饋。

          9、符合“先學后‘交’”思想:教師的作用主要發揮在對學習環境的營造、學習條件的創設上;所謂課堂主導,應體現在對學習困惑的點化、點撥上;課堂應遵循“先學后‘交’”的思想,這個“交”就是“主導”,而不是單純的“教”。

          10、動靜結合的課。好課堂是生命的體現,動和靜都是生命的形態。

          解讀:當我們在表達教學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時,實際上還必須著重強調一句——以學為主體。

          在過去的50年間,研究者過分重視了對教師教學行為、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的研究。其實,我們一直在這樣表述:課堂教學真正的考驗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對學生生命成長方式的認知,以及這種思想和認知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呈現。

          顯然,學生最主要的生命成長是通過學習或者說是通過課堂活動來呈現的。因此,教學的研究恐怕要回歸到“學生”和“學習”本身,才會變得富有意義和生機。新的教學活動,必須通過模式來實現,而這個模式不是基于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框定,而是必須體現出學習者真實的實踐體驗和他們的認知規律。這種被很多人認為是“激進的教學理論”,恰恰體現出來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者對基于人學的教育的全部表達。

          “新學!睒藴

          1、教育即“人學”:富有人性、以人為本、尊重生命。

          2、以兒童為課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3、有一名從來不自詡為“教育家”的校長和一支熱愛學生的教師團隊。

          4、不是應試名校,甚至不一定有很高的升學率;不是硬件名校,甚至不一定是重點學校。

          5、有文化,但文化一定不是控制和專政;尊重差異、注重過程,淡化競爭、崇尚合作。

          6、不搶生源、不挖名師,善待每一名師生,維護教育公平。

          7、崇尚學生主體和自然成長,準許學生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8、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和豐富多樣的學校生活。

          9、是一個讓師生在精神及身體上感到安全而愉悅的場所。

          10、有良好的教學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教學,更重視對學生的研究,追求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

          解讀:好學校到底是什么樣的?升學率高、大樓林立、綠草如茵的學校就一定是好學校嗎?我們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什么樣的?如前所述,好學校是一方池塘,“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會有水鳥、兩棲動物及各種魚,還有常見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開始往里面填東西……”相對傳統名校,這里的“池塘”,是一個教育的環境生態概念。學校首先是平等、和諧地包容、接納、尊重每一個學生。這很不簡單,當傳統的教育學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學校評價的幾級指標時,我們有可能忽視了學生內心的渴望。學校教育必須對生命負責,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線。

          “新學生”標準

          “新學生”的標準是基于對教育目和期望的判斷。如果說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有什么樣的學生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那么,“新學生”就代表著“新人類”,他們的“族群”和數量決定著未來世界的性質和品質。

          新學生的標準如下:

          1、具有終極使命感,是“地球村”里的公民。

          2、敢于擔當,對國家和人類負責,對社會和家人負責,對自己和自然負責。

          3、身心健康、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4、善于學習,能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5、有自信、有毅力、有意志。

          6、會反思、敢質疑、善溝通。

          7、具有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

          8、有契約精神。

          9、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10、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如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解讀: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人,當我們把好學生定義為成績優秀、循規蹈矩、遵守紀律、老實聽話時,教育就離“人”越來越遠了。如果回到人本價值觀上思考,首先,學生是一個獨立于一切目的之外的人,工具教育顯然是“反人性”的;其次,傳統的以控制為手段的教育,顯然是對個性的摧殘;再其次,學生是“個體”,他需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東西,而學校作為一個“群體”概念,則又需要學生具有團隊協作的精神與擔當。

          新學生首先應身心健康,其次要敢于擔當,再其次是要具備一定的學習、實踐、創新、合作等基本能力。新學生標準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現實背景下的新任務、新內容。

        【新課堂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堂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論文10-11

        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09-13

        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10

        新教材新課程新課堂培訓體會01-17

        走進新課堂,擔當新角色10-02

        課堂培訓心得體會10-08

        新的支點 活的課堂10-14

        培訓云課堂心得體會01-23

        高效課堂培訓的心得體會02-0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