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什么1
心理健康是什么,以上是小編收集到的答案,免費提供給大家交流參考~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名詞解釋
[英文]mental health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肖漢仕教授認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
制約因素
1.先天遺傳的好壞
2.外界刺激的優劣
3.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
4.心理保健服務的有無。
編輯本段維護途徑
1.注意優婚優生,避免先天缺陷;
2.優化現實環境,減少不良刺激;
3.加強心理修養,提高心理素質;
4.接受心理教育,學會心理調適
5.主動向人求助,及時緩解心病。
心理健康是什么2
1充分的關愛
充分的關愛包含著體貼、關心、愛護、依賴等,它能帶給兒童滿足與溫暖,使兒童體會到生活充滿幸福與光明,從而心情愉快、積極向上,并且會深切真摯地去愛別人。愛是促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動力。母愛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教師的愛對兒童一生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不適當的母愛與師愛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負面的影響。
母愛不適當主要表現在溺愛上,對兒童一味遷就,缺乏嚴格要求,不要把溺愛縱容和愛劃上等號。教師對兒童愛得不夠,往往是由于責任心不強,為對兒童冷淡或表示討厭,或表現為偏愛資質聰明、容貌出眾的兒童,常使受寵兒童張揚跋扈,被冷落的孩子性格孤僻。教師不僅要充分地愛孩子,也應該正確地愛孩子,對每一個孩子都應一視同仁。
2充實的生活
兒童生活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有恰如其分的學習、勞動,有適當的游戲、娛樂。
有的家長忙于工作,對兒童除了在吃穿上給予滿足外,對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少關心;有的.家長望子成才心切,過多安排孩子學習,致使孩子精神緊張,興趣偏狹,生活能力差,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
3平穩的環境
平衡的環境是指的家庭、順利學習的環境、必要的物質生活。比較平穩少曲折的環境,對兒童的心理沖擊比較小,兒童容易適應,而不至于產生心理不健康。反之,處于逆境中的兒童,往往會缺乏教育引導,而在心理上受不住沖擊,出現反常心理。
美國霍爾姆等人曾對5000余人進行社會生活對心理疾病的影響的調查研究,發現生活變故大會出現較高心理發病率。例如,父母吵鬧、離婚,教師責罵、體罰,由于貧困而受饑餓或失學等,都會促使兒童發生心理變態,產生緊張、焦慮、悲傷、恐懼、消極、自卑等心理。
不過,處在逆境中的兒童,如果能加以正確引導,給予精神或物質的支持,培養他們以比較強的意志、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挫折,那么兒童還是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的,甚至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4藝術的陶冶
藝術的陶冶促使兒童的人格獲得健全、和諧的發展。音樂是形象化的具體刺激,兒童容易接受。創造和選擇適合兒童特點的音樂來陶冶兒童,根據需要經常給兒童聽歡樂、明快或安靜、溫和或堅定、有力的音樂,使兒童形成活潑、愉快、穩定、勇敢的性格。
美術主要是造型和色彩的藝術。美術的具體形象性是最受兒童喜愛的,用以陶冶兒童情操、發展兒童智能有顯著的效果。兒童可以在看看畫畫玩玩中發展智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文學也是兒童十分喜愛的藝術形式。它那引人入勝的內容、優美動聽的語言,不僅使兒童增長知識、明辨是非、發展語言,還能培養他們對文學的興趣。經常向兒童講故事、念詩歌是促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5健康的軀體
健康的軀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軀體的健康同先天的條件有關,然而后天的保護和鍛煉亦十分重要。要使兒童的人格獲得健全的發展,就必須同時使兒童有健康的身體。
除以上所述的基本條件外,促使兒童心理健康的條件還有很多,如經常與同伴交往,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父母的直接影響等,這些都應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
心理健康是什么3
一、女性心理弱點
1、情緒易波動
女性情緒易波動,好哭也好笑。由于情緒的影響,會時而積極興奮,時而消極低沉,所以女性要注意學會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情緒,化消極為積極。
2、女性好妒忌
女性善妒,有的是天生的,無論是愛情方面、才華方面或美貌方面女性都好妒忌,給自己平添了幾多煩惱。妒忌常導致女性心胸狹窄,而心胸狹窄又會加重忌妒,二者常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女性要立大志,有了大志,心胸才會開闊,才不會去在意小事和妒忌別人。
3、女性好猜疑
女性生性敏感,好猜忌,好多疑。由于好猜忌,所以常常影響人際關系,甚至家庭關系,這既容易使自己孤獨,也容易因猜忌而發生沖動。所以,女性要盡量注意自己的個性,盡量使自己豁達開朗一些。
二、女性健康的標準
1、對環境能充分適應
要想生活的愉快,心理就得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并且要盡快適應環境。
2、能正確了解自己
女人立身現代社會,不僅要正確認識社會,而且也要正確了解自己;只有正確了解自己,才能在需要適應的地方調整自己、調控自己和完善自己。這是女人健康心理的標志之一。
3、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心理健康的女人能正確衡量自己,根據自己的條件,確立生活的目標。
4、能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一個心理健康的女人,應能保持行為動機與所達到的目的具有一致性,精神狀態或情緒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
6、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作為心理健康的女人,應善于虛心學習、積極求教、勤于思考。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女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因為人際關系的好壞,不僅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還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所以當代女人應掌握好人際關系的處理藝術,以增進心理健康。
8、能文明發泄不良情緒
心理健康的女人會采用文明的辦法來消除心中的不滿,帶來心理重點的`轉移,于是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又能心平氣和地對待人生。
9、能維護集體,發揮個性
心理健康、品質高尚的女人,總是要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來維護集體利益、愛護集體聲譽,把自己和集體緊密聯系在一起。
10、能遵守社會規范,基本需求適當
遵守社會規范,是任何女人的行為準則。一個心理健康的女人,她的行為是不會超越社會道德規范的。
心理健康是什么4
如今的教育都以素質教育為主,幼稚園也不例外。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使幼兒健康的、全面的發展。而科學教育、知識技能的學習,有時會與精神衛生和身心健康構成矛盾,因此我認為不管是學校還是幼稚園都應該抓好孩子們的身心、精神健康的質量,這樣才能保證科學教育和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
幼兒時期又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個性和很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而這個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
然而,這幾年陪同許多孩子一路走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表現出自私、自負、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個性特征。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們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所以,我認為家庭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既表現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更表現在家長的感情態度、個性、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上。
剛涉足幼教時,覺得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的喜怒哀樂完全可由成人掌控。可隨著給孩子相處的時間長了,會發現: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思維,甚至于一些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他們也會因為家里的事情影響情緒。所以漸漸的我對孩子入園時的情緒產生興趣。他們表現出的歡喜,悲傷的感情,有可能就給周末在家發生的事情有著某種聯系。所以我會留心那些情緒異常的幼兒,并給家長進行電話聯系了解其原因。結果表明家庭因素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都缺乏關愛他人的實踐和體驗。所以常常會因為家庭、父母的矛盾而影響其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種因家庭原因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層出不窮。還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則案例:有一個小朋友叫淇淇才10歲,聰明伶俐。在學校表現的非;钴S,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但沒想到她竟用兩團棉花塞住鼻孔,采用憋氣的方法來“自盡”,起初媽媽還以為她是在做游戲,可沒想到她竟冒出一句:“活著沒意思,還不如死了算了”這句話實在讓媽媽嚇了一大跳,原因她偶然一次聽父母要離婚,并且爸爸不要她,而媽媽要再婚,而她將面臨被送到一個親戚家里寄養的命運。從此,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摸樣:老氣橫秋,整日惶恐不安,沒有了一點靈氣。像這類案例很明顯,淇淇很無辜,也是不幸的,因為在一夜之間,昔日心疼她、愛她的父母竟然都要棄她而去,小小年紀如何經受得起這么大的打擊!像這樣遭父母拋棄,再好個性的兒童也會從此產生憂郁。
許多事實證明了,那些遭父母拋棄的小朋友在個性上的變化比那些喪失父母的兒童還要嚴重。他們會變得軟弱無能,或者冷酷無情,又或者自私自利,又或者報復心強等極端的心態。因此淇淇的心理問題完全來源于家庭因素。
另一案例:小強今年10歲就讀某小學四年級,該孩子對人感到恐懼、行為不安,在學校中不適應,孩子是正常的,知識人際關系不好。這種現象最終也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因為孩子小時候語言發展不太好,父親在進行強化訓練時,孩子不能接受,父親就用打罵能方法教育孩子,而母親則很愛孩子。夫妻之間的關系終因孩子教育問題惡化,最終協議離婚,但協議離婚期間,雙方意見對立,父親總在關鍵協議場合中不出現,故意回避。所以小強在此期間情緒處于強烈的不安,恐惶中。最終在學校情緒不穩定。成績倒數第一,學校對其有看法,導致孩子最終不愿意上學。
以上兩個案例均說明孩子心理的健康部分是來源于家庭的,那么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哪些呢?以下幾點可作為家長們的'參考: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當 在有的家長看來,家長的任務是讓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長對孩子的衣食及身體保健舍得投資,卻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現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識灌輸,
輕行為習慣培養;重飲食營養攝入,輕情感需要的滿足;重成人包辦代替,輕孩子獨立性培養。獨生子女現象,造成對孩子溺愛非常普及。如:有的孩子被別人拽了一下衣服,他便沖上去抓打別人,老師看到正準備給他談談,他就大聲哭著說:“我爸爸知道你批評我會心疼的!倍议L知道后卻是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談論幼兒園的開心事或問一些問題,家長嫌煩,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緒上的快樂和滿足,長久下去自然會冷淡。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樣的作用 家長總會希望孩子改掉壞毛病,一旦發現孩子的問題,都免不了一通數落甚至責打。然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已經在孩子的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生的事情不介意,得過且過,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另外,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孩子見了準備離婚的父母之間的戰爭,感到害怕,會變得非常膽小。也有孩子為避免受欺負而主動出擊打罵同學。所以,孩子身上發現的心理問題,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行為不當之處。
(三)家長的教育觀點不一樣 有不少家長在心理咨詢中反映孩子有說謊的毛病。說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齡前幼兒分不清現實和想象,家長把孩子說出來的想象誤以為是說謊,這實際是幼兒趨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長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出現問題,幼兒園教師找家長,父親回家批評一下,讓孩子改正就可以;找母親的話,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總結出來可以從父親那里得到好處。久而久之,孩子在父親和母親面前說不一樣的話,在老師面前和家長面前也說不一樣的話,說謊的壞習慣就養成了。
(四)以成人的視角看問題 有些事情對孩子來講是好事或無所謂的事,而有些家長看待這些事的角度卻有問題,如:看到老師讓幼兒在幼兒園撿樹葉而自己聊天,家長認為這樣的話老師自己不參與,幼兒也就不用再做了。家長從成人的角度認為這樣是對孩子不公平,而幼兒則認為這是集體活動,很有趣,是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間的游戲活動。這樣,家長的觀點和孩子的感受就完全相反。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或者是長大后就學會在人際交往中斤斤計較,偷懶耍滑。還記得以前我班上有個小朋友每天睡覺起床以后都會很緊張的找她的橡皮筋,起初我還以為孩子的習慣挺好的,自己的東西知道自己收拾;可后來發現她老是緊緊將橡皮筋捏在手里等著老師給她扎頭發,甚至握到手心都冒汗了,便忍不住問起她的原因來,后來她回答:“媽媽說以前在其它班上就老是掉橡皮筋,現在到這個班就千萬不能再掉了!甭犓@么一說,我便體會到了孩子以上種種表現都是情有可原的。再后來我就很留心觀察孩子,的確她在平時生活中對小朋友總是斤斤計較的,鉛筆、橡皮從不輕易借給別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這不由得讓我覺得,孩子僅僅因為家長、成人的一句話,失去了很多與別人交往、交流的快樂,甚至為了保護成人眼中一點點自己的東西而終日小心謹慎。這樣的童年似乎好像挺“悲哀”的。
(五)祖輩與保姆代養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無法全身心照顧孩子,這時必然就會請家里的老人,又或者是保姆幫助照看孩子,像這類情況就會出現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祖輩和保姆的知識水平通常都比父母較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們給孩子心理成長上的幫助就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看祖輩和保姆為避免孩子受傷,總是限制孩子的活動,或嚇唬哈子有危險,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受到影響,比如:運動能力差、不敢嘗試新事物、膽小懦弱、夸大危險、依賴等。行為活動中的過多限制和過多干涉,需求上的過多滿足和過多“給予”,在金錢和寵愛編織的溫床上長大的孩子,被剝奪了“獨立”的自由。眾多的不會,降低了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埋下了未來潛在的危機,養成了自私、驕橫、任性、孤僻、懶惰、依從、懦弱、惟我獨尊的不良心理品質和不良行為習慣。
那么如何來緩解各種家庭因素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影響呢?有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部分正因家庭因素在影響我們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
1、要不斷給孩子以積極的評價,并且要及時地表揚,為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給予孩子肯定的表揚,這樣堅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恢復自信心,逐漸做的更好。
2、要注意改變家長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滿意孩子的某些特點,檢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表現,如有,要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來改正。
3、要給孩子的進步留有余地,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否則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4、作為家長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盡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與同事交往,對社會的態度盡可能從善意的角度來理解評價,這樣才能在內心產生寬容的心態,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才能是積極向上的。
5、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參與家務,充分發揮合作的功能,讓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強與孩子的交流。
6、加強與幼稚園教師的聯系,及時與孩子同伴家長的交往,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
7、家長可通過各種途徑掌握一些幼兒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識,如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有關孩子心理困擾,心理障礙時要及時找專家咨詢。
以上幾點家長可以作為參考,希望孩子們在您的科學的引導下更加活潑、健康、快樂的渡過他們美好的童年。
心理健康是什么5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是什么?這是家長必須了解的。
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智力發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具體說來,他們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應有如下表現: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欲較強。喜歡提問題并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于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愿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贊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二、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
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夸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夸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
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三、2~3歲幼兒心理發育的一般特點
2~3歲的孩子天真、幼稚、純潔、活潑,身心在迅速發展,在各方面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實在是最惹人喜愛的了。2歲的孩子開始用語言與人交往,他那帶著奶氣的語言雖然極為簡單,卻標志著極為重要的掌握人類交際工具的.新里程。到了2歲,他能自如地運用言語表示請求、愿望、意見等。
幼兒 2~3歲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訴他什么事情該怎樣做,他便會順從地接受并記住。他可以遵守簡單的規則和要求。例如,他會根據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歲,他能“習慣于許多生活規則、集體規則,并且能說出簡單的道理。例如,進睡眠室說話就會吵別的小朋友睡覺!
2~3歲的孩子有獨立的要求,喜歡自己脫穿衣服、疊被子,盡管他還不會或不太會,但這種意愿很強烈。到了4歲,已完全能獨立地穿、脫衣服,疊小被子,還可以自己洗手絹、洗襪子等。他不但這樣做,而且以“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為驕傲。
2~3歲的孩子樂于助人、喜歡勞動。媽媽剛掃地,他就去拿簸箕;爺爺拿起報紙,他會送來眼鏡……到了4歲,他能有意識地幫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會幫助他擦眼淚;媽媽擺餐桌時他懂得幫助擺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幫助人是好事。
2~3歲的孩子有很好的記憶力,他能很快地背會一首兒歌、古詩;跟隨成人到過某個親友家,再路過時他能說出這是誰家。到了4歲,他不僅能記住這些,而且能有意識地記住許多事情,他的理解記憶在迅速提高。
四、幼兒期兒童的心理衛生問題
1.要讓孩子擺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愛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家往往把溺愛與珍愛混淆起來,把孩子擺在至高無尚的位置上,以孩子為核心,嬌生慣養、諸事依從。果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缺乏獨立性、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將來一旦結失去家人的保護,就會變得膽小畏縮、人際關系緊張,再加上他們心理承受能力低,勢必要在心理上造成更大更多的挫折。
2.讓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溫暖。和諧而又溫暖的氣氛,是有利于幼兒心理衛生的,對形成他終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義。相反,有的家庭不和睦,爭吵不休,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有人研究證明,這樣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癥和胃病等。至于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更壞,因為喪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離婚者的子女受人歧視,更有害于心理衛生。
3.正確對待和處理幼兒口吃和遺尿癥等疾病?诔远嗍且蛴變耗7禄蚓裢蝗痪o張造成的,男孩大約4%、女孩大約有2%患口吃?诔钥雌饋硎恰靶∈隆保珜⒆拥男睦泶靷車乐,往往形成孤獨、退縮、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所以,一方面,家長要防止孩子口吃,而患了口吃后不要譏笑他,更不要打他、罵他,要鼓勵他樹立信心,精神放松,慢慢糾正。遺尿癥患兒大都是由于精神緊張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對孩子溺愛不加訓練造成的。這些兒童遺尿后,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長萬萬不可再施以羞辱或責罵。因為孩子越緊張,遺尿癥越難治好。因遺尿而受責打很容易形成孩子焦慮、抑郁、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
4.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和錯誤。孩子小、知識經驗少、能力不強,許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現過失和犯錯誤都是不奇怪的。對于孩子的過失和錯誤要心平氣和,教育要耐心仔細,尤其要講道理,不要讓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打罵孩子,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批評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評教育孩子時,父母口徑要一致。以免使孩子無所適從,不愿接受教育。
5.支持孩子多做游戲。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也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要讓孩子多玩自己愛玩的游戲,要支持孩子與他們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與孩子們在一起玩,就是學習,就是交際,而且更能飽賞游戲中的樂趣,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幼兒在心理發展上是個自我中心時期,三歲就可表現出獨立愿望。雖然他們本領不大,但往往這要自己來、那要自己干,顯得不太聽話了。其實,這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明顯標志,是獨立性開始發展的表現。所以,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因勢利導,切不可違背規律是要治服孩子的“強勁”。
心理健康是什么6
一、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二、充分了解自己
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郁情緒。
三、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范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于無憂,富莫大于知足!
四、與外界保持接觸
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五、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六、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于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癡呆有益。
心理健康是什么7
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xx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為此,在具體執行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滿足合理需要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個小學生,作為班級和伙伴中的一員,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不被接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事實一再表明,滿足合理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受到壓抑,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滿足,人的心態和行為就有可能趨向極端化,甚至鋌而走險。
中小學生中存在的許多不良行為或罪錯行為,絕大多數都與合理需要得不到適當滿足有關。學校是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機構,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敢策建立起來的正規的、完善的教育系統。因而,就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機會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權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會部門都無法相比的。
為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自覺地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體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個體間需要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對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滿足的正常途徑能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小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采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教育者對此必須充分注意。
2. 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輔導,使之對自己成長發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準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有效地面對。比如新人學的小學生,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學校的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性活動的變化,由先前的做游戲為主變為以學習為主。隨著社會角色的變化、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要寫作業,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成為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所有學童來說都會遇到對學校生活的心理適應問題。
再比如高年級小學生,面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有心理準備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就會遇到困難,就可能出現困擾,不利于身心健康。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對個別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方法上的幫助,針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某些消極的不利于其身心發展的問題,如逆反心理、,厭學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點所給予的幫助、所進行的調整等均屬個別指導。
3.及時調治 我們知道,學校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許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小學生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時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個體間的差異性和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的多樣性,因而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視,工作多么細致,效果如何顯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能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總會有少數或個別小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于識別,及時發現,并能隨時與有關家長取得聯系,提供建議,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人員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和治療。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定型,各種心理問題即使比較嚴重,只要及時發現,善于識別,及時送醫療性心理咨詢、治療機構,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和調治,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見,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在于治療而在于識別,要能及時發現,以保證及時有效地得到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治療。
心理健康是什么8
健康與遺傳、環境、生活、工作、營養衛生等多種因素有關,而與人的情緒密不可分。民間諺語“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就形象地揭示了心理保健與健康的關系。那么,要做好心理養生需要哪些條件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呢?有哪些特征呢?來學習吧!
一、心理養生必備的4種基本美德
養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但你聽說過心理養生嗎?心理養生其實是祖先早已傳給我們的幾種美德。好好利用這些心理養生妙法,可以使自己更健康。
1、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
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于友好相處,心中就會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于對人敞開心扉,心中就會常有輕松之感?傊,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到最佳狀態,從而提高肌體的抗病能力。
2、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
人在社會的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質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
3、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
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愛因斯坦說過:“真正的快樂,是對生活的樂觀,對工作的愉快,對事業的興奮! 普希金也說過:“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彼哉f,樂觀的心態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
4、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對人生追求層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態,就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于平和的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二、心理健康的10大標準
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心理健康是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沒有不良的心理狀態,如焦慮、憂郁、過度緊張等。那么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吧。
1、智力標準。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條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會人學業成功、事業有成的心理基礎。用IQ值來表示,智商≥90為正常,上不封頂,<70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證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災樂禍。
2、情緒標準。
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情緒穩定,而且還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緒健康的標志,且情緒的變化應由適當的原因引起,還要與情緒反應的程度相適宜。
3、意志標準
是指人自覺地確定活動目標,支配自己行動,克服重重困難,以實現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階梯,如果做事過于優柔寡斷、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計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現。
4、社會適應標準
較好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較好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系,能適應周圍的人際關系;③處理和應付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如作出決定、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情緒控制、心理換位、人際溝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基本相符
研究證明,不能有效地面對現實、處理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是導致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對現實、把握現實,主動適應現實。
6、心理活動特點應符合年齡、性別特點
人的一生要經歷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該年齡階段的特點。
7、注意力集中度
注意力是一切活動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證。如果一個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穩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動,如兒童多動癥,成人的焦慮抑郁癥等都會存在注意力問題。一般5~7歲可連續注意時間約為15分鐘;7~10歲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為30分鐘,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寬容、悅納、善待他人,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確評價自我,即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9、有獨特的個性特征
在不違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獨特的個性特征。
10、個人基本需求能得到滿足
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規范和法規的情況下,對個人的基本需求能得到滿足。
三、心理健康的5大特征
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征如下:
1、智力正常
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2、情緒穩定與愉快
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肌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3、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于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適應能力
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么變化,都將能夠適應。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
5、內省能力
人生本復雜,只有一個平靜的心,不斷內省自己的心態、行為,不斷改進自身缺點,以無塵之雨洗滌心中的黑暗,才能立足于世。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整個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處于完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或不虛弱,所以心理健康很重要。
四、女性的自我心理需求有6個
1、女性愿意平等地禮尚往來
真正珍惜愛情的女性,一般對貴重的禮物持審慎態度,因為一件貴重的禮物會讓她想到,這個男人是在試圖收買她的感情,將她看成是奇貨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恰當的、量力的、顯示關注和體貼的禮物,使女性只感到溫馨,沒有沉重感?傊,保持與人平等的交流是顯示她們自身尊貴的所在。
2、女性需要年輕美貌的恭維
這對已婚有子女的婦女尤為重要。無論到何時,年輕美貌都使她們占盡便宜,于是要年輕要有魅力的渴望變成巨大的壓力,使她們感到只要體重多了幾公斤,臉上出現幾許皺紋,便覺得自己已被時代驅趕出來,精神隨之頹廢。她們往往需要男人用一句特別贊美的語言去鼓勵她們說:“我喜歡你這種發型!被蛘f“你穿這身衣服真美”等等。
3、在乎事業的成功
沒有事業的成就和職業的收入就談不上男女平等。因此她們希望自己的丈夫或男友認真重視她們的工作,哪怕是稍微一點點的成就。
4、尋求有同情心的耳朵
一次簡短的交談對于男性和女性可能有迥然不同的意義。在男性,交談是提出問題,辯論是非以及找出解決的辦法,為此他們可能老是打斷談話的女伴,直到她明白為止。而女性更多地將交談看作是與聽者分享其感情的一條渠道,她們往往說個不停,直到覺得好受為止。男性不愿涉及個人隱私和感情,而女性恰恰津津樂道這類話題。男女在共同游戲時,女性對雙方都感興趣,而男性只注意游戲本身。
5、女性的愛情比男性更實際、更執著
女性更多地著眼于擇偶的實際考慮,比如,女性著重伴侶身上的長期品質,誠實、有才干、富于同情心等等。她們遠比男子更善于把握自己的激情,即使她渴望被愛。她們也會在采取行動前反復考慮:我可以依靠這個男人嗎?因此想追求這樣女性的男性,最好延長其求愛的時間表。
6、需要獨處以作休整
她們最容易生氣、煩躁,因而在丈夫、男友面前常提出讓她們自己呆一會兒的要求。在工休假期,女性特殊的心理需要是采購、閱讀、恢復精力及進行其它的自我調節。通過獨處,她們會完成心理上的調節,使自己更適于她們的角色。
最需要的才是最重要的,了解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缺乏型需要幾乎人人都有,而成長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尤其是自我實現的需要,相當部分的人沒有。
心理健康是什么9
一、心理健康是什么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標準具體與客觀。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于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人們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靶陆】到逃痹趯W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感情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二、女性必須警惕心理健康四個誤區
(1)身體健康就是心理健康國際衛生組織早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僅僅身體健康不等于健康,也不等于,合理健康,它們是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的。只有兩者都具備,一個人才能算作真正的健康。
(2)心理不變態就筑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有許多種形式,心理變態只是其極端形式而已。根據狀態,人的心理可用三區來表示:白、灰和黑。人處于心理白就是心理健康,處于黑則是心理變態,而處于灰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灰色心理調節得當就會回復為白色心理,不當則會發展為黑色心理。所以僅僅心理不變態的女性不一定心理健康。
(3)有心理問題就是有精神病
許多女性對“心理問題”十分敏感又不屑一顧,認為有心理問題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恥的,認為有心理問題就是有精神病,這是一種很傷害人的誤解。女性經常會有心理困惑,調解不當就會形成心理問愜,長久得不到解決就會發展為心理疾病。幾乎每個女性都會有一般的心理問題,但不會都發展為精神病。
(4)一次心理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
對心理咨詢的不了解導致了人們過高的期望值,認為通過一次半次的心理咨詢就可以解決所有心理問題。其實,心理問題和身體疾病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期望很快就能痊愈。而且,不同于身體疾病,心理問題的治療需要患者和心理醫生雙方互動交流,這自然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當然,也不是所有心理問題都需要多次咨詢和治療,簡單的問題一次足矣。
人類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二者都健康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很多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大部分是輕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輕度心理健康問題可以自行恢復正常,如果進行心理調適,恢復得會更快,不必太擔憂。但既然存在問題,就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三、青少年吸煙的心理誤區
具有模仿心理的,通常是一種崇拜,只要想辦法讓他知道,這種模仿的錯誤,他就自行改正;
獵奇心理,很簡單,滿足好奇心,這時候你越是攔阻反而效果會下降,只有極力滿足他,當他感覺沒那么有意思,乏味了,厭倦了,你想讓他去他都懶得回頭。
攀比心理,這說明,有些吸煙的人的一些做派給了他很酷的感覺,比如叼著煙翹起二郎腿的電影明星演繹的老大。這種人通常真實的比較怕事,所以,對癥之藥,只要他做出那種戲演動作,就對其進行懲罰。他就怕了
逆反心理,這應該是比較難以治愈的一類病癥。解決的不該是他吸煙的問題,而是他的性格,把叛逆改正過來,塑造新的性格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解脫心理:這種更是高級病癥,不可能通過某些手段進行治療,唯一辦法就是讓他自己改變認知,從ABC 理論來說,就是B的糾正,從各個角度來進行糾偏,讓他意識到錯誤,同時找到新的解決方法,畢竟因為有了壓力才找到吸煙解決,所以不找到新的'代替途徑,無法根治。
四、怎樣才算心理健康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郁、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于身心大為不利。由于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于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中,有正向積極的關系,也有負向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于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心理健康是什么10
現代生活的質量不斷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去越來越高,注重日常生的的飲食、保健、鍛煉等等都特別的關注,除了日上生活上的保健以為外,心理的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心情能使人獲得快樂,經常保持樂觀的心態,就是精神健康的前提,因此我們在注重生活保健的同時,對心理的保健也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在在生活可以促進心里健康的六個步驟。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儆羞m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墼谌粘I钪,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芾碇,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葸m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抻凶灾,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吣鼙3秩烁竦耐暾c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庥辛己玫娜穗H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二、促進心理健康的六要素
1.經常參加社交活動
經常與親朋好友聯絡的人更長壽。在交往過程中給予他人幫助,有益長壽。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議多參加社會組織或者志愿工作。
2.愛操心不是壞事
如果你是個愛操心的人,那或許是件好事。很多實例證明適當憂慮有益健康,尤其是對于男性而言。當你為某件事擔憂的時候,自然會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并且制訂相應的預案。這時候,操心就是有益無害的。
3.別把寵物當成最好的朋友
養寵物的確有益健康,但是寵物畢竟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研究發現,養寵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群更長壽。相反以寵物取代人際交往的人,壽命更短。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盡管健身有益,但研究發現,一些長壽者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并不怎么鍛煉,反而是通過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活動起來更能長壽,比如種花、種菜、做木匠活等。
5.防止過度樂觀
過度樂觀的人往往沒有那些小心謹慎的人細心。為了保持健康,小心謹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護,更少從事高風險活動,比如,抽煙、酗酒、吸毒或者飆車等。這些人也會遠離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6.“好壓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討厭所從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壓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壞壓力”;如果你熱愛自己的事業,因力爭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產生的壓力,就是有益健康長壽的“好壓力”。關鍵一點是,工作必須是你的最愛,而且能讓你產生成就感。
三、三大因素影響老人心理健康
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85%的老年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老化情緒是形成心理壓抑的一個重要方面。老化情緒是老年人對各種事物變化的一種特殊的精神神經反應。這種反應因人而異,表現復雜多變,嚴重干擾和損害著老年人的神經、免疫、內分泌及其他各系統的功能,加速著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個方面。
1.衰老和疾。喝说60 歲以后,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體力和記憶力都會逐步下降。這種正常的衰老變化使老年人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感受,并且帶來一些身體的不適和痛苦。尤其是高齡老人,甚至會出現因擔心“死亡將至”而胡亂求醫用藥的情況。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會產生憂愁、煩惱、恐懼心理。
2.精神創傷:老人退休后,會面臨各種無法回避的變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體衰老、健康狀態每況愈下等。精神創傷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療效有重要影響,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傷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將有損健康。
3.環境變化:最多見的是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以及社會和家庭人際關系的影響。老年人對此往往不易適應,從而加速了衰老過程。
俗話說,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真像這句話所說,變得像小孩一樣任性、固執、暴怒和健忘。那么,怎樣才能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呢?
第一,心胸豁達,知足常樂。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長壽老人往往都性格開朗,處事熱情,善解人意,他們與世無爭,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實,對現狀很滿足。
第二,面對現實,走出誤區。老年人應端正心態,接受現實,不論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對生活抱有積極態度,自己關心自己,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
第三,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練書法、聽音樂、觀戲劇、繪畫、養花、集郵等)。人老了,空閑時間多了,老年人可借此多學一些東西,做到與眾同樂,喜當“頑童”。
第四,結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異性朋友),經常談心。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悶,互相安慰,交流懷古。這樣有助于心情舒暢,對保持心理平衡有重要作用。
四、古人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1.修身養性
歷代中醫養生家都強調“養生莫若養性”。一般而言,性格開朗,活潑樂觀,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較容易治愈,容易康復。加強性格修養,培養樂觀的情緒,要表現在對生活要充滿信心和希望,大度處世,寬以待人,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培養廣泛興趣和愛好。如閱讀、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垂釣、旅游等,均能陶冶人的情操,從而起到頤養性情,調神健身的作用。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幾種,在生活中實踐之。
2.養德潤身
古代養生家把道德修養作為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強調“養性莫若養德”。儒家孔子早就提出“德潤身”,“仁者壽”的理論。孟子也倡導:“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钡兰、醫家等,也都把養性養德列為養生首務,并一直影響著后世歷代養生家。特別提倡參與社會活動,多做公益活動,對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新的貢獻,展現新的道德風貌。多做好事和善事會使自己存在的價值得到社會的公認而朋友遍天下,從而取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滿足,這正是古人說的“仁者壽”的道理。
3.調攝情緒
古人云:“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痹谌粘I钪袑W習和掌握一些調攝情緒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古代中醫養生家非常重視不良情緒的調攝,而且方法多種多樣,最為常用有節制法、疏泄法、轉移法等。并且,不良情緒的調攝也要辨證施法,因人而宜,靈活機動,當退則退,當進則進。有時退一步,風平浪靜;當進則進,有時進一步,海闊天空。
【心理健康是什么】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是什么?09-23
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什么06-14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6-07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9-26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的表現是什么07-05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06-16
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標準有哪些07-23
EDA是什么08-25
SAT是什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