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識
目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尚無統一公認的標準。綜合多數心理學家和醫學家的觀點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碼應具有如下標準:
1、身體健康,智力正常。身體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條件。
2、人格完整,意識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懷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熱愛生活,興趣廣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并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善于調節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齡特點。
3、樂于交流,善于結友。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結交知心朋友,與朋友能溝通心靈,友好相處,對矛盾和分歧,能正確對待,妥善處理,并有樂于助人的愿望和行為。
4、情緒穩定,樂觀開朗。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溫度計;樂觀能使人心情開朗。保持相對的樂觀、穩定的情緒,就能在順境中積極向上、謙虛謹慎,在逆境中意志頑強并能戰勝困難。
5、有所追求,積極進取。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對現實,勇于承擔責任。
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項統計顯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詢或矯治的來訪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而團省委的一次調查數據也顯示:有68.9%的學生認為“壓力很大”或“壓力較大”,21.5%的學生“說不清”,僅有9.5%的學生輕松地感到學習“沒有壓力”,有35.9%的中學生已經把“學習太累”當做自己學習勁頭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對青少年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通常從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從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簡單、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學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包括競爭力、情緒、情感、性格、自我意識、人格傾向、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等方面,往往處于一種自發形成和盲目發展的危險狀態。
傳統文化倍加推崇的師生關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靈成長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師生間交流互動減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暢,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漸行漸遠,而教師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及有償家教、鄙視成績差的學生等現象更使師生心理距離越拉越大。調查中,有71.7%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差”,這種現象客觀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暫時的個別現象。
家庭環境是青少年個性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場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響最為重要和突出的,則當數父母的文化素質、教養方式、健康狀況、夫妻關系、經濟狀況及父母的品德行為等因素。在與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教師及團委書記的個別訪談中了解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多來自生活困難或單親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更是一語中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必有一個問題家庭。
在許多人看來,暴力行為和學校是不沾邊兒的事,但嚴峻的事實是:校園中的確存在著暴力行為。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們接待的來訪青少年中,因受校園暴力影響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趨嚴重。其中最常見的表現是搶劫,即高年級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級學生索要錢財,被搶者如果沒有錢或者錢少就會被毆打,而被搶者由于遭到威脅往往不敢 向 老師或家長反映,導致實施搶劫者愈發猖狂。而學校及家長往往將預防校園暴力的重點對準校外,卻忽視了同為學生的校內施暴者。校園中的搶劫現象給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許多被搶學生日后想起當時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伴隨社會轉型成長的當代青少年,不僅時刻感受和體驗著競爭的無處不在,而且他們也必須面對成人社會為他們設定的價值取向: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賺不到大錢→無法享受生活→枉為人生。“金榜題名有人喝彩,名落孫山被人輕視”、應試教育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影響等社會風氣更是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確立積極的生活目標與態度,培養健全的人格與個性。幫助青少年正確緩解壓力。痛苦、挫折、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面對,要正確引導青少年以積極的健康愉悅的心理正確認知和評價壓力,讓青少年充分認識到:生活中,快樂與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沖突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確引導青少年掌握一些雖不能治本,卻在具體情境中有其實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過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應來從外到內改變情緒;要給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內的適當的心理支持,從而有效減輕壓力的不良影響,提高應對紛繁復雜現實生活各種挑戰的能力;要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實踐中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培育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
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態,提高自身修養,樹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從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強制的、過度的教育,并給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
要注重同伴之間的關系。青少年渴望同伴間的友情,同伴的影響大大超過了父母、教師的影響,要通過有效的外部干預和幫助增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
要突出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在高起點上塑造教師完美人格,加強師德建設,增進師生感情;要依靠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隊伍和工作網絡,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開展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適應能力訓練;要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師、班主任、校醫等相關人員的精神衛生知識培訓,提高早期發現學生心理行為異常、疏導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指導學生尋求醫療幫助的能力。
優化社會環境。要在全社會創設寬松的成長環境,尊重青少年個體特點和發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體制,有針對性地指導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如何自我調適;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特別是心理輔導或咨詢人員的資格認證體系。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儆羞m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谶m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墼谌粘I钪,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芾碇牵F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葸m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抻凶灾,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嘤星泻蠈嶋H的生活目標。
、峋哂袕慕涷炛袑W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庥辛己玫娜穗H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心理亞健康
雖然人們生活的水平是在逐步的提高,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這就是健康的問題。很多人處于亞健康的狀態。亞健康不是健康的狀態,而是非常危險的非健康狀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雖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狀態,但是實際上是很危險的。就相當于保險絲即將斷開之前的狀態,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針對心理的狀態進行分析和解決。
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情緒穩定與愉快: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肌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于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適應能力: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么變化,都將能夠適應。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
內省能力:人生本復雜,只有一個平靜的心,不斷內省自己的心態、行為,不斷改進自身缺點,以無塵之雨洗滌心中的黑暗,才能立足于世。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識】相關文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介紹01-24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普及05-26
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知識點整理04-27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08-21
青少年心理健康作文04-27
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12-18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11-16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06-05
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