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就靠這三件事,培養出孩子的藝術細胞

        時間:2020-09-21 18:43:40 心理學與生活 我要投稿

        就靠這三件事,培養出孩子的藝術細胞

          “藝術訓練無處不在,不需要道具,就看家長有沒有用心。”

        就靠這三件事,培養出孩子的藝術細胞

          藝術一直是我非?粗氐臇|西,我不希望葫蘆成為藝術家,但我希望他成為一個有藝術感、內心有豐富情感流動的人。

          蔣勛老師在《美是最高信仰》談論起高才低能的孩子,他把這個原因歸納得很透徹:我們的孩子,在大環境里淪為了訓練機器,而對人,對人性他太陌生,完全不懂得感情是什么。

          藝術是拯救。懂藝術、懂美、懂溫柔的孩子,不管以后成就如何,在自己的一生中,是拿到了一個武器的,這個武器,就是安撫自己的孤獨。

          但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談起藝術,接觸到藝術呢?我也不是專業的,我按照我的理解,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1、 與他像大人一樣,民主地談論藝術

          當孩子在生活里接觸到藝術概念的時候,我對他從不含糊其詞,總是鄭重而認真地告知。

          有段時間,我為一本日系美學生活雜志《樂活LOHAS》做封面撰稿人,每月收到樣刊,這是針對白領和中產的雜志,我發現葫蘆一頁一頁地翻,看得津津有味。他問我,媽媽,這個凳子怎么這么美啊?我看了一眼說,哦,這個是巴洛克風格,你居然喜歡這個?我以為你喜歡簡約風格的,跟你的原木小床一樣。

          然后我抓住機會解釋了一下巴洛克這個詞,原意是“不圓的珍珠”,是奢華,想象力、很自由的感覺。

          我們今年在廈門旅行,我和他爸爸想去喝酒,就帶他去了和平碼頭一家酒吧,不一會他很煩躁,說走吧,這里太吵了。我們立刻換酒吧,然后他終于也可以安定下來,陪我們吹風。他說,媽媽,這個音樂好聽。

          我說:“恩,剛才那個音樂是輕搖滾,會比較躁動;現在你聽到的,是薩克斯和鋼琴曲的現場伴奏。”

          然后,我帶他到表演臺那,看了一會演奏,他提出了一些問題,鋼琴為什么有黑色和白色的鍵,我立刻拿出手機百度,相對嚴謹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我知道看到這里大家會很疑惑,跟孩子說那么清楚,有什么用呢?他還小,理解不了啊。

          是的,我會說出,風格、作者、流派這些詞匯,然后解釋給他聽,就像跟一個小大人在對話一樣,絕對不忽悠他。

          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接觸一個理論,小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不要跟他說鴨鴨、貓貓這些疊字,按照大人正常的語序教即可,因為孩子是白紙,大人教什么,他的理解力就會到達那里,接受什么。

          也正因為此,多語言環境家庭的孩子,經過短暫的混亂,還是會自然接受多語言,因為,父母給出的世界自然而然就是這個樣子。

          藝術也是語言體系,只要父母引導的方式真誠,孩子完全可以正確接納它,用相對嚴謹的語言,是幫助孩子正確構架藝術理論基礎。

          一定要相信孩子們,不要害怕他無法消化。孩子會像儲存唐詩宋詞一樣把這些東西留在心里,人生終有一個時刻明白這些東西蘊含的感情,懂得去欣賞它們。

          2、 把握一切機會,進行日常藝術思維訓練

          藝術不是非要去大山大海、廟宇高堂才存在的東西。只要有心,平凡生活里,藝術無處不在。

          葫蘆半歲的時候,我就買了杜萊全套繪本,這個繪本挺有意思的,顏色會生孩子,形狀會有情緒,重點,可以玩起來。晚上關上燈,拿著手電筒對著繪本的鏤空,投影在小小的房間,是葫蘆的驚奇時刻。藝術教育的一個意義,就是給孩子多重感官,豐富地體驗自己的味覺、觸覺和感覺。

          再大一點,葫蘆有了很多玩具,他不愿意收拾,我干脆啟發他玩具混搭。樂高小人坐在蘭博基尼電動車里,碾壓過了托馬斯軌道;盧迪海洋球,被他整齊排進禮品盒,變成同狀不同色的球組合,他說,這是波普藝術。

          他有一個涂鴉毯,沒人陪的時候就自己畫,永遠都是圓圈、線條、有的時候是很多叉,我猜,跟他那天心情有關系,不過我從來沒有拿個什么繪本讓他臨摹。

          藝術教育的第二個意義,鼓勵孩子自由發揮,表達自己。

          藝術教育的第三點,激發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睡前故事接龍是我和葫蘆最喜歡的游戲,我覺得它充分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每天晚上我們躺在床上,關了燈,開始胡亂命題,講天馬行空的故事。比如,昨晚我家第一次開空調,我說,葫蘆講個空調的故事吧。

          他說:“有一個空調,在春天他很孤單,沒有人理他,夏天,他終于開始工作了。”我問,“那他工作得開心嗎、順利嗎?”葫蘆夸張地回答:“不啊,他發現好冷啊!一開口說話都是冷氣,他一下哭了,眼淚也凍住了,好孤單啊!”

          把冷和孤單聯系在一起,這就是藝術的通感,沒有人教,孩子自己就流暢地表達了出來。通感能力很重要,日本人常說的“一個人是否會閱讀空氣”,就是說,一個懂共情的人,才會體貼、謙遜。

          藝術訓練無處不在,不需要道具,就看家長有沒有用心。

          3、營造良好氛圍,把藝術生活當家庭傳統

          在為什么精通無數育兒術,卻依然培養出一個熊孩子?我曾經談到一個話題,父母對孩子是談不上真正的教育的,更多的是影響。

          我和葫蘆爸是普通人,我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們更多的是營造一個氛圍,就像提供一塊土壤,然后跟種地一樣,七分靠等待。

          我們制定了家庭小計劃,一年必須帶孩子旅行三四趟,一個月必須看兩次戲劇、電影、展覽。

          這個事情嚴格執行的'結果就是,葫蘆三歲,已經可以在電影院很安靜地看完一整部電影;在看戲的時候,也不會大聲喧嘩,很有禮儀。

          去經歷這個過程,不是為了獲得文化的優越感,也從來沒有讓他歸納過什么感想意義,只是幫助他建立一種生活秩序,讓文化生活變成像穿衣、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事。

          我們讓孩子去了解藝術,不是為了培養一個藝術家,而是讓孩子在綿長的生命之中,孤單的時候,有取暖的火;困惑的時候,有求索的路;低谷的時候,有排解的茶。

          最后,我想用一個讀者的留言,來結束這篇文章。因為她寫的真的太好了——

          “有一天我給三歲多的兒子聊起性別的話題,有一句話這么說,你長大了,樣子會長得像爸爸一樣,心里會長得像媽媽教你的一樣。他抗議說,心里會長得像自己一樣。”

          我們為什么跟孩子談論藝術?

          因為藝術是風和雨露,而我們,只是麥田的守望者,默默注視著,見證孩子的心,慢慢長得像他自己的一樣。

        【就靠這三件事,培養出孩子的藝術細胞】相關文章:

        4S店客服管理就這10件事08-18

        哄老婆開心做到這三點就夠了05-12

        這8件事別急著太早讓孩子學10-07

        領導力的精髓,就這11條10-04

        不懂這2個Excel技巧,你就干到死10-27

        考研初試順利通過后要注意這三件事12-01

        2017追這十部電視劇就夠了06-14

        倫敦旅游這10件事不要做06-16

        這9件事小型公司要做好11-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