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角度解讀“末日心理”
在瑪雅預言中, 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天地球陷入一片黑暗。人們為了求生只好提前造好諾亞方舟,逃離即將毀滅的地球。自從2009年的美國災難電影《2012》以來,人們對于“世界末日”之說一直津津樂道,甚至網絡上一名叫“末日姐”的女白領辭掉優越的工作,到山野中打造屬于自己的諾亞方舟。姑且不論這是否為炒作,但隨著所謂的“末日”的臨近,人們更加是樂此不疲,而一些心理素質較脆弱的人竟也為此憂心忡忡,到底是為何呢?下面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時下所謂的“末日心理”:
首先,認知一致性的`需要。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有維持自己的觀點或認知一致性的需要,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人們的認知出現了前后不一致時,也就是出現了所謂的認知上的失調,這時人的心理會出現紊亂或不安,他就會力求通過重新組織或改變自己的觀點,以達到新的認知上的平衡。除了瑪雅預言之外,還有古印度人、藏人等都預言2012年會是世界末日,不少人為了保持自己認知的一致性,便對于末日說深信不疑。
其次,源自于死亡本能的需要。
死亡本能又被稱為毀壞沖動,這是一種要摧毀秩序、回到前生命狀態的沖動。“死亡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主張,這種學說認為每個人的身上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而這沖動起初是朝著我們自己本身而發的。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死亡的本能設法要使個人走向死亡,因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靜,個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緊張和掙扎。
還有,源自對于痛苦的回避心理。
人們通常喜歡看到痛苦發生在別人身上,哪怕自己也會遭遇災難。另外,由于所謂的“世界末日”災難具有普遍性,自身的痛苦放到全世界的層面,就會變得微乎其微了。不過畢竟這種災難是會傷及自身,個體由此而產生的逃避傾向,也會產生一些恐懼情緒。
最后,就是社會心理學的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即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在社會信息傳播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或多或少會受到大眾傳媒的導向,對于末日說就會遵循社會大眾的普遍觀念。
其實,“末日心理”也反映了許多人面對災難時的一種消極心態,自然災害如此,生活挫折也如此,盲目的恐懼、逃避心理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平靜的接納周圍的環境,理性的對待,盡我們自身的努力做自己能做的。在時下的社會,或許所謂的“末日心理”能給許多人一種危機感,思考生命的厚重而又短暫;钤诋斚,珍惜現在的生活!
【心理學角度解讀“末日心理”】相關文章:
機能主義心理學介紹與解讀05-18
心理學解讀:幸福難,解釋幸福更難08-28
時尚的心理學解讀與營銷意義10-16
從心理學角度自我評價范文(通用7篇)12-09
從語言心理學角度淺析二外聽力教學09-26
從心理學角度淺談網絡購物的局限及展望10-15
心理學與偽心理學11-09
淺談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兒童音樂教育10-15
色彩心理學書籍:《繪畫心理學》07-14
心理學書籍之《教育心理學》06-10