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5種心理學現象
導語: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5種心理學現象,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5種心理學現象 篇1
1、安慰劑效應
所謂安慰劑,是指既無藥效、又無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形似藥的制劑。安慰劑多由葡萄糖、淀粉等無藥理作用的惰性物質構成。安慰劑對那些渴求治療、對醫務人員充分信任的病人能產生良好的積極反應,出現希望達到的藥效,這種反應就稱為安慰劑效應。使用安慰劑時容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的人,稱為“安慰劑反應者”。這種人的特點是:好與人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經常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
2、巴納姆效應(暗示效應)
朋友一次問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難。我說掙錢最難,他搖頭。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搖頭。我說我放棄,你告訴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說是認識你自己。的確,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學家們也都這么說。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然而,即便如此,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眾心理便是典型的證明。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哪些人受暗示性強呢?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檢查出來。讓一個人水平伸出雙手,掌心朝上,閉上雙眼。告訴他現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個氫氣球,并且不斷向上飄;他的右手上綁了一塊大石頭,向下墜。三分鐘以后,看他雙手之間的差距,距離越大,則暗示性越強。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個人便借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常常不能正確地知覺自己。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準確至極。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3、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有位心理學家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檢查表(MMPI)后,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后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來說,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后都認為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處于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4、從眾效應
有一個成語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說,有三個人謊報市上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這種人在社會群體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或行為的心理傾向被稱為從眾效應。這一效應的啟示是:班主任要善于發揮從眾效應的積極作用,首先要有意識地通過班會、黑板報等輿論陣地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其次,要抓好班團干部和積極分子等基本隊伍的建設,組成堅強的堡壘,要及時發現班上的不良傾向,對癥下藥,將其遏制在萌芽狀態,以防止產生從眾效應的負作用。從眾效應是指在群體活動中,當個人與多數人的意見和行為不一致時,個人放棄自己的意見和行為,表現出與群體中多數人相一致的意見和行為方式的現象。從眾也就是我們日常俗語中所說的“隨大流”。促使一個人在合作中產生從眾行為的因素有多種,一般認為主要有:小組里有較優勢的學生存在;個性特質如智力的低、膽小、顧慮多、意志不堅定、自信心差、過于重視他人并依賴他人者等;小組人數的規模等因素。毋庸質疑,從眾有利于形成統一的小組意見,合理的小組環境可以促進或潛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組成員形成正確的思想與行為。同時,應該指出,在不合理的小組環境里,由于從眾效應表現為趨向學習結論一致,而不一定是學習結論正確;部分學生容易與自信或學習優秀的小組成員的觀點、思維方法形成一致,而忽視自己地觀點、思維方法正確與否,小組合作的結果可能是以虛假的`多數形成錯誤的小組結論。可見,從眾效應容易壓制正確思想的形成,窒息小組成員的獨創精神;合作學習有時有弱化獨立思考的趨勢,個體在群體中容易喪失了對自我的控制,失去了個體感,使人“人云亦云”。我們需要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從眾效應,我們反對的是消極的、盲目的從眾效應。首先,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其次,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解除小組群體的壓力,建立鼓勵所有成員自由的發揮自己的不同意見的規則,再次,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為學生創設思考問題的情境,注意答案的多樣化,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批判能力。
5、刻板效應
生活中?梢姷竭@樣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認為老年人墨守成規;而老年人又往往認為青年人舉止輕浮。教授總是白發蒼蒼、文質彬彬,工人則是身強力壯、舉止豪爽等。人們頭腦中存在的關于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現象被稱為刻板效應。雖然這一效應在群體心理中比較多見,但在不少班主任心中也存在。曾經有位平時學習不好的學生有一階段學習特別刻苦,在期末考試時成績特別突出,知道考試成績后,一些班主任說的是:"成績是不錯,作弊了嗎?"由于平時班主任已對學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學生進步后還是以原來的標準去評價學生,很容易造成偏見、成見,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也影響了班主任形象。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5種心理學現象 篇2
心理學秘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你身邊的他也許也有很多小動作。但是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情能看出一個人的心理秘密哦!你知道他現在的心理狀態嗎?了解了這些神奇的心理秘密,也許就會幫你揭開生活中的謎題。
1、愛吃醋的男人皮膚糙吃醋是女人的天性,而愛吃醋的男人體內有較高的“沖動激素”,這種激素不光使人變敏感,還會使人皮膚粗糙、皺紋提早到來。
如果最近你的男人皮膚狀況不好,想想看是不是他對你的某些做法心中不爽
2、當心“壞情緒傳染癥”
耶魯大學的一項心理研究發現,五成的辦公室壞情緒都來自同事間的相互傳染。
與感冒一樣,憤怒、悲傷、忐忑不安等常見職場負面情緒可通過人與人間的心電感應迅速傳播,氣溫越高,傳播速度越快,這也是為什么夏天常有“無名火”發生的原因。因此,最好離那些壞心情的同事遠一點
3、成人磨牙可能源于心理壓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磨牙癥是由于拒絕表示憤怒和憎恨,或無能力表示情欲所導致的生理現象,磨牙癥者的悲觀情緒通常比較嚴重。如果你的男人突然多了夜間磨牙的習慣,那可要好好關心一下他了
4、左右轉動眼球,可有效提高記憶力英國心理研究專家克里斯-金指出,左右轉動眼球,可有效提高記憶力。如果你想快速回憶起某件事,只要將眼球左右轉動30秒即可?死锼拐f,眼球水平轉動,可讓大腦的`左右半球互相溝通,這樣能重新勾起隱藏的記憶。
5、高個年輕女性更易得升遷美國職場心理發現,對初入職場的年輕女性而言,個頭較高的人更易獲得第一個職場升遷機會,這源于她們的身材給人帶來的強迫感和權威感。但在公司中高級管理者中,高個女子并不占據明顯優勢。也就是說,個子高只能當作你年輕時的敲門磚,以后的升遷和加薪,全看工作業績和個人表現啦
6、采用樹干型睡姿的男人更具領導力大約有5%的男人采用樹干型睡姿,即睡覺時身體偏向一側,雙臂向下伸展,順貼在身上。采用這種睡姿的人大多性格開朗,愛與人交往,有很強的領導才能和號召力
7、獨自運動易產生孤獨感荷蘭運動心理專家指出,在疲勞的狀態下,人最容易孤獨,如果你常常一個人運動,很容易產生輕度抑郁,因此專家建議,去健身房或與閨密結伴運動是更好的選擇。
有趣的心理學現象
第一,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一部戲劇。 當彼此相愛的兩個人遇到障礙、不得不分手時,人會產生一種“不協和感‘(不快感)。此時,要消除這種”不協和感“的心理效應就開始起作用。由于人的心理無法改變外界障礙的現狀,于是就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礙。此外,人們會產生錯覺,把戰勝困難的力量誤認為是愛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礙的成就感轉換為戀愛的情緒。但往往,受外界阻力而激發升溫的愛情,經受不住考研,容易產生裂痕。
第二,夢。 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會把愿望埋藏在內心深處。處于清醒狀態時,意識會抑制愿望。而當人入睡后,意識的控制放松了,內心深處的愿望會影像化,于是便形成夢。有一部奧斯卡經典電影”愛德華大夫“(也叫”意亂情迷“),有一場無比精彩的釋夢推理。 墜落的夢:代表不安和恐懼。 生病或受傷的夢:提醒困難存在潛在疾病。
死亡的夢:并不是不吉利,相反是”再生“的信號,即將開始新生活。
第三,人為什么會憤怒? 生活中,人會對行為和結果進行一定的預測。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預想的范圍之內,人會感到”不安“和”恐懼“。對于這種情感的防衛反應就以”發怒“的形式表現出來。 人還有一種叫做”自尊感情“的情緒,即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一種感覺。自尊感情高的人,對于別人的侮辱也可以寬容對待。而自尊感情低的人,只要受到一點不適當的評價,馬上就會發怒。自尊感情低的人無法尊敬自己,需要從別人的尊敬中間接地獲得自尊感情。因此,一旦別人否定了自己,自己也就無法尊敬自己,于是便發怒了。因此,如果平時能夠冷靜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值得尊敬的地方,提高自尊感情,就不會動不動因為一些瑣碎小事而生氣了。想來,自己就是個自尊感情非常低的人;非常容易被男朋友激怒。
第四,淚水。 憤怒的淚水,含水量相對較少,鈉的含量較多,所以比較咸;而悲傷的淚水則是水分比較多,味道比較淡。
第五,樂隊車效應和Underdog效應。 對于與自己有直接關系的事情,多會產生樂隊車效應:即永遠站在勝利者一方。 對于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多會產生Underdog效應:即支持弱者或落后者。
心理學是一門有趣的課程。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5種心理學現象】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常見心理現象11-15
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12-1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12-1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效應12-10
生活中的心理學:從眾現象11-10
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學11-16
年輕教員在多媒體應用中的常見現象03-29
四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現象03-22
常見的心理學現象之得寸進尺效應03-14
心理學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