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長的五階段
根據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的說法,我們一生中心理的成長總共經歷了四個4個階段。而在這些階段中,我們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模式。下面這5個階段,你已經走到了哪一步呢?
心理成長的五個階段
把人的精神發育按照性敏感部位分為5個階段:口腔期、肛門期、生殖器期、潛在期和性交期。
一、嬰兒從出生到斷奶是口腔期,這時候性感部位為口腔,嬰兒的嘴有貼近母親乳房的性快感。所以,我們看到嬰兒拿到什么都往嘴里塞,嘴中沒有東西就哭,所以,許多父母都給嬰兒一個奶嘴含在嘴里。今天很多人使用奶粉育嬰,這剝奪了嬰兒口腔期享受母愛的快感,壓抑了嬰兒的性需求,造成嬰兒長大成人后喜歡咬鉛筆。
二、嬰兒斷乳到3三歲是肛門期,也就是斷尿片期,這一期間以能控制大小便為樂趣,為性快感。如果父母失職,不及早訓練嬰兒控制大小便,長期使用尿片,搞得嬰兒陰部不清潔,失去性快感,造成性壓抑,長大后就可能有奇怪的癖好。
三、3歲到6歲是性別期,此期間小男孩的小雞雞會偶爾勃起,是男孩女孩開始有性別自我意識的期間,意識到男孩女孩的區別。如果此期間缺乏家庭關愛,就會患上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這些在弗洛伊德理論中都是性愛受到壓抑造成的精神病。
四、從6歲到青春期是性潛伏期,性潛伏期的少年開始學會滯后的享樂,不像6歲前的兒童有糖就吃了,性潛伏期的兒童學會把糖留著慢慢的吃。如果這個時期的兒童沒有小朋友一起玩,如學校霸凌事件把小孩排斥在朋友圈之外,這時候心理的防御機制就產生移情,把以往的性壓抑移情到某些癖好,造成成年后性冷淡和性厭惡。
五、是青春期,是性生理機能成熟期,此時社交能力很重要,成熟的性滿足來自社交能力,和異性交往的能力。如果交往失敗,就產生情緒紊亂導致各種精神病,如失戀、強迫癥、疑懼癥等等。
影響孩子心理成長的主要原因
“童年經歷的不快樂并不會在長大之后就漸漸淡忘,相反的會在腦海中的那個時間點烙下深深印記,讓自己對某一段光陰產生一種晦暗的回憶,每當想起自己哭泣的童年,永遠都不會覺得開心快樂,永遠對這個世界保持一份安全的距離,小心翼翼把心中的恐懼收起,把自己偽裝得很堅強,很歡快,然后笑著與每一個人打招呼,輕輕抹掉眼角那一縷淡淡的憂傷。
每當憶及童年,腦海里都是這樣的一副畫面:一個穿著破爛的小女孩,站在一條坑洼的土路上哭泣的望著遠方,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當時該是什么樣的一種心理?悲戚的童年多半是不愿意回憶的。
小時候的夢想是趕緊長大,長大了就不會挨打了,對于一個10多歲還在挨打的孩子來說,這種夢想最直接不過了,那時候的孩子們很多都會挨打,男孩子挨打更是頻繁,但像我和妹妹這樣的姑娘家家的倒是不多,可是挨打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挨打本身并不可怕,左不過就是疼幾分鐘,要命的是打之前的那頓罵喊聲,和挨打之后的各種絮叨,每回都像情景劇一樣,有開篇,有落幕,還都是固定的格式。
我所不能理解的挨打有很多類別和情形,比如我初學搟面條,一不小心將手指頭切傷了,會被理解為不想干活故意把手切了,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哪來的這種心機呢,對于手切破的疼痛我從來都是無暇顧及的,因為那時手切破對自己來說是一種錯誤,你不該把手切破,切破了就不能干活了,耽誤事,影響別人的心情。再比如,不小心把東西給打碎或者弄丟了,那種心情比切破手還可怕,通常被理解為敗家,一頓毒打之后便是罵喊和絮叨,如果日后關系到這個丟失或者打碎的物品,還會像電影重播一樣再原原本本的回放一邊,周而復始的情境再現,年幼的我們除了害怕還是害怕。
因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最開始我傻傻的認為每家的'孩子大概都這樣,想著既然都這樣那是常態,人家能接受我自然能接受,沒想太多,漸漸長大發現,別人家的孩子好像沒有這種待遇,那時候的孩子雖然都比較膽小,但別家的小孩貌似沒那時的我那么怯懦,除了挨打這種奇葩事件之外,最不能釋懷的莫過于早飯和送傘了,10多歲的孩子每天早起自己做早飯,還得輕手輕腳的,不能影響了他們休息,悄沒聲的吃完后還得把鍋碗洗干凈,有時候還得順便把他們的早飯材料給準備好,最早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只有12歲,那時候也覺得沒什么,現在回頭想想一陣心酸,別的孩子多部分都是大人做飯,吃完就走了,所以通常都是小伙伴們等我,因為我要洗碗收拾,否則就得提前很早起來,從我開始上早自習就沒有享受過現成的早飯,這也許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吧。說起來送傘,每逢下雨路過學校門口看著一排排焦急的家長都替這些孩子們覺得幸福,上了這么些年的學刮風下雨從未有人給我送傘,雨大了就在學校硬等,或者不回家,要不就湊同學的傘跑一陣子,其實我家離學校是最近的,也許他們認為離那么近沒必要送傘吧,小孩子跑兩下子都到家了,我是一直都這么安慰自己的。
這些事情真正讓我覺得受傷卻是在成年懂事之后,因為當我有正確認知的時候我開始覺得難以理解,我曾一度懷疑我是否是他們親生的,但一個人的性格是難以改變的,性格決定命運,當然這不光決定了他們自己的命運也決定了我們的命運,現在想想如果有個快樂的童年,有個溫暖的家庭我該是另外的一種生存模式,不過慶幸我一直都是健康的,也許是老天的另外一種額外的饋贈吧,很感激在我有生之年能明白這些,并且不會將這樣的痛苦帶給我的下一代!
心理成長需要挫折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苦難對于人生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萬丈深淵。”每一個人都隨時面臨著困難、風險、挫折與失敗,勇敢的人感恩挫折,失敗者抱怨命運的多舛。青少年心理比較稚嫩,需要我們用心培植。但是隨著“四二一”家庭的增多,家長們在物質方面盡其所能地給孩子提供優越條件的同時,卻常常忽略了必要的意志、品質教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導致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讓孩子正確對待挫折,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力,讓他們挑戰生活中的一切風雨,直至成長為真正的強者。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逆境,都是磨煉孩子意志和毅力的運動場。逆境是一所好學校,從這里學習過的孩子,都會慢慢學會化逆境為順境,處變不驚,臨危而不亂,坦然面對挫折并把它作為挑戰。這些經驗將讓他成為一個堅持、執著的人,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挫折教育不光是給孩子挫折,更重要的還在于讓孩子有抗挫折的能力。
首先,父母必須讓孩子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像《羊城晚報》報道的那些家長,對失敗而痛哭的孩子,他們不是叫孩子去面對失敗,反而去抱怨裁判的不公,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把以后所有的失敗都歸在別人身上,甚至會否定一切或對社會仇恨和不滿。所以,父母必須引導孩子正視失敗,對他們說:“你現在雖然輸了,但是你很努力,只要你找到失敗原因并繼續努力下去,一定會成功的,我們為你付出的努力而感到驕傲!”
另外,要讓孩子學會欣賞勝利者,從勝利者身上汲取營養,完善自己。有欣賞對手的胸襟,是人格完善、有個人魅力的表現,他們更容易成功。只有善于學習對手的優點,化為己用,提高自己,爭取下次勝利的人,才能越挫越勇,越挫越強。
患難困苦,乃磨煉人格之最高學府,讓你的孩子入學吧!學習過挫折這一課,他必將有一顆無往而不勝的心靈,最終破繭成蝶!
【心理成長的五階段】相關文章:
孩子成長需要心理幫助11-15
讓你的心理健康成長09-04
心理健康《成長的煩惱》教學反思12-03
心理委員個人成長報告04-29
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成長心理07-14
心理健康《成長的煩惱》教學反思范文07-11
家庭因素對孩子心理成長的影響07-10
“陽光心理快樂成長”活動方案08-09
心理作業個人成長報告范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