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焦慮癥的案例及分析

        時間:2022-05-20 19:16:47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焦慮癥的案例及分析

          在她看來任何事情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受神經癥所困擾,隨著社會的進步、競爭的加劇,這樣的疾病越來越多。神經癥的發生常常與患者的心理因素有關,而患者不健康的個性是起病的內因,他們往往是個人的欲望過于強烈,內心有許多超過自己能力的高標準,希望自己成功,希望自己完美無缺,同時他們又具有較高的道德標準,對自己要求過嚴,追求完善,然而他們個性脆弱,經不起失敗和打擊,一旦實現不了自己的目標,就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成。

          在我長達十幾年的實踐咨詢生涯中,接觸了各式各樣的神經癥患者.在吸收西方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本土文化,總結了臨床的實踐經驗,開始用整合的方式治療神經癥.取得了一些成績。論文涉及我用整合方式治療一例廣泛性焦慮癥的過程,該案例也是心理咨詢和治療較成功的一個典型案例。

          這個案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怎么幫助患者正確的處理所遇到的問題,并糾正患者疾病康復有障礙的性格缺陷,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在小劑量的藥物和心理治療下,使神經癥患者早日康復,最終提高神經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個典型案例的剖析

          一,引子

          我在第一次接到她電話的時候,王倩一人關在家里,父母都在上班,她哭訴地告訴我,她恐懼極了,她感到自己心跳加速,氣透不過來,全身都開始發抖,她自己覺力氣都沒有了。

          我問她:"這種狀態有多長時間了”

          王倩:"我從小就這樣,最近幾年越來越嚴重,我每天都在擔心發生不幸的事情而緊張"

          "能把你擔心的事告訴我嗎?"咨詢師說。

          她說:"我擔心的事實在是太多,比如說我總擔心父母下班回來的路上被車撞上,擔心80高歲的爺爺突然去世,擔心外婆胃病又發作,更擔心自己完不成學業,今后靠什么生存等等。"

          我讓她先呼吸放松,然后讓她到我們中心來治療。

          二,咨詢師觀察:

          晚上她來到我們的咨詢室,該求助者20歲左右,剪了一頭短發,她的臉色蒼白,身體有點發胖.女孩文靜、禮貌,話語較慢而且無力,沒說幾句就開始淚如雨下,思維還是清晰的,感知覺正常,注意力不太集中,說話常常忘掉,還要想半天,情緒低落,她手里捧著一個保溫杯,不停地喝水,滿頭都是汗珠子,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呈現出無助絕望的樣子,她穿著一身運動服,寬大的褲子,一雙旅游鞋,好似世界上最不開心的人,她的眼神與我交流的時候,滿眼都是憂傷,隨同她來的還有她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舅舅、姑姑、外公、外婆,一大群人簇擁著陪她進來。

          三,患者自述:

          我的父親是某縣城中學化學老師,母親是護士,我在出生的時候,因母親發燒,生產的時候很不順利。我從小喜歡讀書,而且聽話,善解人意,因此特別受到身邊親人的疼愛。讀初中的時候,我在父親所在的中學,因是老師的女兒,同學和老師都對我很好。在家里,除了學習,父母都不讓我干任何家務。他們只是要求我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初中畢業后,我很順利的考上了縣城的重點高中。逐漸地感到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生活的技能差,因此把學習和生活都搞得一團糟。我開始恐懼去學校,尤其使我痛苦的是與我要好的同學一同請我父親補課,別人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學,而我自己卻落榜了,只好復讀。復讀期間覺得壓力更大,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停學在家自學。從那時候開始我感到特別煩惱,緊張,焦慮,晚上睡不著。當時我奶奶很迷信,認為我是鬼纏身,多次請巫婆跳神,花了上萬元,但仍不見好轉。第二次參加高考勉強考上現在就讀的職專學校,在這期間我經常想哭,更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最后到精神科醫院,醫生給我開的是抗抑郁的藥物,吃了兩年仍不見好。,目前上學的這所職專學校,學習不再那么緊張,焦慮有所緩解,但是我因生活上不能自力,不能住校,只好住在家里。我敏感多疑,獨來獨往,與班上的同學也不能處好關系,每當犯病的時候,我連作業也依賴父親幫自己做。

          四,臨床癥狀:

          1,睡眠障礙:

          2,恐懼性回避行為(逃避去學校)

          3,脈搏加快,或有坐立不安及心慌的表現

          4,呼吸困難

          5,心悸,出汗,口干

          6,頭昏,有時要暈倒的感覺

          7,經常做惡夢

          8,不斷的向母親發脾氣

          9,情緒低落,經常想哭

          五,咨詢師分析:

          1,神經癥的表現:

          神經癥是一種輕型的精神疾病,是一組具有共同特征的精神障礙。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煩惱、緊張、焦慮、恐懼、強迫等。

          2,神經癥的易感因素:

          神經質是產生神經癥的主要個性因素,對神經癥來說,廣泛的存在著焦慮。焦慮癥的病因:(1)生物學因素。(2)心理學因素。(3)社會因素。稱之為“三種易感性”理論:第一種易感性是泛化的生物易感性,如易緊張可能是遺傳的,但只有泛化的生物易感性不會引起焦慮;第二種易感性是泛化的心理易感性,這指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認識,即認為世界是危險的,無法控制的,當事情變糟時你將無法承受,如果這個認識很強,就成為泛化的心理易感性;第三種易感性是從早期經歷中學到的特定對象心理易感性。(Barlow2000;2002《異常心理學》第132頁)

          3,青春期對生理心理的影響:

          人在青春期后大腦的發育幾乎接近成人,智能也基本成熟,這時,欲望的范圍極速加大,但是由于他們對現實缺乏經驗,要想較好的適應外界事物,并很快做出處理,就顯得很不成熟,并出現對各種事物的不滿,其結果導致適應不良,并且從青春期開始,人的自我意識增強,也會感到自我和外界的對立和不協調,從而助長了這種適應不良的傾向,正是由于這種適應不良,所以我們的生活常常會出現神經質。而神經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對社會的不適應,他們總是對自己的心身狀態能否勝任所做的事情而缺乏信心。

          4,心理因素:

          該患者王倩性格上依賴性強,追求完美,做事優柔寡斷,有理想、踏實、認真。家庭環境一般,但其父母百般的寵愛患者,從小就生活自立差,在生活中丟三落四。行為上反應慢。再加上青春期出現一些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5,環境因素:

          患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高中,而且離家住校學習生活,環境變了,剛開始感覺還可以,越到后來學習壓力加大,自己生活又不能自立,花了很多時間在生活的鎖事上,由于初中時學習很好,也很有優越感,但是進入高中重點學校,周圍的同學學習都很優秀,優越感沒有了,余下的都是挫敗感和沮喪感。學習生活把她搞得焦頭爛額。從此,她一蹶不振,陷于不能自拔的痛苦之中,但她爭強好勝、追求完美的性格特點并沒有改變,她沒有根據客觀現實調整自己的期望值,而還是對自身要求很高,但行為上又做不到,因此長期地內心矛盾斗爭,導致神經癥的癥狀出現。

          在家庭方面,神經癥患者童年都深埋著不安全感,很多青年人的心里障礙都可以從父母的撫養那里找到根源。王倩出生時因母親生病,無法撫養襁褓中的嬰兒有著密切關系。許多臨床治療專家認為,焦慮癥患者,特別是那些在發病過程中伴有逃避行為的患者具有某些典型的性格特征:極度依賴別人;對“分離”和“失去”過度敏感;對死亡和災難有強烈憂慮感;對疾病的過分擔心和控制的需要。

          尤其是對父母而言,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早早的“放權”,他們忽視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生活自立的訓練和意志力的培養,在他們的觀念里認為,只要讀書好,生活上的事他們都可以包辦代替。他們只需要孩子每天關在家里學習,很少容許孩子出去與同齡人交往,因此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未能學到生活上的自力和人際交往的技能。更沒有鼓勵她獨立自主,從而形成了一種對父母的依賴。導致了求助者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的特點。而依賴性是神經癥病人最重要最普遍的弱點之一,是使病人陷于不能自拔的痛苦和困難處境之重要主觀因素,是阻礙病人走向健康的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因此心理治療必須從根本上扭轉患者的人際關系和反應模式。而神經癥患者往往禁忌多,顧忌多,怕挫折與失敗,怕犯錯誤,怕丟臉等等。所以只好怨天尤人,回避內心的現實。我國的傳統文化,要求子女孝順父母,也賦予父母在子女面前有絕對權威。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父母對子女尤其未成年的子女,采取包辦代替的教養模式,這是我國許多人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社會文化根源。

          6,社會因素:

          在我國衡量一個學生優秀不優秀,老師和家長主要是以學習成績為標準,如果學習好,經常就會得到老師家長的好評,這個學生就顯得自信而躊躇滿志。一旦學習不好,就丟了面子,受到老師的批評。因此,她害怕去學校,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她就清楚看到自己不如別人,所以她的自卑再也掩飾不住了,就在意識里顯現出來,難以忍受。她爭強好勝又輸不起,這是她個性的致命弱點。她為了有把握超過別人,勤奮到了苛求自己的地步。她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很難體驗到輕松愉快的感覺,這種緊張當然就興味索然。她并非對所學的事本身感興趣,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像初中時那樣超過別人,體驗優越感,并且得到別人的夸獎、親人的喜歡。因此,導致挫敗感和失敗感就更深,痛苦也更勝。

          其實我們說學習壓力大,過度緊張,對健康人來說,這種緊張是有張弛的調節能力,所謂的過度緊張是指持續的緊張而不能放松,而且這種緊張不是得病的原因,而是已經得了神經癥的癥狀表現,是張弛自調節的正常功能調節出現了故障。過度緊張的原因,一是她擔心失敗,害怕落在別人后面,自卑作祟,二是自尊和優越感混為一談,三是優越感是自卑的代償,而且是不健康的代償,可說高考競爭激烈,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只有少數人過度緊張,患了神經癥。

          六,診斷:

          1,診斷標準:

          (1)社會心理因素造成的,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大腦病理形態學改變做為基礎。

          (2)心理沖突持久存在,通常持續一年以上。

          (3)心理沖突的痛苦令人難以忍受,病人力圖從這種痛苦中擺脫出來,卻反復失敗,不能自拔。

          心理沖突障礙了正常的心理功能(如集中注意,良好的記憶,有條理的思考,相對穩定的心情,做抉擇并付之于有效行動等)或導致社會功能受損(如不能上學,不能上班工作,不能操持家務,造成人際關系不和,或不能正常的與人交往等)

          2,診斷結論:廣泛性焦慮癥

          [??]咨詢師治療

          一,治療計劃

          (一)治療計劃的理論根據:對神經癥性心理沖突進行心理治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心理沖突凡人皆不可免,這就是神經癥病人的心理具有可理解性

          2,心理沖突可使人陷于非建設性,甚至破壞性的病態,也可以成為人們進行建設性甚至創造性活動的動力。這就是神經癥性的心理沖突,發生建設性轉變成為可能性,如果沒有這兩點,心理治療就會成為沒有理論根據,沒有道理的事了!(《心理治療基礎》作者許又新,第23頁,貴洲教育出版社)

          (二)建立生活行為表:

          王倩在做咨詢時,精神狀態不好,焦慮,沮喪,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畢竟她已經服藥兩年多,很明顯,我得贏得她的依從性,并建立一種成功有效的溝通方式.這是藥物達不到的地方。

          在第一次與患者會晤后,一般我讓患者兩三天過后再來,在這期間,我為日后建立治療計劃目標和結果的評估提供框架,我首先為患者列舉了一個生活行為表:

          1,行為:退縮,請病假在家,不愿到學校上課.依賴,從不會一人到哪里,都要有家人陪同,甚至做作業也要父親代做,自己生活上的事也讓母親代勞。

          2,效果:害怕,恐慌,焦慮,整天提心吊膽,怕某一天哪個親人離開她,失去了依靠。

          3,感知覺:眩暈,心悸,出汗,口干。

          4,想像:如果一旦自己書讀不出來,今后靠什么立足社會.父母去世后,自己流落街頭的悲慘情景。

          5,認知:長輩們都認為我是被鬼纏身,也許真的如此,否則我吃了幾年藥,為什么不見好轉。

          (三)與患者達成協議:

          在分析了生活行為量表和問卷之后,我與王倩達成了一個協議。

          第一, 從現在起,她每次前來咨詢,家人都不必陪同,而是希望她自己一人前來.

          第二,我準備從她的身體方面著手,因為她晚上常常有睡眠問題,所以白天把自己關在家里睡覺,呆在家里的時間過長,又加上長期服藥,缺乏運動而導致身體發胖,因此我特別強調身心一體的關系,我要求她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跑步,剛開始可以慢跑,然后加長時間,直到最后每天保證半小時。

          第三,無論她有什么感受和體驗,怎么痛苦,我都讓她返校堅持讀書,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后,我讓她強化自己的行為,并給予堅持學習的行為予以獎勵.同時,在返校讀書一段時間后,我又進一步建議她住學校,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不要獨來獨往。

          第四,因考慮她吃藥的時間已高達兩年多,藥物的影響明顯,我要求她定期的體檢。剛開始讓她逐漸的減少藥物,直到徹底斷藥.王倩因長期受到病痛的折磨,求治心切,加之又是一個格外聽話的女孩,她對咨詢師提的要求都言聽計從,還仔細的用筆記本紀錄,追求完美的性格顯露無疑。

          (四)與患者家人達成協議:

          我給她的父母及親友也制定了一個方案,從治療開始讓她們不要過于關心愛護的行為.而是培養患者關心和愛護父母.在生活自力上,要求她們能讓孩子做的事自己做,把她當成一個健康的成人,而不是把她當一個不成熟的患者。當她遇困難哭泣不予理睬。

          (五)患者自我監測:

          在斷藥以后,我擔心她的焦慮癥狀仍像以前那樣發作,如果是那樣,就意味著我治療的失敗,她就會繼續吃藥,或者她的長輩又會繼續請巫婆跳神。因此我首先讓她自我監測,監測紀錄她焦慮發生的情景,時間、次數、嚴重程度,弄清楚發作的特征、規律以及先兆,在她的紀錄中我發現,王倩的焦慮總是先有一些小的不良感覺,例如心悸,面部緊張,然后她就是一些可怕的負性想法和暗示,在她的想像中,她躺在醫院的手術室里,醫生在緊張的搶救,身邊圍著的親人都在哭泣,當這種現象在頭腦中浮現的時候,大腦發出了危險的信號“我快要死了”,她的焦慮就增強,如此惡性的循環。我讓她在焦慮發作的時候,先鎮靜,開始做呼吸放松,同時給自己暗示:冷靜,冷靜.這是心悸,不是心臟問題,越緊張yue焦慮。

          (六)思維和認知的調整:

          王倩還有一個長期的內心沖突,即是每當學習上遇到困難,她就開始想逃避,她忍受不了別的同學比她好的成績,這是她最大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在她童年的時候,她就常聽外婆講,她母親生下她時,因為發燒,胎盤都是發黑的,她受到自我缺陷的引導,認為自己生下來就笨,因此十分自卑.但是她又追求完美,爭強好勝的性格,希望自己在班上的成績是前幾名,能感受到在中學時學習成績好時所感受到的那種優越感,所以這些都進一步誘發了王倩日后的癥狀,這是王倩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她認為自己學習不好是由于出生時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她無意識的經常對母親發脾氣。她忽視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沒有意識到是自己意志力的問題。王倩的人際交往很差,因為她多疑敏感,所以在學校里沒有交上朋友。平時業余生活很單調,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感受體驗上。我發現她喜歡看書,我給她介紹了很多有關人物個性的名著,每當她看完一本,我們都會花上好幾個小時討論,諸如《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與黑》等主人翁的個性特點。咨詢中的許多技巧,我都融入了其中,例如模仿學習,自我反省,自由聯想,角色的訓練等。

          在近一年的整合治療中我跟隨著她艱難地爬過了一個個的“高坡”。我一再的強調,從認知,態度、信念、行為和情感上去改變自己,要使自己康復,從生活中的每一點小事開始,不斷地完善。

          二,用整合的方式治療廣泛性焦慮癥:

          (一)支持療法

          王倩因為長期的焦慮,在第一次治療中,我以耐心、同情、理解的心情,聆聽她內心痛苦的體驗,并表示充分的理解,在她敘述中,我很少插話,卻是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予以反應,并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她的每句話,甚至每一個喜歡用的口頭禪都銘記在腦子里。然后再把她講話的意思準確的反饋于她,這是與王倩建立一種成功有效的溝通方式,而使王倩感到莫大的安慰支持和尊重。這也就是這個案例治療成功之處。

          (二)解釋性心理治療

          因為患者對自己的癥狀缺乏認識和了解,產生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從而使病情惡化,形成惡性循環。王倩擔心自己精神失常,我一再的向王倩解釋和保證,并告訴他,什么叫自由神經功能紊亂,它只是功能性的,并不是軀體器質出現的病變,所以他的擔心都不會出現。心悸并不是她的心臟疾病所致,而常常可能因為情緒的波動加重。

          (三)放松療法

          我告訴王倩放松不僅可產生以焦慮狀態逆向變化的生理效果,還有相應的心理效果,要求她進行有規律的全套放松訓練:

          1.自我監測

          每天都紀錄發作的次數,持續的時間,情景,癥狀的表現,嚴重的程度.神經癥患者常常持續的焦慮都是一些不明確的對象和沒有固定內容的恐懼和提心吊膽,這是和患者從小的性格特點有關。

          2.解釋:焦慮癥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情緒狀態,是患者主觀上有一種預期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來臨或發生的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

          焦慮癥狀的表現,緊張,恐懼,胸悶,呼吸困難,感到氣不夠用,心跳,心慌,心前區疼痛,出汗,口干,尿頻,尿急,震顫,運動性不安,但并非實際威脅所致,或其緊張驚恐速度與現實事件很不相近。有時甚至找不到引起焦慮的原因。這種情緒是廣泛性和持久性的,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的病變作為基礎。

          3.自我松弛訓練:放松療法無論是對廣泛性焦慮還是急性焦慮發作均是有益的。研究證實,放松不僅可產生與焦慮狀態逆向變化的生理效果,還有相應的心理效果。如果進行有規律的放松訓練,其效果與抗焦慮藥相等。自我松馳訓練:可以是系統松弛操作,或想像松弛的情景。瑜珈和呼吸訓練等松弛技術。

          (四)行為療法: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利用的是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條件作用的原理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在系統脫敏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利用人的肌肉放松狀態去頡抗由焦慮和恐怖引起的個體的心率、呼吸、皮電等生理指標的變化反應。系統脫敏法由三個部分組成:放松訓練,建立恐怖和焦慮等級。王倩的焦慮主要是學習中的焦慮,因此以學習的焦慮狀況分成等級脫敏。

          (五)認知療法:合理情緒療法

          糾正王倩在期待性焦慮的過分警覺狀態下,產生的對周圍環境和人及事物的錯誤感知和錯誤評價:她認為自己天生就笨,是一種先天缺陷;她相信奶奶的說法,認為自己被鬼纏身。治療的第一步,向患者指出其思維方式和信念的不合理,幫他搞清楚為什么會這樣。第二步,指出他們的情緒之所以延續至今,是他們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所導致的,對于這一點他們自己應當負責任。第三,幫助來訪者認清其信念不合理,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第四,幫助他們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六)催眠療法

          因為患者常常失眠,為了改善她的睡眠,使用催眠療法。催眠是一種深度的放松和高度體認的表現,在患者完全放松的情況下,潛意識會開放并吸取對自己有幫助及有益的暗示,在施展催眠時,人會忘記身體和機能的自我意識,這會使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十個療程中不斷的給予暗示,使新的改變被患者永久接受。

          (七)森田療法

          讓患者認識并體驗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學習以順應自然的態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來固有的上進心努力去做應該做的事,忍受痛苦,為所當為。

          (八)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方法

          自我概念是人們對自己的主觀知覺和認識,當自我與自我概念的實現傾向一致時,人就達到了一種理想的狀態,即達到了自我實現。自我得到了經驗,體驗,與自我概念沖突時,自我概念受到威脅時就產生了恐懼,通過防御機制否認和歪曲自身經驗、體驗。王倩的自我概念是她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就應該學習優秀,應該得到所有親人的愛護,但是她的實際經驗是自己學習上不去,體驗到焦慮痛苦,因為和她的自我概念相矛盾,所以她通過防御機制就是逃避。在治療中,通過咨詢師一步一步的引導,患者開始自己的領悟,逐漸接受真實的自我。

          三,康復情況:

          (一)咨詢師觀察:

          當患者康復半年以后,我再一次看到她的時候,臉色紅潤了,臉上開始有了微笑,話也多了,說話速度也加快了,因為她學會了放松技巧,所以她基本上把藥物停了,沒有繼續服藥.她通過堅持每天的放松和跑步,體質開始恢復,焦慮的反應,眩暈,心悸,出汗,口干.基本上消失。

          (二)患者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自信多了,激勵自己從小事做起,我每天幫母親做起了家務事,學會了燒飯燒菜,關心父母,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關系也比以前有所提高,交了很多朋友,這一學期還提名被選為班干部。

          (三)親人評估:

          奶奶覺得孫女遇到了貴人,是貴人救了孩子,孩子得救了。

          (四)同學老師評估:

          不僅學習上有進步,從這一學期還多選修了一門功課,得到了學校最高的獎學金。

          (五)測評:SCL-90,SDS,SAS;菊。

          (六)結論:鑒于對于本案例的治療跟蹤,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在神經癥的治療中,求助者自身的愿望,和與咨詢師的治療配合非常地重要。王倩做事認真,踏實,責任心強,這是患者的美德,也表現在治療中,就是指使神經質性格中的長處得以發揚。

          [Ш]對治療神經癥的幾點經驗總結

          一,為什么要將神經癥納入心理治療范圍:

          我國的心理治療和咨詢才開展20多年,神經癥是一種輕型的精神疾病,神經癥的治療主要是精神科醫生的藥物治療,然而長期藥物治療具有局限性和危害性,藥物治標不治本,改變不了人的信念、態度、人生觀、價值觀。將神經癥納入心理治療,用肌肉放松的方法緩解焦慮,與吃藥是同等效力。神經癥的產生是與神經系統、生活環境和心理社會有關,治療神經癥必須從患者的性格缺陷著手。

          神經癥患者有以下特點,一是人際關系差,有自卑情結,二是依賴性強,三是患得患失之心太重,是完美主義人格特征的表現,是深層的不安全感的顯現。心理沖突簡而言之是態度的沖突,典型的神經癥病人既有自相矛盾的困惑,也有勢不兩立的情感和欲望,還有背道而馳的行動傾向,一言以蔽之,他們處于尖銳的態度沖突之中。因此神經癥患者不僅需要藥物的治療,更需要心理治療。

          二,治療者和患者建立新的、親密的、有建設性的人際關系:

          精神障礙是在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發生發展的,也只有通過人際相互作用才能促進精神障礙患者走向康復。長期不愈的神經癥病人與他們重要關系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早已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因此,心理治療者不能重復患者已有的人際作用模式,所以新的人際關系有三個基本要求:(1)不僅口頭上不批評,而且要求心理治療者在內心持不批評的態度,還要求治療者去理解病人,理解病人內心的體驗。(2)不包辦代替,不代替病人作抉擇,作決定。(3)不偏倚。對病人的心理沖突必須保持中立;中立態度之所以必要,是為了避免糾纏于具體的利害沖突,而且只有中立的態度,才能使交談和討論逐漸深入病人的內心世界和人格深層中去。(許又新《心理治療基礎》,第9頁,貴州教育出版社)

          1,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患者。這是無條件的尊重和理解,無論是言語表情還是軀體姿勢,都是讓患者感到我是絕對完全進入了她的感受,使她有一種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傾訴的對象和求助的對象,在咨詢中很少打斷或插話,而是只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使對方感到我的真誠和對她的理解。咨詢中,我的親和力讓患者感到親切,他們能毫無顧忌的與我溝通,我在患者面前表現的是真實的自己,當患者有難言的時候,我帶著完全的理解,而且誠懇的坦誠的告訴她,其實我們都經歷過這些事情。

          所以患者感到我容易親近.我不會帶著面具,完全是真實的自我,使患者從接受到信任和愛戴。對于患者的講述,我從來不用筆記,高度精神集中,并把患者所講述的每個細節都牢牢記住,第二次咨詢時很多細節都能沒有絲毫偏差的說出,使之一是驚嘆我的記憶力,二是感到我對他們病情的高度重視的態度。

          2,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心理治療的實踐已經反復證實,治療者與病人之間的個人性的親密關系可以對病人起巨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敖邮堋辈∪耸前l展關系的前提。所謂接受,指寬容病人的短處和缺點,同時又重視和欣賞病人的長處和優點!袄斫狻敝委熣甙巡∪苏f的話用自己的語言再表達出來,并得到病人的認可。“尊重”把病人作為有個人獨特性,獨立自主的人對待!巴肚椤睍簳r拋開自我而與對方認同,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力圖走進病人內心世界里去,不作任何判斷和評價,去體驗病人的體驗。

          3,平等相待,成為朋友

          在十幾年的咨詢工作中,我不斷從實踐中吸取經驗,完善自己的理論和技術,每一個案例都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對于每一個求助者,即使他有嚴重的人格障礙,我都會平等的對待,挖掘他們身上的潛力,發現他們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

          親密的關系是否已經確立,要視患者的情況,就患者而言,如果他能毫無顧忌,暢所欲言,不論說什么和不論如何說,他也不擔心會被看不起,和被拒絕,他從治療者那里得到幫助,并不感到難為情,和欠了人情債,這種關系就是親密的。這親密關系不僅有全面深入的理解病人,它本身也可以是一種有利的治療,還可以緩解癥狀,減輕病人的痛苦。

          二,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治療方法

          在治療中,重點是放在改變和重塑患者的個性。尤其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矯正治療康復的可能性更大。當神經癥患者在治療了一兩個療程以后,我們逐漸地拉長了治療的間隔時間,讓患者回歸到現實生活中,用新的有效的行為去適應社會,因此在我們的案例治療計劃中,分成三個目標:近期,中期和遠期。例如:近期解決情緒問題,中期認知問題,遠期人格的整合。在治療中,因為來訪者不同,誘因不同,病程的時間和程度也不同,我們匯集了各派理論技術,最終達到患者康復和病情改善的目的。

          在整合治療中,我不局限在只用哪一種方法。每一種都相輔相成,根據患者的情況,隨時制定更改計劃,靈活的應用。比如今天患者情緒很差,根本聽不進什么,先放松脫敏,回去練習,等他平靜下來,再進行精神分析和認知療法。最重要的是,在用幾種理論方法的同時,講一些生活中的人生思考哲理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讓對方自己感悟到問題的所在。

          當代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多種多樣,但仍存在著幾種主要的理論學派,如:心理分析、行為學派、認知行為治療、以人為中心的學派、系統治療、實現治療、存在治療、交互作分析治療、家庭治療等。在多年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實踐中,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采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態度,在努力吸取國外理論學派的精華的基礎上,在自己咨詢治療的實踐中不斷地揚棄其中不適合中國國情的部分,發揚出適合我國國情特點的理論及方法。

          四,伴隨患者成長

          國外用長達六年,五萬美元治療一個神經癥患者,我們不能在金錢上和時間上做到。很多患者處于青春期,六年的時間會帶來很多痛苦。我的做法是縮短療程,在治療后伴隨患者在新的有效行為、觀點和態度中成長。

          對于心理治療中影響治療成敗的共同因素,許又新提出了六種共同因素:“矯正情感體驗,病人與治療者的關系,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從事新的有效行為,隨時準備接受社會影響和促進自我探索。我在伴隨患者成長的過程中,用這六條標準來評估患者是否已經恢復了健康。”[許又新“心理治療現狀的簡短述評”,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1,5(1)35-37]

          參考文獻:

          1,《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錢銘怡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異常心理學》,(美)David H.Barlow,V.Mark Durand 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3,《心理治療基礎》,許又新著,貴州教育出版社

          4,《變態心理學》,王玲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5,《神經癥.家庭護理與康復系列》,王曉慧主編,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焦慮癥的案例及分析】相關文章:

        沃爾瑪經典案例分析12-19

        求職案例分析07-28

        面試案例分析07-31

        《靜夜》案例分析06-01

        營銷案例案例分析心得01-09

        海爾物流的案例分析04-14

        溝通案例分析論文04-13

        管理溝通案例分析08-11

        營銷管理的案例分析04-01

        商務溝通案例及分析12-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